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篇)2024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33篇)2024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33篇)2024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目录

(33篇)2024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目录

一、中央国家机关领导

1.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1

2.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

以高质量贸易投资产业促进工作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5

3.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

以严明的纪律为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9

4.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抓实机关 走好第一方阵

以高质量机关 推动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13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

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18

6.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

坚守“三项共识”落实“三项承诺”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26

7.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30

8.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局长黄锦生:

坚持 引领强化政治担当奋力推动矿山安全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35

9.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

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40

10.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在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45

11.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47

12.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51

13.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55

14.国家数据局长刘烈宏: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60

15.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65

16.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71二、省委书记

17.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76

18.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

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84

19.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在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9

20.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97

21.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

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践行者………………………101

22.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107

23.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113

24.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

全力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20

25.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124三、省人大主任

26.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

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131四、省政协主席

27.甘肃政协主席庄国泰:

在省政协庆祝建党103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36五、高校领导

28.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

在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北大人………………139

29.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在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方寸之间天地宽……………………143六、国企央企领导

30.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

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服务金融强国建设………………………………146

3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

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150

3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民:

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支撑力量………………………………155

33.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

开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62

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2024年7月18日)

  主席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并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水利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部属系统党纪学习教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深刻认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

决策部署上来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生命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意义十分重大。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引导部属系统党员干部严守党的纪律规矩,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基础性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三次修订《条例》,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新修订的《条例》,处分规定更充实、表述更清晰、界定更精准,给党员干部行为划出了“红线”、标出了“禁区”、列出了“负面清单”。要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引导部属系统党员干部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维护

纪律的刚性、严肃性,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是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责任重大越是需要以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作保证。要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引导部属系统党员干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驰而不息淬炼坚强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铁的纪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政治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部属系统党纪学习

教育

  水利部党组制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召开部属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抓实学习、入脑入心。将学习贯彻《条例》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举办水利廉政大讲堂,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讲座,开展学习贯彻《条例》网络答题活动,深化党员干部对《条例》的理解。各单位党组(党委)采取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等形式,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进行学习研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准确掌握《条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示范引领、突出重点。水利部党组带头学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书记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落实《条例》,讲一次纪律党课。把年轻干部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重点,通过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等学习方式,引导青年干部切实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组织开展新提拔调任处级干部和新入职公务员集体廉政谈话,做好关键和重点岗位人员的日常督促提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遵规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结合实际、以案促学。水利部党组持续深化“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

促治”专项行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刻吸取案件教训。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部直属各单位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梳理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巡视巡察、审计财会监督等渠道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利用违纪违法干部警示录、忏悔录、警示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深化运用、务求实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部属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水利部党校和相关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程,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把学习贯彻《条例》情况作为民ZSHH和组ZSHH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全面查摆问题,深入进行剖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抓好整改落实。把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 述职评议考核、模范机关创建的重要内容,督促履职尽责。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进和抓实巡视整改、审计整改结合起来,同推动水利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三、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确保水利系统山清水秀、

风清气正

  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把纪律建设挺在前面,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建设“清廉水利”为目标,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部属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加大对违规吃喝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紧盯部属系统“四风”新表现新变种,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刻不停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由风查腐”,深挖

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

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

  严肃查处腐败问题。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靠水吃水”腐败问题,严肃惩治“蝇贪蚁腐”。深入研究水利系统政商交往特点,健全完善规范政商交往制度,系统施策防治政商勾连的腐败问题。完善知事识人体系,加强对重要岗位和新提拔年轻领导干部的近距离考核甄别。

  建章立制防控廉政风险。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加强对重大水利规划编制、重大水利工程审查审批、水利建设市场资质认定、水利资金安排和使用管理、水利奖项评审、干部招录调动提拔、后勤事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见,进一步严格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减少设租寻租机会。

  持续发力建设廉洁文化。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利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丰富廉洁文化传播方式,拓展水利廉洁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水利廉洁文化建设与水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新时代水利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督促党员干部从严管好家人亲属、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积极宣传廉洁理念、树立廉洁典型,推动形成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以高质量贸易投资产业促进工作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

(2024年7月24日)

  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今年全国两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中国贸促会将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一、大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主席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促进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国贸促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李强总理出席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全球515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超过15万人次观展,有关各方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彰显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四大平台功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绿色化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将于202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设先进制造链展区,促进先进制造领域全球合作。中国贸促会将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理念,持续办好链博会,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为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贡献力量。

二、更大力度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近年来,我国贸易规模连上台阶,20XX年外贸在20XX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14.2%,中间

品进出口占比61.1%。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过去一年,中国贸促会着眼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调动全国贸促系统力量在境内外办展参展2000多场,组织企业出访1900多批次,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宣传解读培训,编发19本自贸协定应用指南,有效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受外需持续萎靡、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中国贸促会将不断强化贸易促进工作,促进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面向重要经贸伙伴组织“千团出海”行动,做好海外市场信息咨询、企业对接等服务。办好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等活动,为中外企业交流合作搭建高端平台。

三、更大力度服务和促进外商投资

  主席总书记强调:“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加,成为跨国公司重要投资目的地。20XX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前列;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39.7%。外资企业“在中国、为世界”,成为推动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党中央部署,中国贸促会于20XX年5月首次在全国贸促系统组建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广泛收集、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各方面合理诉求。20XX年多次报请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美欧日对口机构和有关跨国公司负责人,接待特斯拉、高通等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来访100多次,开展外资企业“地方行”系列活动,促成一批外资项目落地。

  在全球跨国投资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重大国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贸促会将进一步完善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和跨国公司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针对性举办营商环境座谈会、政企对话会,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外资企业精准对接服务,进一步增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推动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

四、更大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主席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中国贸促会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工商界代表参加,签署合作项目328个,涉及金额972亿美元,主席总书记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大会签约成果,大会上发布的《北京宣言》被纳入高峰论坛《主席声明》。20XX年,中国贸促会还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举办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中国—东北亚、中国—拉美等机制下举办系列展览论坛,促进我国与共建国家利益融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贸促会将支持企业落实好“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签约成果,用好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促进中外企业加强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合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加强服务“走出去”企业工作,持续发布“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丛书和有关国家营商环境报告,助力企业对外投资行稳致远。

五、更大力度加强涉外法治工作

  主席总书记强调:“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我国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拓展涉外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贸促会连续7年代表我国工商界参加美国301调查等听证会并进行抗辩,组织行业企业开展经贸摩擦应对,发布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影响力不断扩大。20XX年,对1800多家企业开展合规培训及合规风险评估,受理商事调解、国际仲裁案件超过1.8万件,支持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发挥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代理专利“内向外”申请量比上年增长近20%。跨境贸易投资法律综合支援平台(贸法通)累计接受企业咨询超过33万次。举办首届全球工商法治大会,首次搭建全球工商界和法律界高端对话平台。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国贸促会将深入践行主席法治思想,完善一站式、全链条、国际化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助力开创涉外法治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经贸摩擦应对水平,跟踪研判有关国家对华投资限制、出口管制、长臂管辖等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并积极建言献策,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调解、仲裁机构,加大对各类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力度,健全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工作体系,助力建强保

护我国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链。

六、更大力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主席总书记指出,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方向。主席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响应。

  中国贸促会把代表我国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为重要职责。20XX年组织新冠疫情以来最大规模企业家代表团赴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国贸促会负责同志首次作为特邀嘉宾在峰会上发言、首次出任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代表,实现从幕后指导我国工商界发声到登台代表我工商界发声的历史性转变。深度参与在印度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工商界(B20)活动,组团赴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加强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工业发展组织等交流合作,就国际商会49部规则惯例研提建议,在国际经贸平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经济治理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中国贸促会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更好发挥在多边机制工商界活动登台发声的引领作用,拓展国际组织“朋友圈”,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推动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例行新闻发布会等平台,客观、公正、理性地发出中国工商界声音,讲好中国开放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贸促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严明的纪律为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

(2024年7月18日)

  主席总书记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能源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严明的纪律护航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增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责任感

使命感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坚强意志,以严明纪律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的必然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两个确立”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学习党的纪律规矩,要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当好“三个表率”、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应有之义。主席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用铁的纪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持续巩固向上向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局党组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的基调和措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国家能源局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新时代新征程,能源发展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以更加严明的纪律和作风迎接新的风险和挑战。国家能源局肩负着能源行业的规划、发展和监管职责,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以过硬的纪律作风持续巩固向上向好的政治生态。

二、锚定目标要求、紧盯重点任务,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能源

干部队伍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把原原本本学习《条例》作为重要“起点”,把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作为重要“支点”,把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重要“落点”,压紧压实责任,营造浓厚氛围,强化督促指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能源干部队伍。

  学《条例》、明规矩,铸牢政治忠诚。局党组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三会一课”专题学、线上线下联动学、融入工作常态学等学习机制,聚焦全面覆盖、分类施教,实施全员“灌溉”、定点“根灌”、区块“喷灌”、精准“滴灌”,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常态化开展对党忠诚教育,不断推动全局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基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能源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学《条例》、知敬畏,夯实廉政根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局党组聚焦以案明纪、以案释法,结合系统内典型案例部署开展警示教育,用足用好反面典型“活教材”,制作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廉政高风险岗位人员围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开展警示剖析,加强警示震慑。以“廉洁用权”为主题在全局逐级开展廉政谈话,督促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党纪,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强化自我约束,牢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

现象,做到秉公用权、为政清廉。

  学《条例》、强担当,厚植为民情怀。《条例》着眼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回应时代需要和人民期望,对条款作出充实完善。局党组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作为思考问题、谋划政策、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个人检视整改,重点查摆是否存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不敢斗争、不愿担当,违规插手干预能源工程、过问打探能源项目等问题,逐项梳理、明确差距、抓好整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实干为民,让能源发展更有温度。

三、增强纪律定力、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纪学习教育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

治党向纵深发展

  扎实有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以党纪学习教育新成效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始终保持能源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坚决贯彻落实加强和维护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若干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健全完善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及时抓好党中央重要会议涉及能源工作任务的分解细化,严格督办落实、定期报告、跟踪问效,坚决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能源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组织开展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情况“回头看”,开展“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重大活动,持续巩固主T教Y成果,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持续巩固向上向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局党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个规划、两个意见”,坚持选人用人“三个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使“组织想干部、干部想工作”氛围更加浓厚。推动

实施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局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开展年度“三合一”考核,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创建和“四好”党员评选,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弘扬“大庆精神”“人民电业为人民”等能源行业独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坚守能源人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和政治本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推动局党组巩固向上向好政治生态十条意见落地落实。

  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盯能源领域涉及项目、资金、执法的“硬权力”和涉及规划、政策、规则的“软权力”,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良风气,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配合做好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对照、边整改,用高质量的整改成效体现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关于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实施意见、党员干部与能源企业廉洁交往行为规范等,加强对领导干部“重头”和年轻干部“大头”的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问责力度,产生震慑效应,一体推进“三不腐”。

  保障能源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和能源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扛牢压实保障能源安全首要职责,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构建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锚定“双碳”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能源监管和法治建设。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动能源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用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机关 走好第一方阵以高质量机关 推动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

(2024年7月17日)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央台办室务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认真领会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 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对台工作与机关 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高质量机关 引领推动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两个大局,扎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实际行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

方阵

  主席总书记指出,要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中央台办室务会深刻认识中央台办政治机关属性,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对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对台工作指明方向。中央台办坚决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办落实,纳入监督巡视,紧抓紧盯不放。制定《中央台办向驻部纪检监察组通报重要情况重要问题清单》,细化践行“两个维护”等6个方面30项具体内容,认真对照落实,确保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更新请示报告报备事项清单,确保全面如实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定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粉碎各种形式的谋“独”挑衅和外来干涉图谋,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

二、坚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凝心铸魂

  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台办室务会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为全办理论武装作示范、立标杆、带好头。

  带头把学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任办公会议“第一议题”,带头领学促学,部署学习贯彻具体要求,督促检查学习贯彻情况,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以政治学习为根本,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席总书记关于主T教Y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席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专题学习、撰写理论文章,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办主要负责同志为全办党员讲党课,室务会成员为分管单位党员讲党课,引领带动全办党员干部真学真信真用,不断增强为党中央分忧、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室务会成员率先垂范,赴7省(区、市)开展39次专题调研,零距离与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台农台青交流,听取台胞台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意见建议,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对台

事业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台办室务会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克难前行,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巩固扩大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中央台办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敢斗善斗,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理解,深化对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认识。顺应把握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愿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交流合作常态化。照

顾同胞关切,及时解决部分台湾食品企业注册问题,恢复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帮助台胞在大陆便利使用移动支付,为台胞台企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提供助力。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帮助台胞台企深耕大陆市场,把握发展机遇。台商台企看好大陆市场,加入两岸产业链供应链,两岸产业合作持续深化。举办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等重要交流活动,邀请岛内各领域、各界别人士来访交流。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台海才能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才能发展,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才有保障。

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推进机关 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主席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中央台办室务会深刻认识落实机关 责任制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不断完善责任体系、严明责任清单,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跟进、年底有检查,真正把机关 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 主体责任座谈交流会精神,制定《中央台办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构建室务会、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每周主任办公会议听取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落实“一岗双责”情况汇报,办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全办各党支部开展调研,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严实作风纪律作出专门部署。每年室务会听取机关党委书记述职,研究审议年度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办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部署推动全年 重点工作高质量落实。修订《中央台办基层 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细化 工作责任考评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机关 责任一贯到底。发挥办机关 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指导带领机关党委围绕中心抓 、抓好 促发展。

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主席总书记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

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央台办室务会把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作为固本之举、长远之计,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制定《中央台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任职谈话实施办法》,推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履行政治责任、提升能力水平。室务会成员参加基层 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帮助基层党支部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功能。以开展“四强”党支部评定、复查工作为抓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定期开展 工作督导检查,查找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改进和提高工作。把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对台干部铁军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年多批次提拔使用局处级领导干部,安排多名局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开展“强本领、转作风、促实干”活动,聚焦党员干部政治站位、规矩意识和工作能力,邀请中央多个部门业务司局负责同志授课,举办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担当有为。坚持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定期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

六、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

  主席总书记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央台办室务会坚决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

  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具体措施》,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建立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机制,全面加强对机关纪委工作的领导。制定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通过召开警示教育暨集体廉政谈话会、反面典型案例剖析会,开展内部巡视,引导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持续构建涉台亲清交往关系。大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燕城监狱、观摩西城区法院庭审实况,会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展”巡展等活动。建立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与新入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帮助新入职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

坚持严字当头、有案必查、违纪必究,全年处置多个问题线索,灵活运用多种监督执纪手段,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做到严字当头、警钟长鸣。扎实开展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着力锻造高素质纪检铁军。

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2024年7月25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主席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以及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之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掌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着重就《决定》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归纳、梳理和阐释、解读。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拉长时间段,用历史的眼光,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作一个关键节点的回望。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节点令人瞩目、十分重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这次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是划时代的,都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以来,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毫无疑问,也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历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把改革进行到底!《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时,提出了“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三个面对”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什么?《决定》深刻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凸显了形势催人逼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后《决定》阐述了“六个必然要求”,深刻回答了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决定》指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决定》从制度建设、发展理念、价值立场、风险挑战、大国担当、党的建设等方面多角度阐述和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战略高度;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世界广度。如果我们对其重大意义再作一个凝练的概括,就是一句话: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行动的指南。指导思想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和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一个重大的行动、一个重要的规划也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决定》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一段话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它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帜、前进方向、政治立场、发展理念、总基调、总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工作重点、实践途径等,都是宏观的、管总的、管大的、管根本的东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好这一指导思想,任何时候不偏移、不动摇,发挥好指导思想的“定海神针”和“导航仪”的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改革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比如,提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再比如,提

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比如,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等等。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魂。

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目标是行动的目的地。总目标是系统和系列,由众多目标组合和集成。总目标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能动预设的,有时间节点,有步骤要求。《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后者在两处增加了两个副词,一处是

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增加了“继续”两个字,一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增加了“进一步”三个字。《决定》依据党的十九大谋划和党的二十大重申的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配合,确定了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总目标,分目标要聚集7个重点:一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在社会体制改革上,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五是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在国家安全体制改革上,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七是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总目标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规定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

四、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重大原则是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桥”和“船”。重大原则来自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要再回到实践中去,对实践继续起指导作用。《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

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概括总结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贯彻好“六个坚持”原则,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以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重要要求,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有效途径,以坚持系统观念为科学方法,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五、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重大举措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改革任务与重大举措是同质同向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和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家安全体制、国防和军队领域等的改革。总起来讲,就是5+2即7个方面或领域的改革。重大举措绘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和“施工图”。

  《决定》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决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决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决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决定》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个方面所强调的内容是

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根本保证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是风雨袭来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主席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改革、实行改革、推进改革,惟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才能取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领导改革,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不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对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决定》的最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行动纲领也已制定,乘三中全会劲吹的东风,光明的前景一定可期!

