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篇)2024年5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28篇)2024年5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28篇)2024年5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录

(28篇)2024年5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录

1.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把文旅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1

2.吴兴区住建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基层实践…………………………………5

3.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篇章…………………………………………7

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党委:

奋力推动新时代重庆监管事业行稳致远……………………………………10

5.中国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遵循学习《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13

6.中共桦南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品牌意识引领“桦南紫苏”华丽转身………………………………………18

7.中共黔西南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推动

黔西南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20

8.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党委:

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山西金融监管力量……………………………24

9.联合石化党委:

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党纪党规落地扎根……………………………………27

10.云南省财政厅社会组织党委:

云南 引领护航行业高质量发展………………………………………29

1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党委: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树立依法从严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

践中作出金融业积极贡献…………………………………………………33

12.财政部党组: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36

1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党委: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助力建设金融强国…………………………………38

14.湖州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功能建设的探索思考……………………41

15.湖州市审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力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46

16.中共河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不断开创河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48

17.中共甘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53

18.中共青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58

19.中共大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坚持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63

20.中共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68

21.中共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78

22.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85

23.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

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91

24.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98

2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航空报国铸辉煌……………………………………………………………106

26.中共济南市委:

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112

27.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628.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工作让美好生活的守护者生活更美好……120

把文旅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5月17日)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今年3月,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挖掘培育文旅业新的增长点,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把文旅业打造成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增长点。主席总书记指出,“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文娱旅游“新的消费增长点”。我们出台了《湖南促进文旅业复苏振兴若干措施》,启动“潮起潇湘相约湖南”20XX湖南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联动全省发放文旅消费券1亿元。湖南文旅消费保持恢复向好势头,顶流效应轮番上演,《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美食探访综艺节目排名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第一,春晚长沙分会场成为网红打卡点。我们将主动把握消费规律,创新打造更多“智慧+”“景区+”消费场景,支持现有6家国家文旅消费示范点城市、10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促消费活动,激活文旅消费“强引擎”。

  把文旅业打造成拉动有效投资、拓展产业空间的新增长点。文旅业是引领未来的朝阳产业,是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快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5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65亿元,同比增长51%、47%;郴州通过承办旅发大会带动项目投资1068亿元,其他13个市州推进重点文旅项目338个,总投资2064.71亿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另外,文旅业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能力日渐增强,催生了新业态、提升了文旅价值链。我们发布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和“促倍增27条”,鼓励文旅企业“升规入统”,推动文旅企业上市融资,重点培育一批“百亿企业”;以办好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为有力抓手,推动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助力湖南打造文旅万亿产业。

把文旅业打造成对外交流合作、讲好湖南故事的新增长点。主席总书记

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我们以唱响湖南文旅“五张名片”为着力点,加大“三湘四水相约湖南”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湘瓷、湘绣、湘菜等“湘”字号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味道湖南”“一桌湖南饭”等品牌传播力持续扩大。“引客入湘”入境旅游奖励办法深入实施,张家界旅游入境游客达68.74万人次,位居内陆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我们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交流;深化我省与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鉴,面向西亚、非洲、东南亚、日美加等区域客源国宣传推介湖南文旅品牌,推出和传播更多承载湖湘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湖南篇,在展现湖南形象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把文旅业打造成突出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增长点。文旅业具有集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低碳的特色,素有“无烟工业”“绿色经济”之称。湖南拥有“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独特生态优势,绿水青山是我们的最大本钱。我们要把文旅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注重把“降碳”“节能”“环保”等理念引入旅游发展,打造一批森林康养、生态露营等绿色旅游产品,强化绿色技术应用,建设国家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让游客感悟大自然神奇魅力,形成绿色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丰厚价值。

  把文旅业打造成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点。主席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文旅业是关联度好、融合性强的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潜力足、空间大。我们将聚焦“文化+科技”标志性工程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出台《加快湖南文旅数字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启动实施“数字马王堆”项目,奋力打造“世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创建一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马栏山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区;构建音视频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办好湖南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活动,推动文旅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

  把文旅业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增长点。文旅业是乡村振兴的“公开讲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去年,全省各级旅发大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39.93万个,覆盖村庄2891个。我们将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围绕乡村

旅游重点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四个一百”工程,建立乡村旅游“微度假”系列产品体系,积极培育“三湘四水相约湘村”品牌,加强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文旅业增值收益。

  把文旅业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增长点。旅游既是文化习得方式,也是文化生产方式,还是文化传播交流方式,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持以旅彰文,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促成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我省文物工作连续收获10个全国奖项。我们将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出台《湖南省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湖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华古籍保护等工作。办好湖南省第三届非遗博览会,组织开展非遗示范点、保护基地评选,打造一批富有活力的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推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把文旅业打造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增长点。主席总书记指出,革命文化是湖南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湖南文化的鲜明特色,要求湖南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比如,衡阳、株洲、郴州、永州四市共同组建湘南红色旅游联盟,推动湘南红色旅游大融合大发展;在红色旅游中持续讲好“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故事,弘扬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将研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截至去年底,已先后组织114批次10万多名学生赴韶山接受红色教育。我们将全面塑造“伟人故里·红色热土”的世界级品牌,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红三角”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工程,建设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持续推进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文旅业打造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增长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我们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投入专

项资金7000多万元,扶持重大艺术项目100个;创建20XX年“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70个。我们将持续实施全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品牌、案例、团队、空间评选推广,实施智慧图书馆建设、公共文化云建设、“畅游湖南”交旅融合等项目工程。办好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普及、戏曲进校

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推出更多蕴含浓郁“湘”味、体现时代价值、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力作,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基层实践

吴兴区住建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10日)

  畅通业主、物业服务机构的诉求表达渠道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题。对此,吴兴区住建局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围绕物业纠纷“一件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全市率先开展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

  一、回归初心,打造“枫桥经验”基层阵地。吴兴区是全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发源地,2016年率先建成全省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中心成立之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调处化解物业矛盾纠纷,七年后再次聚焦物业领域纠纷处置。一是建立两大中心。在市住建局指导下,构建区社会治理中心、区住建局、司法局、法院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一体打造市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与吴兴区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市、区两级部门统筹协调管理。二是完善四大机制。定期召开市、区两级部门联席会议进行会商研判,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组团服务、诉调对接四大机制,着力将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三是凝聚五大力量。建立健全横向到部门、纵向至一线的物业纠纷调处化解网,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及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等多元化解方式,促进物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

二、多元共治,实现物业纠纷通调一站。物业管理一直是社会治理矛盾集

中、纠纷频发的领域。

  “小”物业关乎“大”民生。吴兴区以中心为载体和纽带,整合区信访局、区住建局、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力量,围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审理诉讼、指导督查五大功能。一是加强三方协同共治。开展《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政策宣传,围绕居民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物业管理服务问题,推行“红色物业”建设,有效构筑 引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的现代社区治理模式,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二是组建多元解纷力量。区住建局选派调解员驻中心开展调解服务,法官、书记员联系指导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建立“晓秋律师工作室”,派驻律师团队开展常态化法律咨询、业务培训、参与调解等工作。中心成立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及政策宣传116次、业务培训3场、参与调解27次。三是扩大示范裁判影响。

对于通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不成的物业纠纷,开展示范诉讼、巡回审判、支付令发放等方式,以点带面,扩大示范裁判影响力,推进其他物业纠纷诉前化解和多元化解的效率。中心成立以来,线上线下受理化解物业类诉求2551件。

  三、阵地前移,延伸服务群众工作触角。企业群众的需求就是社会治理的方向,中心聚焦物业公司、开发商、业主等不同主体对物业类纠纷快速化解、便捷调处、智慧解纷的多元需求。一是丰富“三源治理”。迭代丰富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整合力量化解中心窗口受理,12345、110等线上平台反映及法院诉前等范围物业诉求纠纷。组建由各部门业务骨干参与组成的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专家团,负责对重大疑难物业纠纷进行会诊研判,为调处提供法律、政策和专业支持。二是发挥“三级联动”。发挥区级、镇街、村社调处力量“三级联动”,健全乡镇街道物业纠纷调委会,明确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吸纳村社调委会主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代表、城管办、派出所、网格员等人员担任兼职调解员,负责辖区日常物业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化解,参与和协助重大疑难纠纷的分析研判和集中会诊。三是加强指导督查。建立横向至部门,纵向至乡镇街道的物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指导督查考核网,跟踪指导、协调督促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按属地管理、逐级调解原则,一般物业纠纷由社区调委会调解,重大疑难物业纠纷由乡镇街道物业纠纷调委会调解,视情可提请区专家会诊和调处指导,涉及跨地区、跨部门及群体性的由市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指导下进行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篇章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15日)

  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一定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用力,奋勇争先,聚力聚焦抓落实,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篇章。

一、“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以更高的站位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考察期间来到农业生产一线察看秧

