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方案

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农〔2017〕53

号)和安徽省综改办《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综改办〔2017〕3

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小岗村座谈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把握强村富民的总体目标,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体系和治理能力,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试点范围

为有序推进我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综合考虑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运维机制建设等工作推进情况,结合本地农业科技园、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区域,按照“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立足我县现有条件和优势特色,结合干部群众基础、

工作条件、财力情况,经综合评估,确定东流镇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

三、主要内容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综合集成、全面提升,协调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完善一套政策体系,构建四项机制,实现五大目标”总体思路,在试点区域内以“布点、串线、扩面”的形式有序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

(一)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全面摸底村级集体经济

现状及资源等情况,完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村级相关制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试点试验区域内分类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区域内村年均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

1.开展村级情况摸底。组织对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摸底,全面掌握试点试验区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资产资源情况,根据资源要素、区位条件、领导集体、发展基础等实施分类管理,理清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并按照有发展基础的村、有发展潜力的村、暂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等情况,分类管理,差异扶持,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财政局)

2.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贯彻落实县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见

要求,国土、金融、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资金、人才、产业化项目等方面优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给予倾斜。

(财政局、国土局、金融办、组织部、人社局、农委、林业局)

3.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结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落实扶持资金及政策措施,支持试点区域各村在摸底分类

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通过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途径,以领办合作社、成立或参股实体公司等形式,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不断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财政局、组织部、农

委、林业局、水产局、科技局)

4.健全村集体经济制度体系。为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确

保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员民主参与机制、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权益分配机制。以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完善激励保障及收益分配机制,培

育集体经济带头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财政局、组织部、农委、民政局)

(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保障机制,加

快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及为民服务中心场所建设,实现村级组织有钱

干事、有人办事和有地议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优化

设置、加强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

和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1.健全农村基层 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安徽省农村基层组

织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基层 经费的投入力

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投入为补充的稳定的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制度,实现村干部待遇、基本运转经费全面达标,

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完善村级财务监管制度。(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

2.加快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面积达标、功能完善、

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达标提质行动,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修缮一批、共建共用的方式有序推进;

进一步完善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构建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落实扶持农村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的政策措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部、

行政服务中心、财政局)

3.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或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推动德治、法治和自

治良性互动,寻求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合理设置村级党组织,按照居住地域,以及从业结构、流动状况,设立下属党支部或党小组,努力把党的组织和 工作覆盖到农村基层每个角落,进一步完善村级议事运作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参与村级集体重大决策的机制,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合作组织间的

良性互动关系。(组织部、民政局)

4.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

设,继续开展基层 “创品牌”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压实 责任,抓实工作载体,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干部培养,优化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政治定力提升、组织功能提升、素质能力提升;确保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组织部)

(三)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实现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多元化持续增收。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继续强力

推进东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努力打造优质粮食、水产、畜禽等主导产业基地和蔬菜、葡萄、西瓜、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基地;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动和引导家庭农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运用,通过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经营效益;落实农业支持

保护补贴、现代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等支农

政策,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引导新型主体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户自愿以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立乡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畅通乡村物流体系,打通实现“网

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稳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农委、财政局、商务局)

2.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发

挥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作用,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务输出服

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继续探索整合各种资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成建制建筑、服装加工、机电产品加工、家政服务等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就业。培育壮大试点试验区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为基础的联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稳步增加工资性收入。(农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3.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因

地制宜、尊重意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

稳妥推进,风险可控”基本原则,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利、农民增收、集体增值;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核

发权益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问题。(农委、财政局)

(四)建立乡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水平,发展生态

高效循环农业,全面构建篆村文明发展机制。

1.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紧紧抓住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及乡

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为契机,大力实施镇区污水处理连接线工程,加快农村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

前屋后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清淤、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全面完成区域内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全县农民建设幸福

美丽家园的示范引领区。(住建委、财政局)

2.完善农村公共运维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财政部

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将镇容村貌、小型水利、农村公路、绿化亮化等公共设施管护以及垃圾处置统筹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维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维服务。逐步建立使用者付费、村集体投入、财政补助相结合的运维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推进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运维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各项目的运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财政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务局)

3.大力实施“三大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农村

陈年垃圾集中清理力度,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实施,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招标。加大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治理力度,2017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从2017年起全面启动除尧渡镇和大渡口镇外13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2018年基本建成,2019年投入运营。到2020年实现全县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列入“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建制村,

及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2017年年底争取完成农村供排水PPP项目招标。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全面摸底调查,按年度分解落实农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加强改厕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模式。加强区域内自然村常住农户改水改厕工作,分别通过实施集中或分散工污水处理工程,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住建委、环保局、卫计委、城管局)

4.健全和完善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按照“一控两减三

基本”工作要求,到

2020

年实现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

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回收利用。以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各类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闭路循环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加快试点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加强试点试验区域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积极发展和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委、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

四、时间安排

根据工作要求,我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分三年完成,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制定农村

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责任清单,明确牵头、配合单位目标任务;成立县农村综合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召开会议部署全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和内容,大力营造支持和参与改革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细化完善阶段(2017

年 7 月—8

月)。全面梳理、掌

握有关涉及改革内容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我县已出台的扶持办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着重四大机制的相关政

策在试点区域链接上下功夫,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试验工作内容,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9年10月)。根据实

施方案,全面落实试点试验内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有关

制度机制,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机制、有创新、有

特色,扎实推进试点试验工作。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7

年底、2018

年底、2019

年底)。

每年底及时开展试点情况评估,认真总结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提炼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重要改革成果,形成可

复制的经验,迎接上级的考核验收。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涵盖内容广、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县政府成立县长为组长,分

管财政和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政府办、财政局、

发改委、农委、住建委、环保局各相关部门、试点试验区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

试点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组和办事机构,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

事。不折不扣地落实承担的改革任务,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强化配合,严肃纪律。各有关单位、试点试验区域一

定要从工作全局着眼,正确认识并积极做好所承担的改革试点任务。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切实负起牵头的责任,

其他单位要积极配合牵头单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抓好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对试点中遇到的难点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反映,经研究后统一口径答复。县财政局将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农委等部门加强对试点试验工作督查指导,确保试点试验工作稳步推进。

(三)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根据试点试验总体思路,在全

面梳理强村富民政策措施基础上,县直各有关部门和试点区域镇尽快研究制定完善《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方案》和《完善乡村治理方案》、《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等配套措施,

形成“1+X”的政策体系。对现有的支农政策措施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和统筹整合,纳入政策体系统筹实施;对需要在试点试验推进中出台的政策措施,列出计划适时出台;形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稳定健康发展的完整政策链条,推动试点顺利实施。围绕

“四大机制”建设和试点试验目标任务,制定试点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管理和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试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等方面。

(四)总结经验,推广创新。各试点试验区域镇和各有关部

门要充分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

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试点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的好机制,加强调查研究、政策指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

现改革试点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在总结中不断完善试点政策措施,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

断抓出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