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级党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工作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

在市级党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工作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

在推动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发展工作中,党报克服多项工作叠加困难,统筹 、采编、运转,认真推进改革各项任务,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遇到诸多问题困难,亟待以改革思维“破题”解决。

一、xx日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整体情况

1.基本概况

《xx日报》1948年创刊,属中共xx市委机关报,每天8版,彩色图文印刷,主要包括“要闻、 、理论、金融、健康、法治、社会、原色、视觉、境界、县区、广告”等版面和数十个专题专栏;主办《xx》文化周刊,辖“关注、讲坛、墨客、城市文脉、收藏、视界、文化”等子版子栏。目前,《xx日报》不局限于传统平面纸媒,而是正在构建集报纸、网站、小程序、官微、微博、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学习强国”供稿专班等为一体的矩阵式媒体,生产传播了一批传播量大、反响良好的融媒体新闻产品。

2.进展情况

①做好组织准备。xx日报社党委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动员,成立改革工作推进组,由总编辑和1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先后召开系列会议,分解任务细致调度,赴xx考察,大量征集全国各地信息,收获了一批具有参考性的地级城市媒体融合改革经验,据此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实行序时动态调度。

②做好资料准备。xx日报社完成了多类资料的收集梳理,摸清在编人员、编外人员底数,现有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布情况,财政拨款情况、现行生产经营业态及运转情况,现行薪酬情况以及资金来源、政策规定(或禁止性规定),现行“三定”方案内容,2019年转隶核定、岗位设置、三类人员(管理、专技、工勤)聘用情况和20XX年调整岗位设置情况。

③做好风险规避。xx日报社调阅各级各类涉关政策、文件、会议纪要,排查历史遗留问题、职称薪酬“双轨”问题、退休人员情况,对风险进行预判性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职工谈话,倾听大家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政策比对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

3.特色亮点

①推动内容创新。xx日报社实行报、台时政新闻统一调度、统一口径,根据报纸出版和电视电台新闻播发时点,推动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新闻图文等信息共享,为全媒体指挥中心运作积累成型模式;实行报、台新媒体领域统一策划、统一传播,由报、台1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新媒体采编工作,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两节”报道、两会报道等重要时点制作推送了一批新型融媒体产品,提升了新闻工作合力。

②推动平台建设。xx日报社系统比对各类融媒体指挥平台的原创程度、技术优势、操作难度、流程管控、避险能力、升级空间和运行成本,特别是与党报飞腾采编系统和日常印刷终端模块的兼容性;目前,xx日报所属xx网、xx日报融媒体官微(含视频号)、xx日报小程序、xx日报微博、早安xx(电子报)、抖音号,已与xx广播电视台所属“第一媒体”APP、第一媒体官微、溪视频等有机融合,正在谋划设立新媒体合作部,寻求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建立合作平台,力求形成媒体矩阵。

③推动技术研发。xx日报社吃透北大方正V3.0畅享系统技术,加强自有服务器、网络管线、安保等级、独立域名的技术更新,开展网络设施5G升级勘查设计;常态化开展内容浏览甄别清理,加强关键词语前置搜索排查;组织评估有声读报、AI虚拟人物应用等前沿技术,在关键终端引入矢量素材库。

④推动人才队伍建设。xx日报社在招录年轻采编人员的基础上,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突出媒体融合导向,向新媒体领域倾斜人力、物力、财力,抽调人员充实新媒体采编队伍,配备新媒体采编所需的摄像、航拍、收音、补光、电脑设备以及软件授权使用许可。

⑤推动机制改革。xx日报社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形成“三定”方案(草稿),主要包括xx市融媒体中心未来“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多维度重要改革建议。与此同时,启动薪酬运转机制的设计起草工作,通过征询专业机构意见、征求重点群体意见和规范程序,推动薪酬机制、运转机制以及产业发展机制“破题”。

二、xx日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

1.干事创业氛围问题

媒体融合改革发展风险客观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尤其是不容回避的机构职能边界、人员安置方案、薪酬分配机制等领域,需要因时、因事制宜提出指向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差异化措施。究其原因是从业人员存在畏难情绪,相关部门政策供给缺位或者无效供给,涉改人员有包袱、有顾虑。

2.骨干人才流失问题

中青年采编人才流失,多数是采编中坚力量。基本工作力量补充迟缓,现有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纸质媒体专业技术晋级条件苛刻,采编一线晋级困难。究其原因是政策因素、历史遗留、行业形势、现实情况和城市市情等多种原因叠加,从业人员待遇多年增长乏力且低于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与媒体行业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不相符,官方媒体吸引力和从业人员心态均已发生较大改变。

3.激励措施匮乏问题

绩效激励、稿费激励和基本通勤、夜班补助缺乏。部分管理人员由机关指派转任,面临绩效奖金、工资待遇、晋升空间和退休政策等一揽子措施不到位问题,而转任管理人员申评技术职称中又存在赛道变更、缺乏有效救济渠道的现实矛盾。究其原因是制度上保守观望,“管”与“需”脱节,对媒体事业链条辐射区域研究不深不透,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明显滞后,参照先进地区媒体的绩效管理做法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变革激励机制的决心。

4.基础投入不足问题

适应融媒体特点的空间、场地、设施、管线投入较少,对于新闻采编系统、融媒体合成应用系统、软件以及图文矢量素材等持续投入不够,新媒体事业整体缺乏投入,自主开发技术空白,人员、资产、设备、模式都不适应媒体融合趋势需要。究其原因是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和流程认识不充分,未正确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高投入性、重资产性、高迭代性和人才密集性,现有预算很难适应融合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

