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XX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XX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近年来,xx省xx县针对党员教育培训覆盖不全面、需求不对路、师资不过硬等普遍共性问题,坚持政治统领、重心下沉、全面创优,以健全制度机制破题,以创新手段载体增效,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瞄准重点群体攻坚解决“覆盖不全面”问题

一是针对老龄党员群体上门送学。为确保老龄党员能够及时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xx县整合了乡村xx、城市人才、驻村工作队以及进社区报到的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多支送学小分队。这些小分队深入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家中,为他们提供上门送学服务,累计服务老龄党员xx余人次,发放学习资料1.7万余份。通过这种“一对一”的精准送学,不仅让老龄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还确保了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针对流动党员群体双向促学。为了更好地服务流动党员,xx县把握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时机,开办流动党员培训交流会,为返乡的流动党员提供集中学习的机会。同时,xx县还建立了《流动党员在外学习卡》,鼓励并动员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日常学习,并由流入地党组织对学习情况进行打卡记录,以此增强两地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络。这一举措覆盖了1500余名流动党员,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学习难的问题,确保了他们能够持续接受党的教育。三是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一线办学。为了适应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特点,xx县聚焦政治引领和暖新帮带,在商圈楼宇、xx驿站、产业链条等一线开设党员教育培训微课堂。通过党员微课、夜话沙龙等形式,xx县在一线举办了30余场次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不仅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基层党组织,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新就业群体党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针对关键环节提质解决“需求不对路”问题

一是抓调研,精准问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线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培训群体对师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吸收采纳合理化建议100余条。二是抓谋划,因人定策。精准分析不同群体类型特点、培训需求,按照“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各领域先进典型、“土专家”“田秀才”和医疗专业人才等师资力量,制作党务技能、产业发展、农业种植、医疗保健和心理健康等课程500余堂,全方面满足基层党员实际需要。三是抓载体,灵活施教。盘活本土红色资源,依托红色后龚、卢春生故居、xx烈士陵园、xx战役旧址、xx村、xx村和xx书院等红色地标,精心准备实地讲解、视频学习和情景剧等精品课程,用身边人、家乡事引导党员重温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着眼授课力量补短解决“师资不过硬”问题

一是分类型组建师资库。面向全县各地各部门选聘“兼职讲师”,兼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从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和村(社区)择优选聘xx名“兼职讲师”,建成党员教育“百师库”,成员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医疗教育专业人才、“新时代赣鄱先锋”“两优一先”等先进典型和基层党组织书记等群体。二是分阶段培训提本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培训者先受培训”,聚焦培训主题选择、备课要求、讲授方法等方面,制定县乡(镇、街道)两级党员教育师资全覆盖轮训计划,已举办各级师资培训班8个、培训师资xx名。三是分重点管理强考核。建立“两会一测评”制度(“授课观摩会”“讲师交流会”和“受训学员实效测评”),每月选定部分讲师和学员代表,通过观摩授课过程、分享授课心得和反馈授课建议的方式,不断提升“兼职讲师”授课能力。采取个人述职自评、学员问卷测评和县委党校考评的方式,对“兼职讲师”履职情况进行考察,“一人一档”建立履职情况表。评估情况作为师资调整重要依据,对考核不达标的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