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要求湖南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湖南是13个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我们要牢记主席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守护“洞庭粮仓”,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5亿斤左右。落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计划,把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摆在突出位置,年内完成300万亩以上建设任务,到2030年把48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在平湖地区新增160万亩耕地种水稻,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加大示范片创建力度。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着力提升水稻机插机抛水平,重点攻关油茶采摘、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研发。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和稻稻油模式,加快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更强的担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13年11月3日,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推动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次在湖南考察,

主席总书记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要坚决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突出重点帮扶县、边远脱贫村、重点人群,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提高衔接资金使用管理绩效,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拓展就近就业,推行订单式培养、以工代训等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年内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232.5万人以上。加快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探索湖南经验。

  三、“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更大的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主席总书记站位高远、视野宏大,强调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我们要坚决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布局,持续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强化规划引领,根据产业特性匹配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良田”的生动景象。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强蔬菜稳产保供基地建设,打造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蔬菜产业经济带。扎实推进生猪设施化智能化养殖,引导屠宰加工企业改造升级,扩大肉品外销。因地制宜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现代设施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大力培育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发展质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湘菜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

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以更有力举措提升乡村发展、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

  主席总书记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时,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我们一定按照主席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按照湘北、湘中、湘南、湘西四大片区,分类推进乡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典型引路、集成提升,构建以十八洞村、沙洲村、菖蒲塘村、清溪村、港中坪村为代表的

“和美湘村”特色图谱,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各美其美。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农村基层减负赋能。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抓好返乡创业和农民就业,力争全年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0万户以上,推动形成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更严格的要求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

  主席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着力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持续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政治忠诚、砥砺实干担当、坚守廉政底线。以深化“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契机,严格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从决策程序、分配方式、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实现全面转变。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营造崇尚实干、追求实绩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案促改,聚焦“关键少数”和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竞争性项目评审、年终考核评比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突出纪法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谈心谈话制度,深入开展清廉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切实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奋力推动新时代重庆监管事业行稳致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党委(2024年5月21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主席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党委把学习贯彻《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学、融入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带头学、融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系统学、融入支部“三会一课”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员学、融入支局干部“再起航”计划专题学,确保系统各级干部应学尽学、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切实以主席经济思想之“矢”射新时代重庆金融监管工作之“的”、举金融强国建设之“纲”张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之“目”。

一、深学细悟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持之以恒推动“红金渝”金融党

建走深走实

  主席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加强系统自身党的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干部队伍,确保系统上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红金渝”金融 为引领,联动地方党委共建江北嘴金融 先行区,迭代升级“三网融合”专项行动,深化 引领金融惠民,切实以高质量 促进金融高效能治理。

二、深学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持之以恒推动金融回归初心本源

  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主席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我们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持续开展金融服务重大战略“树标对标”行动,引导机构锚定重大战略、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

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落实落地,支持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

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三、深学细悟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持之以恒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主席总书记强调,“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奋勇争先,大胆探索兼具“改革味”和“重庆味”的系列措施。在科技金融上,深化“金融链长”“金融顾问”“行业专家库制”“金融服务评价”四项机制,聚焦卡点堵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绿色金融上,发挥全国首个省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牵引作用,聚焦“双碳”目标搭建绿色金融政策、目标、组织、数字和考评体系;在普惠金融上,坚持惠民导向,强化对民营、小微、个体工商户等金融支持,直达速达更精准;在养老金融上,积极参与各项改革试点,助力养老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在数字金融上,发挥“金渝网”示范作用,全面融入数字重庆建设,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释放改革张力。

  四、深学细悟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持之以恒推动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主席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们将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健全兜底监管机制;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深化央地协同,建立与地方党政风险共防“三项机制”,全面推进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妥处存量、严防增量,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监测预警,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瞄准重点机构和重点业务,严查重处金融乱象,督促强化内部问责,形成严监管强监管高压震慑。

五、深学细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精神,持之以恒推动“四新”工程

全面开花结果

  我们学深吃透党中央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远考量,准确把握总局党委“四新”工程部署要求,紧锣密鼓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有序完成16家支局组建,并率先举办系统首个县域监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实现新机构平稳开局。突出树立高效执行者形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热潮,展现闻令而动的“重庆速度”;突出树立同题共答者形象,积极探索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设,深化监管协同、数据协同、政策协同、业务协同;突出树立担当合作者形象,敢于当主角、善于当配角,与区县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与行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和公检法单位建立全方位常态化沟通机制;突出树立公正执法者形象,强化准入、检查、处罚、消保等各环节依法监管,打造“长牙带刺”监管铁军;突出树立坚定捍卫者形象,建立全国首个跨区域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置合作框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突出树立生动讲述者形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讲好监管故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

编》

中国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9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这个根本遵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打造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大的金融机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一、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方向和立场的高度统一

  主席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党的领导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同时又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需要全面系统把握。

  确保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政治上看业务,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把功能性放在优先位置,坚决破除“例外论”“特殊论”“精英论”。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对标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第一政治要件”标准抓好落实,建立起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工作闭环,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高水平开放等方面持续用力。完善穿透式管理与后评价机制,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落实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树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以高质量 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这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紧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站在人民的立场认识、分析和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聚焦产品和服务丰富度和触达率、网点服务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方向,统筹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和场景融合,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积极开展稳岗扩岗专题活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落实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优化支付服务,有效推动解决老年群体和来华人员支付堵点、痛点、难点,弥合“数字鸿沟”,持续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上求实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守正创新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守正,就是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主席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这既是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契机。要坚决按照主席总书记指明的方向,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全球化独特优势和综合化经营特色,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回答好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必答题”,通过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不断为经营主体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持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创新,就是要识变应变、主动求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席

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方面,对标市场,提升竞争能力。突出市场导向,在优化结构上精耕细作、持续发力,打造“痛点切入+全方位业务跟进”的一揽子服务方案,为市场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化在支持精准营销、管理决策、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乘数效应,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石。另一方面,深度挖潜,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厘清党委和“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强化党委前置把关作用,切实将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稳妥提升组织架构适配性,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竞争力提升和长周期考核,引导全行既算经济账,更算政治账,既算短期账,又算长期账。

三、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境内和境外有效联动的系统观念

  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作用更加凸显。主席总书记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紧跟国家外事外交、经贸战略部署,强化境内和境外机构有效协同,提高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支持设施“硬联通”和金融“软联通”结合起来。全力落实高访见签项目成果和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区域合作,做优熊猫债、中资离岸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参行等重点业务,参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循环。

  坚持把推动“走出去”和服务“引进来”结合起来。加大“稳外贸”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结算和外币业务领先优势,强化“新三样”出口服务,助力国内企业更好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积极服务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举办全球撮合对接活动,助力地方政府跨境招商引资。积极服务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助力提升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度。

  坚持把提升服务能力和建强人才队伍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落地境内外协同机制、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强化差异化定策,健全“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整体合力。加大全球化金融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境内外人才交流,完善外派人员选派流程,因地制宜做好境外本土员工的管理和使用,培育和储备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既熟悉商业银行又了解综合经营业务,既熟悉国内情况又经过海外摔打锤炼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防范境内外、表内外、传统和非传统风险,自觉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更要保证高质量安全。必须清醒认识到,错失发展机遇就是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要依靠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正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压紧压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政治责任,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提高风险预见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确保既有防风险的先手棋,也有应对和化解的关键招,切实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和蝴蝶效应。

  既要做到全面无死角,也要避免简单一刀切。一方面,全面掌握各地区、各条线、各领域的风险底数,提升风控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拉紧责任链条,完善产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强化内控案防工作,实现全覆盖、穿透式管理。另一方面,坚持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根据不同机构的外部环境、客户基础、管控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定策,针对境外机构特殊环境,“一行一策”制定境外风险策略,有效管控制裁合规风险,增强风险管理精准性,真正做到既把风险管住,也避免把业务管死。

  既要防控传统风险,也要关注非传统风险。一方面,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力度。按照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深挖大额不良问题根源,定期开展风险全面和专项排查和分析研判,制定有效可行的应急预案,积极稳妥推进存量风险“出清”,严控增量风险。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风险防范。将非传统安全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核心银行业务系

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消费者保护、舆情、信访、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治,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避免风险关联传染、叠加共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效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主席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和最新要求,为金融业注入了赓续传统、积极向上的基因。

  坚持学习研究与深化实践一体推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研究,系统谋划文化建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文化活动,让干部员工记得住红色荣光、看得见红色印迹、守得住红色根脉。

  坚持强化观念与规范行为一体推进。一方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另一方面,推动“五要五不”理念贯穿融入经营管理各方面,明确价值导向,强化激励约束,促进文化柔性和制度刚性相互融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

  坚持对内培育与对外传播一体推进。统筹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加强与国家级核心文化平台和载体深度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当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金融使者,为讲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银行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品牌意识引领“桦南紫苏”华丽转身

