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班子锤炼干部的基本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主题党课

党政领导班子锤炼干部的基本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主题党课

党政领导班子锤炼干部的基本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主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根据区委主T教Y工作安排,把大家召集起来,我与各位同志共同上一堂党课,主要目的是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学习、思考、调研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增强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做实。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主席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锤炼干部的基本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主要给大家讲讲怎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怎么联系群众,落实好区委交给我们的工作。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更加注重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支持和认可,始终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血肉联系。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党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民。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主席在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中,就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后来,在一系列的文章中,毛主席反复阐述和强调了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相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重要性。1943年6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形成了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党对群众路线的权威规范表述。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和主席总书记,都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新的阐发和论述,都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小平同志还讲过,“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主席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贯彻群众路线。早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提出“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理念,后来又提出“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这些观点都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二)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反复教育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毛主席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

  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毛主席曾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经常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人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当年,陈毅就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邓小平也曾自豪地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主席仍然强调:“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以将群众组织起来,向一切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又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成功。

  依靠群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回顾党的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正是一切依靠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更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二、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一些问题

  党的百年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从我们党10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题主线是党群关系密切,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但也有个别时期和个别方面贯彻执行得不好。从当前党的现状看,总书记讲,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可能死灰复燃,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具体来说,有的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讲效率,推诿扯皮;简单化、“一刀切”;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等等,甚至贪污腐化,消极腐败,跌进了违法犯罪的深渊,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走上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些现象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败坏着党的作风,破坏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具体到我们身边,这些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近期**巡视组向**反馈了不少问题,***,这些都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造成矛盾纠纷,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要提高站位,从政治上看问题,查根源、找对策,认真整改到位,切实挽回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人民群众对于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1949年3月,毛泽东把党中央迁移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实际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大考、小考,从来都没有中断过。我们党走到了今天,说明我们过去考试成绩是合格的。那么,今后,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也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才能通过这场大考。

  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干部的基本功,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事业。

  (一)要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

  主席总书记在主T教Y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摆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条立场观点方法第一位的。

  总书记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有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共产党人是有情怀的。如果连为民情怀都没有,那还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吗?我想,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难题,多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

  一是要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20XX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主席总书记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于这句话,总书记举了习仲勋同志的例子,“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有一次,一位团长和他同道走路,见到每一家都对他表示亲热和欢迎,并且丰盛地招待他,很为惊奇和感动。在一个夏天,习仲勋走得疲倦了,就随便睡到一家老乡的炕上,那位年老的主人就蹲在他的身旁,亲切地看着他,替他驱着苍蝇。”总书记讲,这说明,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

  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记在心里。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我们对群众有多亲,群众就把我们看得有多重。主席总书记曾念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且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从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思想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高得多,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总书记讲,“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具体到我们来说,对照前贤和先烈,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比较难,但是至少过段时间要问问自己:过去的一个周干了哪些工作、干得对不对?是否对得住自己拿的这份薪水?是否对得住自己的职务和岗位?李刚书记也一直在说,我们现在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从原来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明确责任、主动工作,要从思想上、在骨子里真正树立人民群众的观点,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行动上,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亲人和家人,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是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的事,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小事,是容易办的事,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总书记讲,“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做群众工作的。”我们要践行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提思路、做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

  总书记讲,“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而不要掉以轻心。群众也好,领导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群众的感情可以简单一点、群众的需求可以降低一点,要将心比心。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主要靠平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群众工作,临时抱佛脚,佛也不会慈悲。”办好群众的事,关键就在于党员干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每一位干部都应该这样想,自己的事,自己会不会很努力,自己想不想办好。所以说,只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群众缺少了解政策的渠道,对很多办事流程不清楚,向我们咨询时,要多一份耐心,多问一句,多指一下,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诉求,必须马上办、马上干、马上落实、马上解决,决不拖沓延误、决不推诿扯皮。

  三是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什么是坐在一条板凳上?就是不高高在上,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谦逊的态度和一份真挚的民生情怀。总书记讲,“如果我们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关起门来想问题、作决策,习惯于“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就会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就会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每当与群众面对面,感觉就会心贴心。对于有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倾心交谈、深刻剖析,就能找准问题症结,切实做到精准施策。

  总书记讲,“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我们不用特意摆低姿态,因为自己本身就是群众,生来就是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板凳不矮、也不硬,要多往群众家中跑一跑,倾听群众心声,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座的各位参加工作以来,给自己居民许下多少承诺,到现在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承诺办到了,有多少还一点没有开展?为什么很多工作得不到老百姓理解?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和老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没有与老百姓心贴心,给老百姓许诺的事情没有办到,老百姓不信任我们了。

  (二)要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能力

  总书记讲,“基层组织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有的人说: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甚至不会说话,连语言表达都苍白无力,这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总书记讲,“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门学问,更充满智慧。什么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主要指,宣传教育群众,尊重依靠群众,组织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动员群众参加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最终目的是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跟着党走,跟着区委、政府走。我们要持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四种群众工作能力:

  一要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总书记讲,“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不能丢。群众的真话实话,只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困难疾苦,只有在深入群众中才能看到;工作的好思路,只有真正了解情况才能找到。要放下所谓的“架子”,只有放下“架子”,与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如果摆起“架子”,与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就会事倍功半。和群众的关系是否密切,关键在于是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能否争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如果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就要深刻反思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要提高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总书记讲,“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关键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群众心悦诚服了,才会在行动上支持我们。有些问题群众一时想不通,做一遍工作不行就做两遍,两遍不行就多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只要我们多用群众语言、少打官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群众最终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只要把群众工作做到家,让群众明白、理解,就能争取群众的支持。

  同时,不要认为做的事是对的,群众就会理所当然的支持,群众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要善于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群众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最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只要让群众相信、让群众看到希望,怎么会不理解我们,做群众工作还有什么难处吗?就拿人居环境工作举例子,人居环境一直在强调,但是我们不上心,不想干。人居环境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没有难度,大家督促好自己居民,有乱堆乱放的及时提醒,让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都靠着区上督促、检查,对自己眼皮底下的脏乱差熟视无睹,漠然置之,一说起来就是底子差,难整改,为什么别人的底子不差?是因为别的**干部付出大量的努力,让居民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前人没有给我们栽好树,难道我们就不可以给我们的后来人栽好树吗?

