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实施意见

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实施意见

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XX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XX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XX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增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巩固安宁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XX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后发展和欠发达仍是基本州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全面深化改革,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主席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XX见行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等重大改革部署,紧紧围绕主席总书记对XX的“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深化“两场革命”为作风保障,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XX之干”创造性抓好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到二〇二九年,完成本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窗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新样板、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门户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实施经济领域十大改革攻坚,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破解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全面实施经济领域十大改革攻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XX经济实现“两个5”目标,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转变。

  (1)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坚持大资源观,落实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机制,在全省资源开发利用“一盘棋”中找到XX定位、争取XX位置,提升XX资源经济的辨识度、贡献度。鼓励我州优势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跨州(市)、跨县(市)整合资源,形成资源聚集效应。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基地,探索建立铟、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确保重要战略资源供应安全。完善资源综合开发、集约节约利用激励政策,牵头建立再生铝、赤泥等资源二次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及规范,加快补齐固体废物高端利用短板。健全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机制。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机制,支持资源企业实施“倍增翻番”计划,落实绿色铝、三七全产业链“链长制”,推动绿色铝、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群发展。注重产业科技创新,推进绿色铝产研学融合,聚焦建筑及工业铝型材、交通运输用铝材、电力电子用铝等重点,全力推进绿色铝产业创新发展,办好“中国绿色铝谷”论坛。建立健全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措施,打造集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三七中医药全产业链和“航母式”产业集群。健全三七产业标准体系,完善三七种植用地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皂苷含量为标准的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三七研究院、三七医药学院政企校共建、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推动三七产业企业上市,建立XX三七论坛常态化举办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改革有关规划和政策,完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发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大数字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做强数字经济。引进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等领域的知名企业进驻XX发展。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度机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机制,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创新方式做大做强稀贵金属产业,推动我州稀贵金属在深空、深海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2)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合理规划全州各园区产业布局,加强园区产业建设,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模式,健全产业链招商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培引机制,发展壮大园区产业,将XX砚山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千亿级省级开发区,重点打造一批全省产业集群的先行区。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推广“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模式。建立园区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园区内设机构与州县(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一区多园”“共建协作”“飞地经济”等多种发展模式。支持园区推进差异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以授权、委托行使行政审批权力等方式对园区赋权,深化项目全周期代办服务。积极探索建立产值、用地等指标的分享机制,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储备和闲置土地市场化处置机制,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落实好重大产业基金运行和监管办法。

  (3)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坚持全州“一盘棋”差异化、错位化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口岸建设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共建口岸产业基地。争取在边境贸易、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边贸加工产业集聚区。完善边民互市组织化措施,落实好“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新机制。持续深化对越交流合作,健全完善双边定期会晤机制。积极开展外籍人员入境务工试点。坚持口岸城市、口岸经济、口岸功能一体推进,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创新口岸通关管理模式,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改革措施。积极争取实施口岸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改革试点。积极申报中国(XX)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争取麻栗坡边合区升级为国家级边合区,推进XX市、麻栗坡县“两仓”等开放平台建设。

  (4)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措施。健全完善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履约机制,全面落实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长效机制。推进数字赋能政务服务,用好一张政务服务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创新要素保障模式。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走深走实,在抓好驻点招商的基础上,建立“招小商”机制,深入实施“个转企”行动,全方位落实破除营商环境“中梗阻”长效机制,提升审批效率。全面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健全完善“第一服务员”、政企直通车、驻企服务员、营商观察哨、“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企业安静期等服务企业制度。落实好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防止“招商内卷”。统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功能,强化“办不成事窗口”应用,落实好窗口服务评价与窗口单位业务考核挂钩制度,探索建立州、县(市)部门主要负责人“坐诊接诉”工作机制。建立企业诉求直通渠道和政策精准推送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求。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

