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方案汇编(13篇)

目录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11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23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35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48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

510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613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714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816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919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1021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1131

XX市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1237

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的工作方案(表格)

1349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1

根据民政部20XX年暑期农村留守儿童数据精准摸排工作推进会及《关于开展20XX年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通知》(XXX﹝20XX﹞35号)文件精神,8月份以来,麻城市民政局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摸排工作,切实做好精准化帮扶、精细化服务,打通儿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组织构架“建”起来。市民政局下发通知明确农村留守儿童概念及摸排工作要求,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集中摸底排查。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工、志愿者等基层队伍力量,组建一支素质高、责任强、能力突出的摸排队伍,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摸排工作和信息录入更新任务。

二是全面摸排“动”起来。采用“入户走访+电话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详细了解困境儿童的基本信息、生活保障、学习教育、身心健康、监护照护、面临困难等情况,摸清儿童底数。并安排专人盯紧数据更新情况,实现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出留守儿童6687人,并及时更新至全国儿童福利系统。

三是政策宣传“讲”起来。指导各乡镇在摸排过程中与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督促留守儿童监护人履行监护主体责任。同时通过悬挂宣传横幅、镇村巡回广播、走访入户和“流动微课堂”等形式,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政策法规,努力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健康成长。

四是关爱责任“扛”起来。加强留守儿童分类管理、建立关爱帮扶机制,为每位留守儿童配备一名村(居)委会干部结对帮扶。依托“麻城市五安家园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键呼叫”机制,为全市405名存在监护风险的困境儿童配备智能手表,为紧急救助提供精确定位,提升风险监测水平。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关心关爱留守困难儿童,依托“五安家园”服务阵地,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举办暑期留守困境儿童托管班,为2055名儿童提供作业辅导、亲情陪护等服务。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2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帮扶工作,XX镇立足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严格工作落实,切实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部署+压实责任”,明方向、添干劲。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及时成立XX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工作;民政办、妇联、团委等部门定期联合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积极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志愿帮扶+政策兜底”,优服务、强保障。织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兜底网”,全力保障儿童福利服务对象的安全和生活。完善好工作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开展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积极发动志愿力量,采取多样措施,全面提供关爱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好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好防溺水、用火用电、未成年人保护等知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入户走访开展谈心谈话、课业辅导、情感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重点+落细措施”,提成效、促长效。多部门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和帮扶工作,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镇公安部门撑起“守护伞”,及时受理有关报警、求助,严厉惩处各类侵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镇教育部门撑起“知识伞”,认真做好适龄儿童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等工作;镇司法部门撑起“法律伞”,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对有需要的依法提供法律援助;镇民政、妇联、团委等组织撑起“关爱伞”,维护好儿童权益,提供好救助帮扶,全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3

XX县教体系统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做实做细特殊群体线上教学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家庭困难、单亲、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干预,确保在“停课不停学”中“一个都不少、一个不掉队”。

20XX年3月31日中午,在XX县鸡黍镇张寨村,一位女教师匆匆忙忙走向一户居民家中。“您好!请问有人在家吗?”女教师隔着篱笆门问道。“噢,是耿老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院内,正在吃饭的老人匆忙放下饭碗,一边热情的打招呼一边弯着腰去开门。原来,这是鸡黍镇张寨小学的耿晓丽老师赶在下午上网课之前,来给她的学生小志(化名)送上课需要使用的智能手机。小志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自幼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耿老师了解情况后,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在这次接到线上教学的通知后,耿老师考虑到学生家中没有智能手机,便第一时间联系亲戚朋友借到了一部暂时未用的手机。耿老师又敲响了邻居的家门,说明来意,邻居欣然答应让小志使用无线网络。安上爷爷的手机卡、注册钉钉、连线测试、模拟从“家校本”提交作业……看着小志赶在上课前掌握了使用方法,耿老师总算松了口气。

在XX县教体系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全县各学校在进行网上教学的同时,始终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关爱,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一是开展全面排查。在线上教学启动之前,XX县先后进行了2次线上教学全员推演和2次教师全员技术培训,各学校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进行摸底排查,对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收集汇总,分类整理,分析研究解决办法,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建立关爱帮扶包保责任制,完善工作台账,及时跟进该群体学生生活情况和关爱帮扶工作推进情况。

