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篇)2024年6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80篇)2024年6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80篇)2024年6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

(80篇)2024年6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

一、党委

1.衡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12.普洱市护航下一代健康成长综述………………………………………………53.菏泽市人才工作综述……………………………………………………………84.今年以来濮阳工业园区精神文明建设综述…………………………………115.观山湖区打造特色 品牌综述……………………………………………146.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综述………………197.龙岩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综述………………………………228.张家口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259.新时代重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2810.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推进基层 工作综述……3211.二〇二三年乌当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3412.赣州市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综述……………………………………………40

二、人大

13.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用系统思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44三、政府

14.高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综述……………………………………4715.菏泽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5016.曲江区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综述………………………………………………5417.伊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5718.南太湖新区成立五周年综述…………………………………………………6219.天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6520.2024年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综述……………………………6821.甘肃全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综述…………………………71

22.台前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述……………………………………7523.江苏财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综述……………………………………7824.巴彦淖尔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8225.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大力推进优质高中教育综述…………………………8526.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发展综述………………………………………………8727.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综述………………………………………………………9028.宜春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9729.昌吉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综述……………………………………10030.《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两周年工作综述……………………………………10431.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0732.陇东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10933.铜仁市万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11234.对口支援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11535.幸福办前五个月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述……………………………………11936.七师胡杨河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2237.鹤壁市20XX年“扫黄打非”工作综述………………………………………12538.20XX年郑州市“扫黄打非”工作综述………………………………………12839.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综述……………………………………………………13140.焦作市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进综述…………………………………………13441.长子县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13642.上党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述…………………………………………13943.20XX年铜仁市中心血站工作综述……………………………………………14244.滨江与朝天东西部协作社会帮扶工作综述…………………………………14645.赣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4946.江苏省昆山市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综述………15347.新乡市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综述……………………155

48.石嘴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5749.鹤壁市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综述……………………16150.清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质量发展综述……………………………………16851.延边州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综述……………………………………17352.乌达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17553.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60周年综述……………………………………………17854.沁源县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述…………………………………………18355.呼和浩特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18656.我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综述…………………………………………………18957.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综述………………………19258.韶关市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综述…………………………………………19559.临汾市市场监管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综述……197

四、政协

60.安康市政协推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综述……………………………………20161.铜川市政协系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综述……………………………………20462.成都市政协亮点工作综述……………………………………………………20763.厦门市政协亮点工作综述……………………………………………………21064.广州市政协亮点工作综述……………………………………………………213

五、政法

65.滁州市连续八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工作综述………………………21666.勉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21967.祁县人民检察院文化建设综述………………………………………………221

六、统战

68.望谟县着力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水平工作综述…………………………22369.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综述…………………………………………22670.吴忠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229

七、群团

71.河南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综述……………………………………23272.衡水市妇联倾力开展家庭儿童工作综述……………………………………23673.昌吉州“最美家庭”活动综述………………………………………………23974.台州妇女工作综述……………………………………………………………242

八、企业

75.湖南中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综述……………………………………24576.甘肃白银市局(公司)持续深化创新工作纪实……………………………24977.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以绿色建造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纪实………25278.中国石油20XX年环境保护工作综述…………………………………………25879.陕西金控集团激活新兴科技产业纪实………………………………………26280.兴发集团绿色矿山建设纪实…………………………………………………264

德润湖城向未来

衡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2024年6月4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

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常态长效,不断探索思路、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育德于心播下文明种子

  近日,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堂——初心烛照未来榜样引领时代”主题实践活动在安平县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举行。千余名中学生认真聆听弓仲韬等老一辈革命者“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故事,观看大型幻影成像的《台城星火》。穿越百年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汲取到拼搏奋进的力量。这次实践活动正是我市通过思政课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

关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班(队)会、童谣传唱等推进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邀请道德模范、“五老”人员定期到学校作报告,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近年来,我市各地持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从理想信念、课程建设、实践延伸等方面集中发力,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引入更多场景中,不断拓展思政课的高度、深度、温度、广度,打好青少年人生底色。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持续开

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开展了未成

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开展了“信仰照亮青春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实践活动,

策划开展了“课前3分钟·每日一习话”“微言大义话信仰”等浸润式活动。目

前,全市782所中小学校建立志愿服务队,20XX年全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近5000

场;“平‘语’近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活动覆盖中小学生

79万人。

青春启航踏征程,奋进共圆中国梦。近日,在十八响礼炮声中,衡水十三

中“五四”成人礼举行。十八岁,责任与感恩并行;十八岁,成长与能量并存。在满满的仪式感中,高二学生跨入成人行列。每年的青年节期间,我市在各高中(中职)中广泛开展成人礼活动,通过冠礼仪式、教师寄语、家长致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担当、增强追梦动力、激发学习热情,指引学生逐步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以文化人塑造美好心灵

  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利用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耿长锁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参观、宣讲活动等,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广泛开展“童心向党”“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依托市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开展“青春接力·我打卡”活动,4万余名青少年全方位感受衡水、认知家乡,汲取信仰力量。

  我市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国画、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设立“内画工艺坊”兴趣社团、深州市第三中学形意拳教育基地等60余处非遗传承基地,持续推进国家级非遗项目进校园,让未成年人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培育新文化品牌,先后在桃城区路北街道打造了家风馆、“家风家训”主题家风大道,在安平县建立家风家教家训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引导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做文明时代新人。

  “我叫张志旺,是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的村民,也是一名退役特种兵”日前,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诚信之星、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志旺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走进冀州区信都学校。张志旺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个人事迹激励着现场的学生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成长为爱党爱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汇聚榜样力量,绽放文明之花。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用优秀人物的事迹、精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邀请先进典型担任德育副校长,组织榜样模范深入校园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学生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得到鼓舞、汲取力量。

  “用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我市在各学校常态化开展了典型选树宣传学习活动,全市推选出省级“新时代好少年”5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31名、县级“新时代好少年”千余名、校级“新时代好少年”上万名,广大未成

年人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三、多向发力铺就关爱之路

  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既要有价值观的引领,也要有阵地的支撑。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推动育人阵地不断拓展延伸,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个、公益性文化设施151处,全部落实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26所、“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9个、劳动研学实践基地66个,可以就近就便、线上线下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每年吸引近70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日前,在桃城区河西街道杨树社区,青少年财经素养特色课——“我是小小理财家”活动成功举办。像这样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如今在我市各社区随处可见。为持续强化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我市已在134个社区设立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

  为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市将“平安校园”创建、学校及周边社会环境整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纳入平安衡水建设重要内容,市委政法委、公安、文广旅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常态化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为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我市还在全市设立了“护学岗”300个,81所学校建立“一校一警”工作机制,民警入校挂职,开展日常安全监管和法治教育。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少年审判庭,各县市区法院设立少年审判合议庭。全市11个基层检察院全部挂牌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专人办理。全市建成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18家。

  20XX年以来,新闻出版、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线上线下开展预防网络沉迷宣传教育活动200余次。为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我市开展了“清朗衡水·燕赵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市、县、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室已实现全覆盖。20XX年,我市开展“安心而归无畏而行”“关注心灵守望成长”等主题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近千场次。各地各部门结合重要节假日和寒暑假积极开展生活帮助、亲情陪伴、情感关怀等关爱服务,广大青少年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部门组织活力,丰富活动阵地、活动形式,努力形成充满蓬勃生机、极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关爱少年儿童成长  呵护希望之花绽放

普洱市护航下一代健康成长综述

(2024年6月3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五老”坚持服务少年儿童的正确方向,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关爱少年儿童成长,呵护希望之花绽放。

一、“银发”护“新苗”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在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中学,普洱市“五老”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开展“‘五老’宣讲进校园红色薪火代代传”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在思茅区六顺镇小学、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小学等地,“五老”宣讲团成员带领同学们一同开展“中华魂”主T教Y,共同缅怀伟人、学习伟人的崇高精神风范。

这一幕幕,是普洱市持续推动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队伍发挥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画面。

  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自“五老”宣讲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9项重点课题,每年开展“五老”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4万人次以上。组织“五老”从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的角度,讲好党的理论和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当好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理论宣讲只有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更接地气、入眼入耳入心入行。普洱市关工委通过举办全市“五老”宣讲员培训会,不断提高“五老”开展宣讲教育的素质和本领;制定《普洱市“五老”宣讲团工作制度(试行)》,加快健全“五老”宣讲工作制度机制;编印《誓言永恒——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宣讲教育通稿》等本土化、独创性读本,持续规范“五老”宣讲的内容和标准,使“五老”宣讲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广大“五老”活跃在学校、社区、农村,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关心关爱

未成年人,以春风化雨般的真情,关爱、服务少年儿童成长。

二、打造特色活动品牌让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学生假期,积极开展民族歌舞、民族乐器、劳动技能、手工制作等青少年特色培训活动,不断满足少年儿童对艺术、文化等校外教育活动的需求。

  从温杯洁具到投茶摇香,从高冲低斟到闻香品茗,在以“学茶艺、学做事、学做人”为主题的第十五期“小小茶艺师”培训班上,小学员们冲泡普洱茶的操作,展示了扎实的茶艺基础知识、茶道礼仪等。该培训自2007年开始举办,2015年在10县(区)推广,在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弘扬普洱茶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小小茶艺师”培训活动已举办15期,培训学生4400余人次。

  如今,青少年特色培训内容已拓展至以“学咖啡、立品德、促发展”为主题的普洱市“小小咖啡师”培训班,以“传承古琴演奏技艺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小小古琴师”培训班等。

  各类特色活动品牌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普洱咖啡师、普洱茶艺师、思茅菜厨师、佤山歌舞者等劳务品牌”的部署要求,在教育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普洱特色产业建设培养了有理想、有担当、有才干的青少年人才。

三、打造特色活动品牌让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2013年6月,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年12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和改进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有效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市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少年儿童,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久前,宁洱县普洱中学和宁洱镇第二小学的46名学生获得7.8万元的爱心助学金。

  这样的场景在普洱还有很多。自20XX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发放关爱资金226.33万元,帮扶困难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失依儿童、残障儿童共5186人。

  除了经济上的帮扶,普洱市还注重生活、精神、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关爱。普洱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通过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自20XX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配合司法部门开展禁毒防艾、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欺凌、低龄化犯罪、网络涉黄赌毒诈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619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6.4万人次,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近悦远来才聚菏泽菏泽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4年6月5日)

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关于加强新时代菏泽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框架,突出人才主体,涵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服务各方面,搭建起“1+N”的全链条人才制度体系。

一、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深化党管人才作为全市重中之重的工作,定期谋划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开展“一部门一品牌”创建活动,编制用好急需紧缺人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教育培养“三张清单”,有针对性地向高校、科研院所推送。探索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曹县作为省试点县,已制定《曹县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其他县区以此为蓝本,结合各自特色,均形成了各自实施方案。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让更多有潜质、有实绩的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潜能。

