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10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10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10篇)

目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10篇)

目录

篇一、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2

篇二、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9

篇三、书记讲党课《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15

篇四、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23

篇五、书记讲党课《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42

篇六、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党

课讲稿...................50

篇七、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59

篇八、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63

篇九、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70

篇十、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77

篇一、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

一、会议概况

1.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2024年7月15

日至18日)和地点(北京)。

2.强调全会的重要性: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二、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要点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

2.宝贵经验和贯彻原则

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的宝贵经验。

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

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

统观念等原则。

3

3.系统部署各领域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

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改革,为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

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

济深度融合,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行相关户籍和公共服务

制度,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制

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快规划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

4.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立德树

人机制,推进高校改革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

计划管理等。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

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等。

5.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

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走

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优化改革方案生成机制。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全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1.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2.推动各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

3.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坚

定决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四、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1.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主题、重大原则、

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2.结合实际工作,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工作成

效。

3.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改革任务,积

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4.加强宣传引导,让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

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鼓励

全体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党课讲稿全文

5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

京胜利举行。这次全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重点研究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

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

和伟大成就。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

期。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而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

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

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

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

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

6

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

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

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全

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

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

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

措、根本保证。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强大力量。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

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

“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

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

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

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

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

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

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全会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

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

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

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做好巡视工作,

7

要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

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全会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包括构

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

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同时,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

机制改革方面,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止匕外,全会

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15部分、

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阐述重大意义和总体

要求;第二板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

方面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

建设制度改革,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全会总结和

运用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

验,强调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

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在系统部署各领域改革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上,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改革,为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8

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

济深度融合,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行相关户籍和公共服务

制度,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制

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快规划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也至关重要: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立德树

人机制,推进高校改革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

计划管理等。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

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等。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样不可忽视,要坚持党

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走好新时代党

的群众路线,优化改革方案生成机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

革,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深远。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

9

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动各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坚定决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呢?

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主题、重大

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其次,结合实际工作,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工

作成效。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改革任务,

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全

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至关重要。

我们要鼓励全体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全会精神,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

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

大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深入探讨如何落实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是

10

我们党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国家实现长远发

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我们在全面深化

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

代化道路。

一、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

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调整深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我国发展的外

部环境日趋复杂。同时,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深刻

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因此,全面深

化改革,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

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期任务。只有不断深化

各领域改革,才能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不是一帆风

顺的,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因此,我

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

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

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精准发力,务求实效。要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

约和深层次矛盾,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同时,要敢于动真碰硬,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体

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此外,我们还要加

11

强改革政策的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

促进,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

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国

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

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三)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

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首先,

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得到

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它决定

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我们要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沿着正

确的方向前进。其次,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

体系更加健全、更加严密。党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

力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

设,确保党的组织和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战斗堡

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最后,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确保

党的作风更加优良、更加纯洁。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也是

党的力量所在。我们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员

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确保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

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激发人民首创精神,凝聚改革共识。全面深化改革,

1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凝聚改革共

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我们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广泛听取人民群

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决策更加符合人民意愿、更加贴

近人民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凝聚改革共识。

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

施等,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形

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作为资源配

置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

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

的引导和监管作用。要坚决破除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完

善公平竞争制度,努力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

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此外,必须强化市场监管,坚决维护市

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使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根据最新的经济数

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

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升级。例如,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占

比从30%提升至40%,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率更是高达年均

10%。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

13

的投资增速也远超传统产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

新的动力。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数据显示,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生产

效率提高了20%,同时能耗降低了15%。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

运营成本,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创新是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是我国

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参

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要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

新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

与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拓

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民生福祉

(一)加强教育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

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

量的教育。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

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同时,要加强职业

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

新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是民

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加强教育建设,提高国

民素质。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要加

14

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要加强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

人才支撑。

(二)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是人民

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保障人民

健康。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

时,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止匕外,还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医疗

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与合

作,引进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

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倡导医者仁心,

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

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本民生。社会保

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保障基本民生。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和

住房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

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同时,要加强残疾人、老

年人等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并且,在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人民的同时,我们还需

要关注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要建立健全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社

