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汇编(18篇)

在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汇编(18篇)

在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汇编(18篇)

深学细悟拓视野砥砺初心践使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情六月,我们共同来到首都,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度过了一段充实、愉快而又难忘的学习之行。首先,衷心感谢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深切厚望,让我们有机会集中精力充电赋能,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

  一是于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课堂上,我们充分领略了专家学者与人一杯、胸怀一潭的深厚理论功底,深深叹服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从容与淡定,于聆听讲解中梳理思想脉络,掌握思考角度和学习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念馆内,我们共同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人于列强侵略时顽强斗争,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不竭动力,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清澈和纯粹。

  二是于对标先进中摸索努力方向。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用友数智体验馆内,深刻体悟科技创新和数字化信息为高精尖产业带来的无限可能和发展机遇;在曾经“几条鸿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的韩村河,感受换了穷样子、走上富路子的中国最美乡村典范;在经济形势分析、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体系的专题授课中,掌握新名词,开阔新视野,明晰新方向。

  三是于工作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效。“实事求是,朝气蓬勃”,中央团校门前石碑上的这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令我回忆起今年年初,知名刊物南风窗的一篇题为《山西,一个区委书记的宇宙速度》推文浏览量一夜之间突破10万+。文章用平实的文字将我们xx一位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娓娓道来、发人深省。尤其是,谈到碳税方面堪称学者的专业素养,一杆子插到底现场办公的雷厉风行,力求产能转型谋发展的广阔视野和为民谋幸福的深远考量……而这只是我市众多优秀党员干部中的一个缩影。令我深深地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标杆就在眼前。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主席总书记强调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具备的七种能力就是干好工作最锋利的武器,而我也通过此次培训清楚地明晰了自身差距,立志在岗位历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对标先进,博采众长,稳住心神、耐住性子,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努力成为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干部。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学习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培训结束,我们陆续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希望自己能如胡邓老师所言,将所学所获真正转化为播撒在心中的一粒粒种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慢慢发芽开花、结出硕果,在奋力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火热实践中展现责任与担当。同样,也如来自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的陈行甲所著《在峡江的转弯处》书中的一段话所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感觉活得才踏实。

以学促干谋发展砥砺奋进促转型

  在全市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重要阶段,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必要且及时。此次培训层次高、形式新、内容实。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来自财政部、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质生产力发展、能源革命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高屋建瓴、全面详实、深入浅出的讲解,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增长了知识。现场教学方面,实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近距离观摩了中关村产业园新质产业、尖端产品,身临其境感受了韩村河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全新变化。作为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干部,感受深刻、收获颇丰。结合自身实际,有三点体会。

  一、践行主席经济思想,推动主席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主席经济思想,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主席总书记四次考察调研山西,是对山西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为山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要深入学习主席经济思想,深刻认识主席总书记四次考察调研山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抓发展,全力以赴促转型,用改革和发展的新成效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用好十二分精力办好xx自己的事。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与经济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市委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好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是推动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的生动体现,也是各级各部门做好年度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自觉落实。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传统资源型地区,转型是时代使命、全市共识,如何推动转型是时代给我们出的“必答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逐步摆脱“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经济困境。要积极培育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补齐非煤产业短板。要加快培育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级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产业体系。要牢牢把握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真正把xx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好,让企业愿意投资xx、放心投资xx,在全方位深化改革助推转型发展。

  三、强化责任担当,争当改革发展“排头兵”。如期实现“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是全省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既有传统产业占比高的结构性矛盾,也有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长期性调整,还有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诸多群众期盼。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高举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主席总书记四次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提振信心,转变作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愿为、有为、能为的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铁的纪律,努力破解转型发展中各种难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当转型先锋,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学有所获增本领对标先进谋发展

  6月30日至7月6日,我有幸在苏州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本次学习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刻解读,又有实践层面的现场教学,特别是赴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展示馆等教学点的实地学习,现场感受了苏州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折服于苏州人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借鉴了苏州培育优势产业的务实举措、扩大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意义深长,是一次精神上的充电、思想上的补钙、工作上的加油,是充实的、多彩的、难忘的。既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又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感受颇多,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在对比中找差距。苏州与xx,一北一南,遥相呼应。一个相同的“州”字,让二者之间有了某种联系。对比两座城市的发展,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最强地级市”苏州,也没有被誉为“塞上绿都”的xx。苏州拥有中新两国领导人充分酝酿、共同决策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成片开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xx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拥有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苏州之所以成其为苏州,最可贵的还在于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xx之所以成其为xx,是因为这里有刻在骨子里的改革开放精神和战天斗地、一任接着一任干、荒漠变绿洲的右玉精神。一个“苏”与“朔”,让二者又有某种不同,除了区位不同,在经济体量、发展速度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对比之下,深切感受到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思想解放、机遇抢抓、园区建设等方面。