  随着党管人才工作的落实落细,如今,“抓发展必抓人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级党委纷纷想办法、拿实招,在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务实重效上狠下功夫,努力引进、培养、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

二、平台赋能打造聚才育才新品牌

  20XX年11月24日,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菏泽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的知名院士专家、优秀人才和在外乡贤齐聚菏泽,围绕“才聚鲁西、合力

共赢”主题,按照“平等、协作、互利、共赢”原则,共话“突破菏泽、鲁西

崛起”新篇章。

  如今,鲁西五市产才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大会开幕式举办在即,菏泽再次以一座城的最高礼遇欢迎人才、致敬人才,将再现四海宾朋相约菏泽,八方智者汇聚鲁西的盛况。

  举办高规格的人才峰会,精心搭建引智、引才、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充分彰显了我市对强化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对做好人才工作的笃行不怠。

  近年来,我市着力强化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市级以上各领域重点平台载体建设,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重点联络与我市产业结构融合度较高的高校院所,不断强化沟通、交流、合作,搭建校企常态化合作交流平台。年底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三、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

菏泽作为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成员之一,坚持走好“以产聚才、以才兴

产、产才融合”之路,切实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契合度。

  菏泽工程技师学院与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联合举办电子商务专业的“3+2”大专连读班,已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300多人;成武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与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李路胜教授开展合作,利用微生物和黑水虻联合转化鸡粪达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工艺研究,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巨野县医院积极向外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与滨州市惠民县人民医院探索交流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人才,我市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了海外人才汇智计划,加大海外人才、技术、项目引进力度,鼓励重点企业联合职业院校推广“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精于实操的技术能手,通过举办“菏泽——名校人才直通车”“人才大集”“人才夜市”等系列引才活动,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在菏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成功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7个,帮助企业和人才申请科研资金近2000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9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截至目前,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展到607家。

四、真心留才优化人才发展好生态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

  “我来菏泽工作快3年了,菏泽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以及支持力度让我感触特别深。菏泽人才引进政策福利好、机制活,给了我们广阔的平台和施展空间,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到这里发展。”鲁西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储备人才陈鲁欣感慨地说。

  2021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陈鲁欣来到菏泽工作。2024年,入住菏泽万花湖人才公寓的她笑着说:“菏泽给了像我这样的外地人一个温馨的家。”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政策和环境的竞争。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菏泽、扎根菏泽、深耕菏泽,我市出台一系列突破性的招才引才政策,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电子“牡丹惠才卡”等,建立线上“一站式”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探索“一窗通办、并联受理”工作机制,成立“菏泽市人才之家”,持续打造人才安居工程,规划打造人才主题公园,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

  人才蔚,事业兴。在下步工作中,菏泽将继续勇立潮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深耕1.22万平方公里的发展沃土,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省打造“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贡献菏泽力量。

立德铸魂凝聚奋进力量

今年以来濮阳工业园区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24年6月14日)

  精神触动灵魂,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濮阳工业园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思想武装、突出求实求效、突出结果导向、突出统筹谋划、突出长效机制,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好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主席总书记关于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今年以来,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进行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夜校大课堂,累计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150余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精心筹备,紧紧围绕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等,深入机关单位、企业车间、各村及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等宣传活动120余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讲凝聚了思想、汇聚了力量、提振了士气,达到了激励全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目的。

二、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开展各类专业化宣讲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弘扬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开展“红色故事会”“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印发《濮阳工业园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加强社会公德、文明素养培育,在各行各业开展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教育实践,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形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文明风尚。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弘扬文明新风行动,深入推进《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濮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宣传践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行动。

三、不断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工业园区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调整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濮阳工业园区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责任分工和考核办法,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为确保文明实践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园区还不断建立完善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长效工作机制,为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选拔和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文明实践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加强阵地建设。目前,工业园区已建成投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昌湖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100%,具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发起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同时,制定完善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制度、志愿者服务规范、招募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嘉许回馈制度等,并按照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定期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更好服务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台配备了饮水机、棋牌、雨伞、老花镜等,开辟了休息阅读区、会议室,切实做到让群众就近就便使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强化示范作用。有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以群众关切的急

难愁盼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尤其在防汛期间,园区广大志愿者听从指挥,积极行动,迅速下沉一线,加强值班值守,通过志愿者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带动了群众参与热情,提升了志愿服务能力水平,为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发挥实践中心平台作用,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五星”支部创建统筹推进,深化移风易俗,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着力点,大力整治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不良习俗,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和婚俗改革,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20XX年的创建工作中,工业园区23个行政村均已达到“文明幸福星”标准,其中,西七保寨村、李信村、大口寨村、柴村、新城寨村工作开展扎实有效,村庄综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精准培育实施。积极打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能够更好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提供菜单式、精准化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深入开展《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濮阳市文明

行为促进条例》学习宣传活动8场;举办“学报告、强引领”“学条例、树新风”

“学精神、续血脉”“学雷锋、讲奉献”“学先进、争一流”等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6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平台、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扎实开展活动。为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观,在传统节日、重要节点临近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发起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理论宣讲、百姓故事会等活动。通过邀请讲师和模范代表,围绕党的政策理论、优秀传统文化等,采取会议座谈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良好家风家训和移风易俗相关知识,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引导大家坚持绿色低碳生活习惯。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卫生环保、科学普及、救危扶困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

品牌建设推动聚力融合 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观山湖区打造特色 品牌综述

(2024年6月11日)

  道路两侧整洁有序,游园里绿意盎然、花香四溢,广场上老人和孩子锻炼身体,凉亭间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居民怡然自得、环境和谐安宁,这是观山湖区金元社区的幸福景象,也是观山湖区基层治理工作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一个缩影。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破解?观山湖区给出答案——以“至美观山” 品牌为核心,坚持“抓 、抓治理、抓服务”三大原则,以《关于持续深化 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五条措施》)和年度攻坚任务为指引,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 品牌的培育、推广、复制,该区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实现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政府管理更加高效的目标,构建起 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

一、找准着力点品牌形成有路径

  “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观山湖区在深化 品牌工作中始终坚持的理念。观山湖区出台《十五条措施》,高质量推进 领航,持续丰富“至美观山” 品牌内涵。

  “《十五条措施》于20XX年7月印发,主要从强化 引领、强化网格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强化机制创新、强化减负增效六个方面,给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堵点痛点难点的实施方案。”观山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自方案实施以来,观山湖区积极行动,全区7个街道88个社区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服务策略、提升队伍素质、强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全区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以世纪城街道为例,该街道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出“五红五商”工作法:红体系强“新”、红服务暖“新”、红阵地领“新”、红载体活“新”、红榜样促“新”,旨在通过 引领,使这一“新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为凝聚 力量,世纪城街道构建了包含商圈党委、社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及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的多元组织体系,并将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纳入

其中,凝聚商圈 合力。针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者,成立“骑手红蜂”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宣传“归队码”,组织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在促进新就业群体党员“归队”的同时,建设“骑乐融融·新心向党”红色驿站,提供党员活动、就业指导、文化教育、卫生健康、职工书屋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领域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如今,世纪城街道越来越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发展新市民、社区百姓新邻居、基层治理新力量。

  观山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条措施》将建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列为措施之一,并制定了详细的任务表格和工作目标。为此,观山湖区加大新就业群体 工作力度——全区现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2.2万人,通过建立联动闭环服务机制,已收集并解决诉求问题800余个;

  培育贵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党支部等5个 示范点;完善38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和10个小蜜蜂驿站,累计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2177余人次;去年以来,通过这些驿站共开展45期主题活动,吸引3000多人次户外劳动者、新业态劳动者参加;成立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包括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先锋队、暖“新”志愿服务团队等,积极引导这些队伍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在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自观山湖区实施《十五条措施》及年度攻坚任务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条措施》共有6个板块15条具体措施和30项具体指标,其中,已有18项指标圆满完成,11项指标作为长期任务得到持续推进。同时,20XX年度攻坚任务也取得积极进展。该任务共包含5个板块11条措施和22项指标。截至目前,已有7项指标完成,其余15项指标将作为长期任务继续推进。

二、找准创新点品牌创建显特色

  “社区服务周到细致,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关照,无论是上门办理各种证件,还是节假日的慰问活动,或是组织的各类活动,都考虑得非常周全。遇到问题,只需一通电话,社区工作人员就会迅速响应并提供帮助。”说到碧海社区的 服务,居民段德英十分满意。

  碧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媛介绍,在落实《十五条措施》工作中,社区聚焦居民需求,探索总结出“碧·有服务”这一服务群众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方法,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组织建设方面,碧海社区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通过设立联合党支部,将社区党组织书记、物业公司负责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及热心党员纳入其中,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也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队伍建设上,社区积极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力量,组建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家政维修、环境维护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

  为打造暖心平台,碧海社区不断优化党群阵地功能,使之成为党员群众爱来、常来的温馨家园。通过规范阵地管理使用、提升阵地功能布局,使为民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壹刻宝文化驿站、刘明先工作室、老年学校、养老服务站等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

  在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方面,碧海社区坚持“三必抓”原则,通过抓细政务服务,以设置综合性服务窗口、推广“一表办”二维码等方式提升办事“精度”,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抓实民生服务,围绕居民实际需求,形成为民办实事清单,传递暖心“温度”,不断提升社区生活品质;通过抓深文化服务,打造“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系列活动,丰富精神“厚度”,促进邻里交流,增进邻里感情。

  目前,“碧·有服务”服务模式已提炼总结形成《“碧·有服务”服务模式实施方案》,并在全区推广实行。据统计,在该方案推动下,目前全区共为“一老一小一低一弱”等群体提供上门代办服务213件,并举办1200余场各类活动。

  除了“碧·有服务”外,观山湖区还在积极推广“共建共享·幸福金元”共治理念,使之成为全区各社区的共识。通过制定《“共建共享·幸福金元”共治模式实施方案》,该区将双报到“一+双121”工作机制、共治委员会、 联席会等工作模式作为重点推广内容。同时,成立袁琴市级名支书工作室,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提供帮带服务,并制定“三个一”(每季一讲、半年一观、年度一会)工作措施,确保“共建共享·幸福金元”共治模式在全区有效落地,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有力抓手。

  此外,观山湖区针对儿童托管服务需求,推动“豌豆家”儿童服务模式应建尽建。通过对“豌豆家”收费情况、服务类别、合作方式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调研,制定《“豌豆家”儿童服务模式实施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儿童之家

