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篇)

篇1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

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

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

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

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

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

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

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

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

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

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

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

体现。

-2-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

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

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

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

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

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

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

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

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

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

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

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

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

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

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

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

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

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

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

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

-3-

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

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

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

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

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

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

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

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

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

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

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

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

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

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

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

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通过“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的学习教育活动,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

-4-

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1、同非法宗教和暴力恐怖活动的斗争的意识和决心不

够坚定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做任何事情都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然而,我却与非法宗教和暴力恐怖活动的斗争中表现出意志

不坚定,有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思想认识有时较为模糊,不

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不牢固,通

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习,我懂得了教师在关键时期的先进性

和模范作用,而不能有所畏惧,要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对“三股的势力”的反动本质认识不够深刻

在此之前,我总是认为只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

“三股的势力”的本质,与他们划清界限,不同流合污就行。

但是,学习了“三股的势力”的各种分裂活动之后,我认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辛勤劳作,勇于

创新,让学生学好各门科学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如

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

热爱党、热爱祖国、追去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

“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真正做到思想行动上筑造xxx

反渗透的钢铁长城。

3、对学生的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

爱心的激发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对事业的感情、

-5-

对学生的热情、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平

时没有更多的教育学生学习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个人修养

方面有待提高,思想行动上有从众心理,没有严格要求自己,

身教注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语言规范性有优待加强,缺

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

解。

4、民族团结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

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

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

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作

为一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

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5、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

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

-6-

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

长,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国家大事是

领导们关心的事,少我一个人关心,地球照样转,除了学校

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平时在这方面学习较少,认为国家大事

与我无关,学校大事虽有心而力不足,心想领导也不会听我

的。

二是学习知识不够全面,总喜欢看自己有关教学业务方

面的书籍,其它书看得较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看得较少。

认为那些理论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看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

义。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态。

三、改进方法

1、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增强个人教师职

业道德修养,严格按照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发挥教师的带

头和纽带作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坚持做到每天工作有

计划,每周工作有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内外兼顾,养成良

好的工作习惯。

2、提高政治理论学习,促进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

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厌学思想,坚持集中学习与自

我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

3、从思想行动上筑造xxx的钢铁长城,旗帜鲜明的和

-7-

“三股的势力”斗争到底,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教育

事业,坚守自己的政治思想立场,做到了言传身教,在向学

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青少年把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

反对分裂意识扎根于青少年心中,教育学生在大是大非的问

题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永远跟党走!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

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按照新疆自治区党委的统

一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自觉抵御宗教

极端思想的渗透。暴恐活动,烧毁公共财产,危害群众生命

财产,严重破坏老百姓的生活,我们一定在思想行动上筑造

xxx的钢铁长城,敢于亮剑,敢于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

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为处理好差异性

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民族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大特色,我们的思想基础建设

应落实在坚持尊重民族差异,但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

但不强化特性的基础上,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明确各民族是

中华民族之一员,只有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前提下,各民族才

能不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

-8-

革命,在社会制度上“一步千年”的跨越史、改革开放以来

几百万少数民族同胞离开原生社区到大中城市发展等等形

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事实、实践、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为处

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

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应建立正确引导促

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显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

形成今天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

应遵循民族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

三、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的思想建设。

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广泛运用在民族工作的各个

领域。

如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

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等从中华民族整体性视野出发的发

展理论的运用;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夯实中华

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工作;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创造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大环境;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精神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应充分

把握文化强国的机遇,利用自身良好的基础,深刻认识传统

-9-

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保护、传承中既要

对外显的表层文化,如建筑、生产习俗、节庆等,内层的动

态文化,如仪礼、手工技艺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更应对如

语言文字、价值观念等深层理念和认识系统方面的文化加强

保护传承。深层理念和认知系统的保护,关键在于文化持有

人,即文化主体自身的内醒和自觉。各民族作为传统文化体

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他们应当成为传

统文化保护的主体,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开展传统文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以某种产业为依托的传统文化保

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持有人,让他们把日常生活的文

化精髓挖掘出来、重视起来,真正认识到这些文化的社会价

值,从而不断还原到新的日常生活中。让文化资源得到合理

利用和持续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体性、真实性上进行

保护与活态传承,合理调整和寻求其发展路径。本着“保护

文化遗产、延续传统文脉、永续合理利用”的原则,让各民

族的传统文化既有活态传承的空间,又能在与其他民族的互

动中得到不断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

根据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活动

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主席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指定的学习材料,重点学习了主席

