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篇)

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篇)

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

主席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新时代,党校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一、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基层党员干部需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把握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建设总要求,这将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党的思想理论,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纪党规教育。党纪党规教育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需要了解并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加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投身工作,为组织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对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强化学习,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如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技能学习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二、新时代基层党校开展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党员干部是党的骨干力量,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事业发展。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通过组织党性教育培训,能够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对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

提升专业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基层党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帮助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和国家工作方针政策、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供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促使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基层党校通过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能够加深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所面临问题和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为民意识,筑牢为民情怀。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三、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策略

完善集中培训机制。要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工作,确保整体的培训课程设置系统全面。第一,制定科学的培训工作计划,结合培训工作实际,针对培训课程内容、时间、形式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谋划与部署,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第二,提高培训课程质量。基层党校开展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要将一些重要的学习资料以书面文件形式进行传阅,这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掌握。第三,要注重学员的课后反馈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完善学员对课程教学评价,引导党校教师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情况,进而可以在开展后续培训教育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提高培训实效。

精准设置培训内容。要分层分类设计培训内容。构建好“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按需施教和分类施教,是科学设计党校课程的基本要求。要结合广大地方党员干部的现实需求,科学合理进行培训资源的选择与调配;要根据干部培训的层次和班次特点,重视课程设计的个性,避免由于教学设计不规范而影响到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各级党校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做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处于绝对的引领地位,业务知识培训要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提高领导能力,以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设计,助力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提高。

创新多元化培训形式。第一,组织开展好党员组织生活。基层党员干部在党校培训期间,也要组织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有序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确保实现党员党性教育培训全覆盖。此外,还可以形成以“微党课+微电影”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日常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第二,创新培训教育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党校可以借助网络干部教育学院、学习强国等多种平台进行学习资源的搜索与汇聚,也可以引导广大学员主动参与录制微视频等,更好地提高广大学员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与研讨交流,着力增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新时代,基层党校肩负着地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使命,要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实现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与干事创业能力,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提高基层干部创新能力的对策探析

一、提高基层干部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于全党全社会都有风向标作用,尤其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为民办事的勤务员,其工作能力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一方群众的幸福生活。

而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首要发展理念,对于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基层干部只有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风险挑战及不确定因素。

二、提高基层干部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创新能力提升要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加,一个地区在发展产业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应对风险挑战,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引领发展的关键少数,就要围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来提升创新能力,把这一能力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把创新能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三、提高基层干部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为担当者担当,营造一个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在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创造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比如xx县人社局推出了全市首家就业零工市场,xx镇政府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创建的“一线找单、分类派单、现场评单、长效结单”的四单工作法,晋福村探索出了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农业托管服务⋯⋯在基层探索出这些好经验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好的环境不仅能够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首先,一个有担当的领导集体是良好干事创业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领导干部

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承担责任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需要发挥好民主集中,领导班子通过和一线工作人员有效的沟通和谈心谈话,可以更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减少误解化解冲突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一个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也需要注重奖惩机制和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更好发挥人才优势,加大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激发基层干部的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基层智慧

领导干部在创新过程中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要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群众满意的方案,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确保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层干部要增强创新能力就需要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领导干部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既能够增强群众对基层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也能够依托群众的首创精神来发现基层智慧,从而更好地总结出创新规律,提高创新能力。

发挥地域优势,创新发展新动能

依托地方特色推动创新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地方特色是创新的源泉。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资源禀赋,这些特色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基础。领导干部应当深入了解和挖掘地方的特色优势,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其次依托地方特色推动创新有利于解决地方实际问题。不同地方面临的发展瓶颈和挑战各不相同,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地方实际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依托地方特色推动创新,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地方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例如xx县作为革命老区,依托本地的山水资源、红色资源和特色产业,走出了“绿色、红色、特色”三色融合的发展道路。

此外,依托地方特色推动创新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转型。例如xx县在钢铁产业发展中,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了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升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领导干部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干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生力军,理应担当作为、走在前列。然而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部分基层干部出现种种思想顾虑,逐渐缺乏工作动力,热衷于当“太平官”,认为既然“为官不易”索性就“为官不为”,抱着“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平平稳稳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等不良心态,对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消极应付,搞变通、打折扣,已成为地方治理中的“顽疾”,亟需通过加强对新时期干部的管理教育,有效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x县从县情实际出发,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创新探索了理想信念、正向引导、问责倒逼、关怀保障“四为驱动”模式,着力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x实际,具有x特色的地方治理新路径。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愿为”觉悟

