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班子生态文明专题党课
党政领导班子生态文明专题党课
同志们:
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今天我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上一节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题党课。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个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在我本人来到*后,主要分管园林部门,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感受到*作为*市的中心老城区,房屋、绿化基础设施等老化严重,急需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变现状。因此,通过城市规划建设与绿地园林打造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宜居城市的必经之路,也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深刻领会主席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主席生态文明思想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主席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主席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绿色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器。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关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还以当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历史趋势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从主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论述中,可以提炼出四大核心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历史上有许多文明古国,都是因为遭受生态破坏而导致文明衰落。所以主席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系,更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才能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后再以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而是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良好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席总书记曾说,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人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怎么能正常生存下去呢。所以人和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终将影响人类的命运。这也告诉我们,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顾此失彼。由一个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经济在发展,环境在污染,我国已经在发展与污染中徘徊了很多年。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固然有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生活习惯尚未形成等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开发资源轻科学统筹规划。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把它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去治理。所以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随着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开展,*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主席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断创新载体,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加强绿化景观提升、街头绿地建设力度,持续推进绿化为民、绿化惠民,营造完备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和多样化景观资源,全面提升城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完备性,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首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书记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目前来看,*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绿化为依托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区绿地率由*增长至*、绿化覆盖率*增长至*、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增长至*平方米。全区林地绿地面积*亩、草原总面积*亩、湿地面积*亩,公园游园共*家。虽然这些年来*城市绿化建设的道路上一直稳步推进,但依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距离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还有一定差距。结合*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的气候特点,园林绿化与城镇建设存在诸多挑战与机遇。
二、打造宜居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带着问题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的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是一种西方传统式的发展,而是一种“绿色”发展。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基本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这就意味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走和谐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走生态文明的道路。生态文明社会就是最理想的和谐社会。
主席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我区一直认真践行主席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城市建设工作论述,多种方式增加公园绿地面积和景观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不小差距,突出表现为两个“难以满足”。
(一)公园绿地数量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的需要。一是公园绿地面积不足。*作为老城区,人口数量多,建筑密度大,城区闲置可绿化面积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平方米,较其他城市*均有较大差距。二是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城市现行总体规划中对绿化预留地控制不够,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用于绿化用地不足,部分企业新建工程项目未建设配套的绿化设施。且全区公园绿地集中分布在南部区域,北部的*办事处等区域未建设公园,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三是公园绿地业态单一。长期以来,我区公园绿地建设植树、栽花、种草、造景以满足居民观赏休闲需求为主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运动健身、体验互动、旅游打卡等多元化需求增加,现有公园绿地业态功能单一,服务设施不全,难以满足居民新的需求。
(二)现有管理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公园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我区园林绿化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持续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率低。在企业迁出税收减少、房地产形式变化,财政收支矛盾的当下,单靠政府投入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公园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二是地方性法律法规缺失。*深居内陆,公园、绿地养护标准无法参照《全国园林绿化养护概算定额》,当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亟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园林养护标准。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属园林局作为*行业单位不具备林草职能,无行政管理权限,却承担林草地征占用审批、林木采伐、林木种苗、野生动物保护等*余项行政管理职能。四是专业人员和设备紧缺。近年来,随着我区林地绿地面积逐年增长,养护管理标准越来越高。远期,又要新承接*绿化基地*亩绿化面积。以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绿地管养机械化程度较低,园林机械设备种类少、数量严重不足,高精尖新设备缺乏,导致养护管理作业效率普遍不高,严重制约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作业效能。目前,全区现有园林生产车辆*辆,其中车辆*辆使用年限已超过*年,设备老旧、维修成本高,与*多辆生产车辆相比,专业机械设备配备严重不足。