场地、设施资源的基础上,组织举行专题推广调度会,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摸

底。目前已有16个社区成功提供儿童托管服务,另有5个社区正在积极探索中。

  除了上述举措,观山湖区还在多个领域进行经验总结和品牌培育。在超大型社区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方面,龙吉社区探索了“一核汇聚·多元共治”网格化服务模式;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有效凝聚方面,观山新业态非公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了“三三融新”模式;在老旧小区有效自我管理路径方面,金馨园社区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在物业、业委会、社区三方共治经验探索方面,绿地联盛社区形成了“商住联盟”基层治理模式等。

  “‘共建共享·幸福金元’共治模式和‘碧·有服务’服务模式已在全区7个街道88个社区得到全面推广,实现全覆盖。其他经验模式也已经形成区级方案,在逐步推广实施中,能为条件类似的社区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观山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三、找准结合点品牌引领强作为

   品牌的深化培育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也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在 品牌引领下,观山湖区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我就爱到食堂打饭,味道好,价格也不贵。”84岁老人吴仍华是金元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都会提着饭盒到食堂打饭。

  据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王兰介绍,食堂每周一至周六的中午和下午供餐,针对70岁以上老年人和行动不便居民,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食堂中餐13元,晚餐12元,70岁、80岁、90岁以上老人分别再减1、2、3元。小小的优待,是对老年人特殊的关爱。”王兰说。

  在金元社区,无论是服务还是设施改造,都体现着对居民的关切。因斜坡台阶在下雨或者冬天凝冻时变得湿滑,该社区去年在连接南北小区与法治文化广场的电子门两侧增设了扶梯,提升了居民行走的安全性;原本位于法治文化广场的花园被改造为人行通道,实现了人车分流;社区对小区内的景观水池实施了清水工程,使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优美。

  通过紧盯“十件实事”项目进度,去年以来,观山湖区为全区少年儿童免费提供学位2250个。同时,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公共停车位3000个,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375户。

  在政务服务方面,观山湖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通过梳理可下沉至街道、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成”。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也推进了观山湖区构建高质量“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进程。针对老年人、儿童、低收入者等群体,该区还主动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推动便民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在社区治理方面,观山湖区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和运行管理,通过开通多项便捷化服务,如“全程代理”“网上预约”“延时服务”等,成功办理服务事项1.6万余件,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同时,该区还优化协商共治机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引领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共治机制,通过定期举行 联席会,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这一机制不仅集中力量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重大问题,还有效回应了民生诉求。

  观山湖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观山湖区将持续深化“一三四”(一以贯之落实上级要求,纵深推进组织、队伍、制度三大体系建设,发挥好城市、农村、“三新”、领域四大板块 联动效应) 工作思路,在持续推进品牌建设的同时,以“排队抓尾”“双整双创”为抓手,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全体提升,持续擦亮“至美观山” 品牌,当好“黔进先锋”。同时,将围绕《十五条措施》,持续深入进行重点任务攻坚,以“补齐短板、巩固成效、做优亮点”为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园区 、加强补充队伍建设、提高城中村治理水平,并强化网格治理实战运用能力、增强新兴领域凝聚力、擦亮城市社区品牌等,力争创造更多特色经验,为“美美观山湖”建设添彩。

深学细悟明真理知行合一促实践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综述

(2024年6月13日)

  自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印发以来,我省各级巡察机构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高度认识《条例》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把全面学、侧重学、深入学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条例》的主旨要义和实践要求,促进《条例》学习好、贯彻好。

一、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自《条例》发布以后,我省各级巡察机关采取“新旧对照”的方式,找不同、看变化,围绕《条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政治巡视定位和巡视工作方针,工作程序、方式和权限以及巡察工作等作了详细解读,带动全体干部对《条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

  开展巡察报告问题底稿评查互学,在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探讨中推动巡察干部提升业务能力,是临沧市临翔区委巡察机构学好用好《条例》,以学促干,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临翔区委巡察机构及时征订《条例》和印发修订条文对照表,同时,通过召开支部会、干部职工会等形式,对《条例》进行逐条逐项、逐字逐句解读,推动巡察干部深入领悟、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与此同时,临翔区委巡察机构聚焦学用结合,坚持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从具体工作入手,切实把《条例》各项规定执行落实到位。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在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和巡察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基础上,督促各级党组织把《条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干部职工例会、主题党日等重点内容,结合专题辅导、学习培训、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条例》原文,确保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为提高公众对新修订的《条例》的知晓率,耿马县委巡察机构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条例》相关学习内容,在全县掀起了学习热潮。

威信县委巡察机构把《条例》作为“掌中宝”“案头卷”。在巡察启动前,

组织经验丰富的巡察组组长等行家里手对全体巡察干部开展专题辅导,通过逐条逐句学习《条例》、分析研究典型案例、交流研讨等方式,让首次参加巡察的同志了解工作职责、基本遵循,既提升学习成效,又提升实战能力。

  凤庆县委巡察机构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集中研讨交流学、微信推送掌中学、联系实际用中学”等方式,深学细悟《条例》,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党委巡察制度,加大巡察力度,确保《条例》精神落到实处。

  “《条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巡视工作遵循的五条原则,其中第三条是‘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巡视巡察工作关乎党心民心。”昆明市五华区委巡察办负责人在巡察机构专题学习会上说道。今年以来,五华区委巡察机构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纠正什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巡察工作质效的根本标准,把相关工作落细落实。

二、学用结合以学促干

  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做好新征程巡视工作,必须在强化巡视整改上见真章、求实效,只有通过精准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及时报告问题,并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才能确保巡察工作的精准性和高质量,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财务审核不严、核算不规范,表面看是财务管理问题,从政治上来分析,实则是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到位”近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纪田涛带队,深入十四届县委第八轮巡察各巡察组驻地开展巡察中期调研指导。近年来,镇沅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把巡察中期调研指导作为助力巡察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逐一对巡察组工作进行“把脉”,对难点重点问题逐个开出“药方”,有效破解巡察发现问题不深入、不彻底等问题,靶向提升巡察监督精准度。同时,督促巡察组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认真落实巡察巩固提升年行动任务,坚守政治巡察定位,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紧盯权力与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查找政治偏差和突出问题,把依规依纪依法贯穿巡察全过程、各方面。

  “我们通过细化监督内容、更新报告模板、完善工作程序等方式,把最新的5项监督检查重点运用到正在开展的十四届县委第九轮巡察工作中,切实抓好

《条例》的贯彻落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县委巡察办把学习贯彻《条例》和年度巡察工作结合起来,用新修订的《条例》作指导,结合实际,将《县委巡察监督重点细化清单》拓展升级为《县级巡察分类操作指引清单》,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特点进行全面梳理,开列包括监督重点、监督要点、问题表现形式、巡察方式方法4个层级的清单内容。县委巡察办按照《条例》中的新要求、新任务,及时调整集中整改期限、移交问题反馈处置期限,并于今年2月底对20XX年巡察的达到整改期限的28个党组织开展整改评估,针对发现的整改责任压实持续性不足、整改措施不够具体、内容空泛等问题,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担责履职,推动巡察整改真落实、快见效。

  二届昆明市晋宁区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了9轮巡察,对108个村级党组织开展直巡,发现问题3058个,完成整改2473个;对乡(镇、街道)及区级职能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6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运营、农田水利建设、村“三资”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了一批制约基层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实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效果。

  弥渡县委巡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坚持运用巡察建议推动问题解决的工作思路,把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巡察建议书作为强化巡察成果运用、推动巡察整改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中,对每轮巡察发现的问题逐个进行盘点,对反复发生、屡禁不止的重点难点问题,带有共性的普遍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上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巡察建议的形式列明“问题症状”,深入分析“病情病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巡察建议。

  十三届弥渡县委巡察以来,弥渡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共向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和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巡察建议17项,推动相关党组织建立完善制度28项,巡察监督的震慑力、穿透力持续增强。

突出政治性充满“龙岩味”

龙岩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综述

(2024年6月3日)

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例会和交流、调度、推进机制,周密细致组

织学习,着力加强政策指导......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龙岩市各级党委党组大力弘扬闽西苏区特别讲政治、特别讲纪律的光荣传统,用好古田会议、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等闽西特色资源,深入挖掘主席总书记20次来岩考察调研留下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坚决扛起党纪学习教育政治责任,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用好特色资源充满“龙岩味”

  “以何叔衡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探索革命道路、孕育红色法治,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汀县何叔衡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不少参观的党员干部,在现场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接受党性熏陶和廉政教育。

闽西红土地是出纪律定规矩的地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补充和完善,

党内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都在闽西。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始终坚持立足龙岩实际,用好用活特色资源,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充满“闽西特色”“龙岩味道”。

  用好红色资源,从《古田会议决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法和新泉“政治整训”中汲取政治营养,用好用活古田会议会址、新泉整训旧址、永定客家家训馆等26个现场教学点,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开展学习教育,构建党纪学习教育“实境课堂”。

  创新特色载体,福建古田干部学院立足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优势,用好用活闽西关于党的纪律建设丰富资源,编写推出《闽西红色摇篮系列丛书-红色廉政》《闽西红色摇篮系列丛书-红色法治》《闽西红土地纪律建设资料选编》等特色教材,精心制作《古田会

议与党的纪律建设》《筑牢纪律底线坚守初心使命》等精品课程。

  打造特色线路,,推出“红色薪火初心之路”“丹心向党典范之路”“祖训流芳传承之路”“警钟长鸣内省之路”等党纪学习教育5条精品线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流动不“流学”坚持“三到位”

  龙岩共有1.6万名流动党员,针对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大、个体差异大、集中学习难的特点,龙岩市坚持以精准摸排到位、学习教育到位、作用发挥到位“三到位”为目标,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确保流动党员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组织关系在线、学习教育在线、作用发挥在线。

  新罗区用好“流动党员驿家”和“暖心驿站”等平台,开展餐前餐后“一刻钟”“歇脚十分钟”微课堂,推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永定区注重精准施教,开展“邮书到家、送学上门”活动,抓紧抓实年老体弱等特殊党员群体党纪学习教育。

上杭县用好班前班后“一刻钟”,开设“指尖课堂”“微课堂”,科学解

决“三新”组织党员工学矛盾,针对性指导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长汀县依托驻外商会建立流动党员集中学习点,整合驻外人才工作站和招商小组等力量,开展送学上门、结对帮学、互助陪学,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学习不缺位。

三、融入日常经常入脑入心入行

长效贵在长久,功夫重在平常。

  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把学习重点聚焦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积极开展专题辅导和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市委办公室组织支部互比互看,制订各具特色的学习计划,通过支部联学、开展现场教学、集中学习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提升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市纪委监委创新示范引领带头学、“四化”管理重点学、融入日常全面学、“随营学校”贯彻学、深入基层宣讲学“五个学”模式,开展常委会“会前学法”,开办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随营学校”,举办“红领清风·岩学讲坛”暨“纪检青年说”活动,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市委组织部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理论武装、选贤任