二是突出精准施策。特殊群体中学生类别不同,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同,各学校突出分类指导和综合施策,重点学生实行“一人一策”,不断提高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对于缺少终端设备的学生,积极与家长沟通准备,确实达不到条件的,教师想方设法借来手机、电脑供学生使用。对于网络信号弱或无信号的学生,通过联系邻居无线网络、村委会办公室网络等方式化解问题。对留守儿童、孤儿等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定期沟通,对其居家学习、生活和心理进行指导和辅导,及时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对残疾学生,主要是落实“一生一案”,根据不同残疾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综合施策,提供网上学习保障和个性化服务,体现教育关爱。

三是强化科学施教。对于确实无法进行网络学习或监护人无法提供辅导的困难儿童,各学校安排包保人员通过指导制定学习方案、辅导作业、定期答疑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关爱帮扶,做好疫情防控和居家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合理调整学习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线直播、居家自学、答疑辅导、推送学习资料包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积极引导体育锻炼,将疫情防护知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亲子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其中,确保“抗疫”“育人”两不误。

四是注重心理辅导。特殊学生群体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各学校高度重视对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直播、专题在线教育、视频推送、学科渗透等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学生群体面临的个性、特性问题,通过开通电话热线、网络预约、视频交流、短信沟通等方式提供精准辅导,促进对心理问题、负面情绪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心理困境学生“全覆盖”,确保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居家学习和生活。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4

20XX年以来,XX县围绕“对象精准、救助及时、服务多元”目标,压实责任、完善措施,推动构建覆盖全面、综合高效的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一是围绕对象精准,健全完善机制。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层层落实责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互用机制,通过定期比对、精准比对,助推“政策找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乡镇、村联动的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儿童主任入户走访等方式,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不断提升儿童福利对象认定,政策落实的精准度。20XX年,太和县纳入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86人,累计发放保障金757.76万元。

二是围绕保障及时,优化办理流程。优化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自提出申请之月起,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如存在疑似符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条件,认定程序复杂,一时难以准确认定的,采取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等形式给予保障,确保儿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待疑似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应保障政策。20XX年累计动态新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100人,动态减员51人。

三是围绕服务多元,提高关爱效能。探索提高困境儿童保障关爱服务效能,强化资源统筹,积极推动困境儿童保障领域改革创新。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资捐赠、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开展慈善“强苗助学”项目,从县本级筹募的“慈善一日捐”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品学兼优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资金助学,项目共计投入资金24.7万元。二是积极打造“补位隔辈亲”慈善服务品牌,以资金资助、安全课堂、亲情陪伴、心理慰藉、亲职教育能力提升等方式,使受助对象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得到关怀和照顾,同时减轻孩子家庭沉重负担。三是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护童成长

防溺未然”项目,做到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防溺水工作责任再压实,工作再强化,措施再细化,坚决杜绝儿童溺亡事件的发生。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走访慰问活动,了解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实现困境儿童“微心愿”,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送到儿童的手中,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自强自立,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

5

为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要求,近期,XX镇在全镇6个村(社区)范围内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排查关爱工作,为他们送上了更多关心关爱与帮扶帮助。

全面排查,做到留守儿童底数清。XX镇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派出所、村妇联等工作力量,动员暑假回乡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利用暑期对辖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集中摸底排查。为全面精准掌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用上门走访、线上联系、系统筛查等方式开展全领域排查工作,准确统计和记录每名儿童的基本信息,对符合留守儿童认定条件的,一人一档建立信息台账,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并做好家庭情况评估。对有特殊需求的留守儿童,为其链接各类资源,做到综合施策、有效保障、精准关怀。

整合力量,做到关爱对象责任实。结合“普法强基”宣传活动,联合镇、村妇联等力量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指导村民委员会督促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受委托照护人认真履行监护主体责任或委托照护责任,确保不发生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的情况。逐人签订委托照护协议书,督促引导务工父母通过电话、视频、微信语音等方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给予亲情关爱,加强亲子陪伴。同时将辖区内排查出的生活困难留守儿童纳入救助对象,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充分保障困难留守儿童的生活救助,为困难留守儿童家庭消除后顾之忧。

丰富内容,做到留守儿童关切深。结合暑期,在6个村(社区)分别开展了“儿童之家”活动,其中,田坡社区与大连理工大学“梦起云滇”公益社团合作开展了“暑期儿童之家”公益活动。此次活动,6个村(社区)共有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全面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给予了更多心理辅导和关爱,助力孩子塑造健康心理,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依托儿童之家等阵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爱心陪伴、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试等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活动,充分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下一步,XX镇将持续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护工作,广泛宣传儿童福利保障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社会共识,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水平,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6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关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要求,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日,XX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关心关爱工作机制落实落细。

