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党委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
某镇党委先进集体典型事迹材料
镇地处x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围绕高质量 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抓 促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 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把 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果。20XX年度,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9元,有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35万元,11个村年收益达到15万元。2024年镇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抓实“三个重点”,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抓学习促提升。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按照“理论学习跟进及时、关键内容推送到位、学习进程督促到位”目标,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扩大)会、镇党委党校、干部职工会议等,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学习长效机制。20XX年以来,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40余次、讲党课35场次,各类主体班次轮训15次,线上培训443人次,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活动4次。二是抓示范促带动。通过镇党委总揽全局,支部谋划思路、推动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 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注重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基层 工作进步跃升,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着力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截至目前,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个、后进党组织2个。三是抓制度促落实。建立“月提示”制度,月初下发“提示单”,指导支部落实好当前学习、工作重点任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20XX年来,开展督导50余次,下发提示20余期,基层党组织规范开展“三会一课”1500余次。
二、锚定“三个优化”,蓄势赋能凝聚发展活力。一是优化结构做强产业链群。围绕全县“2+N”产业发展布局,紧扣全镇“一园三区三带”产业发展规划,探索构建多个发展模式,打造稻耳轮作示范带,以兴旺村、新台村等村为示范,带头发展山桐子产业1.1万亩。同时,发展好520亩稻蛙产业,管护好600亩稻耳轮作基地,盘活闲置养牛场发展肉牛养殖,利用引进主体代养模式,发展生猪代养,实现产业多元发展。二是优化模式培育人才雁阵。通过回引一批外出成功人士,挖掘一批“田专家”“土秀才”,培育一批致富能手,依托强村富民公司开展短平快产业技能培训,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敢担当、愿奉献的“领头雁”队伍。20XX年以来,开展村干部、党务工作者、农村党员各类培训班15期,持续开展村级后备力量“2+1”结对帮带,储备后备力量65人,全镇入库农技实用人才353名。三是优化业态助推文旅融合。深入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引进贵州翰林院生态文旅有限公司投资170万元,对x·蔡伦造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维修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设备,将蔡伦古法造纸生态博物馆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吸引了大批文物专家、书法爱好者和游客前往调研、创作、观光旅游。
三、聚焦“三个提升”,多措并举建设和美乡村。一是强化环境整治,提升全域颜值。镇村联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组建党员先锋模范队,鼓励引导300余名在家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形成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积极发动广大村民参与,营造“大美x你我同行”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全力打造干净、整洁、通畅的镇村环境。二是树立优良乡风,提升文明素养。以培育乡风文明、提升文明素养、培树先进典型、改善社会风气等工作为抓手,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不断厚植乡风文明沃土。20XX年以来,兴旺村、坪峨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组建文明志愿服务队312支,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三是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创新设立“合和议事堂(廊)”作为村民自治平台,定期召开“合和议事会”,开展“党员+组长+网格员+志愿者”连心服务,办理民生实事30余件,覆盖群众200余人。将“立足岗位做贡献”作为有效载体,推动党员下沉一线主动作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XX年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6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