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调研文章: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

从客观必然性、方法论价值、改革创新重要路径、多重功能四个方面系统阐述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

从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要求、统筹推进三个维度重点分析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推进路径,特别是以开展示范村创建为例,从特色产业发展兴旺、村庄美丽生态宜居建设、弘扬美德乡风文明、农民稳定增收生活富裕、村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党建引领治理有效等六个方面,全面阐述组织开展示范村示范创建的路线图。

在此基础上,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从强化示范创建的责任落实、强化示范创建的基本遵循、强化示范创建的过程管理、强化示范创建的监测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对于在全国开展的“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是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系统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复杂性、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各地近年乡村振兴实 践的初步成效,决定了开展示范创建推动全面工作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的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

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中央的要求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明确了示范创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示范创建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结合“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研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理论逻辑(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具有客观必然性党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成为各地各部门摆在突出位 置的重要任务。

脱贫攻坚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样具有复杂性、艰巨性。

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稳定提升。

呈现出工作推进的复杂性、系统性。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一项需要统筹推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工程。

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复杂工作并统筹推进一方面凸显出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另一方面凸显出示范创建的紧迫性。

此外,出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存,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能只有一个政策、一个模式,即便在脱贫地区,同样需要既要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抓乡村振兴。

但是在国家重点帮扶县、一般脱贫县,工作的难度差异很大,加上数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稳定发展,更增加了乡村振兴的复杂程度。

由此,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