一是开展一次摸底排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挂钩村(XX镇红岩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农户,对照“五看六问六落实”(即:看环境、看状态、看生活、看安全、看家境;问生活、问学习、问政策、问健康、问困难、问需求;落实好生活保障政策、医疗康复政策、教育保障政策、就业扶持政策、住房安全政策、权益维护政策。)要求,对挂钩村辖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并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按照“一对一、多对一”分挂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进行挂联帮扶。

二是开展一次法规宣传。采取集中走访与个人自行走访的方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挂联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中央、省、州、县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帮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纪观念,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和监护人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是开展一次慰问活动。为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过一个温暖的寒假、春节,XX坡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干部职工深入XX镇红岩村委会云盘、沙田湾等村小组对13户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19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去书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并叮嘱他们要懂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下一步,XX坡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将继续秉承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照、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把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工作落实落细,愿每一个困境孩子和留守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呵护和爱的温暖。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7

为帮扶农村困难计生“两户”和计生特殊家庭,XX县卫生健康局、县计生协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物资,对农村计生“两户”高考录取大学生开展“健康家庭·圆梦助学”;根据计生困难家庭出现的实际困难开展紧急救助;结合春节、中秋节、老年节等开展特殊家庭联系走访慰问;通过“三举措”帮扶计生困难家庭,进一步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健康家庭▪梦圆助学”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健康家庭·圆梦助学”活动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农村计生“两户”家庭高考录取大学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确保不因学返贫、因贫辍学,根据州计生协“健康家庭·圆梦助学”活动要求和《XX县“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决定对全县20XX年高考录取大学的70名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子女开展“健康家庭·圆梦助学”教育扶助,累计发放助学金17.7万元,帮助农村计生“两户”家庭子女圆梦大学。

二是开展“生育关怀▪紧急救助”活动。根据计生“两户”家庭出现紧急困难,按照我县“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向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申请紧急救助金。20XX年以来对涟江街道患重病的2户独生子女户和王佑镇患大病1户独生子女户开展紧急救助,每户发放救助金1万元,共计3万元。切实帮助农村计生“两户”困难家庭解决经济困难。同时,向州计生协申请紧急救助金0.2万元,帮助羡塘镇困难独生子女户家庭。

三是开展节日联系走访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生育关怀·情暖新春”走访慰问活动,慰问了9户困难计生特殊家庭,6户农村困难计生“两户”家庭,1户唇腭裂术后患儿家庭,1户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家庭,共计走访慰问17户,为他们送去棉被、食用油及水果,并送上新春的祝福。在中秋节期间,争取州计生协到我县开展慰问,对我县羡塘镇4户、芦山镇4户、涟江街道1户、王佑镇1户计生特殊家庭开展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月饼、苹果和菜油。在老年节对47户计生特殊家庭开展“特殊家庭▪爱在重阳”联系走访慰问活动,每户发放慰问金300元,共计发放1.41万元。

通过“健康家庭▪梦圆助学”“生育关怀▪紧急救助”和节日联系走访慰问等方式,帮扶各类困难计生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计生困难家庭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8

近年来,XX区始终将特殊中小学生关爱帮扶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职能,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全方位构建特殊学生帮扶体系,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分类施策精准激发学生活力。实行“全员导师制”,建立问题学生“一生一档”,实施教师“一对一”“多对一”包联制度,开展生生结对互助活动;根据学生存在问题的不同,建立相对应的帮扶清单与措施,采取定期谈心、课业辅导、家访活动等方式,确保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兴趣爱好,提供学生展示平台,如担任班干部、参加班级的活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等,在集体中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意识和存在感。

--多措并举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建立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家访制度,实时更新学校家庭联系卡,畅通教师家长沟通渠道。发挥家委会沟通、协调、参与和管理作用,组织开展好家庭教育大讲堂、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健全教师转化问题学生鼓励激励机制,重奖转化成绩突出、转化效果显著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调动教师关心关爱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作业管理革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创新方法强化师生道法教育。定期开展道法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环保、敬老、助人等社会公益、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联合公检法定期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和法律援助,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教科局、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反校园霸凌联动机制,聘请公检法等部门干部兼职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

