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动基层财政体制改革总结材料

市推动基层财政体制改革总结材料

市推动基层财政体制改革总结材料

  20xx年,xx市全面推进新一轮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机制和村居转移支付直达机制等,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以规范预算收支管理为基础、以保证财政平稳运行为底线,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现代财政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xx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XX年,xx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xx名。

  一、健全分税体制做大乡镇财力

  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其中,县乡财政收入划分至为关键。

  在上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期间,xx市实行“固定+增量上解”的办法,但这一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基层实际。在新一轮改革中,xx市财政局充分考虑各乡镇税基分布、收入规模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定市乡收入范围、明确分成比例,推动更多财力向基层倾斜。

  具体来说,划定市级固定收入后,对各乡镇属地范围内的主体税种实行市、乡按比例分享。其中,耕地占用税和工业用地契税在剔除省市统筹后,市、乡按“二八”比例分成,其余税种按“五五”比例分成。同时,乡镇非税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除省财政集中外,全额结算给乡镇。

  20xx年,按新体制结算,xx市各乡镇分成财力增加约x亿元,分成比重上升约x个百分点,基层财力基础进一步夯实。

  此外,xx市健全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奖补机制,通过实施激励性转移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大乡镇财政保障力度。

  据了解,xx市共有xx个乡镇(街道)、园区,xxx个村居。xx市财政局根据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将各乡镇分为三档,并按照分类施策的思路进行分类激励。第一档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园区,第二档为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乡镇,第三档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乡镇。

  “市本级带头‘冲一冲’,园区作为发展主力军‘挑大梁’,有潜力的乡镇‘跳一跳’,形成全市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xx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强化激励的同时,xx市建立兜底性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市级财政对基层特别是财政困难乡镇的支持力度。对结算财力低于核定“三保”保障基数的,xx市财政局按差额予以全额补足,切实提高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水平,筑牢“三保”底线。

  二、规范支出责任减轻乡镇负担

  在新一轮改革中,xx市瞄准财政事权财权匹配,明确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范围,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出责任分担机制,规范支出责任,切切实实为乡镇减负。

  “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优先和重点保障的x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过去都属于市乡共同财政事权,按照‘同一事项不同乡镇相同比例’的标准执行,忽视了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财力偏弱的乡镇支出负担就比较重。”xx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改革,xx市调整思路,以乡镇为单位,对每个乡镇的x项共同事权实行统一标准。“在确定市乡分担比例时,主要考虑乡镇财力状况,特别是对于第三档的乡镇,市级财政相应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上述负责人说。

  就支出责任分担而言,xx市根据人均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等核心指标,对不同财力乡镇设置不同的市乡两级分担比例,并重点向经济薄弱乡镇倾斜。同时,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事务管理及执行方式、年度间财力状况等客观情况,动态调整市与乡镇财政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分担比例。

  经测算,改革后市级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中的承担比例提升了x.x%,xxxx年为乡镇节省支出xxxx万元。

  “只有清晰界定市、乡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才能做到权责匹配,形成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基层政府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做好分内的事,进而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能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一些地方随意下放财政事权,给基层造成了极大负担。对此,xx市在此次改革中再次明确,市级各部门在下放财政事权时,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明确支出责任、落实资金来源,确保乡镇承担的支出责任在可承受范围内。

  xx市财政局还强调,凡是没有资金来源、乡镇无法承担的财政事权,一律不得下放,坚决杜绝“不给钱又要办事”、草率下放的现象,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

  据统计,改革后的20xx年,xx市经济薄弱乡镇共计减少支出x亿元,经济较发达乡镇节约支出x.x亿元。

  “市级财政做‘后盾’,可以让乡镇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财政资金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上述负责人说。

  三、管好村级财务提升治理水平

  村(社区)是基层末端,是政府管理“最后一公里”。20XX年初,xx市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中,以分界镇为试点,在全市递次推开村级财务管理改革。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种种问题的现实之需。”xx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管好农村集体‘三资’,对于强化预算执行、维护基层稳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xx的一些村(社区)对自身事权的管理较为粗放,在事项决策中成本控制手段不够科学,支出缺乏计划性和约束性,存在“铺摊子”、搞建设的现象;还有一些村(社区)预算和收支平衡理念树得不牢,脱离村级财务现状,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脱节,存在“先过日子再算账”的情况,造成资金浪费,影响村级财务运转的可持续性。

  此外,在日常监督中,有的村委派会计提出的财务监督建议针对性不强,缺乏财务敏锐性和警惕性;第三方会计代理机构人手少、任务重,在完成机械式会计复核的同时,难以进一步延伸发现潜在问题,末端监管制度设计不够科学。

  针对这些问题,xx市以分界镇为试点,推出了“分级分类、鼓励增收、科学预算、减费降债、风险预警”五大改革举措。

  具体实践中,xx市财政局全面评估村(社区)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实行三级分级管理,对不同层级的村居在预算编制、财力支出审批、工程类项目实施等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限,管住“乱花钱的手”。

  同时,要求各村(社区)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预算,按照分级管理要求编制支出项目预算方案,当年支出按“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的原则报账,逐月统计村(社区)支出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年终根据实际收支情况做好决算。此外,依据近x年的中位数,确定各村(社区)主要费用项目的支出上限,强化前置审批,实施成本控制和支出管控。

  监督队伍建设方面,在各村(社区)建立“村级报账员+镇级专管员+一把手直管”模式,创新设立镇级财务专管员,明确村会计“只办村内事”的身份定位,使其更好地发挥村级财务“监督前哨”的作用。

  村级财务提级管理重在‘提’,实际上是权限的上划和能级的上调。改革不是为了捆住手脚,而是为了帮助村级‘把脉问诊’,保障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xx市分界镇相关负责人说。一年来,xx市村级财务提级管理制度改革逐渐从“纸上”落到实际中,在分界镇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其他乡镇立足自身实际边改边试,取得了初步成效。“村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强化了‘预算’认知,财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村级组织运转更加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