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报告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报告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报告

  1.引言

  近几年,智慧社区建设基于出行、安防等要求,信快速发展趋势,xx省商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活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构建xx省数字生活,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了规划引领和政策遵循。当前,大数据正融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智慧社区则成为培育服务新发展的应用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发展趋势(见图1)。

  2.xx市xx区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发展智慧社区的模式,应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自2016年启动xx市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xx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按照“3+X”“七个一”建设架构,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一个中心、两级平台、三大系统、四级联动”。xx区高度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区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社会综合治理平台、8112345热线平台、生态互联网管理平台、大数据展示平台等同类业务已统一纳入xx区城市运行综合指挥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2)。

  2.1xx市xx区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信息孤岛和体制缺失制约智慧社区建设

  1)信息共享的障碍

  xx区社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自成体系,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信息共享困难。xx区下辖社区很多垂直业务系统,缺乏统一协调领导,形成多个“信息孤岛”,这导致大量基础数据需要社区工作者在多个系统中重复输入,数据标准不一样,工作量大,查阅信息与使用信息的权力获取更难,大大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效率。

  2)新旧体制的摩擦

  xx市xx区目前实行网格化管理。xx区通过网络管理机制促进与区政府、区直部门的互动,共同做好城市综合治理工作。但是,智慧社区的治理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努力减少两种管理方式的摩擦是智慧社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的社区制度并不完善,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是很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数据能否顺利转移,仍然存在问题。这是因为智慧社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数据收集、设备访问的统一标准,这给智慧社区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2.1.2社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观念存在问题

  1)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在xx区大多数居民委员会中存在人员平均年龄大、文化素质不高的状况。居委会队伍中存在很多失业者和家庭主妇。居委会工作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不利于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后,一些领导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导致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客观上损害了管理的有效性。因而,居委会团队需要注入年轻力量,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2)缺乏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管理观念

  城市社区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理念的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具有广泛的范围,包括静态管理,如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管理;动态管理,如应急管理、稳定维护和城市日常秩序的维护,优化城市社区管理,直接给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智慧社区管理要“以人为本”,但推进的过程中,人们仅注重对事物的管理,对智慧社区的管理过于片面,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见图3)。

  2.1.3政府主导多,社会参与的少

  1)政府大包大揽影响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政府是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在政策和资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很少将必要的权力下放给社区。智慧治理在社区治理中不仅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反而使居民委员会负担过重,增加了基层压力。

  2)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虽然智慧社区的建设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开展工作,但由于社会参与机制的不健全,社区的运营效率低下[3],社区建设成本高,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对智慧社区的投资热情,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另外,如开发商以利益为导向建设智慧社区,这就容易导致智慧社区运行过程中的局限。例如,腾讯智慧社区只是专注于云服务器的安装与应用,脱离了居民和物业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社区物业管理和居民智能生活多样化的期望。

  3.xx市xx区智慧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传统的信息和资源保护机制和缺乏统一的集成平台

  xx市xx区社区智慧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壁垒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政府各机构不能共享资源信息。二是条块分割的体制。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致使不同层级的政府、各局委办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不统一,从而形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岛,阻碍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流通,导致资源浪费。

  3.2智慧化管理需要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管理人员

  根据调查发现,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工作需要“一个具有多重责任的岗位,一个具有多种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全面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推动智慧社区管理的重要任务。

  3.3顶层设计缺乏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形式和建设项目,是“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想要做好智慧社区规划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建设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明确清晰的建设方向。目前,顶层设计和社区规划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主体作用。但从实际来看,政府在社区的智慧化建设上指导体系不健全,不利于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在智慧社区建设规划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二是在社区规划的模式选择方面存在选择与需求不匹配问题;三是政府的指导大多限于技术层面,缺乏实用性,造成社区建设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内卷化现象,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整体推进态势[4]。

  4.xx市xx区智慧社区建设的治理对策

  4.1坚持 核心地位,提升党组织统领地位

  4.1.1加强人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首先要强化 统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机制,鼓励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党群互动,更好汇聚民意、化解民忧、维护群众利益。同时,努力打造一支服务态度好、专业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及时将热心社区工作的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补充到社区工作队伍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还可以针对小区治理面对群体广、群众多、事务复杂的特点,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延伸治理触角。

  4.1.2完善制度机制,催生治理合力,提高执政能力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居民区三级 联席会议制度,只有建立科学健全的制度机制,才能形成合力,实现高效联动治理,优化基本保障,提高执政能力。要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把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基层,平衡基层的权责,把政策项目向基层倾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商量事、办基层事的精神。还要厘清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主体的功能定位,分别建立职责清单,明确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维修资金使用、纠纷调解等履职细则,解决好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确认科学的评价,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把工作绩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做好基本保障工作,落实好资源保障工作,利用所有数据分析结果,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城市社区治理。

  4.2政府明责赋权,统筹规划

  4.2.1政府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政府必须将体制建设放在突出位置。①顶层设计必须是建设智能社区的主要目标,将政府主动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部门间合作,开放部门间沟通渠道,改变以前的分歧,打破保护政府信息和资源的机制。②需要建立协调机制,根据社区规划加强问责制,充分利用要素,提高配置和利用率,减少甚至消除重复,减少浪费。③各部门必须制定科学战略,以加强智能社区。因此,对大数据和居民需求的科学分析,以及智能社区的建设方向,决定了社区建设的关键要素。④制定社区智能建筑政策,制定相关法律和标准。建设智能社区的政策很强,涵盖广泛的内容和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在建设政策、相关法律和技术标准中制定明确的保障措施。

  4.2.2完善社区用人机制,提升人员素质

  社区工作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社区工作人员的质量,因此选择、使用和激励社区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在组织人员选拔时,基层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指导和监督,有效地进行社区人员选拔。此外,通过正式渠道进入社区的工作人员,要保障他们的福利,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

  4.3科技赋能,让科技走人性化之路

  4.3.1夯实数据库,立足于大型平台化发展,形成智慧社区服务闭环

  xx区建立了城市公共数据库——从各专业数据库中提取的公共和共享数据,形成108个公共字段供单位实时调用,实现数据共享,包括2D、3D城市地理空间、地理编码、网格、房屋、人口、组件、视频数据库,主动分解信息。智慧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互联网,针对互联网快速和便捷的特性,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平台的功能,使之可以更好地覆盖社区居民。平台针对居民发布的生活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见图4)。

  加强数据信息分析运用,结合实际建设智能管理模块、开发智能应用场景,比如,社区安防系统等,通过监控探头图像分析,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实现数据支撑下的高效精细治理,让社区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让群众更满意一些、更幸福一些。

  4.3.2平台订单精准化、社区服务专业化、社区运营精细化

  社区精细化治理离不开智能化科技的支撑。智慧社区系统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想社区居民之所想、急社区居民之所急,做好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智慧社区平台需要细致了解社区居民家庭情况,详细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针对高龄、残疾、独居老人家庭,更要全面掌握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需求清单、存在的潜在困难清单等,并能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这些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把分散的养老、托幼、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民生服务资源、服务阵地统一聚集“,上网”“上链”,打造全天候服务体系,居民按需“点单”、在线“下单”,有关机构部门及时“接单”、完成“订单”,让服务更及时、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