我们国家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善于学习,对海内外的优秀文化有极大的包容胸襟,最终一些好的优秀文化,最终衍化为我所用。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从现实现象看,一刀切、切一刀、一关了之都不是目的,重在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机制上下真功夫、下大气力;坚持在创新驱动、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主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新机遇,突破一些革命性关键性绿色核心技术,进而带动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交叉融合、群体跃进。换言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这一根本规律来看,如同“火和石器”于原始文明、“铁和犁”于农业文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于工业文明一样,只有实现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才会成为真正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更大完善、发展水平的更高阶段。*园林绿化现阶段所列举的矛盾和问题,是目前现实存在且急需解决的,而在其他优秀城市区县在解决类似问题过程中,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区立足实际予以借鉴。
(一)坚持城市公园文旅融合发展。例如*市人民公园,是市区中心规模最大、第一个拆墙透绿、还绿于民的历史名园。该园通过引入国企统一策划运营的餐饮、休憩品茗、文化演出等文旅项目深受市民喜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风景名胜区在景区运营中,积极挖掘历史文化特色,采用自营、招商、引进社会资本联营等方式,打造茶社、餐吧、纪念品商店、多角度临山观景平台、爱情广场等商业业态,结合山体因地制宜建设缆车、索道等空中游线,年收入达*亿元,实现了差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
(二)建设公园多元化经营运维新格局。如*与*合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园运营建设管理,建成集园林艺术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自然水域、园林绿化、游乐设施相结合,打造出首府旅游新亮点、新名片,实现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的新格局。
(三)利用资源优势提升林业生态综合效益。如**,2001年以来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发展特色林果业为契机,大力推广种植沙棘,并相继引进多家沙棘加工型企业,大力提升了沙棘的附加值,也为农牧民增收带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沙棘果、叶、籽立体式开发,开发出沙棘系列产品*余种,辐射带动*多人就业,人均增收*多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三、立足实际,加快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结构调整、功能开发,以往的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运营模式。面临政府投入不足、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等发展困境,急需改变管理经营思路,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下一步,要继续深入学习主席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立足*公园发展实际,以创造生态宜居生活环境为目标,以优化公园管理运营模式为重点,以盘活现有公园资产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以商养园为抓手,促进*绿色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阵地,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改善蓝绿空间,持续推进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内涝治理等工作,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休闲游憩、亲近自然的新需求新期待。一体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全面促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大力整治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持之以恒抓好垃圾分类,强化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主席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主席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根据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领域,提倡公园配套服务项目品牌化连锁经营、整体打包专业化运营模式。落实《*市公园管理办法》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园事业可持续发展。依据《*市绿化管理条例》等规定,在协议合同中明确公园绿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不得低于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并不得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和场地,不得挤占市民正常活动健身空间,不得因经营而改变或破坏公园内建(构)筑物原有风貌和格局,确保以商养园各环节依法依规开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坚守底线,改造运营。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战略,本着“活跃经济、增加就业、方便群众、节约财政”的工作思路,探索实施“以商养园”。委托专业机构对区属*公园游园广场现有固定资产和经营现状出具专业评估报告,进一步厘清公园绿地资产闲置基本情况。在绝不违反公园的公益性、普惠性本质特征前提下,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味”工作目标,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出具初步运营方案,明确经营范围和标准。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确定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儿童早教类、公共服务类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实现每个公园差异化的运营,通过招投标引进社会资本(服务商)按照方案对公园进行改造,切实盘活城市公园绿地存量资产。借鉴内地发达城市经验,因地制宜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展、盆景展、书画展、花灯展、文化庙会、冰雪旅游等活动,提升公园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公园新亮点和经济增长极。
(三)政企合作,增绿添园。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口袋公园绿地、配套便民服务设施和可拆卸运营建筑,设定绿化面积和建筑面积比例,建成后采用*年之内免租金、减免税收等方式由建设单位运营,养护交由园林部门负责,高质高效推进政企务实合作,加快推进全区绿化建设。二是严格贯彻执行“绿线”管理制度,规划确定的“绿线”不得随意侵占,切实保证园林绿化用地。配合市绿化委员会做好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绿化部位实行跟踪管理,其配套的绿化工程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单位庭院可绿化用地协商绿化,切实守护人民利益,发挥行业监管作用。
(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结合我区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对全区现有绿地开展科学调研,充分发掘,适合*的森林旅游业、林果业、林禽业、木材加工业、林业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兴林富民的重要方式之一。
加快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关系到民生事业的改善,对*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期来看,要继续深化城市绿化体制改革,建议新成立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同*城投公司相互配合,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优化国有资本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