中共桦南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8日)

  桦南县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开关,着力强化市场意识,突破惯性思维、打破机制壁垒,以加强特色产业布局为引领,努力破除“大资源小产业”发展困境,以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为支撑,成功打造紫苏产业“桦南品牌”,擦亮“中国紫苏之乡”金字招牌。目前,全县发展紫苏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4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苏产品供货地。

  以系统思维引领战略规划,夯实发展基础。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系统谋划突破发展瓶颈,着力解决紫苏产业政策支撑不足、发展基础薄弱、关键硬件缺失等短板,构建紫苏产业发展新格局。顶层设计明方向。采取“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多部门联动、多企业合作”推进模式,优化县紫苏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县级主要领导挂帅,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制《桦南县紫苏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7年)》,构建“一核两区多点”总体布局,明确规模化、园区化、设施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六化”发展路径,实施二十亿级紫苏产业量级提升工程,加快推动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强保障。着眼推动紫苏药食两用、精深加工,制定印发《桦南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与建设扶持办法》《桦南县紫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桦南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累计投入扶持资金7000万元,为推动紫苏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搭台引智攻难点。聚焦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和新产品的开发,成立桦南紫苏协会,携手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建设紫苏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制定《紫苏籽油压榨团体国家标准》,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紫苏种植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紫苏产业强镇,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中国紫苏小镇”“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全省道地药材紫苏生产基地”等多项荣誉。

  以创新思维推动延链升级,培育发展动能。针对以往产业链不长、集群度不高、三产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全力打好“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推动规

模化种植。组建紫苏专家特派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菜单式”培训,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建设5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1个、1000亩种植基地7个,发展种植规模1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年产紫苏籽8000吨以上、占全国同品类总量三分之一,带动紫苏种植户1300户,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开展标准化生产。高标准建设紫苏产业园,全面推广紫苏生产技术标准化,15家紫苏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发展系列产品生产线50条,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深耕市场服务,紧扣市场需求,全面加强紫苏食品、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开发紫苏鸡蛋、紫苏月饼、紫苏蜂蜜、紫苏化妆品、紫苏籽油等包含美容、保健、食品、调味品等十大系列120余款产品,年产累计达4300余吨,产值达7亿元。实现融合化发展。大力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出“紫苏之乡”特色主题项目。依托紫苏种植示范园,建设紫苏康养园和观光打卡区、休闲娱乐区、研学体验区等八大功能区,集紫苏种植试验、先进技术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发展紫苏采摘体验、药浴康养、特色餐饮等活动,全力打造紫苏文旅融合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以市场思维打造品牌,形成竞争优势。着力解决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认可度低、产业低端低效等问题,把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宣传推广作为提升市场美誉度的重要抓手,成功申报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厚植产业发展竞争力。注重产品提质。大力发展优质、有机、绿色等特色产品,获批紫苏绿色有机产品标识2个,顺利通过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美国有机认证等4个世界权威有机食品、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10余项专业认证,“桦南紫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入选黑龙江省首批“土特产”名录。培育品牌增效。与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培育“桦南紫苏一号”品种。指导农盛园食品、久仙草中草药2家紫苏加工企业4种紫苏产品申请获得“黑土优品”品牌授权,龙头品牌“紫津坊”系列产品进驻国家地标农产品体验馆。多维宣传扬名。桦南县坚持展会搭台、媒体助力、产业唱戏、长远发展。组织县域紫苏企业积极参加中俄博览会、中俄文化大集、绿博会、药博会等各级各类展销会,新华社、央广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持续为“桦南紫苏”宣传造势、推介赋能。“紫津坊”“半山翁”等紫苏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产品远销日、韩、俄等国家。20XX年以来,线下订单产品销售额近5亿元。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

推动黔西南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

中共黔西南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2日)

  主席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抓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核心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黔西南州紧扣全省奋力打造主席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这个目标任务,着力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黔西南形象、构建地方文化品牌、繁荣文化文艺事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抓实理论武装这个关键,不断夯实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

基础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传推广、转化落实共同发力,不断夯实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抓实领导干部理论武装。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全州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成果,持续深化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抓实创新理论的转化运用。充分运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走出一条符合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黔西南州形成更多丰富的实践成果。

抓好理论宣传普及。充分用好广播、电视、标语等传统媒体,积极使用抖

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把党的创新理论向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普及。持续推进“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辅以“多语+文艺”宣讲、“活动+竞赛”宣讲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二、持续做好宣传引导,不断提升黔西南知名度美誉度辨识度

  坚持以正面宣传凝心聚力,科学引导正本清源,立体外宣塑形造势,激励全州各族群众奋力推动黔西南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着力开展重点主题宣传。统筹州县媒体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123456”总体思路,紧扣“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认真做好各类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持续聚焦“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旅游定位、“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等重大主题,全方位、全媒体组织宣传报道,持续策划推出系列高质量融媒体产品。

  着力提高对外宣传质效。策划开展“我眼中的黔西南”等系列主题报道,做好新闻发布主题征集。以2024年“贵州绿茶”第一采、万峰林马拉松、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系列重大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主场”外宣,持续擦亮“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品牌。创新方式、大力推介、全面宣传,讲好黔西南故事、传播黔西南声音、展示黔西南好形象,让黔西南神奇瑰丽的山川美景、精彩纷呈的户外运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风味独特的民间美食成为最具辨识度的IP和旅游核心吸引物。

  着力打造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名片。202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上,批准了18处新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包含兴义地质公园在内的国内6家地质公园成功入列,这是贵州省继织金洞之后第二个获得世界级“金字招牌”的地质公园。要着力把“古生物王国、喀斯特王国、沉积岩王国”的故事讲述好、传播好,把兴义世界地质公园这张世界级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

三、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

牢固树立红色文化精神支柱。黔西南全域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有兴义威

舍红军战斗遗址、兴仁海河战斗遗址、贞丰红军长征白层渡口等革命遗址。要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全州各族群众坚定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

  深挖“加油文化”时代价值。深入挖掘清代张锳在兴义府任上的主要政绩,以及少年张之洞在兴义府学习成长经历,创作一批文艺作品,沉浸式演绎好“知府添加灯油”以及少年张之洞勤学苦读、立志报国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充分展示好我州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持续打造“加油文化”品牌,持续讲好“加油文化”蕴含的家国情怀、信仰信念和执着追求、进取精神,引领全州上下形成奋发有为、加油实干、积极进取的良好社会风气。

  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能激励普通人将平凡的事做好。要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把刘秀祥、钟晶、邓璞、项姚兴、吴祥奇等一批各行业各领域先进典型的好故事讲好宣传好。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持续弘扬文明新风。以兴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文明创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持续抓好文化文艺作品创作。聚焦“加油文化”、优秀民族文化等,着力创作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大众认可的文化品牌,塑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办成一批惠民利民的文化实事,让文化瑰宝“活”起来,在新时代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成州美术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建设一批历史名人陈列馆、博物馆、纪念场所,建设一批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拓展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使用效益,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推动举办广场舞展演、全民阅读推广、送文化下基层等示范性活动,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参与度。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整合起来、民族节庆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地方特产与文创产品融合起来,建设一批非遗文化、民族文化体验馆,推动文化和旅游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交融共生。将党的领导贯穿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标准,教育引导全州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的意志和主张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性原则,建设绝对忠诚、作风优良、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全州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的培养、交流和锻炼力度,认真开展“弘扬三气、狠抓落实”年活动,全面提升“四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始终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未来人才的思路,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急需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将人才资源逐步向新媒体倾斜,做到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山西金融监管力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党委

(2024年5月24日)

  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党委将学习《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与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及金融监管总局党委部署相结合,举一反三悟原理,融会贯通促监管,扎实推进山西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一、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题,深学笃行加快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一)学思践悟,提高认识

  风险为本。主席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山西监管局坚决树牢“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监管理念,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紧抓窗口。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化解金融风险的时间窗口,如果冷静面对、积极稳妥处置,就会赢得主动;如果思想麻痹、措施不力不当,风险就会扩散。山西监管局认真研判、清醒认识辖区金融风险形势,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主动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

  把握原则。主席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三个关系。山西监管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主动防火治未病、抓好前端早行动、稳妥处置防蔓延。

(二)抓住关键,明确思路

  聚焦重点。主席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防控风险的重中之重。山西监管局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判,将风险化解处置工作聚焦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摸清底数。主席总书记指出,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山西监管局进一步摸排辖内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分类逐家摸清风险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明确思路。按照分类施策方针,山西监管局明确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路径。巩固城商行改革化险成果,推动晋商银行、山西银行提质增效。督促山西

农商联合银行正确履职,管理服务好基层法人机构,加快推进“上参下”和处置高风险农合机构。分类推动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风险处置,实现减量提质。推动非银机构化解风险,提升发展质效。推动中煤保险增资扩股,提升偿付能力。

