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牢牢把握“七个聚焦”,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真抓实干把改革推向前进

讲稿:牢牢把握“七个聚焦”,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真抓实干把改革推向前进

讲稿:牢牢把握“七个聚焦”,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真抓实干把改革推向前进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用“七个聚焦”锚定改革的关键领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重点,我们要深刻把握并积极推进。各方面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七个聚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些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观念,领会和把握好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进而增强改革整体效能,确保改革协同高效。必须牢牢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线带面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今天的宣讲主要围绕“七个聚焦”,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和具体举措。

  一、锚定关键领域,从“七个聚焦”入手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目标任务

  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同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准确标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要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

  第一,“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重要特点。主席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决定》13个部分的分论中,涉及经济领域的就有6个部分,足见分量之重、成色之足。着眼改革全局,锚定关键领域,增强改革锐度,才能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同时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越深层。面对新期待,应对新挑战,要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进一步提升改革的实效性,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第二,“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决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提出了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新时代新征程,要聚焦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第三,“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主席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督察,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快构建大保护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好中华文化资源、紧扣国际关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第四,“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充分体现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决定》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些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必将不断造福人民。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依靠人民而改革,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到改革之中,不断夯实改革的群众基础。

  第五,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决定》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将其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第六,“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确定为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平安中国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护航改革发展稳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七,“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作出的重要部署。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主席总书记告诫全党:“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从来是自己。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就越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领。《决定》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这一系列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的清醒与坚定。

  二、擘画改革蓝图,用“七个聚焦”对标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在重点聚焦基础上的全面深化,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又全面部署了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既有对过去改革措施的完善和提升,又有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线带面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要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第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体两面、互为支撑的关系,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优化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机制,合理把握调控的时度效,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除了运用经济手段外,还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文化伦理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完善综合性经济调控系统,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实体经济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根本力量,数字经济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重要助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方向指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关键要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

  第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表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才能确保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与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

  第三,文化强国建设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引擎。作为国家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力量源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战略之一。文化强国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境界的必由之路。文化强国建设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释放现代人类普遍价值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深刻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中,中国必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全球认同的国家形象,并通过领先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程。

  第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的过程。实践证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激发产业升级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民心所盼,改革所向,“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存短板。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民心所盼,改革所向,“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存短板。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

  第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美丽中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中国自身的国情的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生态制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以生态文明发展新道路追求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五个文明”协调共同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而这也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

  第六,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决定》“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提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指明了方向。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生机。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生机。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

  第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之所以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可以从三重逻辑来理解。一是作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掌舵领航;二是中国共产党以其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风清气正;三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政治立场,确保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民造福。

  三、落实改革任务,以“七个聚焦”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并非简单的制度加减,而是基于过往成功经验,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制度性创造。应从整体视野出发,理解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避免机械、割裂地看待改革。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融合国际国内视角,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改变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基本制度体现了根本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础,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创立的治国理政的主要制度。《决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并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要举措,体现了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在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决定》提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等,体现了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国基本制度集中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制度优势更鲜明更显著展现出来。在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上连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下接着各种具体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第二,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主席总书记强调,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反之,如果各领域部署不配套,各方面措施相互掣肘,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就是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改革,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要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让改革产生综合效应。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一定要将各项改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明确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十个指头弹钢琴”,使各项改革彼此呼应、相互促进,实现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实现“1+1>2”的成效,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改革效能。

  第三,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实践证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极大推动了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只有强化系统观念,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同时,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必将使各领域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让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在2029年前聚焦七个领域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在吃透党中央精神、把握工作现状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创造性落实、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