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感悟汇编(24篇)(202407)

学习总书记刊文《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感悟汇编

(24篇)(202407)

目录

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心”答卷3

用“苦”“力”扛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7

“以心换新”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11

用“心”让中国式现代化画卷“越绘越精彩”14

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不渝、不息、不止”17

用奋斗的“汗水”浇灌使命之“花”21

挥“毫”泼“墨”

绘就“繁花似锦”好风景24

永葆“三心”有所向

砥砺“三行”有所往27

“接力跑”赓续中国式现代化“薪火弦歌”30

提“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翰墨芳华”33

用好载体

让建党精神找到“物质寄托”36

永葆“三心”奔赴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39

乡村人才振兴“三步走”42

善用“舵帆桨”让“复兴号”之“舟”行稳致远45

以“三心”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考题”48

以“新”破局

探寻乡村中国式现代化优解51

肩负“使命任务”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55

执“奋斗之笔”

画好新时代“坐标”58

循“声”而动

“青”听新时代新征程使命召唤60

在深学笃行中“纪”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3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赶考路65

“鼎新革故”赓续中国式现代化“薪火弦歌”69

锚定“中心任务”奔赴“奋斗山海”72

循迹总书记的文字脉络

解码何以“改革开放”74

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心”答卷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20XX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勇于务实苦干,奋发有为,笃行不怠,争当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底气”“可挑担”“能冲锋”的“强国先锋”“复兴栋梁”。

在“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中“一心向党”,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忠诚卷”。文章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是历尽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和“源”,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真正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时刻不忘“补钙”“壮骨”,坚决做到乱花纷扰“不眯眼”、风雨来时“不退缩”,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守护者、实践者、垂范者。

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一心为民”,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百姓不弃、民生不苟的“奉献卷”。文章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心中事”作为自己的“中心事”,以“不怕麻烦”的精神常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坐坐板凳、摸摸被窝,常到田间地头走走转转、拉拉家常,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为群众解忧纾困,切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使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中“一心干事”,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重担不惧、艰险不畏的“担当卷”。文章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生动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担当,并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之中。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时刻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状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心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可嘉勇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实本领,积极主动投身到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中去,把人生理想、国家事业、民族复兴融入血液、刻入骨髓、注入灵魂,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辍前行,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青春之花在不懈奋斗中绚丽绽放。用“苦”“力”扛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吃苦”何尝不是人生一场修行、一种历练?共产党员要把这篇文章与《主席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起来进行研读,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在“自找苦吃”中以精神原动力、过硬战斗力、实干持久力、刀刃向心力扛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于“吃得苦中苦”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逐梦前行的“精神原动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者”具有磐石信念品格,因为信念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竭原动力。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吃苦之姿”撒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凭着“红旗漫卷过六盘”的坚定信念,他们以吃苦之实践诠释入党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产党员要“吃得苦中苦”,在传承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四个伟大”建设,始终做到“铁心跟党走、九‘苦’而不悔”,从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于“梅花香自苦”中锤炼能征善战本领,提升攻坚克难的“过硬战斗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回望党的奋斗历程可以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还必须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新时代新征程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党员队伍,担当时代重任的“利器”,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共产党员要历练成善战的“人才”,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克难攻坚的干劲,让能干事、有作为、敢吃苦的“苦心人”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在乡村振兴“练兵场”、基层一线“大课堂”中“苦心志、劳筋骨”,实现“苦尽甘来”的人生价值,提升攻坚克难的“过硬战斗力”。

于“为人民辛苦”中坚定持续发展决心,厚植初心使命的“实干持久力”。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苦”是人民公仆“蹲下去”治兰考“三害”,是第一书记苦干近十年圆林县“水梦”,是“燃灯校长”用知识改写山区女孩命运……共产党人始终在苦学本领、苦守岗位、苦干事业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共产党员当坚定“人生选择”,锚定初心使命“定星盘”,常思人民苦,勤担人民责,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底、干到底的高质量发展的苦干决心、事半功倍和滴水之功,实干持久。

于“自我革命苦”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凝聚勇于斗争的“刀刃向心力”。恶竹应须斩万竿。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表现。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全体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严以修身”的李大钊,到“一身正气”的周恩来,再到“不带半根草去”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他们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内无妄思守住“街亭”、不丢“长安”。共产党员要发扬斗争精神,吃尽“自我革命苦”,善于刀刃向内,吾日三省吾身,坚定“立根石岩”,持续增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打铁硬功”;建立严管厚爱的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懂得提醒是关心,约谈是关爱,监督是保护;切实纠正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歪风,让想干事者敢干事,让能干事者干成事,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以心换新”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再次旗帜鲜明地点明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使命。“征程万里风正劲,借势扬帆奋者先。”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亲历者、参与者、奋斗者,当有“破旧立新”的气势与魄力、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追求,在“以心换新”中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以“使命心”催生“新思维”,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破旧立新,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前,激励着、召唤着奋斗者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瞭望闪光未来、全新画卷,必得有思想“破冰”的主动与勇气、有“独辟蹊径”的开拓与创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别干部仍然想着“老套路”、用着“复制模板”,然而社会总是在发展中实现进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可以凭老经验、老办法解决,但大多数都得寻求“新解法”、探索“新路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使命心”催生“新思维”,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破旧立新、革故鼎新,既要夯实理论功底完整准确践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更要登高望远,不断学习各地区优秀示范、先进办法,真正在形势复杂、任务繁重、道路艰险的新征程开辟新赛段,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以“奋斗心”缔造“新创造”,追求“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变化开拓进取,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当今社会比的是实力、拼的是速度,谁能踏准时代节拍、谁就能挺立浪潮前沿、谁就能赢得起跑优势。放眼我国,从大飞机制造到生物医药、从量子信息到人工智能、从电商直播到无人物流……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完美落地的“点火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奋斗心”缔造“新创造”,追求“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变化开拓进取,要敢于变“被动选择”为“主动探索”,勇于追求“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变化,无论所处环境多复杂、面对的考验多严峻,都要保持为民初心、牢记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深入一线、直面问题、创新打法,下功夫击破痛点、难点、堵点,真正以自主创新强化竞争力、以加速狂奔转动“命运的齿轮”,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以“追梦心”换来“新突破”,吹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号角一路赶考,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将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和风险,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淬炼着我们的精神,最为关键的是要有硬实力才能抗住压力,要有拼搏精神、必胜信念才能“弯道超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追梦心”换来“新突破”,吹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号角一路赶考,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扎根、在吃劲负重的岗位蹲苗、在风雨交织的战场成长,在见风雨、经历练、挑重担中锤炼实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真正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领域发光发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攻克难题、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韧劲成就非凡,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用“心”让中国式现代化画卷“越绘越精彩”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校准赶考之路上的“心坐标”,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奔涌“奋斗之浪”,蓄足赶考满满动能,奋力书写时代的“崭新华章”,用“心”让中国式现代化画卷“越绘越精彩”。