--预防为主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招聘培训力度,聘请心理疏导专家来华对全体教师进行授课,全面提升中小学班主任心理疏导技能和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大卫健局“心理问题学生”咨询站工作人员力量,配备一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和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对学生提供无偿服务;设立心理咨询邮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咨询热线,通过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心理问题研究和心理问题干预,减少学生极端心理问题事件发生。

--齐抓共管构建良好教育氛围。以区政府为主导,根据各部门职能,分别由民政、教科、市监、城管、宣传、公检法等部门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政策,加大对特殊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和控辍保学力度,加大对特殊家庭子女的法律知识普及力度,加大对校园周边商贩的监管治理力度,积极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宣传特殊家庭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弘扬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全力做好留守儿童入学保障工作,重点开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脱贫家庭子女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入学监测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权利。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汇报9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教育公平,XX县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从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平等的成长。

建立成长档案,制定帮扶措施。建立特殊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等五类特殊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7452份。制定帮扶措施,健全监管体系,明确职责要求,开展主题班会、讲座、案例分析、家校联系等活动80余次,进行青春期教育、预防性侵教育和防校园欺凌教育,增强女童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帮扶,落实“一人一案”,确保145名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96.67%。

落实助学政策,推进教育公平。建立资助工作管理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信息公开、资金监管、档案管理等资助工作制度,做好与财政、银行等的协调工作,确保资助资金按政策专款专账、专人专卡、按时足额发放。2021年减免非民族地区幼儿保教费561人,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10511人,义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737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3276人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救助县内外各学段原建档立卡学生1799人次,切实做到应助尽助,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开展心理疏导,保障健康成长。成立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抽调部分心理辅导教师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工作。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3个,设立心理咨询室18个,配备兼职心理教师20名,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情绪疏导、心理帮扶、行为矫正等工作。举行心理知识讲座20余场,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中成长。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职能,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合力,全面掌握特殊群体学生基本情况,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学业辅导、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实施精准关爱教育,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被侵害事件发生,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组织领导

为扎实有序推进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特成立大方县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胡荣华 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吴长绪 县教科局党组副书记

余 季 县教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 卫 县教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蒋德津 县教科局副局长

罗忠伦 县教科局党组成员、机关纪委书记

万廷亮 县考试中心主任

彭小晏 县教科局机关辅助中心主任

孟光富 县教科局正科级干部

 员: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各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各县直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基教股,余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殷万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调度全县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

局包片领导具体负责调度所分管的股室、所包保的乡(镇、街道)中小学校、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并对所分管的股室、所包保的乡(镇、街道)中小学校(幼儿园)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负总责,服从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领导小组的安排调度,确保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有序进行。局机关各股室要结合股室职能职责,指导各教育服务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

三、实施对象

特殊群体学生主要包括: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孤儿残疾学生、单亲、离异、重组家庭未成年人等。

四、工作措施

(一)精准建立台账。安稳办负责全县特殊群体学生台账建立(详见附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入户家访等多种形式,分类别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在校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以及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按照“一生一档”要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建立将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特殊群体学生信息登记和成长记录,建立专门的个人档案,将特殊群体学生统计表报局安稳办,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学习等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关爱和教育计划。

(二)抓实关爱措施。安稳办负责调度学校安全管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开展校园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周边隐患治理,营造良好校园安全环境。师资股负责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常规,督促各学校严格落实学校女性生活指导教师、班主任、副校长、校长每周访谈学生5人次以上的“四个五”访谈制度,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各学校教师需与特殊群体学生结对“一帮一”模式,对特殊群体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具体分析研判学生综合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名特殊学生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爱心小帮手,教师定期检查帮扶效果,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成长进步档案。各学校要常态化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加强家校沟通联系,落实家长(监护人)监管职责,预防和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安稳办按照“一张网一中心十联户”要求,密切教育与政法、公安、民政、卫健、残联、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配合,构建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网络,形成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合力。

(三)抓实控辍保学。持续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压紧压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基教股督促各学校全面做好“小升初”整班移交工作,坚持执行未到校学生“日报告”制度,切实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入学安置;各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开展劝返复学工作,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学生入学。重点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孤儿、残疾学生、单亲、离异、重组家庭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学生,资助中心做好特殊群体学生资助工作、安稳办督促各寄宿制学校优先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寄宿需求、营养办督促落实好特殊群体学生营养餐工作、基教股督促落实送教送关爱上门保障工作,努力降低特殊群体学生失学辍学风险,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