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第七次

-10-

座谈会精神,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对照检视,现对照检视

如下。

一、检视问题情况

(一)对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不强、马克思主义“五

观”树得牢不牢、“三个离不开”思想牢不牢、民族团结意

识强不强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不够深入,没有学深、学

透,理想信念有待加强,马克思主义“五官”树立的不够牢

固,有时因为日常工作繁忙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这个“总开关”的改造,政治理论学习内在动力需要加强,

存在抓思想不如抓工作具体、抓修养不如抓行动直接的主观

认识,没有把强化理想信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忙于

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问题少。

二是政治站位有待提高,本人能够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

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站稳政治立场,但用更高标准来衡

量,政治站位仍需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比如,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且身处基层

一线,讲政治太空太远,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就行,只顾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问题突出。

(二)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怎么样,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做得怎么样,为身边群众做了

什么实事好事,还有哪些差距。、

-11-

虽然本人一直坚持严格自律,不忘初心,但对照检查还

有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

一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还有差距。面对新时代新使命、

新任务和新需求,没有紧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紧跟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期待,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

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

题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还不高。主要是平时过多忙

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对下基层了解实情、调查研究缺少主

动自觉。在工作中,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

众身边,与群众平等对话,近距离聆听群众呼声,更多的是

被安排下基层、被安排搞调研。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学习党章上深思细研不够,遵守党章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欠缺。

主席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

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照主席总书记的要求,

自己在学习党章上认识不到位,经常是用到了才突击学,不

用了就束之高阁,并且还肤浅地认为学党章是新党员的事,

自己是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学不学都无所谓,因而对党

章基本内容的掌握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在遵守党章上,简

单地把党员义务简化为交一下党费即可,对履行党员八项业

-12-

务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党章和遵守党章相互隔裂,

产生了“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导致在践行入党誓言上

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二、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够,在提高自身的政治

能力和政治本领上有所欠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

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但是自己对政治建设的认

识上站位不高,单纯地认为提高政治本领是对中高级干部的

要求,讲政治是务虚的,谈政治是唱高调,自己只是一名基

层业务干部,因而政治能力强弱关系不大。因此缘故,导致

在抓工作中习惯单打一,不能把政治与业务很好地融合起来;

导致观人察事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一些苗头性

倾向性问题不能见微知著,不能从政治上辨别是非;导致在

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仍有差距,在落

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上不够严格,

在执行上级决定中不坚决不彻底。

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够,欠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主席总书记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十五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不忘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反观自己,在这方

面不能说没有做,但至少是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到位。自

-13-

己总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担任领导职务也时间不短了,

且经受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

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多次洗礼,在思想政

治方面应该没有太多太大的问题,因而产生了自负自满的心

理,使得自我革命的精神减弱,不能经常性地做到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随之导致守纪律、守规矩、

守底线的意识弱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主动性不

强,发扬斗争精神和民主作风不够,贪图享乐的思想抬头等

问题。

三、下步整改措施

(一)持之以恒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认

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严格践行,做强化理论学习的表率。

认真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

要》和党章党规党纪,深入研究上级相关精神,树立终身学

习的理念,制定详细个人学习计划,做到“一手抓业务,一

手抓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和

一种习惯,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的能力,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引领发展,争取将学习理论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实

际本领。

(二)持之以恒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

提高政治站位,做坚定政治立场的表率。

-14-

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

求,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信仰不

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

系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时节,始终保

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始终保持端

正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为党分

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作风、能力、

廉政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

(三)持之以恒强化宗旨意识,主动调研,深入基层群

众,提高服务中心一线水平,做一心为民的表率。

牢固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

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老百

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多到基层走访,

多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最基层信息,多向群众学习,深入

实际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亲近群众、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四)持之以恒强化廉政意识,时刻敲响警钟,“工作、

生活”两面抓,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管住自

-15-

己、把住小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轨、不越界,

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培养清廉理念,做到

廉洁自律,让廉洁从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自重、

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

党员清正廉洁本色。

以上对照检查,问题查找还不到位,剖析分析还不透彻,

整改办法还不具体,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

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认领,努力修身正己,并保证在

以后工作中认真整改,把各方面工作抓的更实,干的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

一、必须深刻认识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

习的目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政

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从大局

出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遵守政治纪律,从

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教育,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

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学校的侵蚀和渗透,预防和纠正党内

团结和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扶正祛邪,讲团结,反分

裂。

二、深入开展反分裂教育,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克服

模糊认识,筑牢反分裂防渗透的思想防线

1、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增强

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

-16-

断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教育引向深入。

2、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家庭美德,加大学生

德育建设力度,每学期结合总结进行一次德育工作考核,并

及时将德育考核结果公布与众。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促

进民、汉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1、依法治教,积极防范和抵制民旅分裂主义和非法宗