会保障差距,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待

15

遇。同时,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提高基

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篇三、书记讲党课《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把改革开

放进行到底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

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是一个

高屋建飘、统揽全局、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全会

通过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

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

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

16

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很多,其中牢牢把握改革的根本

目的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

一、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的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根本目的把握准了,方向才不会偏,道路才不

会邪;目的不明确,搞错了,搞偏了,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

里。我们所要进行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

发展。主席总书记所反复强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

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牢记主席总

书记的殷殷嘱托,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

(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唯

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

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改革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只

有从人民最迫切的要求出发所进行的改革才是符合社会发

展规律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要求。

17

只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将

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和推动改革,改革才能成功。

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

人民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改革热情和创新智慧释放出

来,从而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成功。

(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

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所以,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要坚

持改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确保全体人民从改革中获得自

身利益和幸福感、满足感。

(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发展站在了更高

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

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

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XX年

18

的126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从39800元增加到89300多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

达到66.16%。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

就的取得原因很多,积累的经验也很丰富,其中坚持以不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巨大的政

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

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

制弊端,是重要的原因和基本的经验。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根本目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多方面发力,要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

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要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等等。但不

管哪一方面的改革都要紧紧把握和围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的,不能偏离根本目的。

(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社会主义的

19

本质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背离这一根本目的,就

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也就失去意义。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弊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生产力是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

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

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

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

制机制,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与西方国家市

场经济的根本不同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发

20

展市场经济,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搞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

场体系,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根本目的都是为满足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如果市场经济发展了,但人民生活水平没有

提高甚至下降了,或者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那么发展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背离了初衷,是不成功的。健全

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

展等体制机制也一样,都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

根本目的。

(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适应,也要坚持全面深化

改革的根本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的改革,既以

经济领域的改革为重点、为牵引,也将涉及上层建筑领域的

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

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

所有这些改革,都要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

的,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

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

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

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

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

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

21

三、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

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

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

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创新投融资体制,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

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二)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

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引导民营企

业改革创新。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

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

世界一流企业。

(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

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要素市场化

22

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

素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上有显著进展。

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

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油气市场体系。完善新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机制,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推进科研

院所改革,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强化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健全完善数字经

济规则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

持续发展。

(五)稳步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改革。坚持在高质量发展

中促进共同富裕,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

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

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

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

(六)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扎实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制度,有效避免“一

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突破。

(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扩大制度

型开放,在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开

23

放合作。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

入,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

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力推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

篇四、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举世嘱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

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

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

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

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党坚定

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为了引导党员干部深入

24

理解、全面把握全会精神,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真正把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

大力量,今天,我们组织开展一次宣讲。希望大家结合宣讲

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抓好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

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是巩固发展

“两大奇迹”的主动抉择和战略之举。会议不仅审议通过了

关于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决定,还明确了改

革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及一系列系统部署。全会是在新时代

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既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

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情况及取得重要成果。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

工作。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

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

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迈出坚实步伐。一年多来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只要我们紧

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用主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意志和行动,团结奋斗、

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25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

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党中央确定

以此为全会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

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

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

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

键,意义十分重大。

全会《决定》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习近

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

精心指导、把脉定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文件起草组认真

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注重全面总结经验、坚持正确

方向,突出改革重点、彰显改革成色,坚持人民至上、把牢

价值取向,抓好系统集成、加强整体谋划,开展了扎扎实实

的课题研究、调研访谈、专题论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

道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有效集中了党内外智慧,广泛凝聚

了改革共识。《决定》起草的过程,是谋划改革、推动改革

的过程,也是鼓舞人心、昂扬斗志的过程。

(二)把握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

26

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

义和实践意义,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的“四梁八柱”,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

画卷,是我们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高质

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对

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坚决抓好具体工作的贯

彻落实,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切实把全会重大改革部

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会深刻洞察世界之

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

机制,这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

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

然选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完善高水平对

外开放体制机制,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

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

(三)深刻理解新一轮改革战略重点任务。

第一,紧扣中心任务,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紧

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是我们党领导改革不

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

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的主题。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27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

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O二九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一一既是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第二,总结宝贵经验,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

