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妇女儿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妇女儿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妇女儿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妇女儿童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第七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对我省妇女儿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许多与妇女儿童家庭有关的新部署,为深化妇联改革、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妇女儿童事业事关全局、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近年来,省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扎实推进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各项重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妇女就业、托育服务、青少年全方位发展等方面,我省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解决。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我省妇女儿童工作,我强调五个方面意见。

  一、要加强服务指导,支持妇女就业创业

  (一)要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要深入实施“巾棚就业促进行动“,切实把妇女就业指导、岗位技能培训等措施落实好,更好推进女大学生、生育再就业女性、农村妇女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确保新增妇女就业**万人以上。加大“锦绣计划”东西部协作,推动建设“锦绣计划省际协作联盟”,支持妇女通过发展特色手工产业增收致富。深入推进“黔灵家政”工程,促进巾帼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增效,加强巾帼家政发展促进会建设,打造巾帼家政品牌;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家政服务中心(窗口),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结合妇女就业需求,培育一批劳务品牌企业,促进农村妇女、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转移就业。定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加强对女大学生、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城镇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及零就业家庭妇女成员等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扶持。开发适合岗位,支持残疾妇女就业。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发挥网络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就业形态的吸纳作用,为广大妇女创造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要持续发展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落实好发展家政服务促就业相关奖补政策。

  (二)要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定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检查,推进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优化生育保险等生育支持政策,严格落实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发设置“妈妈岗”,吸纳负有子女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方式。完善支持巾帼经营主体发展的优惠措施,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自主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要有效激励妇女创新创造。我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占比达到45.3%,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实施“人才强青”计划中,注重完善女性人才培养、评价、选用机制,选树一批女性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要广泛搭建妇女创新创业平台,着力办好”她力最“创新创业等品牌活动,为我省女企业家、女创业者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三)要全面提升妇女儿童服务指导能力。要持续提升妇女职业技能水平。支持妇女参加“**技工”“**家政”“**工匠”等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高职院校开设适宜女性发展的专业,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围绕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推动培养一批女性技能人才。在民族地区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双培”行动,广泛开展女科技特派员培训、残疾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启动新一轮巾帼家政、乡村振兴巾帼致富带头人、巾帼电商等培训,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训**万人次。要持续提升妇女健康水平。近年来,我省推行了适龄妇女“两癌筛查“、HPV疫苗免费接种等实事,取得了良好成效。要深入开展"巾幅健康行动“,对女性发病率高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不断扩大综合防治稷盖面。要结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行动,加快妇女儿童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孕产保健、妇女保健等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妇女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要支持妇女参与决策管理。重视培养选拔女千部,依法确保各级代表委员、党政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比例,持续提升女于部素质能力。要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发挥妇联作用,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尽快实现全覆盖。

  二、要坚持优先原则,全面促进妇女儿童健康。

  (一)要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省、市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推动县域内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完善妇幼危重症救治体系。依托省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云上妇幼”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推进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创建,到2025年完成创建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新生儿保健等省级特色专科**个。扩大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和贫血防控、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覆盖面,加强孕前、孕期和产后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进一步完善产前筛查诊断服务,加强新生儿疾病诊断和治疗机构建设。到2025年,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早诊率达**%,产前筛查率达**%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和**%以上。

  (二)要加强儿童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今年是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要把儿童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建设,着力改造一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大力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人人参与、天天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户外锻炼1小时以上,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以上。强化心理危机筛查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培养培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嵌入主题团日、主题队日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培养健康心态、提升挫折应对能力。

  (三)要活力提升儿童健康水平。要优先促进儿童健康。针对儿童医疗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儿科医疗资源统筹机制,抓紧再增加一批儿科医护人员和床位设施,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要健全儿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要优先保障儿童福利。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救助关爱,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障,落实好医疗康复、教育资助等政策,送到每个孩子身边。完善学生健康监测计划,推动家校协同平台服务功能,有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加强对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继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做好脱贫县(市、区)婴幼儿营养包免费发放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每年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开展贫血状况监测,全面普及应用带量食谱。深入开展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防控儿童超重和肥胖。到2025年,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和*%以下。

