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稿《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讲稿(5篇)
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稿《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讲稿(5篇)
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稿《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讲稿(5篇)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进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
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议题,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都知道,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
加速,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并存。面对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我们必
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
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深
化改革,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
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
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
键所在,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
择。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
深水区,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
结果。
二、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重点方向,抓
住关键环节,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们要
3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
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破除各种
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法治
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同时,要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的发生。
(三)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我们要坚
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
盛。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
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社会体制改革也要持续深化。我们要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要深化教育改
革,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要深化
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
群众的健康权益。
4
(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
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
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强化生态文明监管和执法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
供有力保障。
三、深化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制定一系
列保障措施,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
度重视改革工作,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
期研究、部署和推动改革工作。同时,要加强改革工作队
伍建设,选拔一批懂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为改
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完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
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确保
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改
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和支持
度。
(三)强化监督评估。监督评估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的
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改革监督评估机制,加强
5
对改革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要加强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
督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鼓励和支持
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监督评估工作,形成改革合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
氛围。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
认识和支持度。要广泛宣传改革成果和经验做法,增强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要加强舆论引
导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
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更加
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
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我们携手共进、
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
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主席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
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
略目标增添动力。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看,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正是源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具体
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
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论是更好统筹发展和
安全,还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都必须继续把改革
推向前进。
以改革破除高质量发展障碍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
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
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阶段也
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
7
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
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
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
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
经过程,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
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
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
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
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近年来,我们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
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
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还大量存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
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
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的战略机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培育和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高水
8
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
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
政治问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坚持把实
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用几十年
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随着经
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出现
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党的十八
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举措保障和
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
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还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
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也对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现在,
我们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已经到了扎实推
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9
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尽力
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
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水平、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夯
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
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
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以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
党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
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
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
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各种“黑
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
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
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无疑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
10
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
新局,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放也是改
革,要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内对外
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规
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
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
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共同
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改革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
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尽善
尽美、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
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继续把
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
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
11
要求。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
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
次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全面
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
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然而,相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
改进的地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这个总目标,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
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
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
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同时,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也要求不断完善党的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
12
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
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
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向未来,必须加强
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推
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
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
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宣讲稿党课讲稿
全面深化改革驱动,铸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深入探讨如何落实全面深
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
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国家实现长
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我们在全
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一、栗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当前,我们所面临
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国际政
治经济格局调整深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我国
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同时,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社
13
会结构深刻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
择,也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
们要清醒地看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期任
务。只有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才能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全面
深化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各
种困难和阻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改革
信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全面深
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
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
问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要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瓶颈制约和深层次矛盾,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
的改革方案。同时,要敢于动真碰硬,勇于突破利益固化
的藩篱,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改革政策的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改革
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动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
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三)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面深化
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
14
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
程中,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
向前进。首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政治路线、
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
本性建设,它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我们要坚持
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党
的政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要加强党的
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更加严密。党的
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党的组
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和党员在
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的作风更加优良、更
加纯洁。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也是党的力量所在。我们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
育,确保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
政治本色。
(四)激发人民首创精神,凝聚改革共识。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凝
聚改革共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推动
者。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广
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决策更加符合人
民意愿、更加贴近人民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教
育,凝聚改革共识。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
15
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
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作为资
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必须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要坚定
不移地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要坚决破除行政性垄断和市
场壁垒,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努力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
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此外,必须强化市场监
管,坚决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使各类市场主体
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
康发展。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根据最新的经
济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升级。例如,先进制造业的
产值占比从30%提升至40%,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率更是高
达年均10%o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等领域的投资增速也远超传统产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
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据显示,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传
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同时能耗降低了15%o这不
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16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是我
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积
