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讲话文章汇编(10篇)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讲话文章汇编(10篇)

目录1.

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2

2.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唐僧肉11

3.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15

4.胡静林: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17

5.胡静林:全面发挥医疗保障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28

6.胡静林: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35

7.胡静林: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40

8.胡静林: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47

9.胡静林: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发展56

10.胡静林讲专题党课时强调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走好第一方阵

以医疗保障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63

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3月5日消息,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工作要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医保改革推进力度最大、医保功能作用发挥最充分、群众获得感最强的5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作为医保旗帜上最鲜明的底色,坚持“起跑就是冲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目前,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贫困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后住院和门诊慢特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0%左右。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已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5亿人次,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补短板、消盲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擘画了未来5到10年的医保改革蓝图。目前,已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其他保障措施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痛点、疏堵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初步建立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纳入更多新药、好药,显著提升癌症、慢性病、儿科疾病等用药保障能力,创新性实施谈判准入,233个谈判准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很多“贵族药”开出“平民价”。仅2018年和2019年谈判准入的114种药品,2020年1—11月就为患者减负721.9亿元。3年来共新纳入433种药品,目录内药品达2800种,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二是切实提高保障质量。完善门诊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已有7200多万“两病”患者受益,累计减负250亿元。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变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三是加强医保公共服务。规范经办服务行为,便捷群众异地就医,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支持劳动力自由流动,基本解决跨省异地就医患者住院“垫资”、跑腿报销问题,累计惠及群众住院725万人次;稳步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累计惠及群众门诊就医302万人次。四是夯实医保管理基础,不断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医保管理服务规范化、便捷化、适老化程度,建成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主体,所有省份均开通医保码激活服务,用户累计超过4.5亿人。

破难点、找支点,以医保“小切口大改革”引领医改走向深入。一是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常态化,有效挤压药耗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净化行业生态、规范医疗行为。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112个品种,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9亿元。首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冠脉支架价格降幅90%以上,预计每年节约医疗费用117亿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二是持续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2018年以来共查处违法违规定点医药机构73万家,追回医保资金348.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三是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有序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诊疗行为,初步形成总额预算基础上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战疫情、稳就业,创新性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是第一时间出台“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推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累计结算患者费用28.4亿元,医保支付16.3亿元,预拨定点救治机构专项资金194亿元。二是指导各地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中采购,核酸和抗体检测试剂价格分别下降七成和四成以上。三是优化疫情期间经办服务,提出优化经办服务“五个办”,方便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支持长处方和“互联网+”医保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重点指导武汉市开展“互联网+”医保,解决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取药问题。四是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全国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累计为975万家参保单位减征超1650亿元,为保持就业稳定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二、准确把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擎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给出了行动指南。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医保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意。

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是医保事业迎变局、开新局、育先机的必然要求。一是实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均衡,国内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叠加疫情影响,依靠财政增加投入、企业和居民增加缴费提高医保收入的空间日渐缩小。同时,不断增加的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不断进步的医药技术等都在刺激医疗消费增长。不规范的医药服务,各类医疗机构欺诈骗保,不规范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药品耗材价格水分大,过度诊疗情况还普遍存在。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增大,要求必须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医保战略性购买的作用。二是解决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尽管医保制度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区域待遇不均衡、多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在适应常态化人口流动和异地就医、支持区域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适应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人民健康等方面还有短板弱项,都要求医保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稳定保障预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促进释放社会消费;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大量涌现,助力新业态、新经济的健康成长;可以充分发挥战略购买作用,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方式,净化药品流通环境,引导医药行业形成合理价值取向。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又会反过来促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形成相辅相成、良好互动的格局。

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是从粗放扩张型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过程。医保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民生领域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是持续奋斗、渐进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医保改革成果的过程,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过程,是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五个更”。一是更加公平,强调促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群众人人有医保,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制度政策统一,待遇和公共服务均衡,权利与义务对等,既对困难群众实施适度倾斜保障,又防范福利主义。二是更有效率,强调提高基金使用效益,重视投入产出比,同样资金投入购买更好、更优质的医药服务,让购买的服务更具成本价值,更加经济、更加适宜。三是更可持续,强调持续稳定保障群众基本健康权益,制度和基金中长期能够维持自身平衡,没有明显短板,医保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企业、个人责任均衡,合理筹资与适度待遇匹配。四是更加安全,强调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定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协同推进医保与医疗发展,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待遇及时给付,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风险,不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五是更为便捷,强调减少群众业务办理等待时间和成本,服务流程简洁、方便可及和办理的无感化,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融合,更人性化、更适应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求。

三、坚定不移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将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精细管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医保新篇章。

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紧扣基本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防范福利主义。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权限,引导形成合理稳定预期。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效。健全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药品准入谈判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建立国家医保耗材准入目录制度。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统一规范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各类医保制度互补衔接,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鼓励引导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发挥保障合力。