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同时以“六个坚持”深刻总

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一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新时代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

气和智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

新的广度和深度。如今,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

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以理论创新指引新的改革实践。“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

充分体现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

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

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

循。

第三,回应社会期待,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28

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此次全会坚持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

统部署。从全会公报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重中

之重,十分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一个目标格

外醒目:

“到二O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二这是“七个聚焦”之首,而且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分清晰。

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和关键点,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动力。教

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

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

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重点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好其他各领域改革,充分彰显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鲜明特征。

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把握会议公

报重点

此次会议公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展开,是十八届三

中全会的延续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更加注重“公平”,

强调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是重中之重,通过全方位改革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同时

也更加突出国家安全。行业方面,预计电子、通信、高端装

备(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汽车、家电、纺服(外贸体

29

制改革),新能源、煤炭、石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教育、

医疗(民生制度体系改革)等行业将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

(一)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

《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

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

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

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共提

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

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

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对《决定》稿讨论热烈,给予

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

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三五年,全面建

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

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

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30

(二)深入把握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

第一,经济和民生领域。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决定》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

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

活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

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

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

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

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

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

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

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

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决定》

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对

各类经营主体的共同要求。二是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

制。主席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

力。《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

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

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决定》

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

31

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

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健全宏观

经济治理体系。《决定》强调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

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构建跨行政区

合作发展新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提出要完

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

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

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要研

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经过四十多年快速发展,我

国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决定》要求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

负债表管理,优化各类存量结构调整。四是完善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主席总书记强调,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强农惠农富农,《决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

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

层分类帮扶制度,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

制,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五是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

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有

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

32

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六是健全

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

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要健全高质量

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

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

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

些举措的落实见效,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七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决定》强调加快完善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

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好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一是深化教育

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

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

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眼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

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教必

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

33

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

育开放。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

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

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

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

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眼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

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

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

制机制改革。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

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

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

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

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

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

环境。

第三,民主、法治等领域。一是坚持以主席法治思想

为指导,牢牢把握法治中国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党

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从法治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三是坚持人民在全

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法治中国

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四是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加强

34

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维护宪法权威。五是坚持在法治

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处理好改革和法治

的关系。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

改革。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

导。《决定》强调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

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提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

革设计中来。提出要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

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二是深

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强调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

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加强党的创新理

论武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

向,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强调

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

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决定》强调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强调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

35

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的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完

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

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强调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

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调加强诬告行为治理,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克服种种阻力,用更

多更好的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

践续篇、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的

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进一步凝聚了强大力量、擘画了

宏伟蓝图、发出了改革强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必将带来中国

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沉

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

水中月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

硬骨头越难啃,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只有在抓落实上下更

大功夫,才能克服种种阻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用更多更

好的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不断取得改革的成功。

(一)领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做到学深悟透、入

脑入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

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

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36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掀开新的篇章。新时

代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

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对于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把握坚定不移全

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

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遵循。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

这一重要论断,牢牢把握改革的政治引领性,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

到“两个维护”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和行动自觉;

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牢牢把握

改革方向的坚定性,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的高度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方

面各环节;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牢牢把握

改革指向的鲜明性和改革内涵的全面性,把全面深化改革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前进,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美画

卷;深刻认识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关键,牢牢把握改革战略的

牵引性,直面浙江“新的成长烦恼”,持续擦亮民营经济、

数字经济等金名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

优势新动能;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价值取向,牢牢把

握改革立场的人民性,紧贴民心、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汇

聚民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中回答好“改革为民、

37

改革惠民”考题;深刻认识以正确的方法论推进改革这一要

求,牢牢把握改革方略的科学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

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

(二)加强宣传,切实把全会精神讲清、讲准、讲透、

讲实,做到全面覆盖、家喻户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

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

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

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习近

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党

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是一个高屋建令

瓦、统揽全局、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党的二十大

以来,总书记、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高瞻远嘱、

运筹帷幄,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续写了“两大奇迹”。党和国家各

项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

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根本在于习近

38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凝心聚魂、科学指引。要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学习