  (5)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主动服从服务全州中心工作评价机制。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以经营效果为导向,完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负责人定期任职交流机制,分类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库。强化国资监管机构和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清廉国企建设机制,建立数字国资监管系统和巡察、审计常态化监督机制,指导国有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明晰国有企业的主责功能和主业标准、投资领域和方向,建立主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实体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治理亏损子企业。建立州属国有企业带动县(市)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约束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州属国有企业打造科技型、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省级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关键资源信息协同及交易平台建设,共享全省科创资源一网通配成果。完善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机制,持续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积极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依法依规支持国有企业市场化参与资源资产盘活,加快盘活有效资产,理顺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6)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经营主体培育引进、分型分类提质措施,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立州级重点民间产业投资项目库,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提升民间资本参与全产业链补链强链投资。坚持定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投资XX。积极推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民营企业家孵化成长计划,建立民营企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机制,加快构建与民营经济人士健康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逐步建立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营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参与涉企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拓展融信服平台使用。完善支持政策免享即享、直达快享机制,依法妥善解决民营企业涉税涉案等历史遗留问题。

  (7)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推进“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争取“藏滇粤直流”工程落地丘北,积极探索氢能开发利用,完善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机制,将XX打造成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区域。推进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发展,实现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落实好省级新能源开发与能效管理挂钩工作机制,强化“度电增加值论英雄”导向,实现优电优用,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项目流动和集聚。支持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低碳零碳工厂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源企业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落实居民阶梯电价、气价制度。健全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利用机制,推广“光伏+农业”“光伏+生态修复”“光伏+交通”等多场景应用。协同推进水网建设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煤炭分选储运中心建设,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完善油气管网建设,推动与XX省东干线互联互通。推动能耗双控向低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8)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世界的普者黑、世界的“世外桃源”,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研学旅行、特色美食、户外运动、民俗节庆、非遗技艺等领域创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消费热点,全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实施一批旅游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区、田园综合体、康养旅居产业园、最美乡愁旅游地。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建设。创新旅游宣传推介、营销策划,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政企沟通平台搭建,建立与知名旅游博主、旅游平台公司合作新机制。创新开发微短剧、纪录片、沉浸式戏剧等新文艺形态作品。突出康养、旅居,支持民医、民药、民企做特做强,盘活城乡闲置房屋等各类资源,打造“第二办公区”和“第二居所”,扎实推进普者黑景区、交通、管理、农文旅体“四个一体化”建设和坝美景区生态化改造,建设普者黑、坝美世界级旅游景区,持续推进各核心景区多元升级、集成发展。加快建设麻栗坡边境旅游试验区,打造精品跨境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级入境旅游促进计划,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设置团队游客通关绿色通道。

  (9)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围绕特色农业强州建设,构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六个百万”亩(头)基地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持续巩固提升烟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提产量、提产值行动,培育一批“拳头产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XX三七、XX玉米“芯片”等当家品种。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深化农田水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文砚地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水利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机制。深化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一批林药、林禽、林菌等绿色“文品”。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或村办公司。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强化服务“三农”职责。推动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10)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统筹推进物流、交通、贸易、口岸、通道、通关等建设,系统谋划文蒙铁路XX站“站、城、景、产”和富宁港“港、产、城”融合发展,集中力量突破铁路和水运瓶颈,畅通公路物流堵点,抓紧形成快捷高效、绿色降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有效衔接的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增强区域物流集货能力和服务质效。推广跨境集装箱运输、直达运输等跨境物流模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和货物损耗。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多层级物流枢纽运行体系,发展壮大具有XX特点的通道经济,努力把XX建成为XX服务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积极融入全省多层级物流枢纽、跨区域物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和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加快推广“互联网+”物流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在线集配货、定制物流服务、货物动态跟踪效能,综合利用网络货运平台整合社会零散运力,不断降低物流成本。落实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用好边境经济合作区、税收、劳务等优惠政策,建设进出口贸易加工物流园区,加快打通口岸连接国内外的物流大通道。重点推进高速、铁路通口岸,优化交通条件,落实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设创新型XX

