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素材(二)

(50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素材(二)

(50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素材(二)

目录

(50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素材(二)

目录

一、全会精神解读文章

1.中央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1

2.任理轩: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22

3.人民日报: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33

4.李洪雷陈柏峰:

接受专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36

5.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

接受专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41

6.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接受专访: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47二、全会精神传达文章

7.江西省委…………………………………………………………………………51

8.海南省各部门各市县各单位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53三、评论员文章

9.人民日报评论部: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59

10.人民日报评论部:

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61

11.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64

12.新华社评论员: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66

13.经济日报评论员: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68

14.经济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70

15.环球时报: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历史新坐标…………………………………………72

16.金融时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74

17.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改革有召唤青年有担当………………………………………………………76

18.农民日报:

再谱改革新篇章………………………………………………………………78

19.浙江日报评论员:

凝聚改革的磅礴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0

20.浙江日报评论员:

“学”“宣”“谋”“干”…………………………………………………82

21.南方日报评论员:

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84

22.南方日报评论员:

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86

23.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周明华:

改革旗帜始终镌刻“人民”二字……………………………………………88

24.贵州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90

25.解放日报评论员:

坚定高举旗帜始终挺立潮头…………………………………………………91

26.河南日报评论员: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93

27.安徽日报评论员:

让改革之“花”在江淮大地结出更多发展之“果”………………………95

28.江西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赣鄱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97

29.北京日报评论员:

学深悟透兴起热潮……………………………………………………………99

30.京平:

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101

31.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103

32.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勇当全面深化改革尖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105

33.嘉兴日报评论员:

把钉子钉得更深更准更牢…………………………………………………107四、心得体会文章

34.与会同志围绕全会精神畅谈理解体会………………………………………109

35.杨金行: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112

36.杨金行:

新的时代之问中国以改革作答……………………………………………114

37.路漫漫:

坚定改革方向提振改革信心………………………………………………116

38.路漫漫:

找准突破口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118

39.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顿小玲:

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120

40.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121

4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改革…………………………………………………122

42.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123

4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124

44.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庄严:

在深化改革中更好为民服务………………………………………………125

45.太原市委书记韦韬: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126

46.铜陵市委书记丁纯:

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127

47.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

跑出制度创新加速度………………………………………………………128

48.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129

49.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做好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两件事…………………………………………130

50.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

坚定在华投资发展信心……………………………………………………131

中央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2024年7月20日)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今天,我们请来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全会精神,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同志;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同志;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同志;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同志。

现在先请唐方裕同志介绍全会概况、全会主题和全会文件起草情况。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长级)唐方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主席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出席会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

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认真

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一年多来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用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意志和行动,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党中央确定以此为全会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意义十分重大。

  全会《决定》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主席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文件起草组认真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注重全面总结经验、坚持正确方向,突出改革重点、彰显改革成色,坚持人民至上、把牢价值取向,抓好系统集成、加强整体谋划,开展了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调研访谈、专题论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有效集中了党内外智慧,广泛凝聚了改革共识。《决定》起草的过程,是谋划改革、推动改革的过程,也是鼓舞人心、昂扬斗志的过程。

  《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对《决定》稿讨论热烈,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莫高义:

谢谢唐方裕同志,现在请穆虹同志介绍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

就,以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原则。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

  记者朋友们好!我重点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原则,向大家作个介绍。

  三中全会《决定》开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这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

  二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

观调控有度的制度环境。

  三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例如,开展两轮大规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适应新形势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蓝天碧水成为常态。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了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四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进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推动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助力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五是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

  《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

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谢谢!

莫高义:

谢谢穆虹同志,现在请韩文秀同志介绍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改革。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

  大家好!主席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分量很重。我从7个方面作些介绍。

  首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决定》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共同要求。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决定》明确了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

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决定》特别提出,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第二,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主席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决定》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决定》强调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要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经过四十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决定》要求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优化各类存量结构调整。

  第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主席总书记强调,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强农惠农富农,《决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统筹

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

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第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些举措的落实见效,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决定》强调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总之,《决定》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的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一定要抓好落地见效。谢谢!