  在思考中谋发展。苏州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条件和机遇,是xx无法比拟的,因此,苏州的许多做法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也不能简单复制。但是,苏州发展很多理念和好的做法,又富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培训,授我以“渔”的是“深学”,这种“渔”用到工作岗位上,关键还在于“笃行”。

  解放思想,开拓“新空间”。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先导,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苏州人始终牢记“发展就是硬道理”,抛除私心杂念,抛除“唯条件论”和狭隘的自我意识,敢于打破常规,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突破就突破,敢为天下先。xx发展遇到的“硬约束”,要大胆用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举措,始终保持思改革、谋改革、推改革的状态,主动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摒弃旧观念,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武装头脑,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破解难题,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目标任务的大落实。

  抢抓机遇,赋能“新发展”。自觉把xx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定位和谋划,以主席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务为导向,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予改革开放精神新的内涵,以高度的自觉、清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抢抓机遇,在煤炭深加工上下功夫,在强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陶瓷产业上下功夫,借助中欧、中亚班列,推动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响xx陶瓷品牌;在特色农产品上下功夫,发挥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独有的产业优势,打好农牧融合优势牌,厚植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创新的优势,赋能xx高质量发展。

  踔厉奋发,展现“新作为”。翻开苏州的城市发展篇章,“人才”这一关键词力透纸背。xx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领域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蓄水池。xx要发展,离不开企业,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审批效率更高,办事流程更简,政策措施更优,支持力度更大,以服务的“一心一意”换取企业的“心有灵犀”,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用心发展,让更多企业、人才、项目汇聚xx。xx要发展,关键在干部队伍,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以只争朝夕的热忱和高效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遇到问题马上解决,说干就干、立说立行,言必信、行必果,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学无止境,思无边界。我将在工作实践中,用好用活苏州经验,以实干家的精神、探路者的勇气、奋斗者的姿态,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xx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铸魂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我有幸参加了xx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第二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期七天的苏州学习,不仅让我对党的理论建设、党性修养、履职能力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通过聆听各位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使我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深受震撼,受益匪浅,对今后从事高校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一是学深悟思,勇担高校育人新使命。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受到一些制约,但是要抱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矢志不移,一以贯之,就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创造新的机遇,苏州的崛起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苏州政府与干部齐心协力将建设苏州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勇担职责,创新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全新”苏州。同样,一所高校想要发展必须研学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悟主席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管党治校全过程,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坚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是示范引领,坚守高校铸魂育人初心。党性,即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牢记党员是自己的第一身份,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苏州发展之路的事实证明,不紧不慢,接部就班,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更不可能进位争先,只有以开阔的眼界,非常的魄力,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才能打造发展的有效平台。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完善育人体系为目标,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同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此外,不断加强和改进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三是提升能力,践行立德树人总目标。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思维培养、人格塑造、价值养成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文化人就是借鉴前人丰富经验来指导后人的言行举止,提高认知、解决困惑,鉴别是非、科学取舍,增进智慧、守正创新,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人的作用。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摇篮。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以文化人”为根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具体来说,高校文化建设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创新的“魂脉”与“根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使其变成青年大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断提升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实效,以一流的文化培养一流的人才。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化对干部素质能力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也将继续落实高校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勇担高校育人新使命。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以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我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干部,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增强能力本领践行新的文化使命

  近日,我有幸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期间,深入学习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课程,并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区、用友集团数智体验馆、韩村河进行了实地参观。这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使我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上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奋进新征程的信心。

  一是政治提升新高度。通过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政治能力提升等相关课程的全面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两个确立”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进一步增强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通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进一步擦亮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了时刻与党同心同德的思想自觉。通过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角度与方法等课程的学习,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解更加透彻,尤其是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内涵要义、精神实质、结合方式、践行路径,以及内在联结与辩证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明确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要求,增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行动自觉。

  二是能力跃升新水平。通过聆听专家学者授课,我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新的认识,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问题导向的实践品格、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胸怀天下的宏阔视野融入到了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实践当中。一场场专题报告、一次次现场教学,进一步增强了观大势、思大局、谋大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守正创新推动文化繁荣,落实数字化赋能战略等工作的能力本领。

  三是视野打开新格局。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这次培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工作部门、拥有不同经历阅历和知识结构、各具专长和特点的学员们广泛交流,思想相互碰撞,实现多元交融互鉴,让我获益匪浅。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课程贴近实际,深入浅出,为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效果转化提供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同时,从专家学者和其他学员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理论、知识、思想、胸怀、气度上得到了全面提升,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顾培训班的学习生活,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理论学习全面性、系统性上还有差距,发扬斗争精神还有差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有差距。我将把这次学习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一步强化实践锻炼,把所学所思所悟,充分运用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和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6月30日至7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2期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和现场观摩,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知识、新思路,同时,有机会近距离、全方位地感受苏州的魅力,深切感受了苏州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抢抓发展机遇之快、敢为人先气魄之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苏州作为紧靠大上海的小城市,既不是省会城市又不是经济特区,却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是政府大胆借用外脑的结果,是不忘初心持续坚持的结果。这次培训时,有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苏州的发展不是因为有了国家政策才发展起来的,而是因为发展起来后才有了国家政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苏州人改革开放以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给苏州带来的发展红利。上世纪80年代,苏州抢抓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1994年,苏州创办中国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比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