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救命钱”。改革完善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医保信用管理体系,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打击欺诈骗保。加强基金中长期精算,健全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地级统筹,推进省级统筹,促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统筹层次衔接。向管理要效益,加强精细化管理,稳步提升医保治理水平。

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坚持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医保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政策。规范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交易规则,加快建立并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持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创新协议管理,建立健全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协商谈判机制,探索跨区域就医协议管理机制、跨区域医保管理协作机制等创新性措施。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完善适应新业态新经济的参保服务,巩固提升参保质量,确保应保尽保。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严格执行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着力实现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加快推动智能化并提高适老化水平,保留并优化传统渠道。提升医保法治化水平,把法治观念和方式贯彻到医保管理的各个方面。(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唐僧肉

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医保谈判、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20XX年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药品降价。3月3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部长通道”中表示:“今年的任务中央已经明确,就是要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我们现在正全力以赴,抓紧工作。”

一、6条措施打击骗保行为

胡静林表示,今年国家医保局将把打击欺诈骗保作为医保工作的头等大事,对医保系统内部骗保严厉查处,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

20XX年沈阳骗保案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XX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打击欺诈骗保的专项行动,主要目的为扭转和改变现在医保基金管理宽、松、软的现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的行为,“使监管制度长出牙齿、带上电”。胡静林说。

截至目前,相关部门查处了违规的医药机构6.6万,其中解除协议1284件,移送司法127件,查处了违规的参保个人2.4万人,移送司法487人。“尽管专项行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的来说评价不可高估,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胡静林介绍道,对此,20XX年国家医保局提出了6条措施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简单说是“三个加大”、“三个用好”。第一,继续加大打击力度,今年要继续开展专项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打击;第二,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飞检的频率;第三,要加大曝光力度。“三个用好”指的是,第一,用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第二,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第三,用好第三方力量。“我们还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医保系统内部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也要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二、抗癌药进医保只是第一步

20XX年,国家医保局开展了抗癌药入医保的谈判工作,17种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6.7%。截至20XX年底,抗癌药医保报销人数达到4.5万,报销金额为2.6亿元。今年1月,仅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报销人数就高达1.2万人,报销金额近1亿元。

胡静林表示,抗癌药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对患者来说,怎么尽快地用上谈判药品是非常重要的。胡静林介绍称,国家医保局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就是明确谈判药品的费用不占原来的医保总预算,第二就是会同卫健部门予以明确,即不得以药占比来影响抗癌药的使用。

在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之后,曾经有业内人士指出,担心出现买不到药的现象,由于医保控费以及药占比的原因,医院为了完成降低“药占比”的任务,对新纳入医保的药品不再购进或限制使用,因此就形成了病患在医院难买到抗癌药的现象。

去年11月29日,国家医保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17种抗癌药在20XX年年底前不纳入药占比。而此次胡静林的表态也意味着接下来“药占比”依然不会成为患者获得低价抗癌药的阻碍。

三、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

对于20XX年的医保工作安排,胡静林表示,今年的任务很明确,要把更多救命的好药纳入医保。首先要改革现行医保目录管理办法,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启动20XX年目录调整工作,预计今年9月完成。

随着医改全面推进,降药价政策“组合拳”相继实施并取得实效,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将更多好药纳入医保成为惠及患者的关键环节。

1月10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指出,20XX年将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缴费筹资政策。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待遇清单。同时,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此外,胡静林指出,目录调整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充分考虑临床需求,按照保基本的要求,重点考虑基本药物,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这些都是老百姓(31.880,

-0.06, -0.19%)非常关心的。“调整也不能只进不出,经过专家论证,有些药品也要调整出去。”胡静林说。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去年国家医保局开展了抗癌药的谈判工作,谈判结果大家也都知道,17种抗癌药降价纳入了医保,平均降幅56.7%。抗癌药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对患者来说怎么尽快用上谈判药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就是明确谈判药品费用不占原来医保总额预算;二是会同卫健部门明确,各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以“药占比”影响抗癌药的使用。目前看来,抗癌药落地情况是比较顺畅的,到2018年底,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报销人数达到4.5万,报销金额2.6亿元。今年1月份,仅仅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四省市,报销人数就达到了1.2万人次,金额1亿元,分别是上个月份的2.4倍和2.2倍。所以从数据上来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今年的任务,中央已经明确,就是要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我们现在正在全力以赴抓紧工作。首先,要改革我们现行的医保目录管理办法,要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要启动20XX年目录调整工作,我们预计这项工作9月份完成,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多,涉及到药品的量也比较大,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目录调整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具体来说,需要按照保基本的要求,重点考虑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这些药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目录调整也不能只进不出,那样也不可持续。所以对于经过专家严格审定、不具备条件的药品也要调出目录。总的来说,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优化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缓解和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贵问题。