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务实举措,把三中全会

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各级领导

班子要作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表率,先学一步、深

学一层,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带头做好宣传宣讲,

让三中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带头抓

好贯彻落实,确保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三)谋实举措,深入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战略目标,谋划逐项落实中央各项改革

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

做大做强做优公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加快推动国企改革;另

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在

制度和法律层面保障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国有企业与民营

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二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力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

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提高科技创新组织

化协同化程度。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

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

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奖

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

39

体地位,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健全企业

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加

速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三是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增强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短期内,建立健全以共享税作为过渡的

地方税体系,重点是推动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端向批发零售端

后移,成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同时优化调整企业和个人所

得税的央地分成比例;中长期来看,进一步合理配置地方税

权,积极培育财产类、部分最终消费和劳务服务类等地方税

源,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不断充实、壮

大地方财力。四是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

管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分工协作的金

融机构体系。完善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全

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五是深化

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

成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鼓整合盘活农村零

散闲置土地。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六是健全绿色低

碳发展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支持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强化财税金融等政

策支持。七是深化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

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作用,加大税收、社会

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

制,构建多层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

境。围绕社保、财税、金融等方面继续支持民营经济、中小

40

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中的

就业新增长点。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

提升创业质量。落实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扩大

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

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提升社保统筹层次,

稳步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

统筹,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推动以“三医”协同发展

为核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广“三明经验”。通过

“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实现管理药品价格、

丰富医保支付手段、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优化医院收入和医

生薪酬结构等多方面的联动改革,推动医药卫生体系以治病

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

系。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持续完善生育政策,优化托育

领域服务,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提高养老服

务供给能力和可及化水平,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

体系。

(四)真抓实干,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发挥好基层主

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动再突破、再提升、再上台阶。

一是吃透改革要求。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

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

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

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地抓好改

革落实。二是精心组织实施。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

为“工笔画”、“施工图”、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

41

的起止时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完成。三是抓好责任落

实。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逐一厘清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对跨领域跨部门、某一单位

难以牵头落实的改革举措,由党委、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抓

深抓透,防止出现“九龙治水”这种现象。四是强化督察问

效。持续开展专项督察、全面督察、综合督察,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将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

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五是坚持久久为功。

深刻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正确方向,增强前进

定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

到底。

全会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

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

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

力和制度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

置,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

宝贵经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创新、突

出重点,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

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42

篇五、书记讲党课《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

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

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习

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二十届二中

全会以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具有

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

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

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的信心和决心,齐心协力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一、锐意改革进取,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和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要时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我国改

革开放历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每一

43

次深化改革都标志着国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坚定步伐。从

最初的改革尝试,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推进,再到如今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拓展,中国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

帜,以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决心,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了一个

又一个发展奇迹。此次全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围绕党

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这一决定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

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模式。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坚持党的

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

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

这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

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

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一是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通过的《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

署,分量很重。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保

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7个方面。

44

二是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

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

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科

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

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

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决定》强调实施更

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

养机制。三是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和法治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

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

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重点围绕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

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等方面,提出了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要求。强调发展全过程人

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

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

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

局等提出了改革任务。

二、把握历史主动,重塑未来的全领域深度改革注定成

45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

响,也将为其他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其改革的复杂

性与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更涉及到体

制、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各个层面。每一次改革,都是对

既有体制的挑战与重塑,是在不断试错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国企改革的深化,再

到金融市场的开放,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添

砖加瓦,使其更加稳固与成熟。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痛点难点,二十届三中全会有一系列重塑未来的全领域深度

改革,譬如财税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简化税制,

让钱袋子更透明;消费税扩容改革,该加的加,该减的减,

让老百姓消费更轻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多给地方分点蛋

糕,让地方政府有钱办事。比如,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

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国企改革,保障民营经济,处理

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退休和户口制度等等。将要进行

的全领域深度改革,成功具有必然性。

中国能够通过独特的制度优势与灵活的调整机制,做到

适应时代需求、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获得广泛的社

会参与、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

发展。首先,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

要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当前和今

46

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

改革推向前进。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我国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

成就,关键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中国

式现代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与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三,党的领导是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

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贯彻的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

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

一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

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

落实。

三、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全会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