莫高义:

  谢谢韩文秀同志,现在请怀进鹏同志介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的改革。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各位记者朋友,我重点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作一些介绍。

  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次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我简要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三点情况:一是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二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三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大家知道,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莫高义:

谢谢怀进鹏同志,现在请沈春耀同志介绍民主、法治等领域的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

下面,我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方面的重要部署,

作一些简要介绍。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在党的领导下,

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全体人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提出了改革任务。总的要求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就是要以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系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

  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调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全会重点围绕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

外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当贯彻以下重要原则。一是坚持以主席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法治中国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从法治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三是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四是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维护宪法权威。五是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莫高义:

谢谢沈春耀同志,现在请唐方裕同志介绍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领导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情况。

唐方裕:

好的,我就这个问题作介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会《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决定》强调,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强调,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决定》专门用1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强调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提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提出要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二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强调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强调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定》强调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强调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的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强调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调加强诬告行为治理,等等。

  《决定》的上述部署,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和清醒。我们坚信,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稳,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莫高义:

谢谢唐方裕同志。现在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

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次全会强调,改革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系统集成。请问如何协调推动,确保各方面改革举措配套衔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形成合力?谢谢。

莫高义:

请穆虹同志来回答。

穆虹:

  谢谢您的提问。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统筹谋划和推进改革,主席总书记针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特别强调注重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强改革整体效能。这次全会《决定》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确保改革更加凝神聚力、协同高效。

  关于如何协调推动,确保各方面改革举措配套衔接,主席总书记已在全会重要讲话中作了部署。我们将在党中央领导下,健全业已形成的自上而下改革工作推进机制,重点从3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紧对《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类,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合理安排改革的主次关系、先后顺序、推进节奏、出台时机。二是狠抓改革协同推进。重点是明确改革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协同单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服从大局、主动配合,确保上下贯通、条块协同、左右联动,形成合力。要处理好重大关系,对一些利益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的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大督察问效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三是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在明确改革原则、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推动成功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巩固提升。

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请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加以应对,弥合这种“温差”,实现经济良性循环?谢谢。

莫高义:

请韩文秀同志回答。

韩文秀: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表明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杠杆撬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要落实好“两新”、“两重”决策部署,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投入更多真金白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把长远增后劲与短期稳增长结合起来,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改革发展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畅通社会流动渠道,营造勤劳致富环境。

我们相信,通过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双轮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

强劲、更为均衡、更可持续,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上个月公布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由高校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两位最高科技奖得主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也都来自高校。请问,下一步要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

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加有效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谢谢。

莫高义:

请怀进鹏同志回答。

怀进鹏:

  谢谢您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肯定。我们都知道,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理解,高校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强化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对学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在高校中既需要“全能选手”,又要有“单项冠军”。我们将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高校的优势,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聚焦优势突破方向,打造一批一流学科标杆,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我们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以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思维的提高,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我们将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引导支持一批具有家国情

怀、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青年教师,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挑战科学“无人区”。我们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

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社记者: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请问您如何看待法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谢谢。

莫高义:

请沈春耀同志回答。

沈春耀:

  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从表面上看,改革意味着“破”和“变”,法治意味着“立”和“定”,二者似乎是有矛盾的,但从本质上讲,改革和法治是“破”与“立”、“变”与“定”的辩证统一。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新政,都是同立法、定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表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的推动,改革的深化也必然要求法治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两次全会分别通过的两个决定构成了相得益彰的姊妹篇,改革和法治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和法治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从立法工作情况看,在我国现行有效的303件法律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制定的法律有78件,比如民法典这样分量重、块头大的立法;对303件法律中的147部法律先后累计修改334件次,修法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同进一步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

  《决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需要通过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决定》在相关部分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对于深化改革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实践经验尚不充分,需要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的事项,可以依法作出授权决定;

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或者依法予以废止;对于相关改革决策已经明确、需要多部法律作出相应修改的事项,可以采取“打包”修法方式一并处理;对于需要分步推进的制度创新举措,可以采取“决定+立法”“决定+修法”等方式,先依法作出有关决定,再及时部署和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记者:

在与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在房地产放缓和

培育发展新经济增长引擎之间取得平衡?

