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材料合集四

(23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材料合集四

(23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材料合集四

目录

(23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材料合集四

目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4

主席: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47

国务院党组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60

广东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黄坤明讲话62

海南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67

甘肃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胡昌升讲话76

广西自治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78

山西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81

黑龙江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许勤讲话84

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7

陕西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赵一德讲话90

北京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94

天津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陈敏尔讲话98

安徽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梁言顺讲话101

重庆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04

福建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06

山西省政府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10

内蒙古自治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13

国有企业党委怎样在“第一时间”学好中央全会精神115

04怎么学习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120

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重要改革任务126

对三中全会市场经济体制思路的解读与种种误解的澄清13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4)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5)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6)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7)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依法按期认缴。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三、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9)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10)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核算,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法规制度体系,促进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

  (11)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12)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1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

  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15)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五、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6)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

  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1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18)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推进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强化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机制。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19)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20)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2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22)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2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

  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4)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25)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26)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7)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28)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八、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29)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完善监督法及其实施机制,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30)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

  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31)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32)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

  九、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33)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平台。

  (3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审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健全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协作配合机制。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

  (35)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规范专门法院设置。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继续推进民航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

  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36)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

  (37)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完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依法约定管辖、选择适用域外法等司法审判制度。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38)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

  (39)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0)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

  (41)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十一、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43)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4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4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46)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人口合理集聚、有序流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47)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

  (48)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49)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十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50)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

  (51)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52)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 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53)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

  十四、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54)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制度机制,深入推进政治建军。优化军委机关部门职能配置,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咨询评估机制,深化战略管理创新,完善军事治理体系。健全依法治军工作机制。完善作战战备、军事人力资源等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动院校内涵式发展。实施军队企事业单位调整改革。

  (55)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完善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职能,健全重大安全领域指挥功能,建立同中央和国家机关协调运行机制。优化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编成,完善任务部队联合作战指挥编组模式。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统筹。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优化武警部队力量编成。

  (56)深化跨军地改革。健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涉军决策议事协调体制机制。健全国防建设军事需求提报和军地对接机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完善军地标准化工作统筹机制。加强航天、军贸等领域建设和管理统筹。优化边海防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完善双拥工作机制。

  十五、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7)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8)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

  (59)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健全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推进执纪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健全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完善垂直管理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推进向中管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修改监察法,出台反跨境腐败法。

  (60)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主席: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主席

同志们: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确定全会议题的考虑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同时,要清醒看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第三,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等。归结起来,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

  第四,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关于决定稿起草过程

  20XX年1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同志担任副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12月8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在7个多月时间里,文件起草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

  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确定遵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三是抓住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四是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五是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这次全会文件起草,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贯穿全过程。20XX年11月2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就文件主题、框架、重要举措等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为决定稿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年5月7日,决定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听取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意见。从反馈情况看,大家一致认为,决定稿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举措务实可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同时,各方面提出了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吸收尽量吸收,作出221处修改。

  在起草工作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形成了提请这次全会审议的决定稿。

  三、关于决定稿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决定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内容条目通篇排序,开列60条。

  决定稿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内容摆布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决定稿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提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等等。这些举措将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决定稿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部署。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决定稿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决定稿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第二,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决定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第三,注重全面改革。决定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

  在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方面,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分别作出部署。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决定稿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提出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围绕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第五,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决定稿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

  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全会主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把决定稿修改好。

国务院党组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党组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确保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改革的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并充分发挥其牵引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从关联性带动性强的改革事项上着力,放大改革的综合效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各项工作,鼓励探索创新,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持历史主动,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改什么、怎么改等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结合职能职责,积极担当作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人大贡献。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要精心组织各层级学习贯彻工作,常委会党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作出表率,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立足人大职责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全会确定的立法、监督等各项任务和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

广东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黄坤明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的报告和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完全赞同、坚决拥护主席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和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报告的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砥柱中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主席总书记、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决定》精神,深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主题、重大原则、目标任务等的认识,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内在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以走在前列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要围绕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携手港澳加快推进各领域联通、贯通、融通,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依托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开展先行先试、强化改革探索,努力创造更多新鲜经验,牵引带动全省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着眼补齐最突出短板,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广东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要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要围绕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等各领域改革,确保改革更加凝神聚力、协同高效。