锤炼“化繁为简”的功夫,下好“先手棋”。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要有“化繁为简”的功夫,能够化细碎为系统,能够从题目掌握题眼,观察“细微处”、找准“关键处”,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化繁为简需要有“眼力”,也需要有“脑力”,这都需要在平时多磨砺、多提升,并非灵光一闪、妙手偶得。党员干部要深入实地,既要观问题之形,掌握其发展脉络,也要观问题之里,掌握其实质为何,这样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抓手,从缠绕的“线团”里理出“头绪”来,从而明确“怎么做”的方法,找出“路和桥”,让问题能够迅速解决。党员干部在平时要多培养自己的视野,要主动“站得更高”,在理论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能够“看得更远”,把握时与势,下好“先手棋”。

拿出“全力以赴”的劲头,耕耘“责任田”。面对单一、简单的工作,党员干部不能有“有做就好”的应付思想,即使是再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对待,拿出“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劲,把事情办实办好,切实扛起岗位责任。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担当体现在行动上,而非口头的承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勤勤恳恳才能干成事业。因此,党员干部要做赶考之路上的“实干家”,追逐目标过程中有一颗“笃定的心”,无论面对小的波澜还是大的风浪,都能够“行得稳”,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万里路”的力量,以赶考“里程数”见证不懈奋斗的历程,让“信仰火炬”照耀前行。党员干部要做肩膀有力、脚步有力、双手有力的“勤务员”,遇“难”有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亮出最佳的“答卷”。

凝聚“勇于突破”的力量,磨砺“担当肩”。“舒适圈”里只有安逸的状态,会把与困难相搏的“锋芒”磨平,会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削弱,碌碌无为的日子如同“白开水”一般寡淡无味,脚步拖沓越走越慢,这样的状态不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因此,党员干部要敢于走出“舒适圈”,不能在“温水的舒适”里忘记了梦想的方向,不能在“自己的设限”里失去突破更多可能的机会。党员干部要敢于到“矛盾窝”里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在实践中“强筋壮骨”,在高山前“不停攀登”,在实践的“大熔炉”里练就过硬的本领。此外,党员干部还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自己的短板要及时弥补,对于自身的优势要充分释放,在基层一线“大舞台”上发光发热。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不渝、不息、不止”没有一项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实现复兴伟业更加光荣;没有一项事业,比团结14亿多人民奋进现代化征程更加伟大。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再次旗帜鲜明地强调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可以说,当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时代,更是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大展身手的“可为”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砥砺百年大党的奋斗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在“可为”时代,做“有为”之人。

在“乘风破浪”的“可为”时代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做到“矢志不渝”永葆革命本色。百年以来,一批批有志青年赓续革命火种,一代代舍生忘死的先辈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作出了不懈努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肩,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做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涵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从而在“乘风破浪”的“可为”时代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做到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要始终将坚定信念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刻在心里、融入灵魂,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在“英雄辈出”的“可为”时代砥砺“百舸争流自当先”的拼搏精神,做到“自强不息”擦亮奋斗底色。英雄是时代的丰碑、是民族的脊梁、是精神的旗帜、是前进的目标,更是榜样,是标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拼尽毕生精力做研究,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命卫士”钟南山先后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冲锋一线,挺起了保护人民健康的民族脊梁;“核弹专家”林俊德,默默无闻扎根罗布泊,45次参与核试验只为国家在核领域不再受人要挟钳制……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可为”时代,榜样召唤广大党员干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英雄榜样的奋斗精神,铆足干劲冲锋在前,主动担当无惧险阻。要学会“自找苦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摒弃消极心态,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奋斗姿态,在艰苦奋斗中锤炼过硬本领、开创伟大事业,用奋斗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

