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读《红岩》心得体会(2)

(3篇)读《红岩》心得体会(2)

(3篇)读《红岩》心得体会(2)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能忘却的纪念”。

  1948年的重庆时刻笼罩在黑暗与恐怖之中,然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撕开黑暗,与敌人周旋,秘密坚持着革命斗争。《红岩》由罗广斌、杨益言共著,书中独到深沉的情感氛围使我深感震撼,其展现的崇高信念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光亮已逐渐扩散,请随我一同感受那个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

  曾记否,那个年代的战火。中国革命进入了转折的关键时期,重庆仍然笼罩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之中。你看,国民党大肆破坏工人运动,你听,特务搜捕共产党员时的狞笑……故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缓缓铺排,为作品注入了血色的背景,使读者一同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光,这不禁让我为之震撼:这是一部勇气的史诗,一部信仰的史诗。

  曾记否,那些鲜活的他们。小说的人物形象可谓是个性鲜明,立体饱满。江姐的革命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她坚毅果断、无畏死亡,当她面对沈养斋的威逼利诱时,她大义凛然不肯投降;面对敌人的酷刑,她痛斥敌人恶行。她身上,有着中国革命女性的坚贞无畏,深沉坚强,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屈的革命气节,她与千千万万的党员一起,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革命诗篇。坚定革命者如许云峰,在镣铐的重压下,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放弃自己的生,保护革命的命。“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死亡”一词,与他们的信仰相比是如此轻蔑。

  曾记否,红岩一词的意义。其历尽风雨飘摇,篆刻下时光的印记,深深印刻那段艰难的岁月。但是,红岩生于高山,屹立巍峨!风雨间更见英雄本色,沙砾间更显山河之气,岁月无法洗刷信仰,岩石始终坚挺于山。在黑暗的社会中,中国共产党人因希望相聚,因信仰相连,在渣滓洞中留下生命的光辉,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红岩,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是革命时期的伟大财富,时隔数十年,仍能发出冲破桎梏的力,散出永不畏惧的光。

  我看见,壮烈激昂的“红岩”。当我得知这部作品是由罗广斌、杨益言二位先生的真实经历改编时,思绪猛地拉回到了博物馆中塑造的一幕幕坚毅的面庞。他们用血泪记录着那段黎明前的黑暗,年轻的、年迈的、有名的、无名的……千万人的信仰铸就一部中国史诗,史诗凝练锻造了一部《红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用生命向黑暗发出呐喊,他们为国家、为正义、为未来而牺牲,如此用鲜血铺就的,壮烈的红岩。

  我看见,信仰坚定的红岩。十指连心的疼痛不能让人屈服,鲜血染红的岩石永不会被磨灭,就义前的慷慨激昂被世人永记,临行前的呼唤回荡在人们心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用生命捍卫信仰。“鲜血从他洞穿的身上流出来,染红了脚下红色的岩石”,信仰坚定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他们不等候他人的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他人的一方。其信仰之坚定,铸就了这块“红岩”,更铸就红岩精神,引领着人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看见,永放光辉的红岩。革命先烈们铺就光辉的路,红岩精神在世间照耀中华。中华民族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立志于民族的千秋伟业,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引领着时代的前进。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精神航标,是祖国未来担负使命的精神守护。它在天空爆发,在水下探潜;它在田间驻足,在山中飘扬……千千万万的沙砾汇聚,贴合,相融,它融入了祖国的大江大河,融入了生活的农林渔田,融入了课本的字里行间,这愈加坚固、无畏、庞大的红岩!在飘摇的岁月中,红岩精神永不动摇,在和平的当下,红岩精神只会愈加明亮,展现出高洁、不屈的高洁品格。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证明了党的伟大与正确,当今中国,且看那些英雄:他们是疫情中保驾护航的身影,是托举女孩们离开大山的高山,是清澈的爱献给中国的驻边者,在五星红旗下,在党的春风里,他们将人民放在心间,人民托举起时代的英雄,这何尝不是红岩精神在当代的印记?这何尝不是对革命先烈们的致敬?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然踏上了成为栋梁的成长之路,我们身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怀揣厚德济世之梦想,如何为这块屹立不倒的红岩增添力量?

  当厚植家国情怀。我们需有骨气,需有志气,不惧挫折,坚定信仰,若如《红岩》中的他们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用理想照亮前方的路。

  当实干成就未来。我们不可好高骛远,切记行稳致远。一步一脚印,一步一未来,不忘初心,用脚步丈量世界。

  当不畏艰难险阻。我们的道路曲折,前途却直指光明,在生活中锤炼出坚韧的意志,才能有无惧未来的勇气。

  红岩之魂,千锤百炼终成诗。人生自古谁无死?且将生命与革命血肉相融。每个人如点点萤火,汇聚便成为浩瀚星河;每个人如同跃动音符,共同谱写历史的乐章;每个人如同星星之火,相遇方可有燎原之势。“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晚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看,破晓的黎明。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篇2:

读《红岩》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再度回首时,已了无痕迹。唯有远离了繁杂尘世,点亮一盏黄昏的枯灯,翻开那本留有历史余温的美卷——《红岩》,我才得以走进那段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风霜岁月,拂散历史的烟尘,高歌凛凛的红岩魂。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垂死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该书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国民党是如何对共产党员严刑拷打,共产党员又是保持怎样的姿态以强有力的回击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唯有身临其境地经历过、体悟过、流血过、落泪过、坚定过、奋不顾身过,才解其中滋味。内心升腾起的红岩精神也迫使他们执笔泼墨,记录那一段红色流年,勾勒出革命烈士的英雄轮廓。可一落笔,便是41万字。

  为了表现那时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重点描述被俘狱中的革命烈士与反动派的殊死搏斗。”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可偏偏有这么一群最可爱、最热血、最坚韧的人,用弱小的身躯猛烈地撞击这座压在民族伟大前程道路上的巍巍巨山,哪怕遍体鳞伤,哪管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风采依然。书页翻卷,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映入眼帘。危急存亡之秋,江姐奋然去华蓥山根据地,却蓦然看见丈夫的头颅悬挂于高墙。她极力忍住心头涌起的悲恸,毅然决然坚守在丈夫工作的岗位,继续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是何等坚定的精神信念和多么伟大的革命精神!当被捕入狱时,十指连心,钉进指缝的竹签没有让江姐屈服,她仍然严守党的秘密。她说:“毒刑拷打是小事,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心是铁做的。”这铿锵的字句久久回荡在我的心头。柔弱是女子,刚毅是女子,素衣和裙摆同样可以为国献身,同样可以在冰冷的枷锁下展现出与男儿一样的坚强。永难忘记的,还有许云峰那双即使被折磨得皮包骨时,仍然闪烁坚毅光芒的眼睛。为掩护市区委书记李敬原,他挺身而出;为保护地下党安全,他说自己是《挺进报》的领导人;为继续支持革命事业,即使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白公馆地窖,他仍徒手给战友们挖出一条逃生的通往光明的道路。种种行为无不体现着他纯洁的党性和对党的忠贞。英雄不论性别,同样也不分长幼。书中有一位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儿。他在狱中为队友传递情报,与队友相互鼓励,互相支持。但最后,他还是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了。然而他没能看到共和国成立时的人声鼎沸,没能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没能像生活在新中国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幸福童年,但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更多孩子的欢声笑语。自愿到大山参与农村斗争的华为、做事干练而深沉的李敬原、把珍藏在胸口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当心愿的军人龙光华、如海燕正要展翅高飞,渴望经受暴风雨考验的年轻姑娘成瑶……合上书本,我的心仍然颤动不已,那些勇士的名字如岩石般镌刻进了我的心底,一股伟大的爱国情瞬间在血液里澎湃翻滚。

  我不禁思考,在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在无孔不入的特务监视下、在各种恐怖袭击的高压下,无数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为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仍咬紧牙关、绝不屈服,为何被俘后不是担忧自身命运,而是愧疚于自己无法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当看到书中人物许云峰所说的这句话时,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人民革命的胜利,是要千百万人的牺牲去换取的!为了胜利而承担这种牺牲,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骄傲和愉快!”共产党人之所以从不畏惧死亡,从不向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低头,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信仰。他们相信革命事业的历史正确性。坚信即使在自己牺牲后,也会有无数人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前赴后继,所以他们才更有了抗争的勇气。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必然。让美好今天成为必然的,是初心不改的觉醒者、是勇往直前的奋斗者、是舍生忘死的奉献者。他们不知道胜利何时才能降临,但他们坚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不必唐捐”。

  而今的我们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当媚俗之风荡漾,当铜臭之味飘荡时,深陷“佛系思想”樊笼的人,怀疑奋斗的信仰;困于“躺平”囹圄的人,怀疑努力的信仰;受制于精致利己主义桎梏的人,怀疑奉献的信仰……那么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难道别无他法,难道真的失去信仰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去探讨信仰的本质是什么。正如革命先烈们的信仰是党和人民,这是他们加入共产党时的初心——追求全中国的解放,推倒三座大山,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国老百姓,信仰或许就是对初心的坚守。在各种花边新闻快速传播的当下,信仰是不被蒙蔽的清醒,当怀疑声雀起,当围观者渐增,我们是否能够坚定内心的声音,不在甜言蜜语中沉沦、不被质疑声所击。正所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越是怀疑的时代,青年人越要坚定信仰。或许有人会说,战争时代早已结束,我们不必再有所为信仰,只需享受当下。但仔细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日本擅自篡改教科书,妄图修改历史记忆,填平历史错误的举动,导致许多新一代年轻人忘却历史真相。如此行径,实在是践踏历史与良知。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若无坚如磐石的信仰之心,对历史记忆刻骨铭心的敬仰,我们便不能审视、观照、怀疑过往,勇敢地刺探未知与虚伪,揭露真相。

