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篇)2024年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79篇)2024年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79篇)2024年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

(79篇)2024年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

一、党委

1.新乡全市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工作综述…………………………12.宝鸡市民政局以高质量 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63.甘肃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身防汛救灾工作综述……………114.定西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综述………………………155.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特色工作综述………………………………186.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机关 凝聚发展合力综述……………………267.宁德市人才工作综述……………………………………………………………298.泉州市直机关加强政治建设综述………………………………………………349.漳州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综述………………………………………………3810.呼和浩特抓基层 促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综述……………………………4311.淮南高新区基层 工作综述………………………………………………4512.乌当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4713.新时代安徽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综述………………5014.阿克苏地区人才工作综述……………………………………………………5715.怀化市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综述………………………………………………62

二、人大

16.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6617.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6918.翁源县人大常委会健全代表述职制度工作综述……………………………72

三、政府

19.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024年上半年工作综述…………………………7520.伊春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综述…………………………………………78

21.铜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8222.运城市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综述…………………………………8723.焦作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9024.上半年漳州发展改革工作综述………………………………………………9225.运城市上半年全方位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9826.通辽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10327.二〇二四年上半年经开区财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综述……………………10628.湘潭市水利系统抗洪抢险工作综述…………………………………………10829.上半年来宾市供销合作社工作综述…………………………………………11130.海勃湾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综述…………………………………11431.乌达区双拥工作综述…………………………………………………………1173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生态文明体制领域改革成就综述…………11933.延长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2334.吉林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12635.呼和浩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综述……………………………………………13636.湘潭全市防汛救灾工作综述…………………………………………………13837.安康市双拥工作综述…………………………………………………………14238.地区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14739.张掖市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综述…………………………………………15040.打造教育高地一年综述………………………………………………………15341.唐山市大力推进生态唐山建设综述…………………………………………15642.上半年来宾全市农业经济增长工作综述……………………………………16143.楚雄州持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综述…………………………………………16344.海南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16545.宜川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6846.平顶山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综述……………………………………171

47.黔西南州社会体制改革工作综述……………………………………………17448.海东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综述………………………………………………17849.代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18250.黔西南州文化与旅游体制改革工作综述……………………………………18751.吴起县高质量发展综述………………………………………………………19352.濮阳经开区重大项目建设综述………………………………………………19653.楚雄州全面深化改革综述……………………………………………………19954.漳州上半年工业经济综述……………………………………………………20255.遵义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20656.山南市上半年应急管理工作综述……………………………………………21157.长春市九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21458.鹤壁市2024年年初以来双拥工作综述………………………………………22059.上半年咸阳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综述…………………………………………22460.濮阳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综述………………………………………………22861.珲春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231

四、政协

62.农工党中央帮扶大方县工作综述……………………………………………23463.临沧市政协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23864.云南省政协机关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综述……………241

五、政法

65.汉中市公安局反诈工作综述…………………………………………………24466.宁夏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24767.黔西南州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工作综述………………………………………249

六、统战

68.珲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25469.华龙区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综述…………………………………………256

70.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25971.李家岗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综述……………………………………26372.珲春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267

七、群团

73.会泽县共青团工作综述………………………………………………………26974.延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综述…………………………………………………27175.湘潭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综述……………………………………276

八、企业

76.兵团建工集团数字化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综述……………………………280

77.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战线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精神综述……………………………………………………………………28478.濮阳市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28779.珲春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综述……………………291

赋能“新新”向荣

新乡全市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工作综述

(2024年8月1日)

  当你收到千里之外的国货潮牌,当你享用着如约而至的饕餮美食,那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已经奔赴下一站。他们——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平台主播、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穿行在大街小巷,活跃在网络平台,服务着千家万户,与城市共同成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如何有力有效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工作,让这支8万多人的新生力量有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求解思维、品牌思维,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开创了 有温度、组织有活力、业态有生产力的“新新”向荣新局面。

建机制强堡垒——

“最活跃地带”变“最坚强阵地”

  走进新乡邮政直播运营中心,直播间里,网络主播热情地向海内外粉丝推介着“太行特色”“新乡礼物”;线下,数辆邮政快递车载着货物驶向全国各地。

  “我们把党支部建在直播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 引领电商、电商促进发展。”该中心电商党支部副书记张国才说,中心已打造了11个万人直播间,粉丝总量近600万人,受众累计覆盖1.29亿人次,助农惠农覆盖我市100多个乡村、600多家农企。

就是生产力,做细就是凝聚力,做强就是影响力。作为老牌国企,新

乡邮政焕发勃勃生机,源于我市大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全市共有快递企业48家,从业人员1.8万余人,20XX年业务量达到2.68亿件。业务多、人员多、涉及面广,如何管得住、管得好?

  今年年初,市委组织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建立健全“五项机制”,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全面提质增效。“体制机制引领”“组织覆盖攻坚”是其中两大重点。在专项行动攻坚突破下,我市已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

体党支部241个。市委组织部、社会部,市快递行业党委指导各快递公司推行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做到抓业务与抓 相融合,实现二者同频共振。

  新乡邮政直播运营中心党小组升级为电商党支部,党员队伍壮大到24人。新乡圆通速递公司负责人马海超同时兼任市快递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顺丰速递新乡分公司解放桥营业部负责人缑艳宾兼任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目前,这样的快递行业党支部已成立了9个,党员达到316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怎么把新业态党组织从“有形”向“有效”转

  变,推动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红旗区,创新推行“四全” 模式,摸清底数、激活细胞,把42家新业态企业纳入综合管理服务台账,选派18名 业务骨干担当“红色向导”。位于该区的嘟嘟网络公司创立“跟党一起创业”品牌,设立经营主体2650家,年流水量最高达40亿元,实现“ 红”与“网络蓝”双向奔赴。

  “我的组织关系一直在老家,心里总觉得没着没落的,流动党支部成立后,参加组织活动就方便多了,我们党员司机共同成长进步,用心服务好每名乘客。”网约车司机代表朱止永说。

  从网约车司机到货车司机,从外卖骑手到快递小哥,全市412名流动党员纳入动态管理,让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胸戴党徽闯四方。“说到底, 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工作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市外卖送餐行业党委书记王志海认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的建立完善,能够让这一群体始终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搭平台重关爱

“多点式”变“一站式”

  顶着高温,送餐上楼,转身奔赴下一单,不巧的是,手机电量告急,电车也要换电池。抬头望去,红色“暖心驿站”就在前面,“送餐小哥”李志鹏抹了一把汗赶了过去。

这是位于高新区振中街道桂苑社区的“暖心驿站”。新业态催生新就业群

体,目前全市共有8万多人,日活跃量达5万多人。

如何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服务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市实施“关心关爱暖‘新’”“支持保障提升”行动,调动各级各部门资源,打造平台、完善功能,实现服务有平台、关爱不打烊、诉求能

解决,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常态化服务。空调凉意扑来,能充电,有热水,有维修工具,还有微波炉、爱心药箱、各类图书......90后的李志鹏心里感到暖暖的。“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小区多、企业多、快递网点多。”桂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柯杞告诉记者,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能“暖心休憩”,社区坚持“红色领‘新’、组织强‘新’、赋能促‘新’、关爱暖‘新’、发展有‘新’”功能定位,打造了“1+5+N”服务矩阵,6个网格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位于城市东区的宝龙社区,“暖心驿站”不断“上新”,为沿街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员提供服务。521个“暖心驿站”,构建了城区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在京港澳高速原阳服务区,“千里之外,家的感觉”8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司机之家”多项服务温暖着司机的远行路、回家路,服务区被誉为全国最美服务区之一。

  服务无止境,贵在协同高效。在市级行业党委牵头下,工青妇、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动,坚持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阵地联创、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倾心打造了“红心 、贴心交管、匠心工会、爱心妇团”服务联合体,16项关心关爱活动项目温暖着新就业群体。

  思想上解惑、工作上解困、生活上解忧、心理上解压......市总工会以“ 带工建”,深化“工建服务 ”,立足新业态劳动者需求,广泛开展困难帮扶、法律服务、技能提升、心理咨询、文体活动、亲情关爱等服务。市妇联组建专门团队,开展家庭教育、维权关爱、健康讲座、技能培训等公益活动,为新业态新就业女性和家庭保驾护航。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等纷纷行动起来,为1372名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等。

  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户外劳动者驿站、城管驿站,在商超综合体、爱心商户等处,从炎炎夏日到凛凛冬日,哪里有新就业群体的身影,哪里就有各级组织的关心关爱服务。

  在意外电击中失去了双臂,多少个夜晚,90后小伙孙亚辉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昏暗的。在市、区、乡、村四级党组织帮扶下,他决定“做个有用的人”,开设淘宝直播间,在云端实现自我价值。孙亚辉感恩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亚辉是残疾人做电商的典型,再过两个月,他就能转为正式党员了。”平原示范区桥北乡党委书记周海卿说。

  与此同时,我市高质量打造市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示范点5个,同步推动各县(市、区)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打造示范点31个。各新业态企业把关爱

服务职工摆在重要位置,顺丰快递驿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最美工会户外

劳动者服务站点”,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示范性户外劳动者驿站”。

促融合共治理——

“新生力量”变“有生力量”

“平安建设靠大家,在公司我是保安队长,在社区又是一名志愿者。”新

乡圆通速递公司保安队长贾红伟,正带着安保人员巡查,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贾红伟是快递行业“亮明身份、做好服务”的代表。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融入治理聚合”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守阵地、聚人心、促发展作用,把“治理新对象”变为“发展新力量”,把“编外力量”变为“移动探头”“治理一员”,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增动力、添活力。

在红旗区洪门镇,快递员小张自愿加入“红色小达”志愿服务队,为3名行

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风雨无阻地免费配送养老餐。

  小队伍融入大治理。以党员带骨干,以骨干带队伍,我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等服务队伍75支,400多名新就业群体党员成为五大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困难群众服务员、群防群治信息员、文明创建观察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行业党委大力开展“最美货车司机”“最美外卖小哥”等评选表彰活动,已选树典型代表170名,对参与积极、表现优秀的党员予以适当奖励,推动他们“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营造了学先进、当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快递揽收员刘红军,身残志坚、任劳任怨,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多年,客户满意度总是5颗星,被评为新乡市“最美快递员”。“去年俺派送快递30万件,最高一天能送1200件,也戴上了大红花。”党员代表秦石磊兴奋地说,“我不仅是一个快递小哥,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后更要为群众‘传递’温暖、为民生‘送达’幸福、为城市‘派送’和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为遵循,持续发力、激发动力、汇聚合力,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享有者、受益者。”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

志表示。

大河奔腾,红色赋能,先锋领航,“新新”向荣!