(四)抓实学校教育。基教股督促各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作业、手机、体质、睡眠、读物“五项管理”;各学校常态化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各学校需重视特殊群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法规股督促各学校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及早发现和矫正个别特殊学生不良行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各学校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长期沉迷网络等虚拟世界、家庭关系紧张、升学压力增大、学业焦虑感强烈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转介干预,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敢于善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增强克服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勇气,直面挫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五)精心组织活动。基教股配合青少年活动中心督促各学校依托少先队、乡村少年宫、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课后服务活动等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特殊群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感受温暖、体验成功、愉悦身心。

1.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美术、合唱、舞蹈、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办好校园一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锤炼品格、锻炼体魄、赢得自信。

2.结对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谈心谈话活动。各班教师每周至少与3名特殊群体学生谈心1次,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每月至少对特殊学生个体进行1

次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生在家状况。

4.亲子线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5.心理辅导活动。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讲座,教育特殊群体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帮助他们克服孤独、自卑、抑郁、恐惧、暴力等不良心理倾向,树立健康积极的阳光心态。

6.书信传情活动。指导特殊群体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7.举办其他活动。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实施步骤

(一)部署阶段(20XX年1月15日前完成)。各乡(镇、街道)教育服务中心、各校召开工作部署会,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机构,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确保关爱工作顺利开展。

(二)摸排阶段(20XX年1月20日前完成)。各地各校组织开展特殊群体学生摸排行动,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建立数据库,实行“一校一案”“一生一档”管理,并将数据报局安稳办建立台账。

(三)实施阶段(20XX年1月21日起,并长期坚持)。各乡(镇、街道)教育教育服务中心、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关爱行动,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在生活、教育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认真总结成效经验,研究制定巩固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教育教育服务中心、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和具体人员,切实保证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教育服务中心、各校要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团委、妇联、关工委、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沟通联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学生群体关爱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二)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教育教育服务中心、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态化推进,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教科局把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作为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各中小学校要将教师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作为师德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表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发现培养特殊群体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标杆,表扬先进,形成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机制。

(三)强化责任追究。教科局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重视不够、严重失职或责任不明、措施不力,导致发生特殊群体学生被侵害,或因不法侵害、家校纠纷、师生矛盾、校园欺凌、食品安全及其他问题,引发重大负面舆情、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教科局将定期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专项督查,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提请有关部门依纪依规进行问责处理。

各教育服务中心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统计本辖区或本校特殊群体学生,并将统计表(详见附件)于1月20日前报县教科局安稳办,邮箱:dfxjyjagb

@163.com。各教育服务中心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成立关爱特殊群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于1月13日前报县教科局基教股,邮箱:dfjyjjjg@163.com。

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11

为了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广大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好条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主体责任,全面保护特殊群体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权益。以“健康向上、充满朝气、全面发展”为主题,为特殊群体学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帮扶工作制度,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学校教育管理责任,实现教育关爱全覆盖、结对帮扶全覆盖、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使特殊群体学生得到更多关爱,安全更有保障,成长环境更加优化。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组织领导,特成立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游德邦

副组长:文  瑜  晏正学  游  良  黎菁雨

成  员:吴  冲  扶世龙  刘  松  李蓬标  严  荣

景登奎  李成林  吴显宇  张忠华  杨正军

莫远海  谭大军  汪再富  卓  林  李茂益

周再冲  陈育乾  聂世才  李  胜  曾延军

徐红霞  张义玲

各乡镇(街道)教办主任、中小学校长,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建立关爱保护特殊群体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教育股,李成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校的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行动机制。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难性,把关爱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关爱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强化落实,推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激励问责,明确责任义务。各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主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民政办、扶贫办、村(居)民委员会联系沟通和协作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准确掌握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协助做好特殊群体儿童复学、户口登记、临时监护、托管照料等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各学校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台账,落实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包保责任人,实行教育局领导包保和股室责任人包保、教办责任人包保、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包保、班主任包保和教师包保五级包保制度,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组包户,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包村,教办工作人员包片,教育局股室及局班子领导包乡镇(街道),按照每个特殊群体学生都有五级包保责任人的原则,确保包保工作全覆盖。包保责任人要定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庭进行走访,随时了解特殊群体学生近期生活、学习、身体情况等,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调整心态,释放压力,愉悦心情,了解特殊群体学生及家庭的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关爱保护特殊群体儿童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对创新工作举措,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因失职、工作不力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在师德考评和年度考核中定为不合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保护特殊群体学生权利意识,强化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倡导、表彰邻里守望和社区互助行为,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保护氛围。