在“日新月异”的“可为”时代永葆“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革新意识,做到“开拓不止”擦亮创新成色。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从高铁“出国”、港珠澳大桥贯通南北、再到“蛟龙”潜海、歼-20首飞成功、“嫦娥”探月归来,今日的中国,以创新精神创造出了斐然成绩,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苟日新,日日新,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远不止于此。面对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永葆创新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时代中掌握主动,当好新时代的“弄潮儿”。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创新精神贯彻工作实践始终,要紧跟时代的节拍,勇于变革创新,革故鼎新,积极开拓未知的领域,要树立独立的思考精神,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碰到问题,多联系实际敢于尝试、敢于试错,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勇于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在“日新月异”的“可为”时代做开拓不止的“有为”之人,创造更多新征程上的奇迹。用奋斗的“汗水”浇灌使命之“花”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20XX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奋斗的“汗水”浇灌使命之“花”,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实现“新跨越”、拓展“新道路”、书写“新答卷”。

日积月累念好“恒”字诀,循序渐进实现“新跨越”。没有“跬步之进”的积累,就没有“千里之行”的抵达;没有“小流涓涓”的汇聚,就没有“江河壮阔”的景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式”都离不开“尺寸之功”,只有久久为功、韧劲十足,才能把难事办妥、把大事办成,在“事有所成”中交出不负时代的“成绩单”。党员干部要在平时多“钻厚板”,把书从薄读到厚,在求学之路上迈出“勤恳之步”,拓展所学知识,在实践需要时,想得出办法、拿得出方法,以过硬的能力本领串起“千条线”,推动问题的化解。学习是增长见识的过程,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在理论学习中念好“恒”字诀,注重吸收和转化,在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中实现“新跨越”。

投身斗争念好“破”字诀,勇往直前拓展“新道路”。事业的推动,要集众人之力,要下非常之功,绝无“轻松”二字可言。如果行一段就“歇歇脚”,走两步就“没干劲”,再美好的蓝图也会“破碎”。党员干部要有应对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的准备,心中要有“坐标”、脚下要有“方向”,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一刻不停地前行,保持“坐不住”的紧迫感,该出击时不退缩,该行动时不犹豫,做起而行之的“攻坚者”,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啃下“硬骨头”,以艰巨艰苦的努力“滚石上山”,以出色的“完成度”把工作落实好,把付出作为本色,用奋斗点亮未来,用“硬肩膀”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有斗争的精神,有“忘我”的精神,有“吃苦”的品质,才能无惧“千磨万击”,走向“辽阔江天”,闯出事业发展新路。

全力以赴念好“干”字诀,砥砺奋进书写“新答卷”。人民群众的“心愿清单”不能攥在手心里,要落到实处,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化作现实;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不能落在角落,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强烈责任感,把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以夙夜在公、兢兢业业的作风当好人民群众的“孺子牛”。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把“情”融入群众中,把“心”用在为民服务全过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到全力以赴不松劲,以实干担当的精神交出人民满意的“卷子”。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放在心上,每件事都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因事情难就“挑拣”,不因事情小就“疏忽”,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之姿,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为何”,用行动作为“我是谁”的响亮回答。挥“毫”泼“墨”

绘就“繁花似锦”好风景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内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精神,力挥“大刀阔斧”之笔,饱蘸“碧血丹心”之墨,奋力绘就“花团锦簇”的繁荣风景。

力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之笔,挥洒“山止川行,风禾尽起”的信仰之墨,绘就“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披肝沥胆之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唤醒往昔记忆,重温复兴之路,我们党筚路蓝缕而繁荣昌盛,历经风霜而风华正茂,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勇毅精神,浇筑“气壮山河志不移”的坚实信仰,以“手不释卷、笃志好学、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和时代价值,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践行“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中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捍卫者。

力挥“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情怀之笔,挥洒“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民之墨,绘就“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安居乐业之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情,深入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幸不幸福”“人民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游标尺”,在“知民情、暖民心、解民忧”中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处处紧抓不放”的使命感、“事事务必躬亲”的责任感,把件件小事办实、桩桩实事办细、道道难题办好,真正做到“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后厚其本”。

力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之笔,挥洒“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奋斗之墨,绘就“跬步江山即寥廓”的笃行实干之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从“时代楷模”徐利民用真心关怀群众,到“最美奋斗者”黄文秀用青春诠释初心,再到“当代愚公”毛相林绝壁开路,用双手创造财富……事业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干事热情,筑牢“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促发展、抓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中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彰显“栉风沐雨自担当”的职责大旗,以“精卫填海”“水滴石穿”的意志力、“釜底抽薪”“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凝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之志,激发“草木百年新雨露”的创新活力,绘就“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的繁荣图景。永葆“三心”有所向

砥砺“三行”有所往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要践行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断斗争,永葆初心、决心、恒心,砥砺前行,赶考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永葆忠心向党,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气,行之真信,往党旗所指。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魏巍巨轮。回首百年征程,在风雨无阻的航行里,“伫看十年后,红花开满地”的邓中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抑或是“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生”的陈延年……“一颗红心永向党”的誓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志之所趋,无远勿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意志坚定,真信笃行,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心之所向,在学思践悟中增进生命的“厚度”,在孜孜奋斗中拓展理想的“广度”,在攻坚克难中挖掘信念的“深度”,用好斗争这把“利剑”,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姿闯关夺隘,以“许党报国、矢志不渝”之志扶摇而上,战胜重重困难,托举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永葆初心向民,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行之担当,往民之所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疫情防控期间,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坚持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扶一把老百姓”的朴素情怀书写了充满温度的民生故事,彰显了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社区治理下,北京改造提升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示范点,上海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云南开展“三社联动”,因地制宜,集众智、出新招,全方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让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人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人民意识融入血脉,将“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担当刻于心间。新时代赶考路上,我们更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不徘徊、不犹豫,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以“见行动”为路径,一切从实际出发,增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意识,以“抓落实”为主线,一切向实干看齐,扛重担、打硬仗,用铮铮铁骨撑起民族脊梁,赢得人民群众最大满意度。

