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青年节、人才培养、
党课讲稿: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青年节、人才培养、
党课讲稿: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青年节、人才培养、干部培养)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江文(2024年5月9日)
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根本性力量。我们今天要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学习体会青年干部在党的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主席总书记关于青年干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更好地培育我们的青年干部。
主席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
可以说,培养、发展青年干部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以来,回答毛泽东同志“红色江山接班人之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掷地有声的回答。我们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求用“大人才观”的视野来考量优秀年轻干部、党员和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把培养青年干部当作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对“抓好后继有人”的问题有过许多精彩论述。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其中,“完全取决”与“正在成长”是两个关键词,即我们要把青年人才的培养,既作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大计来看待,也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战略性力量来看待。
列宁同志也指出,任何政治如果没有人员的任命和调动,就无法执行;任何政治问题都有可能是组织问题,政策是由人执行的。从列宁同志的论述当中,我们也发现,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坚强保障,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是由青年来实现的。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更是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
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可以说,我们党正
是在延安时期通过汇聚各方面的人才、力量,特别是吸引青年人才,才使得党
员队伍不断壮大,为党赢得后面的一个个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非常重视青年在人类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比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列宁同志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可以说,无产阶级青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是革命性、先锋性、斗争性的。在人类历史上,青年总是冲在革命、斗争的一线,其使命是变革创新、冲锋在前、勇毅担当,主要扮演着生力军、先锋队、突击队的角色。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青年的重要作用为基础,我们这个政党才能够在党的建设方面尤其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所以说,青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战略性力量。
(二)历史逻辑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贤任能智慧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悠久的历史中非常重视选贤任能,特别是选拔那些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比如,《墨子》记载了我们崇德尚贤的政治传统,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礼记》体现了德才兼备的选人导向,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贞观政要》强调量才授用的用人之道,提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唐摭言》表达了唐太宗李世民对于海纳百川的吸纳机制的欣喜,提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2.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经验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来看,我们这个党自成立之初就具备了鲜明的青春基因。五四运动发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其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青年的力量。
我们党成立之初,一大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都是奋发有为的热血青年。那些怀揣着初心、使命和梦想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对我们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军长征时期,我们党的主要领
导人平均年龄仅为31岁,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9位后来的新中国元帅平均年龄为36.5岁,8位大将平均年龄为31.7岁。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鲜明的青春基因是我们这个党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斗争性、先进性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都非常重视根据时代的主要任务来选拔优秀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把培养大批的新干部作为一项战斗任务,提出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是我们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提出干部要做到又红又专,即讲政治、有专业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要把培养大量的青年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提出了“干部四化”、“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以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主席总书记提出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并提出了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时代要求
1.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斗争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局势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青年的前途命运,我们要在这一进程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关键靠党的自我革命,关键靠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这一斗争形式也对实现后继有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斗争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正如主席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此外,斗争还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正如主席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要
求培养青年干部要坚持质量优良和充满活力的原则。
2.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保证
主席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现在,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
放眼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划了非常清晰的时间线、任务线——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80后、90后乃至00后们将全过程地参与到这一伟大的进程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核心要义
(一)怎样是优秀青年干部
1.政德为先
主席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私德是对干部在个人品行上的要求,公德是对干部在具体岗位上的职业要求,大德则是干部在理想信念、组织要求等方面的重要标准。特别对于优秀年轻干部,主席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
总而言之,青年干部的“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行为认同的个人品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铸就修养操守,做到清澈纯粹;二是强调基于责任认同的职业道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培育为民情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是强调基于价值认同的政治品德,要求青年干部能够锤炼忠诚品质,做到坚定理想信念。
2.能力为本
除了“德”的要求,我们现在也特别强调干部的专业化,比如北京市在20XX年出台了《北京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4年)》。对于北京市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来说,我们要求涵养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关键品质;具备一系列的知识储备,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经济学知识、
城市规划知识、科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国际交往知识、人文素养知识;具备一定的技能,特别是立足于北京“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定位,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政务活动能力、数字治理能力、绿色发展能力、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兴盛能力、国际竞争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金融赋能能力、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3.“德”与“才”的辩证统一
要做优秀的青年干部,说到底就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中,“德”“才”兼备是两点论,特别强调严私德、守公德和明大德相统一,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经历相统一。在两点论的基础上,我们还强调坚持以“德”为先的重点论,也就是要旗帜鲜明。
(二)怎样成长为优秀青年干部
1.基层递进规律