胡静林: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

主席总书记时刻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刻指出“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医疗保障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将维护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为赢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一、“两个确保”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首要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贯彻落实好主席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医疗保障局从费用保障、经办服务等方面,及时完善和调整疫情期间的医保政策。同时,努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做到“两个确保”,全面免除费用负担。2月14日,主席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有些地方还对异地就医患者实行先救治、费用财政兜底等政策,保证了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新冠肺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对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都有威胁。如果费用渠道不明确,患者会有顾虑,不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控制传染源。医保制度要做到“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必须顺应疫情防控需求,更加注重发挥医疗保障的互助共济功能。1月2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明确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的“两个确保”要求。为了打消患者的后顾之忧,让患者放心就诊,医保部门要求对于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患者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疫情结束后全国统一组织清算;动态调整医保支付范围,将诊疗方案中涉及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临时纳入医保目录。医保支付政策对医疗机构收治病患的行为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医疗机构不担心预算限制,能放心收治,在疫情特殊时期,医保部门及时调整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对相关医疗费用单列预算,不占用当年总额预算指标。为缓解垫资压力,医保经办机构预付专项资金用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截至3月5日,各地医保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91亿元,其中湖北省36亿元。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开展“五个办”,统筹抓好经办服务。疫情防控既不能因医疗费用问题受影响,更不能被医保经办服务所拖累。为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各级医保部门大力优化办事流程和方式。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确保“及时办”;放宽医疗保障业务办理时限,做到非紧急事项“延期办”;加强经办场所消毒防护,让群众和医保工作人员“放心办”;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实施长处方政策,减少慢性病患者去医院次数,实现“便民办”;通过互联网、电话、邮寄等非接触方式,推进医保业务“不见面办”。抗击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人力物力集中用于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正常就医需求被积压。医保部门顺应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趋势,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武汉针对门诊重症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超过1300单,向定点零售药店流转处方超过1100单。及时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仅弥补了线下医疗缺口,而且迅速壮大了“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2月23日,主席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冲击,而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潜力。要贯彻落实好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顺应形势发展,继续释放“互联网+”医疗的潜力,方便群众远程高效就医问诊。

减半征收延缓缴费,全力支持复工复产。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医保部门努力把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除保障救治费用、优化经办服务外,有针对性地阶段性减征职工医保费,以更直接的举措缓解企业经营困难。2019年,全国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平均为7.7%,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1.36万亿元,可连续支付近23个月,总体上有减半征收的空间。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在确保基金收支中长期平衡的前提下,可从今年2月起对参保单位减半征收职工医保费,最长实施5个月,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左右。参保单位和个人还可延期缓缴医保费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减征和缓缴不影响参保人享受当期待遇。减半征收与缓缴政策形成合力,对于企业渡过难关,减少人工成本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将有力促进“稳就业”工作。

总的来看,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保部门采取的一些救治保障政策和措施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临时性、应急性措施多,缺乏法定的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统筹不够等。主席总书记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深入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做法,及时转化为成熟定型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长久效能。

二、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首批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之一,是首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文件。《意见》坚持保障基本、稳健持续、筑牢底线、治理创新、协同高效的原则,对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对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等重要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以下改革。

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公平、适度是医疗保障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公平”要求区域间待遇保障趋于平衡,更加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当前,一些地区基金收支压力小,有突破政策提高待遇或减免缴费责任的冲动。另一些地区支出压力大,存在设置重重“玻璃门”、变相削减待遇的问题。这就需要实行待遇清单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权限,未经批准各地不得出台超出清单授权范围的政策。待遇清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均衡不同地区的待遇水平,促进劳动者流动和异地就医管理。医疗救助对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有重要作用。要通过提高年度医疗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等硬措施,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负担。“适度”要求医疗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待遇保障水平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也要在发展中不断补齐短板。这就需要坚持和完善覆盖全民、依法参加的基本医保制度和政策体系,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针对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完善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

健全稳健的筹资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可持续。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权利和义务对等,但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三方间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尚未建立。均衡三方筹资缴费责任要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准费率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2019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中在职退休比为2.79:1,有7个省市低于2:1,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据相关预测,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这就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多渠道筹资方案,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缴费问题,实现责任共担,确保制度可持续。此外,一些地区医保基金统筹层次较低,有些还是县级统筹,不利于发挥“大数效应”,削弱了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全面做实市地级统筹,鼓励推进省级统筹。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我国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从国际上看,以病种(病例)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可以倒逼医院节省成本,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发挥好医保支付方式这个“牛鼻子”,实行精细化管理,可让医保既保群众健康,又促行医规范,还引导有序就医。长期以来,医保药品目录内安全无效的“神药”盛行,“只进不出”,影响群众获得优质药品服务。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药品目录调整,将大量“神药”调出目录的同时把不少好药纳入医保,实现了结构优化。健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让群众用上更多质量更高、价格较低的药品。总结本次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建立对特殊群体、特定疾病的医药费豁免制度。在将来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

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管好群众“保命钱”。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建立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当前,医保基金欺诈骗保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到位,医疗机构逐利动机强。另一方面也与长期以来对基金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关,主要是监管制度缺失,监管能力不足,处罚力度偏弱。近年开展的打击欺诈骗保行动已经形成“治标”之势,离“治本”还有较大差距,要做好长期、反复斗争的准备。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创新基金监管方式,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健全医疗保障社会监督激励机制,完善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制度。加快制定完善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医疗保障信用体系,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协议、行政、司法等手段,严肃追究欺诈骗保单位和个人责任,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