  三要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处事的能力。总书记讲,“过去,有些基层干部按经验办事办惯了,今后要注意增强法治观念,懂法守法,善于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授人以柄。”当前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形势,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都必然涉及到大量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比如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仍然面临不少难题,这些事情处理得好,就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制约发展。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大家一定要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行政,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打折扣,特别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依法依规依纪,决不能简单操作、更不能暗箱操作,很多信访矛盾都是干部不公正,有私心,拉偏架引起的。

  我们是落实民生政策的“最后一米”,要坚持照章办事,做到合理合法、有根有据,决不能不负责任,有政策不兑现,更不能乱开口子、乱答复问题,防止人为制造矛盾。集体的事就是群众的事,党组织书记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要民主议事、公正处事,凡事不能出于私心,凡事不允许捂着、盖着,不允许少数人说了算,该公开的必须公开、该上墙的必须上墙,该让群众参与的必须让群众参与。总书记讲,“处理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比较好办,你有一个公道的心,去热心耐心地化解,总是可以解决的。”主T教Y要求我要下基层,现在我也要求**班子成员每周到各自包联**不少于*天,在**街头巷尾了解问题,化解矛盾,把问题都摆出来晒一晒,我相信理是越辩越明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要让群众做个明白人,让自己做个清白人,这样矛盾问题会越来越少。

  四要提高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的能力。由于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现阶段是社会燃点比较高的阶段,如果群众的不满情绪不及时加以合理引导,再有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就会演变成激烈冲突,本来不该出问题最后却有可能出大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我们警醒的是,有些干部对反映问题的群众不给好脸、不给好气,对群众情绪不在意,有时还刺激群众情绪,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群众反映问题,有时就是面子问题,为了争一口气。总书记讲,“有时候,干部与群众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时候大家头脑要清醒,要看到有可能干部是错的,群众是对的,这时干部要主动地改正,求得群众的谅解;还有可能干部是对的,群众是错的,这时干部也要主动,千万不能站到群众的对立面,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态度,要让有话说的人、有怨气的人、有委屈的人,有地方、有机会表达,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

  而且,现在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杂居、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总书记讲,“群众诉求很多是通过信访这个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有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大多非常棘手。不管怎么难,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去化解,不能躲着、拖着。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上访群众有什么好怕的?”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关键是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对于我们街道社区来说,有时候由于职权、政策等原因,有些问题确实一时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就要基层干部担起“第一防线”的责任,做好群众心理疏导,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抚慰情绪,让群众消气,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当地。

  (三)要坚持“让群众满意”的结果导向

  总书记讲,“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在工作中,究竟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还是打着“群众”的幌子让“领导注意”,检验着政绩导向,也折射出作风问题。为什么现在让群众满意不容易做到?不仅是群众要求高,关键是我们没有把群众工作做扎实,干部作风上还要进一步强化。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一些人没有把心思放在“让群众满意”上,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领导注意”上,表面看是对上级负责,实则是为了自己的“注意力政绩”,归根到底是权力观、政绩观出了问题。

  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话很多人都会说。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向往?是俯下身子听民意,还是拍着脑袋想当然;是目中无人,习惯长官意气、挥斥方遒,还是心有敬畏,深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其中的差距,可谓有天壤之别。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满意”是制定方针、执行政策的初衷。偏离了这一点,口号喊得再响,也不过是有口无心;执行力度越强,可能越有违“初心”。具体到我们,应该怎么干,怎样让群众满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导向。“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主席总书记的这句话发人深省。干任何工作,都要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个别人的利益。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我们就要敢于触及矛盾,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历史会给予正确评价;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就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把具体工作、具体细节做好,干工作就会理直气壮,才会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拥有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会犯原则性错误。

  二是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工作上的被动,是因为没有求真务实造成的。只有情况明,才能方法对,才能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老百姓最痛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最厌烦弄虚作假、面子工程。为什么我们干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了很多群众都觉得不应该这么干的事。大家一定要牢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工作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做不得半点表面文章。毛主席曾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要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情况明、方法对、工作细、责任实”作为干每项工作的方法,以务实作风过硬实绩树立形象、赢得支持。

  三是要扎实开展让群众满意活动。在主T教Y工作会议上,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现在起,要结合**,积极为民服务办实事,分阶段开展让群众满意活动,目的就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受益,更让群众满意。要坚持开门搞**,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收集民意诉求,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事要解决机制、群众评判机制,依托网格议事会、社区恳谈会、居民说事点等渠道,形成群众诉求“收集—解决—反馈”闭环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到真走访、真调研、真办事。社区要抓住契机,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是你们树立威信的时候,这时候都得把眼瞪起来,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满意指数,换来老百姓的支持率。

  同志们,只有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扎根于人民之中作为发展的根基,把群众的力量作为最坚强的力量,不断锤炼干部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