要围绕构建新安全格局,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保障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要围绕提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负总责,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抓。

要精心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理论研究阐释和专题调研,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形成更多贯彻落实的实招硬招。

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同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毫不松懈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工作,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实干业绩检验学习贯彻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发出了向改革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和广东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眺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和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我们更加深刻感到,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广东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还要靠改革开放赢得未来;更加深刻感到,改革开放需要群策群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更加深刻感到,改革开放务求真抓实干,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全省上下要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投身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事业中来,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让创新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南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省纪委监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陈国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对海南改革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和治理实践。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把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改革的主体责任,确保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贯彻落实。要聚焦反映出的制度空隙、管理漏洞、监督缺位等问题,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堵塞漏洞、源头治理、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把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区分滥用职权、失职失责和改革失误,为推动全会精神在海南不折不扣得到落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周红波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全市上下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科学谋划三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安全风险,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力推进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三亚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当好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海口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海口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研讨,抓好宣传舆论引导,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确保全会精神在海口落地落实。要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拼经济促发展,总结评估全市“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前瞻谋划“十五五”规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转变作风,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要聚焦重点任务,围绕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突出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抓项目进度、抓实物工作量;加强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千方百计挖潜力、拓增量;以更大力度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组织开展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强投资推介和精准对接,跟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旅文活动,将“流量”变“销量”;以更大力度保民生防风险护稳定,抓好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工作,做好台风应对防范,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精心策划,着力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要坚持学深悟透,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各方面工作统一到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引领海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要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积极开展对外宣介,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接地气的语言将全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委国安办、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委党史研究室等6家单位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自贸港工委办主任倪强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学习贯彻上走在前列、争作表率。要聚焦聚力、履职尽责,切实抓好“三服务”各项重点工作,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抓好作风建设,既做到经常抓、见常态,又做到持久抓、见长效,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锤炼苦干实干的硬作风、攻坚克难的真本领,助力清廉自贸港建设,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落地生根提供坚强保障。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以高质量依法履职的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围绕全会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更多具有海南特色的制度和实践成果。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及时把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等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加重视“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供给,聚焦重点改革开展监督、推动落实,以法治力量保障和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党组成员、副主任苻彩香、闫希军,党组成员、秘书长曹献坤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过建春列席。

省公安厅召开厅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蔡朝晖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全省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科学谋划推动海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要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着力构建适应自贸港高度开放环境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涉黑涉恶、赌诈、涉未成年人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契机,建立完善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警务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保持改革定力、强化重点攻坚、补足短板弱项,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要持续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把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建警立警的根本政治原则,用改革精神和严格标准管党治警,不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爱警暖警,让广大公安民警真正安身、安心、安业。

省高院党组(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全省法院掀起学习贯彻高潮,在审判实践中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会议指出,全会对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南法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改革部署,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项重大原则中,首先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海南法院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院,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锻造过硬队伍,以优良作风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贯彻全会精神,当前最直接、最现实的就是要扎扎实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做好下半年的审判执行工作。海南法院要持续强化审判管理,促进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真正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依法妥善审理执行每一起案件,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戴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抓好省管干部专题培训和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分期分批分专题进行集中轮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要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关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目标要求、丰富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改革精神破解组织工作难点堵点问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组织部门的新担当、新作为。

省委统战部召开部务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全省统战系统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坚持原原本本学、分层分类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吃透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宣传宣讲上下功夫,精心组织策划、抓好示范带动、丰富形式载体,推动全会精神覆盖全省统一战线各领域。要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统战系统改革活力、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助力推进自贸港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省统战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坚决扛起统一战线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省政府机关党组(扩大)会议在海口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省政府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符宣朝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形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自贸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深入重点项目一线、招商引资一线、生产经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全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锚定封关运作这个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针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推动形成更多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抓落实、促落地,为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提供有力支撑,使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能力水平,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甘肃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胡昌升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全会的举行,充分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必将以其重要历史地位和特殊历史贡献永载我们党的光辉史册。

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是一个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顶住外部压力、付出艰辛努力,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鼓足斗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业绩。

