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推进“教医养”深度融合提高实践育人质量的调研报告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推进“教医养”深度融合提高实践育人质量的调研报告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推进“教医养”深度融合提高实践育人质量的调研报告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立由校长李建广牵头、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调研工作组,紧紧围绕“推进‘教医养’深度融合,提高实践育人质量”主题,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着力把主席总书记关于教育、医疗、养老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一、聚焦主线,在理论学习中立题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工作组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教育、医疗、养老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校领导班子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带动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专题研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我校作为一所拥有建校65年历史的医学院校,一路在拼搏中奋进,在跨越中提升,由一所普通中专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和一所老年养护中心的“全国知名、省内领先”的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校依托“一校三院一中心”办学格局,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积淀形成了“教医养”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校中有院、院中有校、校院合一”的办学模式,构建了“医院即学校、病房即课堂、医生即教师”的联动育人体系,建立了“学校与医院合一,教师与医师合一,实训与临床合一”的“三合一”育人机制。

  “教医养”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双提升”,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专家组评价为: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全国领先。近10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及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三等奖以上奖励550余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自开通高职院校赛道三年来,医专共获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4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如何巩固、提升这一办学优势,正是调研工作小组需要思考、检视和解答的问题。

  二、认真梳理,在工作总结中提炼经验

  近3个月来,学校领导带队遍访学校5系、4部、3所附属医院和养护中心,听真话、察实情,点面结合、解剖麻雀,对学校“教医养”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进行更深入总结和探索: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层次、生源质量、学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要面向基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应用型卫生健康人才。要培养出“德术双馨”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践应用型”医学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医院等行业企业联创共建,医教协同,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科研和医院的临床优势,全力提高医学生的教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依托“一校三院一中心”办学格局,逐步构建起了以“四维度一体系”为框架的教、医、养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与医院、养护中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方位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质量。

  维度一:强化垂直管理职能,确保组织管理顺畅。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所养护中心均直接隶属于学校管理,学校拥有对4个直属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监督和管理权,可以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教学机构设置、师资力量配备与培养和学生见习实习安排等,使学校和下属单位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达到高度统一。校院人员流动使用,学校鼓励校院业务和行政管理人员交流任职或兼职,组织管理更加顺畅。

  维度二: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老年养护中心位置毗邻,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教医养协同育人平台。学校教师根据专业情况有计划地到附属医院跟岗实践,科研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室、教室面向所有直属单位共享使用,并提供全部课程教学资源供临床教师学习使用。附属医院设置教学病房,不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到院开展病例讨论、会诊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大大加强了双方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能力和医疗水平。

  维度三:加强校院顶层设计,夯实教学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省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相关要求加强对“三院一中心”的教学能力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教学条件,提高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水平。将医院临床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压紧压实附属医院在教科研方面主体责任。每年对校院资源情况进行梳理,就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图书文献、空间场地等资源存量加强双方沟通对接,不断提高资源共享共用效益。定期召开学校、医院和养护中心人员参加的相关业务会议,推进各项教学工作落细落实。

  维度四:加强师资互培互训,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支持引导学校教师到直属单位通过顶岗实践方式开展培训学习,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教务处、临床实践教学部等教学管理机构联合制定临床师资培训计划,组建专门专家团队,采取集中为主、网络为辅的方式,对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临床带教人员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整合各方优势力量,校院共同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横向课题,大力开展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康养等医教养领域的实践与研究,激发双方人员创新活力,提升医教研水平。

  一体系:构建以学校、附属医院、养护中心三方共同参与的联动育人体系,将教医养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本多层次医学人才。

  三、巩固优势,在着眼发展中寻求提升

  总结既往的经验是为了进一步改进今后的工作。调研工作组在梳理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深刻地剖析了工作中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医养融合还不能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与医院等用人单位的完全对接;二是医院等行业机构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参与带教育人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随着学校的发展,面临本科教育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好这一办学优势急需思考。针对以上的问题,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教医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加强“三院一中心”临床教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来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提升毕业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二是通过让临床教师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参加学校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等,使临床教师对教育规律、教学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其教育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发挥医院等行业机构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及早着眼医学本科教育准备,实现本科教育的高质量起步。学校将马上晋升为医学本科院校,我们必须及早谋划、提前准备,迅速掌握医学本科教育的办学规律、教学理念、教育内涵,做到起步既是高标准。建设一支适应本科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们将通过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学习、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培训讲学、引进具有丰富本科教育经验的高端人才等方法,尽快使学校适应本科教学并将我们“教医养”的办学特色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