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

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凝心聚

力、奋发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

化的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主席总书记亲

47

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论创

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

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

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

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

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

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它

深深植根于历史的洪流中,伴随着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改革开

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纳入其中。这种由物质富裕而精

神富足的蝶变,与“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逻辑

是贯通的。这一精神,贯穿于中国改革的全过程,无论是面

对初期的质疑与挑战,还是新时代的攻坚克难,都未曾动摇

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

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

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改革在极大促进

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改变着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淬炼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涵养着中国

人的自信襟怀。改革之难,首先难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

央定于一尊的权威”,“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唯有自

48

觉站在全局高度认识改革,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正确对

待利益调整,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凝

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

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构筑起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最鲜

明的精神标识,冠之在前的是“中国人民”“我将无我,不

负人民”的心声,之所以赢得亿万人民的深切认同,也是因

为新时代不断推动改革答人民之问、解人民之忧,坚定践行

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

承诺和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所汇聚的磅礴之力。

四、坚定落实改革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改革方法论,要

在实践中认真领会、长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系统工程,改革越往前走,遇到的困难就越多、挑战

就越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

问题导向相结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把

以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

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

好相适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

49

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与主席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

场观点方法一脉相承,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主席总书记强调,改革要聚

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

实。再科学的规划、再美好的蓝图,如果不抓落实,也只能

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如主席总书记所言:“中国式现代

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要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担当上,切忌说空

话、唱高调,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

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

干家,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要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

“立”是发展的基础,“破”是变革的前提,二者相辅

相成,在平衡与互动中不断前进。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破立

并举、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唯有如此,改革才能稳妥推进。

要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

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要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先立后破,立什么,

破什么,不能拍脑袋、画大饼,而是要按规律办事,立足当

时当地实际,立足推进改革、推动发展,立足人民群众最迫

切的需求。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搞一种模式。

50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我国

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任务之全、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前

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

续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

懈奋斗。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承诺的兑现,

中国将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引领,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一分部

署,九分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发扬钉钉子精神,

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篇六、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党课讲

稿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

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5

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

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

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席作了

重要讲话。

51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

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席就《决定(讨论稿)》向全

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

工作。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

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

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

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继

续推进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

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

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

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

52

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

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

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

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

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

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

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

53

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

O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

的改革任务。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

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

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

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

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

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

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

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

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

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

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

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4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

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

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

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

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

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

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

策取向一致性。

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

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机制。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

55

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

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

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

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

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

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

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

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

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

作格局。

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

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

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

工作法治化。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

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

强涉外法治建设。

56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

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

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

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

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

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

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

支持和服务体系。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

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

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

家长治久安。

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

57

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全会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

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

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

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

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

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

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

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

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58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

大举措、根本保证。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

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

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

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评估“十四

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

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

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

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

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

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全会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

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

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扎实做好巡视工作。要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

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

力、凝聚力、战斗力。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丁向

59

群、于立军、于吉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决定,接受秦刚同志辞职申请,免去秦刚同志中央

委员会委员职务。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李尚福、李

玉超、孙金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

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

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七、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走好中国式

现代化”这一重要议题,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

60

向、提供了遵循。我们都知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

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

力。它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

加速,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存。面对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坚

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我国

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必须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

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

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

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中

61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以更大的决

心和勇气,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重点方向,抓住

关键环节,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们要进

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

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

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

险能力。同时,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

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法治建设,推

动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同时,要完善权力运

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我们要坚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发展。

(四)社会体制改革也要持续深化。我们要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要深化教育改革,

62

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要深化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

健康权益。

(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

态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

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强化生态文明监管和执法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

力保障。

三、深化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制定一系列

保障措施,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

重视改革工作,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

究、部署和推动改革工作。同时,要加强改革工作队伍建设,

选拔一批懂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为改革提供有力

的人才支持。

(二)完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

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改革

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确保改革政

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改革政策的

宣传和解读,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

63

(三)强化监督评估。监督评估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的

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改革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

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要加强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

与改革监督评估工作,形成改革合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氛

围。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

和支持度。要广泛宣传改革成果和经验做法,增强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更加坚定

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面深化

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八、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