(三)央地协同,加快推进

  形成共识。按照统筹协调方针,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传达总局有关精神要求,专题报告全辖金融风险情况,提出化解处置措施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压实机构和市县责任,强化措施,加快处置,守牢底线。拜访相关部门及市区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形成合力。

  完善机制。按照稳定大局方针,探索央地协同常态化制度化。制定集中取款事件应急预案规程,配合实施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地方财政金融稳定、村镇银行监管改革化险等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省市两级保交楼专班、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强与省纪委监委、省委巡视办贯通协调。

  深化协作。按照精准拆弹方针,协调省政府科学确定高风险机构处置规划及年度目标,力争超过总局下达的任务目标。配合制定、持续推动将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处置纳入地方化债方案。争取省财政出资支持批量化解多家高风险机构。共同制定村镇银行分类改革重组方案、风险处置规划及“一行一策”处置实施方案,获总局批复。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制定时间表,稳妥有序推进。

二、深化运用指导工作实际,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初步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凝心铸魂、增强动力,保持金融监管正确方向。强化落实政治责任,通过自查自评、接受督查、纪委监督推动中央巡视整改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举办廉洁主题演讲比赛、金融文化专题讲座,不断强化严的氛围。

  (二)践行金融宗旨,切实引领金融服务中部崛起和山西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分类召开座谈会,引领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安全生产,精准高效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围绕房地产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首批“白名单”项目授信100%落地,投放“三大工程”贷款8.5亿元,推进预售资金闭环监管。围绕“五篇大文章”,增强科技金融动能,科技型贷款2.3万户3986亿元;擦亮绿色金融底色,绿色信贷同比增长27%;涵养普惠金融活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8.9个百分点,惠商保惠及200万个体户,

脱贫小贷累放余额同比增长6.8%;提升养老金融温度,个人养老金试点落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109万人;加快数字金融步伐,开展金融机构数字转型评估,试点应用监管大数据平台、资金追踪工具。

  (三)加强监管能力,切实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政治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县域机构改革,有序推进监管支局组建和 工作,加强系统指导,提升履职能力。大力推进“四新”工程建设,聚焦树立“六者”监管新风貌,细化措施,跟进督办,加强宣传,全面展示山西金融监管新形象。“长牙带刺”强监管严监管,扭住市场准入、法人机构、公司治理,强化机构监管;开展宣传教育、专项整治、消保提示,强化行为监管;通过完善机制、智能检查、清理积案,强化功能监管;追踪资金流向、关联关系和底层资产,强化穿透式监管;预警响应、打早打小、严格处罚,零容忍持续整治金融市场乱象。

  在总局党委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山西监管局坚持深学笃行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推动山西金融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获评“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和省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下一步,山西监管局将进一步学思践悟、对标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山西金融监管新篇章。

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党纪党规落地扎根

联合石化党委

(2024年5月20日)

  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严明的纪律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革命胜利、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面对当前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始终做到遵规守纪是国有企业打造坚强有力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联合石化作为集团公司产业链协同创效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党纪党规入脑入心,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为锻造世界领先能源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公司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以高度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护航国家能源安全。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学习党纪的自觉性。联合石化党委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增强抓实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通过本次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化对党纪党规的全方位理解,更好识别违规违纪行为,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严格要求,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党纪学习教育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政治任务,联合石化党委多措并举,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开展。通过专题读书班、党委理论中心组及“三会一课”等形式,引领各级党组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条例》。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以丰富多元形式讲授专题党课,推动党纪学习入脑入心。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注重实效,将党纪学习教育和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是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前提保障。联合石化党委聚焦长效常态发力,把严的要求、严的基调、严的作风贯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融入企业文化,嵌入公司治理,内化为全体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聚焦模糊地带、

区别境内境外,持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清单管理,筑牢遵规守纪的制度基础。深入构建遵规守纪的浓厚企业文化软约束。要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与合规教育等内容相融合,定期组织开展全员合规培训,用好廉洁谈话、联化V教育、小联喊话等形式,扎实开展清风廉洁健步走等活动,推动党纪党规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面探索压实“一把手”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纪检监督专员制度,充分发挥其境内外基层一线监督探头作用,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党纪党规在公司各层级扎根落实。

云南 引领护航行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财政厅社会组织党委

(2024年5月10日)

  云南省财政厅社会组织党委始终牢记主席总书记关于行业“紧紧抓住服务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和诚信建设这条主线”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为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坚持政治统领

把准行业发展方向

   入章,把牢方向之舵。充分发挥 引领作用,坚持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制定“ 入章”指导文本,在执业机构章程(协议)中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明确党组织职责权限,落实落细党组织在执业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中法定地位,实现“ 入章”动态100%全覆盖。探索党组织和管理层联席会议制度,倡导“三会一课”同管理层会议、职工大会等结合起来,跟进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经常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要求,讨论内部管理重大事项,确保执业机构正确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坚持把党的工作融入执业活动、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规范管理、人才培养、评优推荐、表彰奖励、合伙人晋升和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政治把关作用。

  交叉融入,优化治理结构。大力推行管理层人员和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管理层,董事会、管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班子,把党组织有机融入执业机构发展。全面推行“一肩挑”制度,由执业机构负责人兼任党组织书记,负责人不是党员的,由管理层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参加或者列席管理层重要会议。目前,49个党支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占基层党组织总数的57%, 和业务“一肩挑”比例提升至60%。通过推动党组织班子与执业机构管理层交叉融入,汇聚双方合力,有效促进了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实现了“1+1>2”的效果。

高位统筹,扣紧责任链条。省财政厅党组坚决扛稳行业党的建设领导责任,

坚持把社会组织 工作纳入厅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全局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厅直属机关党委委员联系制度,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指导执业机构切实履行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政治责任。社会组织党委坚决扛牢执业机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归纳厘清社会组织党委和下属党组织、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和纪委委员、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以及党小组长为链条的“二级七岗”责任清单,构建起主体明确、职责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体系,把 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清单化贯通协同,形成管党治党合力。

发挥组织优势

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常态化巩固规范化水平。坚持把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作,连续4年接力开展基层 “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和“创新提质年”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现支部规范化建设动态100%达标,3个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分类定级,采取走访调研、考核验收等方式,动态调整规范化等次,督促做好整改提高。建立“联建共建”和“定点帮扶”机制,按照“大中小结合、先进帮带后进”的原则,把党组织分成不同联建共建小组,促进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营造先进更先进、一般争先进、后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运用“云岭先锋”APP和网上党支部,在线开展“三会一课”、组ZSHH、主题党日,实现 工作目标化管理、过程化控制、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

  长效化打造过硬党员队伍。牢固树立党组织书记是 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从执业机构管理层中挑选、培养党组织书记,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有威信的骨干员工中培养班子成员,汇聚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的党员充实到支委队伍,配强 工作力量。始终把党员发展工作作为行业 的重点来抓,以“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为目标,每年认真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注重从学历高、有专长、工作在一线的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近三年,从执业机构合伙人(股东)、部门经理、项目经理等人员中发展党员20名,占发展总数的48%,推动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定期开展“两优一先”评比表彰,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发挥党员和党组织模范带动作用,引领行

业健康发展。1名同志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7个党组织和100名党员被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党委、省委两新工委和省财政厅直属机关党委表彰。

  制度化夯实 基础保障。建立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省资产评估协会会费专项支持 工作制度,落实 基本工作经费、党群活动专项经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补助和党组织书记专项工作经费补助。综合运用上级返还党费、团费、工会会费、补助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新建党组织、群团组织开展党群活动有经费。“两优一先”表彰增设党外人士支持 工作表彰专项,引导执业机构党外合伙人(股东)支持 工作和工青妇群团组织建设,积极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与活动场所保障。指导党组织对照“六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倡导执业机构党群活动阵地一体建设、统筹使用,确保活动有场地。

围绕中心工作

贡献高质量发展专业力量

  融入服务行业建设。接续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年”“国际化建设年”“执业质量提升年”“品牌建设年”“自律监督提升年”“执业监督提质年”等主题年活动,把党的活动融入执业机构日常管理、执业活动、诚信建设全过程,准确把握财会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严格依法履行好审计鉴证、资产评估、会计服务等职责,严格遵守独立性原则,夯实审计程序,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发表审计和评估意见,切实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全面推行执业机构自律“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抓牢支部班子、机构合伙人等“关键少数”,集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持续强化行业纪律作风建设,引导从业人员自觉守护党纪国法和经济安全。

  融入服务发展大局。认真践行执业机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责使命,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瑞丽市政府签订《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会计服务发展合作协议》,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会计培训、代理记账、企业清算等专业服务。大力支持执业机构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好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2家会计师事务所在老挝设立分所。主动服务云南省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筛选140名业务精湛、职业道德良好的注册会计师组成行业专家服务团,通过“一部手机云企贷”平台为