莫高义:

请韩文秀同志回答。

韩文秀:

  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大、牵涉面广,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系统性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处于调整过程。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而强劲的动力支撑。重点要在三方面持续发力。

  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期,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我们要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新政策,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资源。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需要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二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近年来我国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一批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我们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不断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内需潜力大,内部可循环,只要办好自己的事,就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行稳致远。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目前世界局势动荡,中国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请问这是否会影

响中国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谢谢。

莫高义:

请穆虹同志回答。

穆虹:

  感谢您的提问。主席总书记曾经讲过:“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改革开放是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新时代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到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们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实践也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风云变幻中赢得主动,始终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主席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次全会《决定》还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释放了扩大高

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从已经发布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看,这次全会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抓改革落实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注意到全会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请问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要求?谢谢。

莫高义:

请唐方裕同志回答。

唐方裕:

  谢谢您的提问。是的,全会《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是《决定》60条中最后一条,分量很重。

  我们都知道,抓落实对一切工作都很重要。人们常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对事业发展和领导活动的重要规律性认识。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这里我想特别说的是,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硬骨头越难啃,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只有在抓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才能克服种种阻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用更多更好的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不断取得改革的成功。

  落实《决定》关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我体会,需要注意把握好这样几点。

  一是吃透改革要求。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地抓好改革落实。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起止时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完成。

  三是抓好责任落实。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逐一厘清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对跨领域跨部门、某一单位难以牵头落实的改

革举措,由党委、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抓深抓透,防止出现“九龙治水”这种

现象。

  四是强化督察问效。持续开展专项督察、全面督察、综合督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将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五是坚持久久为功。深刻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正确方向,增强前进定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只要全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就一定能够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光明日报记者:

  目前,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请问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谢谢!

莫高义:

请怀进鹏同志回答。

怀进鹏:

  谢谢您的提问!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了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促进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重点深化“四大类”改革: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我们将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结对帮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让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二是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审美能力和劳动习惯,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持续推进“双减”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关爱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的良好环境。

  三是在保障机制上,突出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依托“双一流”高校扩大高水平中小学教师培养规模。推进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支持教师下得去、教得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四是在新路径开辟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教育数字化是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将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莫高义: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今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减少,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在上升,请问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莫高义:

请韩文秀同志回答。

韩文秀: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受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降。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机遇持续增多,我国利用外资还将持续扩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作出了重要部署。这里我强调三点。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我们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近期我们对一些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

策,受到普遍欢迎,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来华经商旅游人员居住、

医疗、支付等便利制度。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要尽快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

  三是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我们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发展,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近年来,各地在保护外资企业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方面涌现出不少好的案例,有力保障了外资企业投资权益。

  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经济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中国依然是各国投资的沃土。我们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愿同广大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的巨大机遇,乐见外资企业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谢谢!

莫高义: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任理轩

(2024年7月17日)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波澜壮阔、气势如虹的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开启。当历史进程从这里开启时,思想进程也随之开启。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交互激荡、交相辉映。

  “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我们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主席总书记从“思想理论”层面作了这样的定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诠释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含量,也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要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难度可想而知。主席总书记从世界发展大势、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人民情怀。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实践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性特征,还有许多新的理论特质。这些理论特质,深刻体现这一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价值追求、实践要求等,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彰显、立场观点方法的映照,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将其作为强大思想武器。

一、强烈的历史主动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主席总书记号

召全党全国人民“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主席总书记始终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改革开放的大旗高高举起。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2012年12月31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主席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这一重要论述充满深沉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是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敢改革、不愿改革、不善改革,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社会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因此必须“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抓住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也掌握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掌握历史主动。掌握历史主动,最鲜明的体现就是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抓改革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提高抓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一个多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主席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那时起,主席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

议,科学谋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主席总书记指出:“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无论是在东部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还是在西部内陆地区,都一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主席总书记在浙江调研,要求浙江“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强调“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主席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要求浙江“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20XX年9月20日至21日,主席总书

记再到浙江考察,强调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一以贯之的要求,是一种历史紧迫感,更是一种历史主动精神。对浙江是如此要求,对其他地区也有着明确要求。