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工作结合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市直机关党工委举办“学党史、守党纪、葆初心、润芳华”——“岩直青年说”活动,通过开设党纪微课堂,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引导青年党员干部增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市教育局组织“廉洁龙岩·清清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分层分类开展廉洁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校园文化、廉洁教育+课堂教学、廉洁教育+家校协同育人、廉洁教育+组织建设、廉洁教育+点题整治,构建全覆盖常态化廉洁教育体系,营造学廉思廉践廉的校园文化氛围。

  市妇联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文明办等单位举办“清风传家·大爱蔓‘岩’”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清风赋能·微剧场”“清风引领·思想汇”“清风寄语·话家风”“清风镜鉴·观廉片”等系列活动,以廉洁家风涵养廉洁党风、清朗政风。

文明乡风满庭芳

张家口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24年6月13日)

在我市209个乡镇、4173个行政村,如今,文明的力量正春风化雨、沁润人

心。

  近年来,我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良性互动,让文明之花遍开张垣。

一、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而其中,发挥乡村“领头雁”作用至关重要。

  1993年,从桥东区元子河村走出去的郭建仁致富后,毅然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共奔小康,这一干就是30年。昔日这个靠天吃饭、房屋破旧、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村民的腰包鼓了,郭建仁还不忘村里100多位老人,引进老年公寓项目,在“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里,让文明新风在乡间劲吹。

  张北县两面井乡玉狗梁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几年间,在驻村第一书记、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文震的引领下,不仅村容村貌发生蜕变,而且卢文震还从村民盘腿上炕的生活习惯中挖掘出“瑜伽健身扶贫模式”,近百名体弱多病的留守老人练习瑜伽强身健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评“中国健身瑜伽示范村”后,村民们还登上了央视舞台。

  利用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突出的自然资源,曾做过记者、诗人、设计师的重庆人牟玲创建了民宿“南山小院”,并通过开办义务“小课堂”、发起“乡村环境治理从我做起”等系列活动,悄然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让现代文明理念在这里扎下根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书记熟悉村情,掌握民情,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组织精挑细选的外来资源,思路更为开阔,思维更加超前;而入乡创业企业家则是针对农村经济文化欠发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的一剂有效“处方”,成为促进乡村内部重塑的重要发力点。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入乡创业企业家为主的“工作队”,共同下好下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盘“大棋”,村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的同时,乡村文明新气象持续焕发。

二、丰富创新载体,营造崇德向善乡风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近年来,我市在总结以往做法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理念、方法、机制,不断出实招、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康保二人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当地群众素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台”的习惯。近来,一部新创作剧目《金笊篱》格外受到当地群众青睐。它以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讲述了脱贫之后,农村妇女金万利带领全村妇女,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家乡土特产品,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并最终使全村妇女都成为了网络红人的故事。这部小戏没有一味地“唱念坐打”,没有口号化的豪言壮语,只用最朴素的情感渲染凸显乡村振兴的时代色彩,在引发村民共鸣的同时,也诠释了浓郁的家乡情怀。搭好台,还得唱好戏。就是这样一部部接地气、有创意的地方戏,成为了构筑当地村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而在蔚县,“土味村歌”已唱到了饭桌炕头,唱到了地垄山梁。“村歌”对于唤醒乡愁、激发活力具有现实意义。蔚县组织全县546个行政村开展原创村歌比赛活动。各村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文艺爱好者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共编创527首村歌,通过村“两委”干部带头唱、广场舞健身伴奏唱、大喇叭循环播放唱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的热潮。蔚县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0首优秀村歌,辑印《蔚州百首优秀村歌集》,让优秀原创村歌广泛传唱,也凝聚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走进万全区孔家庄镇张杰庄村“爱心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可兑换的物品,保温杯、洗脸盆、垃圾桶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小积分”引领“新风尚”。张杰庄村创新举措,建立了以户为单位的累计积分制度。积分主要由基础分、加分项和负面清单3部分组成,涉及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尊学重教等方面。村民可根据自家的积分定期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所需。如今,“爱心积分超市”已在全市乡野遍地开花,广大村民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旁

观者正转变为参与者。

  此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市加快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目前,已在全市17个县区137个乡镇推广,共建成334所农村“互助幸福院”,入住农村互助人员7369人,入住率达50.6%,不仅满足了很多农村老年人“抱团养老”的多样化需求,也了却了他们故土难离之情,让乡村沉淀更多文化基因。

三、坚持价值引领,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怀来县

存瑞镇秦家沟村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杜绝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秦家沟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红白事大礼堂,明确“彩礼不高于3万元,直系亲属礼金不超过200元”,并统一红白喜事申请流程,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自办喜事、丧事有了标准,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村民广泛赞许。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为此,我市通过构建“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自治方式,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点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收到明显的效果。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宣化区积极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将宣化博物馆、烈士陵园、深井镇样田庄27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并整合农家书屋、文化活动站等资源,设立理论宣讲室、村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健身活动室等场所,安排专人管理。不仅如此,宣化区还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进敬老互助食堂项目,由乡镇提供公益岗位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爱心公益促进会通过志愿者每月固定捐款,长期帮扶运行。目前,已在崞村镇楼房子村等9个村建成9家敬老互助食堂。每逢节假日,志愿服务团队还走进敬老互助食堂,为老人提供义诊、理发、洗衣、文艺表演、心理安慰等温馨服务,实事好事办到老人心坎上。

  如今,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358个,常态化开展“生活帮办、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康养护理、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通过不断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向着网络强市昂首奋进

新时代重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年6月3日)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向前,全球信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把握大势,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主席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文化思想和主席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断开创以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局面。

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

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互联网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更加有效地网聚正能量、绘好“同

心圆”,是网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举旗方能定向,凝心才能铸魂。近年来,全市网信系统用心用情做好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把主席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

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重点专题专栏阅读量达38亿次;着力打造“习语暖巴渝”

“习声回响”“第1声音”等理论传播品牌,网上影响力日益增强;持续办好“理响青年”理论视频栏目、“渝论·青年说”大学生网评大赛,开展“青春红岩”新媒体传播,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青年。

  正能量,催人奋进;好声音,鼓舞人心。“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络主题活动全网总阅读量10.2亿次;“大国基理”网上主题宣传获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陆海之约——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传播”“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数智新重庆——网络名人重庆行”等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总阅读量达21.5亿次;“网络大V与艺术大咖的对话”“美丽重庆”“烟火山城”“渝可渝爱”等网络传播IP刷屏破圈,奏响了现代化新重庆网上主旋

律。

  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是管网治网的治本之策。守护网络净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全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网络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渝见网络文明”计划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全国正能量精品专栏《网络说法》等一批网络普法优秀案例走在全国前列,“重庆辟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辟谣品牌,网络空间生态持续向好。

  20XX年7月14日,万州一小区后侧陡崖出现滑坡险情,网格员通过“双网格”机制发现属地微信群传播相关信息,随即实地排查并报告预警,属地紧急组织撤离附近居民289人。近年来,重庆扎实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推进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网上“枫桥经验”。全市网信系统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已建成,网络风险智控应用、网络安全智控应用、网络举报平台初见成效,网络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

  凯歌而行,乘势而上。全市网信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质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凝聚强大网上精神力量。

扎实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不断夯实数字重庆建设网络安全底座

“请立即做好数据备份并保护好现场,我们将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调查”

20XX年7月举行的川渝滇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活动现场,三地13支代表队对170套重要系统进行非破坏性实战渗透,检验、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近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风险排查,防范化解系列网络安全风险隐患,连续五年实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零发生”,数字安全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万物互联,安全为基。重庆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重庆市数据条例》等法规制度40余个,创新设立首席网络安全官制度,建立全国首个省级个人信息协同治理工作机制,有序推进1家企业完成数据出境安全评估、6家企业通过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创新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网络安全进基层活动5.7万场,网络安全基础不断夯实。

  瞄准网络安全产业“新蓝海”,我市持续巩固拓展“两核三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打造“415”网络安全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打造6个市级重点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立全国首个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中心,一批网络安全头部企业落户重庆,助力我市网络安全事业实现新突破。

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重庆正把各方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统筹谋划推

进,构建坚实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

抢抓千载难逢的信息革命机遇

以信息化发展新成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发展,全球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重庆果断把数字化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心中有“数”,乘“云”直上。重庆高质量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持续释放数字经济引擎强劲动能。全市数字经济企业突破2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41亿元。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元宇宙、北斗等特色产业园。全市数字产业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21家,数字经济发展位于全国第一梯队。重庆已成为全国首个融合国家级“域名、标识、区块链”三大功能节点城市,建设认定144个智能工厂、958个数字化车间,打造40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标杆。

  信息化领域国家试点成效显著。全市首批5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成效处于全国前列,区块链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加速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IPv6用户连接总数超4600万,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建设加快推进。

  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是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渝快办”注册用户超2600万,累计办件2.6亿件;优化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助推基层减负,切实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

  5G网络乡镇到达率达100%,建成259个互联网小镇、2903个互联网村;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市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我市全面加强网信人才队伍选育管用,首次开展工程技术网信专业职称评定,推进网信新型智库建设,持续激

发创新创造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网信从业人员规模已达550万人,网信人才规模达52万人。成立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充分发挥市互联网界联合会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双线共管、多重纳管、数字智管”互联网企业 管理体系,全市重点互联网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重点“三有”互联网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超65%。

  长风破浪新征程,奋楫扬帆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网信战线将进一步深学笃用主席文化思想和主席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网络强市和数字重庆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思想  强堡垒  促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推进基层 工作综述

(2024年6月1日)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凝聚管党治党合力,积极探索基层 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保障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思想

坚定政治理想信念

  该局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为主要内容,重视“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红湾”阅读体验区、六漫廉政教育基地等,让全局上下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共识,巩固主T教Y成果。

  该局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县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载体,推送 知识,引导党员加强学习。20XX年以来,该局共推送发布相关信息230篇,浏览点击量达7万余次,发布市场监管宣传视频5条。

强堡垒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该局强化党组核心建设,切实抓好履职尽责,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基层 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及时研究制定 工作计划、制度,加强对三个党支部的 业务指导,将 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党务工作人员具体干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该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行政审批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位,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耐心审核各项资料,并以“送照下乡”的贴心形式,将新办的经营主体证照发放到经营户手上,让办证不用“跑累腿”,切实为民办实事。

促发展

提升业务工作质效

该局坚持将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在强化市场监管方面,做好春节、

五一、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安全底线守护工作,强化对各类商品交易行为的检查,严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缺斤短两等行为;积极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强化对保健品市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商标侵权、农村消费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的监管;积极受理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XX年至今,共受理投诉295件、举报217件、咨询5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万余元;共办理普通程序案件77件,罚没款金额共计14.78万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该局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截至目前,2024年该县新增个体工商户702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户,新增企业202户,其中通过“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新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157家,并以政府补贴形式赠送新设企业一套四枚公章,共为企业减免刻章费用约62800元。