云南省小微企业提供免费财务咨询,组织30名注册会计师到临沧市开展公益服务活动,面对面帮助解决基层企业财务人员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响应党中央号召,引领执业机构致力教育扶贫,援建两所CPA春蕾小学。深度参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累计捐助维西县永春乡脱贫攻坚资金210.3万元。积极开展“ 引领执业机构助力乡村振兴行动”,30余家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以“五个助力”为抓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组织开展“行业 融入城市基层 ”活动,引导党组织与所在地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赠,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年均到社区开展志愿活动10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树立依法从严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作

出金融业积极贡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党委

(2024年5月21日)

  在总局党委坚强领导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认真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全面加强监管为重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作出金融业积极贡献。

一、守好思想“主阵地”,矢志不渝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金融业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新疆监管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五学联动”机制,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持续掀起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热潮。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党委班子年度考核、基层 述职评议等内容,强化监督检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监管局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政治读书日”“每周一课”等强化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围绕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等制订实施方案,明确81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确定牵头部门、完成时限等,凝心聚力在畅通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血脉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彰显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前提。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新疆监管局牢固树立“为民监管”理念,全面推动构建“大消保”格局,强化协作共治、畅通维权渠道、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培育金融报国情怀,深入推进“清风天山廉洁金融”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二、种好监管“责任田”,坚定不移贯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决策部

  (一)以稳妥有效改革化险守护金融安全。锚定新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6+7”目标任务,提出“对标四新,振奋精神,创新思变;锚定目标,事不避难,圆满完成”24字要求,建立“1333”工作机制,有效压降高风险和重点关注中小法人机构。扎实做好南疆四地州农合机构统一法人改革、新疆农信社深化改革和辖内城商行改革化险工作。持续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融资平台业务的监管力度,落实“四早”要求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监测预警,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二)以优质高效服务夯实金融发展根基。加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立足“金融戍边”,践行“金融稳边”,助力“金融兴边”,助力兵团和南疆强化战略功能定位,引导金融资源向兵团和南疆倾斜配置。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强薄弱领域金融服务,主动了解对接重大规划、重点项目、专精特新企业等融资及保险保障需求。

  (三)以严密过硬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发展。全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加强检查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EAST系统应用提升年工作。严格落实“双罚”原则,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完成行政处罚积案清理。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银行保险反恐、维稳、安全生产等领域未发生事故,以一域稳定为全疆稳定作出金融贡献。

(四)以树牢人民至上理念体现金融担当。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处理投诉、

行业组织开展调解、监管部门指导督促、与法院诉调对接“四位一体”的纠纷

多元化解机制。围绕“进农村,金石榴益农宣讲”“进社区,金话筒社区巡演”

“进校园,金课堂护航成长”“进企业,金纽带政策上门”“进商圈,金号角

服务集市”等内容,持续做好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工作。

三、磨砺履职“金刚钻”,持之以恒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监

管队伍

  (一)学以促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围绕“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四新’干部”组织开展专题大讨论。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统筹做好领导干部示范“领学”、全面系统深入“活学”、丰富形式聚力“促学”。坚持“党管青年”,丰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学、青年交流学习感悟等形式。通过重点工作建专班、“四新”工程

树“先锋”等方式,创建优秀青年干事创业平台。

  (二)严以促治,坚决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四责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任务20项。党委书记与纪委书记围绕作风建设等“活情况”经常性交换意见,聚焦年度工作重点和“人、财、物”管理等开展监督谈话。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推动落实“周会学纪”“书记讲纪”“以案说纪”“大家谈纪”“引领遵纪”“严格守纪”等工作。编发违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10期,印发系统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十不得”。

  (三)实以促行,磨炼过硬本领持续提升监管质效。坚持以考识人、以考管人、以考促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入实施“四新”工程,推动思想观念、自我认知、精神风貌“三个重塑”共建新机构,力促从拖沓到高效、从孤立到协同、从避事到惠民“三个转变”淬炼新作风,实现监管有效性、金融运行稳健性、金融服务适配性“三个提升”取得新建树,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三个过硬”树立新形象。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财政部党组

(2024年5月9日)

  财政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政治定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工作,努力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一、突出政治要求,大力教育培养干部

  一是以理论武装铸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组织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理论学习与破解财政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干部学以致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实践锻炼壮骨。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进不同岗位之间干部交流,新提拔的70余名司级正职全部具有跨单位交流工作经历。建立新入职干部“初任培训+岗位锻炼+基层锻炼”递进式培养体系和结对帮带工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吃劲岗位挂职,引导干部在实践中提高履职本领。三是以专业训练赋能。制定实施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编写《财政工作ABC》和深化财政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组建财政政策研究等4个专家工作室,聚焦财税改革、债务管理、财会监督等精准开展培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

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02期、培训干部34.9万人次。二、聚焦政治素质,精准考察识别干部

  一是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两次集中开展部机关司局级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制定正反向测评指标和政治素质调研问卷,采取自查自评与现场核查、面对面谈话与背靠背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表现,“一单位一册”建立政治素质档案。二是加强考核评价。围绕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考核内容指标,统筹抓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探索开展预算管理、督办、内控等专项业务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参考。三是注重日常了解。把功夫下在平时,采取蹲点调研、谈心谈话、列席会议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多渠道了解干

部日常表现和政治言行,与巡视、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信息相互印证、综

合分析,为精准识人提供支撑。

三、坚持政治标准,科学选拔使用干部

  一是完善机制选好干部。强化部党组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持续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加强日常调研了解,注重沟通酝酿,完善决策程序,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二是立足事业使用干部。先后选派112名优秀干部参与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脱贫攻坚、减税降费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司处级干部110余名。三是着眼长远储备干部。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名单,加强跟踪管理,实行优进绌退,加大使用力度。坚持全国“一盘棋”,前瞻性谋划财政系统人才工作,打造对外财经等12个人才库。

四、强化政治监督,从严从实管理干部

  一是细化内容。健全完善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督办台账机制,加强闭环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规范领导干部兼职、辞职从业以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等行为。加强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保密等领域管理监督。二是突出重点。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作为重中之重,综合运用政治巡视、考察考核、同级监督、日常谈话等方式,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引导扣好系紧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加强挂职援派等干部以及董事高管队伍管理

  监督,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履职考核和廉政提醒。三是完善机制。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行为失范纪实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信息档案,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党委

(2024年5月14日)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注重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对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对养老金融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发展养老金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主席总书记指出,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认真学习《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围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推动辖内机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一、深刻把握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意义

  主席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20XX年7月,主席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完善“一老一幼”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替代率由2000年的70%左右下降至2020年的不足45%,江苏也同样面临养老金替代率持续下降的问题,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需要通过养老保险、储蓄、理财、基金等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来弥补。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老龄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自觉把发展养老金融放到服务江苏老龄事业的全局中来。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落实,自觉服从总局和地方政府关于发展养老金融的各项工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养老金融的各项工作举措。

二、深刻把握发展养老金融的本质和矛盾

  主席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金融本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当前金融领域存在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和

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的矛盾,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要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以保险业为代表的养老金融机构责无旁贷要做

时代的答卷人。20XX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41万人、占户籍人口

19.6%,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潜力巨大的养老金融市场,江苏省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多元化程度、服务能力和水平仍需继续提升,机构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人员素质,打破供给能力瓶颈。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必须要处理好长期主义与短期经营的关系,处理好养老金融人才职业化专业化与队伍建设滞后的矛盾,从产品、队伍和渠道方面共同发力。金融监管部门要坚定不移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机构坚持长期主义,为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养老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深刻把握发展养老金融的方向路径

  主席总书记指出,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江苏监管局支持保险机构发挥长期储蓄、长期投资和养老风险管理优势,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全省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累计积累养老责任准备金超650亿元。为进一步提升江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保障程度,江苏监管局联合省医保局等部门指导保险机构推出了多款单价在百元左右的“惠民保”产品,将老年人群列入可参保范围,20XX年累计赔付金额10.6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当前家庭成员老龄化、高龄成员失智等带来的护理保障需求大幅提升,江苏监管局引导保险公司持续提升长期护理保险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服务民生保障,20XX年累计向参保人给付金额超22亿元,超28万人享受待遇。江苏监管局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养老社区建设,已建成4个养老社区,养老床位超过3000张;鼓励保险机构与社会其他组织运营的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补充养老服务。江苏监管局坚持推进辖内机构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水平 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局。

四、奋力推动养老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总局党委领导下,江苏监管局将深入实施“四新”工程,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相关工作。一是持续提升公众对养老金融的接受程度。与相关部门、官方媒体、行业协会联动,加强养老金融宣传,鼓励机构培养专业养老金融咨询队伍,普及养老金融知识。二是提升机构参与养老金融的效能。支持引导机构