  强烈的历史主动,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大历史观审视党和国家事业,确保我们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2014年2月17日,主席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要完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这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种强烈的历史担当、历史自觉、历史主动,是要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与历史同步伐,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强烈的历史主动这一理论特质,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以更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坚定的守正创新

  改革开放是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主席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些重要论述都彰显了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守正。曾经有一个时期,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针对于此,主席总书记旗帜鲜明亮明态度:“这是偷换概念,曲解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主席总书记强调,我们不断推进改革“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

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守正,就必须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改革必定要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如何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始终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推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主席总书记又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守正守的是本、是根,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否则就是自毁长城。”主席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的改革开放要守住哪些根本的东西,为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守正的基础上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主席总书记强调“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对创新讲了很多、讲得很透。“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主席总书记的这些话掷地有声,把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主席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足见对创新的重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改革创新对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

  20XX年立春刚过,党的二十大后首次省部班开班,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面对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主席总书记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唯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坚定的守正创新这一理论特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守好本和源、根和魂,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三、鲜明的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主席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主席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的,“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主席总书记列举了前进道路上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强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以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鲜明的问题导向,决定了改革必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这也是为什

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把存在的突出问题搞准,这是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的基础。去年全国两会上,主席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朴实而深刻的话语,凸显了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因此,坚持问题导向与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何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主席总书记坚持访真贫、问真苦,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找准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新时代以来,主席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内陆边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科研院所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啃硬骨头、涉险滩的路径,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

图。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主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要求“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一理论特质,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四、系统的战略布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布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主席总书记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提出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体现了主席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系统的战略布局,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目标如同灯塔,目标明确才能指引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席总书记作了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这既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使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总目标在战略布局上更加系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主席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两次全会的关系,并强调“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主轴”和“主线”紧密相连,主轴引领主线、主线围绕主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和工作重点清晰呈现,战略布局更加系统科学。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之中有重点,这是系统的战略布局不可或缺的。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也突出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就是说,要把握住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是发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又兼顾其他,其中的原因主席总书记作了深刻分析:“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系统的战略布局这一理论特质,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更加强调顶层设计、突出制度建设,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五、深厚的人文观照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文明,历经风雨而绵延不绝,饱经沧桑而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汲取营养和智慧。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重大成果,彰显深厚的人文观照,充盈着浓郁中国味、深厚中华情。

  201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席总书记在开幕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此后,主席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主席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XX年6月,在四川眉山三苏祠,主席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20XX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主席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并深刻阐述了“第二个结合”。这是主席总书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也决定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

然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主席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这就把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了起来。同样是在这一年的10月1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主席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主席总书记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要求,在谈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时,主席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的许多制度建设都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深厚的人文观照这一理论特质,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六、深邃的世界眼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是为了让中国赶上这个时代、赶上这个世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

泛、深切、聚焦。主席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新时代,主席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胸怀天下”“树立世界眼光”。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要发展,必须既观照自己,也观照世界。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主席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

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秉持深邃的世界眼光,看准、看清、看透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主席总书记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基于此,主席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胸怀两个大局,就要胸怀中国与世界,树立世界眼光。

  以深邃的世界眼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但中国决不会关起门来搞建设。主席总书记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这是一种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的世界眼光。新时代以来,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

  以深邃的世界眼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主席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彰显博大天下情怀。坚持胸怀天下,树立世界眼光,中国式现代化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就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2013年秋,主席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体现深邃的世界眼光。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

  有了深邃的世界眼光,就会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了深邃的世界眼光,就能看穿单线式历史观的苍白无力。主席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事实就是如此。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深入学习贯彻主席

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就要深刻把握其深邃的世界眼光这一理论特质,深刻洞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融入世界中发展中国,以中国发展惠及世界,既积极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经验,又为对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其鲜明的理论特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以思想之光照亮改革之路,我们对写好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充满信心,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人民日报

(2024年7月19日)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举

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

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决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举措务实可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到2035年的目标,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接受专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李洪雷陈柏峰

(2024年7月17日)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

验。其中要贯彻的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洪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柏峰。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

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记者:如何正确认识并把握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李洪雷:主席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做到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才能有效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此,应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

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对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记者: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

革?