  二是创新精神。苏州距离上海非常近,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与上海相比,苏州明显优势不足,但苏州能找准定位,没有与上海争发展项目,而是充分依托上海及周边便利条件,走自己的道路。如苏州下辖的昆山,抓住国内国际科技的新趋势新变化,大力培育壮大小核酸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花桥经济开发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昆山地区20XX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56.59亿元,综合实力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三是优化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不能缺少。要认真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拿出改进办法,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苏州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业园区建起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多个职能部门的多项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园区,只要在服务中心里边跑一跑,所有手续就都办妥了。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他们推出了“1对1”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新加坡李光耀说,新加坡工业园选址苏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州有一种天然的亲商、重商意识。

  四是强化招商。苏州工业园区专业化的招商体系值得学习借鉴。一是专业。高标准选拔、招聘招商人员,让学历高、专业背景强、外语水平高、攻关协调能力强的人才活跃在一线,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让一流招商实现一流价值、一流激励。二是创新。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借助新加坡国际招商网络,主动接轨国际,持续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形成中新合作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投资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模式。三是协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领导重视、部门协同、系统支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招商合力。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充满了“电”,加满了“油”,精神更加饱满,浑身更有力量。我将把学到的知识、锻炼的作风用到本职工作中,认真思考工作中的难题和困难,多多出主意、想办法,站在岗位上多去谋划和思考工作,努力做好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回报组织的关心厚爱。

凝聚智慧动能探取发展之要

  6月30日—7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干部学院举办的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有了一段珍贵的学习之行。培训期间,教师授课、现场教学、观影学史、专题辅导、案例教学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现有几点感触,分享与同志们共勉。

  一是凝心学习,夯实“理论之基”。在培训学习期间,我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也对苏州模式独特视角下的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首先,通过理论授课,进行了研读精思、深学细悟;对主席经济思想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对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及对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其次,通过各现场及案例教学,我对苏州这一“东方水城”城市品位和内涵由衷赞美,对人文经济视角下的苏州心生眷恋,对苏州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探路者”的定位感到殊途同归。第三,通过观看电影党史课《建党伟业》,我深刻认识到苏州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到前列,是与其始终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分不开的,只有始终牢记“根之所在”“命之所系”,不忘初心、铭记来路,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奋楫笃行,履践致远。

  二是聚焦发展,强化“实干之要”。在培训学习中,回眸苏州发展创业史,苏州一直在探索中求“实招”,在实干中拼“闯劲”。正如主席总书记所说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苏州市委市政府也有三句名话,就是“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谈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观其实际,苏州在发展新产业方面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三个亿万级产业集群,规模宏大,举世瞩目;苏州在项目建设上秉持“拿地就开工”,既日日有签约,更天天有开工,速度惊人,可歌可泣。联系xx实际,我认为,下一步我们更应该学习苏州的“强基”思想、“创新”思维、“实干”精神、“敢闯”勇气、“风驰”速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专注合作,贡献“绵薄之力”。作为一名学员,联系自身实际,一方面,作为民建的一份子,主要是要找准自身定位,专注于合作共事,组织党派力量,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搞好调研、广集智力、建言资政、献策出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科协事业创新,强化科普事业担当,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科普力量。

  回顾培训,七天时间日程虽短,让我又一次接受了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洗礼,享受了一次知识的“盛宴”。下一步,我将大力全情投入xx的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贡献自身力量。

创新发展绿色生态责任担当

  第二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在江苏苏州开班,我有幸亲身感受了苏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独特的魅力,深入了解了苏州二十多年勇立鳌头的致胜经验,对于自身提高思想觉悟和创新意识,提升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群众本领,增强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有了许多思考和感受。

  一是创新引领发展。苏州的发展经验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持续的创新精神。这座城市不断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国的典范。例如,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拼抢到了全国第一个长江内河港口开发权和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昆山开创性地自费开发建设开发区,一路试验闯入了国家级开发区序列;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创新,借鉴新加坡经验,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并率先提出并建设了邻里中心这一全新社区商业新模式,确保苏州的可持续发展遥遥领先。