全会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新动能,必将有力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豪迈气概,必将在中华大地上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精神,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重大原则和重大部署,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以改革的新作为新气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篇章。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省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学习领会,在把握巨大成绩中坚定发展信心,在把握深刻论述中增强行动自觉,在把握部署要求中提升工作效能,切实做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带头抓好宣传宣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阐释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重大部署,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切。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加力推进分管领域改革工作,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推动全会精神在甘肃落地生根。

广西自治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握重大机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蓬勃展开、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坚毅卓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有力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深刻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精心谋划部署,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广西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各项战略部署,坚持以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统谋划推进我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一盘棋”推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整体推进,鼓励探索创新,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切实抓好涉及我区的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要加强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切实提高改革能力和水平,增强勇于改革的胆魄,提高推进改革的本领,增进落实改革的能力,用好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要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扎实开展集中宣讲,持续抓好宣传报道,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领导干部要学在前、作表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统筹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变,千方百计抓重点、破难点、通堵点,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要提前研究,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山西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席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题鲜明、求真务实、举措有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的重大要求,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着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见行见效,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的磅礴力量。

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前进道路上,全省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和重要法宝,紧扣山西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使命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山西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

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肩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

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要议题,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内容,制定专门学习计划,做好研究阐释等工作,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入脑、入心、见行。

要切实增强宣传实效,进一步丰富载体形式、创新宣传手段,通过办好专题专栏、开展集中宣讲、加强网络传播等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找准我省在相关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谋深谋实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

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整体推进,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改革,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建立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确保改革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慎终如始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改进作风,持续为基层减负,把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黑龙江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许勤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时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席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主要工作,系统总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刻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瞻远瞩、思想深遂、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新篇,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动员总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效之实前所未有,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守“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要举措和根本保证,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围绕服务国家大局和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科学谋划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龙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全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宣传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全省上下要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做好当前工作。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扎实抓好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评估“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蓝图。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打赢防汛抗旱硬仗,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持续纠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巩固发展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提供坚强保障。

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席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题鲜明、求真务实、举措有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的重大要求,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着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见行见效,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的磅礴力量。

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前进道路上,全省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和重要法宝,紧扣山西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使命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山西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

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肩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

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要议题,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内容,制定专门学习计划,做好研究阐释等工作,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入脑、入心、见行。

要切实增强宣传实效,进一步丰富载体形式、创新宣传手段,通过办好专题专栏、开展集中宣讲、加强网络传播等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找准我省在相关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谋深谋实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

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整体推进,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改革,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建立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确保改革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慎终如始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改进作风,持续为基层减负,把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陕西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赵一德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全面回顾总结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征程上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从容应对,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从一年多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非凡成绩中,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新时代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启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我们要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全会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在对标对表中把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对标对表中深化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在对标对表中积极拓展新的改革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切实把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强大力量。要紧密结合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实际,立足科教、能源、区位、文化、产业等优势,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任务,着力破除一批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以系统观念提升改革整体效能、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各领域改革、以问题导向破解改革深层次难题、以群众获得感谋划设计改革切口、以党的领导总揽协调各方面改革力量,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宣传宣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谋划改革措施,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下半年工作结合起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全力以赴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拓外贸、惠民生,搞好“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扎实做好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当前要有力有效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统筹做好政治和意识形态、经济金融、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北京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深刻洞察形势,把握战略主动,有力应对挑战,实施一系列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良好开局。主席总书记在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深刻指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考量,全面总结了一年多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进步。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主席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北京作为首都,必须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优功能、促协同、强创新、稳增长、惠民生、保安全,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深入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全会围绕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专门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开启了又一次新的跃升,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为纲领性文件,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领域的又一次全面体现和贯彻。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

要深入理解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与新时代历次重大改革部署一脉相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明确了一以贯之的改革总目标、到2035年的重要节点目标、“七个聚焦”的具体目标以及到2029年必须完成改革任务的时限要求,提出了数百项重要改革举措。我们要自觉服务大局,主动对标对表,蹄疾步稳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要深入理解把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些都是做好新时代改革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指引。我们要全面深入领会,切实将其贯彻和体现到首都改革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要锚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力开创首都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确保改革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更加注重发挥首都优势。完善“四个中心”功能服务保障机制,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为抓手,在更深层次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两区”制度建设,用好“四平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抓住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党组)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把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要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带头到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抓好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等工作,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和勇气。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务求取得实效。要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下功夫,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做好“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为全市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天津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陈敏尔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十分重大、时机十分重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要迅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工作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和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关于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水平的重要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结合起来,转化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抓好传达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抓好宣传阐释,统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力量,大力宣传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抓好研究谋划,对标《决定》精神,按照主席总书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立足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化传承发展、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抓好落地落实,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责任清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见行见效。