一是坚定政治信仰。以“思想寻根”行动为载体,结合主T教Y,创新开展“五重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访入党介绍人、重读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问入党初心,深入推广党员入党当月过“政治生日”制度,充分发挥思想教育浸润作用、选人用人导向作用、述职考核倒逼作用、日常管理约束作用,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二是强化理论学习。以“深学细悟守初心、解放思想担使命”为载体,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持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等制度,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统筹安排分类学+丰富形式促进学”方式,用好用活“学习强国”“x先锋”等平台载体,有效拓展学习广度深度,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三是主动为民服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补短、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清零、医疗健康保障、早市夜市便民行动等“七大攻坚行动”,从充实农民“钱袋子”、揣稳百姓“房本子”、稳定市民“菜篮子”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出发,切实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强化正向引导,激发“有为”动力

一是制度化设计。做好干部培养选任制度的顶层设计,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比选、竞争任职等方式,使有思路、有干劲、有激情、有贡献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用。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通过准确客观评价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业务素养、科学精准选人用人提供有效保障。近两年来,全县累计提拔重用干在一线、业绩突出的干部xxx名,成功营造出干事创业“千帆竞发”的浓厚氛围。二是纪实化管理。县注重发挥县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表率作用,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督考制”要求,先后制定《部分县领导xxxx年项目化管理责任清单》等文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牵头联系x个以上重点项目,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定期听取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开展星级评定,公开评定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针对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出台《履职情况工作日纪实暨正负双向评价计分管理办法(试行)》,对“万名干部进农家”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纪实、综合评判,突出工作实绩,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参考。三是专业化锻造。坚持把挂职历练、学历进修等作为激励干部进步的重要渠道,选派干部人才到高校研修学习,到省级部门、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提升素养,到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实践锻炼,为干部配齐配强“成长导师”,让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履职经历、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近两年来累计培养优秀干部xxx余名。

三、严肃监督问责,惩戒“不为”表现

一是建立“定期赴考”制度。创新开展“书记季考”模式,围绕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内容,每季度对作为“关键少数”的县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定期把脉切诊、及时祛疴除疾,并将“书记季考”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作为衡量干部能力、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位居前列的,优先提拔使用;对被评为较差档次的,由联片区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组织约谈、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问题严峻的,适时根据《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和有关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开展“书记季考”x次,梳理整改问题xxx项,先后约谈xx名县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二是建立“庸下劣汰”制度。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先后出台《县科级领导干部负面信息研判制度》《县科级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教育帮助和惩戒办法(试行)》,坚持从健全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警醒和惩戒,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着力优化干部结构,强化干部管理,有效推动形成“庸者下、劣者汰”的惩戒机制。近两年来,先后免职不担当、不作为干部x名。三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员作用,每月收集科级领导干部负面信息,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对负面信息逐一研判,形成《县科级领导干部负面信息台账》xxx条信息,实现干部监督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

四、注重关怀保障,守护“敢为”热情

一是搭建关心关爱平台。坚持全面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边远补贴等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政策,先后制定《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办法(试行)》《县党内关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关心爱护,统筹安排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体检、休假、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事宜。今年以来落实专项资金xxx余万元,有效解决交通、办公、食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二是强化“回炉淬火”锻造。建立健全长效跟踪管理机制,在“下”之前,综合采取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等方式,按照规定履行调整程序,确保干部下得合规、下得合理、下得服气;在“下”之后,实时跟踪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表现,积极鼓励其整改问题、提升水平,引导干部把“下”作为一种鞭策,主动转变作风,对于积极改正、表现优秀、成效明显的,及时为其搭建新的干事创业平台,近两年来重新启用因工作失误“下”后又积极进取的干部x名。三是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出台《县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县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成立容错纠错工作领导小组,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根本遵循,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等原则,明确“六类适用对象”,围绕推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建立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近两年来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干部按照规定减责或从轻处理,了结并提出组织处理意见xx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