永葆匠心向国,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底气,行之创新,往国之所望。中国有着创新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古有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今,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着创新势头: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领先全球,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的“直播经济”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百舸争流,新模式风起云涌,广大党员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扎牢了中国经济的基础、树立了中国经济的信心、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底气。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认清“形”与“势”,秉承爱国主义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工匠精神,在变化复杂的环境中当好“先行者”、勇闯“无人区”,在矛盾突出的时刻做好“排头兵”、敢啃“硬骨头”,在精益求精的学习中强筋骨、长才干,在一丝不苟的钻研中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成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接力跑”赓续中国式现代化“薪火弦歌”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党员干部要投身新的“时代赛道”,以“接力跑”赓续中国式现代化“薪火弦歌”,开创新的时代荣光。

以真挚情怀“接力跑”,回应“民之所需”。党员干部要牢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想要知道群众的需求,不能高高在上向基层“要材料”,也不能只是通过电话、微信随机“问一问”,更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真到基层,问题才能真到眼前;勤到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事事了解”。党员干部要“动”起来,既要“腿”勤动,也要“嘴”勤动,在深入基层中和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党员干部要学方言,与群众语言相通;知民心,和群众心心相连,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及时掌握民之所需,还要多听听群众建议,把群众的智慧运用到工作当中,才能让工作开展得更贴合民心,以真挚的情怀、实干的作风、出色的答卷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以过硬本领“接力跑”,练就“过硬本领”。实践中,如果缺乏锻炼,就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脑子不常“转动”就会“生锈”,能力不常“锻炼”就会“跟不上”,只有常练才能“思悟”常新,只有常练才能做到“智慧”常在,让思路更畅通、能力更多面,成为干事创业的“活字典”。乱中出错,静中生智。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实践的“大熔炉”中,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镇定自若,切莫“自乱阵脚”;遇到风浪在前的境况,切莫“局促不安”,要“每逢大事有静气”,找准“破局”关键,拓展“发展之路”,扑下身子“加油干”,摸爬滚打“促提升”,在历练中练就“金刚钻”。实践是“课堂”,反思才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所得,实现自身真正的“蜕变”。

以斗争精神“接力跑”,冲破“前路关口”。敢于斗争才能更好地前行。党员干部要从“每一次”斗争中汲取经验,在“再一次”出发中厚植底气和信心,在接续奋进、重新启程中凝聚起充沛的力量。斗争需要有勇往直前的胆魄,不能有“弱者思维”,不能遇到难题就“绕道走”,碰到“钉子”就缩着头。只有强者才能赢得胜利。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更多未知的风险挑战,严峻的形势、多变的“题目”给党员干部的“破题”带来了难度。如果只是遵循“程序化思维”,只是“套套公式”,无法适应新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因此,党员干部要掌握斗争技巧,善于观察形势走向,善于把握发展先机,以“乘风破浪”之势冲破一道道“关口”,在斗争中再闯难关、再创佳绩、再迎辉煌。提“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翰墨芳华”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提“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翰墨芳华”,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与梦想。

提学思之“笔”促知识转化,书写增智强能“翰墨芳华”。经验欠缺、方法不多要多到书中“寻”,提升阅历、增长本领要向实践“学”,做到学有“靶向”、学出成效。党员干部要把理论书本作为“案头卷”,迷茫时找“答案”、闲暇时悟“哲理”、工作时思“方法”,以“勤”为学之“径”,在学习中“细嚼慢咽”,不能让“急切之心”影响了学习效果。学习必须学深学透,不能光在“字面上”看意思,还要通过“深潜”了解“字面下”的意义,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将所学到的运用到工作实际,以学得深入促常学常新,以学得扎实促工作出新出彩。党员干部要把“学”和“思”紧密结合,在“思”中促内化,在“思”中多转化,多掌握“几把刷子”,当好工作“多面手”。

提磨砺之“笔”促本领高强,书写实践锻炼“翰墨芳华”。参天大树不可能生长于温室,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养,长此以往,影响树木的生长。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只有在“磨砺”中才能让意志更坚韧,只有在“摔打”中才能让筋骨更强健,只有在“风雨洗礼”中才能让“逐梦之步”更有力。在“舒适圈”里会磨平信念和斗志。党员干部要跳出“舒适圈”,不能在安逸的氛围里失去目标和方向,不能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丧失干事的激情和活力。党员干部要心怀梦想、迈开脚步,在各种考验中锤炼作风,紧跟“时代之变”练就“应变能力”,紧跟“发展之潮”练就“奋楫之能”,在实践中保持锐意进取、笃行不怠的姿态,让心志更加成熟,让本领更为高强。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职责,发扬能吃苦、不怕难的精神,向基层更深处“扎根”,推动事业的发展。

提初心之“笔”促民生发展,书写实干为民“翰墨芳华”。只有知道人民群众“怎么想”,才能知道开展工作“怎么干”,民之所“想”和我之所“为”是相对应的,多听群众的“声音”,才能廓清工作中的“迷雾”,明确该怎么干的具体方向。党员干部要多到基层去,和人民群众面对面“一起坐”,在喝大碗茶、聊农家事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和群众关系更亲近、情感更浓厚。党员干部要多向人民群众问计问策,自觉拜人民为师,听群众的“金点子”、找解题的“金钥匙”,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运用到干事创业之中,学到“真学问”。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任务,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时时刻刻“记挂”,全力以赴“奋斗”,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用好载体