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

64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主席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

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

动力。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看,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正是源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具体而言,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论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还是

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都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以改革破除高质量发展障碍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阶段也在

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

65

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

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的复杂局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

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

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

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

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

取得新进展。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继

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

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

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

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

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培育和发展新质生

产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66

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

以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

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

问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

决防止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用几十年时

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随着经济体

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

观念深刻变化,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

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打

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

良好条件。但还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

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收入分配带来深刻

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现在,我们正在向着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迈进,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67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尽力而

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

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消

费水平、生活水平,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高质量发

展的动力基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

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

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

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

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

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

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

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

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外部环境复杂性、

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

件随时可能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

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

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无

疑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应对

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

68

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

局,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放也是改革,要

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

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规则、规制、

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

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开放型经济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

境,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一

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改革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

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

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尽善尽美、

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

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继续把改革推向前

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

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

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

制机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

69

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

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

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然而,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

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决破除

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

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

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

领导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跳

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实现党的长

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也要求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

规范体系。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

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

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

有完成时。面向未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

统筹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

70

革命,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

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篇九、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锚定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强大力量、擘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改

革强音。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发表的重

要讲话,高屋建令瓦、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

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

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集中体现了主席总书

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

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又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

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必将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宏

伟蓝图呼唤全面深化改革。主席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

71

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

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

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必由

之路,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关

键之举。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引

领全面深化改革破浪前行,不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

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基石,又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科学内涵深刻而丰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丰富的实践成果”,“既要坚持好、

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

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看,我们要不断

深化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与实践,通过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制

72

度体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符

合时代要求、更加具有强大生命力。这包括加强顶层设计、

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

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围绕以财税、土地、金融、国企

为代表的基础制度改革为重点。平衡央地关系,完善税收制

度;优化土地要素流通,建立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重塑

资本市场生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做强国有资本,

优化国资布局。“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

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

合发展等体制机制”,并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

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全面深化

改革旨在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使国家治理更加适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这要求我

们在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

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提高经济运行整

体效能。通过深化改革,我们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

府与家庭,乃至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政府职

能转变,构建起“市场一社会一政府”良性互动的高水平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73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围绕经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美丽中国

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

能力,确保国家治理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既稳定有序又

开放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总目标的现实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具有重大

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指明了方

向。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

建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

动能。主席总书记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布局,提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时代要求。中国式

现代化呼唤着新的动力,呼唤着新质生产力。但新质生产力

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有一个好的生产关系配合才能生

长出来。因此,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营造一个新质生产力发

展的良好的社会生态就显得极为重要。这要求我们持续推动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破除一

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资本、数据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产

74

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稳致远。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

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

学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这就要通过深化经

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

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打破

科技领域的封锁与限制,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起自

主可控的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能

力,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拥抱世界,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我们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全

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通过改革,我们将进一步优化

营商环境,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吸引外资参与国内建设,促

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

时,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这

个过程中,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加平衡、包容、

可持续的发展。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需要回应人们重大关切,让

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要从

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75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

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

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

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

实事”,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指向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

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

啃的硬骨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

棘与挑战,高质量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仍如磐石般横亘在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

颈。要直面改革路上的各种挑战与障碍,明确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的总目标的重要指向。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这是推动改革向

纵深发展的关键,确保改革既有宏观视野的战略定力,又有

微观操作的精准发力。目标导向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

导向具有战术性和针对性。主席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始

终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

点,确保各项改革举措与这一目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坚

持问题导向则是要敢于直面改革中的难点、痛点,勇于担当,

不回避、不推诿,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的解决。“改革是

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导

向意味着将解决问题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增强

76

问题意识,聚焦关键问题,创新问题解决方式,通过深入调

研、科学论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精准施策,以改革的

手段破除思想束缚、体制障碍,为发展扫清道路。

二是坚决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是深

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旨在清除思想桎梏,打破利益固化藩篱,

为创新发展开辟广阔空间。这些弊端往往根深蒂固,是改革

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对其进

行全面清理和整治,确保改革不受干扰、顺利推进。同时,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

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进一步解放

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走实走深。

三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这是

深化改革的攻坚之战,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经营主体发

展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国式现

代化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

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

个毫不动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加强产权

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通过深

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优

化资源配置,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77

篇十、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解读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重点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问题。此次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