  可见,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苏州的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不断推进创新实践,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xx市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对新材料、高端陶瓷、现代煤化工等领域的投资,努力将产业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以xx与三一集团合作的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xx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跨产业的合作不仅为xx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是绿色生态发展。苏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座城市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苏州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绿色生态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苏州的绿色生态发展经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xx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在煤炭开采和煤化工领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同时,还加大了对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增强责任担当。主席总书记在谈“担当精神”时提到,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未来的产业发展之路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我们应当学习张家港精神,在面对外界质疑时,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将工作中的压力转化为埋头苦干的动力;在面对矛盾问题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项挑战和考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凭借过硬的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质,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取得实效。

  总之,苏州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苏州的创新精神、绿色生态发展经验,增强责任担当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推动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和探索,不断寻求新的更符合xx区域发展阶段和资源发展路径的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学”促干以“新”求变以“质”赋能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在苏州举办的xx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追求,通过老师讲、自己学,经历了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充电和行动的加油,不仅让我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苏州久久为功、敢于争先的奋斗精神有了新的认识。20XX年,苏州GDP高达2.46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5亿元,一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几乎逼近山西全省,这靓丽的经济数据,在于广大苏州干部在敢闯敢试、你追我赶的实践中形成的最可贵精神力量——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相得益彰,使苏州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勇立潮头,更给我下一步的推进媒体融合工作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一是以“学”促干,唱响时代主旋律。主席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新闻媒体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要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就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要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更加理直气壮地坚持政治家办台,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坚持正确导向,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抢占现代传播的制高点。

  二是以“新”求变,传播融媒最强音。xx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刻理解以“新”求变的实质内涵就是“创新”,不断提升各项工作质量效果。20XX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我们高标准要求自己,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扎实推进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室印发的《xx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出台了《xx市融媒体中心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计划汇编》,为未来3年媒体融合工作把脉定调。

  我们坚持移动优先,将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阵地,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对外拓展传播渠道,培养一批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成立中心编委会,基本形成“移动端首发、全平台跟进”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策、采、编、审、发、评、馈全流程融合的生产新样态,大幅提升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积极创新和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加快推进“xx智慧通APP”筹划“指尖上的综合服务大厅”,精心打造“融星智创”一体深融项目,催生“xx品牌之光、火热星途MCN、融媒商盟、融媒学堂”等媒介融合新质生产力项目,为构建以市融媒体中心为龙头,向上对接中央、省级媒体,向下统筹6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开发区新闻中心,横向融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xx学习平台、政务新媒体、网络自媒体的“N+1+7+n”融媒矩阵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以“质”赋能,凝聚发展正能量。主流媒体加快催发融合效应、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必须在“质”上下功夫,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驱动全媒体生产力的飞跃。2024年6月,我市成功举办“新华社第四届融合传播发展年会”,来自全国百余家媒体同行和数十名行业专家齐聚“塞上绿都”,共话“媒体融合燃动文旅新活力”。xx市融媒体中心作为重要参观点,融合工作得到了全国媒体同行的高度认可,特别是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华社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新建并投入使用了“融媒指挥调度平台”,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加快推进xx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向纵深推进。

  同时,我们着眼于主流媒体人才队伍“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干部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了一大批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按照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充分发挥 引领作用,锤炼干部员工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推动采编队伍向全媒体编辑记者快速转型;经营队伍向市场化、创新型快速转变;服务管理人员向高效化、专业化快速提升。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根据自身媒体特点谋篇布局。我们要以中宣部试点建设为抓手,自加压力、迎难而上,要将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阵地,培养一批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大幅提升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着力扮演好“党的主流舆论阵地”“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本地的权威信息渠道”三大角色,为我市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全力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贡献融媒力量。

提升能力素质服务科普事业

  为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按照xx市委组织部教育培训要求,5月29日至6月4日,xx市首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办。为期一周的能力素质培训和场馆实践教育,为学员们充实了头脑、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一、深化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悟,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此次赴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把学习领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一场场专题报告、一次次现场教学,都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珍贵的历史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逼真的复原景观,全面深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理论探索、为民造福、自身建设的壮阔历程。在追寻主席总书记足迹和初心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深刻领悟到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胡坚部长在开班讲话中,提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本职工作和履职实践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指导做好科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观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初心使命,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是一堂令人深受震撼、深受触动、深受鼓舞的党史学习教育课、革命传统教育课、党性实践教育课,要大力发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政治品格,进一步激发永葆初心、永担使命的昂扬斗志,为加快推动xx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大家表示,要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长期任务,一刻也不停止理论学习,不断感悟、不断实践,深刻把握其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着眼实际工作,抓好学习、思考、转化、应用各个环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二、深化对改革开放精神的学习领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现场教学安排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性教育,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参观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韩村河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韩村河在 引领下通过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保持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看到了韩村河村在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和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村内支柱产业“韩建集团”的发展成果。依托韩建施工、韩建管业、韩建地产三大产业相互协同构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打造出多业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全新格局。韩村河村强化党组织建设、强化 引领、强化思想革新和强化革新成果转化,通过“韩建标准、韩建效率、韩建诚信、韩建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集体经济、劳动致富道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韩村河村在 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启迪并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感悟韩村河村沧桑巨变的同时,我进一步深化了 引领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全新思路、获取先进理念,将 引领机关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决心在 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昂的奋斗意志,为将xx市科协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而不懈努力,为更好发挥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不断进取。