(四)建立完善关爱帮扶工作制度。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与家长、委托监护人定期交流沟通制度,引导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与孩子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系列专题讲座,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家庭监护责任等法制宣讲,开设儿童家庭关爱辅导报告等。要建立完善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联系帮扶制度,确保每位特殊群体学生都有帮扶教师辅导。

(五)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咨询室),争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理解父母、孝敬感恩教育等。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思想动向,主动回应特殊群体学生心理诉求,不断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六)建立健全强制报告制度。各学校特殊群体学生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家庭暴力、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七)学校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教办、中小学及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儿童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关心关爱工作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积极行动,多方帮扶。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及幼儿园要切实行动起来,整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方投入,形成合力,优化环境,推动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儿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乡镇(街道)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使他们切实受益,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四)规范建档,动态管理。各中小学要抓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排查和建档工作,切实做到册上有名、心中有人,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每年3月和9月开学一周内,要集中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排查,对排查认定的特殊群体学生要立即开展家访,与户口(或实际居住地)所在村(居)委会联系,进一步核实其基本信息及家庭状况,按照“一人一档一策”规范建档,并及时向村(居)委会通报情况。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信息、台账建设要与学籍信息相对应,要全面记录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资助、安全监管、行为养成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学校特殊群体学生因升学、转学等原因,就读学校发生变化的,相关档案资料应一并转接。对因父母返乡或随父母随迁、已转变等原因已不属于特殊群体学生的,要将其档案资料妥善存档备查。

(五)精准摸排,按时上报。各教办于5月24日前将本乡镇(街道)特殊群体学生排查统计表电子版、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纸质版加盖公章扫描上传教育股邮箱。

XX市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12

为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网瘾少年、特异体质、心理困扰、暴力抑郁、行为异常、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确保每一名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现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以促进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确保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目标任务

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找出影响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狠抓落实,切实关爱每一位特殊学生,构建个性化、亲情化、灵活性、持续性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组织领导

组  长:甘大庆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

副组长:杜永才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政府督学

曾  伟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体局副局长

于  枫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体局副局长

晏荣会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体局副局长

程祖权  市纪委监委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佟  涛  市教体局二级调研员

马士民  市教体局二级调研员

邵  辉  市教体局三级调研员

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均为成员(如遇人事变更,新任负责人履行相应职责)。

四、工作举措

全面实施“1234567关爱行动”,

即:1项建设、2种合作、3个优先、4类教育、5个机制、6项活动、7项工作等28项举措。

(一)营造和谐氛围,开展1项建设

1.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各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加强力度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安全素养,营造文明、和谐、阳光的校园氛围,努力把校园打造成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致力于打造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在学生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整合育人资源,强化2种合作

2.强化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要重视家校合作,切实加强与特殊群体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交流,努力取得家长信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校要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家长群体,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资深教师与相关家长结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切实提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3.强化学校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校要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社区、医院、派出所、妇联、关工委、团委等部门(单位)联系,积极争取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立帮教团,共同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形成教育合力,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

(三)优化育人关键环节,明确3个优先

4.明确学习上优先辅导。各学校要树立“不唯分数论”的育人导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习方面优先辅导特殊学生,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掌握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材施教,制定学习帮扶计划,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校级奖励评价制度中要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设立进步奖、转变奖等奖项,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激励。

5.明确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在生活上要优先照顾特殊群体学生,尤其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结对教师、德育导师,要对特殊学生不动声色的多看一眼,多笑一次,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给予他们和风细雨般的关心照顾,用爱感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明确活动上优先参与。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促使其融入集体,发挥自身价值。对于非集体活动,各学校、班主任在安排人选时,少考虑比赛成绩,多考虑学生成长需求,可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安排其优先参与特色活动。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4类教育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工作体系,按要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与管理、心理课程开设、心理危机筛查、心理热线和信箱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开放等常规工作,并针对特殊学生主动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教育。对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学生隐性心理问题的预判、引导和教育,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告知家长,按需转介,提高心理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各县区心理辅导中心要加强对各学校心理工作的指导、检查。

8.加强法治教育。各学校需建立法治教育科学工作体系,在“学宪法、讲宪法”“法律进校园”渗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拓宽法治教育渠道。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尤其是有暴力抑郁倾向、行为异常等问题的学生要设法做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教育,同时,要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网络暴力等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学生真正尊法、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

