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4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4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硬骨头”,对约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任务,推动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过去,发扬成绩,切实增强做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县坚持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全部县直单位,实现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切实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推动成本效益并重理念“全覆盖”,解决预算绩效管理“轻成本”难题。为避免预算安排中“干事不计成本”、项目成本不够细化等问题,**县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着重在部门单位中树立“成本和效益并重”理念。突出成本管理“前端控制”作用。要求预算单位全部项目支出均设置成本指标,并将成本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引导部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健全完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成本效益评价作为事前评估的重要因素,分析论证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实现投入成本与产出和效益相匹配。鼓励单位在项目提报时,分析不同投入规模下产生的效益对比,选择适应当前形势的“最优解”。如在**县环卫设施及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中,分析购置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投入与效果对比,并与全县清扫面积结合,合理确定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购置数量,通过合理核减洗扫车数量并对现有车辆进行维修,节约资金370万元。在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改造项目中,因项目单位未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成本测算理由不充分,投入经济性不够合理等原因,评估结论为不予支持。对未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项目不予入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把关守口”。促进项目成本构成由“主观”到“量化”。聚焦部门申请项目成本不具体、不够量化问题,压实部门单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在预算编制中全面完整反映项目各项支出构成,每个项目成本构成不得少于2条,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单位成本,确保项目申报之初逐项量化成本构成,明确财政资金投向,确保财政投入与产出相匹配。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由“点”到“面”。在20XX年选择部分试点单位开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20XX年印发《**县财政局关于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在全部县级预算部门、单位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每个部门单位至少选择1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不断完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指标、标准和方法,进一步突出成本效益。
(二)实现成本绩效、预算管理“一体化”,解决成本绩效管理“碎片化”难题。将成本预算绩效控制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成本管理和预算审核、执行、评价一体化融合,切实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项目入库阶段“审”成本。按照项目类别进行分类审核,对公用经费定额、运转类项目支出,主要核定是否合理分配办公费、水电费、“三公”经费等各项支出,保障单位基本运转支出;对部门特定目标类项目支出进行重点审核,主要核定项目资金具体投向是否明确,成本与产生效益匹配程度,核实项目成本范围、内容、标准及产品和服务的投入要素和投入量,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运行阶段“控”成本。将成本控制作为预算绩效监控的重要内容,重点监控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支出进度是否匹配,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和资金支出进度是否符合,确保项目绩效目标可实现,成本支出可控制。按照“边看边查、边评边改”的方式,对重点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监控,全过程跟踪项目运行成本及效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并督促项目单位整改落实,保障按期实现绩效目标。项目完成阶段“评”成本。引导部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在项目完成后关注资金投入和产出情况,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对社会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实施第三方评价。20XX年以来,每年选取重点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20XX年在环保能源发电项目成本绩效评价中,合理测算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成本区间,确保执行的付费标准在价格区间内,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20XX年,扩大成本效益分析范围,精准挑选评价项目,按照能够形成支出定额、能够建立支出标准的原则,在公务用车平台、博物馆运行维护、城乡公共交通、道路城市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每年节约财政资金约800万元,争创为全省成本预算管理试点县。20XX年,选择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消防救援大队工作经费项目、乡镇卫生院运行项目、融媒体中心运行经费项目、四处污水处理厂运营、城市绿廊运行维护等9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重点分析,核定项目成本投入,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支持,预计节约财政资金约3000万元,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用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解决成本评价结果“约束软”难题。坚持结果导向,把结果应用作为成本绩效管理探索的落脚点,切实解决结果应用不充分、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真正把“花钱必问效”落到实处。健全预算挂钩机制。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结合选择项目成本定额情况安排预算,切实发挥成本预算对财政资金的管控作用。针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绩效评价,将公共交通项目由“民企运营、政府补贴”的运营方式改为国企运营承担,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在污水处理运营评价项目中,结合污水处理运营成本分析,积极与污水处理企业对接,对合同约定可进行调价的项目开展单价调整。在城市绿廊运行维护项目中,结合项目运行实际,参照《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将养护地块分为三级维护管理,对重点区域实行一级维护标准,其余地块根据位置及绿化苗木分类维护,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应用。结合成本预算评价情况,制定出台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的全学段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既有效保障了学校教学业务开展的基本需要,又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20XX年以来共节约教育资金4033万元。出台检验检测设备配置、融媒体专业设备配备、城市运行维护等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支出标准对财政资金的节约控制作用。建立问题整改机制。找准项目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项目存在考核监督管理不到位,乡镇保洁由多家机构服务,加大费用支出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运行支出增长过快、在亏损状态下仍计提绩效奖金、普遍存在着超过医疗保险限额报销等问题;乡镇义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县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乡镇学校校舍等资产闲置等问题;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存在乡村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意愿低、养老机构床位控制率高、部分农村幸福院缺乏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等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保险赔付率较低、农户收益程度低等问题。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为改进和加强管理指明方向。同时将成本绩效管理的情况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对发现的问题,由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配合,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办法、调整预算安排实现问题整改,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二、正视问题,强化举措,切实解决影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部门协同作用有待加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部门已基本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但非财政部门的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部门财务人员绩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是落实各项财政改革任务的关键人员,但基层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比较普遍,人员变动频繁,对绩效管理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全面,虽然能做到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但对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另一方面,项目主管单位参与程度不高。在预算绩效管理尤其是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业务主管科室的协调配合,业务主管人员更了解行业情况,也有利于开展成本构成分析,但实际上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人员承担,影响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