  在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该局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帮助企业完成商标注册申请。20XX年共完成商标申请129件,商标注册29件,有效注册量498件;专利授权18件,均为实用新型专利,

  有效发明量22件。该局还在瓢里镇上塘工业区、龙脊镇黄洛屯设立2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开展商标品牌指导服务。开展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工作,助推龙胜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深入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香港优质正印等认证推动工作,引导5家公司申报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二〇二三年乌当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2024年6月6日)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实干笃行谱写发展新篇。

  20XX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主席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铺开新时代乌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画卷,亮点闪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主席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阳贵安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举旗帜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高举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是乌当区各项事业取

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欲事立,须是心立。过去一年,乌当区着眼于“培根铸魂”,不断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机制,进一步推动全区各党(工)委(党组)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在区委示范带动下,全区各地各部门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中,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20XX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9次,全区各党(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相继开展集中学习研讨300余次。

  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全区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乌当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宣讲,组织开展系统领域联动讲等“十讲一赛”以及各类线上线下主题宣传宣讲活动2380余场次,受众近10万人次。

同时,组建乌当区“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42支,围绕主席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宣传宣讲82场次。

  一场场带有“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次次鲜活透彻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直达人民群众心间。如今,全区上下学习热潮涌动,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正不断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实际成效。

聚民心

牢牢把握宣传主动权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

  近年来,乌当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宣传引导、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过去一年,乌当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用一个个精品专题专栏、一件件优秀作品,镌刻了全区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的铿锵步履,生动展现了乌当区实现从“迎难而上”到“蓬勃展开”到“稳中有进”再到“蓬勃兴起”的喜人变化,为新时代乌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强化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传播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传播速度、拓宽了传播广度。20XX年,《乌当新闻》播发稿件2700余条,“爽爽贵阳活力乌当”微信公众号发布稿件3500余条,“爽爽贵阳活力乌当”视频号推出视频作品350条,“爽爽贵阳活力乌当”抖音号推出视频作品92条,“活力乌当”手机客户端发稿近7000条。

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

  顺应媒体变革趋势,持续做优做强电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及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不断壮大全媒体传播矩阵。

  坚持党管媒体,善用新兴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策划推出贵阳路边音乐会·新光里系列和“当春乃发声”系列等一批有温度、有内涵、接地气的好报道,并巧设“活力趣生活一起去追光”等话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传播,提高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主题宣传澎湃有力——

  聚焦重大主题,围绕绿色发展、工业强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在中央、省和市级媒体推出《乡村振兴中的美好“黔”景》《降本增效添活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观察》《乌当健康医药产业带:三十年“磨剑”崛起百亿级产业集群》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筑人才强省会”等10余个专题专栏,受到广泛关注,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春风化雨润万物,妙笔丹心著华章。20XX年,乌当区坚持守正创新,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在中央、省、市和区属主要媒体推出宣传报道上万条次,全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

育新人

构筑自信自强的精神高地

过去一年,乌当区聚焦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

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持续推进文明旅游,抓好网络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绿色文明、文明餐桌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全区人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55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

名奖”1人、“中国好人榜”3人、“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贵州好人榜”

16人。

精神文明建设覆盖城乡——

  以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活动,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等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加快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截至目前,乌当区有全国文明乡镇1个、全国文明村3个、全省文明乡镇2个、全省文明村2个,全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自2008年创建全省文明

城市成功至今,乌当区已蝉联五届全省文明城市。

“两心”融合引领文明风尚——

  20XX年,乌当区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两心”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阵地优势和融媒体中心传播矩阵优势,创新推出“文明点单”服务: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部门)接单。20XX年,“活力乌当”App文明实践云平台接到群众点单1400余次,成功解决930余次。

  “两心”融合,文明创建队伍不断扩大,20XX年,乌当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平台注册志愿服务队伍481个、志愿者43234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162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48万小时,共服务群众36万人次。培训“文明实践百人讲”宣讲员100名,开展“时代新风”“文明乡风”“乡村模范”等宣讲260余场。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如今,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不断汇聚,激励着乌当儿女在新征程上不断继往开来、奋勇前行。

兴文化

文化事业和产业枝繁叶茂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

  过去一年,乌当区厚植文化沃土,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不断加强文化品牌塑造和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硕果累累。

创作文艺精品,吹响前进号角——

  鼓励文艺创作创新,创作了城市主题歌曲《走,去乌当》;邀请文艺名家到乌当采风、创作,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开刃之秋》、大型纪实文学作品《加密档案——贵州地下党纪实》、长诗《家住乌当》等文学作品7件,其中,《加密档案——贵州地下党纪实》被列为贵阳市重点创作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有序开展——

  截至20XX年,乌当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34个、区级4个;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6人、市级19人、区级7人;有区级非遗工坊9个;支持打造非遗展示中心2个并免费对外开放。中共贵州省工委北衙活动旧址保护修缮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预计2024年完成展陈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完成4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提升改造,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遍布城乡,76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增配书籍5000余册,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推进。乌当区文化馆新馆改造完成,配套建设演艺剧场和城市主题书房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乌当区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20XX年,建成大坡生活圈、顺海生活圈、龙广生活圈、新创生活圈4个“壹刻宝”文化驿站。通过健全壹刻讲堂、壹刻书屋等文化服务功能,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

开展贵阳路边音乐会·新光里、公益露天电影和“乌当烟火气路边主题

Party”等路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持续擦亮群众文化品牌。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布依族三月三”及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并举办公益性群众艺术培训班、展览和讲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动能澎湃——

  开展“文化艺术名家话乌当”活动,邀请艺术、史学、文学、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名家访谈等形式,提炼乌当文化的核心内涵、精神底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实施市

场主体培育计划。

  20XX年,培育规上酒店2家,新增四星级民宿1家,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3个,文旅融合展现出强劲势头。20XX年,乌当区入选“美丽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和“美丽中国·文旅最具开发(投资)价值区”,全年共接待游客7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59亿元,同比增长32.18%。

展形象

彰显新时代“活力乌当”魅力

  过去一年,乌当区着力打造“爽爽贵阳·活力乌当”城市品牌,积极探索国际传播,不断增强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乌当发展好故事、传播乌当奋进好

声音,“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新形象日益显现。

传播效能稳步提升——

  乌当区积极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互动,吸引各级媒体把报道视角聚焦到乌当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级媒体发布稿件近300条,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省级媒体发布稿件1500余条次,贵阳日报、贵阳电视台等市级媒体发布稿件3800余条次,乌当好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新形象进一步展现。

国际传播初试啼声——

  积极探索国际传播,策划拍摄《听见花开的声音》《DragonBoatFestival,insummerisallinvigorous》《BeautifulWu党&LivelyCity》等英文短视频作品,在环球网等国际传播平台推送,逐渐让“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新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

  《听见花开的声音》短视频作品获得贵州省网络文化发展协会20XX年第一季度最佳网络作品奖。

城市品牌不断擦亮——

  有活力的城市让人心念向往。围绕“六爽”四季主题,举办“爽爽贵阳活力乌当”国际音乐烟花秀、“爽爽贵阳千企千品活力乌当香纸花开”音乐节系列活动、“爽爽贵阳活力乌当”……

  20XX秋游贵州贵阳首届花海巨型南瓜狂欢节、贵州省小型赛车(卡丁车)超级联赛等各类主题活动,邀请各级媒体、网络达人等到乌当体验民风民俗,变“流量”为“留量”,不断擦亮“爽爽贵阳·活力乌当”城市品牌,提升品牌内涵。

  如今,聚焦“六爽”,“美丽乌当·活力新城”魅力持续释放,乌当区走出一条以四季主题活动“聚人气”、重大节庆活动“增名气”、乡村夜经济活动“赚财气”的发展新路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乌当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乌当好故事、唱响乌当好声音,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奋力谱写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为高质量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作出更大贡献。

智汇赣南逐梦红土

赣州市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综述

(2024年6月11日)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也是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

范区建设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一、党管人才凝聚发展“向心力”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是党管人才的关键。

  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来。

  高位推动示范引领。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带头协调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带头领题人才工作项目,主持召开人才工作三级干部大会,每年对人才工作作出专门批示,多次率领党政代表团前往深圳考察对接、开展“双招双引”,着力推动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示范引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

  大力实施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机制。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的实施方案》,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市委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领题“人才融湾”项目,提出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先行区”战略目标,联合广东省召开深赣对口合作联席会议,推进两地高层互动互访,引领赣州与广州、东莞、佛山等大湾区GDP万亿级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项目22个,市属国企、市属高校、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项目400余个。

  此外,全市每年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考评,大抓省、市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兑现等,推动各级各方面聚焦聚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的质效和水平。

立旗定向,人才优先。“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要抓人才。”已成

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二、精准引才建设人才“新高地”

  “这里有让我施展才能的舞台,提供了稳定的编制、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拎包入住的人才住房,真情实意引才留才。”20XX年7月,湖北籍的李琪丹博士全职来到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任职,问及为何选择赣州时,李琪丹如是说。

  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是赣州引进的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联合赣南医科大学打造的高端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该机构已吸引30多名“85后”年轻教授全职落户,集聚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入驻开展科研攻关,形成基础科研产品15万余种、模式动物服务6000余种、临床诊断产品1000余种等高端服务产业链。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近年来,我市紧贴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扩大引才半径,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来。

  突出政策升级诚心揽才。我市在认真学习粤港澳发达城市做法的基础上,升级优化人才政策,更新“赣州市人才分类目录”、出台“赣州新时代人才政策”,从人才特殊津贴、创业扶持、人才住房、配偶安置等16个方面明确100条的惠才措施,倾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赣州创业就业。

  聚焦重点领域靶向聚才。紧紧围绕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需要精准靶向引才。

  紧盯湾区开展柔性引才。引导驻市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建设“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搭建“候鸟式”人才合作平台,吸引大湾区等周边发达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赣州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已设立15家“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引进“周末工程师”500余人。

  深化市校合作灵活招才。20XX年,我市组织2500余家企业入校招聘,全市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率达51.73%,同比增长13.9%。2024年,精心组织“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校招活动,活动吸引90万人次线上线下关注,1300余名“双一流”高校博士、硕士毕业生现场报名,现场签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毕业生100余人。

  若问英雄何聚处,思才爱才赣之南。近3年,我市共引育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953名。仅20XX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52名、急需紧缺人才1.07万名。赣州已成为四海人才创新创造、成就事业的热土。

三、倾心用才点燃发展“强引擎”

人才平台,就是干事创业的舞台。

  5月30日,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在南康区揭牌成立。项目落地后,将引进院士级PI或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项目成果转化,补齐南康人工智能、电动航空领域短板,赋能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塑造新质生产力。