引领风帆劲踔厉笃行攀高峰

宝鸡市民政局以高质量 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24年8月7日)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社会救助信息核对试点地区;

  市民政局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救助、殡葬工作先进集体;我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做法入选全国20XX数字政府建设卓越示范案例。

一份份荣誉,既见证了宝鸡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又见

证了市民政局系统基层 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近年来,市民政局党组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抓 引领促民生保障为主线,强化责任担当、激活 动能,引领和促进各项民政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一、讲政治强指引拧紧把牢思想“总开关”

  灯塔指引方向,思想照亮航程。市民政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学深悟透中筑牢信仰之基,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

  近年来,市民政局多次举办专题读书班,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继举办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专题读书班之后,今年3月和5月,市民政局党组相继举办了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读书班和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天宏作专题辅导报告,聚焦“关键少数”,上好“关键一课”,示范引领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学深悟透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与‘根’。局党组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及时跟进,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专题党课宣讲、全员政治轮训等方式开展学习。

  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如何更好地管好干部、带好队伍,是全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党委聚焦打

造“五好”干部队伍,把政治思想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以干部工作实际和成长需求为导向,研究制订了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还通过党委(扩大)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支部“三会一课”等,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今年上半年,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举办两期“宝一福大讲堂”、两期“青年干部读书班”,理论学习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去年以来,市民政局党组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4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5次,举办研讨交流会16场次,基层党组织共计开展“三会一课”600余次。在一次次汇聚智慧的思想碰撞中,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扛起光荣使命、当好红色血脉传承者,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二、抓基层强基础夯实基层 “压舱石”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根基,是党的力量源泉。去年以来,市民政局党组以深化“四优”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持续优化党组织设置,完成了局直属机关党委转隶和党委委员增补,指导9个局属单位党组织按期完成换届选举,7个机关党支部完成换届。同时,市民政局扎实推动“四优”模范机关创建,局机关第五党支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康宁所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四强”机关党支部,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经过一年努力,高标准完成“四好”事业单位党组织创建指标。

   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实”,市民政局党组每年都研究制定《 工作要点》和 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第一时间向基层党组织下发 重点任务清单,督促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式活、主题新、有亮点、吸引力强的 活动,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全市孤弃儿童、弃婴的收养、管护、医疗康复和教育等职责,院党支部在全面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积极探索推行“ +”模式,将 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我们研究制订了为了孩子明天更美好三年专项提升计划,建立融入式孤弃儿童家庭寄养关爱、开放式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等机制,还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童梦飞翔’‘薪火相传、真情陪伴’等关爱行动和‘ 助力乡村振兴情暖困境儿童’等帮扶活动,以 引领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推进。”市儿童福利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从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了解到,他们积极开拓 活动场地,腾出专门场地设置了 文化墙,按开放式、互动式、功能多元的思路,将会

议室、培训室一并纳入,以共享大厅的形式向社会组织无偿提供。目前,社会组织已累计在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共享大厅开展入党宣誓、主题党日等 活动70余场次,确保无场地的社会组织能正常开展 活动,让社会组织 活动有目标、有保障、增活力、添动力、能开展、见实效。

  从局党组到局机关、从局机关到各基层党组织、从民政系统到社会组织领域,上下联动、多管齐下,无缝推动基层 提质增效,让我市民政系统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让基层 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三、明法纪强监督拉紧正风肃纪“高压线”

  “各级党组织要紧盯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这个关键环节,贯通加强工作圈和生活圈、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网上和网下的监管,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坚决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在今年初召开的局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刘天宏的讲话为局系统党员干部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市民政局党组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教育在前、警示在先,持续落实党组会定期议廉、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廉制度,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

  前不久,市民政局党组组织系统退休干部党员、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组织书记、新发展党员,赴岐山县“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清廉文化”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勤廉文化展室,聆听甘棠遗爱典故和召公爱民、勤政清廉的历史故事,用心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清廉思想真正根植于心,涵养了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局系统的各级党组织也行动起来,创新形式,常态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把落实“第一种形态”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注重加强教育惩戒,支部书记坚持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对于服务对象投诉、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谁办理、谁落实”的原则跟踪落实、认真核查、一查到底,倒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个一”活动部署要求,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基层单位负责同志,集中观看了米育忠案庭审和《辽宁系列腐败案警示录》视频,邀请理论专家围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守“六大纪律”进行专题辅导。各基层党组织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宝鸡廉政教育基地、宝鸡档案馆等地,开展廉政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分层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小权力背后的大任性》《溺水的局长》等系列警示教育视频,围绕“六大纪律”分专题开展研讨交流,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同时,市民政局系统扎实开展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全市民政领域排查问题34个,目前已整改问题29个,以问题整改倒逼各单位不断建强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坚决守住守牢纪律防线,形成崇廉拒腐、弘扬新风正气的良好氛围。

四、激活力强服务增强推动发展“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市民政局党组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牵引,聚力抓落实、用情办实事,迸发出了强劲的发展势能,点燃了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天佑老年公寓、长者健康餐中央厨房等一批民政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助推民政事业更好发展。

  近日,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据悉,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是我市“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开工以来,市殡仪馆党支部围绕“强质量、惠民生”,坚持 与项目建设相融合,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党员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项目专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要素保障、资金支持、施工安全,抓协调、争资金、重监管,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遗体处理区、火化区等4个楼体工程完工,整体基建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年底可建成投用。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他们按照市委深化“三个年”活动的部署要求,把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持续抓学习、聚力转作风、全力抓落实,通过“小切口”推动作风大提升,营造出干部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同时,把落实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统筹,着力提升干部抓落实的能力,在抓落实、抓推进、抓质量上下功夫、求实效,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实事等,建立“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为宝鸡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评判干部、选用干部的标准,

大力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扎实、勇于担当作为、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评价好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到项目建设一线锻炼。”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他们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拔调整科级领导干部12名,还着眼提升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选派1名县级领导干部赴徐州挂职锻炼、2名后备干部到市委部门跟班学习,抽调1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燃气安全、省对市考核、巡视巡察等全市中心工作,多形式培养干部、多渠道锻炼干部,以实干实绩导向激励干部干起来、跑起来、赛起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市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次牺牲休息时间,主动到福彩销售一线,为福彩投注站点营销人员“一对一”讲解营销技巧、培训销售思维,确保销售任务全面完成,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去年,我市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制度,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每周深入服务一线,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老人需求科学制定每日食谱。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对食堂工作进行民主测评,根据测评意见建议,立行立改,受到大家的好评。

  一组组数字、一项项荣誉、一次次创新,彰显了市民政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如磐初心,充分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更是局系统 工作融入大局、服务中心的生动实践。未来,市民政局将继续把初心和使命铭记于心、践之于行,为推动宝鸡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甘肃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身防汛救灾工作综述

(2024年8月7日)

暴雨过后,盼望中的晴天终于在陇原上空绽放,受到雨水袭击的村庄生产

生活也逐步有序恢复。

目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省防汛工作也到了最吃紧的时候。

  7月22日至24日,甘肃局地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大、强度强、降水落区集中,导致陇南、庆阳、平凉、定西、天水、甘南和白银7个市州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泥石流、落石等灾害,各地面临着防汛抗汛大考。

汛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责任。

  甘肃各地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扛起防汛减灾政治责任,守土尽责,挺膺担当,全力以赴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应对工作,切实筑牢防汛减灾安全防线。

一、未雨绸缪险情面前分秒必争

  今年防汛抗汛以来,甘肃各地始终坚持“预”字为先,健全防汛预警机制,强化监测预报,第一时间做好预警“叫应”工作,因地制宜打通防汛预警“最后一公里”。

  在汛情来临前,各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火眼金睛”的作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易涝区域、薄弱堤段等重点部位的防汛形势进行科学预判。

  7月1日11时许,接到白银市、区、乡三级预警信息后,白银区武川乡中山村党支部及时向各社发出预警提示,迅速组织网格长和党员示范户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在半小时内把预警信息通知到了所有住户。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及时向下游地区通报洪水流量,提前查看预备转移安置点情况,为迅速安全转移群众做足准备。

  7月16日至24日,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镇拉莫盖托村由于连续性强降雨天气,引发了洪涝灾害。村党支部反应迅速,精准预测了村庄可能面临的汛情风险,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跑”在洪涝灾害前面,及时帮助全村14户56名伤病群众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组织党员突击队强化基础防护措施,加装铁丝网100

余个、吨袋30余个,及时堵住洪涝决口,保护了120亩玉米地和8户群众房屋免

受灾害。

  汛前防御在思想上要靠科学研判,在行动上要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防汛抢险队伍。

  7月22日晚,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突袭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碧玉村。面对凶猛雨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靖宇和同事们紧急商议,决定冒雨分头入户走访、排查隐患,必要时保护组织群众撤离。

彼时,李靖宇一心惦记着临河住户,疾步走到河边时,发现宽阔的河道里

洪水夹杂着泥沙滚滚而下,水位快要淹过马路。

  “转移安置群众刻不容缓。”李靖宇果断挨家挨户敲门转移村民,在帮助大家撤离半个小时后,河里洪水猛涨,淹没了大片庄稼和房子。

  当天微微亮,被暴雨和洪水袭击的碧玉村狼藉一片,电线杆被冲倒,路面被冲毁,汽车被冲到路边,村民房屋进了水灾情远比想象中严重,但庆幸的是,李靖宇的预判和果敢挽回了不必要损失,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临危不惧打好防汛救灾的硬仗

汛情严峻,考验责任担当;抢险一线,见证初心使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甘肃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准确把握“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组织力量对危险区域的群众进行有序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就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抢险救灾的“桥头堡”,

在救灾一线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凝聚起同心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7月22日,定西市通渭县出现特大暴雨,多地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当

天21时40分启动防汛抗洪Ⅲ级应急响应。

  抗洪冲锋号角吹响,通渭县18个乡镇党委迅速组建“党员先锋队”100余支、设立“党员先锋岗”360余个,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避险撤离转移、清理塌方泥石、疏导道路交通、摸底统计受灾情况等工作。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通渭县为避免险情扩大,各基层党组织聚焦安全防护、转移安置、堤库巡查、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组织330余名网格长、840余名网格员、1220余户网格员联系户等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排查,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7月22日至23日,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普降中到大雨,其中冯家堡村持续暴

雨降水60分钟左右,降水量达到63.1毫米,短暂急促的降雨引发的洪涝对村内

部分房屋、道路、自来水管道等造成不同程度损毁,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

  河畔镇党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党政领导班子迅速深入一线,组织党员干部30余人全面排查群众住房隐患,将有房屋院落倒塌进水等安全隐患的群众迅速撤离并及时安置。

  面对连日暴雨,庆阳市镇原县庆城镇党委迅速启动党组织快速下沉动员应对突发事件机制,组织党员先锋队16支200余人,深入灾情较重村组,全方位开展排查处置,对130户715人涉险群众安排了专人监管,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给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暴雨无情人有爱,危急时刻,无数个抢险救灾逆行的身影冲锋在前。

他们,深入险区、靠前指挥,是战斗在救灾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用实

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给人民群众带来坚定的信心和力量。7月23日晚,陇南市徽县大河店镇王河村暴雨如注。接到河水即将上涨的预