报内容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反映了党中央对于国家未来发

展的方向和重大政策的决策部署。公报的内容往往关系到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是政治上非常重要的文件。下面,联

系工作实际对公报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一、公报总体情况: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

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问题

(一)主要内容

1、开篇。全会肯定了近年来党的建设成果,并对取得

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反思。对国内

外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表达了强烈的认识和紧迫感。中国

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

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

78

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一是全面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党的新发展阶段的任务和目

标,全会提出了要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等领域的改革,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全党全国上下得到有效

贯彻。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重要性,强调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创新驱动发

展,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深度融合。三是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会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党的

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

党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措施和任务。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

一系列关于金融、财政、农村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和目标,并

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推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同时强调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和机关要严格遵

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4、总结与展望。公报总结了全会的成果和意义,强调

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是推动党和国家事

79

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二)重大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

保障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

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

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

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

动力和制度保障。

(三)总体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三五年,全面建

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

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

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O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

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公报亮点解读: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六个坚持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这次全会概括为'六个坚持',这'六个坚持’既是对改革开放事业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指引,充分体现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必须学习好领会好、坚持好贯彻好,不断

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中,对“六个坚持”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搅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

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

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

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

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

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二)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部署:14个方面

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

破口和关键点,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动力。

发展的“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与之相关的词汇在通稿中被21次提及,较十八届三中全会

增加5次,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改善民生和城乡均

衡为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

稿中17次提及“民生”和“保障”,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

11次;“城乡”和“公平”分别被提及6次和4次,分别较

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次和7次。

第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大力气解决机制障碍。

82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促进各种所有

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新形势

下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必需举措。在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时,要进一步

加大与民营经济的合作,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提新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

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当前,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

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高质量发

展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在因地制

宜。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因

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策略能确保资源得到更优配

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均

衡与协调发展。

第三,完善宏观调控增强政策一致性,重点领域改革与

防风险相结合。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提出,必须完善

83

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全会还特别指出,要统筹好发展

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

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宏观调控是党和国家治理

经济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要加快构建体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

观调控目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协调体系、保障体

系和监督评价体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

手段。要想提高宏观政策效率,仅仅依靠宏观政策自身调整

是不够的,需要深入推进宏观政策体系改革,增强宏观政策

取向一致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把推进改革同防

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

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要扎实做好保交楼、

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着眼长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

模式平稳过渡。金融事关发展全局,要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

系,压实各方责任,健全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内部

治理,夯实金融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

政府债务风险,开正门、堵旁门、化存量、控增量,夯实地

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成关键一环。在提

及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重点改革领域时,全会将“深化

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其中一项重点。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改

革的关键一环,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更好发挥

84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以来,资本市场以新“国九条”为起点,

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改革的序

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在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特

色的同时,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创业板

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

型中小企业。在板块各具特色与企业各有归属的背后,是资

本市场充分发挥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枢纽作用,不

断引导金融资源始终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和

企业。

第五,破解城乡失衡,土地制度谋变。城乡发展失衡是

多年积累的老问题,而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

要求,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会提出促进城乡要

素双向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重点任

务。实际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对“形成城

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墨较多,提出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

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

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

仍存阻碍,预期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政策将在

三方面发力:一是合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推动城

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85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必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注重制

度型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

双循环,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经

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离不

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于稳

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会就提及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

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方面。

此外,全会还提及,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记者采访时指

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多体现为在体制机制层面参与共建投

资、贸易规则、数字标准方面的制定。当前,理解共建“一

带一路”已不限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市场拓展,还要从

投资可持续、绿色基建、绿色金融、绿色能源、数字化转型

等各方面落实标准建设。

(三)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要始终保持解决大党

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切实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持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历

86

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

的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根本

经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发生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加速,继

续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民族复兴的前进途中仍有许多“险滩”要渡、“硬骨头”要

啃。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有效解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从而

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2、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治理

