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汇编(6篇)

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汇编(6篇)

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汇编(6篇)

  【篇一】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今年以来,xx社区坚持以 为引领,实行“网格化排查、多元化治理”工作机制,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颗扣子”,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调解队伍。xx社区党委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根据网格内人口、房屋等基本情况,划分10个网格,建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xx代表组成的“五位一体”协调议事队,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不断优化调解队伍组成,提高调解队伍素质。

  深入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围绕社区事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集中排查,全面了解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及时收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强化分析研判,全力攻坚化解。坚持预防为先,抓早抓小,根据网格摸排掌握矛盾线索,聚焦婚姻家庭、财产分配、邻里关系等重点领域问题,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综合分析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化解措施。能就地化解的,当场发现,当场解决,避免因调处滞后而造成事态扩大;对陈年xx、疑难复杂纠纷跟踪调处,上门掌握情况,讲政策、讲法律、讲人情、讲后果,确保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居民群众各类矛盾纠纷14余件。

  推进跟踪回访,避免复发反弹。按照“谁调处、谁回访、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关注纠纷动态,采取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了解群众对化解结果的满意度,做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预防一批,对一些未能及时有效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包抓责任人通过上门走访倾听当事人诉求、开展法治宣传、情感疏导等方式,督促引导当事人积极履行义务、依法处理问题,坚决防止问题积累、矛盾叠加、风险外溢、复发反弹。

  立足源头治理,加强法治宣传。社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时,坚持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全过程,充分利用现有阵地,通过居民微信群、入户走访、“仪州·红小站”宣传等方式,线上线下开展咨询服务,不断丰富居民群众法治文化生活,主动为居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引导他们正当反映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全民守法,有效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为辖区内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今后,xx社区将不断探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强化多元调处、多方联合、多部门协同,形成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确保辖区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篇二】

  xx区xx街道xx社区位于xx市老城区,自建住宅多、基础设施老旧、群众诉求多元。近年来,社区不断拓展“远亲不如近邻”的新时代内涵,积极探索“近邻解纷”工作法,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社区”,有效化解邻里矛盾,促进邻里和谐。

  搭建近邻载体筑牢矛盾预防“主阵地”

  针对邻里纠纷“源头预防难”问题,做强三个载体,让预防走在萌芽前。建好近邻服务队。采取群众自荐、居民互荐、遴选竞聘等形式,发掘有公心、有热情、有特长、有经验的近邻“四有”居民组建“百事帮”服务队和“万家和”调解队,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民服务。xx年以来共发动120人加入队伍、组建服务小队25支、开发服务项目105个,累计开展服务468次,解决居民各类困难诉求702个。壮大近邻朋友圈。主动链接社区“大党委”资源,协调社区28个“近邻”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服务双向认领、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机制,推动各级各类资源力量进驻社区。城管等部门主动寻求社区合作,在社区设立近邻工作站,有效解决水电煤气管网改造、加装电梯、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7件。打造近邻议事厅。创新“厝边调解”模式,在社区设立话事亭、连心亭、近邻茶桌仔等近邻议事场所10个。巧用闽南“泡茶话仙”民俗,将协商议事的茶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社区干部每周至少半天与居民喝茶谈心,议群众心头事,解群众烦心结,落实社区事务共商共议,解决了空调滴水扰民、小区环境脏乱等一系列问题,拉进居民、物业、社区之间的距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发挥近邻作用下好矛盾排查“绣花功”

  针对邻里纠纷“发现处置难”问题,创新三项举措,让排查走在对立前。近邻有事常串门。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的思路,打造“近邻串门”入户模式,社区近邻网格员全部下沉走访,通过柔性的情感式入户、常态的串门式入户、精准的分类式入户,全面排查隐藏的矛盾纠纷风险点,做到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每个近邻网格员每日入户2小时以上,年均入户超过1000次。xx年以来累计收集需求、问题、民情清单1.08万条,有效排查矛盾纠纷“自燃点”。近邻科技来赋能。在“智慧思明”大平台上运行xx社区“万家和”调解模块,提供24小时全天候纠纷受理服务。社区网格员收集的纠纷线索、居民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等,均可实时线上流转,“派单式调解”有效联动线下调解资源。依托“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智慧思明-智慧近邻”平台掌握辖区矛盾动态,通过大数据精准研判,提前预测预警预防潜在风险“易燃点”。同时社区还建立楼栋微信群,实现隐患问题快排查、纠纷问题快调解、诉求问题快回复。近邻监督守防线。在社区设立“近邻监督室”,优选威望高、能力强、信得过的7位居民担任“近邻监督员”,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监督者”,共建立4大类、29项、76个具体内容的近邻监督清单。一方面通过“听、看、走、问、查”监督巡查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到底到边情况;另一方面针对居民反映强烈、久拖未决的矛盾纠纷开展跟踪监督,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复燃点”。

