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调研文章: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调研文章: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平台载体、制度设计、实现路径、场景应用以及发展遇到的瓶颈等问题,并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以信用平台为支撑的融资服务全面启动。为解决辖区中小微企业融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xxxx年,我区联合xx省征信公司研发了全省首家县(区)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并成功上线运行。平台归集全区x.x万余家经营主体税务、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领域涉企信用信息以及水电气门单等经营信息,运用多维度可信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地信用数字画像,推动信用数据为融资增信赋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撑。该平台正在和“x信融”“x企通”等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已成功入驻工、农、中、建、浦发、兴业及xx财信担保、xx再担保等xx余家金融机构,首批注册企业xxx余家,首批授信放款xxxx万元。xxxx年xx月,高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践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xxxx(第六届)金融科技产业大会上进行推介分享。

  (二)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审批改革全面实现。全面推行审批代办帮办或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诺,通过信用承诺部分取代前置手续、审批报件。探索推行“容缺受理+信用承诺+一网通办”审批模式,推动“无证明”办事服务,健全完善失信惩戒、审管联动、协作协调、异地联办工作机制,实现xxxx项政务服务事项和xx项建设运营事项全程“一网通办”。将xxxxx市民热线受理、流转、办理、回复纳入信用管理,以信用赋能机制创新,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满意率持续保持xxx%。探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方式改革,有力推动工业项目快落地、早达产。xxxx年xx高新区“信用承诺+一网通办”工作获评“xx省第二届信用建设典型案例”,“标准地+承诺制”出让做法荣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全国两会特刊,“以信用管理激发xxxxx便民热线效能”作为xxxx年全省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获推广。

  (三)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场景应用不断丰富。充分发挥信用在助企纾困、扩大消费、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信用嵌入改善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上,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优化提升消费新环境。全区已建成市级放心消费街区x个、单位x家,区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xx家,消费环境测评总指数高于全省x.x个百分点,消费者满意度为xx%以上。打通扶贫空间和信用平台数据共享,归集贫困户、合作社等xx类扶贫领域信息,通过“一个评级、两个名单”模式对农专社进行信用评估预警,实现农产品销售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为精准扶贫提供新方式、新途径。高新区“信用优选+放心消费”获“xxxx年xx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四)以诚信建设为目标的市场秩序有力改善。在万达广场、天一广场、天贸城等各大商圈建立了信用激励机制,通过内嵌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对动态评级优选名录库中的市场主体实施奖补兑付,倒逼经营户以品质取信、以服务取胜。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将实施联合奖惩作为必要环节嵌入到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招投标、财政资金奖补等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中,不断提升企业诚信意识。深入开展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先后对拟推荐的发展党员对象、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等共xxxx余人次进行了信用审查,同时在干部任免、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方面推广使用信用核查机制,让信用体现价值。牵头组织省市信用协会、高新区相关部门和辖区xxx余家企业参加信用修复专题培训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企业重视信用、合规经营。xxxx年x月xx高新区获评x南首个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县(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共享存在堵点。高新区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多渠道归集,但在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归集方面仍然面临多个难点堵点,涉企信息覆盖不全、归集的信息不精准等问题较为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信用主体负面信息归集不充分,自主申报信息和信用服务机构共享机制还不健全,与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的融合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双公示”等核心信息还存在缺报漏报现象,影响应用成效。

  (二)信用场景应用有限。高新区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信用监管、放心消费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但综合来看,在一些民生领域还面临优势不足、覆盖有限的瓶颈。如:信用+医疗、信用+旅游、信用+交通、信用+物流等方面方法单一,信用+金融还面临企业注册率低、流量不充分等问题。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深挖。

  (三)信用市场活力不足。当前信用服务面临供需两缺的情况,受市场大环境影响,部分市场诚信评价主体经营困难,信用服务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尚未形成标准化的信用信息产品和统一规范的服务市场。省内合法合规的征信机构数量极为有限,且基本都服务于企业征信,高新区就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率先与xx征信公司展开合作,信用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个人征信机构合作尚属空白,大量的信用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整体市场不活跃。

  (四)制度设计尚不健全。重点领域信用监管与社会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信用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回应和解决,信用激励与约束的不均衡导致群众对信用建设的感受度、获得感还不强。同时,防止信用惩戒泛化和信用信息滥用的制度还不健全。xxxx年xx省发改委印发了《xx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对信用修复条件、修复程序、履行责任进行了规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经营异常企业名录比较宽泛,一些轻微失范行为都被纳入失信范围,致使企业经营进入困境。

  三、对策建议

  (一)打破隐形壁垒,让数据画像更精准。要进一步完善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充分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税收能耗数据、综合征信报告、企业融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等信用信息资源,充实完善信用数据库,联通“信息孤岛”,为信用应用场景落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同时,对于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可考虑与政务公开透明和数字化相结合,由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形成相对隔离的有限数据段,通过建模的方式与省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共享。针对个人征信数据,要探索建立个人数据账户,在平衡数据价值挖掘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市场化机构通过各种场景收集、分析和使用另类行为数据。

  (二)强化平台赋能,让场景应用更有效。积极学习借鉴台州、成都、南京、杭州、温州、深圳等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熟经验做法,深度分析研判我区当前在政策形势、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机遇,在现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拓展延伸,包括在金融、医疗、教育、生态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创新开发契合当前发展需求的功能模块。如深圳基于平台打造的“信用+医疗”服务模式,推行诊间“零付费”、诊后“一次付”,避免反复缴费,平均就医时间缩减xx%,就医体验感显著提升;又如温州打造“信用就业”数字赋能平台,集成劳动者、用人单位信用信息,搭建信用查询的官方途径,实现劳动者就业轨迹可追溯、企业信用信息可追溯,既为企业用工织密“防护网”,也为劳动者求职撑起“保护伞”。这些典型经验做法都可以作为高新区借鉴复制的样板。

  (三)拓宽合作渠道,让信用评价更规范。国家发改委xxxx年下发的《关于推送并应用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要大力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市场化信用评价,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精准的“信用画像”,为金融信贷、招标投标、商务合作等市场活动提供信用服务,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信用服务需求。鼓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一方面,高新区要加大与xx征信公司合作力度,以中小微企业征信评价为着力点,不断创新推出更多信用产品,为辖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权威的增信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在其他领域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评价向政府机构和个人征信评价延伸,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完善和提优信用产业的发展环境,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政府示范应用等工作,增加社会信用信息供给,创造信用服务市场需求,促进信用市场体系的长远发展。

  (四)完善制度体系,让信用监管更权威。要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如《自然人征信管理办法》《社会法人征信管理办法》《个人信用奖惩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对我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查询、使用、失信惩戒及失信责任追究作明确规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要稳步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完善法院、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各大系统信用等级评定制定,通过自查自评、分类评分、初定等级、反馈征询、结果公示等环节,完成我区信用等级评定。要加快完善我区信用修复机制,鼓励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能修尽修、应修必修”,为相关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扫清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

  (五)突出文化引领,让诚信底色更亮眼。要加大信用普法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开展信用建设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等活动,大力宣传信用政策法规、诚信典型、失信典型等案例,让市场主体深入了解信用知识,增强信用自律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强化警示教育,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突出例子加以分析、引导,通过宣扬诚实守信的模范典型,加大失信主体的曝光力度,不断增强市民诚信理念和信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品牌塑造。持续开展诚信街区、诚信企业等诚信创建评选活动,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