让建党精神找到“物质寄托”7月1日,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敢于斗争不仅是党鲜明品格,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各级党组织要用活、用透传承载体,为伟大建党精神找到“精神寄托”“物质依托”,让广大党员的“精神源”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源”。

用好新媒体前沿阵地,为建党精神找到“传声筒”。以自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传播形式,成为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渠道。各级党组织要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沿阵线中,用好政务新媒体,让新型传播形式成为传承“利器”。要打造好新型信息传播矩阵,比如通过建立“红色故事大厅”,让建党故事在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第三方平台上实现一体化集群式传播,形成以整体扩展、协同联动、数据同源、服务同根为特征的矩阵效应,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插上“云翅膀”。要坚持需求导向,瞄准广大党员受众的兴趣点,采取“大创意+多媒介”“小创意+多媒介”的方式,构造有趣人设、创建平等对话、聚焦创意表达,调动起受众的愉悦心情,推动建党叙事入眼、入脑、入心。

用好博物馆第二课堂,为建党精神找到“展示柜”。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在收藏和展示传统功能之外,逐渐衍生出教育功能,成为育人的“第二课堂”。各级党组织要珍视蕴藏在文物里的精气神,展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人们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全社会得到持久的文化滋养。要在博物馆中讲好“建党故事”,用革命文物、革命故事培育好博物馆红色底色,帮助游客在观览中深刻体悟中国是如何站起来的,增强历史自信。要在博物馆中融入“建党元素”,比如通过AR虚拟现实、全景融入等数字技术,再现伟大建党场景,让观众拥有“触手可及”的体验感,在“砰然心动”中激活人民血脉里的红色基因,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下“快进键”。

用好电影院流量媒介,为建党精神找到“播放器”。文字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而电影是文字的具象化表达。从以复调叙事方式展现血肉之躯搭建出的“英雄之桥”的《金刚川》,到以人物静默表现代替语言叙事的《悬崖之上》,再到用声乐展现建党震撼画面的《1921》,摆脱单一文字叙事,电影叙事更能为观众带来“久未释怀”的体验。各级党组织要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比如将建党文字故事编成电影、编成戏曲,让代表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故事走进电影院,实现红色文化与电影院的“双向奔赴”。要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影片里的革命人物、革命事迹转化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养分,使观众在光影中体会党史、牢记党史、感悟党史,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永葆“三心”奔赴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近日,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擘画的壮阔蓝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忠诚心”“为民心”“进取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奔赴“康庄大道”。

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初心如磐奔赴“康庄大道”。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在应对诸多风险挑战时始终凝聚出强大的能量,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终身课,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与党同向相行中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信仰、坚持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矢志不渝、初心如磐奔赴“康庄大道”。

永葆“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心”,冲锋在前纾民困、解民忧,念兹在兹、一以贯之奔赴“康庄大道”。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过百年征程,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心同情、感同身受,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主动融入群众、扎根群众,永葆为民之心,纾民困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进取心”,迎难而上敢斗争、善斗争,知行合一、履践致远奔赴“康庄大道”。文章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新时代伟大斗争,就没有新时代伟大变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正是由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锻造出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斗争精神,斗志昂扬、迎难而上,不断在基层一线锤炼过硬本领,自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保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精神,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斗争伟力从容应对前进路上各种复杂环境与风险挑战,在干事创业时要善于思考、果敢抉择,全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知行合一、履践致远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乡村人才振兴“三步走”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人才是关键,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引才、育才、用才三步走,引导“新”“硬”“专”人才队伍成为乡村一线骨干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以主动引才“站稳脚跟”,吸纳“开拓创新”的乡村“新”人才。“不拒众流,方成江海”。吸纳“想实干、有才干、敢实干”的“新鲜血液”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智慧”,带来“新机会”。一方面要立足乡村当地发展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乡土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地推出就业创业的好方向、好点子,叫响叫亮引才口号,为引才“铺路架桥”,为聚才“搭台筑巢”。另一方面要营造海纳百川的“引才”氛围,坚持政策引领与后勤保障“并驾齐驱”,“量身定制”人才政策,确保每项政策都贴近人才实际需求,以政策倾斜吸引外部人才投资兴业,实现“引凤筑巢”与“筑巢引凤”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按下人才引进“加速键”,实现人才与乡村发展的共荣共赢。同时也要打好“乡情牌”,推动“雁归工程”,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以用心育才“稳步走路”,培养“素质过硬”的乡村“硬”人才。“致治之要,育才为先”。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对融合多学科知识、适应复杂环境的复合型人才渴求更是迫切。而单纯引进而不“培育”,人才与乡村发展环境就会“水土不服”。应积极探索乡村创新人才的培育形式和载体,通过建立“校企联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快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的农业人才。同时,要紧密围绕农业产业特色,鼓励人才下乡、技术下乡,培育出一批真正理解农业、热爱农业的专业化农村人才队伍,与农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定期为人才提供面对面的农技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不仅能解决人才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能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让人才真正打通科技赋能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以大胆用才“加速奔跑”,用好“学有专长”的乡村“专”人才。“天下多才,在所用之”。

