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XX年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在2024 年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要求,助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比翼双飞。

近年来,**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目标,突出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将传统农业、乡村元素、文化资源等有机融合,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核心,有机协调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联通,激活和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打造以农业为龙头、三产有机融合的重点中心镇。

  一、做优乡村产业集群,多链条构建新生产格局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和“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抓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以支柱型特色产业为引领,做优平台载体,发挥产业合力,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

  深耕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大食物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

坚持把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面积、稳政策、提单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动高效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发展。

**镇围绕新港大道设施农业、产业大道高效农业和沂河淌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带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持续加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建设,全镇粮食总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在 6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生猪出栏12 万头以上,肉鸡出栏1500 万羽,全镇绿优农产品比重、农机化率、高标准农田比重、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乡村振兴核心指标稳居全县前列。

  提升产业培育能力,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镇聚焦打造优质稻米、规模畜禽、鲜食葡萄等特色产业集群,以延链强链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区域品牌建设为抓手,建成“百里蜜桃”“千亩葡萄”“万亩味稻”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擦亮省级“味稻小镇”“葡萄小镇”金字招牌。

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鼓励引导加美、源硕、林美等农业龙头企业抓技改、上项目、扩规模,引入了一批发展所需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带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系统提升农村发展“造血功能”。

大 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工程,摸清小零件、小铸造、小加工、小服装等传统产业现状,厘清产业升级思路,鼓励企业向智改数转要效益,向专精特新求发展,年内重点推动传动件和消防器材两大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统筹规模企业培育,推动瑞格复材、新一机械、世方机械等5家企业升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激发人才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富带富功能,依托“乡村振兴人才码头”,按照“组织搭台、能人领路、产业唱戏”的总体思路,打好“亲情、友情、乡情”三张牌。

一方面,动态梳理排查本村在外能人。

抓住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通过村级党组织主动接洽,动员亲人、朋友参与联络,组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方式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企业目录,引导在外企业家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组建“村企共建”党建联盟,探索“党建+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发挥中小企业园24 家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回致富能人、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村集体收入实现连年快速增长,上半年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头图、新盘等10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 万元,**镇连续入选全国千强镇,实现了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和留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