  我市不断厚植高水平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在赣州,事业有平台,成长有环境,创业有机遇。让每一匹“千里马”都尽情驰骋,让每一粒“金子”都闪闪发光。

  深挖优势资源,用好战略平台,做强骨干平台,搭好创业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人才平台57个,省级平台374个。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家,5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储备)企事业单位。

  大力推荐市人才(团队)参评省级以上项目,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助推人才成长量质齐升。近3年,全市自主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92人。仅20XX年,30人入选省“双千计划”,42人入选赣鄱俊才人才计划,各项数据均创新高。

  为大力吸引、扶持高端人才在赣州创新创业,我市还设立预期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的赣州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人才类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赣州市人才类创业投资领域。

  人才在赣州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赣州市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甘中学博士团队共建赣州智研院,建立家具产业“一网五中心”,推动南康家具产业智能化改造,让做家具像造汽车一样实现共享网络生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王瑀创办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项,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软包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商;信丰向省内外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三批次82人,解决技术需求90余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户以来,落地了一批院士专家成果产业化项目,突破通信材料、柴油车尾气后处理净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

四、诚心留才打造聚才“强磁场”

  为进一步打造人才“强磁场”,赣州努力提供肥沃的“土壤”,营造适宜的“气候”。

  “这个人才住房环境、地理位置特别好,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直接拎包入住,解决了生活大问题,我为赣县区的人才安居政策点赞”赣州兮泓永磁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舒康颖教授拿到新房钥匙时如是说。作为赣县区第186位定向拎包入住领到“新家”钥匙的高层次人才,舒康颖对赣州市的人才住房政策体会尤其深刻。

  筑暖巢,聚英才。近年来,全市累计筹集各类人才住房9.7万套,累计分配人才住房7.2万套,实现人才“有房住、住好房”。

  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环境之争,更是服务所至。我市坚持重才爱才,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温暖人才,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让人才有归属感。拿出500个市直事业编制建立周转池解决人才及其配偶工作安置问题,人才配偶双方父母享受免床位费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人才子女享受自主择优入学有关政策,近3年共解决1400余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安置等问题;

  ——让人才有尊崇感。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行人才重要节假日、罹患重病、取得重大成就时“三必访”和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合理需求、权益受损时“四必帮”制度,积极推动本市优秀人才纳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扶持范畴,大力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引导广大人才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兴国之策。

  ——让人才有幸福感。研发推出“赣州才服通”人才数字平台,人才服务事项实现“一网汇聚、一码畅享、一站办理”。打造市级人才疗养基地8个、星级人才国情研修基地10个,建设可为人才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的人才驿站100余个。人才街区、人才小镇、人才公寓、人才公园、人才民宿等人才服务实体设施在赣州随处可见。

  ——让人才有成就感。深入挖掘各行业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开展优秀人才工作者、招才标兵、星级人才驿站、星级人才国情研修基地、人才创新创业短视频、优秀人才工作案例等评选,每年开展“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为人才办理优待证,每年更新赣州籍乡贤人才名录,提升人才成就感。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赣州,正以一系列给力政策和暖心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谱写人才强市的崭新篇章。

唱好履职“主角戏”撬动民生“大幸福”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用系统思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

(2024年6月4日)

  “趁着天气好多出来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近日,双清区人大代表廖金林再次来到滨江街道资农老家属区,与这里的独居老人拉家常。廖金林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公益活动,调解邻里发生矛盾,成了群众信赖的“爱管闲事婆婆”。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引导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运用系统思维,抓点强基、攻坚破难,延线架桥、各方协同,拓面提质、整体推进,开创了代表工作“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出彩”的生动局面,真正让人大代表唱好为民履职“主角戏”,撬动民生“大幸福”。

强基础

打好履职保障“组合拳”

  加强代表履职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大力加强代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建设,通过采取学习培训、宣传引导、制度护航等措施,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工作制度配套,积极为代表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

  人大代表培训是增强代表履职意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人大代表中深入开展“大学习”活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学习培训;在市委党校、省人大培训中心举办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层层分批全覆盖开展轮训;依托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建设代表网上学习交流园地,打造“邵阳人大讲堂”品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为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一系列代表履职保障和激励机制。一是宣传引导增“活力”。市内各媒体、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开设“代表风采”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优秀人大代表的风采;组建人大宣传工作专班,在全市新闻例会对人大宣传一月一调度;积极引导代表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培养、推介典型。二是制度护航添“动力”。全面落实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走访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分批邀请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对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积分制管理,定期考核评价,开展优秀代表、优秀代

表建议等评比活动,为代表履职“比学赶超”提供“擂台”。

搭平台

建好服务群众“主阵地”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连接代表和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市人大常委会按“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挂牌、有工作制度、有负责人员、有工作档案、有网络平台、有经费保障”要求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842个,五级人大代表编组有序进站,“一人一码”面向社会公开,试点组建“微邻里”网格群,探索代表网上联系群众工作室建设。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向群众宣传宪法法律、收集民意的作用,“零距离”联系选民,“全天候”服务群众成为常态。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天然优势是群众性。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从零起步,狠抓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扩容工作,将基层立法联系点由9个调整扩充至19个。提质扩容后,各基层立法联系点迅即展开规范化建设,目前初具规模、特色明显,成为我市实践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如湖南楚信律师事务所基层立法联系点创造了“一法一档案”“动态展示成果”等经验做法;城步苗族自治县桃林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利用旅游资源优势设立了“老妈厨房”“民族餐厅”等信息采集点。

  在规范运行人大代表轮值、定期走访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还设立网上代表议案建议平台,全面实施人大代表向12345热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明确办理流程、时限要求,建立处理反馈机制,加强督查督办。

  “唯有深入群众,才能清楚群众心里想什么”,这是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同的心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阵地“建管用”提质增效,不断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人大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聚合力

绘好民呼我应“同心圆”

  各级人大代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9万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800余件、去年全市共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95件一组组数字记录了全市人大代表与民同行、依法履职的坚实步履,见证了市人大常委会务实推进代表工作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基层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着力抓实代表建议“提办督”工作,激发了广大代表履职热情,真正让代表“动”起来、履职“活”起来。

  为集中民智、问计于民,我市全面推进基层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采取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方式,凸显民意精选项目,规范运作推动实施,实现“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去年,全市共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98件。

  代表建议传递着人民群众的呼声,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期盼。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结果高质量”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让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有着落、有回应。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提出代表建议558件。在办理中,市人大常委会高位推动、精准调度,抓实群众高度关注的重点建议办理,选取部分重点建议开展专题询问,确保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

  一次次为民发声言真意切,一句句真知灼见掷地有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引导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更满意。

“搬”出忧患居“  迁”进幸福里

高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综述

(2024年6月5日)

  看着平坦的道路、整洁的环境、齐全的设施、崭新的生态宜居房,搬进高台县罗城镇侯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新家的朱忠,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而仅在去年,该县有400多户危居的“朱忠”,依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

迁,“搬”来了好日子,“搬”进了幸福里,开启了新生活。

  在朱忠看来,“搬”是安居乐业的需要。在高台全县看来,“搬”是深谋远计的选择,旨在保护生态、助推经济发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群众摆脱环境束缚,搭建安全屏障,让群众更好地安居乐业。

  正是基于此,高台县立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实际,抢抓重大机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科学分步实施,全力推动搬迁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制搬迁幸福蓝图

  连日来,在黑泉镇黑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砌砖、绑扎钢筋、搅拌砂石、砌筑外墙经过连日奋战,一座座充满希望的新房正拔地而起。该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原则,计划集中打造100户高标准连片住宅示范点1处,配套建成60户牧光互补生态养殖小区1处。“至目前,黑泉村示范点开工建设66户,预计6月底全部交工。”黑泉镇黑泉村党总支书记李延亭说。

  该县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按照“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原则,同步谋划教育、医疗、道路、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就业、生活好。今年,全县计划实施生态地灾搬迁839户。目前,南华镇成号村、黑泉镇黑泉村、合黎镇五三村等5个安置点97套安置房已封顶,其余241户正在建设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确保11月底全部搬迁入住。

二、做好要素保障大幅提高生活品质

  走进合黎镇七坝村村民张兴祯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彩电、冰箱、沙发等现代化陈设一应俱全,桌上摆满了各类水果、糖果、瓜子。恰逢喜迁新

居的好日子,一大早全家人便开始准备各种食材,招呼前来参加乔迁之喜的亲朋好友。贴对联、包饺子、煮羊肉、放鞭炮、住新房,乔迁新居比过年还热闹红火。

“搬到新房子特别高兴,水、电、暖等设施完善,做饭、洗衣服都很方便,

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两样。”张兴祯乐呵呵地说。

  谈起入住感受,张兴祯更多的是对政策红利的感谢和欣慰。“我家的房子面积是80平方米,房子总价19万元,政府补贴了10万元,又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自己花了不到5万元就住上了新房子。”张兴祯感慨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带来的政策红利不仅让群众“搬”来了好日子,更让群众真正“搬”进了幸福里。

  该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聚焦政策宣传引导、搬迁政策制定、安置点规划建设、后续产业配套等重点,统筹算好安全账、民生账、生态账、长远账、经济账,全力打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去年,该县实施生态地灾搬迁439户,建成8个集中安置点300套安置房,已全部交付群众。积极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住建、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675万元,同步配套安置点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装修入住205户,分散安置的139户全部搬迁入住,整体入住率78.4%;拆除旧房312户,拆除率71.1%;拨付补助资金3533万元,拨付率80.5%,共发放贴息贷款163户815万元。

三、用心做好服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从动员搬迁到入住,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办理贷款、帮忙搬东西从头到尾一直有人为我们操心。”谈起工作专班的服务,黑泉镇黑泉村集中安置点的李玉梅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该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镇、镇领导包抓村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按照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要求,靠实县、镇、村三级责任,明确搬迁计划、安置方式、年度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阶段推进目标任务落实。配优配强工作力量,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制作工作进展调度图、整村整社拆迁进度图、新建安置点工程项目进度图,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督导、定期

通报、联席会议工作调度机制,实行“周通报、旬调度、月总结”制度,定期通报搬迁进展、存在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形势,部署推进措施,力促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避险搬迁暖民心,同心共筑安居梦。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建成了一大批既安全又安居、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新型农村社区,让久困于落后和灾害的老百姓拉开了在“新地盘”上大发展大进步的精彩序幕,汇成一个个奋斗的故事、发展的故事一幅幅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在高台大地徐徐展开。

“舌尖产业”让发展“有滋有味”

菏泽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年6月11日)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加工产业确定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

20XX年,我市食品行业规上企业达到234家,实现营业收入859.2亿元,同

比增长11.3%;

  实现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74.2%。今年一季度,全市食品行业规上企业发展到261家,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59.1%。