  必须坚持深入实施教育兴州、人才强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构建创新型XX建设工作体系,全面提升XX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11)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干预等机制。健全完善防学生溺水机制,巩固拓展“少年儿童之家”“一乡(镇)一游泳池”“希望澡堂”等经验。深入实施“教育兴州”战略,坚持“五个优先”办教育,深化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改革,带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兴州成为XX人民新的口头禅。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制度。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改革试点。健全完善“书记抓一中”体制机制,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优化教育“组团式”帮扶,落实好“省管县用”“县管校聘”机制,整体提升各县(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着力破解“县中困境”。健全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职业教育机制,确保应知尽知、应读尽读、应招尽招、应培尽培、应送尽送、应助尽助,努力实现“有学上、都入学、不辍学、能就业”。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纵向贯通、“职普技”横向融通、州县(市)区域办学融合,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政策。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为全省职业教育提供经验。积极推进XX学院搬迁建设,高效推进以XX学院为“链主”的优质教育全链条办学。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XX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建立与各学段学生培养重点任务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科研力量建设。深入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完善地方领导当好“编外校长”工作机制。健全“双减”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支持州内高校面向南亚东南亚合作办学,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加入XX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办学推进“职教出海”,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数字教育领域与毗邻国家深度合作交流。

  (12)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建设XX绿色铝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稀贵金属实验室、生物医药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充分利用全省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助力XX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开放合作,推动XX高新区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绿色铝、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降低创新型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开展“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发挥科创资源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XX转化落地,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落实好“企业出卷+校院所答卷+市场评价”机制,参与构建集技术供需、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技术市场体系。建立适宜XX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以重点产业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改革,强化“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入企业机制落实,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改进科技计划管理,优化项目管理流程。落实好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开展原创性、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落实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深化与先进地区和新兴经济体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对接承接机制,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绿色科技产业,建设对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细化科技人员出国交流机制,主动参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参与跨国科技交流、联合实验室共建。

  (1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探索“政招企用”、揭榜制、赛马制等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模式,谋划建设好XX学院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优化“兴文英才计划”,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畅通“一事一议”引才渠道,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和限制,建立人才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特殊调配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支持用人单位创新人才激励措施。探索用人单位编制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用人主体自主改革。建立健全人才计划入选者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不给人才贴“永久牌”标签。强化农村党员实训户、田专家、土秀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机制。全面落实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优化提升人才服务制度和专家联系制度。加快建设滇东南区域性人才高地,为XX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高地、区域性人才中心作出XX贡献。

  四、进一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任务,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

  (14)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面向南亚东南亚、对接粤港澳,联动滇中、握手红河”为引导,形成“文砚同城驱动核,丘广喀斯特旅游发展区、西麻马富红色沿边发展区,云桂高铁经济带、广昆高速经济带、沿边经济带”的“一核两区三带”总体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文砚同城化+8个县(市)城+若干个重要集镇和口岸城镇的“1+8+N”新型城镇化格局。实施“强州府”行动,加快推进文砚同城化,把文砚同城打造成为全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全面支撑起XX发展的“半壁江山”。

  (15)健全新型城镇化体系。落实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落实好进城落户农民有偿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办法。探索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成员,保障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制,统筹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平远镇、八宝镇等重点镇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率,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改革,落实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赋权改革。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老旧管线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逐步推行城乡供水“水网电网化”运营。

  (16)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认真落实好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持续巩固用好脱贫攻坚期间建立扶贫车间等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制定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措施,完善线上网络、线下网格监测预警体系。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科技、资金、企业、能人、大学生下乡,带领乡亲一起致富。大力发展一批小而特、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产业,把产业发展成效体现在老百姓的增收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多层次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持续推动农民增收一口清,完善促进脱贫人口增收长效机制。落实承包地经营流转价格合理确定机制,拓宽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壮大联农带农主体实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组织起来,推动企业、农户、村集体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化种养殖的,一律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认真落实“一纳入两覆盖”政策,全面推进垦地融合发展。借鉴孟连、蒙自“622”等联农带农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更多联农带农富农经验。强化耕地保护。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耕地保护制度,细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和利益分配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落实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严格落实省级下达的全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2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82万亩的约束性指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质量不降。落实退化耕地治理机制,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建立“基层党组织+信息化”手段保护耕地的“人防+技防”网格监管体系。落实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制度,分类稳妥推进撂荒地、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分级审批制度。允许农民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优化土地管理。全面落实用地计划指标配置与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节约集约用地综合水平挂钩,建立优地优用机制。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支持村“两委”依法合规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等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完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和市场服务。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行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强国有农用地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工商业土地利用,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