乡村振兴的实现,关键在于用对人才、发挥人才专长,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方面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石,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用才原则,实现人才特长与工作岗位的精准对接,以此产生强大的“叠加效应”。同时应根据人才的能力、性格、意愿安排工作和岗位,确保不同领域的人才在乡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另一方面要为专业人才集聚优质创业兴业资源,打造乡村赋能中心等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以形成“产业+人才、基地+资金、技术+赋能”的集群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搭建坚实的平台,提供充足资源,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才下沉和成果转化“夯基垒台”,确保专业人才能够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放开手脚”,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贡献力量。善用“舵帆桨”让“复兴号”之“舟”行稳致远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文章的精髓要义,以如磐信念为“舵”、挺膺担当为“帆”、为民造福为“桨”,助推“复兴号”之“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如磐信念为“舵”,一以贯之坚守政治本色,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回溯百年党史长河,从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惊天呐喊,到张富清“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魂”的真情告白,一代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讲奉献、建功勋,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员干部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常学常新,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以挺膺担当为“帆”,一往无前奔赴奋斗山海,砥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斗争豪情。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我是党员我坚守”,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我是党员我先上”,再到抗震救灾和防汛抗旱斗争中的“我是党员我顶住”……每到关键时刻,总有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身影。眺望远方征途,荆棘与坎坷交织、阳光与风雨同在,党员干部要拒当“温室里的花朵”,争当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能啃“硬骨头”,勇探“深水区”,敢接“烫手山芋”,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避责、不退缩、不推诿,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真正成为能干大事、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以为民造福为“桨”,一心同体密切血肉联系,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宗旨答卷。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这是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黄文秀、张桂梅、徐利民等榜样人物看齐,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走实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置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心,将群众在就业、住房、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记挂于心、落实于行,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奉献之心”闪耀“公仆本色”。以“三心”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考题”7月1日,2024年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离不开高质量发展,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循序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守“初心”,答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必答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公平可及。要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努力缩小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差距,让发展成果普及普惠,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塑“匠心”,答好“科技引领,勇攀高峰”的高质量发展制胜题。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科技创新水平成为影响利益相关各方战略博弈的关键变量。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一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再到“北斗”组网,每一项重大科技成就背后,都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更是全国上下协同创新的集体智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定力,更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魄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让创新的种子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让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巨轮破浪前行。

持“恒心”,答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加分题。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做到“量体裁衣”,发挥比较优势,不同地区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依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则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业,同时借力数字经济,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弯道超车。通过差异化发展策略,激活每个区域的内生动力,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让新质生产力如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以“新”破局

探寻乡村中国式现代化优解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再次旗帜鲜明地点明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使命。一切发展的坚实举措终将沉入基层,一切发展的最终结果终将现于基层,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特别是乡村,绝非高度统筹工作安排外“临渊羡鱼”的旁观者,亦不可为“滥竽充数”的行外人。作为沉入一线的选调生,更需思考,向前迈进、向上发展、向上笃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层责任,在治理有效、产业振兴、文化繁荣中,以“新”破局,探寻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解。

引领,激活治理单元,以实干“凝心聚力”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大道之行,实干为要,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有机匹配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望为根本,需以重塑、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为关键着力点。要深切把握 引领核心支撑,牢牢树立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根本导向,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抓手,精准解读基层减负赋能“瘦身提质”关键机遇,进一步推动党员下沉,群众自治归位。以“民之所需、我必念之”的初心情怀,在俯下身子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中凝聚群众、动员发展,用一核多元的协同结构、内生人才的澎湃活力、千家万户的治理参与,持续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不断强化乡村治理,有效推动体制优势、组织优势向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层一线主体基底。

新质赋能,培育积极要素,以发展“结构升级”打造乡村产业共同体。总书记在常德考察时指出:“基层干部要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群策群力,不断干出让农民群众认可的实绩。”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切入点,面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化大生产竞争的宏观背景,乡村发展更需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条件,在“一村一策”“一县一品”的精准战略下,有选择地推动特色产业补链、强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人、钱、地”问题,积极探索以盘活林地、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造比较优势,搭建基础性平台,积极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与村级合作社的孵化,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与引入产业化生产,搭起联通企业、合作社经营与农户生产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基层生产与市场的互动渠道,探索形成更紧密的产权利益关系,构建实质性产业化联合体,以链增收,以新赋能,通过产销分工与标准化生产,降低科技赋能门槛与联耕联种联收技术难度,用“合作+技术”新质生产力落实模式,有效克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土地经营效率的转化提升,提升农业从业者收益总额,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大地流彩,迸发创新发展,以乡情“合拍共鸣”驱动乡村文化共同体。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支撑。从村超村晚,到农家书屋,从红色文化源流,到能人巧工的传统技艺,乡村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绝非单一地以现代化要素扬弃文化乡愁,而是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以乡音融乡情、以乡情唤共鸣,在共同的地理文化IP之上,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手段构筑起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脉络,建立乡土人才激励互鉴机制,实现资源挖掘,以“新”为引,迸发活力,积极构建和睦、互助、协作的优秀乡村文化。以“文”共鸣,搭起联通群众生活与公共精神的意识桥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塑形铸魂,再次构建起新时代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内在主体。肩负“使命任务”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7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再次旗帜鲜明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勇担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路径,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图景”。

坚持党的领导“掌舵定航”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奋楫破浪”。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坚强的“领航者”。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讲政治体现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上,坚定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砥砺人民至上“初心使命”点亮中国式现代化“万家灯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做到“矢”志不渝,将“坚持人民至上”融进血脉,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获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灵感,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我们的工作。