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保改革发展

主席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疗保障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坚定不移深化医疗保障改革,把疫情防控之“危”转为医保发展之“机”,完成好全年改革发展目标。

毫不放松地执行好疫情防控政策。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已初步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但是,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步伐加快,以及国际疫情形势快速升级,外来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加,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继续把“两个确保”的费用保障、“五个办”的经办优化政策执行好,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加强基金运行情况监测,对可能出现的异地清算、费用补偿等问题早作预案。指导各地用好职工医保缴费减征缓缴政策,不影响参保人的当期待遇。

全力打赢医保脱贫攻坚战。“基本医疗有保障”是实现“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主席总书记指出,“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稳定住、巩固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继续把应保尽保的工作做扎实,完成剩余因病致贫人口脱贫收官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过渡期内继续发挥好医保扶贫政策的兜底功能,确保“脱贫不脱政策”,防止因病返贫。同时,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对现有医保扶贫政策进行分类完善。对资助参保和待遇倾斜类政策,结合贫困人口识别调整予以优化;对于便捷服务和规范管理类政策予以延续,以实现在稳定待遇的基础上,更多靠服务提升获得感。

持续推进集中带量采购。主席总书记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功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集中带量采购直击虚高药价的软肋,实现降低药品价格、提高用药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等多重效应。更重要的是,集中带量采购在为医保减负增效的同时,为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以集中带量采购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这项“大改革”。要建立“带量采购为原则、不带量采购是例外”的招采政策体系,做好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让群众尽快用上大幅降价后的32种药品。鼓励、规范各地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和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竞争较为充分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带量采购。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反映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

优化医保公共管理服务改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既来自于政策也来自于服务。当前,医保公共管理服务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倒逼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一些群众欢迎、确实有效的服务举措应常态化、制度化。比如,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经办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下沉,把党和政府的形象融入到每一次医保服务中。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超过2.36亿,要进一步简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手续,推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分析方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显著提升医保信息化管理能力。

医保改革的效果最终要落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医保部门采取的政策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良好的医疗保障基础。以此为契机,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上,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把功夫下在平时,努力让群众用上更多创新好药、让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胡静林:全面发挥医疗保障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

(20XX年4月29日)

主席总书记3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席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对当前和下一步抗疫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部署,充分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全国医保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牢牢把握疫情防控这个“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发挥医疗保障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一、众志成城,全力支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全国医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第一时间出台实施“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有力支持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贡献了医保力量。

“先救治、后结算”确保患者治疗无忧。有力保障确诊和疑似患者救治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不执行转外就医待遇调减政策,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事后清算。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临时纳入支付范围,将一批新建或临时征用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医院临时纳入医保定点。

特殊支付政策确保医疗机构救治不愁。预付专项资金用于新冠肺炎救治,累计预拨专项资金200亿元,结算费用29.7亿元。及时结算医保费用,单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预算,不占用医院当年总额预算指标。涉疫医保管理服务事项“急事急办”,防疫药品和医用耗材开通绿色通道,生产企业可随时挂网、医疗机构可先采购后备案。

优化经办服务协助阻断疫情传播。创新经办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常规事项“不见面办”,非紧急事项延期办,减少办理医保业务的人员流动聚集。做好经办场所防疫工作,确保业务“放心办”。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在线医保结算;实施长处方政策,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创新配送方式,减少患者在医院的聚集频率。

阶段性减征保费帮助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在确保基金收支中长期平衡的前提下,指导地方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累计为全国975万家参保单位阶段性减征1650亿元,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允许参保单位和个人最长可延期缓缴医保费6个月,缓缴期间不影响享受医保待遇。

二、多措并举,接续助力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

主席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针对近期疫情流行范围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外溢病例及续发疫情多发的严峻态势,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国医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医保创新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作用,在慎终如始落实“两个确保”救治政策、提供“五个办”经办服务基础上,不断抓实抓细医保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助力以最小成本争取最大防控成果。

全力做好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推动构筑免疫长城支持人口有序流动。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疫苗研发。疫情之初,我国就平行推进五大技术路线疫苗研发。2021年,疫苗研发突破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疫苗及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财政按规定对医保基金给予补助。各级医保部门特事特办,迅速筹集并预拨疫苗采购资金,及时结算接种费用,让企业放心生产、采购机构放心采购、接种机构放心接种。截至4月5日,全国累计接种疫苗近33亿剂,超过12.4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占总人口近九成,接种规模和速度均超过其他国家。