  但好在即使是怀疑的时代,仍有无数青年人信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为社会发一份光。在环境保护的战场,大批黄沙治理战士毅然扎根于那饱经风霜的土地上,为建设绿意盎然的绿水中国而奋斗;在脱贫攻坚的大山里,大批学有所成的青年,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只身回归家乡那贫瘠的土地,带领群众谋求致富之道,让脱贫的花儿开满山腰;在改革开放的港口上,无数有志青年勇于成为刀尖浪口上的弄潮儿,推动国家经济跳跃式发展;在科技探索的领域上,无数科研者殚精竭虑,开创”5G”先河,以AI技术引跑全球……人们常常怀疑个人对社会的力量过于渺小,但正如溪流奔腾不息,终汇聚成江海,我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仰,这份光终究会照亮整个社会。

  芽生叶茂,花簇果硕,时间悄然而过。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春秋,青春年少更是回首难寻、千金无求。鲁迅有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钱钟书曾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年轻人应该肩负起时代的责任,秉持内心的信仰,于纷繁复杂的时代大潮之中肩挑责任,心盈信仰方不辜负少年意气、风华正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些覆满霜雪的血泪已成历史。愿今人体悟凛凛的红岩魂,坚定信仰;愿江山不负英雄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篇3:

读《红岩》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红岩》以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重庆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场景。讲述了一段风霜岁月,一条被鲜血染红的通向光明的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蒙蒙雾海染尽山城,白色硝烟笼罩了天空,《红岩》在风起云涌中展开画卷,诉说着凛凛的红岩精神。

  我怀着敬畏的心读《红岩》这本书。我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勇敢而又可爱的人。江姐,以革命烈士江竹筠为原型,接替丈夫未竟的革命事业,却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她受尽酷刑,英勇顽强,又始终淡定从容。“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即使在赴死时也依旧淡定优雅,视死如归;许云峰,以革命烈士许晓轩、徐建业等为原型,集中体现了中共地下党人的才干和勇气。他领导了重要报刊《挺进报》的相关工作。在与李敬原碰头时遭遇突击检查,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掩护战友撤退,自己不幸被捕。被捕期间多次戳穿敌人阴谋,凭借超人的毅力赤手空拳挖通了监狱,为战友提供了越狱的通道;华子良,他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坚毅。他依靠装疯卖傻骗过了特务,在外出买菜时获得国民党“提前分批密裁”的重要情报,为越狱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思扬,出生在富裕家庭,却对革命忠贞不屈,家里的花园洋房宽敞舒适,牢房里狭小拥挤、臭气熏天,家里吃穿不愁,牢房里只有馊米饭果腹。他的这种追求光明,不怕艰险的精神震撼着我。《红岩》这部文学作品中涌现出许多诸如此类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生命在文字间是那样鲜活明朗。面对豺狼虎豹,他们眼里的那道光,那份坚定的信仰却从未褪色,是那样光彩夺目,令人神往。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1941年生于江苏。出生只有八个月时就随父母被关进了监狱。由于在监狱内营养不良,他在八九岁的时候,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头大身小,面黄肌瘦,所以狱中的难友们都心疼地叫他“小萝卜头”。由于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所以他经常帮助狱中的党组织做秘密工作。每当党组织开会时,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还帮助了解新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消息。令人痛心的是,1949年9月,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被特务残忍杀害了。

  小萝卜头的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且几乎都是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度过的,但是他却没有浪费一丝一毫的光阴。敌人不让他读书,狱中的叔叔阿姨用集体罢工和绝食换来他的学习机会。监狱里黄显声将军是他的老师,他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为了得到黄伯伯的奖品——那只小小的红蓝铅笔头,他每天早上站在铁窗下学习俄文单词,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还在不断地背诵。当他能够用俄语同黄伯伯说几个单词的时候,黄伯伯把红蓝铅笔头奖励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对这支铅笔爱不释手。他舍不得用,他盼望着有一天出狱后能再用这支笔。然而还没等到那一天,他就被灭绝人性的特务给杀害了,直到他英勇就义时仍死死的拽着那只他最珍视的红蓝铅笔。

  小萝卜头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小英雄,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十分励志。小萝卜头的父母都是革命者,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在这样一个魔窟之中,小萝卜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向上向善。

  读完《红岩》,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真好。没有当年那些先烈们所经历的腥风血雨,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都说“铁肩担道义”,但先烈们也有血有肉,也有割舍不掉的亲情和爱情。但他们心中还有一个大家——祖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舍生取义,不畏强权。或许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有过恐惧、后悔,但他们仍然选择前进,坚守正义。他们面对着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用生命捍卫着真理与正义。正是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让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够英勇奋斗,直至最后一刻。这种革命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时,都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红岩》还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小说中,无论是牢狱里的同志们相互鼓励,还是与特务的激烈对决,都展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种挑战的增多,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发扬以革命精神、团结协作为核心的红岩精神。只有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团结一心,才能不断前行。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需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发扬光大红岩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