坚守“三项共识”落实“三项承诺”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

(2024年7月17日)

  2024年是主席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改革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在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 引领保障高水平科研,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一、坚守“三项共识”,在铸牢政治忠诚上持续发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院党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领全院同志形成“三项共识”,即“按照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职、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三项共识”是院党组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办院方向和原则。要始终坚守“三项共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品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底色。持续推动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向职能处室、科研一线延伸拓展。开展研究室主任轮训,把对党忠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党章学习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员第一身份意识教育、宣传纪律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者始终忠诚于党的领袖、忠诚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按照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最高原则,把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任务”来落实。严格执行落实“三项共识”的制度机制,发挥研究矩阵作用,加强选题策划和协同攻关,注重跟踪督办和问责问效,高质量落实好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

  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根本政治保障。政治生态关乎党风院风,影响所风所貌,决定学术生态。要强化政治监督,把做到“两个维护”贯穿科研中心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对所局级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履行“一岗双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政治要求,引导广大干部学者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系“国之大者”做学问,增强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的行动自觉。

二、深化理论武装,在推动凝心铸魂上全面发力

  作为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撑的重任。要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成果,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始终做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抓牢“关键少数”领学促学。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院属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质量。党组成员带头讲专题党课、作辅导报告、发表理论文章,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完善列席旁听、调研督查、考核问责等机制,增强理论学习的规范性实效性,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抓实干部学者常态化学习。认真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查问题整改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的若干举措》,举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主席文化思想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文化思想。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利用报告会、大讲堂等载体,组织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好青年学者理论学习。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实施“青年讲

师团”计划,持续办好“社科青年说”“社科青年开讲啦”“社科青年思享会”

“青年大讲堂”“社科青年微党课”“学用新思想•悦读伴成长”等特色学习品牌,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三、压实主体责任,在 科研深度融合上同向发力

院党组逐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 引领保障作用,做实融

合发展、以学促研文章,以深化落实“三项共识”的实际行动加快建构中国自

主的知识体系。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深入实施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程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为统领,以主席经济思想、主席法治思想、主席文化思想、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主席外交思想等分领域思想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为平台,持续加强对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和分领域研究,将党的创新理论原理性成果与各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融会贯通,不断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筹办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座谈会、第三届巡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加强对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研究出台院党组关于加强研究所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推动研究所领导专心管所治所,持续提高管所治所能力水平。坚持“扶强保重”原则,持续推进研究所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有组织的科研,努力把研究所建设成为服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学术重镇、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旗帜、新时代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高端平台。

  筑牢守稳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深入实施意识形态“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动态、新特点,加强对学术阵地的监督管理。健全意识形态风险监测、研判、防控机制,提高舆情处置能力。强化重大思想动态的政治引导,发挥理论优势,敢于善于斗争,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行为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对院属网站和各类新媒体账号的管理,规范干部学者的网上言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舆情风险。

四、落实“三项承诺”,在以高质量党纪学习教育促进高质量科研上精准

发力

  正风肃纪,党组带头。院党组郑重作出“三项承诺”,即“党组成员非经组织特许,不参加学部委员评选、不参评职称;不在直接分管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个人署名成果不参加院内各类评奖”。“三项承诺”是院党组对全院同志的作风引领和行为示范。要坚定不移落实落细“三项承诺”,确保学者

有风骨、成果有品位、殿堂有尊严。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院党纪学习教育突出严的基调、严的氛围、严的举措,把学习重点聚焦到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来。发挥院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示范领学作用,组织带领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认真反复学、联系实际学,准确掌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推动《条例》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强化问题导向,集中精力抓好严明纪律铸忠诚、集中治“散”聚合力、传承学脉养正气“三项行动”,进一步严明纪律、匡正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和学术生态。采取举办所局级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等形式,注重加强对新任职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学者、离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纪法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者学纪律、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时刻紧绷纪律规矩这根弦,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顽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下大力气梳理“散”象,找准“散”源,开出“药方”,从严整治学术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借 、学术活动之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坚决纠治院属企业、期刊杂志、报网媒体、学术社团、非实体研究中心等领域的“四风”问题。举办院学风和道德建设论坛及系列活动,弘扬老一辈学术大家的治学传统,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巩固深化机关职能部门作风建设成果,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

  坚决清除廉洁风险隐患。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对违反党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聚焦科研组织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洁风险防控,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学部委员增选、科研创新试验点建设、课题申报、职称评审、招生招聘、基建工程、编辑出版、评优评奖等工作顺利进行,真正把风气正起来、制度建起来、纪律严起来、规矩立起来。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反面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警示震慑,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以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为按照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坚强保障。

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2024年7月15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着眼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主席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意义的认识,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力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围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

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阐述和战略部署。从“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到“新质生产力”,一脉相承、层层递进、不

断延伸,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重大意义。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XX年以来,主席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阐述了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思想深邃、视野宏阔、论述精辟、内涵丰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的准确把握,进一步丰富了主席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主席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

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中的关键性作用。回顾历史,以蒸汽机、电力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和跃迁的核心驱动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变量”,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就是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努力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二、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强化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其本身蕴含着三个重要机制。首先,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它通过赋予创新成果财产权,明确创新成果的合法支配权、使用权,以及通过转让获得收益的权利。其次,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创新激励机制,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最后,知识产权制度还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使知识产权在市场环境下实现转移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实现创新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是以法治方式激励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技术供给。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

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质地理标志产品、优良植物新品种、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高价值数据资源等知识产权,体现着生产力要素的发展水平,彰显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大力发展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以版权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以数据知识产权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是打造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重要内容,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由追求知识产权数量向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转变,更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立足知识产权职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XX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5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快速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XX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位居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坚持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审查理念更新、技术革新、工作创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提高各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及时性和所授权利的稳定性。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做好专利分析预警,优化专利导航服务,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促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推动产业创新。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0XX年,企业专利转化率达到51.3%,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20XX年,全国专利密

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2.4%,彰显了专利密集型产业较高的成长性。我们要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以企业为主导、以专利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促进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快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着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和风险防控。充分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作用,促进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促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一省一策”共建知识产权强省,促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也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增长的重要力量。统计显示,我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12万件,位居全球首位;近五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我们要畅通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审查“绿色通道”,支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绿色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加强专利审查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协同,更好满足产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运用,积极建设绿色环保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有效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在专利密集型产业中的占比,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更加积极主动深化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就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作出重要部署,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得到有力加强,通过改革纵向缩短了知识产权管理链条,横向加强了协调联动,整体提升了管理效能。我们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牵引,带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提质增效,助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推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

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主动性。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大力度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汇集,更大规模利用外资,助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 引领强化政治担当奋力推动矿山安全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局长黄锦生

(2024年7月17日)

  主席总书记强调,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遏制矿山安全事故、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力以高质量机关 引领矿山安全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统领,坚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局党组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当好“三个表率”,确保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在政治机关建设上持续用力。深入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局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定期组织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组织召开全系统模范机关创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推动模范机关创建提质增效,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司被授予“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

  在全面对标对表上不断加力。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议题”研究部署,“第一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全系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班子履职以来,修订《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规则》,制定《督办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矿山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局党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定期不定期开展回头“查看做”,先后部署开展了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瞒报事故大起底、异地检查交叉执法、执法监督、打击隐蔽工作面、采掘接续紧张调整、重点地区督导帮扶等系列行动,在煤炭保供任务艰巨的复杂形势下,实现了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矿山安监力量。

  在深化政治监督上精准发力。坚持政治巡视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巩固深化中央巡视整改成果,组织开展为期4个月的巡视整改“回头看”,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聚焦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对省级局党组开展常规巡视和机动巡视,及时发现和校正政治偏差,指导各省级局制定20XX年至2027年巡察工作计划,一体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贯通融合。

二、强化固本培元,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根基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局党组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提升理论学习质效。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作为重要方法,在局党组及时跟进学习的基础上,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每次学习均辐射到机关司局级干部、青年干部,每次学习党组同志均带头开展研讨交流,实现了党组成员与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共同领会、共同提高。将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党组同志面对面与青年干部畅谈学习心得、共话事业发展,组织青年干部参加“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开展青年学习标兵评选,激励青年干部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坚持每月印发理论学习安排,督促各党支部每周固定半天时间开展学习,强化党员干部学习习惯养成。

  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局党组坚持把重实践、建新功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出台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成果的实施意见,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聚焦防范化解系统性、结构性、周期性、区域性矿山安全风险,研究制定《局党组工作思路落实清单》,确定5个方面49条具体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先后取得矿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改进“督政”模式等一批看得见的成果。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的重要举措,坚持局党组带头学、读书班深入学、“大讲堂”辅导学,强化反面典型教育,深化执法作风整顿,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守纪律、转作风、强执法、重服务,为推动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修订《意识形态责

任制实施细则》,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在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宣传部门,加大矿山安全监察事业改革成效宣传,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进一步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坚持每季度召开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收集汇总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并逐项抓好整改落实,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围绕敏感时间节点,做好舆情预警监测监控、分析研判风险防控和果断处置,对负面舆情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坚决防止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诱发政治问题。

三、强化淬火砺剑,着力锻造有血性有战斗力的矿监铁军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顽强斗争打开矿山安全监察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定斗争意志。忠实践行主席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把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作为最现实的“国之大者”,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党旗在事故救援、重大执法活动等工作一线高高飘扬。重塑机关运行机制,建立“国家局—省级局—矿山企业”全链条快速叫应、响应、回应工作机制,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的工作合力。聚焦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重大灾害治理、风险隐患管控识别、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智能化建设、制度措施供给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全面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增强斗争本领。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干部20XX—2027年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举办矿山重大灾害防治、提升矿山安全监管能力等专题研究班30余期,练就善作善成的真本领。坚持实战练兵、以战促训,注重在监察执法、专项督导、应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队伍、淬炼本领,20XX年局党组共组织114个工作组对29个省(区、市)开展4轮异地执法,出动59人次参加14次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指导救出被困矿工22人、撤出涉险人员540人。建立年轻干部“上挂下派”锻炼机制,畅通局机关、省级局、国有大型矿山企业间的交流渠道,让年轻干部走出“舒适圈”,到吃劲负重岗位磨炼,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激励担当作为。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修订《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办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等制度,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营造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新班子履职以来,选优配强了省级局领导班子,培养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首次开展成批次干部轮岗交流,着力破解“熟人社会”难题,盘活了干部队伍、形成了良性循环。用好考核“指挥棒”,对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推动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注重选树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举行定期奖励授奖仪式,组织先进模范疗养,让典型效应向全系统更深更广范围延伸。

四、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局党组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逐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修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办法》《局机关明查暗访工作制度》,从文风会风抓起,从防止局机关重复检查等做起,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入开展监察执法作风整顿,探索形成责任倒查工作机制,推动全系统监察执法作风持续转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局党组同志带头明查暗访、深入井下、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听真话、察实情、出实招。落实首问负责制、首接负责制,动真碰硬抓反面典型,内修素质、外塑形象,正风正气正行。

  坚持不懈敲“警钟”促“警醒”。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举办全系统纪法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牢记监督常在、警钟长鸣。强化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落实“凡提四必”、任前廉政谈话机制,发挥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作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行重点监督任务清单动态管理,开展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专题调研,督促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强化纪法震慑,开展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违规兼职取酬专项整治,真刀真枪解决积弊陋习,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态度鲜明传“压力”激“活力”。牢固树立“抓机关 是本职、不抓机

关 是失职、抓不好机关 是渎职”理念,建立健全机关 工作责任清

单,形成党组负总责、党组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跟踪问效,局党组定期与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开展专题会商,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巡视巡察和民主测评等多种方式,推动机关 工作由“软约束”变为“硬任务”。提升 工作量化考核权重,明确责任、传导压力,进一步推动 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不断激发机关 工作新活力。

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2024年7月5日)

  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全国税务系统要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自觉运用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税务工作实践,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税务铁军,奋力谱写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新篇章。

  一、着力强化垂直管理,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砥砺税务忠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强调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垂直管理单位,各级税务部门都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将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把税务铁军“铁”的风范体现到维护党中央权威上来。

  从税务机关的属性看,税务部门既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又有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一公里”,在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上更有基础和条件,更应不折不扣。要坚决迅速、一贯到底抓好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上走在前、作表率。从税收工作的属性看,税收既与国家相伴而生,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包含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节收入分配的经济属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政治和全局高度,把税收工作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从干部队伍的属性看,税务干部队伍是党执政兴国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特别是90%以上的税务干部工作在基层,处在税费征管、服务和执法一线,经常与纳税人缴费人打交道,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党对税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纠治发生在纳税人缴费人身边的不正

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税收环

境。

  当前,税务系统政治机关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思想上的误区,也有执行上的偏差。要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垂直管理要求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引导广大税务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结合税务系统实际,不断完善税务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机制,健全对税务系统各条线各领域加强垂直管理的制度措施。用好考核评价这把标尺,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对在贯彻落实中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甚至背道而驰的,要动真碰硬予以严肃处理。

二、着力打造效能税务,深入推进税费业务建设,在更好履行部门职责、

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税务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主席经济思想、主席法治思想。同时,主席总书记先后对税收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破解税收改革发展难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不竭动力源泉。税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经济思想、主席法治思想和主席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这一主线,坚持以科学精细、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打造效能税务,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决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这是打造效能税务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升行政效能,特别是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抓落实工作,先后提出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等重要论述,为各单位各部门抓执行促落实提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按照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提升税务行政效能,倾心尽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持续深化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这是打造效能税务的基本方法。依法治税是税务工作的生命线和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对税务部门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依法治税。加大力度推动税收领域立法,加快进度推进税收征管法

修订,不断增强税务执法刚性和精准性,持续加强税法普及宣传,以高水平法治助力高效能治理。税务部门要在税收治理中掌握主动、提高效能,必须积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浪潮,把海量数据资源和强大算法算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坚持“用数据、找问题、堵漏洞、防风险、增效能”工作策略,以数据的深度应用推动税务管理、税费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坚持向数据要治理效能,在不断拓宽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的同时,用好用足现有数据资源,不断提高“以数治税”能力和水平。推进从严治税关键在抓好责任落实。税务系统队伍大、层级多、链条长,税务工作专业性强,一旦治税不严,某个环节上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不担当不尽责,都有可能导致内部出现“管涌”,继而引发外部“塌方”。持续健全“事事明责、人人尽责、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全系统的责任意识,激发全系统的担当精神,把从严治税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让担当尽责成为每位干部的行为自觉。

  不断提升税务部门税费征管、便民服务、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打造效能税务的重要任务。打造效能税务,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效上。提升税费征管之效,深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及税费政策优化,聚焦重点税种、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事项等强化精准监管,切实堵漏增收,把该收的税费依法依规收上来,同时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切实为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提升便民服务之效,持续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不断丰富税费服务供给,让各项工作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特别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完善新电子税务局功能,提前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致、做到位、做周延,切实解决不同群体的难点堵点,不断提升税费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水平。提升风险防控之效,清醒认识税务部门面临风险易发多发高发的挑战,切实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综合施策、举一反三、久久为功中,进一步健全完善税务系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体系,织牢织密风险防控之网,坚决维护国家税收安全和税务系统安全稳定。

三、着力构建严管体系,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在坚持严的基调、严的

措施、严的氛围中锻造税务铁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开辟了百年大

党自我革命新境界。主席总书记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宣示了我们党刀刃向内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也标志着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飞跃。税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税有机贯通起来,进一步健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管党治党和管税治税互促共进,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过硬税务铁军。

  从严管思想。党员干部只有把牢思想“总开关”,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准确把握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和治税本领学到手。经常对照主席总书记阐明的“四个能不能”重要标准,即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强化自检自警自励,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常修常炼,切实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税务事业。扎实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正确对待新征程上面临的安与危、是与非、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等考验,进一步锤炼坚强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从严管工作。坚持把严的要求贯穿工作始终,围绕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处、管好关键人,抓好责任落实。要把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要事”,持续健全并深化抓落实闭环机制,着力推动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紧盯发票管理、出口退税、税务稽查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监督治理,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更有力的机制和举措,强化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制约,督促其带好头、履好职。

  从严管作风。作风建设事关事业成败。“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如果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不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及时解决,必然会让一些“疥癣之疾”演变成“心腹之患”。要进一步压实税务系统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党小组组长的日常管理监督责任,引导广大税务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牢固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把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税收改革发展上来。