凝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渐入佳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靠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四个必须”重要要求,保持“不日新者必日退”的进取意识,关注前沿科技、开拓前瞻视野,勇于接受挑战和尝试新事物。要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打破“老方法”、破除“旧思路”,以“不懂就学,不会就练”的求知劲头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发扬“事异则备变”的工作作风,跳出“经验主义”陷阱,摆脱“惯性思维”桎梏,避开“刻板形象”圈套,以“一天当做两天用,两天并作一步走”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困难,以破为立,加快高质量发展。执“奋斗之笔”

画好新时代“坐标”7月1日,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广大选调生当执“奋斗之笔”,坚定信念、心系群众、强化担当,画好时代“信仰”坐标、“民生”坐标、“担当”坐标,以昂扬之姿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执“奋斗”之笔,找准“信念O点”,画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时代“信仰”坐标。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纵观百余年党史,从嘉兴南湖一叶“承载千钧”的红船到如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支撑,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明灯高悬,指引未来”,新时代选调生要深化理论学习,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锤炼党性,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理想信念筑牢“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基础,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书写满分答卷,坚定不移地画好新时代“信仰”坐标。

执“奋斗”之笔,找准“为民X轴”,画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时代“民生”坐标。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代选调生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既要做到“脚踏实地”,站在前、行在先、做表率,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坚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又要做到“仰望星空”,练就过硬本领,沉下心来、迈开步子,确保理论学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成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持之以恒地画好新时代“民生”坐标。

执“奋斗”之笔,找准“担当Y轴”,画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时代“担当”坐标。“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南宋英雄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劝降毫不动摇的担当、驻守扬州史可法誓死守城以身殉国的决心、爱国侨领单声致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责任、革命家陈天华血书鼓舞同胞战斗的决心……古今英雄,所折射出的是责任,更是担当。如今,硝烟已逝,海晏河清,新时代选调生更应在自身岗位上强化担当意识,面对艰苦复杂的基层环境时,要牢记总书记“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的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少说、不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挑战与考验面前,艰苦奋斗,敢于担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以坚定的决心攻克每一个难题,攻坚克难地画好新时代“担当”坐标。循“声”而动

“青”听新时代新征程使命召唤7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应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召唤,做到循声而动,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创造更多精彩。

“青”听信仰之声,淬炼“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诚心,在“一心向党、矢志不渝”中扛牢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一次又一次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突破,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铁心跟党走”的崇高觉悟和“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学习紧迫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发挥“挤”和“钻”的精神,从党史“富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品尝“真理的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不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青”听实干之声,淬炼“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心,在“热血拼搏、永不言弃”中扛牢使命担当。“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从破解芯片研发“卡脖子”问题,到首台手术机器人正式国产化,再到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众多的领域中,一个个有为青年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主动迎接新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科学研究最前沿,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坚决不做过客、不当看客,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在攻坚克难、砥砺笃行中做中国式现代化“干将”“闯将”。

“青”听廉洁之声,淬炼“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纯净心,在“严于律己、慎独慎微”中扛牢使命担当。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廉洁理念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涵养廉洁理念不仅有助于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也有助于化解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面临的改革难题、发展课题、矛盾问题。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逐条逐句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深对“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理解,弄明白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筑牢“免疫墙”,打造干净纯洁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展现属于青年的清新盎然。在深学笃行中“纪”好人生“第一粒扣子”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席20XX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增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锻造担起民族复兴这一重大使命任务的能力为己任,以此次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自觉加强个人能力建设,在深学笃行中“纪”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走得更正、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用好党的理论“营养土”,青年干部要增强自控力。青年干部要厚植遵规守纪的思想基础。要自觉加强对党的理论,尤其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深学细悟这一丰富而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把其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营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性质宗旨,自觉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自觉增强党性修养,把补钙壮骨、明心见性作为一生的“必修课”。要在理论武装中,增强自控力,要深入基层,多做调研,在干事创业前多想一步、想深一层,把党的理论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 

      

用好党规党纪“必修课”,青年干部要增强判断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干部遵规守纪,就要用好党规党纪“必修课”。对于党纪党规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规定要求要深学细悟,牢记于心。党规党纪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从整体和细节做到双重把握,真正通过学纪达到明纪的目的,明白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把纪律的”戒尺”牢牢地装在心中。要把党规党纪学深悟透,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把党规党纪学习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不断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增强判断力,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用好廉洁自律“安全带”,青年干部要增强执行力。廉洁自律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青年干部要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就要系好廉洁自律的“安全带”。要明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没有“休止符”。要增强执行力,积极主动做好个人的廉政建设。要勤掸思想上的“灰尘”,勤照镜子,勤正衣冠。要坚持多学常学党规党纪条文,要多结合党内警示教育实例,加强对党纪党规的理解,要通过学习修身养性,增强不想腐、不想贪的自觉。要把遵纪守规的思想意识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行动,确实做到忠心向党、一心为民,大公无私,鞠躬尽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赶考路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赶考”之路。 

    

坚守初心使命,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诚担当,走好“新时代坚定信仰赶考路”。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如今已取得辉煌成就。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对党的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和忠诚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毅前行。

践行人民至上,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走好“新时代为民造福赶考路”。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是靠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干出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民造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持奋斗实干,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作为,走好“新时代实干奋斗赶考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简短的话语揭示了最深刻、最真挚的道理。奋斗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从改革开放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奋斗的激情和拼搏的精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黄大年、张富清,他们无一不是奋斗者的典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奋斗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水过不去、拿命来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用奋斗抒写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用辛勤奋斗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创造新的业绩。