警信息后,村党支部副书记杜树成和当地干部们立即行动开始转移安置群众。

  “全社36户73名村民”,杜树成在安置点拿出记录本核对人数时未见候彩连老人的身影,他清楚记得老人左脚有伤行动不便。杜树成心急如焚,交代好安置区提防洪水事宜后独自返村寻人。

  一路上,杜树成焦急的呼喊声被倾盆大雨和巨大的水流声淹没,待老人出现在视野时,洪水已齐胸,他顾不得危险冲上前背起老人,直到抵达安全地带才松手。

  “生命第一,人的安全是底线,一户也不能落,一人也不能少。”杜树成说。

7月22日至23日,天水市麦积区东部连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达198.9毫米,

造成党川镇10个行政村农作物倒伏,基础设施受损。

  听闻受灾情况,因病住院的党川镇党川村党支部书记吴瑞平“不满足”于手机远程调度,毫不犹豫地办理了出院手续,第一时间返岗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安置受灾群众,清理村庄淤泥,帮助修复道路。

  “关键时候,党员必须上。”吴瑞平说,在病房里看到灾情他心急如焚,就想第一时间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确保每一名群众都能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扛牢责任全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慎终如始抗灾情。

暴雨过后,甘肃各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党员干部靠前上

阵,迎难而上,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干群携手一起修复

美丽家园。

  其间,甘肃各地基层党组织迅速组织力量,在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优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快恢复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创造条件。

  7月24日上午10时30分,省水利厅将陇南市的洪水防御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受持续暴雨影响,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16个村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集中力量、统一指挥,组建16个党员突击队伍徒步前往受灾村社,针对此前紧急转移的48户239名群众,开启“护航”模式:争分夺秒接通群众饮水,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调用铲车清理淤泥、塌方等8.2万立方米,打通便道25处22公里。

  抢抓时间,恢复重建。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赤城村党支部书记周永中组织党员群众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衔接抢修村社供水管道。在短时间内共解决了310人的用水问题,铲除地面垃圾杂物102车、疏通河道沟渠5公里、清理塌方3500多立方米;在木林乡东阳寨村,党员干

部带领群众连续数小时奋战,清淤、保畅、修复  截至目前,平凉市共组织

6846名机关党员干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发动2.8万余名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重点受灾镇村开展道路抢修、生产自救、群众安置等工作,累计转移避险群众3942人。

  在汛期的严峻考验下,甘肃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使命和担当,用生动的事迹鼓舞防汛救灾斗志,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改革潮涌启新程奋楫笃行谱新篇

定西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综述

(2024年8月1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

7月22日,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就抓好

传达学习、宣传阐释、研究谋划、落地落实等作出全面部署;

  7月30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动员会召开,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基调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在思想上贯通领会”“在要求上贯通把握”“在任务上贯通落实”,切实增强宣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落地生根;

……

  从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到开展宣传宣讲;从认真领会中央宏观谋划部署,到不折不扣推动定西改革实施;从结合实际谋划改革重点突破口,到强调跟踪问效狠抓改革督办——定西全市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奋力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定西篇章。

一、学深悟透立足工作岗位锚定新目标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行动指南,更表明了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尚辉表示,“将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理论问题、热点问题讲准讲深、讲透、讲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宣讲工作,切实推动全会精神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通过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文化和哲学教研室讲师陈玉婷深有感触,“我将努力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深挖改革背后的现实逻辑,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担当实干、争先进位的强大动力。”

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

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正春表示:“我们将精心打磨新

学期的培训课程,开发新专题、探索新形式、用好新教材,持续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前,已梳理细化形成20个解读全会精神的教学专题。同时,通过选派6名骨干教师参与市委宣讲团、组建宣讲小分队等方式,深入开展全会精神宣传宣讲活动。”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定西市坚持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扎实开展会议集中专题学、邀请专家辅导学、分层分类培训学、紧盯问题研讨学、列席旁听督促学和市委宣讲团集中讲、领导干部带头讲、行业领域分众讲、机关干部基层讲、网络平台普及讲“五学五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夯基培优、克难奋进、勇毅追赶,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实干笃行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改革不停步,奋斗正当时。市委讲师团团长高继宗表示:“我将充分发挥宣讲团优势,组织‘青年讲师团’等力量,扎实做好全会精神的宣传阐释,把改革创新贯穿宣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将聚焦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围绕全市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力争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咨政成果,有效发挥党校智库作用,更好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实现定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对于今后工作,李正春信心满满。

新时代新征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全会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宏伟大幕。”日前,市委书记汪尚学接受专访时说,定西市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定西实践提供强大动力。

  把改革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在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保障群众稳定增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养老托幼服务体系等方面谋划改革举措,让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汪尚学表示,全市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全面”和“破题”两个关键,把准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统筹谋划推进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 等各领域改革,深度谋划一批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定西实际的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举措,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凝心聚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市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科科长程满顺表示,“将准确理解把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强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实干的举措,结合实际‘研’、全面对标‘谋’、创新实践‘干’,切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在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令人振奋且满怀期待,我深切体会到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责任,改革将带来更多创新与发展空间。”陈玉婷说,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和市委宣讲团成员,要切实担当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自身领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实际行动支持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全市上下将用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改革举措,破难题、求新解、增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让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越写越精彩。

共赴文明之约

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特色工作综述(2024年8月8日)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和城市发展的灵魂。

  立足新时代,须有新思路、新作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放在现代化鹰城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的发展变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走出一条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注入了磅礴力量。

文明星火,何以燎原?

一、以创新模式强化思想引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主席总书记说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近日,平顶山学院的大学生宣讲团走进郏县王集乡侯店村,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了党史和爱国主义宣讲,引导他们在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

高举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是我市各项事业取得

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思想引领。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鹰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构建“七种模式”的大宣讲工作格局。

  “入情、入景、入脑、入心是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应达到的效果。”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黄志恒介绍说,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党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集中宣讲1300余场,受众10余万人次;青年、劳模、“银发”等10支宣讲小纵队开展各类宣讲360余场。去年11月,在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我市的“七种模式”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运用‘七种宣讲模式’,重点开展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黄志恒说。

少年强则国强。强化思想引领,要从“苗苗”做起。

打卡“童心向党”系列人偶剧、参观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体验文化公

益课这个暑假,7岁小朋友林墨轩的生活绚丽多彩。

  “丰富的公益活动既让孩子收获了乐趣,又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林墨轩的母亲李涵说。立根铸魂,实践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市上下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凝聚起教育和关怀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

  “市文明办、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教体局等12个市直单位联合打造‘育鹰在线’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多维协同发力,在青少年普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市委宣传部思想道德建设科科长张瑛辉说。

  实至,名归。市人民检察院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此外,“小桔灯”“彩虹约定”“苔花”等多个未成年人保护品牌获省级以上表彰。

人水共生,何以“青绿”?

二、以智慧管护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是亲眼看着水生态越来越好。早上晨练、傍晚遛弯,我们沿着湛河堤,感受鸟语花香,很自在、很舒服。”8月2日,家住新华路湛河桥附近的市民买自成说,他年前给儿子买的新房也在湛河边。

湛河,贯穿市区,是平顶山人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湛河也曾淤泥堆积、杂草横生、臭气熏天。为让湛河真正造福市民,我市通过科学手段,对其进行全流域综合改造,主城区段实现截污管网全覆盖,每年引来2000万立方米水,确保污水进管、清水进河。

  前不久的一天,大雨倾盆。通过智慧湛河系统,市兴城湛河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姚涌超发现,开发二路、李苗路橡胶坝因暴雨导致水位短时间激增,超过预警值。他第一时间向市水利局汇报,下落坝位40厘米,及时消除了险情。

  “为保证治理效果常态保持,我们建设了智慧湛河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安装了153个摄像头,对园林绿化、污水管网、水量水质等实行实时监控管理。”市兴城湛河管理公司董事长赵德宝说。

如今,40.2公里主河道、18条主要支沟全面治理、不留死角;沿河3大公园、

52个节点,形成景观水面160多万平方米去年12月,湛河入选全省首批“淮河

流域幸福河湖”。

湛河的成功治理,只是我市打造和谐水生态的一个缩影。

全面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愿景,必须牵牢“牛鼻子”,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

水资源匮乏,怎么办?

  引水有“方”,源头活水来。平顶山市属于极度缺水区。为此,我市实施一批重大水网骨干工程,推进燕山水库引水、引白入沙等南水北引工程,前坪水库北干管和南干渠、新建祥云河等西水东调工程,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三水互济”。

管护效果难保持,如何解?

  治“水”有法,用好水资源。在加快管理网、工程网“双网”建设,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投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建设现代水网调度中心,实施数字孪生水网工程,有效促进防洪安全、节水增效。

水资源浪费,何以破?

  节水有“道”,做优水文章。立制度、强措施、抓管理。“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平顶山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将‘三同时’管理纳入行政审批,对32.2公里的市政和小区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漏损率从2018年的12%降到8.01%。”市城管局公用行业管理科科长何开伟说。

  基于诸多亮眼成就,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入选全国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去年9月,我市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首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并先后两次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典型经验推介。

文化发展,何以自信?

三、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玲珑塔》《绕口令》《夸家乡》……近日,我市首届少儿曲艺大赛决赛

举行,小小传承人们字正腔圆地在舞台上各秀绝活,一唱一和间尽显曲艺魅力。

  我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量众多,其中曲艺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农历正月,宝丰马街“一天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这奇观令世界瞩目;寻常日子,在曲艺茶社、公益培训班,文脉在句句唱词中流动、声声

弦索中传承。

  “立足资源优势,我市建成创演培训基地等20余处,开展群众性曲艺活动累计300多场,培训曲艺人才2.2万余人(次),成功创建河南省唯一的‘中国曲艺名城’。”市曲协主席张高伟说。同文化遗产一样,文物也承载着灿烂历史,是鹰城大地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

  “不朽的信仰”革命文物展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单,获评河南省优秀展览项目;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推出抗日战地游等3条红色研学线路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晓东介绍说,为赓续红色血脉,市政府在《关于公布第四批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将革命文物单列,开全省之先河。我市现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00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686件(套),列入省革命文物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有37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弘扬,更重要的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到河岸李村指导文化合作社建设、去大李庄村编排“村晚”、帮鲁山农民合唱团排练全国比赛节目近日,平顶山和谐之声合唱团团长王巍忙得不亦乐乎。“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动能,才能真正融入百姓,受到大家喜爱。”他说。王巍导演的“楼子河乡村春晚”连续三年被列入河南省十大乡村春晚。

  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我市探索实施“四种模式”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聚合文化能人、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科负责人潘峰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523个,开展活动近570场,受益居民120多万人次。此外,宝丰县还打造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全省仅此一例。

创出“新模式”,还要搭建“新舞台”。

举办乡村春晚,深化群众性文化活动。“我市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乡村春晚

160多场,联动全市540多个乡村参与,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部分节目在

‘我最喜爱的村晚节目’中获点赞614万票  融合汝瓷、魔术、曲艺等传统文

化,清凉寺村春晚、大黄村春晚等相继入围全国示范展示性‘村晚’。”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佳涵说。

  此外,我市还设置“主题+”模式,在乡村春晚中融入走访慰问、模范宣传、直播带货等分主题,让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民俗等成功“出圈”,并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馆等新媒体平台,直播转播“村晚”演出,让乡村小舞

台走向社会大舞台。

群众体魄,何以康健?