  三、深化对主席总书记科技论述的学习领悟,进一步增强科协履职能力

  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教学,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党领导人民建立国家经济体制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更加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国内经济形势方面,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虽然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课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新质生产力不仅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更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新质生产力正引领着中国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普作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亟需发挥其“开路工”与“播种机”的先导者、促进者作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其新担当新作为。为此,必须全面加强科普工作,全面提升科普能力,以其科普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一要通过科普活动,让普通民众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科技发展、新型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创新,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些新质生产力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二要通过科普活动,促进社会对新技术、新理念的认同和接受,推动社会舆论对于科技创新、的积极评价和推广,从而创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三要通过科普向社会传播新科技、新产品的信息,激发更多人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和不断提升。四要通过科普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带领市科协全体党员干部筑牢战斗堡垒、守好红色阵地,奋进科普赛道、勇当时代先锋。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期间,通过专家教授课堂讲解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我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一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创新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城发集团这个市属国有企业来说,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本身,更要通过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内控制度、运营管理、集团化管控等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着力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质态。比如,项目建设方面要在统筹安全和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管理方式,加强全过程管理;城市运维方面要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精细化管理,将城市运维工作清单化、流程化,全力推动环卫、园林、照明、供水、公用事业、污水、固废等城市运维服务类企业生产工艺精益求精,运维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同时,必须抢抓机遇,在不断巩固壮大现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要特别注重创新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使之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环境是创新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土壤,优良的制度环境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效率。城发集团自重组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涵盖企业运营各个方面制度规定70余项,企业现代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但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关要求,结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统一、科学、规范、系统的内控体系,进一步明职权、明职责、督权责,一方面对已有制度进行适时修订,另一方面对存在制度空白的要及时建立健全,切实扎牢制度“笼子”,抓好各项制度执行。特别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相关制度创新,切实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全集团经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有关要求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重用,坚持以干促学,大力选拔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干部。同时,大力推行绩效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薪酬差异化分配,突出业绩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强化目标导向和奖惩手段,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对集团公司各层面干部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政治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流企业提供有力保障。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通过完善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健全更为开放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高素质人才。同时,将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畅通员工晋升渠道,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激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潜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科学回应,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积极探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们要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开拓进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支撑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保障,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实现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建设贡献城发智慧和力量。

“苏州现象”的密码浅探

  苏州干部学院学习一周,收获匪浅。我认真聆听了苏州市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奉献者的精彩授课,实地观看了苏州市发展的辉煌成就、崭新模式、未来愿景,深刻感受到苏州市的发展既是渐进的、也是跳跃的、更是科学的,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化了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激发起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和顽强毅力。回顾苏州市的发展历程,联系苏州市的发展实际,我觉得“苏州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会成为个例,只是率先发展的模板,必将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普遍现象。

  苏州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率先发展,能够创造“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我觉得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六个坚持”,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学习借鉴。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苏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精准理解、深刻把握、认真践行党的政策,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既符合党的政策、又切合苏州实际,既循序渐进、又突飞猛进,“一切为了发展”,演绎了党领导下的火热生动发展故事。比如,迈入新时代,及时提出了符合国家政策和时代特征的“低转高”“量转质”“大转强”,以实干实践实验答好新时代答卷。

  二是坚持敢闯敢试。这是“苏州现象”的精神内核和驱动苏州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如“小康构想”在这里萌发,“城乡一体化”从这里试点,“两个率先”在这里实践,在过去创造了许多“不敢想”“不可能”的发展奇迹,而进入新时代,苏州市又及时思考“全面小康之后的路怎么走”,如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做出苏州贡献,并在战略和战术层面谋划布局、稳步推进。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没有因地处“长三角”这一有利位置“躺平”,而是“东张西望南牵”,东边紧跟上海,西边眺望南京,南边学习杭州,发展的脚步一刻也没有放松,不时的调整着自己的发展战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以最大的马力、最直线的方式发展壮大自己,正是这种理念、这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这种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跑出了苏州速度,跑出了惊艳世界的成就,20XX年GDP已达2.4万亿。

  四是坚持改善环境。在自然环境上,将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完美融合,园林释放出生产力、园区激发出生产力;大力发展人文环境,无论古城、还是科技新城,每一处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从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街一路,不断改变营商环境,如流动人口占比超过50%,这便是营商环境良好的最佳例证,也真正意义上推动和发挥了人文经济的潜在价值。