5.媒体技术越级问题

媒体是应用新型技术最早、最多、最敏感、最复杂的领域,面对ChatGpt以及同类人工智能即时生成传播技术、批量话语迭代、AI抓取自动生成、磁力链接和恶意知识产权诉讼,缺乏思维、经费和技术应对。究其原因是技术上重视不够、力量分散,缺乏路径清晰、边界清楚的媒体技术升级路径和科学规划,流程再造缺乏技术支撑,有效技术投入和复合人才还很缺乏。

三、xx日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引导,供给政策

一是加强媒体政治教育,凸显媒体业务导向,重新调整搭配资源,依托全媒体指挥中心及其技术平台,执行每天编前会、每周调度会、每月协调会和每季度策划通气会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双值班”“提级审核”制,紧紧把握住“采”和“编”的关键环节,创新生产内容,改进新闻语境,打造精品新闻,搭建融合型的采编梯队和工作流程。二是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带动作用,在媒体融合过程全程进行政策宣传解读,加强蹲点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广泛听取一线干部职工意见呼声,通过“记者节”“好记者讲好新闻”等载体,激发从业人员职业情怀,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三是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理解,树立“改革”思维,从历史传承、队伍现状和未来需要等维度统筹考虑,在媒体融合班子组建、编制总数核定、领导职数核定、内设机构核定、财政“员额”保障等方面,跳出“不能行”思维窠臼,多想“怎么能行”科学办法,廓清政策边界和弹性空间,供给更加“解渴”的支撑政策,真正为媒体融合“松绑”“减负”“扶上马送一程”。

2.灵活用人,引进人才

一是赋予媒体更大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员额制队伍总量管控模型,招录、引进新鲜力量,尤其是掌握最新传媒技术、熟悉公众传播规律、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优秀青年人才,并通过业务培训会、专题稿件评比、民主测评等形式,提高人才素养,培养、发展、储备一批全媒体记者、全平台编辑。二是与各级媒体建立“联盟式”采编人才协作,创新开发自媒体人才使用路径,建议采取“记者+特约通讯员+特约编辑”模式解决“记者慌”“编辑慌”问题。三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改进职称评定标准和流程,通过业务流程重塑创造新的安置岗位,为特殊群体涉改人员预留充足空间。四是建议上级管理部门专门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共识,综合考虑各地实际并提出权威指导政策,切实解决党政机关转任媒体岗位待遇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鼓励改革先行先试,明确改革容错机制,建立完善从业人员绩效、稿费、补助、奖惩等激励机制,一揽子解决激励缺失、待遇落差、权责失衡的问题。

3.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一是建议实行全员薪酬和硬性运转财政全额保障,推进从业人员薪酬滚动增长和内部企业化管理机制,客观、稳妥、实事求是处置聘用人员待遇问题。二是定期请求审计部门监督,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内审监督和投入效益考核,综合评估整体运转状态。三是强化“收支两条线”和非税收入管理,在固定资产增值、传媒产业收益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新闻采编系统、图文软件技术投入等列入年度预算,并随着全市媒体融合工作推进而持续强化。四是分期设立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起步期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期主要用于重塑采编流程、增强造血功能、发展传媒周边产业。五是在符合党规党纪、传媒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前提下,拓宽发展视野,探索设立传媒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开展传媒、文创等方面的跨界式投资,克服传统传媒产业地域市场局限,分散运转风险。六是盘点、整合、划转国有优质文化传媒资产,实行媒体投入资产的出资人权益收益管控,探索设置媒体发展基金。七是在市级财政拨款的会展、论坛、仪式、典礼等方面出台专门授权媒体承办的支持政策,在市级所属场馆、闲置场地和税收、费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扶持,发展“媒体+政务+服务”,形成传媒事业和周边产业的链条式工作闭环。

4.因地制宜,升级技术

一是明确符合市情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规划,按照安全可靠、贴近实际、财力允许、技术先进、运行稳定、适当超前等原则,新建、改造、升级一批基础设施、应用设备、硬件终端,建立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重点的平台技术架构,突出解决好原有系统和新平台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协调和阈值调整,避免技术投入盲目、浪费。二是紧盯最新技术前沿,密切关注最新技术应用质效,与权威媒体、科研机构建立合作,研究地级市党媒应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大语言模型重构新闻采编流程、模拟数字人传播场景、拓展媒体业务边界的众多可能性,适度引入AI、AR、VR、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强媒资库、素材库、数据库建设。三是引入舆情监测、数据分析等技术模块,加强版权追索保护等技术渠道建设,探索更多新技术应用可能性,管控媒体运行风险。

5.创新制度,形成体系

一是科学制定“三定”方案,兼顾原则性、改革性、开放性,合理设定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二是构建覆盖班子建设、新闻管理、日常管理、薪酬激励、资产管理、人事管理、 工作、技术架构、产业运营、保障支撑等多维度的制度体系,单独设立负责发展规划、绩效考核、监审评查等工作的事务部门,行政管理工作引入OA系统,各采编领域推行项目化运作。三是构建纸媒、自营新媒体、合作新闻号、特色工作组、记者工作号等传媒矩阵,开展与上级媒体和各县区、各单位政务平台联动,强化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业务指导,拓展市级媒体的外宣功能。四是逐步开发智库资源、广告资源、数据资源和档案资源,畅通“上下左右”合作平台,推动传统业态和非传统业态融合,实现高质量采编和高质量传播,进一步提升媒体融合改革质效。

四、结语

地市级党报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是链接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的关键环节,在传播党的声音、引导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不仅关乎传统媒体自身的转型升级,更关乎国家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设进程。面对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形势,地市级党报要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步伐,推动党媒向网而生、因融而兴,为全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在新时代辽宁振兴上展现担当作为,书写好党报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

【文有道】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