9.加强安全教育。各学校需建立安全教育科学工作体系,要充分利用好“安徽省安全教育平台”,结合校情采取有效举措确保平台上课程的学习效果,利用德育课、班会课确保在校完成平台学习。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加强开展对其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10.加强“三生”教育。各学校要加强未成年人的“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创新举措,多措并举,切实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完善制度规范,建立5个机制

11.建立关爱领导小组机制。成立关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校级行动方案,明确各部门、教职工的职责分工,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定期分析研究。强化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确保各项工作及时有效的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关爱与帮扶工作。

12.建立关爱应急机制。各学校要结合校情,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确保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一口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

13.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机制。各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学生的底数,分门别类建立每位特殊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在建档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任课教师等协同合作,共同关注,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跟踪,掌握其动态,实现档案的及时补充或变更,确保与之有关的教师知晓相关信息。

14.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针对特殊学生,学校要安排(或由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校领导、党员教师、优秀教师做其成长导师、德育导师,给予“多对一”结对帮扶,做到“一人一方案”,严禁一刀切。结对帮扶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确保结对帮扶的教师能经常与相关学生谈心、交流、家访,随时掌握相关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其健康成长。学校在绩效考核或奖励基金发放中,适当向结对教师和从事特殊群体学生帮教的教师倾斜。

15.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市教体局将把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纳入德育工作考核,并不定期对各学校关爱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专项行动有实效、有质量。各学校要自定校级考核方案,定期对各部门、教师进行考评,帮扶成效要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处罚。

(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6项活动

16.开展一次家校联动。班主任或结对帮扶教师每周至少要与特殊群体学生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一次,通报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家庭生活情况。

17.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做到全覆盖。

18.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媒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科学应对焦虑、压抑等心理状况。

19.开展一次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20.开展一次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应对心理健康问题能力。

21.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关爱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面向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不良的苗头,及时疏导关爱。

(七)细化工作举措,突出7项工作

22.规范建档和动态管理。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集中对在校(园)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排查,对排查认定的特殊群体学生,要立即开展家访,与户口(或实际居住地)所在村(居)委会联系,进一步核实其基本信息及家庭状况,按照“一人一策”规范建档,全面记录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安全监管、行为养成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切实做到册上有名、心中有人、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23.完善学生请销假制度。学校要完善学生请销假制度,发现学生旷课等情况要立即追问并采取相关措施,寄宿制学生在校寄宿期间临时请假离开校园的,班主任及宿管人员要与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核实后方可同意,要随时掌握学生去向。

    24.强化家庭主体责任。特殊群体学生父母因外出务工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照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照护,并向实际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学校告知委托照护情况。

    25.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咨询室、学校警务室等建设。

26.做好关爱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免费教科书等政策,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深化“五好”教育特色,加大“书香校园”“健康校园”“文化校园”创建力度,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7.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理解孝敬父母、感恩亲人和社会教育等。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主动回应他们的心理诉求,不断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28.形成共同关爱培育合力。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与家长、委托监护人定期交流沟通制度,引导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与孩子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五、实施步骤

(一)安排动员阶段(每学期开学第一周) :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并对关爱工作进行安排;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通过电话问询和班级微信群、QQ群等形式进行统计,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全面掌握本校特殊群体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生活需求。

    (二)分解任务实施阶段(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后) :学校根据摸排到的特殊群体学生基本情况,将关爱帮扶任务分解到每一名教师,组织教师按照“一生一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帮扶安排,通过“一对-”“一对多”,实施差异化关爱帮扶,扎扎实实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三)考核评价总结阶段(6月份、12月份) 。学校政教处要对关爱工作做精心安排和全程督查,特别要审查教师帮扶措施,督查帮扶过程,对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成效;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对班级和科任老师的帮扶工作进行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加强针对性的指导。按照本方案的总体要求,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把“1234567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和落实工作,确保覆盖率达100%。

(二)注重方法,因材施教

特殊群体学生有其特殊性、多样性、反复性,各学校在工作开展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忌弄巧成拙,工作的开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严禁贴标签,严禁出现相关学生被孤立、排挤等现象。

(三)求真务实,创新举措

专项行动的开展是为了真正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各学校要求真务实,忌形式主义。工作开展要结合实际,在落实好文件要求的28项规定动作之外,要丰富内容,创新出台其他自选动作,落实落细落小各类举措,切实帮助特殊群体学生,助其健康成长。

