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如何更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短短的20字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入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
新农村建设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比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顺序上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提法上的丰富了其内涵。在产业发展上,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即三产融合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从原来的村容整洁提升到生态宜居,实现了从外在美向内在美的转变,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在规范治理方面,从原来的管理民主提升到治理有效,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同时,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使治理更加完善有效;在农民生活方面,从原来的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是,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
二、文化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略软实力
主席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不仅仅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记录着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和积淀。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重发展轻文化”的理念,注重优秀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大对农村地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以及地域内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将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光大,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培养了农村居民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
三、生态优先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力
主席总书记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和乡村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之中,是一个生态命运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坚决改变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的工作思维;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建设与美丽并重。既要让农村留得住自然风光之美、朴素田园之美、民风淳朴之美,也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让人民能够铭记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