党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党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党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同志们:

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令基层不堪重负。2024年3月18日,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若隐若现、此消彼长,某些地区甚至沉渣泛起、不减反增。此类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持续加重基层负担,还会带来资源耗费、政策空转恶果,加深基层治理现代化梗阻,进一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反复滋生、蔓延,是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类型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与基层治理效率、效果和效能密切相关。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非但不能增进人民幸福,反而徒增基层干部负担,严重折损基层治理成效。当前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一)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开会就是落实、讲话才是重视”的思维惯性,是导致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一些基层部门仍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将开会当作应对上级检查和考核的“挡箭牌”,以大会“套”小会弥补会议时长。更有甚者,盛行“陪会”风。部分领导喜欢“摆排场”,将会场变为展现权力的“秀场”。为体现对上级领导的重视,一些非会议相关基层干部常常被要求参会,导致基层陷入“工作时间陪会,休息时间加班”的形式主义陷阱。

(二)数字留痕式形式主义。数字化背景下形式主义变异翻新,助长基层干部无谓劳动,严重影响基层治理水平。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政绩观错位及数字素养缺失,是产生数字留痕式形式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凸显政绩,在基层工作中采取形式化数字考核,不分轻重缓急、大小事情,均要求基层干部进行“数字化”留痕。看似高大上,却脱离实际的数字化项目和考核,占用基层干部大量精力,使其疲于应对本职工作。长此以往的“数字应对”,给基层减负大打折扣,最终异化为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技术赋能”沦为“技术负能”。

(三)事务应付式形式主义。整日穷于应付琐碎事务,工作不分主次,是领导干部能力缺失、治理水平低下的表现。缺乏大局意识与宏观视野,是事务应付式形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些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每日穷于应对各类事务,缺乏对基层治理的长远规划和思考。此类干部,看似忙忙碌碌、倍加辛苦,却未将基层实际工作开展顺、落实好。长此以往,基层陷入“无事找事”怪圈。曲解“群众无小事”,将群众当成“巨婴”,把干部作为“保姆”,为人民群众包办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各类大小事情,不仅远离群众路线核心,还加重基层负担,折损政府财政支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重大危害

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其危害,在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更在于它的“异化”,让基层工作变味走样。

(一)加重基层负担。形式主义易使基层干部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文山会海”“数字留痕”“事务应付”等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严重内耗基层干部精力。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基层干部压力逐步加大。面对形式主义的发生,许多基层干部纷纷表示无奈。对上级安排的硬性指标层层加码,基层干部虽怨声载道,却也只能努力适应环境,完成指标任务。长此以往,往往使基层干部陷入“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困境,进而滋生出新的形式主义。

(二)损毁干部形象。形式主义加大基层干部脱离群众的风险。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使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能力与诚信产生怀疑,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与公信力。一些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喜欢喊“宣传口号”,重“项目包装”。所展示的,并非群众所想;所行动的,也不是民心工程。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引发不良连锁反应,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情感,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还使党失去权威,难以凝聚和动员群众。久而久之,则助长基层干部养成浮躁、虚荣、投机等不良风气,恶化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既寒了群众心,也坏了干部形象。

(三)浪费公共资源。形式主义过分消耗基层治理中的公共资源。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长期透支公共资源。具体化、指标化、刚性化等要求,时刻捆绑着基层干部。上级下达的任何一件事,基层有条件要做,无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做。一旦被发现迟延停滞的问题,则需快速整改,以对上级先有个“交代”。此类做法,未充分考虑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匹配度,产生人力、物力的多余消耗。当部门涉及交叉施政事务时,基层往往变成“角力场”,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造成行政和财政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影响治理效能。形式主义严重虚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形式与内容辩证的法则,背离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片面追求工作形式与表象,而忽视工作内容与实质,只会腐蚀基层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导致其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若任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发展,则会使党的大政方针悬浮,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落空。

三、靶向施策,不断汇聚纠治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的工作合力

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困扰广大基层干部已久,其滋生、蔓延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建议紧紧围绕基层工作中心任务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抓实干,务求基层治理实效。

(一)开展基层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等特征,稍喘气就会反弹、稍歇脚就会抬头。整治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持续向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亮剑”。应长期开展基层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将各类“已存在”或“正抬头”的基层形式主义列入负面清单,对逾越红线、玩弄基层形式主义的干部,严惩不贷。不定期、不定时、不定人盯紧基层形式主义老问题与新表现,扭住不放、露头就打。以钢的规矩、铁的决心,破除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潜滋暗长等问题。

(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靶向治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形式主义根深蒂固,归根到底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没有把工作做到基层和群众的心坎上。应吸纳、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基层形式主义靶向治理,加强对形式主义突出的基层部门的监督反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想问题、办事情。动员广大干部前往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群众发言权。用基层和群众满不满意、需不需要,来审视、考量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

(三)培育党政干部真抓实干作风。纠治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必须狠抓党政干部落实本领。应长期培育党政干部为民理想信念、大力弘扬党政干部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通过开展干部实干本领理论教育,培养系统科学落实的思维方法,同时力促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中磨炼实干本领。以作风建设规避口号式、包装式、表态式、应付式等形式主义做法。

(四)科学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就是在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不减脑子、减监督,而是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应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聚焦问题“精准减”、压实责任“深入减”、多方参与“合力减”。注重考核的“实”、办会的“简”,突出发文的“精”,坚决杜绝将“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变为“逐级施压、层层加码”等现象。对“包装式”“一刀切式”等落实法精准施治,为基层解难题、减压力、兴实干,为实干者消痛点、扫障碍、添动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