  陈柏峰: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主席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得以构建。“一规划两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政法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一是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推进;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四是法治社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二、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

使命

记者:如何理解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

  陈柏峰: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国,国情有极端的复杂性,要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和谐,都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主席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李洪雷: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主席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法治化既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提升治国理政水平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法治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

三、必须更好地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发挥法律的引导、推动、规范和

保障作用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

度”?应当如何贯彻这一重要论述?

  李洪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进一步。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是为了确保改革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通过法治来规范和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将成熟的改革成果转化为法律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改革的成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贯彻这一重要论述,要坚持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研究改革举措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制定、修改、解释、废止有关法律。一些尚处于探索实践中,立改废释的条件暂不成熟而实践又迫切需要开展的,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授权,先行先试,经实践检验,成熟可行的再上升为法律规定。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险滩要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不少领域改革,牵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复杂,要求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因此,必须更好地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发挥法律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记者: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新

时代新征程上,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做?

  陈柏峰: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常态化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设置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门槛”,发现问题就严肃处理,将法治素养不合格者剔除出领导干部队伍。

  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领导干部学法应当经常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法治培训,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都应当在相应的干部教育体系中强化法律知识培训。

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

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考虑是否合法。领导干部守法,更要强调遵纪。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防微杜渐,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一是要守法律规则、重法律程序;二是要牢记职权法定原则,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要保护人民权益,遵循法治的根本目的;四是要主动接受监督,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正确行使权力。

  “关键少数”带头守法,还要靠制度建设加以保证。当前,我国已经建立或提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例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等。必须继续健全完善、严格遵循执行,使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制度硬约束。

接受专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2024年7月1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风雨兼程,大道无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何处发力,在何处突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提出,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全局性部署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为寻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力吹响了号角。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是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一、改革进入“深水区”

  《21世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当这些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当前形势,改革应该如何锚定这个总目标?

  张占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基石,又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科学内涵深刻而丰富。

  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看,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

供坚实制度保障。围绕以财税、土地、金融、国企为代表的基础制度改革为重点,平衡央地关系,完善税收制度;优化土地要素流通,建立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做强国有资本,优化国资布局。不断深化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与实践,通过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家庭,乃至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市场—社会—政府”良性互动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围绕经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国家治理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既稳定有序又开放包容。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棘与挑战,高质量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仍如磐石般横亘在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要直面改革路上的各种挑战与障碍,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重要指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决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二、打通堵点、痛点和卡点

  《21世纪》: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应该如何理解全会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张占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新”而是“两个新”,一个是新质生产力,另一个是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新型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配套,这“两个新”要配合好。这也就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命题,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更大的创新和更大的作为,通过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来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涉及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人才体制等方面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各种堵点、痛点和卡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和空间。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两个方面。

  一方面,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方式,将新质生产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数据等创新型生产要素和商品,以横向纵向的方式向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构建新型生产体系、分配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生于科技、长于科技,不仅要对之前不适应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更要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要求等,实现科技体制创新。从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出发,加强党统一领导下的科技统筹规划。识别重复、冗余、恶意竞争的科技项目,协调各行业、各领域相互合作。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最大程度协同研发和应用新质生产力。

  《21世纪》: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

  张占斌: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成果竞相涌现。

  同时,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比如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方面的配合。新型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作用相当重要,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只有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够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才能把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将人才红利发挥好。

三、抓住改革的重点方向

  《21世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下一步,应该如何围绕“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张占斌: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就具体领域改革而言,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是“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这些领域的改革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布局,是我国改革的重点方向。

  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应该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系统谋划,要立足于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等现状,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调整力度,统筹好整个财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全局。

  金融体制改革要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口、着力点,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同时,金融体制改革要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耐心资本”,要制定实施金融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动方案,加大力度支持乡村振兴、养老托幼、高校就业等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核心科技等重点领域。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第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

  总之,要通过解决“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寻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21世纪》: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加强体制保障,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激活人才第一资源?