教活动以及宗教对教学,教材和讲台的侵蚀和渗透,强化对

教材,教学辅导材料和教案的审查。对自己教案、讲稿的正

确性、科学性负责,不传播宗教、传播暴力恐怖、传播不利

于民族团结等的内容。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习党

的宗教政策,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担负

起维护x和地区稳定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牢记教

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民族分裂势力和地区分裂势力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依据

-17-

这些挑战的性质和根源,大体划分为政治风险(可能引发政

治危机或其他危机的政治性要素)、社会风险(引发社会冲

突、社会分裂等危机以及造成其他危机可能性的社会要素,

如社会差距、新型安全风险、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民族

分裂或地区分裂(一些反华势力借助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和政

治分裂势力企图分裂中国)。

(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

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识增强,中华民

族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利益和要求出现不一致的方面。某些民

族的部分民众强调其“民族身份”差异性,强化民族界别意

识,关注本民族利益或个人利益,强调本民族意识和具体利

益,轻视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各

种对中华民族具有消解作用的观念日益盛行,人们对中华民

族的认识逐渐弱化、虚拟化,给中华民族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三)学界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质疑

近年来,有学者对我国民族政策中关于少数民族的优惠、

照顾性内容产生争议,甚至出现对民族政策质疑、批评的声

音,提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中华民

族一体化”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观点。民族多样性是一种客

观存在,以人为方式搞民族同化违背了民族发展规律,不符

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

-18-

上述观点对我国学界以及民族地区干部、知识分子、群众产

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来自国际因素的影响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西藏、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事件

中,大多有西方反华势力因素在从中作祟。20世纪90年代

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对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

合和各族人民国家认同造成消极影响。多元文化主义传入中

国后,国内一些学者将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新理论加以吹

捧和改造,强化各民族认同,淡化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挑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归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分裂意识和狭隘民族思想滋长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国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边疆民族

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各民族的自我意识增强,

地区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困境,引发了地区认同与国家认

同之间的张力。一般来说,个体或群体的地域认同根源于特

定主体在特定区域内(如出生地、生活区域)的集体记忆,

这里的“集体“记忆包括个体和群体长时段内的共同记忆,

记忆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包括共同的历史叙事、语言文字、

生活习俗、政治活动、文化符号等。在这样文化基础上形成

-19-

的共同体在人类学民族学语境下,被称为族群或民族,或者

是带有族群特征的某某人,往往兼有地缘共同体(如出生地、

生活地区)和情感共同体(如家族、种族、社会组织、宗教

团体等)的综合特征。这样,在一定时空中的这群人便形成

了特定的地域身份和地域认同。近年来,香港、台湾、西藏、

新疆出现地区分裂和民族分裂,其原因复杂多样,而上述因

素应是其中之一。台湾与香港强调地方身份认同,自认为是

香港人、台湾人,这与国家认同产生内在张力;西藏和新疆

地区又添加了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外部势力的干扰,涉及

到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复杂纠葛。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投入不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存在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投入

不足,使得中华民族部分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弱化,

在境内外反华势力诱导下,制造民族冲突和民族分裂,对社

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造成破坏。当前中华民族共同

体建设存在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淡化、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

设不强等问题。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部分民众关注本民族利益或个人利益,轻视中华民族整体利

益,中华民族意识淡薄、缺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带来挑战。

(三)西方反华势力与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

-2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港台问题和民族问题干涉

我国内政,对港台地区分裂、民族分裂和极端宗教势力支持,

造成部分民众国家认同弱化。“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扼制、

西化、分化图谋在加剧,民族地区分分裂、分渗透的形势更

为复杂。”多元文化主义传入中国后,一些学者将其作为处

理民族关系的新理论予以传播宣扬,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差异

性,强化单元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产生冲

击。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方略

从政治领导、理论建构、宣传教育、经济发展、社会结

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化解存在的挑战。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深

入掌握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提升有效解决民族问

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

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

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中国共产党在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力量,主要表现

在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和措施,需要中国共

-21-

产党的自我建设和执政能力提升过程中建构和落实。

(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体系,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和

多元文化主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构。由于学界对中华民

族共同体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理论阐述存在话语重复

和论点零散的现象,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亟需提炼与提升。

当前,我国学者所关注和构建的民族理论主要是各民族平等

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政策方面,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的理论构建和理论阐释明显不足。“民族理论知识体系的设

