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区财政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扭住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活动为抓手,积极抓收入、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现将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财源建设,全力抓好组织收入

一是强化财政收入征管。根据年初人代会批准的2024年财政收入目标,分解任务、积极组织收入。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配合,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加大非税收入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二是积极主动向上争资。围绕国家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深入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精神,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基金等资金机遇,全力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政策扶持。三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常态化清理存量资金机制,将盘活的资金统筹用于亟须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推动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资源,支持依法依规将砂石开采经营权等优质资源注入国企平台,推动存量资产资源和新增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的良性发展。(二)聚焦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民生福祉

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支持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教育支出。落实好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发放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资金。二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交通补贴等补助资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提标政策,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各类资金。三是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传媒事业的发展,拨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等资金,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及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发放文旅消费券,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减负增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持续推进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压力,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到红利和实惠。二是提升惠企政策质效。依托“**县区营商在线数字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线上发布、办理、兑现,精简资金审批拨付流程,提高惠企资金兑现效率。三是用活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支持作用,发放“五个信贷通”贷款,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四)聚焦中心大局,切实保障社会发展

一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按照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二是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项目安排,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和新增债券,用于支持**县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充分利用债务监测平台,对我区新增政府债务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债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有序消化存量,全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五)聚焦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抓实预算绩效评价这个“牛鼻子”,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开展重大项目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提高采购评审效能。持续推进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非招标采购方式电子化。牢固树立“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节约率。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落实好《**县区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管理暂行办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区属国企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六)聚焦财政监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一是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财经纪律约束,扎实推进各项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重点聚焦民生资金、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会计代理记账行业等,提高检查覆盖面。通过把问题整改贯穿监督检查全过程,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财会监督检查等反馈问题的整改,强化跟踪问效,确保专项监督检查取得实效。二是有效管控财政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兜牢“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加强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强化库款运行动态监控,财政库款保障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三是提高预决算公开工作水平。聚焦“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性采购支出、预算绩效等社会重点关注内容,实时动态督促单位落实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立查立改,推进财政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七)坚持 统领,扎实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机关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建设统领财政大局,严格落实 工作责任制,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严肃党的政治生活,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夯实 根基。坚持 带团建、妇建和工建,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高质量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学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党组织书记上好专题党课,查找违纪风险点并制定防范措施,持续贯彻落实好党纪学习教育各项要求。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干部提素质、改作风,为推动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严肃政治生活,通过党组书记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等扎实筑牢财政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回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由于我区重点企业数量不足,优质税源不多,拉动效益孱弱的情况,使**县区产业链形成、工业园区聚集较为困难,缺少优质税源企业,导致我区税收较少,税收收入占比偏低,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二是财政支出及偿债压力较大。“三保”、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及社会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支出较大,支出和化解债务存在一定压力。三是财政增收压力大。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出让收入下降,新增可用财力有限。

三、2024年下半年财政工作打算

(一)持续挖潜增收,培育壮大综合实力。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强化财税部门工作联动,加强收入分析和调度,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调整情况,掌握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情况。深入挖掘税源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壮大我区可用财力。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基金等资金机遇,加大“跑步进厅”力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上级政策变化和项目申报方向,全力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地**县。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政府资金资源统筹,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资金撬动作用,激励民间投资,完善部门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对结余结转一年以上或不需要实施的项目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二)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厉行节约,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二是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部门经费在部门预算执行完毕前,原则上一律不予追加;从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能缓建的暂缓实施;审慎开展新增项目建设,对于年初预算未纳入资金计划的建设项目、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三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省市重点考核项目支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三)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围绕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兜紧兜牢“三保”底线,严防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总体可控。三是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聚焦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专项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审计、巡视巡察查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四)推进预算改革,助力财政节本增效。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推动数字财政建设,深化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和整合,保持财政业务数据纵横贯通,实现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二是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2024年将重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佳、财政支出效益不显著的项目在下一年度安排预算时缩减预算规模。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行“ +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多线并联)”特色 机制,构建“1+4+N”的国企架构,充分发挥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五)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财政形象。一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财政工作大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活动方式,深化理论武装,驰而不息抓实作风建设,推动财政机关 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厘清股室间交叉职能,科学合理设置股室岗位,开展轮岗交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结合“放管服”改革,推进内部规范化,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三是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主动联系对接乡镇和部门,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上展现新时代财政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