(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技术支持有待加强。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目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较为复杂,涉及梳理项目构成,明确投入要素,压减无效支出,合理确定成本支出标准等内容,部分第三方对相关业务不熟悉,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有待加强。第三方中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基层评价项目付费标准较低,优秀的评价人员集中为上级开展评价,基层评价人员专业素质、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另外,通过近年来的评价积累,在某类领域形成了绩效评价固定化、模板化的问题。
(三)成本效益分析存在难点。一是项目管理不够规范。在推进成本效益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项目未形成成本管理模式,缺乏历史数据和明确可行的工作规范,或提供的基础数据不够准确详实,给成本效益分析带来一定难度。二是成本评价结果应用可持续性有待加强。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后,支出标准相对固定,但受政策调整或物价水平变动影响,支出标准的应用时限需进一步明确。三是项目单位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随着财政收支矛盾压力凸显,财政部门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着眼于降本增效,但预算单位对自身利益非常关注,对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也有所抵触。
三、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切实推动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一)推动形成成本与效益并重、预算与绩效共赢的新体系。当前,基层政府存在“有心办、无力办”的现象,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拓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基层政府要贯彻落实好“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的指示要求,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能花,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能少,选择出真正需要开展的项目,与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相协调。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落实,构建“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做到财政资金节约与项目实施效果兼顾,增强部门单位认同感,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在绩效结果应用上,注重发挥党委政府牵头带动作用,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财政牵头组织、部门具体实施、多方积极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同时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职称晋升和职务评聘上向绩效管理成效显著的人员倾斜,鼓励绩效人员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推动形成地区间成本评价成果共享、支出标准体系共用的新体系。建议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指南或框架,通过细化明确评价原则、目标、方法和程序,为各地区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参考。地方财政部门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全国框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形成自上而下的成本绩效管理新模式。建立各地成本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建议由上级财政部门牵头,建立成本评价项目共享资源库,包括绩效评价报告、数据研究分析、支出标准体系等内容,实现各地形成的成本绩效评价结果和出台的支出标准体系共享共用。对同类同质项目,要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免重复评价、无序支出、高标准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具备区域性、普遍性的支出方面,可开展支出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地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预算,严防超标准支出和浪费现象。
(三)推动形成人才集聚化、绩效信息化的新体系。人才是引领绩效管理不断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打造一批绩效专业知识能力强、熟悉财政管理、绩效管理、财务会计、行业专业知识的“多面手”,形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强劲动力。财政部门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设置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绩效管理专业人员。通过加大培训频次、活化培训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部门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基层绩效管理水平和能力。基层部门单位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意识,在重点项目绩效管理、部门整体绩效管理中树立责任意识,不能简单满足于完成财政部门安排的日常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工作要求,要真正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第三方机构要切实承担责任,不断提升评价工作质量,严格主要评价人员终身负责制,对评价项目的目标和最终报告的真实准确全面负责,提高评价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提升评价工作质量,形成的报告要可读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力度,广泛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切实发挥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结果作用,将绩效结果应用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相结合,通过暂停资金拨付、调整资金用途、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等手段,利用信息化方式,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四)推动形成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的新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部门单位的配合程度,增强绩效管理各方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成本项目评价时,要明确绩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充分借鉴行业支出标准与地区支出标准,细化绩效目标、评估标准、评估周期、评估方法等内容,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的影响。评价机制应基于客观、可衡量的标准,评价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成本评价结果应得到被评价单位的认可。同时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在财政部门、第三方机构和被评价单位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让被评价单位能够及时了解评价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绩效目标值、评价结果和改进方向等内容,为被评价单位提供反馈的机会。建立绩效评价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相关信息和报告,通过评价信息公开,督促财政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提升项目筛选的精准性;引导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升工作质量、发挥第三方评价的智库作用;推动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绩效评价各方重视程度。
同志们,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