主席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韩非子的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要培养一个宰相,就一定要有州部的历练;要培养一个将军,就一定要有士兵的经历。主席总书记的多次引用,体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那就是要经过基层的实践锻炼,正如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讲到的——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
为什么基层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认为,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实践前沿,即青年干部要砥砺实事求是的品质,就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二是群众根基,即青年干部缺的是一种爱民为民的乡土情怀,这既需要走出办公室,到基层的群众一线中去培育,也是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关键途径;三是创新源头,即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很多重要改革举措都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基层工作能够增强青年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斗争一线,即无路可退、“责任止于此”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的信条,基层工作能够让青年干部养成担当、斗争的本领。所以说,基层递进规律是我们这个时代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必经之路。
2.持续学习规律
不少的青年干部都有过基层的历练,但为什么有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有的干部却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青年干部能不能在基层还保留着一种学习的热情。200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主席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道:“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要贯彻终身的,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青年干部才能够不断成长。
(三)怎样把优秀青年干部用起来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青年
主席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
所谓“政治责任”,就是说我们今天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仅是自选动作,更是规定动作。我们在理解党管干部、党管青年时,关键是要理解这个“管”字。“管”并不是简单的管理、管控,更加强调的是领导方向和战略谋划的作用。其中,“领导”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即我们强调的是青年干部既要正确履职,还要有长远谋划;“领导”强调的是激励鼓舞,而“管理”强调的是把关监督,即我们强调的是用正向目标、正能量来鼓舞青年干部为了理想信念奋斗,杜绝“佛系”青年、“躺平”青年;“领导”强调的是推动创新,而“管理”强调的是维持效率,即我们强调的是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领导”强调的是塑造文化,而“管理”强调的是建章立制,即我们强调的是与青年干部推心置腹,形成爱才、护才、育才的良好氛围。
2.突出事业为上、系统观念
主席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所谓“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论资排辈或降格以求,要重视人和岗位的匹配性。对于唯年龄用人,甚至是降格以求的情况,主席
总书记特别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注意补充新的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也就是说,我们要抓好青年干部工作,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于青年干部本身,而要有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平衡好各级各类干部,最终做到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三、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实践路径
怎样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好青年干部,具体来讲有五大体系:一是选拔任用体系,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推动青年干部选拔培养精准化;二是素质培养体系,即充分掌握青年干部的成长周期;三是知事识人体系,即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四是从严管理体系,即把教育监督青年干部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重心;五是正向激励体系,即对青年干部的正向激励常态化。
(一)识别政治标准
关于选拔培养青年干部的政治标准,我们要做到有“主心骨”。所谓“主心骨”,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忠诚,即扛起主责、抓好主业、争先主动、信仰主义,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干净,即具备初心、实心、公心、素心,做到既清澈纯粹,又不好人主义、爱惜羽毛、八面玲珑;三是担当,即有报国志气、担当骨气、斗争底气。其中,讲忠诚既是指理想信念方面,也不能脱离担当,没有担当的忠诚只是一句口号;干净就是要能够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永葆清澈纯粹之心,也只有干净的担当才是真正的担当;担当则是一切的落脚点、经验交流。
(二)把握成长规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干部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一定要遵循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在关键的时期“育”当其时。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人生职业经历分为六大时期:一是适应期,即初出茅庐、适应磨合,我们要为青年干部扣好第一颗扣子,着重强调价值理念与纪律规矩,通过指导性的以“老”带“新”为他们打好坚实基础;二是成长期,指的是30岁前的经受磨炼、成长成才,我们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要多让青年干部去急难险重的一线;三是积累期,指的是35岁前的展示才干、岗位建功,我们一定要把优秀青年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既要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也不要求全责备;四是发展期,指
的是35岁后的多岗历练、成就事业;五是成熟期,指的是青年干部过渡到中年的继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六是稳定期,指的是干部的升华自我、实现平稳过渡。
总而言之,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我们要在合适的年龄段启用青年干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培养,促使青年干部真正成长成才。具体来讲,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青年干部在职业生涯早期有一段较高层的工作经历,增进他们的格局、视野;二是让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培养一种人民情怀,也就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三是让青年干部在一些关键的业务工作中提升专业本领,实现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四是让青年干部在跨界经历中增强领导素养,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领域工作形成的思维固化。
(三)及时大胆使用
在地方工作时期,主席总书记对干部的培养、使用有许多原创性的论述
和观点。比如,他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期曾提出要“念好人才经”,即“内用”
“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其中,“内用”就是要用好内部、本地的人才;“外招”就是要五湖四海,拓宽人才视野;“上请”就是要多与上级的专家、学者进行联系,用好“外脑”;“下挖”就是要重视从基层去选拔一线的人才;“近补”就是选拔人才时要就地取材,不要好高骛远;“远育”就是培养人才要着眼长远。此外,他还在福建工作时期讲到要精心扶植、严格要求、大胆使用;在浙江工作时期强调不要引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在上海工作时期讲到要用好“不粘人”干部。这些观点,既有理论高度,又能够接地气,对我们使用好优秀青年干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现在,对于选拔培养青年干部,我们特别强调要充实必要台阶,打破隐形台阶:一是资格,即要有基层、一线的历练;二是规格,即台阶式、递进式的培养,不能唯学历,也不能火箭式提拔;三是破格,即敢于破格使用“德”“才”突出、符合工作需要的青年干部;四是出格,即要坚决杜绝出格的干部。
此外,我们还要严格考察青年干部六个方面的潜质水平:一是洞察力,即在问题理解、理论素养上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创新力,即在推动工作上是否勇于创新;三是学习力,即能够迅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四是意志力,即能否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惧艰险、不惧困难;五是坚忍力,即在遇到难题时能否吃苦耐劳;六是自制力,即能否自觉抵御诱惑。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青年干部现在还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只要他们有一定
的潜质,我们也要敢于大胆使用、培养,让他们在一定的平台上得到锻炼机会,
弥补能力短板,最终实现有“位”有“为”。
(四)从严监督管理
对青年干部,我们要从严监督管理,使他们避免“四忌”、过好“五关”。所谓避免“四忌”,就是要避免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即青年干部要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虚心向群众学习,具备足够的定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所谓过好“五关”,就是要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家庭关,即青年干部要立场坚定、头脑清晰,敬畏权力、清正廉洁,严守规矩、净化圈子,健康情趣、简朴生活,以身作则、严格家风。
(五)做实正向激励
做实正向激励,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委(党组)要关心关爱青年干部。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过爱护干部的“十字诀”,即指导、提高、检查、说服、照顾。其中,指导是指使干部在能力上更进一步,提高是指使干部成为理论上的成熟人才,检查是指在干部的错误上要抓早、抓小,说服是指多用说服的办法来让干部意识到错误,照顾是指照顾干部在家庭、生活上的困难。毛泽东同志从工作、家庭的层面强调关心关爱与激励干部,对我们今天爱护青年干部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主席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值此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之际,我们要以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