锤炼党性修养,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廉洁,走好“新时代廉洁自律赶考路”。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念好廉洁从政的“紧箍咒”,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以鲜活的案例警醒自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胸怀,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展现共产党员的清廉风采。“鼎新革故”赓续中国式现代化“薪火弦歌”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席20XX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广大基层干部要在鼎新革故中,赓续中华文化“薪火弦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之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以“溯源守正,文脉传承”为“总根基”,“一以贯之”做“传承者”,赓续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薪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五千年岁月荏苒,亭台楼阁流淌着历史的步履、诗词歌赋记录着文化的轨迹、文物典籍镌刻着千年的文明,传承“民族文化之脉”,解锁浓缩其中的“经典文化”“建筑风情”“人文底蕴”,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使命。20XX年7月26日,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广大基层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功底、明确政治方向,秉持“考古态度”传承文化精髓,守好中华千年文化的“根”和“魂”,构建“在修缮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薪火”。

以“鼎新革故、锐意进取”为“发力点”,“一往无前”做“开拓者”,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曲谱”。“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探月探火……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破解芯片研发“卡脖子”问题,到“超级水稻”亩产上千公斤,再到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幕又一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故事在华夏沃土深情演绎。总书记指出:“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站在崭新的历史征程,广大基层干部要成为时代发展的“开拓者”,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巧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智能科技,破除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形势复杂、道路艰险、任务繁重的乡村振兴新征程开辟“崭新赛道”,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曲谱”。

以“古今对视、开放交流”为“突破口”,“一脉相承”做“践行者”,唱响中国式现代化“奉献弦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要赓续“中华文脉”,还要把握“时代潮流”,二者结合才能激发更大“磁场”。广大基层干部要在基层奋斗中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伯乐慧眼”不拘一格招引“文化传承型”“产业创新型”“企业运营型”人才,通过“文化培训”“底蕴提升”“技能拔高”等相关培训课程,引导人才以真挚的情怀、自信的姿态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故事讲生动,带领本地农民“朝着职业化”方向不断蜕变,真正推动守正与创新高度融合、同频共振,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唱响中国式现代化“奉献弦歌”。锚定“中心任务”奔赴“奋斗山海”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任务书”和“路线图”,坚定理想信念、挺起担当之姿、矢志为民造福,用奋斗汗水浇灌“事业之花”,让“小我理想”与“家国梦想”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以“党旗所指”定为“行动所向”,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赤胆忠魂,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漫溯“党史长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的发展壮大总是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心任务”,全党同志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旗“指挥棒”的指引下撸起袖子加油干。

以“使命所在”定为“奋进所往”,铸就“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铁肩,踏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斗争征程。因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从抗日战争中的“救亡图存,视死如归”,到疫情防控中的“逆行出征,无惧无畏”;从抗震抢险中的“挺身而出,争分夺秒”,到抗洪救灾中的“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每到关键时刻,总有共产党人“站得出、冲得上、顶得住”。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回望来时路,轻舟已过万重山;眺望远方征途,前路漫漫亦灿灿。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事事难成事事成”中攻克一重又一重难关、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书写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民心所盼”作为“努力所趋”,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答好“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宗旨考卷。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献出宝贵生命;“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最美奋斗者”毛相林,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让贫困山村走上致富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谆谆教诲。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员干部,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循迹总书记的文字脉络

解码何以“改革开放”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总书记对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明确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4年5月22日,总书记来到山东日照港,面对精神饱满、志气昂扬的港口人,总书记感怀万千: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20XX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必须”,其中之一是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可见,中国将持续向开放要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坚定不移地与世界共享机遇,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站”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汲取对外开放的坚强信心与不竭动力。主席于5月5日至7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中法领导人会谈前,主席送给马克龙总统一份特殊礼物,包括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等书籍,而在5年前的访问法国,马克龙也向主席送出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文化的交流沁润人心,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古语云:“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中华文明同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从器物技艺、文学艺术到典章制度、思想哲学,五千年时间的积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赋予我们深厚的开放自信。时至今日,《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优秀影视作品,《只此青绿》《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优秀艺术节目源源不断、百花齐放,让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弦歌不辍。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声愈烈的当下,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显著特色,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文明的关系,既满腔热情,又理性平和,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正在不断坚定。

“落”在共赢的焦点举措上,践行对外开放的真挚承诺和大国担当。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将继续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不衰,零和博弈、以邻为壑思维甚嚣尘上的国际社会中,时常可见诸多“搞小圈子”“抱小团体”的行径做法,严重阻碍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沟通,增加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引用了孔子的“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来描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中国在逆全球化浪潮中,主动迈出开放的步伐,不断优化对外开放举措,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正以各项实际举措践行对外开放的承诺,比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投资力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优化入境游发展措施,开展一系列高水平高规格展会,增加人才交流合作机会……中国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大国胸襟海纳百川,让开放、交流、共享为全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

“干”在激情的发展浪潮中,打造对外开放的强大引擎和显著特色。对外开放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前不久,主席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内陆,长江与嘉陵江两江汇聚,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汽车制造更是名列前茅。在对法经贸往来中,重庆通过中欧班列,将汽车、电器、鞋履服装等产品分拨到法国,又将化妆品、机械零件等产品在法国集结后运往重庆,实现了资源的良性互补。为实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总目标,重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加快实现各类通道互联互通,促进通道与经济融合发展,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良性循环。如今,重庆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随着中国大国外交的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也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将本地区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去,秉持“开放、创新、共享”三个目标,把握原有优势,进行特色输出,在步子越迈越大的开放进程中,交流碰撞出新的发展火花,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要合作不要倾轧,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共赢不要独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广袤神州大地必定活力奔涌、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