  从严管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持续对标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扛牢压实责任、精心组织推动、加强督促指导、抓好统筹结合,确保税务系统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教育引导和示范带动广大税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既严于律己,又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实现律己与律人互促共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既严明纪律规矩,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刀刃向内,努力把纪检队伍建设成为守纪的标杆模范,既充分发挥纪检专责监督作用,又撬动各职能部门加强对条线的监督管理,形成监督执纪更大合力。

  使命召唤担当,责任催人奋进。全国税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纪律自觉,进一步扛牢税务使命责任、深化税务改革发展,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在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2024年7月2日)

  数字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很高兴在这生机勃勃的盛夏时节,与大家相聚北京,参加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数据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数据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当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和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本次大会以“开启数智新时代共享数字新未来”为主题,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我们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开拓经济发展新蓝海。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望培育出超万亿美元的支柱产业,为千行百业赋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动力源。我们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优化智算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数据集建设,不断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加强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让新技术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我们要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数字中国建设质效。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发挥我国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数据局运行以来,我们切实履行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职责,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布局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激活数据要素价值。20XX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协同,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全面统筹数字化发展和安全,完善数字中国建设推进机制,强化常态化监测评估,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我们要深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世界经济的每一轮爆发式发展都与新的生产要素密切相关,从土地、资本到技术,新生产要素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并最终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爆发式涌现,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我们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今年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市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数据资源丰富、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发展领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大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试验探索,积极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数据领域国际合作,必将为推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贡献重要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2024年6月18日)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记者朋友见面,介绍贯彻落实能

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2014年6月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我们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消费侧转型牵引作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到20XX年,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工业、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油品质量实现由国三到国六标准“三连升”,对大气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我们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把能源

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2013年到20XX年,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

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

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

以上,增长了30多倍。20XX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

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

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

约80%。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

14亿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能源科技现代化水平进入国际

先进行列。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山东石岛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重型燃气轮机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特高压输电、高参数煤电等技术保持世界领先。风电形成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建成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完善能源法治体系,加快能源市场建设,能源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能源法治保障不断强化,能源法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审议程序,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工作正有序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实现市场化交易配置。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形成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务实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海外油气合作区和进口通道进一步巩固增强。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产,与周边7个国家实现电力互联。成功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两大主场外交机制,中国—东盟、中国—阿盟等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落地见效,我国日益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持续践行能源安全

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我注意到,新型能源体系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网络关键词,我想请问一下,新型能源体系的“新”具体体现在哪里?目前的推进情况如何?谢谢。

  章建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此作出明确的工作部署,这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近两年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深化对新型能源体

系内涵特征的认识,扎实推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实,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

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能源结构更“绿”。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供给提速,“十四五”前3年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4倍,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了0.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二是供应韧性更“强”。20XX年煤炭、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8.3亿吨标准煤。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亿千瓦。近年来,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从2017年开始连续七年每年增长超100亿立方米。能源储备调节能力持续提升。

  三是产业体系更“新”。新能源发电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光伏电池等“新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发展,虚拟电厂引导电力用户高效、主动参与需求响应。

  四是治理基础更“实”。《能源法(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审议程序,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建设,能源领域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绿色电力证书、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政策机制深入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能源安全保障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多元能源供给体系,推动重塑能源供需格局,推进形成消费侧转型合力,加快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知道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与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不开。面对“双碳”目标,请问如何统筹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章建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正如您所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规模增长近20%,有力保障了经济和民生用能较快增长的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要求能源供应可靠保障。与此同时,能源发展还面临“双碳”目标要求,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在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双碳”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要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从供需两侧协同

发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做好消费侧节能降碳的“减法”。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通过各方面协同努力,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另一方面,要做好供给侧非化石能源提质扩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统筹推进核电、水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同时,要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为抓手,促进绿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满足,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2024年7月5日)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工业和信

息化部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主席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强调“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主席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主席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方向路径、战略任务、重点领域和方法原则,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与各方一道,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我在这里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业的总体情况。

  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用三个字概括,一个是“全”、一个是“多”、一个是“大”。“全”就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就是品种多,各种制造业都有,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规模大,20XX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20XX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3.6%。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人工智能正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2021-20XX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3%。20XX

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2亿吨,利用率达到54%。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别是我国部分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大家都知道的C919大型客机已经有6架交付东航,已经开通了上海飞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的航线。ARJ21新支线飞机共交付139架,其中交付海外3架。大家都知道的国产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实现了月背采样返回,6月28日国家航天局举行了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一共1935.3克样品。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智能6行采棉机实现量产。

  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这几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快,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还是比较高的,达6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商用牌照发放5年来,5G应用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

  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在这里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第一财经记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

增速,5月出现了回落,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阶段工业稳增长

政策将如何加力?谢谢。

  金壮龙: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工业经济的发展,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应该说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XX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我们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些行业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比较高,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去年我们制定了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今年要继续推进政策落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

  其次,我们鼓励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今年前5个月,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50个工业大市,这50个工业大市中有10多个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除了工业大省、大市外,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行业,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支持他们。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一批工业大县的培育。我们将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第三,我们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我们还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还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坚持新老并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这个问题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24年7月10日)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

大家见面。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支持、帮助和监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从小到大持续发展。正如主席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今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五年。这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我们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

  五年来我们的客货运输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出行更加舒适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顺畅高效,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续迈进。

  五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不断强化。建设技术整体跃升,装备研制取得突破,智慧交通步伐加快,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交通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产业升级。

五年来我们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运输结构更加优化,资源节约

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五年来大部制改革持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法规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更加健全。

  五年来我们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60多个陆、海、空、邮相关协议协定。

  总的来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五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又实现了大幅跃升,向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以及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加强安全生产,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深化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改革,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全球交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要求,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请问,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程中,我国主干线大通道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谢谢经济日报记者对主干线大通道建设的关心。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突破600万公里,这一点我在刚才的发布词中已作了介绍。其中,“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已经基本成形,“6轴7廊8通道"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所明确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6轴”就是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这四个经济发展极之间的主要通道,也是我国交通的主通道;“7廊”主要是指西部陆海走廊等7条走廊;“8通道”指的是沿边通道等8条通道。“6轴7廊8通道”主骨架覆盖了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了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

  分领域来看,就全国而言,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5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543.6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8.36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1.54万公里;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达220XX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达2878个;民用运输航空机场总数259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及以上的运输机场数量达38个,货邮吞吐量万吨及以上的运输机场达到63个。

  总的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立体交通网特别是主骨架、主干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比如说,普速铁路的发展还存在短板、区域间高速公路通道能力还有待提升、内河航道建设和水运体系联通还存在不足、综合枢纽辐射能力还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打造示范大通道;还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国家公路联通提质工程、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总的来说,就

是加快打通堵点卡点,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知道,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今年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工作。请问,交通运输部在这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规划?谢谢。

  李小鹏:谢谢总台央视记者的提问。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推动新一轮消费品更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开展交通运输设备大规模更新是重要的一部分,这有利于扩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也有利于节能降碳和促进降低物流成本。总的来说,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设备规模体量较大,截至去年底,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万多台、营运汽车1200多万辆、水上运输船舶约12万艘、公共汽电车近70万辆,这当中有部分设备是需要更新的,更新体量规模较大。

  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行动方案,下一步准备开展七个方面的行动:一是加快实施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二是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三是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四是老旧机车淘汰更新;五是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六是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七是标准提升行动。这七个方面涵盖了交通运输的各领域、各部门,我们将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完善政策、加快落实。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我们在日常采访中看到,农村公路建设在改善人民群众出行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5月,主席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请问,下一步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加美好?谢谢。

  李小鹏: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农村公路的关注。“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主席总书记亲自总结、亲自推动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为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去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60万公里。正如主席总书记所强调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正如您刚才讲到的,今年5月,主席总书记在首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十周年之际,再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四

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

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国幅员辽阔、乡村广布,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农村公路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基础设施,新征程上我们还要持续发力、持续推动、久久为功。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快推动制定《农村公路条例》,加快编制《公路“十五五”发展规划》,不断夯实农村公路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完善“路长制”

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激发“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我们还将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也就是路网提升行动、安全提升行动、运输提升行动、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出行服务提升行动、和美乡村提升行动、助力产业提升行动、就业增收提升行动等“八大提升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与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农村公路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保障。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近期,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地区间物流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请问交通运输部门在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完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方面有何部署?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李小鹏:谢谢中国日报记者对国际物流的关注。加快推动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国际国内大循环畅通,保障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对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是推动多元化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促进物流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第二,积极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国际海运线路通达全球的各个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往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国家的全球海运连接度多年来居世界第一。在航空货运方面,国际航空货运通达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和上海分别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三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在国际道路运输方面,我们与2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的国际道路运输协定。

在铁路方面,中欧班列已经连通了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总体上看,网络

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

  第三,着力提升国际货运的服务能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海运为主体,以国际航空、中欧班列、国际寄递、国际道路运输为补充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我们的国际海运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进出口货量,国际航空货运成为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高端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20XX年,全年完成国际及港澳台邮件快递31.1亿件,有力支撑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20XX年中欧班列共开行了1.7万列,发运190万标箱。另外,在国际道路运输方面,去年完成货运量同比增长了105%。运输服务能力方面,无论是海运还是航空,还是国际寄递,还是国际道路运输,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另外,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在7月3日,我们会同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开展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的开通活动,当时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主席主席和哈萨克斯坦托卡耶夫总统共同出席了开通仪式。这次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的方式抵达了里海的沿岸港口,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交通的互联互通格局已经形成,为中欧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聚焦开放合作,着力推动多元化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谢谢!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国家数据局长刘烈宏

(2024年7月22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数据工作的关心关注。上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数据局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在这个时点上举办这次新闻发布会,我们将向大家报告国家数据局贯彻三中全会的具体举措,推动国家数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国家数据局自去年10月份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职能定位,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个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数据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数据工作新局面。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我们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坚持系统谋划,注重加大政策供给,研究起草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多项制度和规则文件,着力将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加快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推进健全数据授权机制,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加快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布局,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在算力布局、网络传输、监测调度、算电协同、安全防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发展壮大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发布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研究制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部署开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打造安全可信流通利用环境。

  我们着力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挖掘并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引领撬动各方数据的融合应用,大力推动企业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数据管理部门也积极探索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建立数据利用的多应用场景和模式,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统筹“三个建设”方面,我们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印发《数字中国

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清单》,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高水平举办各类活动470场,115万人次以多种形式参与峰会线下活动。全文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XX年)》,系统总结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工作成效。当前,我们正会同贵州方面紧锣密鼓筹备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希望各界多多关注、踊跃参与。

  我们深化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印发了《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持续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我们统筹谋划数字社会发展建设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还制定了《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共享数字红利,有力提升数字社会获得感。

  我们加大力度推动数据领域国际合作,今年6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新加坡数字政策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就数据跨境、人工智能等双方关注议题加强交流合作。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推进与14个共同签署“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北京宣言的国家开展政策交流和项目合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数据工作夯基垒台、提档加速的重要突破期。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出台我局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数据力量。

我先介绍这些。一会儿我和同事一起回答大家关注的问题。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请问,数据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国家数据局如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何有效释放数据活力?谢谢。

  刘烈宏: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为我们下一步推进数据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我们深刻感受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潜在价值大、发展变化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数据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其他生产要素,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的作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丰富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促进数据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提升数字时代的国家竞争新优势;有利于加快数字化赋能,促进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数据具有不同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特性,这使得数据工作更为复杂。比如,数据兼具正、负两方面外部性,既要促进数据流通使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也要防范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潜在风险,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又如,数据工作涉及面广、主体多元、情况复杂,需要激发各方面的动能,探索适应数据特征的治理规则、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再如,数据既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资源,既要从数字化转型中积累数据资源,又要以数据开发利用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此外,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还面临不少挑战,要在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大支持数据发展的政策供给,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因此,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将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我们要先立后破,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抓好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制定,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

  我们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数据基础设施等建设,就像食品需要冷链一样,数据流通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我们将支持地方开展试点探索,打造数据“冷链”。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聚焦解决供数、用数中的合规顾虑,持续探索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新路径,着力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我们要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做强做大数据产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数据企业,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务实开展互惠互利的数字经济合作,加强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数据治理规则制定,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谢谢!

  央广网记者: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算力基础设施一直备受关注。我的问题是,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加快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国家数据局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和布局?谢谢。

  新华社记者:刚才刘局长提到,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正在筹备当中,今年的数博会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能否介绍一下今年的亮点和特色活动?谢谢。

  刘烈宏: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对数博会的关注!今年数博会是首次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数博会自2015年以来已经举办了十届,可以说,数博会经过了多年沉淀,已经成为荟萃行业精英、引领前沿趋势、汇聚全球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届数博会定于8月28—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和参与。今年,数博会将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重点举办专业展览,配套举办成果发布、行业交流活动、系列特色活动等。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数博会,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数据潜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据事业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们将更加突出专业性,将邀请相关国家部委发布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影响大的行业研究报告、技术规范、典型案例等,其中国家数据局也将有一系列成果发布。本届数博会还将围绕数字经济新赛道、数据基础制度、数据赋能3个方向,聚焦产业发展、数据空间、国际合作、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数据流通、数字政务、数字乡村、算力协同、数据安全等主题开展行业交流活动,评选发布重磅领先科技成果。

  今年,我们也将突出服务性,继续让企业唱主角,开展多场产品宣介、商贸洽谈、合作交流、观摩体验等活动。希望通过数博会这个平台,为更多的企业搭建桥梁纽带,帮助中外企业寻找合作商机。

今年我们还将突出展览呈现的多样性。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

题贯穿展览全流程全环节,设立数字产业、数实融合、数据交易、数字治理、数字基建、数据安全等6大主题展览板块,邀请境内外数据、工业、农业、金融等行业和机构参展,全方位展示国内外数据产业最新发展动态、最新成果和前沿趋势,让社会各界通过数博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谢谢大家!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2024年7月24日)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今天出席发布会,也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这是我到农业农村部履新后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新闻媒体进行交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我们全力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390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大家很关注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今年夏粮又获得了丰收,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下功夫抓大豆生产,大豆自给率两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等供给十分充裕,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我们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过渡期内我们持续保持帮扶工作和帮扶政策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有效运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着力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

  我们全力改善农业科技装备设施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升。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向前。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坚持不懈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步开展。基本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现在我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用力做好农村“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的2.81缩小到2.39。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实际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是喜人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将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抓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想请问,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农村改革是重要内容。请问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有哪些,将如何推进?谢谢。

  韩俊: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各个方面都是高度关注的。我们知道,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也是全程参加了三中全会。农业农村改革在全会的《决定》中占的分量是很重的,《决定》中专门有一章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

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领会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主要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农村改革三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农村,农村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46个年头,这46个年头,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呢?就是形成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4月25日主席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开启的”,“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政策上来讲是有明确要求的,有三个支柱性的政策。第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第二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第三是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农村改革之初第一轮土地承包算起的话,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长达75年,这就体现了长久不变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农村最大的政策。今年,我们启动了二轮延包三个整省试点,这三个省份是我工作过的安徽,湖南和广西,现在其他的省份也在组织整县、整乡的试点,总的一个政策基调就是要坚持总体顺延,要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这个在政策上是非常明确的。下一步,还要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小农户能不能跟现代农业实现有效对接呢?是完全可以的。我前不久去河北调研,看到一个74岁的老太太,我问她家里还有地吗?她说还有6亩地。我说租出去了没有?她说没有。我说你74岁还能种地?她说请人帮着种,搞托管服务,所有环节都是请人帮着种。她算了一下,托管比出租一亩地还多赚200多块钱,她说我多赚1000多块钱,何乐而不为呢?就这么一个74岁的老太太,都可以在现代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把自家的地种好。所以说,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小农户也可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土地流转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不得违背农民的意愿,不得

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我们现在还明确要求,要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是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政绩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搞强迫命令。这是第一个重点领域。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定》专列一节叫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对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具体讲就是“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这是党中央明确的要求,要把“四个优先”落到具体的改革举措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抓紧细化实化,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主席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方面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受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政策。这方面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现行政策是允许探索农民这“三权”自愿有偿退出办法的,但是一定要稳慎进行。以宅基地使用权的退出为例,总的政策基调是,出台这方面的有关政策一定要稳慎,不能刮风,花个几万块钱就彻底买断了,对农民的长远利益未必就是划算的,这方面一定要给农民留个后路,一定要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法律上界定的是非常清楚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我们的所有法律在这点上讲的是非常清楚的,政策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在这一点上,不能以任何形式开口子、搞变通,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和私人会馆,严格禁止给退休回乡干部职工分宅基地建房,要守好政策底线。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讲得非常明确,现行政策是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