  三、要强化法治保障,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要要进一步筑牢法治屏障。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纳入法冶**建设全过程,全面抓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执行落实,加快完善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和相关制度机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八五“普法工作,针对性开展妇女儿童普法宣传,提高妇女儿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要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完善维权诉求处置机制,发挥好12315热线、反家暴公益维权服务站等服务平台功能,畅通维权渠道,特别是对农村、社区等基层妇女儿童提出的维权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处置。要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家庭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运用好府院联动、府检联动等机制,强化监测预防、强制报告、监护于预等保护措施,加强法律援助,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健康。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当前,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网络沉迷、网络犯罪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要以实施新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契机,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规范网络信息内容,落实网络平台责任,齐抓共管强化网络保护,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二)要整治侵害妇女权益问题。建立完善重点人群和家庭关爱服务机制、侵权案件发现报告机制,依法严惩拐卖、强奸、猥亵、侮辱妇女以及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反家庭暴力发现、报告、处置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受暴妇女心理抚慰、身体康复支持和生活救助。保障老龄、残疾、低收入等困难妇女权益,加强法律援助、救助帮扶等关爱服务。建立惩戒制度,畅通投诉渠道,预防和制止性骚扰,严惩利用网络对妇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要防范未成年人受侵害。严格执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建立完善未成年学生自杀和遭侵害案件一案一倒查、社区发现未成年学生苗头性问题介入干预“两项制度”,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贩卖婴儿以及性侵、猥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性侵犯罪互联网数据预警模型,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隔空猥亵”、兜售迷幻药物、线上联系线下性侵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实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开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专项行动,做好被拐卖受害人解救、救助、安置、康复等工作。持续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加大法治宣传、日常排查和教育惩戒力度。持续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作为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相关行业落实从业资格限制和入职背景审查制度,严格执行从业禁止规定。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行动和“绿书签行动”进校园等活动,清理校园周边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有害文创产品,严查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出版传播行为。持续净化网络文化市场,大力整治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网络信息,禁止在未成年人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中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等。强化文化市场巡查监管,依法查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

  四、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一)要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通过统筹规划布局“新建一批”、试点推开托幼一体化模式“合用一批”、释放已出台政策效能“盘活一批”,增加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个。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社区、产业园区就近就便提供照护服务,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基层婴幼儿养育指导员队伍,制定婴幼儿养育“一册一卡一清单”,面向家庭和妇女传播健康知识、提供育儿指导服务。要持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严格落实生育休假、财税奖补、生育保险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积极性,持续推动“托幼一体化“,鼓励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基层社区等配置更多托育机构,积极发展家庭托育服务,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要大力弘扬良好家风。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好发挥我省一体化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作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教育理念,创造文明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好“最美家庭”“儿童之家”等典型引领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要在全社会倡导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婚恋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向上的新型婚育文化。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推进集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到2025年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站率分别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鼓励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课程开发、婚姻家庭情感调适,吸纳专家、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五老”等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好“最美家庭”“儿童之家”等典型引领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要在全社会倡导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婚恋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向上的新型婚育文化。

  (三)要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要针对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不断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要着力减轻家庭育幼负担。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进一步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新建小区配套建设,推动老年人口数量较大、老年人口密集的乡镇(街道)建设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鼓励专业化养老机构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深入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保障失能老年人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凝聚工作合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妇女儿童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点工作。原则上不制定配套文件。强化妇女儿童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督导调度职能,统筹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力量协同联动,形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法治宣讲、专题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理念,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共同行为准则。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将妇女儿童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各级干部学习培训内容。落实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监管机制,将性别平等理念贯穿大众传媒各领域、媒体宣传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采取喜闻乐见方式,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关爱妇女儿童、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要强化跟踪问效。要压实工作贵任,省妇儿工委要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贵,持续完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妇女儿童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谋划推动,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办成几件实事。要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加强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要目标的调度、督导和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夹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我省妇女儿童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