  (17)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巩固提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整合各类资源,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搭建州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交易同步开展。逐步扩大入市交易品类,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机制,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与州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与国有建设用地统一的入市交易规则和地价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18)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有序推进州县(市)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债务风险提示预警和应急机制。落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稳妥承接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改革,稳妥推进地方附加税、消费税等改革,积极做好税源拓展工作。完善社保费、非税收入征缴争议跨部门处理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建立金融工作地方协调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持续落实好“政银企”互派干部工作机制,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深化农信社改革,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强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优化“政银企”融资对接和风险共担机制。巩固拓展金融顾问机制,探索开展金融特派员试点。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和联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

  五、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全面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点

  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统筹推进通道建设、对外贸易、外资利用等工作,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19)加快构建内联外通大通道。积极推进沿边铁路、沿边高速、沿边公路、富宁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和民航机场建设,构建衔接内外、通江达海、立体联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创新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参与大通道管理运营体系构建。加快畅通天保、都龙、田蓬对越口岸通道,积极开通国际道路客运新线路,推动国际道路运输合作和客运市场双向对等开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数字信息、能源大通道等新型基础建设。

  (20)深化对内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引入金融、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落户XX。加强与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滇中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的产业衔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深化“合作地企业+XX资源”“合作地市场+XX产品”“合作地研发+XX制造”“合作地总部+XX基地”等协作模式。

  (21)认真落实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推动家具、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和以旧换新。开展线上线下特产展销、“文品出山”等特色活动,提升XX消费辐射力。聚焦XX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完善规范和引导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政府部门与平台企业数据交流机制。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落实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做好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强化平台经济税收征管机制落实。

  (22)加快建设沿边产业园区。积极争取三个口岸融入XX沿边产业园区规划,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溢出”。积极争取全域小额边境贸易政策试点。全面落实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和产业融合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与上海等发达省(市)产业协作和园区共建,有序推动产业转移、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争取更多产业园区被列入沪滇共建产业园区实施范围,实现“一对一”向“一对多”“多对多”开展园区共建。

  (23)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进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促进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双向流动和聚集。支持境内企业拓展对越产业投资,带动投资向下出口。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政策、市场和产品对接,不断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用好用活边民互市政策,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做好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和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统筹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合作功能区建设,探索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拓展周边国家市场。

  (24)深化边境经济合作。促进对越合作优化升级,积极引进一批电子商务、物流、综合服务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各环节知名企业进入XX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仓,设立国(境)外分支机构、建立营销网点,布局商务平台、仓储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等国际营销网络体系。深入实施“小而美”项目,积极推进友好城市缔结工作。

  六、进一步深化民主法制改革,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5)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力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工作,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活动阵地等平台,健全代表履职记录制度。健全落实人大监督机制,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强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巩固拓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经验。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落实协商民主机制,持续开展“五心政协”建设,完善院坝协商机制,开展“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活动,健全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落实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6)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引导并支持统战成员建诤言、献良策、出实力。落实好“云岭同心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支持其强化自身建设、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落实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建立健全统战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一体纳入基层 和社会治理体系。落实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落实好州级领导挂钩联系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工作机制,健全党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机制。

  (27)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水平。健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全面贯彻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用情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XX故事,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加强嵌入式社区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纵深拓展。把平远片区建设成为主席总书记考察XX提出“三个定位”重要要求10周年的典型和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招牌、一面旗帜、一个亮点,打造“民族团结看平远”品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宗教重点工作管理长效机制,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深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加强宗教界自身建设,完善宗教事务治理机制。