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方面各地可以积极探索,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

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刚才开场的时候韩书记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夏粮的产量创了历史新高。我们想问一下,在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情况下,这样的丰收是如何实现的?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今年入夏以来,多地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灾害,这对秋粮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还有什么样的保障和措施来努力完成今年全年的粮食丰收?谢谢。

  韩俊:谢谢你的提问。“三农”问题里,粮食问题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我们14多亿人的大国,饭碗必须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刚才我讲了,今年夏粮是增了72.5亿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在近9年里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这对稳定物价、稳定老百姓的预期,作用是很明显的。今年夏粮能够获得丰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面积稳住了,这是增产的基础。面积稳不住,丰收的基础就没有。去年各地积极应对秋播的不利条件,实现了应种尽种。夏收小麦面积3.46亿亩,在历史高位上再增加47.5万亩,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第二个夏粮丰收的主因是单产提高了。现在农业增产主要是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要有良种,光有良种还不行,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要紧密结合,还得有好的政策,今年夏粮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了,也稳定了农民的预期。要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最终是体现在单产提高上。今年夏收小麦亩产提高了10公斤,增产幅度是2.6%,是近五年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我们测算了一下,单产的提高对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超过90%。这两年农业农村部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实施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比如说我们在小麦上集成推广深翻整地、播后镇压、水肥一体等关键技术,在关键农时我们全覆盖实施“一喷三防”,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夏收期间我们组织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跨地区作业,这是非常壮观的,增产、减损协同发力,才有了这样好的成果。我在省里工作,这一点我是感受很深的,省里的主要领导同志必须牢牢把粮食抓在手上,这些技术措施都得关心,这些措施到位了,它就会有好的结果。

  夏粮实现了开门红,这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大头是在秋粮,秋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4。大家都很关心秋粮的形势,入夏以来南涝北旱,局部地区旱涝急转。我在安徽工作刚刚回到北京工作,安徽既有南方又有北方,一开始皖北旱得不得了,后来又涝,包括河南最近旱涝急转,一两天之间由旱变成了涝,

这都常态化了。我们调度了一下,目前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是高于去年的,但是成灾面积同比减少600多万亩,根据我部农情调度,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也是总体正常的。媒体的朋友可能也关注到了,我是礼拜五上任的,礼拜六开了一天会,我礼拜天就去河北看旱情,接下来又到黑龙江看作物长势,河南最近灾情比较重,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河南,到受灾的地方去看,大力支持河南等地抗灾夺丰收。

  大家知道,现在是“七下八上”防汛抗旱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将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我在部里讲,我们一定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尤其是要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对这些受灾的地区,需要采取的措施我们概括了一下,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有的地方路边、田边的排水沟都堵了,排不出去,现在我们在抓几个沟的治理,要让它畅通,水能够排出来,不排出来,玉米淹三天就活不了了;对受旱地块要想尽所有办法,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对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现在有生育期短的种子,如果粮食不行了,还可以种蔬菜作物,总之这个地不能荒了。要加快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现在我们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也包括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同志要下沉一线,要进村入户蹲点包片,要精准精细指导服务,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谢谢。

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024年7月26日)

谢谢主持人。借这个机会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这些年来对我们知识产

权工作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新时代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引领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是创造方面,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42.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到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590.9万件,再创新高。

  二是运用方面,知识产权有效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同比增长22.2%,一批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场景中加速落地。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占GDP比重增至12.7%。今年1—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7.7%,高于进口额增速4.7个百分点。

  三是保护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修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深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建,在全国17个省市开展试点,便利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25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累计批复建设11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连创新高。

四是服务方面,全面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

编制出台《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推动72项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同标准办理。开放60种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应开放尽开放”。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7个月,审查准确率达到94.2%,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审查合格率保持在97.7%,均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成功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版权方面的《马拉喀什条约》,推动缔结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持续深化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日韩、中蒙俄、中国—中亚、中国—东盟、中欧等机制性交流。中国申请人PCT国际专利、海牙体系外观设计、马德里国际商标申请,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三大业务体系中的申请量稳居世界前列。截至今年6月,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量分别达到91.9万件和213.5万件,保持稳定增长。此外,我们还实现了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第二批350个产品清单公示,有力密切了中欧经贸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全面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知识产权的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想问一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落实中央相关部署方面,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打算?谢谢。

  申长雨: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知识产权改革任务,强调要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充分

体现了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知识产权在现代化建设全局

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局正在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举措,拟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首先,是要围绕更好地激励创新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立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国际合作全链条,促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发挥综合效益。要聚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审查支撑,大力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其次,是要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立足更好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促进制度型开放。要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汇集,促进更大规模利用外资,助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积极指导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加强海外维权援助力度,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是要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坚决惩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要推动知识产权与各类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坚持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协作并举,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并重,促进知识产权与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行业战略的深度协同,实现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哪些工作计划?谢谢。

  申长雨: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各部门、各地方密切配合,牢牢把握专利产业化这条主线,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采取多项工作举措,切实破解专利转化难题。

  一方面,加快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的盘点。我们搭建了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发明专利数据平台,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准确掌握存量专利底数。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组织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率先开展试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各地方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思路,积极举办专利盘活现场推进、存量专利推广对接等交流活动。截至今年6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完成85万件存量发明专利的盘点工作,总体进度目前已经超过95%。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了2.3万次,同比增长22.2%,存量专利转化运用次数比较多,总体上日趋活跃。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企业在专利产业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我们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目前已组织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通过知识产权普惠服务和专项支持,加速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等活动,组织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助力中小企业对接优质投资机构和专利产业化合作项目,推动存量专利向中小企业转化。

  下一步,我们将把工作重心从存量专利的“盘点”转向“盘活”,集中精力在“转”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见实效,聚焦专利产业化这一工作主线,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多途径推动专利转化实施,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主席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要深化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改革,支持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我的问题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方面咱们都有哪些进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申长雨: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自主席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

作机制,先后举办两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扎实推进与共建国

家的合作交流,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合作伙伴不断拓展。我们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政府间协议,设立了中国信托基金向包括共建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深入推进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蒙俄、中非等小多边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与57个共建国家签署协议并建立知识产权双边合作关系。

  第二,合作项目成果丰硕。积极推进与共建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政策沟通、人员培训、学位教育、审查服务、保护运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累计面向共建国家举办培训班50余次,培训了1200多名共建国家知识产权官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学位教育项目,累计录取230余名学员。先后派出29名专家,为共建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供支持。

  通过“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我国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发明专利可以在柬埔寨直接登记生效,老挝认可我国的发明专利审查结果。我国与俄罗斯、新加坡、波兰、埃及、沙特等17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了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项目稳步推进。据统计,2013—20XX年,我国在共建国家的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0.0%,其中数字核心技术产业发明专利、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增速较快,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主席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于今年9月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会议将邀请60多个共建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会议将以“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多成果、更好效果”为目标,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四个领域,推动一批务实合作项目,促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提质升级,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谢谢。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2024年7月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四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科学擘画了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主席总书记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奋勇争先”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在协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对湖南发展而言,就是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和推动。

  突出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湖南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实力较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但重点产业、底层关键技术等领域也面临不少“卡脖子”问题。要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瞄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持续用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通过“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XX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1%,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居全国第三位,但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点堵点、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配套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新的产业增长点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还需久久为功。要瞄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持续用力,立足我省制造业基础较好等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引导全省各地找准细分领域和主攻方向,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既大力推进“老树发新芽”,又“育新枝栽新苗”,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巩固延伸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湖南教育综合实力较好,但高校学科专业体系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匹配度不够高,产业发展急需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要加快完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健全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体系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更相适应,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高精尖”人才。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产业园区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建设高等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主席总书记明确要求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把国家所需和湖南所能结合起来,把湖南各项工作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去定位、谋划和推进,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大发展。

  增强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主动性。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要“跳出湖南看湖南”,树牢全国“一盘棋”的观念,深度参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主动靠上去、精准融起来,借力改革开放门户地区的“跳板”功能,实现“借船出海”,在加强区域协同中更好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

  畅通交通运输大通道。湖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存在一些梗阻,给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带来制约。要着眼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虞公港、城陵矶港等重要港口建设,加快物流体系、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枢纽等建设,发挥怀化国际陆港、湘粤非铁海联运、湘沪非江海联运等通道作用,切实将湖南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构筑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蓄水池”。产业跨地区梯度转移和优化布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要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大力推动“湘商回归”,吸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落户湖南,实现产业合理有序梯度转移和承接的双向奔赴。

三、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湖南要大力弘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促进外宣、外贸、外资、外经、外事“五外联动”;又通过持续扩大开放区域、领域与范围,倒逼深层次改革,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蹚出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新路子。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解决湖南面临的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迫切需要用好改革创新这个重要法宝。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大力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

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形成“1+1>2”的效果,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进深层次改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持续用力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宏阔视野全面扩大开放。湖南人素有开放的基因,近代以来多次引领风气之先。近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对非贸易额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外向度和开放能级还不够高。要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抓,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口岸合作和通关监管一体化,大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开展中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竞争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核心,持续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湖南集聚。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湖南地处长江中游,96%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必须以更大定力和韧劲推进美丽湖南和生态强省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湖南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持续用力,20XX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居中部第一位、第二位,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湖南生态环保领域历史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必须坚持精

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常态化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努力使湖南生态环境质量纵向比不断有进步、横向比不断有提升。

  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湖南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如果不主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环境承载压力将日益突出。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鼓励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拓展芦苇、秸秆等绿色综合利用空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坚定不移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地方发展来讲既是“面子”问题、“容貌”问题,更是“饭碗”问题、“生存”问题。要积极探索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健全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资金补偿+产业链共建”的生态补偿损益地区间发展共赢模式,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高水平保护长株潭生态绿心,开展林业碳票、湿地碳汇试点,探索构建“三水统筹”指标体系,推出一批中长期、低成本的绿色金融产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让更多群众捧上“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主席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湖南是农业大省,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必须聚焦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持续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山乡巨变”新篇章。

  着力抓紧抓牢粮食生产。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牢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有序推进平原湖区耕地扩面提标、丘陵山区耕地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抓好岳麓山实验室建设,着力突破一批种业“卡脖子”难题和育种前沿技术,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湖南地形特点的农机装备,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更多贡献。

  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振兴就不会有乡村振兴。要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规划好县域范围内的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附加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支持湘米、湘油、湘菜、湘茶等名优特产发展壮大,打造一批“湘”字号知名品牌。高质量谋划推动湖南水果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小规模、多品种、特色化、高收益的路子,更好促进产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湖南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间各类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双向流动通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决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规划与建设管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质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和美湘村”。

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湘大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主席总书记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要发挥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交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优异答卷。

  传承历史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马王堆汉墓为代表的楚文化,以城头山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孕育和造就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生动气象。要持续推进湖湘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全面加强文物、古老建筑与历史街区、传统村镇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发掘、利用,让湖湘文化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赓续革命文化。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我们应尽的政治责任。要把厚重的革命文化作为湖南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持续推进党的革命史料发掘和革命旧址修缮保护,建好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

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湖南现代文化十分活跃,广电、出版、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都有较强影响力,但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文化新业态发展等还有提升空间。要大力实施新时代湖湘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鼓励发展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更好转化为湖南旅游品牌的持久魅力。

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主席总书记指出:“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湖南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域之安为全局之稳作出贡献。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伴随湖南发展加快爬坡过坎、转型升级,长期积累的各类隐性风险不可避免地会“水落石出”,前进道路上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要学会“端着一盆水走路”,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分析研判,把握风险走向,预判风险所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凡事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地方债务、非法集资、房地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意识形态、消极腐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摸清底数、持续攻坚,一个一个定点清除、精准拆弹,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体战。各类安全风险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茶杯里的风波”骤变为现实中的龙卷风。要强化系统思维,充分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各类风险隔离与阻断机制,及时切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止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经济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

的根本保证。我们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践行正确政绩观,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扎实推进 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主席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2024年7月24日)

  主席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江苏跨江滨海,遗存星斗,文脉绵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主席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一、自觉扛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站在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高度,就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何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领导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主席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珍视敬畏中坚定文化自信。主席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赓续不绝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江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底蕴深厚的文脉经络、魅力独具的文明印记、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我们要按照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已。

  在精心保护中更好传承发展。主席总书记指出:“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印刻

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我们要按照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着眼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真实完整保护好各时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努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合理利用中推动守正创新。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根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们要按照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二、以绣花功夫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江苏文脉

  江苏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拥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街区、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席总书记20XX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我们牢记主席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扎实推动江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坚持完善制度与规划引领并重,夯实筑牢保护屏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系统工程,需要做好统筹设计、加强制度保障。江苏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组织领导的同时,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坚持规划先行,启动编制首部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出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两个保护规划编制导则,构建多层级协同的抢救性、预防性保护框架。出版首部省域古代城市图志,系统性宣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共识和自觉。

  坚持原真保护与整体保护并重,呵护古城古镇古村传统风貌。古城古镇古村记录着原始而纯粹的文化记忆,只有最大限度留住传统风貌,守护好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地方特色的民俗,乡愁才能真正有所依托。我们以全时空、全要素保护传承为目标,积极探索古城古镇古村整体性保护实践路径。古城方面,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修复、有机更新,南京持续修缮维护古都风貌,苏州较为

完整保留“水陆双棋盘”格局和历史肌理,徐州以文脉轴线打造贯穿市中心的古城风景。古镇方面,以周庄、同里为代表的江南水乡,以河下、界首为代表的运河遗迹,以黄桥、沙家浜为代表的红色胜地,均以全域保护展现了历久弥新的文脉延续。古村方面,在保护村庄传统肌理和空间格局的同时,更加注重农耕文化的挖掘和乡村风貌的塑造,全省有79个古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坚持老城改造与人居改善并重,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改造提升必须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江苏古城老街众多,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力求原汁原味维持古城风貌、留住老街韵味的同时,以渐进式、低强度“微更新”,让“活历史”始终传续“烟火气”。扬州实施传统民居基础设施提升与修缮工程,苏州“小单元”推进古城老宅改造更新,常州以“微改造”整体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使古街古巷既延续了风貌肌理,又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实现了文化遗存真实性、传统风貌完整性、社会生活延续性相得益彰。

  坚持保护修缮与探源开发并重,彰显文物遗存活态价值。文物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能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也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我们推行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加大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古迹保护力度,近10年新出土文物15.27万件套,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首批新发现史前、商周等时期遗址100多处。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公布两批省级革命文物名录,8个片区、71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推进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集中编纂文献史料、传世巨制、方志古籍等,全景展现江苏深厚悠远的历史传承。

  坚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我们统筹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名片”;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积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推动长江、大运河千年文脉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昆曲、评弹、苏绣等非遗项目呈现江南水乡的雅致文秀,无锡开展“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行动,越来越多的非遗资

源正通过活化利用重焕生机活力,成为文明传延的生动见证。

  坚持人文融通与经济浸润并重,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主席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文化与经济能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给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我们注重将热门景点与历史文化遗产串联,借助数智媒介打造苏州园林夜游作品“拙政问雅”,依托山、海、港、岛等海滨特色建设连云港“山海大公园”。注重以科技赋能带动流量消费,积极发展线上线下

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旅消费新体验,推出“夜之金陵”“龙城夜未央”

“国潮汉风•夜彭城”“凤城河夜泰美”等夜经济品牌,让人们在“烟火气”“文艺范”“科技化”的邂逅中流连忘返。注重通过艺术精品展现文化精髓,先后推出《红楼梦》《运之河》《鉴真东渡》《国鼎魂》《不破之城》等一批文化内涵深厚、艺术表现力强的文艺作品,努力实现文化消费与精神富足的双向奔赴。

三、开创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局面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关系文脉传承、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文化思想,始终以尊崇敬畏之心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民族之魂,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坚持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党政同责落到实处。加强干部相关专业素养培训,强化警示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思路。坚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开展全区域、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坚持系统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更多采取“微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加强重要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修复,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历史文化遗产在科学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

  探索信息化赋能、多要素支撑的路径。积极培育文化遗产数字化新业态,加快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采集步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常态化多元化宣传推广,培育壮大修缮技艺传承人和工匠队伍,不断完善符合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律的多元化支撑保障体系。

  健全多部门联动、多层级协同的格局。完善跨部门协作、各方主体共保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引导居民、企业、民间团体等共同参与规划、设计、策划、运营、管理、监督。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评估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巡查执法,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底线红线。

在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2024年7月8日)