综合运用价格管理、集采等手段降低价格,持续减轻各方常态防疫经济负担。依据成本变动与疫苗企业开展多轮价格磋商,首轮就将灭活疫苗采购价格降至低于企业供给国际价格,后又推动企业多次降价。近期,国家医保局再次与企业谈判磋商降价。此外,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生产能力强、供应量大的疫苗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免费提供疫苗数亿剂。指导地方联盟集采核酸、抗原检测试剂及耗材,持续降低检测成本。明确免收核酸检测挂号费、抗原检测门诊诊查费。将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时同步谈判降低药价。

回应社会各方关切,助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疫情防控舆论氛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保系统上下联动,统筹线上线下,全力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宣传主席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报道各地医保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助力凝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持续加大医保抗疫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看得到、信得过,努力解除群众的救治担忧、接种担忧、防疫担忧。统筹做好药品目录动态调整、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打击欺诈骗保等信息发布和宣传解读,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医保惠民政策。针对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患者救治费用保障、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以及新冠治疗药品、抗原检测及疫苗价格等话题,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消除社会疑虑,防止歪曲误读,助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化危为机,乘势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提质增效”

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全国医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将世纪疫情冲击转化为推动医保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将应对疫情冲击的超常规保障和服务手段逐步转为常态惠民政策。

将基金平衡压力转化为提高基金效益的动力,同步降低群众负担。持续挤压虚高药耗价格水分,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持续加大欺诈骗保打击力度。推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叠加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集采结余留用政策,净化行业生态,助力理顺补偿激励机制。夯实基层首诊政策基础,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将疫情期间超常规服务措施逐步转入常态,持续优化群众医保服务体验。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医保持码结算。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明确支付政策、价格政策,探索将互联网医院纳入支付范围,推动实现处方流转、在线支付结算、送药上门一体化服务。持续优化跨省费用直接结算,支持人口有序流动。推动“非接触式”办理常态化,加快“互联网+”医保发展,推动服务向群众身边下沉,推进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适老化,初步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集成办”。

将疫情经济冲击转化为医保稳经济动力,持续提高医保惠民成效。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便捷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优化关系转移接续流程,实现网上办、跨省办,减少群众跑腿。稳定保障预期,减少群众医疗预防性储蓄,帮助稳消费。支持社会办医,政府办、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一视同仁。有序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吸引护理及相关产业投资。

疫情防控中,医保系统党员干部识大体、顾大局,始终把牢医保部门不仅是民生部门更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充分发挥抗疫先锋模范作用,自觉以平凡的坚守投身不平凡的战斗,全面压实“四方责任”,除自觉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确保医保防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外,更冲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复工复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彰显了医保力量和责任担当。

两年多来,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验证了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全国医保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更严的作风、更实的举措、更细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和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保策略,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答优答好医保高质量发展“必答题”、疫情防控“加试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静林: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定新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对医疗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医疗保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医疗保障事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我们将按照“保基本、可持续、惠民生、推改革”的总体要求,把握新形势、厘清新思路、推动新改革、树立新形象,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医疗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医疗保障工作,必须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医保基金收入压力不断加大。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是医保基金稳定增收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医保基金的增收压力将会不断加大。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支出压力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迅速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左右。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长,我国的疾病谱已经从传统的传染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新设备、新技术、新药品不断应用于临床医学,在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同时,极大地刺激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改革难度加大,利益错综复杂。医疗保障改革涉及利益主体多,管理链条长,平衡难度大。特别是医改进入深水区,利益主体多元化诉求日益明显,深化改革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二、医疗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

推进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转变发展理念,逐步从以增量为主转向更加关注存量改革、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购买、从碎片化转向更加强调统一性。归纳起来,就是要“紧扣一条主线,做好四篇文章”。

“紧扣一条主线”,即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这是党的十九大基于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对医疗保障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要在坚持现有制度优势,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对医疗保障作出根本性、整体性、系统性及长远性的制度安排。

“做好四篇文章”。第一,要坚定决心,向改革要红利。福建三明医改切断了医、药之间的联系,大大优化了医疗费用结构,提高了医保基金支出效率。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改革,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粗放管理转向内涵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处理好改革与社会稳定、收入增长的关系。第二,要增强耐心,向管理要效益。医保有很大的管理空间,能够通过管理挖掘潜力、挤出水分。一定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第三,要不断用心,向创新要活力。在医保工作实践中,理念、机制、方式、技术创新往往会引发巨大的变革。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创新,加快提升医保治理水平。第四,要饱含真心,向服务要满意。群众的获得感既来自保障水平,也来自服务质量。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服务流程设计得更方便,把医保管理变得更人性化,尽量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服务。

三、扎实推进医疗保障重点改革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实施。抓紧研究出台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健全筹资缴费制度,研究应对老龄化加速的缴费措施,优化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的结构。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打赢医疗保障领域的脱贫攻坚战。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并总结经验,适时评估,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推进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理顺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形成机制,整治过度使用乱象。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好价格的杠杆作用。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DRGs付费国家试点,促进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对部分省份“回头看”工作进行抽查复查。发挥举报奖励制度的威力,建立举报线索督办和反馈机制。用好协议管理制度,被解除协议的医药机构3年内不得再纳入医保定点。构建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决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升级智能监控系统,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行政监管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执法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