  五是坚持大胆创新。虽然已经成为地市级里的龙头老大,已经取得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但不满足于现状,提出要迈出“舒适区”,甚至勇闯“无人区”,这是什么样的胆略?还要做出“无问之答”,提出“无解之解”,这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等,这就是最真情实意、最实实在在、最魄力十足的创新。

  六是坚持人才至上。人才来自人民,坚持人才至上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人才科创“631”计划、“头雁人才”工程政策出台,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设立,都是尊重人才的重要举措。如,2018年中科院南生文院士团队、阎锡蕴院士团队各获1亿元项目资助,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和支持。如,2018年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6%,昆山的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被评为“十大民心工程”,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真实体现。

  “苏州现象”值得思考,苏州经验值得借鉴,不仅看到苏州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更能体会到其背后的创新思维、开放态度、科学规划和人文关怀。我要将苏州所学所悟所获进行内化转化消化,切实用于工作实践,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作为、争先进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力量!

学经验提能力创佳绩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

  与以往的干部培训不同,这次我们走出来,来到长三角经济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区,采取教室听课和实地观摩两种形式,聆听与体验相结合,讲授与感悟相结合,数据与实体相结合,深刻、直观、全面地了解以苏州为代表的长三江经济发展地区的模式经验与成就。课程安排合理,教师队伍齐整,特别是请了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理论政策水平的地方老领导讲课,加上实地观摩,体验式沉浸式教学,谈心式交流式讲课,让大家感到新颖、新鲜,收到了非常实在具体的培训效果。

  这是一次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培训活动。

  在苏州干部学院,我们系统深入地了解学习了苏州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是苏州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苏州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其他地区特别是我们xx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相信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会与xx的右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有机地融合,形成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干部精神面貌、工作能力焕然一新明显提升的强大动力。还有长三角一市两省的跨区域大合作、大开放、大开发,都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力例证。

  这是一次讲求实效、严谨严格的培训活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苏州培训,市委组织部和苏州干部学院没有给学员安排任何与课程无关的活动,课余时间也加强管理,学员们不得自行离开校园,统一作息,晚上也有课程安排,更不存在借机旅游闲逛请吃请喝的可能,保证了教学质量。在学理论、学思想、提能力的同时,也给学员上了遵纪守规的教育课,要恪规矩、守纪律,勤学习。

  这是一次提升文化素养、广泛阅读充电的培训活动。

  苏州干部学院在每个学员宿舍,在每处休息活动区域布置了图书架,在19楼还专门设有图书室,有政治理论,有经济政策,有历史文化,有地方文献,有党史教育,内容适用而广泛。我抽空闲翻阅了有关党史(长征)、苏州地方志、历史文化(《文明的力量》《看展去》《细读两宋三百年》《中国文化课》《感悟修志》)等十多本书籍,收获颇丰。

比学赶超奋力前进

  我作为全市第二批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赴苏州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这次苏州学习,震撼无比。苏州七天行,胜读十年书。苏州的发展,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但它的的确确是那样现实而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认为,苏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的创业史,通过这次考察和对比,我深感差距明显,如不能加快发展步伐,赶超先进,差距只能越拉越大。而认真分析形势,我们现在最根本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最突出的差距在精神状态上,最关键的差距在抓关键机遇上。只有缩短这些发人深省的思想差距,才能真正缩短现实发展中产业聚集、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以苏州、昆山为学赶目标,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集团公司建设,为建设美丽xx添砖加瓦。

  一是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抓住发展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如煤炭资源、农牧资源等,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集团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积极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集团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建设美丽xx人人有责的观念。

  三是进一步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动力。苏州在发展的道路上,推动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承接优势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加强创新驱动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确立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一,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内部宣传、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借鉴苏州“科研团队+龙头企业+产业基金”模式,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三是要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创新需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借苏鉴朔宜州益州

  有幸参加“xx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苏州班次,体会较丰、收获颇多,印象最深的是苏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编印的《再燃激情》里的一句话“苏州之所以能成为苏州,最大的成就不仅仅在于经济数据,更在于广大干部群众在敢闯敢试、你追我赶的火热实践中形成了最可贵的精神力量。”如何借鉴苏州经验,推动xx发展,我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他山之石,苏州成功之路的密码探究

  可以概括总结为5个“最”。

  1.最强大的动力,就是“敢闯敢试、你追我赶”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字上:一个是“敢”,比如“小康构想”在这里萌发,“城乡一体化”从这里试点,“两个率先”在这里实践,“闯”出了昆山之路;一个是“真”,这里只讲一个事实,在苏州干部学院餐厅吃饭,垃圾分类做得有板有眼、十分认真。当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敢闯敢试、你追我赶”的背后是对党的政策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是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不懈追求。