四、以坚实卫生健康屏障擦亮文明幸福底色

郏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宝丰县被河南省委改

革办列入典型案例红榜。

  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总结交流大会、全国片区经验交流会先后在平顶山市召开,宝丰、郏县作交流发言。

平顶山市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全国六个医疗应急重点城市之一。

………

  近年来,我市以“健康鹰城”建设为统领,系统谋划、一体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医疗应急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全国领先,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安全保障。

  “我得高血压、糖尿病十多年了,以前老是跑到县城开药,现在村卫生室就能买到,价格也便宜。”近日,面对央视镜头,郏县堂街镇朱洼村村民王运良说。

  村医朱京伟在为其把脉后嘱咐道:“多运动、控制好饮食,一定要保持血糖平稳。”随后,朱京伟将患者的到访时间及血糖、血压值记录在慢性病患者情况记录本上。

  聚焦慢病防治工作,我市创新“五个三”工作法,织密防治管一体、一专多能的技术、重点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分级诊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服务等能力。

  据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市有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所辖县(市、区)示范区建成比达到70%,位于全国前列。

  “一不小心摔骨折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做了,还请了县里的专家,很放心。”近日,宝丰县商酒务镇大王庄村68岁的李秀莲说,她骑车时意外摔伤,在县、乡两级医师的共同参与下,顺利完成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医改,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一项改革。“我市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列为深化医改首要任务,统筹共同体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实施医防融合发展等‘三项行动’,确保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群众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保基金管理风险不断降低。”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

  据市医疗应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县两级医疗应急中心,建立“长明灯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18家,将医疗应急关口前移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打造应急综合指挥平台,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无缝对接,共享全市急救车辆、物资,与110、119.122和矿山救护高效联动。针对部分重点人群,持续强化服务保障,率先在全省开通线上无障碍急救报警功能,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AED配置。

俗话说,病从口入。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可防病于未然。

  “针对食品质量监管力度薄弱的农村地区,我市建设了电子追溯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色标管理’把好仓储关、‘二维码管理’把好流通关、‘电子管理’把好经营关,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生产全过程,确保农村小作坊生产经营提档升级。”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科长陈浩说,同时,还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在全市农村集体聚餐场所全面推行“6S”升级改造,打造高标准农村聚餐点。

城乡居民,何以幸福?

五、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域和谐宜居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8月3日,在位于卫东区的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内,中宜创芯车间碳化硅粉体项目生产线马力全开。创立一年多以来,中宜创芯生产出国内一流的碳化硅半导体粉,填补了河南第三代半导体的空白。

  向“新”而行,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产创融合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定位清晰、梯次支撑、衔接有序”,我市持续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全力向“高能级”挺进。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创建为省级产业园区,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批重组入列,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鹰创华夏”尼龙新材料大赛升级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专业赛事。

  我市“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典型,向全国推广。基于此,去年,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项工作同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

除了与科研院校密切协同,我市还创新实施“三五三”政企合作模式,着

力构建良好创新环境,成就换道领跑战略的“鹰城典范”。

  “双向奔赴”——我市与中国平煤神马联合建立起联席会议、联动管理、干部交流“三项机制”,深化园区共建、客商共引、项目共谋、要素共造、人才共育“五共联动”,实现城市综合实力、企业发展效益、生态生活环境“三个提升”。此举入选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

融合发展,城乡和美。

  春季看谋划,夏季看推进,秋季看攻坚,冬季看蝶变。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锋介绍,我市创新开展“四季看变化”,分级分批开展“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具有鹰城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场景矩阵,目前已命名第一批和美乡村先导片区12个,打造重点村51个、网格点380个、最美庭院户4156户。

去年12月,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在全省有关会议上受到表扬推荐;今年4

月,河南省政府工作快报专期刊发我市典型做法。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良法善治,民之所盼。

20XX年底,喜讯传来:平顶山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人不率则不从。在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我市紧抓“关键少数”,创新“1+3”巡察模式,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市委巡察主要内容。

  我市坚持科学立法,出台《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16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创新开辟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实现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

法治建设常态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居、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以 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支撑,我市着力构建‘1551’智治运行体系,建设市、县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融合基层 、平安法治、城乡建管、应急管理、公共服务五个信息化模块,带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共同构建一张全科网格,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新奇说。

去年9月,我市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称号。凝心聚力,军民共奋进。

“我市坚持把双拥作为推进国防和部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实施‘三三五’双拥工作法,强化双拥领导机制、军地沟通协调机制等,落实优待政策,打造双拥宣传、双拥文化、知识拥军、科技拥军、军民‘三同’品牌,打造双拥一条街15条、双拥文化广场16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陶林洲说。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明光辉绵延不绝。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在形式上突破、在实践中创新,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强化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深化健康理念,厚植生态“绿”、创新“红”底色,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市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中昂首阔步、铿锵前行。

建设模范机关建强战斗堡垒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机关 凝聚发展合力综述

(2024年8月15日)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监管领域作出重要改革部署。在奋力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场监管新篇章征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如何通过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机关 ,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来到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进行实地采访。

  组建以来,5次位居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获评江苏省文明行业;连续3年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获得A等次一系列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多年来牢牢把握机关 “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以政治机关建设为统领,以模范机关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政治统领,强化理论武装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和“4+1”重大任务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深化理论武装,关键是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以学促干。”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该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完善具有市场监管部门特色的学习机制,构建“党组示范领学、基层党组织跟学、重点专题促学、用好载体活学”理论学习新格局。同时,创设“市场监管大讲堂”“科技创新名师讲坛”,打造“青年学堂”学习品牌,并组织开展“学思践悟新思想”读书分享会、青年党员演讲比赛、主题沙龙等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夯实基层基础,打造 品牌基层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省局直属机关模范机关建设深化提升行动计划,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一方面,在省局所属党支部100%“达标定级”基础上,谋划部署“四强”党支部建设,更加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加强支部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党章党规,结合实际完善机关 “7+10”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保障机关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创新开展省局绩效管理 评价考核,坚持 创优,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合业务实际,主动搭建 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创造更多基层 的鲜活经验,聚力建成省级机关基层 示范点。目前,该局已创建打造首批具有部门特色、在省级机关有一定影响力的支部 品牌25个。

三、从严正风肃纪,改进行风作风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9%20XX年,江苏省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这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为深化廉洁机关建设,该局严格落实巡视整改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落实党纪学习教育4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统筹推进作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设立并实体化运作行风建设工作专班,推动行风建设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全省系统党风政风作风明显提升。

四、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

  如何推动 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该局通过深入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创建,建设“先锋直播间”解读市场监管部门助企纾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政策措施,并持续深化“三个一线”行动,与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组织“新动力”对话厅局长首场活动,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机关 抓得实不实,最终靠高质量发展实效来检验。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树牢监管为民理念,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安全底线,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接续出台服务经济率先整体好转20条、促进个体

工商户高质量发展21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40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1条

政策措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旗高扬,风帆尽展;百舸争流,机关领先。新时代新征程上,相信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一定会凝心聚力、身先士卒,带领全省系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工作重心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以高质量 促进高质量发展,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场监管领域落地生根,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篇章贡献力量!

聚才汇智近悦远来宁德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4年8月14日)

  20XX年,宁德又一次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新引进认定省、市各类人才2113人、技能人才2.35万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获奖数量连续第8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宁德时代曾毓群荣获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首席科学家

吴凯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这一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55.6%、强度3.37%,均居全省第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这一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561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第4年位居全省第一数字跃迁,折射出人才工作与创新崛起同频共振,奏响了人才与发展的最美和弦。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聚力全市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释放增强人才活力,让闽东大地成为各方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在宁德,人才已经成为开启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公开讲话”,人才队伍量质

齐升、人才平台持续延展、人才效能不断增强、人才环境日益优化。

一、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

  6月24日,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宁德时代牵头,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团队的“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获20XX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30年来,宁德市企事业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具有里程碑意义。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这些年,在“宁聚英才”专项行动招引下,无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为宁德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点击近年来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图谱,人才引进培养热潮奔涌,政策红利

密集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这背后,离不开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

普惠面广的“干货”举措。

  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宁德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重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出一个个海纳百川的良方,广聚天下之英才,人才工作步履坚定、阔步前行。

  优化政策招才留才——实施宁德市吸引和集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三年行动,修订完善《宁德市“天湖人才”评价认定办法》等70项人才政策措施,覆盖产业创新、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全领域,贯穿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评价认定、激励服务全过程,着力构建起较为完备的“1+3+N”人才政策体系。

  用好特色平台聚才——紧扣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推动科研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等人才创新平台571个,累计引进培养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高技能人才4.4万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人才支撑。

  推进项目回引人才——充分发挥在外商会、驻外机构及华侨团体资源优势,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香港等地设立5个宁德在外人才工作站,通过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邀请宁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举办宁德人才周等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和项目回归。近年来,共吸引3000多名宁籍人才回乡创业兴业,落地项目600多个。

  人才汇聚为发展集聚新动能,让闽东化身人才“聚宝盆”,一个个博士硕士、科技专家、乡村归雁挥洒着汗水与智慧,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植入致富的壮苗,在新能源新材料的绚丽舞台上展示科技的魅力,向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斗不息。

二、借势搭台、借智聚力

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屏南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在第十五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论坛上,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潘家恩向大家发出了热情邀请。

潘家恩怎么也没想到,十八岁时自己那么热切想要“逃离”的故乡,如今

竟成为几乎每个月都要归来一次的地方。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他奔波于重庆与福建,将屏南“弱鸟先飞”的古村复兴经验进行多种角度的总结与传播。在他的影响下,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来到屏南实地见证乡村嬗变。

如潘家恩这样的人才与宁德“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广纳天

下英才的胸襟和生动实践。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宁德市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创新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向全社会各领域能人志士发出邀约。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专家学者、致富能人、网红主播等各界优秀人才纷纷响应,在闽东大地掀起“到乡村去”的热潮。一年多来,首批选聘的559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在784个行政村落地开花,依托乡村振兴“揭榜挂帅”制度,累计推动项目落地770余个,举办讲座、培训1738场次,解决技术问题895个,带动“家门口”就业1.47万人,推进村财增收1595万元。“奋斗的青春才有意义!希望更多的学子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行动改变乡村。”受

  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台湾青年博士周宏宇积极对接组织清华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宁开展实践、工作,完成古宅修复等改造设计45项,以具体行动诠释“以才引才”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起“青年力量”。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宁德市把主席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不拘一格用人才,凸显了宁德吸纳、使用人才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些年,宁德市通过创新柔性引才、引才借智等举措,打造了名医“师带徒”“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宁智回归”等一批有影响力、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宁德市注重“盘活存量”,用好用活本土人才资源,推广“师带徒”“双元制”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依托专家库按需选派专家对口服务,至今已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帮扶7812人次,惠及群众16.86万人。