夯实医保工作基础。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的医保信息系统。加强大数据的应用,确保公民个人健康数据安全。做好医保缴费职能划转工作,确保基金足额征缴到位。继续方便群众办事,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不得要求开具没有法律依据的奇葩证明。加强医保规划和法制工作,提高医保法治水平。

四、以全面从严治党树立崭新形象

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当前,要把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工作。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两个维护”上坚定坚决、融入血脉、铸入灵魂,自觉把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坚不坚决、到不到位,作为考察医保干部最重要的政治标准。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医保部门承担着目录管理、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职能,权力相对集中,容易被“围猎”。要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责任层层落实落地。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抓常。要从一开始就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努力使“新衙门”变成“清衙门”。

切实加强医保干部队伍建设。医保工作是民生重点,政策性强、关注度高。要加强对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增强政策执行力,推进医保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医保干部队伍,建立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正向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医保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胡静林: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XX年4月22日)

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明确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定位。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首批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之一,是对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顶层设计。国家医保局牢记初心和使命,全面学习并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力争把医疗保障改革推向新阶段。

一、深刻认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作为首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文件,《意见》的出台是医疗保障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导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今后较长时期的医疗保障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制度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医保领域全面落地,推动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将我国医保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步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成功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了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等多重效应。我们创新药品目录谈判方式,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我们及时出台“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的医疗保障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医保“定心丸”作用。《意见》对这些改革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一套指导改革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升医保治理水平,增强治理效能,实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医保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需要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如定位不清晰,医疗保障制度“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在执行中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制度碎片化,一些地方乱开政策口子、“叠床架屋”;监管不严格,对医疗服务行为缺乏有效约束,欺诈骗保问题突出;改革不协同,医保、医疗、医药改革成果系统集成不足等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保障措施缺乏法定的制度安排。《意见》对解决这些主要问题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改革路径,为今后医保改革发展提供了蓝图。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顺应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3亿,社会医疗费用负担重。城镇化加速,2019年末城镇化率超过60%,统筹城乡发展任务更艰巨。人口大规模流动成为常态,流动人口超过2.36亿。《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树牢新发展理念,从宏观视野、全局高度应对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把优化存量、调整结构的改革持续推进下去,实现医保事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把握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意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明确了“1+4+2”的改革体系。“1”是明确一个目标,即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保制度体系。“4”是建立四个机制,即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2”是加强两个支撑,即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保公共管理服务。“1+4+2”搭建了未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有利于推动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和完善依法覆盖全民的基本医保制度和政策体系,实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着力补齐门诊保障短板。要建立健全待遇清单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权限,引导地方和群众形成合理稳定的预期。要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进一步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超过80%,“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保障实践做法,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

稳健的筹资运行机制是医保制度可持续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基准费率制度,均衡个人、用人单位、政府三方筹资缴费责任,研究应对老龄化医疗负担的多渠道筹资政策。要全面做实基本医保市地级统筹,做大基金“池子”,增强共济能力,探索推进市地级以下医保部门垂直管理。要科学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医保支付机制是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药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工具。2019年,我们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为医保基金腾出150亿元空间。在常规准入阶段同步增补了临床效果好、经济价值合理的148个药品;在谈判准入阶段新增药品70个,价格平均降幅达60.7%。要立足基金承受能力,适应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临床技术进步,调整优化医保目录。要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办法,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探索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必须始终把维护安全放在首位。2019年,我们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共检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81.5万家,实现了全覆盖,直接查处违规资金超百亿元。要改革监管体制,建立内外联动的综合监管体系,切实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能力配置。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用好飞行检查,建立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要建立医保信用体系,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严肃追究欺诈骗保单位和个人责任,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

推动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关系人民健康和医疗保障功能的实现。要发挥集中带量采购在“三医联动”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建立“带量采购为原则、不带量采购是例外”的招采政策体系,做好新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让群众尽快用上大幅降价后的药品。鼓励、规范各地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和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竞争较为充分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带量采购。要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推动医保公共管理服务改革,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2019年,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套编码标准形成了全国医保“普通话”,推出医保电子凭证,逐步实现无卡就医。要加快部署建立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系统。要完善适应人口流动的医保服务体系,简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的手续,推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下沉。适应新业态发展,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落实基本医保参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探索开展跨区域就医协议管理机制、跨区域医保管理协作机制等创新性措施。

三、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全国医疗保障系统要认真学习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贯彻执行好《意见》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增强政治意识。各级医保部门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改革发展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持续正风肃纪,警惕和整治医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各项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要主动做好医保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调动各方支持配合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居安思危。医疗保障事业本身就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工作,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把功夫下在平时。要毫不放松地执行好疫情防控政策,继续把“两个确保”的费用保障政策落实好,并对可能出现的清算、补偿等问题早做预案。要加强基金中长期精算,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要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确保群众救命救急时用得上药。