  这次会议去年底就列入了今年自治区党委工作要点,之所以放到现在开,一方面是等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对标主席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安排我区的重点任务;另一方面,自治区党委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性文件,要求有突破、有分量,什么时候文件成熟了什么时候开会。上周五,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刚才,李玉刚和包献华同志分别对这两个文件进行了解读。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对张和平、路战远两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进行了奖励,给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授了牌,7位地区和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希望两位科学家和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两所实验室充分发挥集聚创新资源、孕育创新成果、引领科技进步的作用,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出台政策、做好工作,为自治区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又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找准内蒙古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主抓手,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强劲动力。

  关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具体怎么做,我们都写到两个文件里了,今后几年全区各级抓科技创新就以此为纲。这里,我就落实这两个文件需要重点做好的事讲几点意见。

一、吃苦耐劳,后发赶超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世界发展史,科技始终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一路领先,除了扩大开放搞活机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近几年,安徽、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能够赶超晋位,很大程度上也是靠科技创新。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往前赶、向上攀的支撑,抓发展必须大抓科技创新。

  我们内蒙古要“进中游”,加强科技创新非常重要、非常紧迫。从完成“五大任务”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光靠锹挖肩扛,再过十年也打不赢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必须用科技手段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研制高精尖的新材料、打造新质生产力,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不仅发挥不出优质能源资源的真正价值,也难以保障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突破“地、水、种和粮、肉、奶”的技术瓶颈,农牧业资源再丰富也只能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如果没有高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只能“酒肉穿肠过”、停留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低端;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在边境地区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不靠科技赋能是守不好八千多里边防线的。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提高舆论宣传引导能力、弘扬新风正气,都需要以科学精神拓展人们的思维边界、把科学逻辑注入人们的头脑、用科技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靠科技手段提高全社会工作效率。我们只有在科技创新上“闯”有所为,才能使经济社会“进”有所成。

  必须承认,我区的科技基础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一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关键看有没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当时内蒙古的科技事业也是从零起步,但1954年赤峰制药厂研发的麻黄素就出口英国,成为我国化学制药工业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原料药品。上世纪80年代,旭日干院士培育出了全国首例“试管绵羊”和“试管牛”,使我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这些都是靠着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拼出来、干出来的。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区乳业、稀土产业的一些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煤制油、煤制气等技术也走在全国前列。这两年,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浙大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引进培育了一批顶尖人才,全区获得国家级奖励和进入国家级计划的人才数量大幅提升;

鄂尔多斯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等地区和单位,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上取得重要进展;内大能源材料化学、内工大雷达技术、鄂尔多斯地下清洁能源资源等科研团队,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本土转化上成效显著。这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张和平、路战远两位同志领衔的两个项目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赛飞亚农业科技公司和金宇保灵生物药品公司参与研究的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武利民教授主导的一个科研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区科研人才获得奖项的层次、数量是近年来没有过的。另外,韩佳彤、彭云彪等专家也在科技研发上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等称号。有这么好的势头,再加上《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给予我区一系列政策支持,内蒙古的科技创新希望无限。只要我们全区上下坚定必胜信心,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弘扬蒙古马精神,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一往无前,内蒙古的科技事业终会大放光彩。

二、一往无前,大胆“突围”

  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想法蹚出一条路来,掌握不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只能跟跑在别人后面吃尘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底自治区党委部署了科技“突围”工程。半年来,我们引进和实施了空天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钠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稀土热管理纺织材料等重大项目,“突围”开始起步成势。要一鼓作气、奋力向前,力争尽快开花结果。

  首先,要锚定目标。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域,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盯住低碳能源、高性能材料、绿色算力、生命健康、现代农牧业等方向集中发力,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全链条谋划、成体系布局、按系统集成,努力实现“起跑就领先”。紧抓快干、早出成果、能快必须快是总要求,但科研活动有其自身规律性,这又要求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能简单地用投入计算产出、像估算盖楼需要多少钢筋水泥那样去衡量科研项目。对有些事情,则要保持发展的耐心、历史的定力,坚持长线布局,看准了的就一抓到底,不能干一阵子没动静就撒手。要久久为功,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其次,要打破常规。科技“突围”要取得的是前沿引领技术,四平八稳、

小打小闹不行,要在充分利用区内科研力量的同时,大力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团队和成果。要采取特殊的举措,在经费投入、人员待遇、要素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只要力所能及就要比别的地方力度大一些、做得实一点,必要时要不惜血本,该特事特办的要特事特办。

  第三,要讲究章法。我们讲“突围”,是工作举措,更是一种理念。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是从自治区层面讲的,不是要求每个盟市旗县都奔一个目标去。相反,要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全区要围绕“突围”这个总目标分层次作战,不同的战场部署不同的任务、配备不同的兵力,力争多点“突围”。呼包鄂是全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这三个地区集中了全区60%的高校和高层次人才,研发投入占全区近八成,万人拥有研发人员数是全区平均水平的近两倍,要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大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他盟市旗县要根据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所需,紧盯生态保护和修复、特色生物育种、盐碱地综合利用、冶金建材化工生产工艺、现代装备及核心配套零部件、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等各尽其能、扬长避短,消卡点疏堵点,全线“突围”。

三、深化改革,全要素激活

  总书记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我区科技创新的基础薄弱,如果体制机制再不活起来,将一事无成。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才、资金、平台、项目、转化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人有钱有平台搞科研、科研高质高效出成果、成果落地变现促发展、发展成果聚增新要素的良性循环。

  第一,要优化引才育才方式。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我们要想“突围”得先从人才上“突破”。解决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一要引人,二要培养人。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两个文件都对引育人才提出了含金量较高的支持政策,要一并抓好落实。

  一方面,要用好的科研条件引人。很多高层次人才到一个地方,看重的往往不是待遇而是科研条件,看能不能把事儿做成。自治区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开展科研将给予最大支持。我们引才一定要把相关政策讲清楚,并要全面及时兑现,确保被引进者来了内蒙古,就有好的条件搞研发。另一方面,要以长远眼光培养人。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多给青年科技人才带团队、挑大梁的机会,支持他们领衔科技攻关任务,在实战实干中快速成长。要健全本土化带培机制,筛选一批科技骨干,跟着引进的专家团队学习历练,让他们尽快掌握先进的技

术和理念。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人才和团队,要滚动支持、长期扶持。很多企业反映很难招到想要的人才,可以像过去培养国防生那样,对看准了的从上大学开始就签合同、给支持,让他们毕了业就能用。各领域各层面的政策、制度都要向引人育人用力,能开绿灯的要坚决开绿灯。

  无论是引回来的人还是培养出的人,我们都要真诚关心关爱。两个文件打破了过去双重分类评价人才的体系,对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实行统一的划分标准、同等的服务保障。要精准精细地落实好有关要求,在医疗就诊、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更多礼遇,让每个人脸上有光,有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要加快建立全区人才“一码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政策衔接不畅、属地落实跑空的问题。对具备条件的,要尽全区之力帮助他们争取国家级奖励和荣誉。

  第二,要筹好用好科研经费。科技创新离不开“真金白银”。要建立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满足科研需求光靠政府投入不够,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多种奖补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投入,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要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多元化服务方式,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要有可靠的、信得过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研。现在有些省份的高校院所搞科研不仅不用政府出钱,而且靠成果转化还能赚到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要向这些地方学习,突出科研攻关的市场化导向,想办法从市场上找钱。

  有了钱,还要把钱花好、让钱好花。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往哪花钱、怎么花钱的不确定性很大。现在我们有些主管部门拿管党政机关、工程项目那一套管科研,把经费卡得很死,立项时就要求有详细预算,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具体实施时又对资金使用情况轮番检查,导致很多科研团队把大量精力耗费在了申改预算、应对检查上。要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包干制”,最大限度赋予科研团队自主权,不能买几包复印纸也得上会研究、找领导签字。要建立科研经费监管负面清单,只要科研人员没有主观过错、没有违规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不要“鸡蛋里挑骨头”。我在调研中发现,自治区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有些单位落实得不好,科研人员甚至都不知道。今后出台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科研人员应知尽知,让政策落地显效。

  第三,要为搞研发搭好“舞台”。目前我区重点产业链多数没有高能级平台支撑,要想方设法把这个短板补上。一方面,要用好现有平台。我区已建成

2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76个自治区级平台,要强化组织引导,做到“物尽其用”。现在一些自治区级平台“有帽子没身子”、“大帽子小身子”,还有的是“一拨人戴多顶帽子”,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关方面要搞个起底和评估,该合的抓紧合、该撤的坚决撤。另一方面,要争取建设一批新的国家级平台。抓住国家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支持我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落地内蒙古。有些国家级平台落地需要个过程,我们不能干等着,自己能干的要先干起来,结出“果”再去谈成功率会更高。要用好京蒙全方位协作机制,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谋划一批重大科技合作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双向飞地”,借智借力提升创新水平。

  第四,要坚持以需求定项目。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下大气力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紧扣发展所需、区域所能、民生所系、趋势所向抓好科研立项。供需要预先对接,以需定供,除基础研究外,办好两件大事、完成“五大任务”、实施“六个工程”,需要什么就立什么,什么着急先立什么。要优化项目遴选方式,支持企业“出题”,吸收多方面专家参与评审,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论文项目”、“职称项目”和重复立项。科研项目既得选好也得管好,要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长周期制等模式,抓好以成果质量为导向的过程管理,确保研有所用、供如所需。

  第五,要把成果转化好用到位。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我区科技成果转化率总体不高,一些成果出了实验室就进了档案室,有的是科研人员能力不足不会转,有的是高校院所激励机制不健全没人转,还有的是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好转。要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成果转化机构,积极引进培育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经理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机制,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让科研人员既能有名号也能得实惠。今后,依托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满5年没转化的,要第一时间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第六,要自觉按规律办事。后发赶超、打破常规不是蛮干乱干,必须遵循科研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要减少政府部门对科研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高校院所行政化管理模式,能让科研人员决定支配的尽可能交给科研人员决定支配,最大限度给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能办的就

让企业去办,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我区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要发挥好“蒙科聚”的聚合聚变作用,用市场化机制把需求、要素、转化等贯通起来。技术创新本质上是经济活动,一定要讲求经济效益,引育人才、搭建平台、开展研发要突出效果导向,不能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最后人用不好、平台用不上、成果用不了。有些大型科研设施和仪器能共享的要共享,防止闲置和重复购置。

四、加强科普,夯实根基

  之所以提这个要求,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后发赶超。去年中国科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1.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低0.42个百分点。各级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加强对青少年、农牧民、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科普宣传,让他们了解基本科学常识。二是因为在上轮机构改革中基层部门整合力度很大,科普职能分散到相关部门。这项工作不论哪个部门管都要尽心尽力,不能出现真空。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充分发挥作用,引领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履行好科普责任。在旗县如何更好地让科协把科普工作统管起来,有关部门要研究研究。

  抓科普,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推广技术。近年来我区基层农技推广有所弱化,要统筹旗县农牧、科技等专业部门力量,压实苏木乡镇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大力推广保护和提升地力、节水节肥节药、防灾减灾抗灾等实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五、齐抓共管,统筹联动

  总书记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我区科技创新任务艰巨繁重,更得把相关力量协调好组织好,不能各自为战打乱仗。自治区党委科技委要发挥“统”的作用,加强对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等的整体性谋划和系统性布局,及时研究解决科技领域的重大问题。科技委成员单位要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加强协作。科技委办公室要搞好协调督促,推动有关方面高效落实科技委工作部署。两个文件没有做具体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出台落实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各类企业要围绕主业找准发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高校院所要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加强学科建设,真打实凿搞研发,不断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潜心研究,多沉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

  实现“突围”、后发赶超,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至关重要。全区上下都要崇尚科学、真抓实干,力戒以下三条:一要力戒浮躁。无论是引育人才还是建平台、抓项目、促转化,都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特别是对人才要拿出最大诚意,真尊重、勤沟通、多交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做到有惑必答、有盼必应、有呼必到,不能只想着拿钱去“砸”、谈不拢就拉倒。搞科研更不能躁,也要吃得了苦、稳得住身、经得起挫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往直前、直至成功。二要力戒按资排辈。加紧革除拿年龄、资历、头衔当门槛的不当做法,不拘一格、量才为用,谁有本事让谁进场,谁能干得了让谁上。三要力戒弄虚作假。我多次讲过,对党员干部弄虚作假的要“罪加一等”。这对科研人员同样适用。要坚决整治学术不端、抄袭剽窃等科研失信行为,营造风清气正、求真求实的科研生态,让潜心搞研究的人看到希望、让有本事的人脱颖而出。

  创新者强,奋楫者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铆足劲赶超,大踏步前行,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我区闯新路进中游的最大增量,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河北篇章

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

  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主席总书记去年两次到河北考察,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河北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刻领悟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意志行动

  主席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河北地处京畿要地,必须自觉讲政治、讲团结,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大兴调查研究,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二是深刻领悟主席总书记考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汇聚起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聚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结合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防汛抗洪救灾等深入宣传宣讲,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舆论氛围、社会氛围,广大党员干部忠诚之志更加坚定、感恩之心更加深厚、爱戴之情更加真挚。三是不折不扣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省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以实际行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健全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长

效机制,建立清单台账,加强督导调度,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省委《关于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坚决查处不讲政治的人和事,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提振精气神

  主席总书记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我们深刻认识到,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当前,河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实施党政“一把手”培育工程,建立省市县联动培养机制,常态化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专题调研,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二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创新实施目标量化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力求科学、简便、务实、管用、可操作,不要求基层单位填报考核材料,不增加基层负担。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我会干”,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三是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年轻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提供多层次、多岗位、多领域的锻炼机会。跟踪了解交流干部履职情况,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四是注重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建立京冀、津冀互派干部挂职常态机制,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探索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市县党政正职兼任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体制。建立干部下沉工作机制,选派7000多名优秀干部下沉到工作任务重的2338个村(社区),开展群众走访、问题起底,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五是强化干部人才管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以组织温暖激发干部干事热情。认真领会正定“人才九条”真谛,深入实施人才强冀战

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主席总书记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认真落实基层 工作责任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制胜优势。一是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领头羊”工程,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落实“社区头雁”培养计划,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万人示范培训”活动,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开展村党组织“争先创A”行动,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推动组织生活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去年,面对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建立“五级包联”机制,全省17.5万名党员干部包联受灾群众120.5万人,动员50.4万名党员在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扛重担、当先锋。二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抓 促乡村振兴,推进以 引领基层治理,深化乡镇街道改革,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统筹做好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健全整体提升机制,推动机关党组织在打造模范机关中彰显效能,学校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上久久为功,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完善公司治理上把好方向,新兴领域党组织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提质增效,实现 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持续开展抓基层 工作述职评议,压实基层 责任,推动末端落实。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健全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严格使用管理,强化跟踪问效。规范村级组织挂牌,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用好“智慧 ”平台,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主席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深刻认识到,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必须把全面从

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河北省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省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一是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从省委做起,带头发短文、发务实管用的文,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文件、会议数量大幅下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统筹督促检查,开展明察暗访,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省委常委会专题作出部署,举办全省领导干部读书班,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三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在不敢腐方面,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严肃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不能腐方面,前移反腐关口,深化源头治理,抓住政策制定、审批监管等关键环节,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潜在的腐败。在不想腐方面,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以案示警、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促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践行者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2024年7月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主席总书记对福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全省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始终牢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主席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确

保福建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福建坚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改革的高度自觉,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做到主席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福建见行动、见实效。

  深挖用好主席总书记留给福建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富矿”。福建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是福建发展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主席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带领干部群众率先打响摆脱贫困攻坚战,提出并大力推进数字福建、海洋经济强省、生态省建设和山海协作,总结推广“晋江经验”、科技特派员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筼筜湖治理、木兰溪治理、“餐桌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动双拥共建工作,积极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这些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蕴含着改革的战略魄力和远见卓识、创新的进取意识和实干精神,对福建改革发展弥足珍贵。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把对主席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传承弘扬主席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爱拼会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深入践行主席总书记寄予福建的谆谆重托和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对福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2014年11月到福建考察时,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2019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2021年3月到福建考察时,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并对深化医改、林改提出明确要求;等等。这些都为福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把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研究具体贯彻措施,常态化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更好推动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入落实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使命任务。在主席总书记亲自关心下,党中央赋予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和重大改革试点。这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机遇。我们大胆改、深入试,推动试点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协调、全面深化转变,一批探索先行的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有的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政策,既为福建发展增添活力、注入动力,也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二、始终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深做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放在突出位

置,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聚焦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以创新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健全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牵头制定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抓好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职业教育改革、“双一流”高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念好知、举、用、待、育“人才经”。

