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调研与思考

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调研与思考

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调研与思考

“晋江经验”是地方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1996年至2002年期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主席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提炼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涵的“晋江经验”。“晋江经验”是对晋江和泉州发展经验的深入总结,是对民营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深化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就是要深刻把握其蕴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启示。

一、“晋江经验”的总结提出

(一)“晋江经验”是深入调研的成果。在改革开放前,晋江是典型的“农业穷县”,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改革开放以后,晋江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乡镇企业开路,到嫁接外资发展“三资企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主席的关注,他六年七次到晋江调研,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主席同志多次调研农村,1996年8月到陈埭镇四境村调研时,对时任四境村村书记丁培凯提出“当好村干部,多为民办实事;搞好经济建设,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上去”的要求;又多次下企业,重点走访恒安、浔兴、安踏等民营企业。2001年4月,主席参加晋江市第三届国际鞋博会,对安踏董事长丁世忠提出“把好质量关、创出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创新产品”三点要求。除了晋江,主席还经常到泉州其他县市区调研,走遍泉州山山水水,每个县市区起码走过4次以上。2002年6月16日,主席同志听取泉州市委市政府汇报后,首次明确提出泉州的发展模式均是“三为主一共同”的“晋江模式”。主席总结的“晋江经验”,不仅仅是调研晋江,也是在调研泉州其他县市区的基础上提出的。由此可见,“晋江经验”的提出是基于深入考察调研的成果。

(二)“晋江经验”是理论研究的结晶。一方面,“晋江经验”是对“晋江模式”的总结和升华。了解“晋江经验”,首先要先了解“晋江模式”。当时,晋江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学术界的关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晋江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晋江模式”的概念,并将其列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模式之一,这也是唯一以县域经济形成的模式。1994年12月,“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讨会”在晋江召开,专家们对“晋江模式”作出“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总结升华。主席对“晋江模式”的内涵进行系统化概括,将其提高至“晋江经验”的理论层面,主要体现在《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和《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两篇文章。另一方面,“晋江经验”彰显主席深厚的理论功底。主席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其发表的理论和学术文章多达五十多篇。在“晋江经验”正式提出之前,主席同志已通过前期调研形成部分相关理论成果,为“晋江经验”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怎样做活特色经济这篇文章》中的“我们常说特色即优势,特色即潜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和“晋江经验”中的“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内在一致;又如《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中的“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抓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晋江经验”中的“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高度相关等等。

二、“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

“晋江经验”是主席同志对重要规律性认识的总结提炼,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主席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和实践来源。认真梳理主席经济思想13个方面内容,不少观点可从“晋江经验”找到活水源头,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重要保障上,都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围绕“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如“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这一重要观点可从“晋江经验”中找到活水源头。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上。在晋江的发展历程中,晋江党委政府的角色随着民营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转换。1980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价格随行就市以及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晋江从此开启农村工业化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晋江及时开展集体企业性质甄别理顺工作,为企业“摘帽”“松绑”,提出品牌立市,推进企业改制上市。主席同志在总结“晋江经验”时提出:“各地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就要像晋江政府那样,通过及时引导、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来履行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责任,促进经济的加快发展。”

(二)在发展导向上,都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主席总书记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从“晋江经验”中找到活水源头。作为我国最早探索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和规律的城市之一,晋江一直坚持市场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面临原材料不足、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却走出“市场—原材料—技术”和“原材料—市场—技术”两条经营道路。为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弊端,晋江聚合市场资源,率先建立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晋江先后培育了陈埭鞋材、磁灶陶瓷、罗山食品等市场;又如90年代,晋江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组织服装、鞋业、陶瓷等展销会,目前晋江鞋博会已成为全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魅力展会。进入新时期,泉州、晋江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推进电商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国际市场。“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市场的导向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以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在实施路径上,都是坚持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集中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主席总书记曾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从地方到中央,主席同志始终倡导坚守主业做强实体经济。这一思想可从“晋江经验”中找到活水源头。“晋江经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结构主要依靠农业,1978年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了近四成。改革开放后,晋江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市场驱动创新的路径,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道路。进入新时代,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面临不少难题,晋江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为抓手,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下,晋江大力加强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撑足后劲。截至目前,泉州包括晋江在内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72%税收、83%GDP、90%技术创新成果、93%城镇就业。“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在前进动力上,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改革开放,他曾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思想可从“晋江经验”中找到活水源头。晋江发展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开拓一脉相承、高度契合。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晋江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晋江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在全国率先开始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从主要依靠农业转向以工业为主;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走出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之路。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级城市之一,晋江曾经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共30几项,慢慢总结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等宝贵经验。泉州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闯改革深水区,先后获得“金改”“民综改”“海丝先行区”“国家自创区”和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国字号”试点试验50余项。“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勇于啃难啃的硬骨头,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坚定走好改革开放之路。

(五)在根本目的上,都是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同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一思想可从“晋江经验”中找到活水源头。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乡镇经济比较模式》中指出,晋江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内涵于广大晋江侨属中的蕴蓄深厚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基于深切的拓外传统和致富愿望,晋江“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晋江经验”的引导下,晋江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水平迅速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和富裕。晋江将超七成五的财力投入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深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综上所述,“晋江经验”与主席经济思想不仅在观点、内容上而且在立场、方法上都是一以贯之、高度相连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晋江经验”学习得越深、实践得越多,就越能深刻地理解主席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就越能坚定地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晋江经验”的现实启示

2019年,主席同志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一)弘扬“晋江经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晋江经验”中的“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时代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掌握好其蕴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贯穿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线。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和灵魂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守正创新就没有“晋江模式”,也就没有“晋江经验”。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牢牢把握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如果说“六个始终坚持”回答了晋江成功的秘诀,“处理好五大关系”则指出晋江发展存在的不足。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善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现实问题,勇于正视问题、探究矛盾、破解难题;四是坚持系统观念。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就是全面发展,除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外,还涉及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多个维度,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加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二)弘扬“晋江经验”,必须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晋江经验”充分体现了主席同志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希望,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胜法宝。新时代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坚守实业主业。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民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增长空间;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是未来生产力。“晋江经验”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对亲清政商关系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和标杆效应。弘扬“晋江经验”,就要求政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继续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让民营企业享受平等待遇,实现有为市场和有效政府相统一;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晋江经验”蕴含广大闽商诚信为本、爱拼会赢、恋祖爱乡等精神特质。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鼓励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做精主业的精神,成为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创新创业、合法经营、回报社会的典范。

(三)弘扬“晋江经验”,必须推动县域全面深化改革。“晋江经验”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规律的经验总结和前瞻洞察。新时代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深刻领会其蕴涵的县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一是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产城人融合是县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晋江经验”强调实体发展、城镇化和人民性。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围绕“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人”实现以人为本,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二是构建开放型经济循环。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外向型经济。“晋江经验”是在开放的大潮中创造的。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变化加快融入和调整优化。以内外优势为基础,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持续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