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陕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汇编(三中全会)

(10篇)陕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汇编(三中全会)

(10篇)陕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汇编(三中全会)

目录

1.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省委会主委陈玉玲代表台盟省委会:

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提高参政履职效能…………………………………………1

2.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贺增林代表省工商联:

凝聚深化改革合力全力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

3.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建西安市委会主委张晓晖代

表民建省委会: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34.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刘迎军代表九三学社省委会: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4

5.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勇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

会: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美丽陕西建设……………………………5

6.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动我省文艺事业创新发展…………………6

7.省政协常委、华润资本管理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宗、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郑翔玲:

健全陕西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7

8.省政协委员、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曹爱民:

把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8

9.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能科技强省建设……………………………………9

10.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代表安康市政协:

健全广泛凝聚共识机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心聚力……………10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汇编

(各界导报,2024年8月6日)

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提高参政履职效能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省委会主委陈玉玲代表台盟省委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领会精神实质。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带领全省盟员和所联系的台胞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建言献策水平。要围绕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改革方向和各项部署要求,找准切入点、发力点,发挥台盟整体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履行职能,以建言献策的高质量、广覆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三、聚焦改革重点,助力打造科教强省。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性问题,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西安“双中心”建设、发挥秦创原平台优势等重点任务,为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四、强化开放意识,促进陕台联络交流。要引领盟员和所联系的台胞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争做西部示范上展现台盟身影、贡献台盟力量。

凝聚深化改革合力全力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贺增林代表省工商联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致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贺信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助力陕西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二、切实提升服务质效。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重点,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建立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式服务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破解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大力量。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我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实施,组织开展好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突出民营企业评价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厚德重道、勇毅精进、融创实干、义利报国”的秦商精神,旗帜鲜明地为民营经济正名正声,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四、全面落实改革任务。对标对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特点和职能作用,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要素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新时代工商联和商会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民营经济领域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建西安市委会主委张晓晖代表

民建省委会

  一、陕西应数智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体系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进一步优化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各市区差异化主攻方向,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二、陕西应对战略科学家提供顶尖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对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通过资源链接、项目合作、研学培养等助其快速成长,对有较高成长性的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融资对接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并推广“校招共用”“校企双导师”“科学家+工程师”等引才育才用才模式,培育具有未来技能、未来思维、未来视野的科学家队伍。

  三、陕西应发挥秦创原示范牵引、集聚辐射作用,探索“创新飞地”“离岸孵化”等模式,推动市县、园区、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全面落实西安“双中心”建设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平台、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推进西咸新区等8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四、稳步扩大“三项改革”试点范围,推动中央在陕高校、科研院所适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大学科技园、重点科创平台、特色产业园区、科技领军企业等市场化主体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培养科技经纪人队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刘迎军代表九三学社

省委会

  一、修订《陕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建立开发区省级协调机制,统筹全省开发区管理和政策制定,对省级以下“小而散”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按属地原则整体并入邻近的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以新一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为契机,将符合条件的县域工业集中区统一升级认定为省级开发区。

  二、编制全省开发区发展规划、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建立开发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十个一”机制,聚焦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运营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科研机构、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

  三、布局建设与产业链相匹配的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构建“一分(企业创新积分)、一池(风险补偿资金池)、一平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两基金(引导基金、领军创投基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开发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产业合作园区,推动纺织、建材等产业在境外布局,建设陕西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四、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开发区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生态优美之城。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勇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一、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对标全会提出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建设要求,聚焦筑牢“三大生态屏障”、推进“三北”工程两场攻坚战,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谋划好美丽陕西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

  二、健全区域协同机制。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开展区域间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打造区域保护协作联动机制样板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统筹水、气、土、固、声协同治理,以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三、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推进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有步骤地推进我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

  四、健全科研服务保障机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深化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推动环保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赋予用人单位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职称评定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健全人才信息库,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在生态环境重大科技项目中“挑大梁”“唱主角”。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动我省文艺事业创新发展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一、修订《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资助扶持、考核评估、表彰激励等机制,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注重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项目化、清单化聚集用好市场资源,形成重点剧本重点攻关、重点创作主体重点培育的格局。