弘扬“晋江经验”和“松绑”放权精神,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

制机制。坚决贯彻“‘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部署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构建“1+N”政策体系,推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开放、政务、法治、社会环境,民营经济“七七七八九”贡献格局持续巩固拓展。弘扬“松绑”放权蕴含的强烈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强化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福厦泉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授权事项清单。加快推动全省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稳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出台全国首份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规范性文件,成立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出台《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健全隐性壁垒线索发现、认定、处置全流程网上办理机制。优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推进政务数据互联互享,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协调保护机制,构建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创新建立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飞行检查”。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出台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福州都市圈、厦漳泉一体化发展,形成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典范,援藏援疆工作保持全国前列,上海三明、广州龙岩对口合作机制逐步完善。

三、始终敢于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改革开放“试验

田”作用充分发挥

用好用足“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在闽台融合、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方

面改革上探路破题、勇于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落实特殊使命,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扎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让广大台胞台企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聚焦拉近“生活圈”,率先发布并落实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健全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两岸社会融合机制加快建立。聚焦拧紧“合作链”,建立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清单,实行审批、要素、资金优先保障机制,高质量建设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两岸经济融合机制不断完善。聚焦画好“同心圆”,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打造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两岸民间交流品牌,两岸情感融合机制深化拓展。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扎实推进“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台开放格局。扎实推进厦门综合改革试点,提升厦门与金门融合质效,促进全域融合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全国首创举措275项、35项创新做法向全国推广,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丝路海运”“丝路投资”“两国双园”“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国际合作品牌加快打造;举办首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建立项目、人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新时代侨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打造美丽福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始终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省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丰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环境治理体系、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的39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聚焦接续答好“林改四问”,一体推进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综合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林票、林业碳票等创新成果纳入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武夷山入选首批国家公园为契机,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福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成为主席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人民生活品质和改

革获得感持续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切入,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

民群众。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支持和保护三明探索创新,不断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相关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多次推广,三明市获批全国唯一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统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创双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深化“药价保”集成改革,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机制。探索全民健康管理新模式,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全省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通过开展“点题整治”“点题协商”“小切口立法”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更好解决急难愁盼。就业、教育、养老托幼等领域改革不断推进,10年来全省城镇就业人数增加超500万人,失业率指标长期保持在控制目标内,集团化办学、“福见康养”、“长者食堂”、交通事故“快处快赔121”等改革典型不断涌现。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困难群体的兜底更有力、帮扶更暖心。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广“近邻 ”模式,制定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村规民约的地方性法规。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平安建设绩效考评稳居全国前列。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创新药品使用环节管理机制,持续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改革方法论,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综合效能

发挥党委在改革工作全局中纲举目张的统领作用,坚持把方向、谋大局,

聚合力、促落实,扎实推动改革提质扩面增效。

  全面强化统筹领导,完善纵深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委深改委统筹抓总、专项工作小组牵头协调、各地各部门协同落实的改革工作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强化省委深改委“议事”“协调”职能,省委深改委会议定期研究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明确由省领导领衔推进、协

调落实重大改革事项,推动破解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难点堵点问题,促进

改革工作质效提升。

  深入实施“三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征程,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成果,引导推动党员干部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办法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做到敢打头阵、勇当先锋、争创一流。着力推动“三争”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用人导向、选树典型、宣传报道“四项机制”,连续两年开展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持续营造全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构建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立足改革全局加强整体谋划,出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分领域部署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每年制定省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引导各部门明确改革责任,细化改革举措。尊重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创新,推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绿色发展机制创新等领域集成改革试点,部署实施“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增强改革创新性、引领性、突破性。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福建改革味更浓、成色更足。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建立全省改革工作“四张清单”,即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赋予福建的国家级改革试点、省级层面谋划实施的特色改革项目、地方自主创新推出的改革试点探索,坚持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深落细落实。建立省委深改委会议常态化听取专项工作小组改革推进落实情况机制,优化专项工作小组联络员会议制度,强化各专项工作小组抓改革落实职责。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开展改革专项督察,做细做实改革重点任务定期调度、跟踪督办、评估问效等工作,拉紧改革落实责任链条。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勇立潮头、勇当先锋的志向和气魄,扎实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2024年7月12日)

  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攻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蓄势赋能、破局开路。

一、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

  方向问题关乎改革性质和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阐述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原则方法、重点任务,为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广西深刻领悟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以科学理论引领深刻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变革,面临任务之重、触动利益之深、攻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广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机制,对中央有具体改革要求的,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一竿子插到底,原原本本落实下去;对中央提出原则性改革要求的,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改革举措,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收其效。

主席总书记十分关心广西改革发展和广西各族人民,对广西工作作出系

列重要论述,既有战略层面的科学指引,又有实践层面的方式路径。特别是20XX年12月考察广西时提出的“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重要要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改革思想、改革方法、改革要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桥”和“船”。广西深刻领悟、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要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部署推进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持续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着力解决“人”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打开思想“总开关”,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在事关发展全局的体制机制上革故鼎新、大胆突破,坚决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条条框框,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机制,以激励干部敢为引领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坚定不移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着力解决“路”的问题、“方向”的问题,凝聚向海发展共识,拓展向海发展空间,做深做实开放平台,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加快打通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二、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崭新局面。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目标任务,统筹推进20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形成一系列制度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广西科技发展滞后,人才短板突出,科技与产业融合不足,支柱产业数量不多、体量不大、链条不长,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席总书记要求广西“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我们牢记嘱托,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成立自治区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专项小组主抓力推,有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20XX年全区科

技进步贡献率达57.3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排名创历史新高。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构建体现广西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4篇强产业大文章,形成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组建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实施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专项行动,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牵引深入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改革,整合打造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及其协同发展区,构筑“4+3+7”矩阵式园区布局。今年上半年,沿边临港产业园区4个片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6%,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区位优势凸显。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要求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们坚持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增强内外联动,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大力提升投资、贸易、消费、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物流畅通等便利化水平,推进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覆盖40多个领域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69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形成案例成果276项、全国首创45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与广东、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完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等合作机制,20XX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3730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17个。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健全港口扩能优服、通道高效畅通、物流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北部湾港跃升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推进平陆运河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综合改革,建立“三大工程”检查专家组和监督指导组工作机制,推动运河如期进入全线建

设高峰期,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50.5亿元,占总投资的48.2%。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主席总书记叮嘱我们,“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我们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入手,紧紧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和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持续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发力,20XX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万元,是2013年的2.4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三变”改革,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盘活。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横县茉莉花茶、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广西六堡茶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4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完善糖料蔗购销市场机制,稳步推动糖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战略性重组,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3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

  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制度机制,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持续巩固发展。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机制,“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优化提升制度机制,完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机制,20XX年全区群众安全感达98.54%。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推进边境地区“国旗工程”,坚决守住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为我国南方生态筑牢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广西是全国岩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承担着维系珠江下游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我们牢记主席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谆谆教诲和“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的殷切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切实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稳居全国第三。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保护清单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探索推进“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漓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综合治理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环境联合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典范,那考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支持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等生态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三、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抓实抓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今年以来,主席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研究部署,释放了改革重要信号。广西一定坚决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锚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1+1+4+3+N”目标任务体系,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加强各级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充分发挥改革专项小组和责任部门作用,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强化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

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牢牢把握改革领导权和主动权。完善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好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动作用,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我们将自觉锤炼过硬专业本领,深刻把握规律、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抓改革的能力水平。坚持政策为大谋划推进改革,吃透吃准中央精神,围绕国家赋予广西的“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使命,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推出一批紧扣中央部署、切合广西实际的改革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坚持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集成,打好改革组合拳,强化改革举措优化整合和衔接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坚持重大改革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善于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积极为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坚持不懈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健全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专项改革方案对接落实、改革任务项目化推进、联动协同攻坚等制度,压紧压实改革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健全改革激励和约束机制,改进督办督察工作,完善改革绩效考评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支持改革创新。开展改革先进表彰,宣传改革典型,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浓厚氛围。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2024年7月24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主席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我们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勇争先,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一部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广泛宣传宣讲,加强研究阐释,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和把握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精准把握改革规律,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的战略重点、方向路径,体现了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实践证明,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

辑严密,具有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学深悟透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自觉用以指导改革实践,切实把真理力量转化为强国建设的实践伟力。

  深刻领会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鲜明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彰显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新征程上,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行谋划部署,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必将为各级提供有力指导。提出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集中体现了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具体工作中,必须完整理解把握目标要求和重大原则,结合实际细化落实举措,站稳政治立场,把牢价值取向,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注重依法推进,强化系统观念,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各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系统、精准有力,既与新时代以来各项改革部署有机衔接,又结合新的形势、推出创新举措;既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又注重各领域改革联动和集成;既自上而下作出制度设计,又充分吸收基层探索的有益经验,必将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对地方来讲,必须自觉同党中央改革部署对标对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找准切入点、下好先手棋,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二、坚定不移扛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主席总书记对山东改革发展寄予厚望,每到改革的关键节点都为山东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主席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为山东纵深推进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可以说,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既承载着主席总书记的厚望重托,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有基础有能力,也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从历史维度看,山东自古就有敢闯新路的传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学派,都具有锐意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孕育了山东人敢闯敢试的改革基因。主席总书记讲,“历史上一些山东人闯关东就闯出了一条活路”。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山东多次为全国创造了发展经验。全国第一批14个开放城市,青岛、烟台位列其中;菏泽小井村率先分田到户,诸城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开创中小企业改革的先河,极大调动了农村和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经验享誉全国,“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成为全国样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莱西经验”等,都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回顾山东改革发展史,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山东不断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以改革引领了风气之先。

  从现实维度看,山东积累了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坚实基础。新时代以来,山东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围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优化钢铁、石化等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数字经济集成改革,探索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有效路径,“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促进城乡融合、陆海统筹,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海洋经济领域政策集成改革,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围绕拓展开放空间,推出开发区、内外贸一体化等系列改革举措,做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制度型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统筹抓好民主法制、文化体制、安全发展、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全省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未来维度看,“走在前、挑大梁”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对山东来说,落实好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我们将全面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在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上先行探索,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推动更多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努力为全局工作蹚路子、作示范。

三、以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对山东来说,要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是向纵深推进,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就越多,必须聚焦关键问题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聚焦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

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强崂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战略工作机制,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探索黄河流域合作新机制。聚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制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努力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抓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必须紧紧依靠改革来破除制约、释放红利。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完善“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工作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另一方面着眼长远,聚焦共同富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构建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

  着力解决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工作中我们体会,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着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体系,全面清理市场隐形壁垒,完善民营企业参与省重点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规规章体系,全领域推动“无证明之省”建设。着力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完善法治山东建设推进体系,建立全省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推动行业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有效衔接、一体服务。着力健全各

领域制度体系,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加强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坚决破除违背公平原则的规章制度,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着力解决风险防范化解的重点弱点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完善维护经济安全制度,密切关注经济领域的苗头性问题,扎实抓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确保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生物安全、网络等监管体系建设,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 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

四、切实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整体谋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完善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健全专项工作小组各负其责、各级各部门协同落实的改革工作体系,拧紧责任链条,提高履职效能。强化领导领衔牵引性改革制度,着力破解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讲求科学方法。科学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正确的改革方法推进改革。坚持守正创新,既保持定力,守正不动摇,又大胆探索,创新不停步。强化系统集成,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各领域改革协调配套,增强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推动改革效能正向叠加、

充分释放。尊重基层首创,支持基层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强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衔接,将更多基层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注重于法有据,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加强对立法工作的协调,推动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狠抓改革落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项目化推进,每年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分领域部署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有力有序抓好改革实施。强化精准式督察,落实“三督三察”要求,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推动改革举措落细落实。注重科学性评估,对推出的改革方案、开展的改革试点等,及时进行实效评估,结合形势变化修订完善,使改革举措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文化,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壮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新篇。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山东贡献。

全力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

(2024年7月31日)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立体施策扎实做好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20XX年全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恶性案件、违法犯罪人数、网络舆情事件大幅下降,彻底扭转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连续五年上升势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持之以恒推动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走深走实,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一、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意义十分重大

  关爱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主席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关怀,我们必须牢记领袖嘱托,站在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全方位、全体系、全流程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必然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和难以挽回的遗憾,容易刺痛社会的敏感神经。特别是一些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极易引发全社会关注,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必须坚持防治结合、管护并重,多元治理、净化土壤,消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全力维护全省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事关法治中国建设工作质效。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关键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

良影响,一旦走向极端、误入歧途,必将对人生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发频发,一些恶性案件触目惊心、挑战社会底线,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和对外形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主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法治和社会环境,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二、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综合施策

  坚持教育为先,持续深化源头预防。只有加强源头治理,铲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加强思政教育,开足开齐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入户走访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思想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要加强法治教育,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作为“八五”普法工作重点,集中开展“防性侵”“防欺凌”“反电诈”等专题宣传教育,实质化运行法治副校长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常态化法治教育系列机制,切实提升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协同教育,全面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整合教育、公安、司法、民政、妇联、团委等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维权关爱工作。

  坚持关爱为本,持续实化权益保障。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核心是学校,关键是家庭,重点是社会。要营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校园封闭式管理、值班巡查、班级信息员等制度,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网吧、电竞酒店、旅馆、洗浴等重点场所执法检查,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落实“高峰勤务”,严防发生涉校涉学生案事件。要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对不良行为学生开展家访、实现全覆盖,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要关注身心健康,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发挥音体美及健康课疏解压力的作用,加强“家校社医”联动,主动干预、有效疏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要筑牢安全防线,把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中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用火用电等自我防护教育,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细化应急预案,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坚持干预为要,持续细化矫治帮扶。坚持从思想、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开展教育矫治,让罪错未成年人思想认识有改观、灵魂深处有触动,回归到正常的

人生路上。要加快专门学校建设,制定出台支持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家庭学校无力管教、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力度,帮助他们迷途知返、尽快回归正常学习生活。要落实警调对接机制,将涉未成年人风险隐患信息纳入社会治安治理形势研判范围,及时掌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涉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现实表现情况,做到早预警、早处理。要净化网络环境,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深入排查涉未成年人直播、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各类网络平台,健全网络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处置机制,坚决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要加强特殊群体保护,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加力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的帮扶救助工作,鼓励和引导退休后的“爱心爷爷”“爱心奶奶”到特殊学校对口帮扶,减少和消除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类因素。

  坚持震慑为重,持续提升惩治效果。依法惩处违法犯罪的极少数,就是保护善良无辜的大多数,必须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及时有效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真正起到对全社会的警示教育作用。要突出打击重点,对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绝不姑息纵容;对发展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民族分裂组织、宗教极端组织,教唆、胁迫、引诱、欺骗未成年人实施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的,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要提升办案效果,落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前介入和会商研判、联合挂牌督办等制度,深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背后教唆、操纵、主使团伙,对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主犯、骨干成员从重处罚,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要开展专项整治,把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事件作为整治重点,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隐患,严厉打击欺凌、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侵害学生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违法行为,防止发生“视线外”的校园欺凌。

三、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形成合力

  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谋划部署,强化政策配套,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党委政法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充分履行统筹协调、指导督办、督促落实职能。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要强化协作,对涉未成年人重大案事件及时会商研判,依法稳妥处置。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履行好行业领域预防治理工作职责。共青团、妇联、工会、残

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各尽其能,培育专门力量,提供支持服务,协助做好预防

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强化督导考评。把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平安建设暨主动创稳考核,加大考评权重,科学量化考核。紧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督促地方和相关部门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对出现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事件实施责任倒查,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倒逼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宣传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成效和正面典型,讲好法治故事,不断凝聚正能量。丰富宣传形式,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例讲解、动漫视频、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等形式,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和教育警示,在执法司法及为民服务过程中落实普法责任,推动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2024年6月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最近,在山东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李强总理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和诉求,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推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2021年11月,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鲜明提出要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力争三年实现全面提升。20XX年5月,我省启动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两年来,全省营商环境发生可喜变化、有了明显进步,无论是省内的经营主体还是外来的投资者都反映,云南在变,云南的干部在变,云南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变,云南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在破解审批堵点方面,去年11月以来,我们以省级为重点,开展为期3个月的“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政企共同找问题,督促抓好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企业欢迎。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全省经营主体从2021年的411万户,增长到目前的659万户,两年多净增200万户以上,其中企业净增64.8万户、“四上”企业达到2.3万户。在提升政务服务方面,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全程网办率达到82%,实现110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204个事项全国“跨省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企业实现当天拿证、当天开业。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创新建设“融信服”平台,将税务、市场监管、公安等39家省级部门的数据汇到平台上,运行1年多来,累计授信超过140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万多户。加快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20XX年全省出让“标准地”1.17万亩。在用心服务企业方面,省政府领导班子建立常态化定点督导帮扶州(市)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一些州(市)也做了有益探索,如昆明市推行工作日延时办、节假日预约办、周六加