计要优先突出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位,要从当今

国际政治的主权国家格局中确立民族理论的立足点和宣教

点。”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五个认同”

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

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发挥文化认同的政治整合

功能,把国家认同放在优先地位,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的有机结合。加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情感、认同

等方面的教育,突出国家制度、政权机构、法律颁布、国家

主权等客观性内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国

旗、国徽、国歌、国庆节等主权国家的象征物,是整合国家

认同的重要标志。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渠道,开展

-22-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和民族

政策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把相关的历史遗址、纪念馆、

博物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进行广泛宣传。

(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之策,是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民族地区

经济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包括民族地区的教育、就业、社

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对民族地区帮扶要考量民族群体和个人的正当权利和责任

义务;物质生活的平等共享与精神生活的认同共识要同步发

展。解决民族问题要把握好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把钥匙”,

精神生活的认同共识是实现人心所向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认

同的心理基础,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任务目标。

(五)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使

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和睦的民族关系,建设

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的实际效果,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开展工作提升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形成密不可

分的共同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举措。推进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建

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尊重民族差异、增进中华民族共同

-23-

体建设,创造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做事的社

会条件,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7

一、关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

历史进程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发

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地理条件与历史上政治格局的关系;

三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的影响。早在司

马迁撰写的《史记》中已明确指出中国境内各地区的自然环

境各有差别,而唐代史学家杜佑在其所著《通典》一书中,

便试图从地理条件的差别来说明“中华”与“夷狄”文明进

程不同的原因,这一认识在当时(9世纪初)是最高明、最

进步的见解。

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关于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可

以概括为两点:

一方面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因自然条

件适合于农耕,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明起源最早、经济社会发

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因而在长时期内成为经济、政治、文

化最发达的地区,客观上形成一种民族的自然凝聚力;

另一方面是东、南滨海,北有沙漠,西和西南有高山阻

隔,因而在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进中形成一种民族的

-24-

自然内向性(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

第二章第二节)。这种自然的凝聚力和自然的内向性的形成,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过程,是几千年来中国各

民族得以凝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因素。

在中国广袤、富饶的大地上,诸多古代民族在频繁的交

往交流中不断走向交融、融合,而这种民族交融、融合的趋

势,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基础。同时,中华民族

的形成、发展、壮大,是和中国历史上政治大一统格局相一

致的,即与秦汉、隋唐、元明清几个统一王朝的历史相结合,

反映了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进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变

化,而政治统一格局又巩固了民族交融、融合的成果。这种

民族交融与政治统一格局的积极互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

展中一个基本规律。

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

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

民族由自在阶段走向自觉阶段,是这一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的反映。

二、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精神品质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民

族风格。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是“刻苦耐劳”“酷爱自由”

的民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

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25-

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其凝聚力越来越大,包容性越

来越强,如“胡越一家”“蕃汉通好”“胡汉通婚”“华夷同

风”“华夷一家”“满汉一体”“万邦述职,无隔华夷”“天下

一家,与我同轨”等,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的存在及其作用:民族间有和好,也有

冲突,但总的趋势是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

的历史。

而在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怒吼”,决心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彰显了内讲团结、外抗强敌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优秀精神

品质:有尊重历史、重视史学、崇尚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

有自强不息的革新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有居

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气。

中华民族为此感到自豪!

三、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对世界文明

作出了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毛泽东指出,中

华民族是具有“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华文化在世界

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大的历史价值。

中华文化倡导的“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和为贵”“己

-26-

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有容乃大”等思想传统和

民族精神,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所倡导和践行,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的宝贵财富,在增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不

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成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这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国家观和历史观的精辟概括。

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对世界

文明都作出了伟大贡献。这方面的事实可以举出很多。这里,

我想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几句话以明此意。他在《中

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中指出,关于中国和中国文

化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的作用,

“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应该是一个理所当然值得自豪

的巨大泉源,因为中国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类方面,

很早就跻身于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了”。

外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评论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

举了。其实,从根本上看,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不曾中断的古

代文明而延续至今,并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造福于世界

人民,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彰往而察来”,这是古代先贤的教导。中华民族拥有

-27-

辉煌的历史,也有美好的未来:一是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

复兴的光明前景,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二是中华民族秉持并努力践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

念,在各种国际事务中,正在为并将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新

的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

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

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

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

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

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

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

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

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

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

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

-28-

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

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

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

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

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

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

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

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

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

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

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

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

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

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

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

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

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

-29-

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

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