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等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切实提高养老金融产品供给。鼓励机构开发适应老年人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持续推进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三是推动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保险公司在江苏布局养老社区,拓展居家养老领域,逐步形成医养康养结合、高中低端全覆盖的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四是加强养老金融业务监管。养老金融事关国计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以严监管促进养老金融规范发展。

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功能建设的探索思考

湖州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围绕这一时代命题,我们对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市政协加强“三化”功能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聚焦提升人民政协制度效能这一关键,从强化制度健全、执行、更替、贯通四方面,探讨提升“三化”功能建设的路径。

一、“三化”功能建设的追根溯源

  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提法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意识愈来愈强烈,“三化”概念首次提出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于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并于2006年2月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主席同志主政浙江期间,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实践愈来愈深入。2004年9月,主席同志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政协履行职能“三化”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水平,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以《宪法》和《政协章程》为依据,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程序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政协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范可守、有序可循。”这些重要论述是主席总书记关于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思想源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体系愈来愈完善。主席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指示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主席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力推动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制度体系走向成熟稳定。

  主席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三化”功能建设的重要论述,实现了从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到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的发展升华。在主席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先后印发加强人民政协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文件,为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加强“三化”功能建设完善了顶层设计、健全了制度体系、明确了规范程序,为更好地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及其辩证关系分析

从辩证关系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者内涵具有一定整体性、统一

性、复合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重点又不可偏废。

  首先,制度化是核心,其功能是实现权威性。制度具有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创新激励、反向约束、协调整合、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制度制定和执行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充分实现这些功能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体系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政治协商运行的持续性、权威性和约束力,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规范化是基础,其功能是实现约束性。规范化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经过规范化的过程,可以让制度更加具有完整性、操作性。只有讲求规范,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定位才能固守,人民政协履职中的行为才能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履职行为进行程序约束和规范。

  再次,程序化是重要抓手,其功能是实现操作性。程序化是指制度运行从起始到终止的步骤、方式和时限明确合理。在协商民主中,程序决定着整个协商民主的过程控制,体现出次序、秩序,如同一根链条,环环相扣,有条理、不混乱。程序化要求在人民政协履职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法步骤和程序设计,以方便执行操作,提高协商民主效率。

三、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探索实践

  一是健全和落实党的建设制度,强化政协组织规范引领功能,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持续深化政协 ,确保人民政协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比如,市政协按照市委“争做有志政协、争做有为政协”的指示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举“两山”旗、搭协商台、助赶超业、当奔跑者,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形成“以市委真重视、政协真努力、委员真给力,来促进政协更努力、市委更重视”的工作闭环。积极展现一线部门、一线作为、一线担当,一体推进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组织和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持续擦亮“同心向党·两山红遍”“书香政协·两山学堂”特色品牌,深化政协理论研究,加强政协宣传工作,真正实现了以 引领政协履职。

  二是健全和落实履职工作制度,强化政协组织规制约束功能,坚持顶层谋划制定制度、与时俱进修订制度、立足实际设立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比如,九届市政协换届后及时制定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党组等4个工作规则和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奠定制度基础。聚焦重要职能,健全“1246+X”协商议政新格局、完善“四融三联两走进”凝聚共识新机制、创设“《看见》政协在监督”新模式、夯实“三位一体”基层履职新平台。认真落实市委要求,首次为8个市直部门单位颁发“协力同心奖”,营造重视支持政协履职的浓厚氛围。制定出台《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等17项制度,修订《专委会通则》《界别活动室工作规则》《协商议政工作实施细则》等32项制度,并对协商前“调研准备”、协商中“程序方法”、协商后“办理反馈”作了明确规定。注重制度机制创新,增设环境资源界别,创新性邀请100名界别群众参加市政协全体会议开、闭幕会,首次召开市政协参加单位协商座谈会、年度协商工作推进会,首次邀请72个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参加主席读书会,制度性安排界别群众在协商活动中建言献策,有力提升了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

  三是健全和落实组织管理制度,强化政协组织整合聚合功能,坚持以制度强化专委会功能、以制度发挥界别作用、以制度激发委员活力,有效激发了政协委员队伍生机活力。比如,市政协及时优化专委会设置,完善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专委会制度,健全党政部门与政协专委会对口联系制度,使专委会的工作更加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推动专委会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政治培训,不断完善“1+1+N”委员培训体系,先后组织委员赴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开展政治培训,每年修订完善《委员履职考评办法》《优秀委员评选办法》《进一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等制度,创新出台《市政协委员参与12345阳光热线接听工作办法》等制度文件,积极推动委员实干争先、双岗建功。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部署,系统打造界别活动室规范联、民情直报点码上联、委员服务单深入联、群众列席制常态联、主席接待日示范联等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五联”矩阵,持续激发了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中介绍湖州经验,得到广泛好评。

  四是健全和落实内部运行制度,强化政协组织服务保障功能,不断强化奔跑履职制度、优化上下联动制度、细化考核激励制度,有力推进了政协机关高效运行。比如,市政协坚持一流标准一流业绩一流作风,创设“分管主席工作

月交流、专委会工作半月谈、日常工作周例会”机制,每月评选奔跑委室,年度评选“实干争先·奔跑委室”,积极打造“一委一品”“一区县一特色”,精心营造“干部敬业专业乐业”“组织关注干部工作、关爱干部生活、关心干部成长”“三业三关”的政协机关文化,着力建设“五型政协”。积极加强对区县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坚持 共抓、履职共推、品牌共建,有效发挥了人民政协制度整体效能。严格落实省政协重点工作对接联系服务责任清单,将政协工作纳入市委对部门、对区县委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四、人民政协“三化”功能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要强化制度健全,为人民政协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对标上级“接”。从加强顶层统筹性制度建设入手,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中央有新部署新要求,但尚未建立的制度,及时抓紧研究制定。二是找准问题“补”。落实协商闭环制度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健全意见建议反馈机制,从反馈的程序、反馈的时限、反馈的方式、反馈的责任等方面进行明确,提升人民政协在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力。三是大胆创新“立”。充分发挥基层政协“试验田”的作用,大胆探索具有本地辨识度的制度体系,每届开展创新案例评选,将基层探索实践的好机制好做法上升为规范制度。

  二要强化制度执行,为人民政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以学习增强制度意识。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制度学习教育,把政协制度学习作为各级党校(社院)重要学习内容,探索建立政协“制度查询数据库”,推动党政干部、政协工作者和政协委员理解制度、认同制度、掌握制度。二是以宣传增强制度氛围。分批次、分层级开展相关制度解读和宣传培训。推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把对政协制度的宣传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制度意识。三是以督查增强制度刚性。对于人民政协制度执行效果,上级党委应纳入督查的重要内容。对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则和协商议政成果,各级政协要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室的联动合作,及时对建议办理、领导批示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健全协商议政的闭环。

  三要强化制度更替,为人民政协事业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定期评估。加强“制度盘点”“制度体检”,每届对政协制度机制进行梳理评估,将制度分为保留、修订、废止三个类型,实施清单式管理,制定年度计划,分类推进。二是及时修订。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矛盾冲突或衔接不畅的政协制度及时

修订完善,对于模糊的制度要界定清晰,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体系更加科学更加精准。三是有序废止。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建立制度定期清理机制,一旦发现一些制度已经时间长久、不再符合当前政协工作实际,就及时果断进行废止,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

  四要强化制度贯通,为人民政协工作打通外延梗阻。一是推动“内外贯通”增强权威性。高度重视政协制度和党政制度的有机衔接,确保党政工作和政协工作同频共振。如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推进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媒体监督等形式相贯通,合力提升民主监督质效。二是推动“上下贯通”增强规范性。建议加大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在协商议政制度、机关内部制度建设以及干部委员培训等方面的统筹指导,全国政协、省级政协加大制度公开,并强化对基层政协指导。三是推动“左右贯通”增强协同性。进一步明确政协专委会与党政部门对口联系的相关规范规则和程序步骤,充分发挥党政部门和政协专委会各自的优势作用,不断提升对口联系的科学性、协同性、高效性。

奋力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湖州市审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湖州市审计局以主席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三个立”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本,聚焦思想观念转变、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三个方面精准发力,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系统观念,在思想观念转变上精准发力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自觉。组织审计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学深悟透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统筹安排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审计现场学、参观见学等多种学习形式,由“坐着学”向“走出去”延伸,努力以学习质效的提升促进理论清醒、政治坚定。

  二要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方面,找准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和立足点,自觉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大局,争当“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表率。

  三要立足经济监督,勇于开拓创新。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开辟新思路、寻找新举措,摒弃闭门造车、摆脱路径依赖。要鼓励年轻干部提高自我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在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跟踪审计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和思维定势束缚,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专业能力提升上精准发力