班办等“不打烊”的政务服务,昭通市、曲靖市建立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和企业联络员制度,保山市建立民营企业问题反映和投诉事项反馈机制,玉溪市、文山州通过专班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等。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商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营商环境好,我们的各种优势就能得到更好发挥,经济转型升级就会加快;营商环境不优,我们跨越这个时期就可能拖延。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抓营商环境,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拼搏劲,坚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好营商环境,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怎么抓营商环境、怎么上台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优势的集中反映,能让企业清楚地看到发展预期。从宏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国家战略和政策赋予一个地方的发展机遇。当前,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在云南不断叠加。20XX年,国家出台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20XX年,又出台支持我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政策。这些都是国家赋予我们最大最有利的营商环境。从中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要素保障、公共服务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资源、能源、园区、口岸、物流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进步,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法治云南、平安云南建设稳步推进。这些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都是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保障。从微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具体感受。每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每一名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都是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大家办的每一件事,可能是加分项,也可能是减分项。

  基于此,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是:宏观上,我们要争取国家政策试点多在云南落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把战略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中观上,要持续打通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持续破除“中梗阻”问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企业舒心安心投资兴业。微观上,要聚焦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担当作为,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获得感。重点要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云南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目的是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政策中,放大优势、做长长板,为企业在云南创造更多商机,让企业更好发展。当前,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国家战略和政策高度契合,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越来越凸显,正迎来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尽快把宏观层面的利好一项一项地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企业中。比如,推进辐射中心建设方面,国务院给予我们若干支持政策,多个国家部委配套了相关政策。近期,国家推出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含金量很高,有不少利好企业的政策。今年1月起,省政府门户网站分批公布国家和我省惠企强企政策清单及操作规程,方便企业知晓和查询。我们要把政策与企业、与产业衔接起来。一方面,开展处长或业务人员“进企业、送政策”行动,由涉企部门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和需求上门辅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政策直达企业、直达项目;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匹配政策与企业,实现“免申即享”。再比如,云南是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陆路通道,随着RCEP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我省与东盟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与东盟的外贸占全省近一半,未来增长潜力很大,许多企业十分看好。20XX年,我省引进东部地区资金超过4000亿元、占省外到位资金的60%以上,一批产业链关键企业陆续落地,云南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相关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好政策,在政策信息、项目落地等方面主动上门“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利用原产地累积等RCEP规则,用好“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双向快速通关等模式,打造“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园区”等开放组合,政企合作、企业先行,共同开拓东盟大市场。要与东部省(市)建立“一省(市)一专班”,用好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平台,加快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

第二,每年集中办成10件以上的惠企实事

  目的是解决要素保障难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企业发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是关键。各级政府要聚焦要素保障问题,像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抓“10件惠民实事”一样,每年也抓“10件以上惠企实事”。比如,土地要素方面。要全面梳理全省园区土地供给使用情况,以有效的项目投资作为配置土地的依据,用地计划指标向投资强度大、亩均产出高的园区倾斜,让有限的土地资源

发挥最大的效益。再比如,电力要素方面。目前,全省电力装机超过1.3亿千瓦,绿电占比近90%,这是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张“王牌”。有关部门要用好“绿证”,抓紧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标准研制等工作,力争走在前

列。要扩大省内绿电消纳应用场景,积极创建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和低碳

口岸、零碳口岸,塑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下决心集中力量攻关,确保要素保障到位,充分用好要素优势。从今年开始,省政府要每年抓“10件以上惠企实事”,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保障堵点难点,明确“干什么、谁来干、干出什么效果”,一件一件抓,一年一交账,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以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韧劲,推动要素保障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第三,用好一张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目的是解决政务服务有清单用不好的问题,方便企业和群众通过“指尖”高效办成一件事。我省政务服务清单2020年已经上线,并明确同一事项省市县乡村五级同标准办理,这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的一件好事。

做清单不是做样子、搞形式,而是要能办成事。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要以推

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契机,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执行情况不定期“回头看”,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好用、用不了的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一步步迭代升级。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部门清单事项的办结率、好评率,让企业和群众来监督。涉及政务服务的省级部门主要领导要登录办事平台、走进政务服务大厅,一项一项去走一走流程,认真检查一下本部门线上线下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限等是不是符合相关要求,还能不能改进,有没有提升空间,想方设法让企业和群众的事更多在线上就能办成,确实需要线下办理的“最多跑一次”。

第四,及时回应企业一些诉求

  目的是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的问题,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面对面听诉求是送上门的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12345便民热线等渠道,但中间环节还是太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可以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的办法。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志,要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每个月至少安排1天,需求量大的可“加诊”,提前公布“接诊”时间,企业预约“挂号”,

厅局长或处长面对面听取和回应企业诉求,企业对回应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

政府有关部门。

  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四下基层”的内容,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要尽快拿出操作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并向社会公布。工作中要注意把握4点:一是现场能答复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限时答复办理情况;二是各部门要研究分析企业诉求背后的原因,举一反三,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三是对诉求不能刻意安排、筛选过滤,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对部门“接诊”情况,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季度要调度、评价并通报。

第五,定期公布一批案例

  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借鉴。一个案例胜过一批文件。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应该做好;如果做不好,就要及时反思,查找原因。这方面,全省法检系统有一些好做法,比如定期公布一批保障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典型引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要建立案例通报机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解决要素保障堵点难点的案例,每半年认真总结、提炼、推广10个优秀案例,让大家有样可学、有例可循,实现“同类事,同样办”。要加强监督检查,对那些不履职、不办事、不担当、不作为、增加企业负担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适时进行通报和曝光,让大家引以为鉴。

第六,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

  目的是提升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近年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初显成效。比如,“融信服”平台就是用数字化手段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好做法;“一部手机办事通”等系列数字产品,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典型案例。

  数字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这方面,我们有基础、有条件,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进程中要不断开拓进取。要推广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智能审批等做法,逐步实现全程不见面、人工零干预、自动审核、快批快办,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向人机交互转变,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上联国家、贯通厅局、延伸至州县”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推动政务数据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交换共享,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第七,携手广大企业共建共享一流营商环境

  目的是推动企业与党委政府同题共答,形成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健康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既是优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强化诚信和守法合规经营理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依法合规经营中提升竞争力,造就更多百年老店,更好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有钱赚、群众有就业、政府有税收,而不是“内卷式”招商、拼优惠政策、简单让利和违规减免税收。有眼光的企业,一定会看好云南的发展潜力,与我们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我们真诚欢迎广大企业扎根云南、深耕云南,做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全社会要共同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氛围,讲好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故事。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一如既往地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激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让企业家勇敢地闯、放手地干。要把培养企业家作为全省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把优秀企业家纳入“兴滇惠才卡”范围,在看病就医、子女入学、乘坐高铁飞机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实实在在的礼遇,让企业家在云南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清廉企业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化清廉云南建设,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同遏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防止靠行贿获利的“破窗效应”。

第八,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落地见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级领导、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多到企业去现场办公、去加油鼓劲,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既要帮扶大企业、好企业,也要注意帮扶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既要解燃眉之急,也要助长远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深入推进法治云南建设,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要持续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自由裁量空间,积极推行“轻微不罚”等柔性执法。

  营商环境是干部作风的直观反映。每一个部门都代表着我省营商环境的一个窗口,每一位公务人员都是反映我省政务服务水平的一面镜子。全省各级各职能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眼睛向外,把握好政策尺度,

尽可能放宽政策执行的边界,而不是简单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以“免责思维”设置一些不担责、不负责的“路障”。政策越细化、越具体,就越好落实。要把政策具体化,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办事规程,尽可能减少模棱两可的选择,让工作人员更好执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把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要列出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勇于创新、扎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好的口碑。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传播云南营商环境好声音,提升云南营商环境美誉度。

  以上8个方面重点工作,我们要按照主动谋划、勇于行动、注重实效的“三部曲”,把思路变成行动、用行动干出实效,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建立健全一项一项制度机制,着力打通“中梗阻”,一步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并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做到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年年都有新成效,让云岭大地长出更多吸引“金凤凰”的“梧桐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要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工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凝聚共识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持续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向一流目标迈进,共同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

(2024年5月10日)

同志们:

  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4月25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这里,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我就下一步抓好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满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主席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重庆新的时代使命、新的战略定位,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为重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每到一个调研点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在两次会议上对重庆工作作出精准指导,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动实践发展的生动体现。在4月25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袁家军书记就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5个深刻领会把握”的工作要求以及“9个方面谱写新篇”的具体举措;5月6日,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上,家军书记就进一步推动主席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一贯到底,又强调了“7个聚焦”的具体任务,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要坚持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统揽人大工作。各位组成人员要深学笃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谋划、推动人大工作。要把人大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思考,立足职能定位,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重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学笃用主席法治思想、主席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

述结合起来,同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对人大工作提出的工作要求

结合起来,创造性抓好落实。

  二是要切实掌握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各位组成人员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原原本本、认真严肃地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精神实质、精髓要义,深刻把握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全面领会、精准把握。要深刻把握主席总书记赋予重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战略定位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两大战略定位内涵要义统一、着力方向一致、目标指向一致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落实落地两大战略定位面临的挑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三是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各位组成人员要带头深学细悟、带头宣讲宣传、带头深入调研、带头真抓实干,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在全市人大系统贯彻落实。要严格对标对表,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关于各自领域的重要要求,推动转化为工作抓手、具体项目、任务清单,一件件推进,一项项落实,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地见效。

二、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人大职能定位,坚定人大工

作正确政治方向

  主席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袁家军书记多次就坚持和落实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把握人大政治机关定位,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度自觉把市委提出的“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融入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切实做到人大有作为。

  二是要精心组织党纪学习教育。要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安排,统筹组织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三是要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主席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吃透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是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自觉做到重大事项提前向市委请示、重点工作主动向市委汇报、重要活动及时报市委批准,确保人大各项工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开展,确保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人大系统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三、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重大战略重大任

务履职尽责,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主席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我们要深刻把握总书记赋予重庆两大战略定位的总纲领总遵循重大意义,扛起责任担当,深化细化落实。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紧扣中心大局助推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当前,全市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就是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聚焦发挥“三个作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战略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各位组成人员要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围绕推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等重大任务,对标对表、落细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切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从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方面认真依法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是要围绕民主与法制领域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 统领这一主线,把握好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明确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人大实际,抓好重点改革项目,为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贡献更多人大智慧。

  三是要科学统筹抓好年度工作。各位组成人员要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的24件立法审议项目、38项监督工作、10项专题调研,结合助推市委“一号工程”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推进会上明确的工作任务,与所在专工

委的同志们一道,主动靠前谋划,及时统筹调度,跟进掌握最新政策和情况,

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做好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抓好年度目标任务落实。

四、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

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实践

主席总书记在考察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时指出,“中国式现

代化,民生为大”。我们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按照市委“持续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标杆”“积极探索人大、政协、统战、群团等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程序机制和载体抓手,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的要求,坚持深入基层、下沉一线,在立法、监督、调研视察等工作中,认真倾听百姓心声、充分吸纳民意,使人大的各项履职活动更好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体现到人大履职的方方面面。

  二是要推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迭代升级。要围绕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标杆,加快推进实践平台功能完善、提档升级,积极推动区县乡镇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推行、代表家站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基层立法联系点布局、预算联网监督等六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实现区县全覆盖。

  三是要建好用好基层民主单元。要落实好“4+2”指导意见,统筹抓好代表家站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深化“两联一述”和主任接待日活动,完善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机制,做深做实代表分片区活动,进一步建好用好基层民主单元,真正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五、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稳中求进推

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主席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就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对打造高素质人大工作队伍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推动人大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要紧紧锚定“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思想、组织、制度、能力、作风等各方面建设。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要落实全面

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清廉人大建设,持续巩固发展重庆来之不易的良

好政治生态,做到对党忠诚、令行禁止。

  二是要着力打造高素质人大履职服务团队。要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常态化举办常委会专题讲座,持续举办人大讲坛、微宣讲、读书分享交流、机关写作比赛、制度研究会理论征文等,不断提高人大机关干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

  三是要数智赋能完善人大运行机制。要按照市委“数字赋能、整体智治”要求,加速数字人大建设,持续做实人大数智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规范性文件融e查、人大代表全渝通、法智惠民、法智监督应用建设,加快打造具有人大辨识度的典型应用场景。

  四是要坚持全市人大工作一盘棋。要强化上下联动和工作指导,加强与区县乡镇人大工作协同,在加强基层人大干部培训、推进人大工作和建设上密切联系,培育推广基层人大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同志们,全面学习、全面领悟、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是对我们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检验。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人大职能、全力服务大局,唯实争先、埋头苦干,不断创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

在省政协庆祝建党103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甘肃政协主席庄国泰(2024年7月1日)

  在这个庄严而光荣的日子里,我们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建党103周年,向光荣在党50年的老同志颁发纪念章,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激发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始终锤炼对党忠诚的大德

  主席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切实把牢政协组织是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起码的政治品格、最根本的政治要求。省政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矢志不渝地做一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植根思想、融入血脉,贯穿到每一项工作、践行到每一个环节,始终表里如一、忠诚坦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始终坚守履职为民的初心

  主席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省政协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热情和深厚情怀,守牢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民众之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生之忧,奋力书写履职为民的精彩答卷。要多做倾听民声的工作。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人民政协的看家本领,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扑下身子,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等基层单位,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善于从群众反映的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善于把群众的具体诉求转化为工作建议,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

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多做反映民意的工作。深入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利用现有的制度、机制和平台,组织广大委员把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着力重点,精准把脉问诊、深入解剖麻雀,及时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反映上去,协助党委、政府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加突出民生主题、更好体现人民意愿、更能符合群众利益。要多做温暖民心的工作。用心用情多做人民群众关心的好事实事,在乡村振兴帮扶、积石山灾后重建、和美乡村建设、爱心甘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富民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始终砥砺实干担当的品质

  主席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政协党员干部要紧扣政协的职责使命,把准政协性质定位,重点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怎么践行、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怎么发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履职等深入思考,发挥政协大资源、大智库、大家庭的独特优势,积极担当作为。要探索开展创新性的工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政协工作有许多新要求、新部署,政协工作大有可为,也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的问题。比如,如何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如何更好凝聚共识、如何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对于这些工作,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好已有制度文件的同时,结合党委政府新要求、实践新变化、基层新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一批更具针对性、更务实管用、更行之有效的好机制好做法,不断提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推进日常工作提质增效。政协在学习、提案、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资料等经常性工作和办文办会办事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些好惯例、好传统,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好、弘扬好。同时,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守规的基础上开新,善于立足岗位创造性开展工作,把熟悉的工作干出新样子,推动工作不断提档升级。要善于推动重大问题落实。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甘肃实际深入研究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要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

来产业布局等,持续调研协商,提出有前瞻性的决策参考。要紧扣认真落实全国政协工作部署和省委交给政协的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履职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敢闯敢干和争先进位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四、始终守牢党纪党规的底线

  主席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省政协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始终把严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规矩作为自觉要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增强遵规守纪的意识。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经常对照党纪党规自我警醒、自我检视,接受政治体检,纠正行为偏差,使遵规守纪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习惯。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三抓三促”行动目标要求,持续整治“官本位”“慵懒散”等作风问题,让党员干部逐步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监督中共同进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多做扯袖子、咬耳朵的工作,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要锤炼纯正干净的品格。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从自身做起,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我们新使命,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为民初心、担牢政治责任,合力开创新时代甘肃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在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北大人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

(2024年7月4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毕业季是大家最高兴,也是最依依不舍的时刻。回首在北大的点点滴滴,同学们收获了成长,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记忆。几年来,你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攀登科学的高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体悟新时代发展成就。你们在北大收获了求知的热情与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已经深深融入你们的血液,必将让你们受益终生。

  大家的青春活力,也推动着北大谱写了精彩的发展篇章。我们不断提升师资水平,近五年有八百多位优秀人才加入北大;突破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解决“卡脖子”难题作出重要贡献;我们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北大就读,架起了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去年校级层面接待403个境外代表团来访,北大师生也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北大故事、中国故事;我们努力优化校园环境,新燕园校区、图书馆东楼、新家园食堂、恬园草坪、淑范医学图书馆、医学科技楼让北大更美丽、更宜居。同学们是北大新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十年前,主席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从五四时期的振臂呐喊,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再到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每一代北大青年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勇担起历史的重任。今天,同学们即将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新的时代使命也在召唤着你们。