  2.最坚实的基础,就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上看,苏州市东连正在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市,西接特大城市南京,南临超大城市杭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从环境上来看,既有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又有“小桥流水人家”,现代与温馨完美融合,足不出城便能享受田园风光;从人文上来看,有深厚的吴越文化底蕴,有润泽的江南特色,“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

  3.最可靠的保障,就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一起来看看“叫花昆山”的起步,昆山对台商的服务无微不至,有官员说:“只要他们愿意投资,让我们伺候倒洗脚水都没问题”,富士康入驻之后,宏碁、三星、松下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巨头迅速涌向苏州。再用一组数据说话,苏州20XX年6月底户籍人口781.08万,常驻人口达1295.80万,扣除人口增长因素,非户籍人口占比近40%,这是营商环境良好的最直接证明,也是苏州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的底气。

  4.最有力的支撑,就是不竭的人才资源。截止20XX年底,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资源总量已经突破51万人,占常驻人口比4%,累计引进国家级重大人才专家321人。昆山市一个县级市,创业人群可以举办清华同学校友会,这是多么的不可想象。而且随着“先落户后就业”人才政策的推进,各类人才被不断吸附集聚,形成了不可遏阻的人才高地,这样的人才资源,将会形成多么大的推动力,势如潮水、势不可挡。

  5.最巨大的引擎,就是持续的创新能力。全球顶尖企业汇聚于此,华为、微软在苏州设立技术研究院,德国博世、美国强生等跨国巨头在苏州设厂生产。全国共666个工业小类,苏州就有513个,占比77%。苏州工业园区的海思盖德打破了只有美国人才能完成的微创口青光眼手术,大飞机C919的耐高温并大幅减重的航空级发动机叶片,加工飞机机身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为发动机降温的火焰筒气膜孔等都来自苏州。“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创造全国2%的GDP、4%的实际使用外资、5%的上市公司和超6%的进口”,苏州做到了,这是事实,更是奇迹,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认清自己,xx优势不足的客观分析

  1.主要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能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煤、电方面。另一方面,是资源优势,主要是旅游资源。二是区域优势。我们的土地相对富集,距离中西部地区较近,有东数西算中算的便利。三是特产优势。特别是小杂粮,这么好的东西急需走出xx、走向全国,摆上餐桌、服务健康。

  2.短板不足。一是理念上有差距。二是精神上有差距。三是发展阶段上有差距。苏州或已经进入“后工业时期”,我们还处于前期工业化阶段。

  三、科学借鉴,不断推动xx高质量发展

  苏州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不可能完全复制,我们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宜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不能再靠煤吃煤、靠电吃电、靠山吃山,而是要在借煤生焰、借电生光、借山望远上下功夫。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xx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1.守好基座。做好“煤”“电”这两篇文章,就是把煤电开采、开发利用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要安全。

  2.推动“1+4”。“1”就是要在精神培塑上下功夫,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右玉精神”根植于心、于脑、于行,特别是学好用活国家政策,凝聚起推动xx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4”就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旅游业。我们和已经成熟的江、浙、沪等竞争营商环境,胜率是不高的,何必与人争强。要精准定位,坚持在旅游上“官方定调、民荐起潮”,大力宣传“一塔(应县木塔)一寺(崇福寺)一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马(右玉赛马活动)雪(山阴广武滑雪场)游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倡康养(右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特色文旅康养集聚区)”,以旅游为抓手,以点带面、点上突破,带动营商环境真改善。二是用好数字经济。关于数字xx建设,我曾在xx日报上发表过《关于推进xx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考》,要把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作为重要抓手。三是搞好特色产业。重点是农产品的推广。要搞好深加工,抓好品牌建设,不断通过电商平台,将我们的产品推出去。四要紧盯生物制药。这是前沿工程,未来可能要超过IT行业,我们要及早布局,树立“一只猪卖到50万元”理念,从小起步,不断培育壮大高端生物制药产业体系。

学有收获笃行致远

  当我再一次站在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石前的时候,已经隔了廿一载。2003年6月,我怀揣着炽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校门奔向前程,2024年6月,我有幸作为一名培训学员,再次踏入这所承载着青春激情与记忆的校园,参加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的归来,不仅是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怀念与追忆,更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全新提升与锤炼。

  一、重温母校,感悟初心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园,一切如昨,又一切非昨。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的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站在了眼前,它们蜕变了,而我也成长了,以至于再见面,我都不敢想像自己曾经是这里的一员,正如古人所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惟有校训石一如既往地矗立,让我穿透易逝的时光,感受到了母校历久弥新的精神与传承,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事求是”的校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信念。

  在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将母校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大学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干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深化学习,提升素质