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稳投资稳外贸、抓项目抓税源,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扎实实施民心工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改进作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

安徽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梁言顺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主席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高度,系统回顾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决定》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主席总书记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讲清讲透了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与所作的《说明》一起,是对我们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最权威指导和辅导。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全会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学习领会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确保始终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主席总书记赋予安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把握总体要求、聚焦目标任务,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题、破题、解题文章,让改革之“花”在江淮大地结出更多发展之“果”。要突出守正创新,把准改革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创造性推出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突出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整体效能。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一体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任务,打出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组合拳”。要突出重点突破,强化改革引领作用。从制约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要突出人民至上,坚守改革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融入改革各方面,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强化责任担当、埋头真抓实干,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持续释放投资、消费、出口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深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攻坚,扎实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容易忽视的“小部位”安全管理。要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克服麻痹松懈心理,严格巡堤查险、监测预警、值班值守等工作,严密防范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高度警惕水位回落时的风险,及时开展救灾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不断把党纪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学习与理论研讨结合起来,确保吃透精神要义、领悟实践要求。要广泛宣传宣讲,开展立体化的深度报道,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推动全会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要推动落地见效,加强调查研究,高质高效完成党中央改革“规定动作”,精心谋划安徽改革“特色动作”,确保全会精神在安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重庆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进一步凝聚了强大力量、发出了改革强音,充分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深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底气。要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伟大成就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主动对标对表,逐项对接落实,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要深刻领会把握全会对当前工作的重要部署,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要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主席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谋改革抓改革,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要抓好学习领会,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全面把握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要抓好宣传宣讲,结合“四下基层”、“三服务”等工作,把全会精神传达到基层一线和党员群众。要抓好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改革举措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抓好贯彻落实,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作为新气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福建省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的盛会,必将引领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系统全面、振奋人心。主席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为我们准确理解、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抓好本次全会精神落实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增强推进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坚定不移深学细悟笃行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立足福建实际,谋深谋实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重点举措,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新的改革实践纵深推进新福建建设。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弘扬“松绑”放权精神、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健全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二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面提升我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要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福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四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通过改革健全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服务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五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融合,持续深化对台各领域政策和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更好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六要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完善“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整体推进、鼓励探索创新、务求取得实效,统筹抓好传达学习、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推动全省上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会精神在福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山西省政府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强化改革意识,加大改革力度,既要当好改革促进派,又要当好改革实干家。

一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推动全会决策部署在三晋大地落地见效。

二要深入解放思想,打开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新局面。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期、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窗口期,破除内陆地区的保守思维、资源型地区的依赖思维,自觉把山西工作放在国家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要勇于先行先试,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积极争取承担更多国家改革试点。深化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做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开展一批小切口改革,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用法治推动改革进程,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四要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五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内蒙古自治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结合深学细悟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地研读《决定》和主席总书记关于《决定(讨论稿)》的说明,深刻理解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创新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各级要认真谋划、迅速行动,及时把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全覆盖地推开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主席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极大地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一年多来的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党的领导越来越坚强,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巩固,经济发展质效越来越好,社会大局越来越稳定。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主席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内蒙古工作。切实扛起组织实施涉及全区重大改革举措的政治责任,坚持整体推进,鼓励探索创新,务求取得更大成效。锚定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实施“六个工程”为抓手促进“五大任务”结出更多实“果”,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走深走实,努力在闯新路、进中游上取得新进展。抓紧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的前期谋划,争

国有企业党委怎样在“第一时间”学好中央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国有企业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这次全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将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将作安排,是新时代新征程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国企改革将在这个纲领下展开新的一页。

如果明天发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很可能下午就要组织学习,或者隔日就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精华版”,也是“缩微本”,是“纲领”。纲领就是旗帜,就是灵魂。现在就怎么“学习文件抓好纲”的问题,根据我长期跟踪解读中央文件的经验与大家谈谈看法,也算是快速学习的思维方法的一种普及。