现在同学们正处在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到2035年建

成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时,大家还不到35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大家还不到五十岁。民族复兴的目标如何实现,答案将由你们来书写。未来,你们的足迹就是北大的足迹,你们的奋斗就是民族的奋斗。希望大家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北大人,担负起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在这里,我向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打牢基础,涵养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取决于基础研究的水平。在座很多同学是“强基计划”的首届毕业生,未来还将在基础研究领域继续深造。我国要产出更多“从0到1”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需要你们为国家涵养创新的源头活水。

  我们的学长,北大1964级古生物学专业校友舒德干院士就是大家的榜样。今年五月,我与舒德干院士交流时,他深情回忆了在北大的求学时光。他表示,本科阶段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他毕生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学术热情。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在进化论领域潜心钻研,一步也不敢懈怠,正如他所说,“十年磨一剑”很清苦,但锋利的剑能破解重大学术难题。最终,他率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成功发现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昆明鱼等化石,为解决动物演化及人类由来问题提供了关键实证。

  一直以来,北大坚持“强基础、重交叉”的培养理念,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为大家今后的创新创造之路铺就台阶。希望大家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牢记他们的谆谆教诲,向知识沃土的更深处扎根,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闯学术“无人区”,用你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活力为国家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二、跨界融通,拓宽前行的路径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高度复杂、相互交织,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刻重塑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大家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的发展,就要突破单一的视角,强化跨界的视野和能力,这正是北大给予你们的宝贵财富。

  北大学科门类齐全,交叉融合氛围浓厚,为大家激活思想、拓宽视野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技术学院的程和平教授是大家1980级的学长。在北大学习的九年里,他曾系统学习力学、数学、生物学,还拿下了“001”

号生理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这段丰富的学习经历,让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为日后驾驭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017年,他的科研团队运用光学、半导体、微机械等多领域的前沿科技,成功研制出全世界最小、最轻便的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由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融合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成像范式,提供从埃到米、从纳秒到小时的时空研究尺度,对提升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原始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今,同学们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不论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大家都要用好在北大培养的跨界思维,带着科学精神和文化情怀,以多元立体的视角审视时代课题,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新方案,让奋进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追求卓越,勇攀人生的高峰

  同学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是一场充满希望的旅程,但未必总是一帆风顺,有时难免遇到沟沟坎坎。“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作为北大人,大家要勇于直面挑战、披荆斩棘,在点滴的进步中释放潜能,实现自我升华。

  前段时间,我同一位毕业生交流,他的成长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四年前,他从偏远山城踏入北大,起初环境变化和学业压力让他很不适应,在与他人交流时也感到胆怯,但在师长和同学的帮助下,他鼓起勇气迎接每一个挑战。渐渐地,他摸索到了学习的门道,也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培养了深厚的团队友谊。进入高年级后,他主动申请担任学生辅导员,和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初入大学的困难,从一名“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在北大期间,很多同学参加了山鹰社、自行车协会等社团,也参与了“北大杯”、五四青春长跑等体育活动,你们从中不仅收获了强健的体魄,更收获了战胜自我的意志。今后,希望大家带着母校给你们的精神滋养,以自信从容的步伐跨越沟坎,以追求卓越的精神超越自我,不断登上人生的新高峰。

  同学们,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者,国家之魂”。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你们身上传承,你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将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你们是国家的希

望,你们的精神气质将决定民族的精神面貌!

  希望大家发扬北大传统,走在时代前列,堪当复兴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母校会永远关注你们、祝福你们,这里永远是你们的港湾、你们的家园,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捷报频传!

在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方寸之间天地宽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2024年7月6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蝉鸣夏日长,美好正韶华。朝气蓬勃的你们,饱含青春的热情,涌动青春的力量,即将奔赴山海、扬帆起航。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和关心支持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带着新的希望和梦想再出发。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刻,意味着本科阶段的校园生活真的要结束了,你们肯定有“当骑骏马踏平川”的壮志,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还有“浩荡离愁白日斜”的不舍,也可能有“前途漫漫,未知何处”的迷茫。这一次的出发,有的同学要走上工作岗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有的同学要升学深造,在下一个学段的学习和科研中练就本领、明确方向。踏上新征程、融入新环境,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担忧或焦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横亘路前,形形色色的挫折挡住去路,让人一时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这个时候,不妨放慢脚步、静心思考,不受浮云所遮挡,风物长宜放眼量。

  今天以后,你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身份将从天大学生变成天大校友。临别之际,我想把“方寸之间天地宽”这7个字送给你们。在汉语中,“方寸”有着多重含义,既能作为面积单位,有它固定的大小;又可指人的心绪和心神,不受物质形态的限制。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这七个字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心的体积虽然很小,但是心的格局可以无限放大。你们在天大求学期间,也亲眼见证了天大人一直在践行“方寸之间天地宽”。

  一封信,纸短情长,却饱含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志向。在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之际,87名天大马来西亚籍留学生联名致信主席主席,立志要为传承中马友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枚脑语者芯片,微型精密,却体现了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情怀。历经20多年的不懈探索,天大在非侵入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多项核心指标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拥有该领域世界最大专利池,并牵头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

实验室。

  一间宿舍,简单温馨,承载了朝夕相伴、携手同行的室友情谊。在你们中间,有教育学院正园十斋126宿舍的四朵姐妹花:张馨冉、张林馨、张鑫媛和站美全同学。她们组成了“六边形女战士”宿舍,是彼此的“学习搭子”,一道投身社团工作和志愿服务,并实现了研究生全员上岸。

  同学们,“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没有物质形态的困扰,方寸之地也可以海纳百川。即使一时看到的事物形制有限、所处的地方空间有限、具备的能力水平有限,并不影响你们用充实丰盈、博大广阔的内心,走向诗和远方。在临别之际,我想送给大家三点建议。

  希望你们胸怀“大”与“小”的格局。主席总书记强调:“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大家看中国山水画,会发现画中往往人物非常小,隐逸在恢弘的泼墨山水之中。当把人缩小了,我们看到的天地反而宽广了。上世纪20年代,化工先驱、北洋大学教授侯德榜先生苦心钻研的制碱技术,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不仅为我国制碱工业带来了希望,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他秉承着“科学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应该造福于人类”的大格局,将制碱法的全部工艺公之于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使中国制碱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学们,“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当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不拘于个人的得失,汇入时代的洪流,融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服务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一定更有价值。我们常说,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浅显易懂的话语,蕴含着为人做事的大道理。未来也许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单调平常的工位、一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不停运转的实验仪器,但是请你们不拘于方寸的限制,心怀大爱、目有山河,以青春之我,成就大美中国、创造美好世界,这才是青春正确的打开方式。

  希望你们坚守“远”与“近”的定力。最近《若月亮没来》这首歌被广为传唱,“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的歌词唱进了很多年轻人心里。如果执着追逐的理想迟迟不来,不要陷入当下的问题踌躇迷茫,要学会把眼前的得失放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来审视。一方面,希望你们不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天津的母亲河——海河,承载着天津卫六百年历史,见证着天津从漕运起源、口岸通商、工业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当海河两岸的漕运喧嚣、船运鼎沸和机声隆隆退去,不变的是海河水纵贯南北、川

流不息。水流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你跑得多快,而在乎你坚持多久,只要不放弃,理想就不会太遥远。另一方面,希望你们不被眼前的诱惑所迷惑。“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只有守住内心的底线,才能从容应对外部客观世界。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追求眼前的区区小利而不顾全局利益,甚至在急功近利中触犯诚信、纪律等底线,贻误一生的事业发展,这是最得不偿失的行为。

  希望你们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方能行之有效;以行来验证,知才是真知灼见。二十世纪末,冯骥才先生放下写作的笔,投身于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二十多年来,冯骥才文化艺术研究院围墙上的藤蔓红了又绿,见证了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诞生、4个“国字号”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落户、5个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落成……也见证了冯先生带领团队对“非遗”普查、抢救、保护、传承的日日夜夜。冯先生说:“在做传统文化保护的这近二十年间,虽然我少读了很多书,也少写了很多书,但是我读到、学到的广阔而丰富的各地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是我这辈子读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书。”同学们,你们在本科阶段打牢了知识基础、掌握了能力本领,获得了“含金量”满满的天大毕业证书,但是这张证书代表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去检验。“知”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希望你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读书的爱好,让视野更开阔,让心灵更充实。“行”是马上就干的行动力,希望你们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克服困难靠实干,应对挑战靠实干,开创未来靠实干。希望大家用实干来践行: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同学们,胸中天地宽、所见皆风景。漫漫人生路,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挫折和困境。如果一时运气不好,那就试试勇气,只要勇气一直在,成功的彼岸就不会太远。请记住:方寸之间天地宽。你们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母校最大的心愿。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相约,明年130周年校庆,不见不散!

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

(2024年7月17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也是中国工商银行40年后再出发的开局之年,必须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机关 力量。

一、准确把握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的重要意义

  主席总书记强调,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成败。机关 对全行 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主席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必须走在前、作表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是落实金融系统 部署的必然要求。20XX年,党中央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作为国有大行,必须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好机关 示范引领作用,以机关带系统、以机关带基层,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

  全面提高机关 质量是工商银行40年后再出发的必然要求。工商银行40年砥砺奋进、取得显著成绩,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按党的方针办金融、按党的纪律管工行,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站在40年后再出发的新起点,工商银行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业务、干工作,持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

理效能。

二、全面深入总结机关 工作成效

  工商银行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落实总行党委部署,坚持 引领、从严治理,推动 与业务融合,为全行高质量发展贡献机关 力量。

  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积极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完善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分层分批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审计、监管、主T教Y发现问题“一张表”贯通整改,对机关 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再评估、再检视,确保改到底、改到位。

  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显著。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T教Y的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督促机关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聚焦客户和基层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多项措施,以实招硬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梳理形成基层党组织工作清单,组织专门力量对机关各部门开展全过程、全覆盖指导,确保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成效。

  组织建设持续加强。把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作为固本之举、长远之计,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总行机关17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员工关心关爱,持续强化年轻干部教育引领,举办总行员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展现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机关风貌。

  严的氛围更加浓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整治,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重点领域廉洁风险治理,查找机关廉洁风险点,分析廉洁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涵养廉洁文化,深化标本兼治,清廉总部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三、围绕中心大局提高 工作质量

  迈上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征程,机关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 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推动机关 不断提质增效。

  在目标导向上,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当好“三个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在工作内容上,要推动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加强,做到政治功能凸显、组织体系健全、制度机制管用、作用发挥充分、作风形象良好。在实践操作上,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具体措施有力、方式方法得当、考核评价有效,推动 和业务有机融合。在责任落实上,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

  聚焦“两个维护”,深化政治机关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要求。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围绕主席总书记“7•9”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实施“金融强国先锋聚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聚焦凝心铸魂,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T教Y成果,带头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及时传达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等重要内容,树牢正确政绩观,以思想高度统一确保政治统一、行动统一。落实好领导干部领学促学机制,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前行力量,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聚焦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遍布各条线、各领域、各部门,是机关战斗力的源泉。加大“四强”党支部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等方面,更

好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通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激励党员勇于担当作为,提高身份认同,切实当好先锋模范。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加强分层分类培训,完善党务、业务干部双向交流机制,促进 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加强关心关爱,帮助青年人成长成才,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完善特困救助帮扶机制,做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聚焦正风肃纪反腐,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主席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深刻吸取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教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带头推进清廉工行建设。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实效,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四下基层”,开展专项活动、实践调研,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赋能;机关带头习惯过“紧日子”,严禁铺张浪费;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零容忍、强高压、长震慑,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关键少数”的监督,带动管好“绝大多数”;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加大廉洁风险排查力度,强化警示教育,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清存量、遏增量。筑牢制度防线,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聚焦职责任务,以高质量 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 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机关 成效转化为做好金融服务的动力活力。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机构这一目标,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定位,强化 引领,坚持扬长补短、固本强基,持续完善现代化布局、生态化基础、多元化结构、智能化风控、数字化动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强分类指导、定向督促,全面深化机关 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向纵深发展。

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

(2024年7月30日)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2014年,主席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构成了主席经济思想的“能源篇”,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阐释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方向趋势,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和能源央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实现能源安全提供了战略指引。主席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年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事业蓬勃发展,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举措全面落地、成效加快显现,有力地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但随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能源政治化、阵营化加剧,极端气候多发频发,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新征程上实现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考量,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毫不松懈抓紧抓细抓实能源安全保障工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供给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加快

布局,国际合作扎实推进。但客观来看,能源高效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全方位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油气能源对外依存度居高等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特别是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能源央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主席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国资央企的责任使命、战略定位,特别是对能源央企寄予厚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能源央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着力补齐自身短板,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但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相比、与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相比,在“卡脖子”技术攻关、发展质量效益、现代企业治理水平、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短板。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二、深刻领悟能源安全新战略丰富内涵,扎实推进战略举措落实落地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

  突出安全高效,全面提升多元化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端牢能源饭碗”、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实施资源战略,以增加规模经济可采储量、提高SEC储采比为“牛鼻子”,深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加大风险勘探和集中勘探力度,科学组织油气生产运行,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业务,着力强化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当量超过原油,高质量完成天然气保供任务、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优化拓展绿色产业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展跑出“加速度”。瞄准绿色智能方向和产业链中高端,有序推进一批世界级、标志性的重大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坚持分子炼油理念和“产品巨人”策略,大力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炼油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成品油销量占国内市场份

额的三分之一。

  突出节能降耗,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走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三大行动和节能降碳等十大工程,持续加大能效达标、节能降碳等方面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推动公司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公司在油气业务持续增长、炼化新材料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增,连年获评“中国低碳榜样”企业,20XX年获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领跑者”称号。

  突出自立自强,强化能源与化工领域科技攻关。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健全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部署实施两口万米科探预探井,吹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角,深地塔科1井今年3月4日突破万米大关并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大力推进“数智中国石油”建设,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加快为管理赋能。十年累计获得3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数量位居央企第一方阵,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从跟跑为主、局部领先向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深刻转变。

  突出激发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见到“三个明显成效”等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央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公司治理顶层设计,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子集团,全面实施事业部制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化重组,持续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公司组织运行质量、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

  突出互利共赢,积极稳妥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认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要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等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着力优化海外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全球贸易网络和资源渠道,深化跨国油气通道建设,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高标准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和工程,海外油气权益产量

当量保持1亿吨以上效益稳产。

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将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忠诚履行责任使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深入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全面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发展页岩油气、深层煤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业务,全面提升国内油气产量、筑牢能源安全基础。持续深化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企业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全力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努力增产高效炼油产品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加快向迈进“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转变。

  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勇当节能降碳的“排头兵”。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大力推动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原料工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源头治理项目落地,积极探索和发展油气循环经济,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创新节能技术,加大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加强高效节能技术设备研发,依靠技术创新推进用能效率提升。加强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提效制度体系,强化化石能源消费约束,努力打好打赢节能降碳主动仗。

  深入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按照“快速突破”和“久久为功”两个层面,加快科研布局和创新体系完善,持续强化勘探开发、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软件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持续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培养石油科学家和能源化工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努力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深入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勇当国企改革和强化管理的“示范者”。全面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持续深化组织体系改革,健全总部、业务板块(子集团)/专业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为主体的体制架构,健全完善“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架构。持续深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产业链市场化价格传导机制。紧紧围绕“业务发展、管

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着力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以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数智中国石油”。

  深入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勇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全面深化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确保海外油气有效稳产。持续完善跨国能源通道建设,保障海外油气管道安全、高效、平稳运营。深入拓展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油气贸易规模,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互利共赢,带动促进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化融通,积极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

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支撑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民

(2024年7月26日)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主席总书记去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全国两会期间作出系统阐述和重要部署,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席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航空工业改革发展实践,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坚决当好服务强国强军建设、带动航空产业体系升级、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力量,努力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贡献航空力量。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作为支撑国防军队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国家队,作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具有科技集成度高、科技创新性强的特点,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坚决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本职责任,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真理力量。主席总书记从理论上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动力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强调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新的生产力理论是主席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方向和有力抓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新质生

产力是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脉搏、把握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作出的决策部署,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更加坚定的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进一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提供科学指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我们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聚焦国家战略、核心能力、创造价值,强化平台共享、集团产品、法人经营,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航空工业作为现代工业之花、制造业皇冠的引领作用,全力支撑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

  坚定认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航空工业高质量落实首责主责主业的必由之路。主席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新的发展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以高新技术、高级人才、现代治理体系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孕育未来产业,能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已经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部署,瞄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首责发挥安全支撑作用,聚焦主责实现科技创新引领,聚焦主业强化产业控制能力,持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加速器作用,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掉链子”问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壮大具有航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目录

(33篇)2024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