  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修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统筹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安排,完善培训内容,增强干部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开展全市审计系统干部综合培训,常态组织业务培训和大数据审计能力培训,推动审计干部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加强实践锻炼。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审计干部在一线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积极推行“大兵团作战”,安排不同处室、不同专业的审计干部在同一个审计项目

中相互支持、通力协作,着力培育一批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熟悉财政、金融、

工程造价、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多学科人才。

  三是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健全完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培养机制,认真落实双导师制,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让层层选拔来的“好苗子”不断吐穗拔节成长为“壮苗子”。加大年轻干部跨部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轮岗力度,盘活人才流动的“一池清水”。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审计机关学习锻炼、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拓宽视野、磨练作风、增长才干。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精准发力

  一是要开展研究型审计。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围绕高价值问题、高风险领域,科学谋划审计项目;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用“抽丝剥茧”的功夫把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揭示出来,形成实质性震慑;把建议当课题研究,立足“稳”的要求、“进”的方向,坚定“立”的目标与“破”的决心,精准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监督保障、规范促进和决策参谋作用。

  二是要严格选人用人。把公务员考录、事业人员招聘作为审计机关补充力量、选拔优秀人才的主渠道,适度提高审计事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招录比例,合理设置年度招录计划,着力优化审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选人用人的首位标准,把业务素质作为选人用人的关键要素,不断强化“重实绩”的导向,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出来。

  三是要塑造审计职业精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以善作善为的斗争本领和斗争意志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坚持依法审计、以理服人,强化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履职尽责,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不断开创河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共河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在系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席文化思想。主席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逻辑科学严密,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河北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深刻领悟主席文化思想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

律性认识

  主席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主席文化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着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主席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并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映了主席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的日益完善。主席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持续加强对主席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主席文化思想体现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深刻把

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

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需要激励亿万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激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不懈斗志。主席文化思想,站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哲学高度,深刻阐释了社会运动规律,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精辟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道理所在,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等重大论断。我们要充分激发全省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勃勃生机,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

  主席文化思想彰显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历史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主席文化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作出了战略擘画,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是系统的认识论,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主席文化思想为统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河北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2.全面践行“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奋力展现河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气

象新作为

  在主席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河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紧密结合河北实际,纵深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以新气象新作为全面推动河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把好方向和导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标准,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媒体,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机关建设、人才建设、阵地管理、意识形态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

风险。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突出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平实朴实切实,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六进”,生动讲好主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故事、关心关爱河北的故事。聚焦主席总书记视察河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正定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实践成果,推出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话语温度的研究成果。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塞罕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仰信念。深化“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强化“双争”与各项工作、各方力量的融合联动,丰富内容,拓展载体,做好典型培树宣传。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资源、把准需求、创新做法、实化内容,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广泛宣传全省各地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敏锐性、感染力,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发挥主流媒体举旗定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大屏小屏,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扎实推进媒体融合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融媒体发展格局。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河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全面梳理河北历史文脉,健全各类文物资源名录和大数据库,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做好泥河湾、涿鹿等地名文化探源工作。精心开展保护研究,实施古籍保护计划,加强分级分类保护,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推进正定古城、赵州桥等古建筑、古城墙、古民居修缮保护。推进河北历史文化工程研究,做好“磁州窑文化大系”等整理编纂工作。深化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戏曲、杂技、太极拳、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力度,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立足河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可视可感可行的火热实践,推出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河北特色的精品力作,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加强对重大主题创作统筹谋划,制订全省文艺创作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推进“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建好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接续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旅发大会等活动,强化与周边省(区、市)和发达地区文旅合作,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更有吸引力、更具影响力。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河北故事、提升河北形象。坚持国家站位,结合河北特色,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

等重大主题,精心开展线上线下外宣和文化交流活动,办好“海外河北文化周”

“文化旅游看河北”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外宣氛围。提升“美丽河北”慢直播品牌效应,统筹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多渠道、多样态宣传,打造展示美丽河北的响亮名片。拓宽对外传播渠道,用好国家外宣工作平台,支持主流媒体探索建立地方性国际传播中心,提升河北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3.切实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担当,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

部署落到实处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伟大征程使命在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赶考姿态和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末端落实,不断增强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加强分析

研判和统筹指导,既做实干家又做宣传家。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加强文化立法,坚持依法办事,注重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执政依靠民心,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打造更多与群众共情、共融、共生的阵地、活动、品牌。坚持文化守护民心,认真研究不同群体的思想实际、接受习惯,精准丰富文化供给,更好实现群众文化愿望。坚持宣传实现民心,站稳人民立场,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增进与群众的心灵契合。坚持效果赢得民心,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始终将宣传思想文化各领域工作的群众参与度、覆盖面、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转变工作作风。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的变化,积极谋划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推出创新性办法、撬动性举措,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工作质量效能。强化互联网思维,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在数字化赋能上出成效。坚持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持续提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气神。

  加强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真正把熟悉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具有一线宣传工作经验、敢抓善管的干部放到合适岗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力度,培育一批能够彰显新气象新作为的复合型干部。深入实施“燕赵文化英才”等强基固本工程,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中共甘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1日)

  主席文化思想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我们要深刻领悟主席文化思想的思想伟力、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推动主席文化思想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1.深刻领会主席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深刻领会主席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席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刻领会主席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主席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内涵十分丰富。从“体”的层面讲,提出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等11个方面的重大创新观点。从“用”的层面讲,作出了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16个方面的战略部署。这两个层面,阐发了主席文化思想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涵,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要求,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必将引领我们更好地担负起

新的文化使命。

  深刻领会主席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提出“七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以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这些重要要求既有丰富的认识论,又有科学的方法论,明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阐明了创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行动逻辑。我们要准确把握主席文化思想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持续提升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能力水平,真正用主席文化思想指导和推动甘肃文化强省建设实践。

2.切实扛牢文化强省建设的使命担当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我们要深学细悟笃行主席文化思想,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创造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为甘肃现代化建设铸牢团结奋斗的同心圆、激发追赶进位的战斗力、提振自信自强的精气神。

  聚焦凝心铸魂,提升理论武装感召力。主席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要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坚定而笃行。加大理论学习力度,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理论学习步步深入。拓展研究阐释深度,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统筹用好社科理论研究各类资源,建设省级新型高端智库,打造“理论陇军”队伍,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努力推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成果。延伸宣传普及广度,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媒体中心以及“学习强国”平台等,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开展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宣传,打造社会欢迎、群众喜爱的理论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团结鼓劲,强化主流舆论引导力。主席总书记强调,“着力提升新

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鼓舞甘肃各族群众始终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加大正面宣传“强信心”,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用鲜活案例、生动报道讲述在主席总书记关心关怀下陇原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感人故事,反映甘肃振兴发展、追赶进位的火热实践和喜人变化,坚定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共谋发展的信心决心。构建传播体系“聚强音”,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遵循受众特点、改进话语文风,努力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品质新闻作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做好网上工作“顺民意”,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加快提升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善于通过互联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聚焦激浊扬清,彰显价值引领塑造力。主席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为甘肃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引领。扎牢精神根系,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发挥甘肃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和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的感召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统筹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传统美德,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德润陇原”实践活动,加强“陇人骄子”“甘肃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扶孤、助残、济困工作,大力培育爱心社会文化。涵育文明新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专项治理,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聚焦守正创新,增强文化发展内驱力。主席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

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赓

续中华文脉,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甘肃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扎实开展文物保护提质、研究阐释突破、活化利用创新、安全守护夯基“四大行动”,全力推进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建设,有力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把甘肃打造成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示范区、传承发展的创新区。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有生活厚度、有人情温度的优秀作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书香陇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旅游提升计划和文旅富民工程,深度挖掘敦煌飞天、铜奔马、黄河母亲等文化符号内涵,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线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更多具有沉浸体验感的游览元素、文艺演出、消费场景,把陇原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丰饶物产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聚焦传播实效,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力。主席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甘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交流的黄金通道,我们要立足国家所需、甘肃所能,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有效提升国际传播力。擦亮文化“金名片”,用足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充分发掘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资源,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持续扩大敦煌文博会、公祭伏羲大典等重大节会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甘肃名片。扩大对外“朋友圈”,健全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甘肃文化元素嵌入国家对外交往之中,建强甘肃国际传播中心,鼓励更多民间主体参与国际传播工作。汇聚传播“大流量”,精心策划丰富多样的专题报道和媒体栏目,推出一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核和甘肃文化特色的外宣精品。广泛开展“境外媒体甘肃行”等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展陈活动,大流量、大声量讲好甘肃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动人故事。

3.不断强化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保障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强化保障、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新时代甘肃文化工作新局面。

  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部署、及时督促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宣传部门要更好发挥指导组织协调作用,统筹调度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宣传资源、平台、力量,建立职责对应、可督可评可考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统筹、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建强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培养一批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作家、艺术家、表演人才、文物研究保护人才、媒体人才,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破解制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着力推进思路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更好激发动力活力,打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认真总结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把成熟的改革成果及时以法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更好促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