狠抓贯彻落实。改革蓝图已经描绘,关键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持问题导向,一个一个去解决。要一手“做减法”,坚决把虚高药价降下来、把欺诈骗保打下去,一手“做加法”,努力让群众用上更多创新好药、让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形势变化,各级医保干部既要发扬斗争精神,又要提高斗争艺术,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

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治理能力,最终要靠一支高素质的医保干部队伍来落实。既要掌握医保专业知识,也要熟悉医保管理方法,下功夫深入研究,把政策吃准、把情况摸透。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既不要怕事、又要琢磨事,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总之,要努力打造一支“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身上有本领、脚下有定力”的医保干部队伍,为实现新时代医疗保障改革的各项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胡静林: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工作要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医保改革推进力度最大、医保功能作用发挥最充分、群众获得感最强的5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作为医保旗帜上最鲜明的底色,坚持“起跑就是冲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目前,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贫困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后住院和门诊慢特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0%左右。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已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5亿人次,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补短板、消盲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擘画了未来5到10年的医保改革蓝图。目前,已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其他保障措施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解痛点、疏堵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初步建立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纳入更多新药、好药,显著提升癌症、慢性病、儿科疾病等用药保障能力,创新性实施谈判准入,233个谈判准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很多“贵族药”开出“平民价”。仅2018年和2019年谈判准入的114种药品,2020年1—11月就为患者减负721.9亿元。3年来共新纳入433种药品,目录内药品达2800种,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二是切实提高保障质量。完善门诊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已有7200多万“两病”患者受益,累计减负250亿元。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变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三是加强医保公共服务。规范经办服务行为,便捷群众异地就医,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支持劳动力自由流动,基本解决跨省异地就医患者住院“垫资”、跑腿报销问题,累计惠及群众住院725万人次;稳步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累计惠及群众门诊就医302万人次。四是夯实医保管理基础,不断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医保管理服务规范化、便捷化、适老化程度,建成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主体,所有省份均开通医保码激活服务,用户累计超过4.5亿人。

四、破难点、找支点,以医保“小切口大改革”引领医改走向深入

一是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常态化,有效挤压药耗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净化行业生态、规范医疗行为。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112个品种,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9亿元。首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冠脉支架价格降幅90%以上,预计每年节约医疗费用117亿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二是持续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2018年以来共查处违法违规定点医药机构73万家,追回医保资金348.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三是持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有序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诊疗行为,初步形成总额预算基础上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五、战疫情、稳就业,创新性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一是第一时间出台“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推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累计结算患者费用28.4亿元,医保支付16.3亿元,预拨定点救治机构专项资金194亿元。二是指导各地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中采购,核酸和抗体检测试剂价格分别下降七成和四成以上。三是优化疫情期间经办服务,提出优化经办服务“五个办”,方便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支持长处方和“互联网+”医保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重点指导武汉市开展“互联网+”医保,解决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取药问题。四是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全国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累计为975万家参保单位减征超1650亿元,为保持就业稳定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五、准确把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擎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给出了行动指南。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医保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意。

六、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是医保事业迎变局、开新局、育先机的必然要求

一是实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均衡,国内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叠加疫情影响,依靠财政增加投入、企业和居民增加缴费提高医保收入的空间日渐缩小。同时,不断增加的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不断进步的医药技术等都在刺激医疗消费增长。不规范的医药服务,各类医疗机构欺诈骗保,不规范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药品耗材价格水分大,过度诊疗情况还普遍存在。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增大,要求必须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医保战略性购买的作用。二是解决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尽管医保制度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区域待遇不均衡、多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在适应常态化人口流动和异地就医、支持区域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适应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人民健康等方面还有短板弱项,都要求医保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稳定保障预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促进释放社会消费;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大量涌现,助力新业态、新经济的健康成长;可以充分发挥战略购买作用,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方式,净化药品流通环境,引导医药行业形成合理价值取向。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又会反过来促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形成相辅相成、良好互动的格局。

七、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是从粗放扩张型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过程

医保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民生领域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是持续奋斗、渐进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医保改革成果的过程,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过程,是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五个更”。一是更加公平,强调促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群众人人有医保,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制度政策统一,待遇和公共服务均衡,权利与义务对等,既对困难群众实施适度倾斜保障,又防范福利主义。二是更有效率,强调提高基金使用效益,重视投入产出比,同样资金投入购买更好、更优质的医药服务,让购买的服务更具成本价值,更加经济、更加适宜。三是更可持续,强调持续稳定保障群众基本健康权益,制度和基金中长期能够维持自身平衡,没有明显短板,医保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企业、个人责任均衡,合理筹资与适度待遇匹配。四是更加安全,强调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定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协同推进医保与医疗发展,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待遇及时给付,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风险,不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五是更为便捷,强调减少群众业务办理等待时间和成本,服务流程简洁、方便可及和办理的无感化,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融合,更人性化、更适应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求。

八、坚定不移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将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精细管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医保新篇章。

九、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紧扣基本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防范福利主义。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权限,引导形成合理稳定预期。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效。健全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药品准入谈判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建立国家医保耗材准入目录制度。