  运用近邻力量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针对邻里纠纷“调处化解难”问题,推行三种方法,让调解走在矛盾激化前。

  近邻评理工作法。坚持“螺蛳壳里做道场”,因地制宜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近邻评理室”,借鉴诉讼代理人的做法,在评理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主从“万家和”队伍中各选择1名信赖的调解员参与评理,让尖锐矛盾软着陆。五年来共评理化解矛盾纠纷407件,培育出了“庄莹莹个人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群众信赖的调解“明星”。

  近邻公证介入法。积极发挥公证法律服务职能作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思明公证处,在xx社区搭设近邻公证联络点,依托公证机构专业性、中立性、公信力等优势,灵活开展继承公证、遗嘱公证、债权文书公证等服务,有效开展公证调解208件次,避免历史矛盾激化升级,让社区成为矛盾化解“终结地”。

  近邻文化感召法。建成“深田图强”历史文化馆、“远亲不如近邻”政治生活馆,精心制作“深田读册歌”、《远亲不如近邻》微故事集,经常举办“最美邻里”评比、邻里文化节活动,树立“好邻里”模范,积极培育社区“红色”近邻文化。在调解过程中,社区通过讲述“近邻故事”,引导双方当事人“有事好商量”,争当“好邻里”模范,助力“矛盾结”变“和谐扣”。

  【篇三】

  今年以来,xx街道xx社区坚持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推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连接器”作用,争做居民的“贴心人”“和事佬”,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搭建小区“家常点”,将“桌上谈”“闭门办”变为“实地看”“现场议”,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将矛盾化解于无形。社区居委会成员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社区纠纷调解,充当社区“调节器”,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

  积极推进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共治,统筹协调共享社区内各类资源,形成了“横向到边”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探索建立以居委会成员、支部书记、业主委员会成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等为主的民间调解人员库,集结一支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楼栋长、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社会力量齐参与的人民调解队伍,依托“三官一律”专业培训,对辖区突发治安、纠纷、秩序、卫生、安全、消防等矛盾纠纷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召集退休老干部、老法官、老民警、老党员、老军人等德高望重人员组建“五老”协会,综合运用“法、理、情、德、规”等多种手段,对居民纠纷开展联合调处,多管齐下解决问题。

  坚持用情调处,用好临时救助、申请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打好“感情牌”,真正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坚持依法调处、“以案说法”,扎实推进“开门说事、认真理事、及时回告”“三步工作法”,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在社区依法治理、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中的职能作用,依法依规对双方当事人调解,打好“法治牌”,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坚持用心调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支部庭院,探索设立“家常点”,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在与居民拉家常过程中掌握民意,打好“人文牌”,尽显人文关怀。

  【篇四】

  “沈先生,您好,您反映的事情我们已经收到,现在正在调查处理中,请您耐心等待,后续处理结果我们会及时反馈于您。”东湖社区干部陆振远耐心的说。近日,居民沈先生向社区反映,楼下住户私自搭建的雨篷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会同街道综合执法中队上门查看确属违法行为,期间双方还因乱扔烟蒂等问题,再度发生矛盾激化。

  东湖社区了解情况后,会同社区调解委员会商量调解办法,合力出招帮助两户居民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第一步“听”

  耐心倾听矛盾双方诉求,被动应对向主动化解转变,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两户居民,耐心倾听他们各自诉求。

  第二步“劝”

  用换位思考、理性分析、感情引导等方式讲透情理、讲明事理、讲清法理,要求一楼住户立即对违章搭建的雨篷限期整改,同时要求二楼住户不得随地乱扔烟蒂行为。

  第三步“商”

  在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内,商量计策推动问题解决,邀请调解经验丰富的当湖派出所老朱调解工作室一起加入调解工作,与矛盾双方深入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和解意见。

  第四步“跟”

  及时跟进当场履行的调解协议,督促当事人按约定履行,确保调解“化纠纷”,街道综合执法中队随后也对违章搭建的雨篷进行拆除。历时两个多月的矛盾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当湖街道作为xx的主城区,是全市居民集中居住区、商务商贸集聚区,也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聚集地和多发地。接下来,街道将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篇五】