  为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回宁,持续开展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发动全市472家用人单位参与,推荐4318名学生上岗实习。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5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037笔2亿元,29个项目入选省级资助项目,获奖数量连续8年全省第一。

“我希望未来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投身于新能源领域

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月1日,在参加我市举办的“扬帆起航逐梦宁德”主题活动后,上海交通大学20XX级硕士研究生范翔昕对未来有了明晰的规划。

  如今的宁德,人才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打造国家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7个,20XX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654人,累计引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紧缺人才945人,建立70余个“名师工作室”、129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培养学科带头人200余人,对接省内外名医785人,民生事业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心剂。

三、实意爱才、实惠待才

涵养人才栖息“新生态”

  自福安市坑下村集约化育苗中心建成以来,宁德市天湖人才、科技特派员、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师李丽林一有空,就会到村里指导菜农改良蔬菜品种。她为村里量身设计的工厂化育苗大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产量,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犹如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从初来乍到,到对当地产业发展如数家珍,对李丽林来说,决定离开沈阳来到宁德,心无旁骛地把论文写在闽东大地上,打动她的还有宁德地方党委政府重才、爱才、惜才、敬才之举。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门对我们人才及家属的关怀与服务,涵盖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为我们留宁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李丽林说,在宁德,她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

  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宁德、扎根宁德、深耕宁德,宁德通过“真金白银”招贤纳士,以最大的诚意引进、用好人才,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举措,在政治激励、要素保障、人文关怀上下大功夫,着力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打响“宁德服务”品牌,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聚焦“软环境”建设,持续实施人才服务提档升级行动,线上搭建“宁德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畅通人才服务和诉求反馈机制,实现人才政策“一键查询”、人才办事“一站入口”、“人才服务”一码供给。线下建设142家“人才驿站”,面向人才发行6370多张“三都澳英才

卡”,为人才提供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交通旅游等12项优待尊享服务,

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才服务体系。

  在政治激励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连续三年筹办“宁聚英才·智汇闽东”人才活动周和“人才日”等主题活动,组织900余名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和疗养休假,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在政策兑现上,实施人才保障工程,探索建立“人才投”“人才保”“人才贷”等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建立完善租、售、补一体化人才安居体系,累计建设人才公寓9.1万平方米,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500余人,配偶安置就业130余人,办理二级医疗保健待遇60余人。对人才的重视,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宁德天湖一类人才杜勉深有感触。

  20XX年,在国外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工作的杜勉回国加入宁德市某新能源头部企业。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政策体系,初来乍到的他遇到了不少挑战。

  得知情况后,蕉城区人才工作部门立即启动了“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派出人才服务专员为其精准匹配国家及地方各类人才政策,一对一指导其准备人才项目的申报材料,最终助其成功申报获批国家及省市级人才项目,并获得了可观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

  “从踏入宁德的那一刻起,政府就为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人才服务的温暖与力量。这些服务不仅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更加顺畅,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留在本地发展的决心。”杜勉说。

  广开才路的宁德,日渐成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通过打造引才、育才、重才、用才的政策优势,加速集聚了人才优势,大幅提升了竞争优势,推动全市形成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如今的宁德,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刷新,人才洼地正在形成,正汇聚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奋勇拼搏,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两个维护”  深化政治机关建设

泉州市直机关加强政治建设综述

(2024年8月2日)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引导全市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中走前头、作表率。

  近日,主席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 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今日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本报推出系列综述,报道泉州市直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举措及成效。

  2019年7月9日,主席总书记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号令所指,行动所向。近些年来,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一、在践行“两个维护”上走好第一方阵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泉州市直机关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机关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贯到底、落地见效。对照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和平时期对党忠诚“四个能不能”重要标准,持续推动主T教Y、对党忠诚教育和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三育融合”,在市直机关部署开展“践履忠诚机关先行”对党忠诚主T教Y,建设“泉州机关 体验馆”、“泉州红色记忆”云展馆和党性党风教育基地,引导机关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对标看齐意识、第一方阵意识,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机关党组织有行动。

  强化政治监督,常态化开展“政治体检”,组织重点课题组,深入基层开展“全市机关党员干部政治思想作风状况”调查分析和问卷调查,形成调研报告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推动市直各单位开展机关政治生态分析、内部检查或系统巡察,落实分类谈心谈话,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市直机关工委始终把深学细悟笃行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各级机关普遍建立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青年理论学习“第一任务”的制度,夯实践行“两个维护”思想根基。联合开展2024年全市“向海而学”思政教育深化拓展活动,抓实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和青年学习沙龙,常态化搭建“刺桐学习荟”、机关先行论坛、机关大讲堂、东海干部学堂等平台,创设党组织书记谈、座谈会、晚报笔谈、读书分享会、青年沙龙等载体,推动理论武装进机关。

  一系列制度举措,让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氛围愈发浓厚,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举旗帜、走在前列、步调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强化政治担当上走好第一方阵

  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近年来,市直机关工委着力在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上下功夫,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市之重点”中,突出机关 政治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围绕泉州市委工作大局,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实施“三个再”活动、“三提三效”“三争”行动,组织开展“重走史迹学党史、接续奋斗当先锋”“学思想、说担当、促发展”“学担当、说担当、争担当、评担当”主题活动,引导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中、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膺担当、争当表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组织动员60个市直单位1326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协同推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第一时间划拨340万元留成党费支援基层抗疫,划拨60万元工会费用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及其不能照顾的直系亲属。在我市疫情防控期间,选派5243名在职党员干部驰援村(居)一线抗疫工作,筑牢抗疫堡垒。20XX年,5437名党员干部下沉到集中报到的164个社区和“帮镇扶村促振兴”结对的58个镇、村(社区),积极投入防御第5号台风“杜苏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全市机关在职党员干部主动认领认种撂荒农田耕地2483.06亩,做法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和领导的批示。

  一项项翔实有力的举措,彰显了泉州市直机关强有力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

三、在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上走好第一方阵

  如何“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市直机关工委把建设模范机关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头号工程”,作为推进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行动部署、常态推进、典型宣传等,推动创建模范机关深入开展。

  行动部署上,2020年,市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活动的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部署。2021年,在推进模范机关创建的同时,开展“创模范、当先锋、XIN服务、优环境”行动,引导激励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XX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2020—20XX年度泉州市模范机关创建考评工作,选树市直单位创建成效显著单位24家。

  如何常态推动创建模范机关?答案就是把创建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党组(党委)抓 述职评议、 调研督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协同推进。近年来,市直机关工委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联席会议、工作座谈会,深入市直各单位调研、宣讲,有力推进全市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常态长效。同时,通过党务干部培训、推行党支部七项基本工作法、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等,不断提高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直机关工委充分运用“泉州机关 ”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以及《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

视台、泉州网、泉州通APP、泉媒体视频号和福建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八闽机关 》等多种平台载体等,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模范机关的重大意义、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全市各级机关创建氛围浓厚,争优争先争效,形成争创模范机关的生动局面。

  新征程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永远在路上。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各项建设,以高质量机关 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作出新贡献。

凝聚新时代精神力量弘扬文明漳州新风尚

漳州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24年8月13日)

  漳州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已连续三届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特别是20XX年度全国测评获得历史最好成绩,实现大幅跃升,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表扬;文明培育实现新的进步,先后涌现了“中国好人”刘松青、吴志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邱祺缘,省级道德模范黄建宏,“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卢海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王鹏飞等多位文明典范。新时代好少年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听水仙花的声音》入选《童声里的中国》;文明创建新机制获评全省机关百个创新工作案例一项项新机制、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为漳州的精神文明新进步、新发展写下生动注脚,看得到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呈现在眼前,说不完的文明故事流传在身边。

  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委文明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漳州精神文明建设崭新篇章。

  近年来,漳州文明培育巩固提升,实现了新气象、新进步,出台《全市进一步加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常态化管理实施意见》,一大批中国好人、福建好人不断涌现,林建德、黄志丽、汤金德、卢海珍等一批全国、全省道德楷模和身边好人,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心中榜样,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围持续浓厚;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实现了新提升、新作为,“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忠诚馆)等6个单位被列为省级提质培优文明实践单位,全市涌现出“救在身边”等29个项目,获评全国、全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文明实践“三化”建设工作得到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肯定;文明创建创新举措,实现了新发展、新高度,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指挥平台,实现文明创建数字化,持续三届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和成效在全省均居前列。

  “文明”正成为富美新漳州的一张新名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有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高,文明之花正开遍九龙江两岸,为加快推进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厚植道德沃土文明培育涵养时代新风

  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限时营救在东山县南屿海边展开。渔民李伟彬和朋友一行五人在沙滩上与现场群众组成一支“英雄联盟”,越过海浪传递救生圈与拉力绳,齐心协力救起了被巨浪卷入海里的一名高二学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锦江大桥管理站站长黄建宏多次纵身跃江、爬上桥塔营救轻生者;退役军人黄木金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奋力救起祖孙三人;住院医师庄智敏用专业知识和仁爱之心助患者女孩重获新生……一个个光荣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漳州建设树立了时代的价值标杆。

  截至2024年6月,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省级道德模范14名(组)、市级道德模范123名,“中国好人”52人(组)、“福建好人”186人(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7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92名。其中不乏中央主要媒体宣传的重要典型,成为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与全市人民的荣光和自豪。

  突出铸魂育人,更要关注未成年人。“童声里的中国”用稚嫩嗓音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18万余师生用鲜花向英烈致以崇高敬意;“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涌现出一批好少年典型,20XX年至今,方谷弘、赖烨洁、邱祺缘等5名同学被评为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生动展现漳州新时代青少年靓丽风采。近三年,漳州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每年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创新举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T教Y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和主题活动,同时指导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做好常态化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同时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更是有形的正能量。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到新时代好少年,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运用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漳州广泛宣传道德典范先进事迹。20XX年以来,深入开展道德典范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700余场次,覆盖16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以文明培育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同时,深入各县(区)开展道德典范见面座谈会;印发《德耀漳州——榜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手册,褒扬先进事迹;帮扶礼遇文明典范,提供帮扶资金等一系列举措诠释着漳州对先进典型的尊崇,更彰显了全市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

二、扩面提质增效文明实践迸发蓬勃活力

  “裤子破了舍不得扔,自己又不会补,现在又能多穿两年了。”近日,在龙文区福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社区居民胡大爷对正踩着缝纫机的志愿者表示感谢。在这里,理发、衣物缝补、家电修理等日常需要的“小修小补”,都以“公益+低偿”的服务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加注重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文明实践更“接地气”、便民利民更“聚民心”。