(四)加强督导,注重实效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实施,市教体局不定期对各级各类学校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未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学校,将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

工作落实情况请分别于6月30日前和12月31日前反馈市教体局,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可随时报告。

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的工作方案(表格)

13

为切实做好孤儿、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心理健康障碍等4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促进未成年人身心愉悦、健康成长,按照做好民生小切口工作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设立工作专班

为切实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成立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升为组长,教育一室负责人朱俊梅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和教育一室全体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负责全旗特殊家庭学生工作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等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也要组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组,组成人员由党支部书记、校园长、分管校园长、德(保)育主任和所有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组成。

二、预期工作目标

(一)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现状。改变特殊学生逃学的现象,按时参与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帮助形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帮助特殊家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帮困、参与活动等方式,逐步健全人格修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适应日常生活,做好迎接未来社会工作学习的准备。

三、做好关爱计划

(一)及时排查摸底。每学期初,班主任老师对班内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班内孤儿、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突发事件家庭的学生和心理健康障碍学生等特殊群体,准确弄清学生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等。通过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建立“一生一档”,健全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工作档案。

(二)组建工作专班。按照“二对一”或“多对一”的要求,领导小组要组建工作专班,确定至少2位班主任、任课老师包联1名特殊家庭学生,负责做好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工作。工作专班教师要主动与包联学生建立好关系,给予科学有效的帮助。

(三)制定帮困计划。工作专班要认真分析特殊群体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掌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自身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四)经常谈心谈话。工作专班要经常找特殊家庭学生个别谈话,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若发现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个别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有其他特殊情况,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学校及时介入,共同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同时,要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和特殊家庭学生的转化情况。

(五)及时走访调查。工作专班要经常与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包联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家访,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经常向其他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家庭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教育氛围。

(六)安排各类活动。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家庭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引导特殊家庭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通过图书阅览形式,丰富特殊学生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结合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号召全校师生一起来关心爱护身边的特殊家庭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学校要积极发动家委会成员,充分发掘家长资源,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对经济困难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写一封亲情书信,指导特殊家庭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节假日等特殊日子给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七)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功能,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持续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引导学生的思想根源。要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数据分析,针对测试分值高或某一项子分项高的特殊家庭学生,工作专班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分析研判学生情况,研究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通过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将特殊家庭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团体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被关注的温暖和喜悦。

(八)开展假期关爱。利用假期组织老师、家长、同学开展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畅谈感情,教师和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增加相互了解,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对成绩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辅导,协助完成作业,坚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九)总结反思。下一学期开学前,工作专班要对上学期以来的关心关爱工作开展情况和特殊家长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并详细记录,相关材料转交班主任,方便下学期继续进行跟踪教育。

四、工作安排

每一学期为1个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周期。学期的第1周完成特殊学生建档工作;第2周每生组建1个工作专班,完成师生结对工作;每3周完成第1次谈心谈话,第4周制定帮教计划,第5周至第20周适时开展谈心谈话、困难学生资助、集体活动等各类关心关爱活动,对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缓解思想和心理困惑,并至少到家中开展1次家访活动;假期开展关心关爱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所有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活动。

(二)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让特殊群体学生都能得到实际又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结合实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切实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

附件:1.开展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工作情况登记表

     

2.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统计表

附件1

开展特殊家庭学生关心关爱工作台账

     年     月     日  

班级姓名性别单亲原因(离异或父/母去世)重组家庭突发事件留守儿童包联教师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具体措施1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具体措施2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具体措施3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具体措施4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具体措施5备注

注意信息:1.此表格为学校心理咨询室所征集的信息,获取信息后表格内容将完全保密。

         

2.如有班主任需要向学生或家长询问信息,请务必告知学生或家长此表格的保密性,不会有信息泄露情况。

         

3.且班主任询问家长或学生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尽量避免让学生出现消极或抵触情绪。

 

附件2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统计表

     年     月     日

班级姓名性别单亲原因(离异或父/母去世)重组家庭突发事件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人与学生关系监护人电话亲子关系和谐与否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家庭住址

注意信息:1.此表格为学校心理咨询室所征集的信息,获取信息后表格内容将完全保密。

         

2.如有班主任需要向学生或家长询问信息,请务必告知学生或家长此表格的保密性,不会有信息泄露情况。

         

3.且班主任询问家长或学生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尽量避免让学生出现消极或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