体系的一场深刻变革。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

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

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

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

益所系、命运所系。

3、以党的全面领导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合

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党的坚

强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

87

结的力量,做到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

动上更加一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集聚起万众一心、推进改革的磅礴力量,确保改革始

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

作用,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

民为师,虚心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亿万人民群众的活

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要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定不移将改革进

行到底。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

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利益。

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

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中

国始终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

88

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走和平发

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

底蕴,展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图景,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

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

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中国坚持和平发展、

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

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

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消除国际安全赤字、促进人类共同安

全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尽

管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只要相互尊

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就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

发展。

三、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

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

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

措、根本保证。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强大力量。

89

(一)运用好‘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同时在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中贯彻好这些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改革方法。全会明确提出,更加注重系统

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会的一系

列部署,突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

同性。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

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将

更好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全会部署的重点任务

中,经济体制改革位序靠前、分量很重,凸显其‘牵引’作

用。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党中央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

事情抓起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

牵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协同发力,

将进一步推动改革突出重点、全面深化。二是守正创新保持

改革定力。全会做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深

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

特殊重大意义,必将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

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三是把牢改革

价值取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

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府的

90

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需要充分考虑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条

件,从保障群众基本权益出发,稳中求进、循序渐进,锲而

不舍、持续发力。四是公平正义是人民所求、民心所向。坚

持人民至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要坚持在法治轨

道上深化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

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更好发挥

法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

障作用。改革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越要营造更加公开透

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从实施方案

到实施行动,从督促检查到改革成果再到宣传引导,把每一

个环节都抓到位。

抓改革落实,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不仅需要坚

定改革决心和信心,也需要把握推进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

度。

第一,正确推进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是社

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其关键在于始终坚持改革的正

确方向。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改革中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改革成果更多

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准确推进改革,要求我们在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

部署时,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改革目标、路径和可能

的影响要有全面、精准的把握。这对于改革成败至关重要:

91

倘若因为急于求成或是对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事情还没弄

明白就自行其是、盲目推进,可能导致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

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在推进改革时必须精准把握改革

的本质和内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

调查研究,努力把现阶段的改革任务与未来发展要求有机结

合,把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

确保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人民期待。

第三,有序推进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

央统一部署前提下,坚持原则、把握节奏、注重实效,根据

改革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调整推进策略和方法,确保改

革“蹄疾而步稳”。主席总书记对此强调“五个不要”:一

是“不要抢跑”,是指对于需要党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

必须确保改革的方向、步调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抢跑、不

越位;二是“不要拖宕”,是指对于已经看准了、条件已经

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有耽误不得的紧迫感,抓

紧时间行动;三是“不要仓促推开”,是指对于实践发展有

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不能仓促盲目

推开,而应先行试点,以此检验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全面推开改革积累经验;四是“不要急于求成”,是指对

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必须投入足够

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处理好各

方面利益关系,确保改革决策是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科学的判

断;五是“不要超前推进”,是指要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

92

出授权,既不允许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允许简单以现行

法律没有依据为由迟滞改革。

第四,协调推进改革,要求我们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

体性和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

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改革要更加

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

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

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

互掣肘的现象。

(三)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推进改革,确保改革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

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要把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定

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更好统筹

发展和安全,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完成各项年度目

标任务。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慎终如始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切实

改进作风,持续为基层减负,把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一,抓好学习贯彻,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

使命感。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特别是主席总书记重要讲

93

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采取理论

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形式,迅

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结合

起来,与传承弘扬主席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本系统

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和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结合起

来,引导党员干部用心用情感悟、学懂学深学透,夯实共同

思想政治基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

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沿着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阔步前

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第二,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

化于行,带头弘扬好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

线,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的新

特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心实意为党外

人士解难题、办实事,着力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群众根

本利益。

第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抢抓改革重大发展历史机遇。

要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习

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心怀

“国之大者”,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

动和落实,引导党员干部围绕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认真

94

按照市委工作思路,聚焦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增强争优争先

争效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用知重负重、攻坚

克难的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建功立业,在谱写中国式现代

化篇章中展现统战担当作为。

全会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

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

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

力和制度保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

部署,研究制定

目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10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