当然,学习是长期的任务,需要反复学习,熟娴于心,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我这里说的是“第一天”甚至是读过报告“第一眼”后学习领悟文件精神的问题。我主要是自己学习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第一时间抓住主题,抓住要害、抓住亮点、抓住与国企关系最为紧密的内容。先学一步,争取主动。

现在,将我学习经验从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01学习内容问题

这一次二十届三中全会,类似历史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近似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有三个文件:一个是会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个是总书记关于会议报告的说明,一个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专门讲改革的文件,对国有企业改革将有充分的阐述。是决定今后若干年国资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02时间问题

学习党的中央全会一般在会议结束的当天,也就是18日将公布会议的消息或《公报》。会议的《公报》一般就会议的内容、重点和《决定》的主要内容,将做提纲挈领的介绍。

这三个文件将会陆续公布。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情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在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公布。在会议的当天一般要发表会议的《公报》。公报大约5000字。我们说第一天,主要学习内容是会议《公报》。

03会议学习的重点

不管是消息、报告,会议说明还是决定,国有企业学习重点是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会议的主题词。

按说整个会议的报告要分成三大板块,第一块会议的主题和指导思想,也就是文件的“帽子”。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主题就是军队的将军,文章的起承转合、遣词造句,如同行军,一定要听从“将军的号令”。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席在济南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主席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在指导思想这一段,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接着是我们可以称之为“指导思想”的段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这样写的: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十届三中全会,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一段。

二是会议报告逻辑框架与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框架是三大部分。结构常见的并列式、递进式结构方式。而《决定》一般会采用并列式。就是先提出总论点,再从不同方面论证总论点的结构方式,这里的“不同方面”是由若干个部分来体现的,不同分论点所统率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谋篇布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看,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我们注意,国企改革的内容,是排在最前面的,放在第二部第一条的。

三是会议的重点与亮点,特别是会议的提法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是两个。一个是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一个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也是与国有企业关系最近的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一般的是要放在经济的第一条。在第二个部分第一条,一般是经济基本制度,两个毫不动摇后面,就讲国企改革内容了。

五是各个部分与国有企业的联系。

其他的会议的各个部分,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关于发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与国有企业是有关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照文件的各个部分,寻找国有企业与自己这个企业有关的内容。

04怎么学习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因为这次会议是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会议,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的民营企业都将在第一个部分突出地谈到,国有企业要重点学习好这一个部分。这一个部分,过去是作为第二个部分中间第五到第八条来讲。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惯例,全会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总书记在对国有企业改革内容做了专门说明,而且讲得很长,1400多字全部写入《决定》。是整个决定的五至八条,当时讲了产权平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等。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〇二○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一部分,在整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占1432字,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出现的。其中现代企业制度一条长达460字。估计二十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的内容将非常充分。预计,功能分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会得到充分重视。

05对比的方法来学习

会议的《决定》还没有公布。这些年,我掌握一个窍门,就是每个问题都在标题下面有一个自然段,相当于一个“帽子”,有总体概括的内容。在总体概括的后面有几句话出现在公告上是几个标题。把几个标题出来,一看就知道这是几个自然段。

我们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这样写的: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开始以为只讲这些。实际上是这一部分引言。后面的“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说的五段,每段有二三百字。等到一周后《决定》发表,才看到全部内容,这个大家要注意到。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学习有两个参考,一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这次决定是根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基础上的一个发展。还有一个参照的文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这次会议专门讲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治理和治理现代化问题的。

实际上,这次会议有两个政治理论来源,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其内容与上面两个会议是一脉相承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比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重温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十四中全会的决定,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有意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看出这个会议是怎样守正,怎样创新的。可以看出,主席同志是怎样带领我们党“创新”与“突破”的。深刻理解我们党“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精神风貌。

学习全会精神,学好“第一课”,是定方向、打基础的事情。要站位高远、内容全面把握、思考要认真深入、结合实际,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这对下一步学习会很有好处的。

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重要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策解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断突破和持续深化过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做出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策,标志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改革新阶段。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出: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这表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重要而迫切的改革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报》没有专门就各种所有制企业改革问题分别做出论述,我们将会从《决定》中读到更充分的论述。现在从这段表述来分析。新的决策有两个大背景:

一个是时代背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个是经济体制背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这两种背景下,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这段论述,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