  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着力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坚持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狠抓重点任务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精、干成干好。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让好的作风蔚然成风、成为习惯。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中共青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2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进行全局性系统谋划,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席文化思想。主席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

1.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主席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是主席文化思想中具有重大创新性、突破性的观点,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理解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坚持不懈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018年以来,主席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作出“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等重要指示要求,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青岛市牢记主席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全市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奋力将主席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760.3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思想如炬,引领航向。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将持续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在学懂弄通做实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2.深刻理解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不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主席总书记强调,“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必须深刻理解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

  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深入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讲清楚党中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实体经济与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举措,推出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报道,以高质量发展成就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劲动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创新发展动能强劲,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23位;城市实体经济根基坚实,连续3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蝉联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城市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工作部署,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大力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万众一心、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3.深刻理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坚持不懈以德树人、以文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主席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他强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必须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青岛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在制度保障、典型引路、实践养成、载体创新等方面强化措施,弘扬主流价值,培育向上向善道德风尚,打造崇德向善“精神高地”。聚焦立德树人,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T教Y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以文化人,运用各种形式组织市民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聚焦典型引路,讲好许振超、李涌等先进典型的“青岛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神伟力,用点点道德星光汇聚成文明的星辰大海。创新问题发现解决载体,开发应用“文明青岛随手拍”微信小程序,使市民反映的问题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将继续树立鲜明价值导向,从加强思想引领、提升道德素养等多方面发力,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育人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时代新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水平;挖掘培育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宣传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进一步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的人才根基。

  4.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坚定文化自信既是主席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必须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高

度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聚焦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带建设,编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和文化数字化行动方案,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靠山》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影视产业发展,建成运营国内首个影视工业化云制作平台,建设国家级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将继续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探源”“活化”工作,推出更多彰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更好增进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实实在在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文化支撑。

5.深刻理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谋划,生动展现开放包容的青岛城

市形象

  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的“必修课”。主席文化思想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指明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主席总书记强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必须深刻理解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谋划,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形成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形象。

  青岛市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自觉实践中,展示好新时代中国的现代文明形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交流月等契机,在德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友好城市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邀请海内外宾客举办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点活动,真实立

体展示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影响力;扎实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链全球招商计划,以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逐“数”上“新”……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山东省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见,积极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青岛担当;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提升海外传播效能,促进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加强媒体间国际合作,更加充分、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坚持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共大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1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形成了主席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大连市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跳高队”,坚持以主席文化思想为指导,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为推动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连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深刻学习领会主席文化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

自觉

  主席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内涵丰富、观点深邃,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大连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与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聚焦市委提出的“六个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振兴的重要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强化政治站位,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时刻保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应有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注重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践行主席文化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基本功、必修课,增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素质本领,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党

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学好用好主席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文化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大连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坚持一体推进理论学习、理论阐释、理论普及,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建立上下贯通、系统完备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调度、巡听旁听、考核问责、成果转化等机制,推动理论武装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做实深化、内化、转化文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市委研学工作专班,及时跟进学习主席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从中找方向、找遵循、找答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推动全面振兴的实际行动,确保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大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两个结合”,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上的主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推动在连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在“两个结合”上下功夫,力争推出一批具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紧盯群众所想、基层所盼,举办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班,办好“银沙滩论坛”,总结提炼在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连“两先区”建设生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研究和回答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2.深入践行主席文化思想,加快建设具有大连特点的文化强市

  主席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必须紧紧抓住“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全面对标“七个着力”重要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主战场上打好主动仗,在大局大势中唱响主旋律,凝聚起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的强大精神力量。

  聚焦全面振兴,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我们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紧抓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确保正能量充盈、好声音充沛、主旋律高昂。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强信心、暖人心、

聚民心、筑同心,充分利用优势媒体资源,宣传主席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大连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全方位展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和“六个建设”的蓬勃气象。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有效运用新闻例会、选题报送、联动策划、联动采发和评估问效机制,增强互联互动、打通线上线下,创新推出群众喜爱的融媒体产品,回应社会关切,把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结合起来。用好达沃斯论坛、数交会、专交会、海创周等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内强信心、外树形象,不断提升大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化价值引领,提升城市现代文明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大连,始终坚持以“文明城市”引领“城市文明”,不断深化全域、全程、全民文明城市创建,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坚持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落实,分层分类选树培育“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激发全社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统筹推进,大力实施文明实践阵地“百千万”示范项目,建成实践中心(所、站)1840个,让大连文明土壤更加肥沃。常态化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用好用活关向应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全市上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盈、更加优质的精神滋养。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措并举抓原创、塑精品,精心打造大连文艺“金苹果”奖、“新人新剧目展演”等文化品牌,推出《老酒馆》《霞光》《无风地带》等一批精品力作,书法兰亭奖、电视剧飞天奖、鲁迅文学奖、中国杂技金菊奖等众多国内文艺奖项花落大连。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利民惠民工程,办好大连艺术节、读书节等市民节日,开展“文化进万家”群众性文体赛事,激发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加强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迹保护,守护好历史文化记忆,赓续大连城市发展文脉。高质量办好2024“东亚文化之都”大连活动年等特色活动,深入挖掘、研究、宣传以海洋文化、关东文化为特色

的地域文化,持续推出优质“国风”作品、“国潮”节目,让大连的优秀传统

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我们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建设具有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力点,加强统筹谋划、资源整合,扎实做好“以文兴业”这篇大文章。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精心谋划招引一批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高质量项目群,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沛动能。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大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大连文化产业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做大做优做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领军企业龙头作用,推进文创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体育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市文旅资源统筹,做到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培育优质旅游产品,打造经典旅游线路,提升“大连服务品质”,高质量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国家级品牌,构建全时全季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海滨旅游目的地。

  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构建横向联合、纵向互通、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坚决守住守好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从严从实加强阵地建设,严把意识形态关,深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抵御境外思想文化渗透和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通过调研摸排、集中研判、决策会商等途径,加强对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的分析研判,及时精准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

3.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确保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要求,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自觉地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工作纪律,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求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一切文化阵地和载体、产品、服务都坚守正道、高扬正气,始终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任务分工、督促检查、问责监督等制度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督促指导解决各类难题。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议大事”功能,定期分析形势、研判舆情、解决问题。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各单位党委(党组)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少不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人才队伍。着力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领导班子,把党性坚强、敢抓敢管、擅长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强化能力提升和作风改进,用好“四下基层”这把“公开讲话”,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统筹谋划、舆论引导、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实施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基层宣传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发挥重点人才工程的牵引作用,着力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人才。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中共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5月9日)

  国家和民族强盛,总是与文化兴盛相伴随。主席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指明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福建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在深学细悟主席文化思想中坚定拥护“两个确

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准确把握国内外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回应人民要求、防范风险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席文化思想。从历史维度看,主席文化思想是对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的经验概括,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深刻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从理论维度看,主席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结晶,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从实践维度看,主席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眼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现实需要,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为我们更好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建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文化多样、包容、开放,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保存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展现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

浸染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传承红色文化的血脉基因,是孕育优秀文化的沃土。同时,福建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涌现出许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先进典型。主席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比如,关于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思想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大力推行“四下基层”,第一条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要“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指出“‘立’和‘破’,都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相辅相成,殊途同归”。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调“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倡导弘扬“闽东之光”,大力保护福州三坊七巷、三明万寿岩等历史文化遗产,亲自推进鼓浪屿、武夷山、福建土楼等申遗工作,推动芳华越剧院、实验闽剧院等文艺院团创新发展。关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亲自邀请加德纳夫人造访福州、圆梦鼓岭,大力推动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走出去”。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宝贵财富。

  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福建有独特优势、有重要基础,也应当有更强担当、有更大作为。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学细照笃行主席文化思想,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履职尽责,在自信自强中持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努力创造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新业绩。

  二、自觉以主席文化思想为引领,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上彰显新气象新作为

  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当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当世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中看到“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当历史学家“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的预言逐步变为现实,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从容笃定:“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021年,主席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按照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福建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们用好独特资源,扎实深入开展主T教Y,高标准建设福建省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举办“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思想引领福建高质量发展等理论研讨活动,设立“主席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等重大课题,带动全省上下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更好地统一思想和行动。

  持续深入贯彻主席文化思想,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用好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室、“四下基层”学习课堂和一批特色现场教学点、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等,全面做好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文章。高标准建设社科强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科强省建设规划,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学术生态,开展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加快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引领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出福建贡献。

  围绕中心大局,汇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强大正能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当前,福建正处在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不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使命,聚焦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工作,浓墨重彩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凝聚起团结奋进的

磅礴力量。

目录

(28篇)2024年5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