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政育人的经验启示
关于思政育人的经验启示
坐落于xx之滨、xx峰下的xx第xx范学院(以下简称“xxxx”)xx书院校区,保存着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漫步校园中,白色拱门连缀成西式连廊,中式的天井和门庭交相辉映,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走廊一侧的教室中正传出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这是xxxx开设的xx班。xxxx自20xx年起启动“xx初中起点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面向xxxx市招收小学教育(全科型)专业师范生,这些来自边疆的学生未来将作为小学教师返回家乡,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先生”。
2024年x月,主席总书记在考察xx时指出:“xx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大先生”之大,心怀“国之大者”也,能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培养时代新人必须抓好教师这一群体。xxxx用好红色资源培育“大先生”,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培养思政课教师、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提供了优秀典范。
火种——丰富的红色资源
百年前,革命的火种在这里一经点燃就生生不息,在全国成燎原之势。现如今,曾经的红色足迹依旧如火种般承载初心使命、传递理想信念,静待来者的发掘与点燃。
立志报国的革命精神。xxxx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见证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求学问道、精神成长,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涌现xxx余名革命烈士。“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革命者们的成才历程,是培育新时代“大先生”的鲜活素材。青年xx在此提倡“三不谈”,成为当代青年胸怀大志的典范;xx、xx、xx“xx三友”在此探寻救国之道,创立新民学会;xx岁来此“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写就大器晚成的佳话。革命摇篮,芳草遍地,展示“xx名早期党员中的xx人”、让伟人以冷水浴“练习猛烈与不畏”的城南古井、见证“三不谈”的第八班寝室……xxxx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革命家成长成才的梦想和追求、情怀与担当,是红色资源的富矿。
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主席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xx世纪初,xxxx秉承民本主义教育方针,以“知耻”为校训中心,贯彻“公、诚、勤、俭”,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道德实践、身体活动与社会生活全方位教育体系。xxxx走出的革命先烈,离不开“大先生”们的谆谆教诲。xx、xx、xx等名师胸怀理想,以教育塑造人格和学识,试图改变积贫积弱的国运。学校“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教师为国育才的家国情怀,都是xxxx宝贵的红色资源。
经世济民的文化传统。xxxx的革命精神沉淀了城南书院的经世传统。11xx年,xx著名理学家张栻创办城南书院,胸怀“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的经世理想,在此著书立说、会友讲学。千年学府、丽泽风长,书院几经变迁,悠久的理学底蕴仍引得无数湖湘英才前来会讲交流,湘学大家曾国藩、左宗棠,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都曾在此求学或藏修。世易时移,不变的是“传道济民”的经世理念、“学思并进”的学习方法、丽泽风长”的开放学风,这些早已跨越千年成为xxxx鲜明的文化底色。
点燃——鲜活的红色育人实践
xxxx承继经世致用之理学传统,延续“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红色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活教材”,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和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一颗颗红色资源的火种在此点燃,发挥着育人价值。
以革命理想的火种筑信仰之基。xxxx将红色资源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增强学生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认同”。以青年毛泽东为胸怀大志的榜样,编写《毛泽东在第xx范》等红色教材,把参观“毛泽东与第xx范纪念馆”列为入学入职第一课,在馆内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移动课堂开展沉浸式教学,将青年毛泽东铜像、主席求学第八班教室等红色景观变为让学生体悟伟人理想信念的教学地点。以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校史馆等红色场馆作为育人载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早期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成长经历、革命事迹中感悟赤诚的爱国情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青春答卷。
以“红色师魂”的火种塑高尚品格。xxxx承继早期以德为本、“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教书育人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走出了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的育人新路。挖掘红色校史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大先生”的典范作用,开设《毛泽东与第xx范》《xxxx早期先生群体》《毛泽东诗词选读》《第xx范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xxxx早期学生群体》等校本课程,编写“永远的先生”等xxx个红色xx故事,以徐特立、杨昌济、孔昭绶等学校早期“大先生”群体的大师风范教育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政育人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专业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培植、家国情怀熏陶、科学精神培育、万物和谐共生等课程思政元素。
以民本教育的火种育为民情怀。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必须有坚守三尺讲台的奉献精神。xxxx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核心,带领学生从中感悟人民的力量,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整理学校早期的平民教育理念、民本教育方针、工人夜学实践、深入xx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等校本红色资源,鼓励学生扎根社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组建“润之”师生宣讲团,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和田间地头,为人民群众宣讲红色故事。引导学生从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小岗位担当大责任。
以实践精神的火种炼斗争本领。xxxx以青年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为指导,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重走主席游学路”实践活动,在研学中体悟伟人的成长成才道路,传承红色基因、锻炼实践本领。传承与践行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将他自创的“六段运动”开发改良为校本课程和校运会团体操,促进伟人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鼓励青年学生在祖国大好河山间、城乡基层一线上、文物古迹遗址旁,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革命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高远志向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
传递——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红色火种必须在接力传承中才能永不熄灭。培育更多传承红色基因、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教师是重要的引路人。每一位来自xxxx的学生,都是红色资源的“传薪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多年来,红色火种已燃遍祖国大地。
近xx年,xxxx师范生平均从教率xx.xx%,20xx至20XX届公费师范毕业生平均从教率xx.xx%,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比例达xx.xx%,稳居全国前列,他们在xx取回红色的火种、去乡村点亮儿童的理想,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不同的育人故事。20xx届毕业生xxx任教于xx市xx区xxx中学,坚守一千多个日夜,每晚为住校学生在就寝前讲xx分钟故事,用陪伴带去温暖,以故事点亮心灵。20xx届毕业生xxx是xx县xx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留心生活、丰盈内心、描绘梦想,x年来已创作诗歌xxxx余首,在李老师看来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她也乐于投身其中,当好扎根田野的“大先生”。20xx届毕业生xx毕业后回到xx县下村乡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守护心理健康、排解消极情绪,让孩子们在关注与被爱中健康成长。将于明年毕业的xx学生xx已做好回乡任教的准备,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师姐xxx、xxx等一样的老师,“向总书记报告,‘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是我信守一生的承诺”,“希望自己用红色文化浸润孩子心田,帮助他们探索兴趣,找到人生价值”。
今年x月,主席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xxxx的思政育人经验对上好新时代思政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要保护运用好红色资源,用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开展红色资源梳理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上好“大思政课”必须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在守正创新中激活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优势。
要深挖本地本校红色资源,用榜样力量引发共鸣。要从地方史、校史中挖掘典型人物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活教材”,将教科书中的历史化为可感可触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在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能量。既要在宏大的历史框架中讲清典型人物的历史视野和远大志向,又要从细节处呈现他们的细腻情感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立体的、鲜活的、可学的人物形象。
要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群体的培养,筑牢他们的理想信念。主席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xxxx传递红色火种的实践表明,必须培育更多有坚定信仰和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让他们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要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的思政课教师,从而用真心和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xxxx用红色资源立德树人的思政实践证明,要整合红色资源,建设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要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依托大学校园、红色场馆、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学,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物、照片、故事互相印证,让学生在参与中拉近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推动他们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