一、为食品加工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微风拂过,东明县黄河沿岸麦香正浓。

  东明县是全省5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充足优质的小麦资源为五得利集团在东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日,五得利集团东明面粉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于涛对记者说:“我们正在筹备的技改项目总投资5010万元,技改完成后,物料进一步细分、提纯,可提高出粉率,年增加效益1200万元。”

  2001年,五得利集团在东明投产运营,日加工小麦能力只有250吨。二十多年来,公司始终让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过不断地提质、扩能、增效,现日加工小麦能力达到6800吨,小麦出粉率、出好粉率不断刷新纪录。

  在近日举行的山东省食品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山东大树集团被评为“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优秀单位”,同时荣获“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时隔一日,集团又荣获了“好品山东”形象标识授权书,可谓喜事连连。

  近几年,山东大树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从单一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到生物科技健康产业的转变,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小分子肽生产基地。“时代在迅速发展,消费在逐日升级,唯有创新求变,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山东大树集团总裁李玉岭说。

技改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山东天骄生物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公司技术部部长李子来介绍,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不断改造升级现有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食品加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围绕培育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我市为食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走进山东商都恒昌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高档生态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14.8亿元,是全省重大项目之一,采用了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国内先进保鲜及包装技术,助力企业加速形成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连锁餐饮、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部经理侯岳峰介绍。在曹县科技局的帮助下,该项目已入选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

二、优服务强保障产业集群动能强

  近年来,牡丹区坚持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产业突破的重要抓手,在聚中求破,于变中求新,蹚出了一条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沙土镇在以生产酱油醋为主的裕鲁集团引领下发展食品产业,集群初现雏形。近年来,沙土镇紧紧围绕全市“231”产业体系,聚焦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70亿元,产品涉及休闲食品、水果罐头、蔬果汁、脱水蔬菜、速冻保鲜蔬菜、调味品、肉制品及海鲜制品等300多个品种,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土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山东省绿色休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刚和附近的山东佳美食品达成合作意向,将为其量身打造物流仓储转运中心。”位于沙土食品产业园内的冰韵高端冷链仓储物流负责人侯永建介绍,集群化发展搭建了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让食品产业和企业通过产业供应链发生促进效应,凝聚起多元化发展合力。

  牡丹区沙土镇党委书记刘保安说:“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管理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坚持园区化规划、科技化支撑、集群化发展、链条化延伸,着力打造百亿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牡丹区大黄集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绿色农产品

加工产业园,一期占地1315亩,总投资89亿元,由菏泽正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天邦粮油有限公司等联合投资建设,力争3—5年整个产业园实现年产值过

100亿元。

  牡丹区大黄集镇镇长刘宁说:“园区重点发展粮油、蔬果、肉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优势,建设标准化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高端食品制造及技术研发,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全产业链。”

  在鲁西新区,菏泽健康食品谷项目发展迅速。该项目是菏泽鲁西新区重点打造的食品产业集群项目,是特色鲜明集科研、生产、销售和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实现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到科技引领健康产业的转变。

  当前,围绕健康食品产业,鲁西新区正不断从加强政策支撑、推动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深度整合食品产业链集群,全力打造规模化健康食品产业聚集区。

三、立足资源优势壮大特色品牌

  单县被称为“中国青山羊之乡”,单县羊肉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华第一汤”。近年来,单县把发展壮大羊肉汤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目标,推动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把羊肉汤熬成大产业。

  围绕羊肉汤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单县注册了“单县羊肉汤”集体商标、“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链品牌体系,不断厚植区域特色优势。

目前,单县羊肉汤品牌全国连锁店超1500家,去年的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

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6亿元,羊肉汤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

  “为加快‘单县羊肉汤’品牌化发展,我们打造了集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深挖品牌文化内涵,让单县羊肉汤香飘全国。”单县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呈华介绍。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前不久,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发布,曹县芦笋罐头从1589个申报主体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曹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战略,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以创建“品牌”助产业提速,已成为国内芦笋面积最大、

产品质量最优、加工能力最强、花色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出口创汇最多

的县,被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

  创新产品、创新思维、创新品牌,如今,单县“单养千秋”、曹县“好食源”、郓城“好郓来”、巨野“好乡邻”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辐射带动力强的过硬品牌脱颖而出,“菏泽好品”销往全国各地、走进百姓餐桌。

  强化科技赋能、优化产品结构、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品牌、延链补链强链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成色足,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围绕“舌尖产业”,菏泽将持续探讨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径,让群众美好生活“有滋有味”。

“五大行动”打造美好家园

曲江区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综述

(2024年6月11日)

  乡村的蝶变,是曲江区以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等“五大行动”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结晶。

  20XX年以来,曲江区依托自然、优美的环境,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在日渐建成。

一、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曲江区以抓基础为载体,按照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要求,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基础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行保洁员“村聘镇管”机制,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对保洁员包干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实现保洁全覆盖。

  实施环卫作业考核,每月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环卫作业经费。目前,曲江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房前屋后卫生9447处,清理乱堆乱放9499处,清理村内塘渠1543宗,清理畜禽养殖粪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211吨,打扫农村公厕710座。基本实现农户房前屋后农业生产工具摆放、建筑材料堆放规范整齐,农村道路和河湖域沿线干净整洁,清理的垃圾、淤泥、生产废弃物等得到科学合理处置,农民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升。

二、提升农房风貌打造宜居家园

  为全方位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曲江区开展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共排查农房56765栋,排查出“四沿”(沿重要交通线、沿重要风景区、沿省际边界廊道、沿城市周边)区域符合风貌提升条件的农村房屋127栋。截至目前,已完工112栋。

  同时,为有效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自然资源、住建管理、公安、供水、供电、镇街等职能部门,以城市规划区、城中村、城郊及重要路段、片区、节点及城区出入口周边等为重点,加大重点区域违法建筑拆除力度,集中清拆一批体量大、影响恶劣、顶风抢建的违法建筑。目前,该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8宗,拆除违法建筑面积共24340平方米。

三、加强文化赋能推进乡风文明

  目前,曲江区提质增效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行政服务中心76个,实现“一室多用、功能复合”,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区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今年在典型村安排4场“四季村晚”活动,在各镇(街)开展40场戏曲进农村活动,演出既有传统经典采茶歌舞表演,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现实题材戏曲剧目,节目形式多样化,让乡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戏曲的人文魅力。

  打造“风度文明大篷车”“风度百姓舞台”等品牌,举办“龙腾盛世·福满曲江”春节联欢晚会、“奋楫扬帆新征程·龙腾狮舞闹元宵”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闹元宵大巡游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而又富含教育意义的小品、舞蹈、歌曲等文艺作品,并融入乡村大型舞台演出或文体活动中。今年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超800场,服务群众累计超8万人次,让村民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推进文旅融合带动产业振兴

  曲江区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积极探索“非遗+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研学+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精心策划绿美曲江赏花踏春游、节气美食及美食旅游、文物考古游等13条“两天一宿”乡村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全面展示推介曲江特色文旅资源及线路产品,激活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出以“品茶”“祈福”“踏青”为主题的“访古探绿”旅游线路成为游玩热门,曹溪文化小镇(含南华寺)祈福游热度不减,成为外地游客来韶旅游的首选地之一,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业经济消费。

  着力打造“宿美曲江”品牌,强化民宿管理。截至目前,曲江区现有登记备案民宿48家,其中11家民宿被评定为韶关市乡村旅游星级民宿(四星级民宿3家,三星级8家)。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曲江区马坝人遗址景区开展2024年曲江区首届花朝花神大赛,以“汉服花开狮子岩”为主题开展节目展演、花神大赛、花神祈福、百花巡游等多个环节,以创新体验形式再现汉风古韵,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五、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为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乡村大力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曲江区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目前全区85个村、1182个村小组都已通过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栏等形式做好“村规

民约”上墙展示工作,同时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确保村规民约入脑入

心。

  充分发挥好农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今年以来,针对引导村民逐步破除攀比炫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开展宣讲活动25场次,发放传单4000余张。大力倡导婚事新办,5月20日,曲江区民政局举办“520”集体婚礼颁证仪式暨婚俗改革宣传活动,为15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颁证仪式,向新人们倡导喜事简办、新办,引导新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以文明新风见证幸福,当天共发放《婚事新办倡议书》150余份。

  下一步,曲江区将持续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统筹调度各方力量,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

“转”出一片新天地

伊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年6月7日)

林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初夏时节的伊春,青山含黛,绿水如

眸,无不在一片温润明净里弄了诗意,到处都被写上了美丽的字眼。

  5月23日,以“美丽伊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第三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启幕。这是加速推动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探索具有伊春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打开生态文明建设“伊春模式”的一次集中展示,意义非凡。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资源是

我市最宝贵的资源,小兴安岭大森林是我市最大的家底。

  作为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市始终牢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政治嘱托,围绕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新答卷,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速新兴产业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400万公顷浩瀚林海,森林覆盖率高达83.8%,森林蓄积量3.7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达1.6万亿元。伊春犹如一座巨大的“水库”、一座厚重的“钱库”、一座丰硕的“粮库”、一座优质的“碳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林都大地生机盎然。走进友好区“碳汇伊春暨小兴安岭生态经营示范林”,树木长势良好,一株株红松直冲云霄,从远处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通过培育针阔混交树种、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干扰树,科学提升森林质量,快速提高林木蓄积,不断增强碳汇功能。”伊春森工集团森林生态建设部部长王守涛说,“一方面通过严管资源推进大保护,另一方面是利用科学经营实现高质量。”

  “轻基质容器苗透水和透气性好,我们利用草碳土、珍珠岩、控释肥按一定比例配方做基质,培育出的苗木根系更发达,病虫害少,有极强的适应宜林

环境能力。运用轻基质育苗技术培育刺五加、五味子等1340万株,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项目荣获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上甘岭林业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汝明兴介绍,通过推广容器育苗造林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造林窗口期由一季延长为三季。采取顶芽劈接的技术,使红松12年即可达到丰产,让松塔成为林区职工群众的“致富果”。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

  我市深刻领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从“人林对立”到“人林和谐”,从“锯树伐木”到“造林护绿”,昔日的“伐木工”变身“育林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义。如今,把林子养得更绿,“绿树生金”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已成为林区人的共识。

  20XX年,我市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来之不易。我市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深入做好“保、育、治、转”文章,坚决守护好小兴安岭原生态风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2万平方公里,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构建“1+61”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防灭火一体化改革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三到位、全覆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废弃食用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全省首部单一树种红松保护条例,为我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我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综合指数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5月29日,“移动的五星级酒店”——“林都号”旅游列车今夏首次驶进“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来自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59位游客,深度体验“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的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自然之美,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

  “我简直是‘醉’了,在伊春体验诗意生活,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我收获了新的风景、新的快乐,同时也收获了新的回忆,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值得选择。”第一次来到我市的新加坡游客郑倩薇兴奋地说。