  20XX年,漳州全面建成1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25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871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20XX年以来,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实现从“全覆盖”到“高质量”提档升级。如今,志愿服务活跃村居社区,理论宣讲送到千家万户,文明实践活动遍布广袤城乡行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漳州构建起“中心、所、站”阵地体系,以阵地为中心,推动全市1128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全覆盖结对共建,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共建志愿服务活动3200余场次,受众近10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市委文明办将“循迹再奋进”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与结对共建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党政机关、文化文旅、教育医疗等单位与6个省级、45个市级提质培优实践单位签约共建,为文明实践注入优质资源。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是建设“主力军”。今年5月,20支漳州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锋队获得正式授牌,壮大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扶残助困等领域志愿服务力量,打造志愿服务精品项目。

  常年开展水域、山地救援等公益应急救援的漳州曙光救援志愿服务队,宣传中医文化、开展义诊的漳州市中医院“杏林春暖”志愿服务队,提供高品质非遗演出的“小木偶大世界”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先锋队全市涌现出29个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全省志愿服务各类先进典型,在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9个,文明实践案例荣获“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

  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点亮文明光辉。去年8月,漳州市第二届清凉公益行活动全网阅读量超150万,为战斗在高温下的“城市英雄”募集到37000瓶水。文

明实践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将“大爱漳州”的理念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

三、坚持为民惠民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早晨五点不到,环卫工人许惠英便要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过去,喝水、休息等小事对她来说并不方便,如今,工会驿站为她提供了热饭、歇脚的舒适场所。目前,漳州累计建成工会驿站超400个,5万余名户外劳动者因之受益。

  口袋公园、智慧停车、爱心驿站等歇脚地,映照一座城的文明,是漳州打造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委文明办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优化社会文明细胞,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明赋能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漳州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20XX年以来,漳州将创城重点工作列入每年市委决策督查,并结合常态化督查,落实落细创城重点任务。抓住治理末梢,深入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市民素养;整治人居环境,对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城市颜值;突出惠民利民,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20XX年至今改造老旧小区489个,惠及居民50550户,2024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02个,惠及居民17156户;打造精品示范,辐射带动同类型点位,推动创城工作提档升级。

  文明改换乡村面貌。结合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围绕测评体系标准要求,漳州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借力文明实践阵地,将移风易俗、基层治理与文明积分深度结合,以“小积分”兑出“大文明”;培育榜样典型,推选出移风易俗“好村居”“好带头人”“好事例”共72个,并组织先进典型讲述心得体会和经验做法,垂范乡里、涵育乡风;打响活动品牌,龙津文艺轻骑等一批批基层志愿者生动传播文明理念,闽南文化圩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让农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也让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创建热潮逐渐延伸至广大单位、家庭、校园,文明单位促进各行各业创优

争先,文明家庭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风气向好,文明校园为时代新人立德铸魂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城市治理和文明创建,20XX年漳州率先在全省创新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指挥平台,得到了省委文明办的多次点赞和推广。截至目前,漳

州现有全国文明村镇21个、省级文明村镇115个,全国文明单位30个、省级文明单位(社区、景区)236个,全国文明校园3所、省级文明校园54所,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11户。全市文明创建先进面不断扩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和创建成效在全省均居前列。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回望过去,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志愿服务聚微成光,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放眼未来,漳州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深、更精、更细、更实,为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树立精神坐标,提供磅礴力量。

强堡垒  聚贤能  优治理  兴产业

呼和浩特抓基层 促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综述

(2024年8月5日)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始终坚持 引领,把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着力强堡垒、聚贤能、优治理、兴产业,以“四个聚焦”持续推动高质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聚焦作用发挥,扎实开展抓乡促村带户行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落实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推动农村 工作基础再夯实。开展村党组织争创先进、整顿后进行动,结合上年度比武争星及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情况,全市965个行政村逐村制定《村党组织年度重点任务》,由乡镇党委加强审核把关,作为村级年度考评和比武争星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落实基层基础保障,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提升质效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冗杂、利用率不高、群众办理事项手续繁琐等问题,围绕群众办事、宣讲议事、文体活动等整合功能室布局和设施设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建好向用优转变。开展党员引领服务“四个一”行动,运用农村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结对帮带群众、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做法,确保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在家党员发挥作用、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都能够结对帮带一些群众,使党员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挑重担、打头阵、当先锋。

  聚焦实干实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比武争星行动。持续深化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提高乡村基层干部赋能兴村水平为目标,实施全覆盖、多方式、高质量的培训,大力提升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组织全市1061名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参加为期3天的自治区视频培训班,全程从严加强纪律管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结合“星级化”亮晒比、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发挥先进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畅通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渠道,统筹各旗县区拿出4个名额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有效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村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推动力

度。激活发展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会同农牧部门研究起草《激励村干部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惩办法(试行)》,拟设立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和达标奖励,对奖励范围、奖励标准、申报程序、惩罚措施等进行明确。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全市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工作方案》,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村集体、村干部、村民共同出资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发展产业,促进集体和农民共同增收。

  聚焦后继有人,推动开展村党组织生力军培育行动。坚持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选调生、“乡招村用”人员等更好发挥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锻造骨干队伍。动态调整不适宜、不胜任村干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综合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谈话等方式,充分了解村党组织书记思想动态、履职成效等情况。谋划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计划,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指导各旗县区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两年计划工作方案,同步做好村“两委”其他人员分析研判,做好人选培育储备工作。指导各旗县区落实“一村一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行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下一步,呼和浩特将继续积极探索 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激活“ +”引擎,深入推进各旗县区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同步合拍、同向共进、同频发力,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强基固本增活力凝心聚力促发展

淮南高新区基层 工作综述

(2024年8月8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淮南高新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发挥基层 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全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一、突出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南高新区各级党组织抓住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形式、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党工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并印发《关于在高新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和《高新区党工委层面党纪学习教育重点任务分解表》,细化40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部门、时间节点,做到逐项落实、逐一销号,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党纪学习教育任务的具体化、精细化和全覆盖。认真开展理论学习,高新区党工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示范带动全区246个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确保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58条内容逐章逐条学扎实、学透彻。坚持把反面典型案例作为开展好警示教育最好的教科书,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体前往合肥蜀山监狱、市级廉政教育馆等处开展警示教育,观看《掉队的“赶考人”Ⅱ》、“六项纪律”动漫作品等警示教育片,切实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二、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夯实基层 基础

淮南高新区坚持从组织体系着手,持续巩固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

作成果。

  严格把控党员发展质量,将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三新组织”和高知识重点群体倾斜,坚持“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全面反映发展党员全过程,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含金量”。今年以来,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7名,发展对象7名,预备党员转正23名。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公开选拔,聘用1名社区书记为三和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打破了社区书记职业“天花板”。结合市委选人用人专项巡察整改,建立干部成长需求库、专业技能储备库“双库”清单,并根据工作需要提拔行政编副科级干部1名,事业编副科级干部3名,

做到“岗位—干部”双匹配。三和镇党委积极打造社区 特色品牌,深化皖

美红色物业建设,全面推进 引领乡村治理,推动 工作提质增效。

三、坚持服务大局, 引领赋能产业发展

  淮南高新区坚持以 赋能为抓手,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行产业链 工作,通过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推动政企高效沟通、产业有效合作、科技协同创新,为因地制宜推动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大数据产业链覆盖了20余家党组织、共建单位包括3个职能部门、5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科创中心等部门搭建“链式先锋”圆桌会等方式,组织相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常态化开展 联席会、活动轮值、问题帮办等,突破企业间的空间布局、产品边界,切实把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有力推动了资源整合、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目前,“两园、两中心、多平台”正加快建设,新引进抖音火山引擎等项目,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上半年大数据基地预计实现产值(营业收入)约70亿元,同比增长约12%。

四、厚植为民情怀,办好实事利民惠民

  淮南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的理念,认真落实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在物业服务改善上,三和镇聚焦小区重点难点治理问题,以建强“红色物业”吹响小区共建共享集结号。开展23次业委会工作调度大会,举办“物业服务开放日——你有问题我来办”活动466场,接待群众519名,解决问题691个。同时,该镇积极整合文化和服务资源,与安徽理工大学、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文化宣讲、爱心义诊、志愿服务进小区等一批暖民心活动,培育幸福邻里社区文化。在教育医疗提升上,社会事业局持续关注教育洼地,针对高新区六中、黄山中学及黄山小学等农村学校办学实际,通过人才引进、骨干教师调动等方式,不断注入优质教师资源,同步在硬件设施及校园环境上发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高新人民医院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对外运营。在拉动消费增长上,经济发展局组织党员干部围绕民生实事,立足职能职责,组织开展“2024徽动消费·提振淮南”——快乐高新购主题活动,发放200万元汽车消费和惠民消费券,有效拉动消费增长。

学党纪  强党性  善作为

乌当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综述(2024年8月3日)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当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推动全区党纪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见行见效,持续兴起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热潮,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一、突出以上率下,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乌当区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始终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跟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着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学示范引领,带头抓督促落实,累计通过区委常委会会议、 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等调度相关工作5次。

  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具体措施,对党纪学习教育精心调度指导。不仅印发《关于在乌当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共乌当区委常委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还梳理形成《乌当区党纪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明确18项重点任务、58项具体安排,确保全区各级各部门党纪学习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二、聚焦以训助学,推动《条例》学习入脑入心

  5月28日,乌当区委书记、乌当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鸣明为乌当经开区及国资系统党员干部讲党纪学习教育纪律党课,强调要在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自觉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严明的纪律护航乌当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坚持读书班专题学、中心组研讨学、党支部集中学、辅导培训深入学、结合实际灵活学“五学联动”,推动《条例》学习入脑入心。

  区纪委区监委和区委党校联合建立党纪学习教育师资库,在区委党校主体班次和各专题培训班次中安排《条例》课程和教学任务,把《条例》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教材,将贵阳警示教育基地、百宜红军烈士陵园等作为现场教学点,在年轻干部、村(社区)“两委”等15个培训班中,分班次、分对象培训党员干部1332人次。

  截至7月底,乌当区43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分批次开展了两轮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全区88家参学单位开展交流研讨176次;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的形式,共开展《条例》学习2517次。

三、坚持以案促学,推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线

6月6日,全区警示教育大会召开,通报相关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观看警示

教育片,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7月9日,区委常委会暨区级领导班子集中参观贵州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情景式”直击心灵的警示教育,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

  乌当区始终把警示教育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把典型案例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活教材”,编写了10个基层党组织书记上纪律党课参考案例,编印了《乌当区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录》,分级组织全区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观看《挺纪在前一寸不让》《铁的纪律》《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警示教育片。

  认真开展“清廉贵州·2024年纪法教育月”活动,常态化组织庭审旁听、任前谈话、专题讲座。同时,还组织1047人次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四、注重“学”“干”结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乌当区坚持“学”“干”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学纪、知纪、明纪、

守纪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的能力和本领。

  为此,全区上下坚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正风气、强担当、见成效。

  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81亿元,主导产业健康医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5.21亿元,同比增长4.07%,完成工业投资8.68亿元,同比增长118.81%。实施“一圈两场三改”2024年配建项目总数37个、总投资10.92亿元,土巴寨地块、新寨坡地块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稻香村地块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新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当弘毅室外停车场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投用。

