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全县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全县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主席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思想引领作用、业务推动作用,实现党对教育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共xx省委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措施(试行)》及党内相关法规,决定在全县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水平,深入抓好学生德育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相统一。

  建立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2.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融合。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师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的生机活力,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3.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推动教育教学相衔接。

  学校党组织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有利于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校党的建设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校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主动试、大胆闯,通过改革形成推动中小学校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有力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4.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先行先试到整体推进的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定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进,最终达到全覆盖,及时将成果经验固化为制度规定,切实增强改革的正向效应,不断扩大改革的认可度和受益面。

  (三)实施范围全县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

  二、主要任务

  (一)理顺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管理权责。按照省委和州委教育工委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中共xx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和指导全县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归口管理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学校所在乡镇党委协助管理。县委教育工委书记由县领导担任,常务副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担任,副书记由县一中书记担任、专职副书记由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担任,县教育局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委员。教育集团化学校建立集团党组织,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办学实际,加强对成员学校 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九年一贯制学校、有附属幼儿园的学校应建立统一的党组织。新建学校应同步谋划党组织组建工作。

  全县中小学校接受县委教育工委和属地党委的双重领导。县委教育工委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属地党委协助县委教育工委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据组织人事相关规定,对学校党政班子人事调整提出建议,并具有学校管理、督导、考核权限,对依法依规办学情况予以监督;学校要就涉及学校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改革事项等涉及学校发展、群众重大利益和需要属地党委解决的事项向属地党委做好请示和汇报。涉及当地重大民生问题的事项,在决策前,县委教育工委与乡镇党委做好沟通协调,乡镇党委积极配合县委教育工委对属地学校相关事项进行科学决策,协助过程管理,全力支持相关事项的落实。

  (二)建立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按照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校长对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以及职代会、教代会参与并监督学校事务的功能定位,厘清权责边界,列出权力清单。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报告制度,校长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学校建设发展情况。规范党组织设置,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立在年级组或学科组上,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严格落实学校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三)优化调整党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全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配备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党政领导班子。原则上xx县第一中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实行分设,党组织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党员校长担任党组织副书记;xx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县直中小学、各乡镇小学集团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实行“一肩挑”,设立专职副书记,协助书记专职抓 工作。学校党委一般设委员x名,党总支一般设委员x至x名,党支部一般设委员x至x名。有x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学校,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x人的学校或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可就近就便与其他学校建立联合党组织。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学校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具备教师资格、经过学校党务和行政岗位锻炼,校长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注重人岗相适,符合条件的现任校长可转任书记,对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不是党员的干部,有计划列入党员发展对象,不适宜人选及时作出调整。逐步完善党组织委员兼任行政领导班子、党员行政领导班子通过选举进入党组织班子体制,合理设置党组织委员职数,推动建立教务主任、德育(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担任党组织委员的体制机制。学校设立党政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党组织和行政日常工作。

  (四)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制度,明确议事决策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凡涉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中的“三重一大”事项和学校章程等基本管理制度由党组织研究决定,建立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重大事项和内容要充分沟通酝酿、形成共识;建立调研论证机制,决策重大事项前,应充分调研、酝酿沟通、反复论证,必要时可征求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意见,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提交会议决策。

  (五)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在设立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建立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党支部制度和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由党员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把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双培双带”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建立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分析教师思想动态和言行举止,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涉及教师职称评聘、课题申报、评奖评优等问题征求党支部意见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x次教职工政治学习,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的德育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将 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学校 总体规划,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出席或列席党组织会议,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聚焦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从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考试评价等方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和实践性。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守好广大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培养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

  (八)落实 工作基础保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构建“五项保障”工作机制,即提供组织保障,办学规模大、党员人数多、 基础好的学校,建立 工作机构;提供阵地保障,建立党员活动室、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室等;提供经费保障, 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从党费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基层 工作;提供队伍保障,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比照学校同级行政管理人员落实相关待遇,兼职党务工作者应计算工作量;提供培养保障,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x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x次教育系统集中轮训,其他党务工作人员每2年集中轮训一遍。

  三、实施步骤

  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进行,试点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未改革的学校仍实行校长负责制直到改革完成。

  (一)先行试点期(20XX年12月底前)

  1.20XX年10月,拟定《xx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成立xx县教育系统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选定试点学校,指导试点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报审。同步摸清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对无法配齐党组织的学校加大党员培养力度,通过双向培养、人事调整的方式配齐党员骨干。

  2.20XX年11月,各试点学校按照《xx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拟定各学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各试点学校组织实施,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拟定学校议事规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开展工作,落实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在试点学校日常管理运行中予以指导和监督。

  3.20XX年12月,各试点学校根据改革后的运行情况边试点边总结,并及时将日常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报工作领导小组汇总,形成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为全县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提供支持。

  (二)持续推进期(20XX年10月底前)

  4.20XX年5月,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批推进学校,并对县内学校中层党员干部进行考察,对学校青年党员进行考评,为秋季开学前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5.20XX年8月,根据中层干部考察情况和改革学校实际情况,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人事调整,配齐改革学校的党组织班子和行政班子,推进改革继续深入。

  (三)全面铺开期(2024年12月底前)

  6.2024年5月,根据前期推进情况,及时汇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集中研究探讨解决方式,同步对县内学校中层党员干部进行考察,为全面完成改革提供人事调整依据。

  7.2024年8月,根据中层党员干部考察情况,通过人事调整的方式,为未完成改革的学校配齐党组织和班子,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

  8.2024年12月,对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中出现的亮点进行梳理汇总,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正式报告,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党组织汇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准改革方向。认真领会全国教育大会、中办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文件精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各试点学校要成立相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校党组织设置,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二)明确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参考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试点学校要大胆探索创新,加强研究论证,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学校议事决策机制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职责,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以 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有序分步推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政策解读、答疑释惑、增进共识工作。各试点、改革学校要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注重形成操作性强、可复制、易推广的试点工作案例和经验。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 工作氛围,探索形成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全面领导的好经验。各试点学校在推动试点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总结报告等材料,及时报送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