是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原则重申,也是指导思想。“两个毫不动摇”是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国策,也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最根本思想和政策基础。这是改革中不断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过程的结果。

第二层意思

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从三个重要方面着手,以“平等”、“公平”、“同等”三个词强调公平的指向。

第三层意思

追求的状态是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四层意思

目的是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里,形成一个新的逻辑关系,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逻辑起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逻辑终点。

我们知道,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一贯政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方针、政策没有改变。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学习这段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论述,要上下两段联系起来读,要与《公报》强调的背景联系起来读,要与《公报》强调的动机、内容与效果联系起来读。

为的是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在复杂事物中,矛盾具有主次之分,在单个矛盾体中,矛盾又具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这是矛盾的不平衡性特点。主席总书记指出:“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公报》强调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是奔着民营经济需要扶持这一矛盾而来。

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一些经济体呈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趋势,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内生动力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亦不足,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从法理上讲,多种所有制企业是平等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强调的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都属于不平等的问题。这些年采取的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都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措施。

首先是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都是必要的。

这些年比较突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问题。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也是这些年一直强调的。

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相当程度是围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讲的。譬如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正在形成。但政策制定的好不等于民营经济得利,政策如果落不到实处,就难以发挥其实效。一是一些地方政策随意性大,多为“拍脑袋”决策。政策可预期性不强,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甚至一些政策朝令夕改。二是一些政策起点太高,总是“够不着”,一些政策不痛不痒,感觉“不解渴”,导致政策执行难。三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申报程序复杂,操作成本高,甚至还有“寻租成本”。企业未必能真的得到实惠,大大降低了企业利用政策促进其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在资金、政策及相关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明显偏向。这不仅会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根基,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既需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确保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还需要落实“竞争良性”要求,让遵规守法、诚实守信成为市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一是要完善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贯彻宪法确定的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平等地位原则,对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详细且公平的规定,禁止各种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突破行业垄断壁垒。二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部门需要与“放管服”改革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入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方面发力,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三是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管理等制度,确保民营经济、国有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四是妥善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着力化解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长期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的行为。五是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商业贿赂。五是法律上、制度上、舆论上、政策上、文化上要多管齐下,共同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大有空间

在实践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具体形态至少表现为国民经济中分工互补的共容关系、产业链上的竞争共存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共生发展关系。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分工的各自优势,构建国民协同发展产业链的新模式,优势互补就是值得探索的思路。

中国发展奇迹,离不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尤其表现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协同。国有企业为许多产业链基础设施供给者,民营企业为基础设施使用者。国有企业成为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而民营企业是基础设施的重要使用者。基础设施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因此,国有企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发挥引领性、基础性作用。例如,国有企业提供电网,是电力的主要供应者,民营企业则从国网获得廉价的电力,降低了民企的成本,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需要强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新的不同阶段的主体责任,进行阶段的专业化分工,在产学研用中协同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一方面,需要强化国有企业在基础研究阶段中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有效对接市场的优势,与国有企业协同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

分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和民企协同固、补、强、优产业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改造国有企业,通过双向混改等多种方式实现国民合作,进行塑链、固链、补链、强链、优链,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搭建多样化平台,推进国企和民企共同打造产业生态链。平台建设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造、国有和民营企业融合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行业同链、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思路,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有效互动、优势互补和深度合作。一是搭建“国投集团”运营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强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共同孵化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的合作。二是搭建“一行一链群”的专业化对接平台,促进要素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三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集聚。发挥国企“链长”作用,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国有企业要聚焦主业,聚焦主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卡脖子”难题,从而真正成为产业链的链主,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这次三中全会研究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和发展,是建设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市场的本质在于:不同的产权主体之间平等的竞争和交换,由此形成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这些市场主体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特征,在相同的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自由交易,从而形成竞争性的价格机制。而且,只有这样,通过价格机制才能促进资源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之间流动,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一个“政府+市场”互补互促时期开始,一个“国企+民企”互补互促时期又将开始。

可以预料,民营经济将以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关照方式,得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把自我发展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空间,更为开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深化改革的使命是形成多层次高效率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各级政府协调、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以及高效市场监管体系等,加快形成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次三中全会研究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出发,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把自我发展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更为开阔的发展前景。