不仅如此,乌当区还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

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彰显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效。

  上半年,乌当区承办市级“十件实事”项目16个,实施区级“十件实事”项目20个,推动区中医院、火石坡2号路、羊昌卫生院急救分站建设项目等5个民生实事提前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新时代安徽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综述

(2024年8月14日)

党是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事业兴盛,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

严治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从严抓思想、抓管党、抓执纪、抓治吏、抓作风、抓反腐,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党风政风民风展现新气象,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保证。

扛起主责主业

种好 “责任田”

  “自己很多精力用在抓经济发展,对加强基层 实招不多。”“管党治党的压力传导还不够严实。”“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你是如何抓好整顿的?”“谈谈你推进新兴领域 的务实举措。”

  2月22日,省委召开的20XX年度市委(工委)书记抓基层 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上,16位省辖市市委书记进行现场述职,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等作书面述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一进行点评,与会人员进行现场测评。

  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 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是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

  自2014年底,全省市县乡首次全面开展后,抓 述职评议会已成为一项规定动作。对三级党委书记来说,这是一场 “大考”。

“要想台上不冒汗,就得平时多流汗。”一个个针对性强、“辣味”十足

的问题,让应答书记脸热心跳,额头冒汗,深受触动。

真述实评的评议,述出了差距不足、明晰了整改行动。市县乡三级把着力

点放在整改落实上,认真梳理上级点评、群众评议的突出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上紧了党委管 、书记抓 的“发条”。

全面从严治党,首在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抓好 是本职,不抓 是失

职,抓不好 是不称职。

  以述职评议为起点,各地普遍建立起 工作责任制,做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抓 ,本该是党委书记的主责主业。然而一段时间来,由于受片面政绩观的影响,有的党组织对抓 不上心,有的党委书记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工作一本“糊涂账”。

  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主席总书记鲜明提出,把抓好 作为最大的政绩。

  省委做好示范,省委常委会带头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 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 工作抓具体、抓深入。

  整饬“宽松软”,走向“严实硬”。2016年底开始,省委部署启动省直机关“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剑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以及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省直机关层层传导压力,持续拧紧螺丝,把任务分解到人、把压力传导到

位,建立长效机制,促进 工作责任制由“虚”到“实”的转变。

  “抓好 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各单位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每月 例会、季度 交流会、年度 述职评议会制度,开展 工作巡查督查,实现抓 与谋发展互融并重、相互促进。

考核是根“指挥棒”,体现导向,引领风向。

  我省及时调整干部考核权重,实行发展与 “双百分制”考核,倒逼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 、在行动中抓好 。

  考核重在结果运用。各地将抓 工作情况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等挂钩,做到考核干部必考 ,任用干部看重 ,有力促进基层 由“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擂台赛,这一同台竞技的形式,正被运用到基层 中来。“季度争星、年度夺旗。”芜湖市鸠江区持续开展“争星夺旗”行动,激发基层党组织抓 、促发展、强治理的内生动能。

  今年以来,合肥市相继开展村、社区书记“亮晒比评”擂台赛,“亮”出工作品牌,“晒”出实干业绩,“比”出工作劲头,“评”出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坚持大抓基层

筑牢根基强“堡垒”

  6月底,圆满完成3年驻村任务,告别朝夕相处的乡亲,我省第八批9800多名选派干部陆续返回。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60多个、培养后备力量9500多人,为民代办事务44.4万件,化解村级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5.8万件,助销农副产品14.8亿元3年间,广大选派干部身驻心驻、真帮真扶,扎实干事创业,带动村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我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特色 品牌。自2001年以来,我省已持续开展23年、选派2万多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形成新时代各层级党员干部“上山下乡”的生动局面。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要党的各级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领导就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伟大社会革命就能具备全盘推动、全面落实的组织基础。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我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

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近年来,我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招引能人返乡、大学生回乡,选优配强“领头雁”,实施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推广“星级支部”创评等分类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省强化 引领,大力实施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全省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已超2000个。

  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城市基层党组织坚持 领航,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抓 、抓治理、抓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构建“共同体”,共绘“同心圆”。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联动治理架构,建立区域化 共同体、 联盟、兼职委员等制度,重塑基层治理体系。

  据统计,全省超过93%的街道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共有35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省各地组建住宅小区党组织1.45万多个,组建率达98%,将党的组织和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将矛盾问题协商解决在群众身边。

  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基层 的难点和薄弱点。全省各地加大园区、商圈市场、行业协会党组织建设力度,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灵活多样的组建模式,通过选派 工作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等方式,推动非公 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站稳群众立场

树牢“人民至上”理念

  6月中下旬,黄山市遭遇极端特大暴雨天气,多地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哪里最危急、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冲在前。黄山市各级党组织向“险”而行,组建900余支党员先锋队,2万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应急抢险,在抗洪抢险斗争前线冲锋陷阵,挺起抗洪“主心骨”,凝聚起同心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只有树牢人民至上理念,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汇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磅礴力量。

  10多年来,我省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党史学习教育等。纵观这些学习教育,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引导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

名党员的具体行动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站稳群众立场。

  信访,在不少人眼中,是一道大难题。但马鞍山市信访局副局长、原来信来访二科科长薛兆凤却不觉其难。从部队转业从事信访工作10多年来,他不推诿、不畏难,用心用情服务信访群众。

  有居民反映安置房质量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薛兆凤到现场牵头处理并跟踪督办,仅用一周就成功化解。多年来,他累计接处信访群众1万余人次,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1200余件。20XX年8月,薛兆凤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多年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党员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迎难而上、克难而进,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

  2017年,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时,省市县三级向1923个未出列贫困村增派4298名选派干部,奔赴反贫斗争“火线”,有效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2020年4月,全省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甩掉了“穷帽”。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把践行宗旨体现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融入身边点滴的小事中,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广场问政”“陶辛夜话”“红杨夜访”芜湖市湾沚区各镇贴合实际,打造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引导镇村干部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在真心听民意、倾力解民忧中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全省广大党员信党爱党为党,立足岗位拼搏奋

进,用奉献践行初心,用行动擦亮底色。

  曾经,玻璃新材料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在超薄玻璃领域,我们市场占有率30%以上,2020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再创一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在位于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自信地说。

心有所向,行在路上。在省委的坚强引领下,在全体党员的不懈奋斗下,

安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能级之变、位势之变、创新之变、风气之变。

正风肃纪反腐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

系党的生死存亡。在作风建设中,中央八项规定无疑是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符号。

  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就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成为我们党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省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迅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先后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三十条”等制度,把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向一线延伸,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抓细抓小抓常。各级党组织从贺年卡、明信片等小事小节抓起,清理超标办公用房、遏制“会所里的歪风”、狠刹“车轮上的腐败”持续狠刹歪风邪气,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实现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持之以恒,方能久久为功。全省各级党组织切实把作风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常抓不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精神,紧盯隐形、变异“四风”,开展明察暗访,实施严查快处,进行公开通报,形成震慑,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活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如果说“四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腐败就是“四风”孕育出的“毒果”,是社会毒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省委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肃贪反腐的高压态势。

  “上工治未病”。省委积极践行“四种形态”,既严惩违法违纪,更注重治病救人,推动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真正使红脸出汗逐渐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利剑”。省委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

例》,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省委巡视机构坚持把政治巡视放在首位,创新实践巡视新方式,全面推行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让每一轮巡视都成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醒脑之巡、看齐之巡、立规之巡。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今年4月,根据中央部署,我省启动党纪学

习教育,研究制定“1+3”工作方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原原本本学、紧密联系实际学、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训助学、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主题党日活动,用好案例警示、典型示范,做到学深学透学到位,推动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砥砺初心使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招才聚阿“强磁场”释放发展新活力

阿克苏地区人才工作综述

(2024年8月7日)

“才聚阿克苏、圆梦在天山”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是阿克苏招才引才、

惜才爱才的“揽人招牌”。

  一场场人头攒动的招聘推介会、一次次成功的校地高层座谈会、一份份顺利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一系列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八方英才集聚到阿克苏,在阿克苏大地上持续掀起招才引智热潮。

  地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自治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阿”战略,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推进重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南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示范区,持续做优“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圈”。

  家乡的温度、支持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吸引各类人才来到阿克苏、圆梦阿克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让更多人才竞相奔涌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城市方兴。

  地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面向疆内外实施“千名硕博全职引进计划”,精准对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需求,采取线上发布公告、线下宣传推介的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招才引智规模、质量实现新突破。

  地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深化与知名高校联系,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引才计划,建立长期人才招引合作关系。今年3月,地委主要领导带领组织、发改、人社、科技、工信、商务、国资等部门,赴北京、山西太原开展考察宣介、人才招引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开展校园招聘、洽谈校地合作,共结合作关系、共育优秀人才、共建合作平台、共促产业发展。4月,清华大学组织师生来阿开展交流活动;6月、7月,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校领导一行先后来阿考察调研,深化校地合作。

走进高校,以“阿克苏”名片招引青年人才;走出高校,让青年人才知晓

大美阿克苏。

8月的阿克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田间地头瓜果飘香、厂房车间机声隆隆

  来自26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96名硕博学子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阿克苏、认识阿克苏、选择阿克苏,从而扎根阿克苏。地区给予来阿实践学子生活保障及补贴,做好帮带培养、关心关爱等工作,抛出留阿“橄榄枝”,力争全方位集聚高层次人才。

  “作为一名阿克苏人,我在外求学12年,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参加百名硕博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响应家乡号召,希望以后能够回到阿克苏,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北京邮电大学学生阿力木·库尔班说。

  “阿克苏的引才措施很给力,待遇很有诚意,组织部门和工作单位非常关心我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参加人才招引宣介会后,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慧莹来到阿克苏工作,目前担任阿克苏地区绿色实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20XX年以来,地区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干部人才358人,开展柔性引才“柯柯牙行动”,邀请黄庆学、朱玉贤、曹晓风等院士来阿调研考察,建成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和朱玉贤、曹晓风院士工作站,与600余名教授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注重以才引才、以才荐才,不断擦亮城市敬才名片、拓展人才招引“朋友圈”。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阿克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当前,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车间厂房正在加紧建设。该研究院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和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科研机构,将重点围绕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矿山智能化与绿色低碳、航空飞行器等领域的科技前沿问题和产业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地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争取并推进落实自治区“2+5”项目人才工程、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开展高层次引才行动地区坚持以人才工程为牵引,在抓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争取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资金9700余万元,122名人才入选自治区人才序列。

  地区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托峰工程,形成领军人才、托峰英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梯次培养架构,启动实施第二个管理期托峰英才培养计划,设置产业人才、法治人才、社科与文旅人才等13个培养专项,选拔100名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打通塔里木大学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流动通道,建立教师互聘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培养能源化工、纺织服装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举办科学养殖培训班50期、肉羊改良培训班25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200余人次、农牧民1万余人次看着农牧民家庭收入连年增长,秦崇凯及其团队都觉得身为畜牧人很“光荣”。