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要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
革开放新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
要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
互通,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此外,还要积极参
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民生福祉
(一)加强教育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
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
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
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同时,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
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
支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加
强教育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
公平和优质发展。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
教学水平。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是人
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保障
17
人民健康。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
能力。同时,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
提升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技术
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我国
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倡导医者仁心,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在
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本民生。社会
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保障基本民生。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
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社会保障基
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同时,要加强
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让他们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并且,在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人民的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
乡、区域之间的社会保障差距,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
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同时,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
的筹集和管理,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社会保障体系
的可持续性发展。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
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18
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党课讲稿
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
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
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全面
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一丝不苟地抓好
学习宣传贯彻,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
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
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
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
物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
全身,必须学会运用系统观念,做好统筹兼顾、把握重点、
整体谋划、协同创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
19
关系,以点带面、全面系统地推进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更
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改革合力,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
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的整体。所谓系统观念,就是运用系
统观点和系统方法认识事物,把认识对象作为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的并且多方面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动态中探
索和把握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外部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争取实现最优处理问题的
思维方式。
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核心
要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
世界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又是一个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系统。万事万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
作为系统而发展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既没
有隔断历史的“飞来峰”,也没有孤立存在的原子。主席
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
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
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
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
题「只有用顾全大局的观念、整体系统的思维、普遍联系
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
客观规律。
我们想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20
特别是要重视分析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
赖的内在逻辑,善于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
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
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对领导干部开展工作、深化
改革和推动发展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科学思想方法论,即
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看待问题,对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
键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战略谋划,协同推进各项工
作展开的方法论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涉及领
域广、变革程度深、推进难度大,既需要强化整体推进,
又需要加强点面结合,推进各项举措顺利落地和贯彻实施。
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系统集成,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
面面集成到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之中,使各个领域协同推
进、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要素相得益彰。这当然离不
开以整体观念来谋划改革全局,离不开以系统思维来分析
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主席总书记在企业和专
家座谈会上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
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
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
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更加
注重系统集成”的“更加”二字,凸显了系统谋划和推进
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新要求。
21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树立全局观念和坚持系统思
维,就是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发
展地而不是静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认识改
革、把握改革,既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大局通盘考量,
做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统筹兼顾,又要坚持在重点领
域、难点问题上的革新突破,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提
高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全面性、协同性。
(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
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
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
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
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
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
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既利当前又顾长远,
既重全局又重局部,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具体来说要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上把
握,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就现象论现象,加强规律性分
析,这就体现为通过辩证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规律性;二
是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观察,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
关系,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强全局性谋划,这就
体现为通过系统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三是善于把
当前的问题放在过程中研究,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握好当前
和长远的关系,不要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只管当前、不
22
管长远,这就体现为通过历史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四是善于把战略性问题落实到具体的策略中,审时度势,
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封闭僵化和刻舟
求剑,这就体现为通过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五是善于把手段的灵活性问题放到战略的原则性中看待,
在原则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不离开原则性去讲灵活性,
避免机会主义,这就体现为通过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
原则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
展进步的动态过程。而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
永葆自身的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建设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着眼点,既不回避问题,又能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在战胜一个个问题挑战的过程
中完善自身。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
主席总书记强调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
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
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
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就是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也是我们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论。根据唯物辩证法,现存的
事物总是有限的。所谓事物存在的有限性就具体表现为现
23
存事物本身不是绝对完美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首先
不能回避问题,必须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运用唯物辩证
法解决问题和矛盾,关键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
揭示出事物内部总是同时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
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
本质,也就决定着问题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因此,坚持问
题导向,解决事物暴露出来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
重点论,紧紧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
到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
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问题是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的。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中国的
现实问题,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动力和活力。
只有突出问题导向,才能找准改革方向。改革是奔着
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
对性。改革的过程正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
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明确“应该怎么改、往哪个方向改”
的重大要求。只有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有效的
改革路径;只有持续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确立清晰
24
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只有突出问题导向,才能增强改革动力。突出问题导
向能帮助我们更好识别和理解矛盾的本质,从而找准改革
的关键节点。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化解当前
的矛盾,还能预见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突出问题
导向能够有效提升改革的可持续性,激发各方面的动力和
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朝着更加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前
进。
只有突出问题导向,才能提升改革实效。改革实效的
提升正是依赖于我们对问题的精准把握和解决。如果我们
对矛盾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回避或掩饰,那么这些矛盾就
有可能在未被解决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难以弥
补的损失。因此,突出问题导向是确保改革取得实际成效
的关键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能够有效应
对各种风险挑战,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出
更多新的更符合发展要求的政策举措。
(三)着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的,问题也不
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
化而不断转化,并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我们党正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
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各项历史成就。当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
了许多新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解决。
25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抓住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通过实现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
不合理、产业质量落后、科技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实现协
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
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实现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
盾,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通过实现开放发
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实现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缩小收入差
距,推动共同富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着力统筹好
发展和安全。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
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危机并存、危
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必须做好发展和安全这两篇大文
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水平安全,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决防范改革发展领域可
能出现的一切风险挑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
同一切危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势力做坚决斗争。
三、坚持实践观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一次伟大社会
实践,是针对现存世界的不足与局限进行变革,消除一切
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实践性跃进过程。我们必须坚
持实践的观点,以实干为先,实事求是谋划和推动改革,
26
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使各项改革政
策落地生根,让广大人民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
主席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
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理论,
而是具有强烈现实关怀和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在实践范畴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深
刻提出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命题,强调对客观世界
改造的重要意义。坚持实践观点,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不断在实践中实现理论推陈出新,用变化的实践丰富理论,
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在
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更要保证改革思路与实践相
符合,不断推动改革实践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
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
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来源,实践将认
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两大任务相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
识和把握世界的同时能动地改造世界。在实践中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一个基本原则正是坚持实事求是。只有做到
实事求是,才能在实践中把握发展变化的客观事实,不至
于陷入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也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
才能在实践中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才能够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做到有效改造客观世界。因
27
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做任何事,既需要整体谋划、绘制蓝图,更需要贯彻
落实、干出实效。否则,再好的宏伟蓝图也不过是“水中
花”“镜中月、处理好科学谋划和抓好落实的关系,首要的
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
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
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高度来看,在科学谋划的基础
上抓好落实,就是干事创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既要实事
求是地深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和问题,又要持之以
