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某区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某区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某区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和强引擎,集中精力、优先发展,综合施策、强力推动,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公益事业、落实巩固长效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XX底,全区清查登记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30.0665万亩,其中农用地27.2万亩(耕地16.26万亩、园地1208亩,林地10.11万亩),资产清查14.18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3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7.84亿元。全区涌现和探索形成了“资源开发型”*村、*村、*村、*村;“资产盘活型”*村、*村、*村、*社区、*社区;“产业发展型”*村、*村、*村、*村;“生产服务型”*村、*村、*村、*村;“生产+乡村旅游型”并举的*村、*村、*村、*村等五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20XX年底,全区7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5110.66万元(其中:年收益10万元的一般村32个;10—50万元的较强村30个;50—100万元的富裕村4个;10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8个)。74个村集体均有负债,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一)集体经济组织趋于完善。通过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68个村和6个村转居社区全部实现了“一肩挑”,高中以上学历占比84%;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5岁;35岁以下人员占比提高到6%,产生了新一届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明确了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建立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并及时换发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任期均为五年,可以连选连任。同时,各村结合各自实际,参照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
(二)产业项目投入不断加大。全区每年安排的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要不少于55%,其中区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500万元,用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7-20XX年,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2574.43万元,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11个(其中:2016--2020年共投入7611.8万元、164个项目;2021年投入2409万元、26个项目;20XX年投入2553.63万元、21个项目),产业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集体经济审计频次加强。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镇街预算执行、乡村振兴审计及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等工作中,对涉及的村进行了延伸审计。2017年以来,区开展了对村级财务收支和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村和社区10个。2020年,省审计厅对*区*镇、*镇的7个行政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加强了政策培训和制度完善。2021年,市审计局对我区2019-2021年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项目开展了1次交叉审计和1次专项审计,20XX年省审计厅对乡村振兴产业投入资金开展了2次市县交叉审计。省市区对村集体发展资金审计监督频次逐年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资源整合不充分。从形式上看,各村虽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部分村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还未有效执行,将有些资产购置事项直接列为事业支出,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村级集体组织对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管,存在资产流失隐患。一些老旧建筑历史久远,无法估算价值,清产核资数据评估和统计难度加大;一些资产报废、损毁、变卖,没有及时核销处理,仍长期挂账;一些资产长期闲置,无人过问,自然损耗浪费大。有些村民对村集体资产和资源漠不关心,村集体资产不但没有能够保值增值,反而造成流失,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村级债务成为集体经济发展一大堵点。全区各村基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债务问题,而且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上级政府拨付资金解决有限,只能靠村级自身发展产生的效益逐步化解,因此,在各村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债务包袱只能连年后甩并叠加,化解村级债务成了“镜中花”,难以看到彻底解决的希望。比如,蟠龙镇车家寺村负债高达560万元,*村负债119万元。形成村级债务的主要因素有3个:一是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中形成的债务;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些村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大,收支难以平衡,对村上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三是“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中,资金筹集的主体是村级,上级配套和村级自筹的比例一般为3:7,而村级经济来源有限,因此,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中,因村级自筹资金比例太高,很多村形成了新的债务。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还不健全,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还很少,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还不太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还比较微薄。
(三)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存在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账务处理随意性大,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白条记账、劳务费支出审核不严等问题;二是各镇街基本实行村财镇街统管的模式,但有些经济实力强、资金资产体量大的城区村,仍实行村、组独立核算和处置,存在很大的管理风险。三是有些村由于缺少财务人员,委托第三方机构代理核算,而第三方机构普遍存在无资质、人员业务水平低等问题,导致财务账目不清、记账错误。
(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驱动不足。一是村级经济组织法人一般都由村干部兼任,目前,村级事务繁杂,村干部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日常工作上,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谋划、创新发展不足;二是近些年有能力、有眼光的乡村能人大部分选择外出创业,现任村干部中,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眼界不宽,创业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守摊子”思想,导致发展滞后;三是20XX年村级班子换届以来,全区有76个行政村和社区实行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自2020年1月起,区委组织部对“一肩挑”的村干部工资由原来的每月21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其他村干部按每月1800元的标准执行,有些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对正职的支持配合力度明显减弱,影响整体战斗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资产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资产权利转让坚持集体讨论,一事一议,按照民主管理制度决策。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灵活处置,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对破旧损坏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办齐报废手续,确保资产真实完整。
(二)坚持多措并举,打好化解村级债务组合拳。化解村级债务的治本之策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挂息减债。目前村级债务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和私人借贷,有关部门要适时介入,加强引导和协调,促成债权双方达成还本免息或停息挂账,避免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二是强化制度管控。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擅自盲目举债,杜绝新的不良债务发生,同时严格控制各项运行开支;三是削减创建活动。要严格控制各种创建、达标、升级、验收等活动。对于经济落后、债务问题突出的村,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时所需资金可由上级政府全额划拨到位,不再要求层层配套资金;四是拓宽减负路径。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将城郊村的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经费负担。
(三)坚持教育严管,规范村级经济财务管理。一是完善细化制度。建立资金、资产、账表分管制度,严格审批签字报销制度,完善好财务收支制约监督机制,对未纳入镇街统管的村和社区,特别是经济发展快、村组资金量大的村和社区,镇街要加快落实财务监管责任;二是抓实村务公开。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力度,对不公开、公开不实等问题,要督促落实,严重违反制度规定的要严肃问责,切实提高村级组织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自觉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对村级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因财务人员力量薄弱,确需聘请第三方机构代理账务的,要严把资质审查关口,确保财务管理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选好带头人。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选进班子,为他们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广阔平台;二是借力发展。以入股或聘任等方式,引进社会资金或产业发展团队加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三是转变观念。依托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组织镇村干部、产业大户走出去参观学习,下功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干部群众创新发展的信心;四是注重激励。完善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村干部工作考核,加大奖励力度。对村干部工资改革政策,做好宣传引导,打消思想疑虑,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克服不思长远、不谋发展、不求担当、慵懒无为等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瓶颈,实现村级班子与经济组织的高度融合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