  此次培训,人大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让我们得以聆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包括张鹏教授的《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我做外事工作来说,学习到了很多前沿的信息和分析的方法;郭朝先研究员着眼转型升级,讲述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朱立言教授的《语言艺术与领导力提升》,引导我们从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夯实领导工作的基本功;胡邓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上了一堂关于《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的课;央视总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利用晚间的宝贵时间为我们讲述了《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精辟的分析和凝练的总结令人叹为观止,意犹未尽;中央党校傅思明教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能力》……这些讲座不仅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领域,而且授课老师们都是这些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高屋建瓴,对学术专业精益求精,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理论,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想学又学不到的理论和知识,深刻感受到了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

  三、交流互动,拓展视野

  在现场教学环节,我们参观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前沿科技成果和创新理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实地观察与了解,我更加明白了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韩村河村,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最让我震撼的是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宏大的场景布置和清晰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信仰,也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在用友集团数智体验馆,见识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次现场教学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四、反思自我,明确方向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能力素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具体而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注重实践,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和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并吸取经验教训。

  五、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感谢组织的调训,不经意间促成了我与母校的重逢,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这次学习不仅让我重温了校园的美好时光,在知识、能力和视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也将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铭记母校的恩情和教诲,不断砥砺前行、追求卓越。

一次高质量的培训

  盛夏时节,我们有幸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大家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关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解读,亲身体验了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建设上的积极探索和浓厚氛围。整个培训活动政治站位高,课程安排实,形式方法活,实际成效好,是一次高质量的培训。

  一是重温建党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本次培训之日恰逢七·一,大家共同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观看《建党伟业》,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回望100多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全党上下正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本次培训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全市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大家表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当好行动派、争做实干家,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牢记领袖嘱托,解读苏州实践。本次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特别是围绕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对苏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开展。主席总书记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的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很值得看,看了让我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了底气”,“苏州工业园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中华优质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主席总书记对苏州工作既有肯定又有希望,同时非常切合指导xx的发展要求。

  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培训效果明显。本次培训授课设置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苏州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经验、思想突破、实践案例分领域分专题开展解读培训,引导和帮助我们丰富专业知识,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比如,苏州市委研究室钱洪明的专题辅导《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苏州市发改委方满林的专题辅导《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最优营商环境,赋能苏州高质量发展》,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张东驰的专题辅导《深入学习主席经济思想,打造新质生产力》等,都十分切实管用,让大家受益匪浅。

  除了严谨细致的专题辅导,本次培训还开展了形式灵活多样的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大家在实地观摩中体验工作经验,在感性认识中提高理性思维,在学习对比中谋划工作思路。比如通过参观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医药产业园,参观学习吴江区震泽丝绸小镇,参观学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展示馆等。大家开阔了眼界,找到了标杆,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此外本次培训良好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

学深悟透强理论实干担当促发展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有幸参加了xx在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举办的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完善理论架构,丰富知识储备。此次培训活动聚焦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学员特点和工作实际,采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岗位锻炼相衔接的培训模式,引导学员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不断跟进学,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多维度学习体会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和建设经验,强化了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教育,对自身岗位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培训中汲取了营养,能力得到淬炼提升。

  思想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苏南地区,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紧紧依托上海的辐射影响,深度融入长三角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让苏州人引以为傲、世界亦为之动容的,除了“咫尺内再造乾坤”的园林,还有被誉为“创新之城、非凡园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8年保持第一,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2亿元,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近200项。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首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曾用“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实力,证明自己无愧于“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的评价。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速度,与“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并列为苏州经济发展的三大法宝。

  本次培训立足苏州新实践的成功探索和先进示范,设置了丰富实用的专题辅导、实境课堂及现场教学。在师资安排上,既有苏州干部学院和政府研究室的资深专家教授,又有苏州市政协及发展改革委、昆山市人大常委会等富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同志。在教学方式上,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案例研讨,老师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金句纷呈,重点围绕主席经济思想指引下的苏州实践及其启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结合主席总书记考察苏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苏州“三大法宝”实践,全景展现了苏州的昨天、今天、明天,带领大家学习了苏州过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正在推进的变革性实践。台上观点新颖、妙语连珠,台下充分吸纳借鉴,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对苏州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思考。

  在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医药产业园、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吴江区震泽镇和震泽太湖雪桑蚕文化园、青浦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展示馆等项目现场,大家详细了解了苏州新实践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未来规划,每一张图片、每一段影像、每一行文字都见证着“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数十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理念和执着精神,让大家由衷赞叹,对园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从园区再到各类型优秀企业,行走姑苏,蓬勃朝气扑面而来,苏州在重大项目招引、特色园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让大家获益匪浅。

  7天的学习,我带着问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悟,触摸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新脉动,学习到了科学发展先行者的新经验。从产业布局到园区建设,从绿色发展到乡村振兴,勇争一流、创新求变的生动实践几乎每天都在苏南大地精彩上演,当地干部敢想敢干、严谨专业的工作作风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学思践悟、比学赶超的强烈渴望。之后本人会立足本职工作,学习好、吸收好、借鉴好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