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统一规范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各类医保制度互补衔接,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鼓励引导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发挥保障合力。

十一、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救命钱”

改革完善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医保信用管理体系,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打击欺诈骗保。加强基金中长期精算,健全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地级统筹,推进省级统筹,促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统筹层次衔接。向管理要效益,加强精细化管理,稳步提升医保治理水平。

十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

坚持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医保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政策。规范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交易规则,加快建立并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持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创新协议管理,建立健全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协商谈判机制,探索跨区域就医协议管理机制、跨区域医保管理协作机制等创新性措施。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价格科学确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十三、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

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完善适应新业态新经济的参保服务,巩固提升参保质量,确保应保尽保。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严格执行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着力实现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加快推动智能化并提高适老化水平,保留并优化传统渠道。提升医保法治化水平,把法治观念和方式贯彻到医保管理的各个方面。

胡静林: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发展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进行了全新谋划,开创了医疗保障事业的新纪元。我们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前行、不辱使命,推动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回首来路,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就通过劳动保险、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服务。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同步展开。1994年国家体改委等颁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决定在XX镇江和XX九江两个城市开展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由此确定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社会保险的模式,传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式建立。200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各地开始了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工作,覆盖城镇非就业人口的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至此,基本医保的三个主体制度初步成型。与此同时,国家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2009年以来,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全民医保基本实现。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截至2018年末,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超过13.5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保基金收入2.1万亿元、支出近1.8万亿元,累计结存2.3万亿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

我国医疗保障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粗到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二、继往开来,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将其放在了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主席总书记要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主席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等医保重点改革,多次对医保扶贫、医保基金监管等重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主席总书记对医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新时代医疗保障改革的方向,是做好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答了“为什么”的命题,把共产党人的初心融入到实践中。医疗保障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第一位,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现状,深刻剖析症结。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医疗保障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制度分割、监管乏力、药价虚高等问题,面临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必须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状态,推进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工作定位和努力方向。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办医疗保障主要是保基本、广覆盖,重点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必须严守定位,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018年3月,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着眼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在充分借鉴吸收基层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决定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有利于从根本上理顺医保管理体制,从源头处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从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深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自2018年5月底成立以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坚持按照“保基本、可持续、解民忧、推改革”的总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医保精准扶贫,推进抗癌药降税降价,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快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障事业的面貌明显改观,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机构改革的红利初步显现。

三、砥砺前行,推动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新时代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启程、整体发力的第一年。我们将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稳步提高待遇。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重点将基本药物中的非医保品种、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以及急抢救用药等纳入医保。打好医保脱贫攻坚战,实现动态参保全覆盖,持续治理过度保障。研究高血压、糖尿病门诊保障措施,提高门诊用药报销比例。年底前全面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强化规范监管。出台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规范决策权限、守住政策口子。巩固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实现对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大抽查、飞行检查频率,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开展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对销售环节进行“穿透式”监管,为彻底整治流通乱象打好基础。研究出台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推动医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推进重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着力推进相关改革落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坚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在认真总结“4+7”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全面推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积极推进DRG付费国家试点,促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动优化医院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好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主要信息业务编码制定工作,形成全国“通用语言”,尽快建成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系统。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持续提高线上直接结算率。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优化医保定点管理服务,支持社会办医事业发展。

四、不辱使命,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医保队伍

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已经组建到位,并逐步走上正轨。一定要压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医保干部队伍,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T教Y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清醒、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自觉。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掌握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做到查准查实查透、立知立行立改。

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本领。主席总书记强调,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各级医保干部面对新形势、履行新职责,必须要加强学习,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谋划和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医疗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征程刚刚起步。要未雨绸缪,深入排查本部门本领域风险隐患,提前制定预案,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抓好警示教育,让广大医保干部职工习惯在“聚光灯下”“玻璃房里”工作,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医疗保障部门是重要的窗口单位,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的成果。

胡静林讲专题党课时强调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走好第一方阵

以医疗保障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XX年7月1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走好“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6月2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以《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走好第一方阵

奋力谱写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题,为局全体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

胡静林指出,要深刻把握走好第一方阵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站位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两个维护”、走好第一方阵,是政治机关根本属性的必然要求,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位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机关 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组建以来,医疗保障工作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主席总书记为我们领航掌舵、把关定向。进入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医疗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胡静林强调,要深刻把握走好第一方阵的实践路径,以更实举措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政治历练,坚决做到对党忠诚,坚决做到立场坚定,坚决做到“四个服从”。要强化思想淬炼,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要强化实践锻炼,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全力发挥医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强化自我修炼,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心存敬畏、把住小节、严以律己。

胡静林指出,要深刻把握走好第一方阵的科学方法,以更大格局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大局观念,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主动把医疗保障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要培养战略眼光,善谋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啃下“硬骨头”,打败“拦路虎”,跑出“加速度”。要突出辩证思维,运用好系统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破解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陈金甫、李滔、颜清辉出席,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局全体党员干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