  (28)深化法治各环节改革。发挥自治州立法优势,用好用活用足“双立法权”。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加强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积极参与区域协同立法,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创新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跨部门衔接,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机制。落实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协作配合机制。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完善公正执法司法工作机制。落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审判权和执法权分离改革,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稳妥有序推进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工作机制。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落实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全面落实专门矫治教育规定。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效能。

  (29)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基层治理一网兜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行“一约五会”“村规民约+积分制”“三必到四必访”等基层治理模式,推广应用“接诉即办”平台和随手拍反映解决问题机制,总结推广“千村不发案,矛盾不上交”的“西畴新现象”,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十百千万”工程。完善人民调解机制,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社会工作体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完善“开门大接访”机制,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挂联包案规范化常态化。完善社情民意征集工作机制。推广“一图一单一指引”基层治理体系,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好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打击拐卖人口、命案防控长效机制。

  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设文化强州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文化思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州。

  (30)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牢大宣传理念,建立与央媒、省媒等沟通对接长效机制和亮点经验推送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机制,建立理论宣讲长效机制,打造XX理论宣讲品牌。全力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和云岭思政“个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和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推进广电新媒体协作机制建设。完善正能量网络精品推送机制。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制度,建立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

  (31)健全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积极参与“文化兴滇”行动。深入推进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积极培育壮大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富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加强基层文艺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立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体系,推动坡芽歌书、铜鼓文化等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各类学会、协会服务管理。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机制。

  (32)建立对外宣传工作机制。主动融入全省区域国际传播大局,建立讲好中国故事、XX故事、XX故事的对外宣传工作体系。构建多元立体的外宣矩阵,做亮国门外宣、边境外宣,做优民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社交节目,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33)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落实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机制,健全网上网下舆论引导协调四方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加强网络生态长效治理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强化全州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社会热点引导等机制。健全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和技术治网体系,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八、进一步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改善民生福祉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34)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评估和调整机制。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政策措施,积极争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35)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妇女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优先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服务。加强产业队伍工人建设。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认真落实“创业XX”“彩云雁归”返乡创业制度,支持更多人返乡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借鉴永仁“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做法,积极建设打造具有XX特色的“幸福里”社区。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就业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3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落实好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按政策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和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长效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有效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好长租房政策。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用好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持续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加速落地土地、金融、司法等一揽子政策,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3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建立医疗卫生人员“下沉、流动、共享”的用人机制,发展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行“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机制。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州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引导民营医院规范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探索院内制剂流通机制,制定中医药诊疗项目优惠政策,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推广医院“组团式”帮扶,落实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医院“编外院长”机制。实施银龄医师计划。

  (38)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落实好生育补贴制度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全面落实生育休假制度,推广凭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即参保、出院即报销”,高效办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深化落实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十条措施,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障服务。落实好儿童福利机构孤弃儿童养育政策。发展银发经济,引导社会资本加大老年产品研发、生产投入力度,增强老年产品供给能力。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提高新建城区、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比重,提升老年食堂覆盖率,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支持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为养老机构。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改善对孤寡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以三七等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老年人疾病防治药物研发。

  九、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美丽XX

  必须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全州干部群众坚定向美而行向上向善向好,把普者黑湖、盘龙河“一湖一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争取到2027年马关、丘北、麻栗坡、富宁整县制建成美丽乡村,到2035年所有县(市)基本建成,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39)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保障机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健全生态环境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机制,积极争取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扎实抓好水资源费改税。推进水价改革,落实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力度,保持对环境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40)完善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以普者黑湖、盘龙河“一湖一河”为重点,一体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完善生态减负机制,推动流域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建立重点河湖流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常态化机制。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推进管控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珠江水系XX段、红河水系XX段等重点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出境河流的管控,保持水质优良率100%。