对三中全会市场经济体制思路的解读与种种误解的澄清

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自然是这次会议的一个大亮点。然而有一部分观点对没有再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等内容存在误解,对此,我们有必要澄清认识。

在长期研究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国企改革总是放在第一条里。这次读公报,引起我第一反应的是第一条没有以基本经济制度为标题。因为党的历次报告,多是把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也就是“两个毫不动摇”放在改革内容的第一条,已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而此次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第一条,给人看了有一种冲击。这次会议把反复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放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题下面,同时把一些新提法用在了市场机制上,这个极为明确的信号,分外引人注意。

在一段时间,不少人觉得市场经济“倒退”了,计划经济恢复了很多。有人解释是为了“战时考虑”。因此,不少人对这次会议抱有悬念。从框架上看,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近,是二十大报告的“改革版”。从感觉上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对此,并没有突出的感受。而4次出现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二十大报告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则成了大看点。因为这蕴含着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为公报学习的重中之重首先予以解答。

认识之一:指导思想中,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看文件要先看结构,改革任务的结构摆布,是反映改革重心的最直观标准。在十几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改革占了6个部分。当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336项任务的分工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占了三分之一,而此次任务分配的比重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分量丝毫不减,充分体现了导向。

认识之二: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出现在2035年的目标中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4次提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过去讲目标,多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在出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有种新鲜感的。

认识之三:所有改革任务中,第一条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

《公报》在五个目标、十四项部署中,都把市场经济体制列于首位。在经济领域改革中,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第一条任务,这与二十大任务中的第一条相呼应,与2035年改革目标表述中的第一句“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直接明了指出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目标和任务。

认识之四:要正确理解没有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次公报中没有出现。“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替代关系,不是有了新话就不要老话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重大表述,不能这么短时间就改变的,是绝不会改变、绝不可能动摇。由于《公报》稿比较浓缩,等《决定》发布后,会看到相关的表述。

认识之五:没有再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么提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则成了“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而且并没有再提“政府”两个字,取而代之的是说政府的职责,比如“管得住”“弥补市场失灵”,显然市场机制的地位得到了空前加强。

认识之六:什么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做出了阐释: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图片

认识之七:关于强调公平、忽视效率的误解

因为文件中有“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一句,把“公平”放到“活力”前面,就有了各种揣测和臆想。这里的“公平”,对应的是“市场环境”,强调的是市场准入、市场运行等环节的公平性,强调的是公平进入、公平竞争、公平发展,是要建设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对此要加以辨识。即使从分配环节看,我们推进的改革也并不意味着把效率置于公平之后,而是要实现“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不要误解这句话。

认识之八:要正确理解“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在任何国家都是治理中的一个难题。关键是要在经济工作中把握好杠杆平衡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把握好“放”和“管”的节奏与力度。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并不是简单的“既要又要”,也要看杠杆平衡点在哪。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此次在同一句话中三次出现“活”字,是极为少见的一种写法,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放得活”强调目的,“管得住”强调能力,处理好二者关系要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结合。而三中全会《公报》罕见地用较多篇幅阐述了年度经济工作,也就意味着,要用改革的办法去破解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信号。

认识之九:做到“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标准

《公报》中所提的: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认识之十: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作为改革结果来收尾,是历史上第一次

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两个主要的着力点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而此次《决定》将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增加第三块改革,就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是特别重要的。

在20XX年统一大市场文件出台时,带节奏的言论曾集中于“计划经济”等话术,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让各方面认识到的是,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事是建立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四个制度,而这四个制度放到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也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7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内涵有了进一步拓展,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这些都是属于“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内容。

认识之十一:“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外,政府应该干什么

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主要是在突破相关体制机制藩篱方面。比如,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财税和金融方面,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在对外开放方面,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显然,政府是有很多事情要干的。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下一步还会有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出台。

这次三中全会,第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第二便是市场经济体制了。对于前者,应无分歧。对于后者,前一阶段讲得并不多,甚至有一些误解,觉得需要讲一讲,强调一些重要的东西,以消除误解。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舆论。

当然,三中全会《公报》是对会议主要精神的框架性、概括性阐述,按照惯例,后续公布的《决定》文件将会展示详细的内容,届时我们可以对一些关键的政策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解读。

目录

(23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材料合集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