作为我省首列高品质体验式旅游观光列车,“林都号”今年计划开行26个

班次,10个班次已售罄,其他班次销售接近70%。项目建设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对接洽谈,推动“林都号”旅游列车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用、当年盈利,荣获“2024年冰雪文化十佳案例”称号,擦亮了黑龙江冰雪旅游的靓丽名片,为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

  我市先后获评“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20XX中国冰雪旅游城市12佳”,成为全国仅有的5个、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伊春地处北纬47°,夏季平均气温22摄氏度,是全国闻名的‘天然氧吧’。”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袁长焕介绍。

  在这个“天然氧吧”中,我市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业,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主业的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不断丰富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新场景、新体验,着力提升“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更新、更优旅游体验,持续叫响“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20XX年,我市共接待游客15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2亿元。

  我市充分依托和用好生态资源禀赋,聚力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把稳步推进“双碳”行动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推动要素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聚集,着力打造具有伊春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建设完成省重点新能源项目11个,第一个投资超百亿的伊春五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面启动,铁力年丰200MW风电项目计划年底前实现并网发电,嘉荫100MW风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目前,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核心资源项目库,涵盖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种植等领域77个项目,总投资980.4亿元,累计开工36个,完成投资34.7亿元。全市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贷款到位资金17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碳汇经济”“氧吧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全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开路。

在第三十三届哈洽会上,我市展馆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小兴安岭的天然

美景和资源优势一览无余。蓝莓、姬松茸、山猴头、红松籽、桦树汁散发着大

森林气息的绿色食品、“山珍野味”琳琅满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客商驻足。

  打开一瓶桦树汁,入口清新,风味独特。“我们的桦树汁产品全部源自于伊春市的白桦树林,其特点是原生态、纯绿色,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子涵介绍。

  在伊春森工新青林业局公司松林生态茶文化园,一进门就能闻到阵阵茶香,经过加工的刺五加茶被分拣到一个个小罐内。

  “我们把大家常在野地里挖的山野菜,打造成为了一项新产业。”新青林业局公司松林林场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勇介绍,通过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茶叶研究机构合作,小兴安岭的刺五加、暴马丁香、蒲公英等特产与武夷山大红袍制茶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生态茶品牌。

  围绕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我市积极放大农林一体、绿色有机优势,建基地、强加工、塑品牌,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目前,建成有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80个,组建黑龙江省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伊春蓝莓”入选黑龙江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品牌价值达16.5亿元,开发出松仁坚果油、蓝莓汁、桦树汁、木耳茸饮、速冻山野菜等800多种产品,17家企业、25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录,“森林大厨房”加快布局设点,我市入选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荣获“森林生态食品之都”称号,让更多的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加快走出大山、走上百姓餐桌。

  我市还大力发展以生猪、禽、羊为重点的常规养殖和以毛皮动物、鹿、蜂为重点的特色养殖,建有森林猪、雪貂、湖羊等120个特色养殖基地,构建起“常规+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格局。金新农、新希望等“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相继落地,伊春森工建成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15个。在铁力市满江红村,村里85%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平贝。20XX年,满江红村平贝迎来大丰收,产量超过3000吨,产值达到约1.3亿元。如今,“铁力平贝”成功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省首批“土特产”名录。

  在平贝产业的带动下,铁力市人参、北五味子等寒地龙药的种植、加工产业发展也逐步稳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寒地龙药种、产、销产业发展之路。据统计,20XX年铁力市寒地龙药总种植面积约10.6万亩,产值达到13.36亿元。

近年来,我市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富集的中药材资源,整体布局,重点

打造林都北药产业园,推动优势品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到80万亩,拥有制药企业13家、中成药批准文号184个,20XX年北药现价产值同比增长9.12%,第四届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签约合作项目20余个、签约金额达15亿元。

  追“青”逐“绿”向未来。绿色,已成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底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伊春以生态为笔,绘就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业兴人和、绿富同兴的崭新画卷。

昂首阔步向未来

南太湖新区成立五周年综述

(2024年6月2日)

  初夏的南太湖,热烈了起来。318米的南太湖CBD主地标项目即将结顶,它将以穿云破雾、直插云霄的崭新身姿刷新浙北新高度,为南太湖新区阶段性发展标上强力的注脚。

目光再次聚焦太湖南岸,这座奔向未来的新兴之城,成立五周年了。2019

年6月2日挂牌,被赋予使命,被寄予厚望,被委以重任。

  五年砥砺奋进,226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超400亿元,累计签约引进35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033亿元,9726亩低效用地盘活出发展新空间,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为试点,经济职能全面下沉街道。

一股韧劲走出“疑无路”,一张蓝图绘就“又一村”。沐浴阳光、生机勃

发,南太湖新区熠熠生辉,一幅幅崭新画卷徐徐铺开——

一、产业创强的瑰丽画卷

  连日来,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繁忙,一条条自动化产线一刻不得闲。今年一季度,企业以48.2%的市场份额,稳坐“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的榜首位置。

两年前,得益于新区用心用情的高效服务,企业在2个月内洽谈落地,7个

月内释放产能。“干部非常真诚,办事效率非常高。”企业负责人如是评价。

  这是一家企业在新区的成长,也是一个产业在新区发展的缩影。如何扛起全市生产力布局“核心引擎”的使命担当?新区坚持让企业发展起来,把产业壮大起来。

  五年来,新区累计培育“金象金牛”企业3家,链主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9家。围绕以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等为主的“3+1+N”主导产业,一大批高精尖、独角兽企业扎根新区,一大批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新区。如今,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53.3%。

  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经过五年蓄力,新区产业未来发展必将厚积薄发、欣欣向荣。

二、科技赋能的时代画卷

在空天机器人实验室对话机器人,在未来工厂看机械臂成群舞动科技赋

能的不仅是生产生活,更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

得益于顶层设计,坚定走规划路径。五年来,创新强区首位战略不曾动摇。

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

  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落地运营,不仅实现了湖州“国字号”科创平台“零突破”,也让新区形成了以此为引领,湖州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其他新型研发机构、创意萌发基地、成果转化加速器等为基础的“1+3+N”全链式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五年来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集聚各类“双创”人才6000余名。

  五年见效的湖州科技城已有10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已布局湖州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永久基地的西塞科学谷(北片)高教园区正在加快建设,“科创平台驱动、人才企业云集、科技金融活跃、双创服务多元”的科技创新生态将在新区全面形成。

三、开放引领的恢弘画卷

  车船往来,各色集装箱见证了进出口贸易的繁忙这是通江达海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长三角生态绿色中心港,五年来,累计入驻企业约30家,累计箱量运输突破100万标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主动拥抱,更要借势蓄力。新区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路网四通八达,高铁飞驰而过。30分钟通达上海、60分钟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通达长三角所有城市的“369交通圈”在这里变得具像化。

  站在“芯”风口,新区联合市产业集团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同规划打造了半导体产业园,已累计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超168亿元;区域合作上,“南庆产业飞地”在全省26个山海协作产业飞地中实现了“六个率先”,成为增强结对地区内生动力的重要平台,也推动了两地协同高效发展。

开放正在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区集聚人才、科技、资

源等要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四、产城融合的锦绣画卷

  不久前,摄影爱好者记录下这样一幅画面:微风吹拂,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百亩稻田涌起金色麦浪。不远处,塔吊林立的南太湖未来城正在忙碌施工中。

  想象之中,前脚跨出摩天大楼,后脚踏入田园稻田的场景切换,在新区毫无违和感。

成立之初就和其他区域不一样,新区是要依托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

旅游度假区两大国家级平台的高起点优势,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五年来,新区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追求“低密度、高颜值”,在好风景里孕育新经济,让山水之间不仅有生态美,更有产业兴。

  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是“硬实力”的提升,让人真正扎根下来的还是“软实力”的魅力,是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企业,是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是给予人才最优惠的安家政策,是始终用心用情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名副其实的“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之城。

碧水蓝天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天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024年6月5日)

  六月的天水,绿意盎然。登上南山眺望远方,风清气爽,白云如絮,目之所及,山如黛染,水似碧玉,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凝聚的是我市上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减污、降碳、扩绿等工作,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守护一片蓝天

  “天水的空气比以前好了,天也越来越蓝了。”6月3日,在天水生活了50多年的市民马海平由衷地感叹。在他的眼中,天水这座城市的颜色越来越“鲜艳”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我市聚焦重点领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曹晓斌告诉记者,我市强化燃煤污染治理,实施燃煤锅炉淘汰及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5643万元。目前,甘谷县、麦积区、武山县、清水县、经开区已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秦州区完成工程量的70%;积极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秦州区、麦积区排查建成区内散煤取暖用户1700余户,制订改造计划,有序解决散煤污染问题。

  为进一步加大扬尘污染管控力度,我市还印发《天水市扬尘污染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督促施工方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督促环卫部门对城区重点区域和主要道路加大湿法清扫、雾炮降尘和人工冲洗频次。

  随着我市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推窗可见的“天水蓝”大大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呵护一泓碧水

水污染防治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对提升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

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以巩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治水兴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和环保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切实防范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全市水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据了解,我市每月会进行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认真研判超标原因,要求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对沿河工业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河道环境问题等可能影响河水环境质量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

  及时发现解决超标排放、河道“四乱”等突出环境问题,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低温枯水期河水水质全面达标。

  我市对全市8家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常态化驻场监察,每日调度、汇总、分析各厂实时监测数据,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特别是溢流口科学开闭的监督指导,及时化解潜在超标风险,力求污染物超低排放,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全市组建多个督察组,对渭河干支流沿线涉水排污单位管理、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行、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情况开展地毯式排查,限期整改;在渭河干支流重要节点科学设置监测断面,开展加密监测,认真查找污染区段,强化断面水质达标管控;对各级水源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源进行核查,督促各县区对保护区内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道路穿越等各类问题加快整改,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科负责人王晓娟说,“今年1月—4月,全市国、省控地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向好,无劣Ⅴ类水体断面;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条地级城市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级别。”

三、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的美丽天水——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天水市生态保护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12月,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市要努力创建“无废城市”的工作要求。20XX年4月,天水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我市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由基准年的3家增加至15家,绿色矿山建成数

量由1家增加至4家;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数量达到180个;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升至99.68%;

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21%,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提升

至90%,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8%;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10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

到100%;

  全市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4座,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400余千米,841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93.75%,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完成“无废细胞”创建63家;

……

天空更蓝、水更清澈、环境更优美。如今的天水,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

世人面前。

  今后,我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相结合,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碧水蓝天美如画大美汉中好风景

2024年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综述(2024年6月5日)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认真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聚焦生态环境安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牢牢把握执法尺度,提升执法温度,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环保督察、环境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目录

(80篇)2024年6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