  秦崇凯是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山羊研究科科长、高级畜牧师,2012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阿克苏工作。他带领团队实施了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自治区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推广技术体系、疆南绒山羊新品种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项目,成功培育疆南绒山羊新品种,推广优质绒山羊种公羊8802只,绒产量从年产245吨增加到338吨,产值提高到1.35亿元。

  20XX年,秦崇凯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基层科技骨干人才、地区第二个管理期托峰英才。“地区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让我们大有可为,在科研扶持、项目经费、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政策支持,我们团队会继续努力,为地区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贡献力量。”秦崇凯说。

健全完善用才制度

——厚植各类人才发展沃土

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驱动。

  阿克苏结合实际,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地区实际的人才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在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自主创新人才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赋予高新区更多、更灵活的政策,从政策源头吸引、激励人才,努力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示范区;印发《鼓励农口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工作办法》,允许人才依法依规增加薪酬,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印发《地区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实施方案》,允许满编单位“借编”引才,为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留足发展空间

地区正处在多重利好政策机遇的叠加期、加快优势产业培育的窗口期、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

成就人才。

  地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一村介绍,地区对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副高级及以上技术人才、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在地区连续工作满5年且在地区范围内购房的,经认定后给予一次性50万元购房补助;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40万元购房补助。另外,在阿克苏阿拉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高级技师给予70万元购房补助、硕士研究生可享受40万元购房补助、学士学位人员可享受10万元购房补助,后续还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持续为人才发展创造最优环境。

  地区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过程中,坚持破除“四唯”,规范实施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审制度,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才实行分类评审,逐步完善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创新潮涌阿克苏,四方英才齐汇聚。阿克苏为广大人才提供了越来越多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空间,广大人才也纷至沓来,在阿克苏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阿克苏的国企潜力很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地区新引进的人才郑晓芳于20XX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暂时留京工作,面对阿克苏诚意满满的引才政策,她颇为心动。“组织部门向我介绍引才政策,安排的岗位和我的专业高度契合,工作满5年后还会给我一次性50万元购房补助。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项目研究工作上多出成果,为阿克苏的发展添砖加瓦。”郑晓芳说。

  地区最大化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理念新、政策熟、专业强的优势作用,持续开展医疗和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深化“以院包科”,做强“专科联盟”,常态开展技能培训、“医疗大巴扎”巡回义诊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领雁工程”“青蓝工程”,帮带培训本地各类骨干人才10万余人次。创新开展“小组团”科技援疆、文旅援疆,实施干部人才

交流合作“托峰培治”行动,组织2.8万余名干部人才赴浙江培训学习。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以硬核举措拴心留人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用得好。

  地委、行署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最佳的环境,为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创造机遇,大力营造重才、爱才、育才、用才的浓厚

氛围,让各类人才享受更多红利。

  地区持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持续开展党委领导联系专家工作,建立地区党政领导联系托峰英才、县(市)委及行业主管部门联系骨干人才、人才所在单位联系基础人才三级联系服务人才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崇尚人才、关心爱护人才、支持帮助人才的浓厚氛围。

  制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30条措施》,有力解决人才反应强烈的各类问题;开展职称评审“企业直通车”行动,到企业面对面讲解政策、集中受理、打包办理;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援疆干部人才关心关爱办法,全面落实补贴发放、健康体检、走访慰问、医疗费报销等政策,保障援疆干部人才在阿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王拓是地区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去年被纳入第二个管理期托峰英才培养计划,前不久收到一张“阿克苏人才服务卡”。“政务、落户、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专属权益,住宿能享受一定折扣,公共体育馆等场所也对我们免费开放,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们感到很温暖。”王拓说。

  “因持有‘阿克苏人才服务卡’,今年年初,地委组织部会同地区教育局帮忙协调解决了我家孩子转学的问题,感谢组织的关心与厚爱,让我能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助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正高级工程师甘伟说。

  “我们会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措施,丰富‘阿克苏人才服务卡’服务内容,推动人才服务标准提档升级,让各类人才、专家专心做学问、搞研究,为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多作贡献。”地区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超越说。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地区将持续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悉心筹建人才发展集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政策引人才、以平台聚人才、以服务留人才、以产业育人才,让人才之花在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找准人大善为有效路径

怀化市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综述

(2024年8月3日)

  7月19日上午,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人大系统创新工作交流会。13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围绕如何创新人大工作开展广泛交流。大家表示将瞄准差距和不足,扛牢主责主业,积极探索提升工作运行质效的新途径新办法,做强品质品牌,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是该市各级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年来,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高站位对标、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高水平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引导各级人大树牢“一盘棋”意识,实现全市人大工作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努力开创立法质量更优、监督实效更强、代表工作更活、履职水平更高的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守正创新打造人大工作品牌

  近日,新晃侗族自治县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学法用法培训及知识抢答赛等系列活动启动。24支代表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怀化市县乡人大工作36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人大工具书,参加现场学用测试,不断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全面推进法治新晃建设。

  “36法”是怀化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地方人大工作方法专题调研,对市县乡三级人大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全面梳理总结而形成的制度性成果,用以指导和推动基层人大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据悉,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人大履职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探索出“四问四评”“二次清单”“二次暗访”“三单机制”“先决议后立法”等有效做法。工作有成效、监督有力度、全省有影响。

  各级人大立足实际,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形成一批有特色、有成效、可借鉴的新做法,呈现出思路理念新、制度机制新、方式方法新、成效成果新等“四个新”的良好局面。

  芷江人大将预算联网监督的范围向乡镇拓展;新晃人大创新推进重大政策资金和重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两问四评”监督试点工作;辰溪人大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意见》,靖州人大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征询办法》《征集法律法规草案修改意见奖励办法》等基层立

法联系点制度,着力打造具有怀化人大辨识度的履职成果。

新起点,新动力。“36法”的形成、巩固、完善和提升,找准了基层人大

“善为”的有效路径,也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洪江区人大组织开展“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走进代表联络站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百名代表听百案”活动;沅陵县、会同县、芷江县等探索建立人大+巡察、检察、审计等联动监督机制,充分拓展发挥基层人大作用的实现路径。

二、制度赋能工作质效再提升

  今年1月1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促进条例》施行;3月1日,《怀化市鹤中一体化发展促进条例》实施;9月1日,《怀化市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规定》将开始实施。这3部地方法规的相继实施,正是怀化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需求,先行先试,积极开展立法活动,为促进怀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的生动体现。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将社会治理法治化作为立法的主攻方向,紧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积极实践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全市施行的法规29部,其中市本级14部,民族自治条例5部、单行条例10部,以高质效的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深走实。

  把人大的事情办好,关键是要有一套好制度、好机制。把既已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人大工作因创新而行稳致远。

  靖州探索建立“345”工作法,即搭建立法信息采集点、“法润+”掌上APP、基层治理服务3大平台;把立法信息采集员、人大代表、“三官一律”、志愿者四支队伍编入立法信息采集点;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立法征询、意见反馈、培训学习、表彰激励五大机制,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法征询、普法宣传、法治服务工作体系。

  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县级领导人大代表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驻会基层省、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联系基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五联系”工作机制,推动人大代表积极收集、反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半年来,共联系人大代表、人民群众2850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89个。

民生实事办理得效果如何、如何评价、由谁说了算,这是个现实问题。溆

浦进一步完善全县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意见,今年县乡人大会议票决35个民生实事项目,使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做到“真票决、真受益”。

  打好监督“组合拳”。芷江建立“人大+巡察”联动机制,通过“联动监督促合力”“联通信息促协同”“联用成果促质效”切实提升监督质效;鹤城区搭建预算联网监督中心,用数字赋能助力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提质增效,实现预算资金线上全过程跟踪监测;洪江区采取“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强化“问后”监督、跟踪落实。

  制度建设亦应与时俱进。辰溪县制定《关于加强对县产业开发区重点工作监督的实施方案》,突出空间规划监督、决议决定监督、重点专项监督、日常运转监督,使制度与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合拍,有效破解县产业开发区厂房闲置问题,盘活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

三、以代表之力为全局添彩

  7月26日,怀化市各级人大组织五级代表集中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同步举行“法治护绿人大行”启动仪式,三级联动开展以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为主的“法治护绿人大行”活动。

近年来,各级人大切实把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到代表履职

尽责、实干担当上,以代表之力为全局添彩。

  着眼代表服务群众零距离,促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探索完善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代表建家,让代表有地方理事、让群众有地方找代表说事,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辰溪人大在推进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中,总结了“五个结合”的经验做法,突出抓好评议工作、征求意见、法治护航、领导带头、国家机关等5个进站,使代表联络站在联系群众、接待选民、引领发展等方面发挥主阵地作用。

  “代表联络站”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把人大代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激发了人大代表的主体意识,扑下身子进村子、撸起袖子挑担子,正逐渐成为人大代表的行为标配,使代表工作有活力,基层人大工作有动力。

  新晃人大设立9个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和1个产业开发区区域代表联络站,健全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问题联研等“八联”机制。芷江人大实行代表履职双考双评,对标对表促提升。中方县接龙镇首次在镇人代会上,安排两名镇人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并开展满意度测评。

  溆浦人大按照坐、走、听、解“四步工作法”要求,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全链条闭环式的工作体系,打造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溆浦样本。全县2000余名四级代表按选区定期进站履职,深入开展“坐班接待、走进网格、倾听民声、化解民忧”活动,接待服务群众1546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7836件。

  全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出实招、出硬招、出新招,因地制宜开展代表主题活动,打造代表履职活动特色品牌。

  通道人大以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为阵地,组建“短频简”乡村立法宣传小分队,结合民族特色,创新征询模式,采用侗汉双语“耶歌普法”“鼓楼议事”“款坪讲款”等侗族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走村进寨开展法治宣传和建议征集。

  麻阳人大创建“微建议”办理程序,打造“代表联络站+法治直播间”,开展法治宣传直播。各代表联络站根据工作实际创新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镇长有约”等活动。目前,人大代表进站履职738人次,办理答复群众意见建议323件;收集“微建议”73件,已办结68件。

  攥指成拳聚合力。放眼怀化人大首次创新交流会上描绘的精彩蓝图,锚定新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聚智汇力、创新示范,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履职担当、深入联系服务代表和群众中,合力推动新时代怀化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怀化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书写新时代地方立法酒泉答卷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

(2024年8月9日)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励作为。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中,

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立法则是重要基础。

  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完成《甘肃省地方立法条例》《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等40余部法规草案的立法调研和意见征集;制定出台《酒泉市电动车管理条例》《酒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酒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保护等多项建议被纳入立法项目库。

  丰硕成果的背后,展现的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学笃用主席法治思想,围绕中央部署和省、市委要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眼良法善治目标,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书写了酒泉地方立法新时代答卷。

目录

(79篇)2024年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