  为进一步践行“枫桥经验”深化“非诉服务”专项行动,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近期,梁溪区山北街道惠龙社区开展“千名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活动,积极探索“网格+调解”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化解—回访全过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将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就地化解,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①打好网格宣传牌,帮助居民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打好网格宣传牌,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网格员利用人头熟,地形熟,情况熟的优势化身法治宣传员,深入辖区逐栋逐户开展反电信诈骗,禁毒,反xx等法律知识宣讲,引导居民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②打好网格调解牌,引导群众遇到矛盾解决在网格。

  社区将人民调解相关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以5个大网格、53个微网格为抓手,安排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进行日常巡查,坚持常规排查,重点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通过就地走访,电话联系方式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进行全方位排查,注重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居民动态,分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做到矛盾纠纷及时摸排,及时介入,及时调处,及时化解,确保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着落,切实把网格建成人民调解的基本单元。截至目前,通过网格途径排查出矛盾纠纷10起,调处矛盾纠纷10起,化解率100%。

  ③打好网格管理牌,以网格清确保基层平安。

  社区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动员专职网格员,楼栋组长,平安志愿者,社区法律顾问,辖区民警等力量共同参与到普法工作中,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菜单式普法模式。居民可以通过本网格的专业力量,获取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律保障,鼓励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项难题,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次,普法宣传活动8次,参与居民500余人次。

  【篇六】

  xx北路街道xx居民区是典型的旧式里弄小区,位于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原本弄堂里的“熟人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社区内的邻里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此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为此,xx居委结合社区实际,以“情、理、法”为抓手,建立健全三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旧式里弄小区及时、合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经验做法。

  “60%”:“社区四长”们动之以情

  xx居委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诸如居民私自占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清洗晾晒造成滴水漏水、早出晚归引起噪音扰民等矛盾纠纷,占到全部矛盾纠纷的大多数,比重在60%左右。此类矛盾纠纷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能被及时化解,容易进一步激化邻里间的嫌隙。

  本着“化解在当时,化解在萌芽”的原则,xx居委坚持 引领网格管理,充分发挥“楼长、路长、门长、里长”这“社区四长”们熟悉住户的独特作用。遇到此类矛盾纠纷,这些“社区四长”的老法师们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出面稳定双方情绪、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用住户可以接受的语言沟通情况,分析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同时,老法师们和当事人沟通交流,引导过错方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争取受损方给予适当让步,从而达成和解。

  “社区四长”们认为,这类邻里矛盾的根源未必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如何平衡当事人特别是受损方的心理。因此,通过谈感情的方式达到“以情动人”,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小事化了”。

  “30%”:居委干部晓之以理

  诸如住户在公共区域或者个人家中违规安装电器、装修破坏房屋结构、管道被人为破坏导致漏水等,也是时常发生的矛盾纠纷,占全部邻里纠纷的30%左右。针对此类矛盾纠纷,xx居委主动搭建纠纷调解平台,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出面召集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物业,进一步了解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同时,定期组织居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储备政策法规和调解依据。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等相关法规内容,居委干部用“讲道理”的方式分析法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双方达成和解。

  通过以“讲道理”为主、“谈感情”为辅的方式开展工作,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合情合理地明晰责任,能够让大多数的当事人心服口服,也能为相似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参考。

  “10%”:“三所联动”明之以法

  实际中,总有一些矛盾纠纷无法通过“谈感情”和“讲道理”的方式得以化解。这类矛盾纠纷往往牵涉尖锐的人际冲突和复杂的利益纠葛,占到全部的10%左右。为此,街道积极构建好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的“三所联动”工作机制,与居委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居委吹哨,三所报到”,接到居委会的申请后,司法所工作人员牵头社区民警、专职律师赴实地了解情况。基于调查结果,分析矛盾原因,研判应对措施,开展纠纷调解。律师会针对矛盾纠纷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建议,帮助当事人形成合理的化解预期;社区民警“讲道理”作为律师“明法律”的有力补充;人民调解员“谈感情”为当事人转变思想、妥协让步注入“润滑剂”,这样三方共同发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和利益纠葛中寻找突破口,加快矛盾纠纷的化解进度,引导当事人达成共识,推动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据了解,xx北路街道xx居民区将不断从实际情况中完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三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从“情、理、法”的角度出发,启动合适的应对机制,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矛盾纠纷化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