  (41)大力推进绿美XX建设。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健全绿美建设一直抓长效机制,以“增绿提质”为主线,提升马关、砚山、丘北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幸福宜居”的绿美城市。围绕“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突出抓好污水、垃圾治理和厕所改造,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广“自建委员会”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美XX先锋行”活动,开展清水塘行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建立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引导培养机制。

  (42)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建设滇东南极小种群保护专类园。加快推进西畴、砚山维摩、丘北舍得等石漠公园和老君山、古林箐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跨省跨境生物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生物生态安全风险管控。进一步落实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相关规定,鼓励支持在适当区域开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生态旅游和康养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

  (43)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开展生态资源价值核算,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碳汇XX”行动,争取实施碳汇监测计量核算机制、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主动参与林草碳汇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碳汇方法学研究和人才储备。推广和拓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

  (44)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十大工程。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大宗固废回收循环利用。从一张纸、一度电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坚决淘汰低效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十、进一步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全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改革与稳定、发展和安全,全面促进边境安宁、社会安定、生态安全、经济安稳、人民安康。

  (45)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提升协调机制运行效能。全域推进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国家安全常态长效宣传教育体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强化科技赋能,完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安全保密防护能力建设。

  (46)完善新时代强边固防体制机制。持续打造“安全稳定+开放有序”的强边固防3.0版,不断优化管边控边模式,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XX特点的XX边境“铜墙铁壁”。持续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探索以做强基层基础为支撑、以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为关键、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标的“XX路径”。全面加强警务、司法、外事等国际合作,健全维护周边安全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打击走私、偷越国(边)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完善双拥工作机制。落实跨军地改革相关任务。持续深化国防动员建设。

  (47)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全面落实边境地区人口政策措施,加大守边固边群众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边民补助政策。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引领工程,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积极争取沿边城镇带和兴边富民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天保、都龙、田蓬3个边境城镇建设和口岸功能提升,大力推进沿边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48)健全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全面落实地震灾害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认真落实防汛精细化预报和响应联动机制。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加快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群众避险搬迁,优先实施生命财产安全长期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搬迁。加强基层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督促各级干部承担“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管机制,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加大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管。

  十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着力推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49)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牢“四重”用人导向,完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机制,大力选拔重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干成事的干部。坚持有为有位、有位有为,对工作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重奖重用。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坚持“双顶格”管理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健全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建强XX老山干部学院,加强各级党校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等6大培训计划。优化“三个一批”、“三个互派”、年轻干部培优、选调生墩苗历练和党政干部储备人才招引等,联动开展干部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岗位历练。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细化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具体措施。加强党内法规工作,提升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深化边疆 长廊建设,持续打造“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品牌。拓展深化“百色—XX”“红河—XX” 联建共建和“国门 ”联建,稳步推进“百企联村”行动和“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抓 促乡村振兴、抓 促基层治理和群团“联盟”建设工作机制。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深化拓展党员应急动员作用发挥机制,建好用好各类党员应急志愿服务队。

  (50)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制定构建“大监督”格局协同联动工作办法。全面贯彻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落实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坚持每月“零提示”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一把手”勤政廉政监督预警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贯彻执行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澄清正名力度,加强诬告行为治理。落实追逃防逃追赃机制。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深化运用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片区协作机制、派驻(出)机构上下联动监督工作办法(试行)。完善巡察工作机制,深化拓展对村(社区)巡察试点成果。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健全完善乡镇(街道)纪委履职机制。

  (51)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弘扬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严格落实“三法三化”“三个马上”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要求,持续丰富“XX之干”的内涵和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持续奏响“XX之干”最强音。健全各类问题大排查大起底自查自纠主动整改机制,解决党员干部“十种典型问题”,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完善基层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提高调查研究质量。

  (52)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和省委改革事项的落实,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州改革工作的统筹推进。认真执行上下协同落实改革工作机制,推动XX现实需求和省级政策有效结合、无缝对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谋划中来,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强化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更多XX智慧。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新时代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浓厚氛围,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创造更多改革经验。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奋力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