  二、强化文艺院团“国家队”意识,突出公益属性,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实现国有文艺院团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大幅提升。进一步扶持基层文艺院团的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及创作演出等,充分发挥其政策宣传、公共服务、惠民演出和艺术普及等作用。加强陕西文艺院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

  三、不断擦亮省剧协“文艺六进”、戏曲研究院“西安天天有秦腔”等文化品牌,继续做好各类文艺下基层惠民和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云端”文艺发展新高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艺服务供给体系。探索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等服务,加大优秀剧目政府购买演出力度。

  四、健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文艺后备力量储备、文艺人才管理等机制,给予各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定的自主用人权限和空间,打通文艺专业人才流通渠道,做好后备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健全陕西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省政协常委、华润资本管理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宗、省政协常委、港澳

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郑翔玲

  一、制定我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的实施细则,确保医药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建立多元支付机制,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推动更多优质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

  二、打造生物医药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协同圈”,推动创新药品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联合研发机制,以陕西龙头药企为中心,联合企业、重点实验室、高校,围绕生物医药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搭建创新药品企业与国内外顶尖医院的合作平台,增强研发创新的支撑能力。

  三、建议陕西先行先试,针对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制定专项方案,推动拓展性临床试验用药制度落地,提高药物可及性。推广“白名单”方式,将部分长期在内地投资、信用记录良好的爱国港澳企业纳入“白名单”,免除相关审批备案程序,进一步提高创新药研发效率。

四、建立创新药研发人才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构建以企业资金为主导的“产

-学-研-医”项目资金池,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医疗机构优势学科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机制,通过举办跨区域医学年会、医疗机构定期互访等方式,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把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曹爱民

省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鱼向东

  一、聚焦438家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市场培育上,引导“硬科技”“专精特新”企业科学制定上市规划,适时申报上市。推动暂不符合上市条件但又具备一定科技实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优先选择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实现融资与规范同步。

  二、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把更多资金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我省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光伏等行业龙头、“链主”企业资源整合力度,支持中小型创新型民营企业实现科技与资本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引导企业科学运用债务融资工具,将资金投向技术研发、设备改造、产业并购等领域,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扭转我省发行人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局面,完善增信机制,支持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发行科创债、绿色债、ABS等创新品种,降低融资成本,积蓄发展动能。

  四、强化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专业精的国有投资机构。围绕“壮大耐心资本”,引导更多资本投向省内科技型企业项目,加速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等私募基金聚集区,吸引全国头部机构在陕落地、来陕投资,争取外流基金回归。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赋能科技强省建设

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

  一、持续深化“三项改革”,全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增加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公开提名制、名额评估、诚信标准考核等重点改革措施,消除科研贡献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的弊端,适当合法增加科学家和科技人员收入。

  二、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2024年陕西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施方案》,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增强专利转化运用动能。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知识产权的综合利用。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

  三、围绕经济建设所需,对专利研发给出合理化指导意见,提高专利的实用性。规范专利审批流程,制定明确可执行的标准,推进网络化专利申报、审批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专利公开信息系统,制定更多有效激励措施促进专利转化。

  四、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成立更多的跨国学术研究中心,推动跨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拓展多元合作途径,重点关注东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重点区域,全面提高开放协作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健全广泛凝聚共识机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心聚力

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代表安康市政协

  一、要围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以“第一议题”制度为牵引、覆盖全体委员、辐射界别群众的学习矩阵,打造“同心向党”政协 品牌,构建“一委一品、一县一品” 矩阵,放大“一面旗”引领“一盘棋”的效应。

  二、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凝聚共识嵌入到协商议政活动全过程,促进凝聚共识由“虚”化“实”。健全协商工作流程,协商议题设置上突出党委政府点题,调研活动前置专题学习培训,会议协商设置互动环节,实现民主氛围和协商效果有机统一。完善“秦商量”协商议政机制,建立协商成果建议清单及办理情况反馈机制,在深度协商互动中广泛凝聚共识。

  三、发挥市县政协优势,着力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聚识渠道。强化“委员工作室+微协商+界别活动”的聚识功能,完善“委员读书”活动机制,探索建立各界联谊会,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和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更加广泛地汇聚团结奋进合力。

  四、积极融入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健全合作共事机制,坚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履职活动“三个优先”。探索将凝聚共识纳入委员履职评价体系,激励委员强化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