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代农民工关于返乡还是留城的养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第一代农民工关于返乡还是留城的养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就业,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第一代农民工同样面临着养老问题。在第一代农民工“退休”之际,其需要面对一个重要的决策:是继续留在城市享受市民待遇,还是返乡与家人团聚并在农村寻求养老支持。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可见流动农民工“落地”对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贺雪峰认为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务工是手段,返乡后享受体面的生活才是目的。xx和xx认为寻求一种更为体面和有安全感的生活是第一代农民工选择回乡的一大重要目的和动机。xx和xx认为关于第一代农民工返乡还是就地市民化养老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定居城市的能力和意愿是关键,因为目前定居是获得城市户籍的前提,而第一代农民工又深受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渴望年老之后回归故土。农民工留城还是返乡的问题本质上是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第一代农民工是“叶落归根”还是实现融入城市、“落地生根”是文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现状,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视角分析第一代农民工返乡还是留城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第一代农民工返乡还是留城养老的政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1.第一代农民工养老现状

1.1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社会身份的改变,未能得到社会认同。虽然他们身处城市,但是在养老保障待遇上和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

1)第一代农民工一般在非正规企业从事劳动,工作以零工和散工为主。在城市生活的生计压力和“帮衬”家庭的重担让第一代农民工在本该养老的年龄还在城市中打工,很难在本该退休的时候在城市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2)第一代农民工获得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许多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未能加入社会保障体系,这导致他们在城市中缺乏充足的养老支持,难以真正实现安度晚年。

3)第一代农民工容易受到就业歧视。由于农村城市的生活习惯不同和户籍制度障碍的存在,导致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容易受到就业歧视,这使其对城市缺乏归属感。

4)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稳定的住房。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依靠租房生活,缺乏稳定的住房保障,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难以在城市中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

1.2难以实现农村养老

第一代农民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希望能够“叶落归根”,在城里务工到一定年龄会选择回到家乡养老。但是,回到乡村之后其难以真正享受养老生活。

1)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相对城市来说较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补贴每个月仅xxx余元,远不足以维系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导致第一代农民工回到乡村之后会选择继续务农保障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限制以及农民工不会使用现代先进科学种养技术,第一代农民工务农的收入通常不高,难以实现保障自我养老的目的。此外,在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之前,一般会把土地流转出去,因此其返乡后会面临无地可耕的状况,导致其养老生活水平更加得不到保障。

2)聂建亮和樊荣认为家庭养老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当第一代农民工返回家乡的时候,其子女常常外出务工,此时,第一代农民工无法在家乡实现家庭养老,面临无人可依、无人照顾的局面。

3)第一代农民工在返乡之后往往还要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未能真正享受养老生活。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后会把子女留在家中,那么第一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实际上承担了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责任。

1.3在城市中“退而不休”

部分第一代农民工为了生存,在本该退休的年龄选择继续留在城里务工。20xx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xx年,xx岁以上的农民工仅占全部农民工人数的xx.x%,而到了20xx年,这个比例为xx.x%,也就是说市场上几乎x/x的农民工年龄都在xx岁以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村养老金待遇不高,农村中老年人出于生计需要不得不进城务工。目前,参保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村参保人月平均养老金待遇为xxx元。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这反映出农村老年人退休之后的养老生活水平未能得到保障,导致部分第一代农民工选择在城市中“退而不休”。

2.第一代农民工返乡或留城养老的影响因素

是什么因素导致第一代农民工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进退两难呢?下面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角度来分析影响第一代农民工返乡还是留城的因素。

2.1个人因素

1)第一代农民工选择留城养老还是返乡养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他们的收入是否足以支撑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在长达数十年的务工生涯中,如果第一代农民工累积到了一定的资本,那么他们就能够且有能力在城市“扎稳脚跟”。但是对于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来说,其在务工生涯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收入不稳定而且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叶落归根”“解甲归田”。

2)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是否有住房是决定他们养老地点的重要因素。房子是第一代农民工留城养老的安身立命之所。

3)就业的稳定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其倾向于“活到老,干到老”,在城市中有稳定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有了生活来源,可以提高他们留城的意愿。对于在城市中没有稳定工作的第一代农民工来说,返乡养老是更好的选择。

4)个人归属感。农民工在城市中经常受到歧视,城乡差异导致其难以融入城市,让他们有一种城市“过客”的感觉。第一代农民工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寻找归属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代农民工渴望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2.2家庭因素