恒地推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
我们既要重视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绘制好工作蓝图,科学制
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更要重视把这些顶层设计贯
彻落实到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当中去,使之在改革实践中
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从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
化提供动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改革合力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深化改革
是人民的事业,必须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和推动,才
能够达到改革的目标,成就伟大事业。
凝聚共识,形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基础。凝聚
28
共识是形成改革合力的基础,没有共识,改革难以进行,
更难以取得全面成功。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
思想观念都在深刻调整中,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下更大功夫来凝聚共识。我们要注意解决执行中统一思想
的问题,把推进改革的道理讲清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
沟通和协调工作,解决不同观点和利益之间的矛盾,找到
可以达成一致的最大公约数。
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合力。我们
应当重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党内外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
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
政策鼓励支持,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推进改革中来,共
同推动改革事业的成功实施。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人民群
众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改革成果的享有者。我
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中的
重要作用,注重倾听人民声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做到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
民共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凝聚起14亿
多人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橹起袖子
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
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坚持“三个更加注重”,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作
29
出新的贝献。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课
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们: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
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新时代新
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就要更
加自觉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
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主席总书记关
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以奋斗和实干不断创造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辉煌。
一、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
化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几代中
国共产党人一棒接着一棒跑,始终向着现代化目标不懈奋
进。进入新时代,以主席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实
30
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
创立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理念思路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尤其
是主席总书记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
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历史进程、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
战略安排、实践要求、世界意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一重大理论成果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二
西方化”的迷思,实现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标
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
界。
在战略上不断完善。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
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
步走”的战略安排,细化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时间表、路线图;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
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
31
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这一系列重大部署,既有连贯性又契合时代性,使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更明确、路径更清晰、步骤更扎实。
在实践上不断丰富。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以主席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
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
列标志性成果,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科技自
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历史性消
除了绝对贫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举世瞩目
的伟大成就面前,我们最有理由自信:中国式现代化走得
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主席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主席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领
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很强的
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展现出强
大真理力量。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主席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
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
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
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
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
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联系,凸显了党在现代
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历史雄辩证明,正是因为有了
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才能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人民才有了前所未有的尊
严感、自豪感、幸福感。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理
论之所以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之所以不断突破,
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战胜
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
气、最大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越是向前推进,越是要坚决
维护主席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
维护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
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33
坚强领导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是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既
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
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重点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
么”的问题。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超大的人口体量是压力也是优势,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也最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
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要求我们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
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同步建设具有强大凝
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
特点,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深入贯彻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
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要求我
34
们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重点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干什
么”的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
中国式现代化定性、定向的根本要求,彰显了中国式
现代化的领导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
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
色相贯通,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对应,是
面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
练形成的内在要求,突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性、系
统性和可持续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
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既发展中国又造福世界的必然
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
重大超越,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五条重大原则重点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干”的
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的是根本保证问题,
只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
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方向道路问题,
只要把这条道路守住了、把稳了,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会
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
35
的是价值立场问题,只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可靠、最深
厚、最持久的力量支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调的是动力
活力问题,只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水平
对外开放,就一定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强劲
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
间;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的是精神力量问题,只要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
打压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胜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系统观
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主席总书记强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
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
要论述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为通往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胜利彼岸提供了“桥或船”。
在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上,我们党既从全
局视野对总体和各阶段、各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又鼓励各
地区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可
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在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上,
既强化战略思维,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
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因地制
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上,
既强调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在立场、方
36
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又坚持顺应时
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
全面创新;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既要求创造比资
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内在要求,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
在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上,既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统筹发
展和安全,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
度统一起来;在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上,既坚
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又不断扩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
内国际两种资源。
面对各种两难、多难问题,我们要自觉坚持和运用系
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
进展、新突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越是伟大的事
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
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
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
天地”。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意义和
37
实践要求,体现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新时代伟大斗争,就没
有新时代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带领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化解经济、科技、社会、网络、外
交等领域各种风险,成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
战、抗洪防汛战、生态环境保卫战、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
久战等一场又一场硬仗。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
锁、极限施压,针锋相对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牢牢
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走
过了千山万水,但还将跋山涉水。前进道路上,必然存在
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
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
能发生,必须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坚决有效防
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实现
既定奋斗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文明最
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
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我们究竟需
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现代
化之间,主席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
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
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38
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
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
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
共同实现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
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世界性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
产党胸怀天下的气度与担当,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注
入了信心和动力。
现代化美好图景令人憧憬向往,但各国探索现代化道
路的历程却充满艰辛。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之路
并未促进全球的繁荣稳定,一些在现代化模式上向西方看
齐的国家,不同程度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停滞、社会撕裂
等困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走得很
坚实、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很显底气,打破了只有西方
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无论是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还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都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的世界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引。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站
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以人
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
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越走越宽广。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主席总书记关于中国式
39
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将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跟进学习、整
体把握、全面贯彻。
三、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主席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
前例、空前伟大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
完成好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厚植发展
动能、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
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
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还有不少难
点、卡点、堵点需要突破。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
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
讲求方式方法,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
层次利益格局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
产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
历史检验的发展业绩。
全面提升能力本领。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对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关键在行动,关键靠实干。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做对、做实、做好,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