第一代农民工返乡或留城养老的决策受家庭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在他们的选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子女状况和亲情纽带。

1)第一代农民工在进行养老决策时往往会考虑子女的情况。如果子女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并在城市生活,第一代农民工可能更倾向于留在城市,以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且在城市生活的子女可能会为其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关怀,第一代农民工也希望能够与子女在城市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相反,如果子女已经返乡或在农村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一代农民工可能会考虑返乡,以期与子女团聚。总体来说,第一代农民工倾向于根据子女的需要做出返乡或留城养老的决策。

2)家庭中的亲情纽带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决策也至关重要。如果第一代农民工在农村有更多的亲人或朋友,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返乡养老,享受亲人和社区的支持和关爱。家乡所带来的情感联系、文化认同和社会支持可能会成为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的主要动力。第一代农民工期望能在老年生活中得到更多情感滋养和精神支持,而这种情感和支持可以从其与农村亲友的情感纽带和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获得。

2.3社会因素

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或留城养老决策往往受到城市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和农村在社会养老支持和服务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着第一代农民工返乡或留城的选择。

1)第一代农民工返乡或留城会受到社会养老支持和服务的影响。城市有更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网络,可提供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类服务,包括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文体活动等,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这些社会支持和服务能够满足第一代农民工养老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而在农村,第一代农民工可获得更多无形的社会支持和服务,比如亲友关怀,这可能会加强第一代农民工返乡的动力。

2)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水平有差异。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包括更高的养老金、更全面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对于拥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其更倾向于留城养老。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金每月只有xxx余元,难以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3)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期间已经在城市中建立了紧密的社交网络,与城市居民和其他农民工形成了紧密的人际网络。其留在城市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交网络,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情感和信息上的支持。社交网络对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能够为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情感上的依靠。但是在返乡后,第一代农民工可能需要重新适应农村社会,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可能较为有限,这也成为其选择留城养老的一个考量因素。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结论

综上,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现状呈现出难以融入城市无法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

“退而不休”的现象,其似乎掉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裂缝”之中,进退两难。

文章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第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养老还是留城养老决策的重要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

1)从个人因素角度来看,第一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就业机会以及对城市是否有归属感对他们选择返乡养老还是留城养老具有重要影响。收入和住房条件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在城市的生活质量,而就业机会以及对城市的归属感则影响着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城市生活。

2)家庭因素也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决策往往会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子女在城市是否有稳定工作,加上第一代农民工对与子女团聚和亲情支持的渴望都会影响着他们的养老选择。

3)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养老服务的覆盖程度、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以及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网络稳固程度都对第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养老还是留城养老的决策起到影响作用。城市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差异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地点选择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第一代农民工“退休”之后无论是返回农村还是留在城市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其还面临着养老难的问题。

3.2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从农村和城市两个角度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3.2.1农村养老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的保障方面,政府要把农民工退休制度做到实处。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把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级人社和财税部门的监督。针对目前农村和城市的养老待遇差距,应设计更合理的农村养老制度。陆杰华等认为应出台独立的农村养老相关法律,并对农村养老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农村退休制度,弥合城乡养老差距。同时,要提高农村养老金发放额度,扩大保障范围,对农民缴纳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补贴,从根源保障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生活水平。

1)建设多样化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互助养老帮扶组织等,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养老护理、康复和社交活动等服务。

2)为返乡之后还想创业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提供持续的经济来源和就业创业机会。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第一代农民工提升技能,以适应新农村的发展需求。

3.2.2城市养老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城市养老的保障方面,要加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并将这些待遇与其返乡后的养老保障进行衔接,确保权益不被削弱。同时,鼓励和支持第一代农民工参与城市养老服务的供给和管理,充分利用其经验和技能,发挥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积极作用。另外,要扩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并提高质量,建设更多养老院、居家护理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复护理机构等,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选项。还应加强老年人社团和志愿者组织建设,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社交交流、义务服务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可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慰藉,帮助其积极面对退休生活。

1)为“退而不休”的第一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龄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常常面临着工资未支付、社保未缴纳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劳动就业制度,消除城市就业中的歧视现象,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适合高龄农民工的岗位。同时,加强监管,确保高龄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合法合规签订劳动合同,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2)建立农民工就业平台,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就业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发布、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高龄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同时,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充分发挥第一代农民工的经验和技能优势,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3)可以通过鼓励创业、提供创业支持等措施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创办小微企业或自我就业,以扩宽其收入来源、改善其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