  张占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并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要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这里有一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

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管理、技术、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

四、民生是改革的底线

  《21世纪》: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你特别倡导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三个倍增”,这对于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之间的关系有何意义?张占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同时要保障民生,不能顾此失彼,也绝不能两失,这是改革的底线和原则。民生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才符合我们改革的初心。

  “三个倍增”,是指到203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经营主体数量实现倍增,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从2020年到2035年这15年时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万多元增长到6万多元,中等收入群体由4亿人左右增长到8亿人左右,对于下一步支持扩大内需战略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经营主体数量由约1.4亿个增长到约2.8亿个,能够推动我国形成高水平市场经济,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对实现以上两个倍增意义十分重大。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改革应该牢牢把握好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全局性变革。同时,也只有遵循民生的发展规律,才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落地。

《21世纪》:推动实现“三个倍增”的发展动力来自哪里,其又能撬动哪

些领域的改革?

  张占斌:实现“三个倍增”,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其中包括发挥好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要发挥好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改善和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预期,调动好千百万民营经济投资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有更好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解决,一是要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充分信任、尊重、依靠、爱护、理解民营企业家,二是要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

力,做好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舆论环境和民营企业预期,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

接受专访: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2024年7月29日)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就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他认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的潜力,同时,需要将单边开放扩大到更多领域。

一、里程碑式的会议

《中国新闻周刊》: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如何看待这个主题?

  郑永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正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中国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然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点很明确,就是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行动方案,三中全会就要提供这个行动方案,解决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中全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会议。

《中国新闻周刊》:你之前多次强调,现代化包括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

化、人的现代化,怎么理解这几个现代化?

  郑永年: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我认为,物质现代化是纵轴,人的现代化是横轴,物质现代化一定要提升大多数老百姓的幸福感。如何来构建?制度现代化就是变量,我们要看哪一种制度能协调物质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必须要均衡发展。国际上一些被普遍认为已经实现现代化的经济体,从物质层面来看,经济非常发达,但是社会不够公平,因此也不够稳定。

《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公正公平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其中的关键有哪些?

  郑永年:2021年,浙江探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是“保底”,建设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这是政府的责任,相当于第二次分配,通过税收、财政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第二是“扩中”,扩大中产阶层,建设橄榄型社会。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只有30%左右,如果有60%—70%的中产阶层,那么20%—30%较低收入阶层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浙江有很多民营企业,“扩中”实际上就是做好对中小微企业的鼓励扶持。第三是“上不封顶”,鼓励企业家、老百姓多赚钱,因为只有在上不封顶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有余力做第三次分配,为社会服务。

  保底、扩中、上不封顶,既是浙江的经验,也是“亚洲四小龙”乃至很多经济体的经验。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报还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对此你怎么看?

  郑永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我认为,市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抵制资本的趋势,

出现了民粹主义。在很多国家,资本过于起主导作用、过于市场化了。

  回到中国的当下,政府起更好作用这个目标也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在应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领域,例如医疗、教育、公共住房,没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过度市场化;而在应当市场化的领域,市场反而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应该说,只有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情况下,市场才能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也才可能达到此次公报提出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理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郑永年:以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制度为例,大约80%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组屋,在保证大部分老百姓住房利益的情况下,有20%的住房是高度市场化。百姓对此是没有意见的,因为它是在政府起更好作用的前提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二、很多领域都需要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一些人认为,未来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稳定在5%左右。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你认为应该怎样稳住经济增长速度?

  郑永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十八大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速从曾经的两位数主动降到6%—7%,因为如果不主动降下来,环境、资源会出现很多问题。

  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发展方面,我们还有巨大的空间。国际上那些高收入经济体,美国人均GDP是6万多美元,新加坡人均GDP接近7万美元,中国则是1.3万美元。另外,高收入的经济体,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50%以上,我们的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30%不到。所以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下的任务是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怎么释放?要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改革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郑永年: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二是部分地方活力不够。

  如何释放地方的活力?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通过财税改革释放地方的活力。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这次的决定就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

  很多领域都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比如这些年经济部门出台的政策和非经济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互相打架,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把政策协调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十几年的改革是增量改革,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要解决存量问题,你认为存量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郑永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先立后破”,我觉得这很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都是增量改革。增量改革仍然很重要,如果光是去动存量,那就是搞分配。尽管很多人对既得利益很痛恨,但是任何社会都有既得利益,不可能把既得利益毁灭了,重新来一遍。

我们并不是要摧毁既得利益,而是要遏制既得利益者对创新的阻碍,不能

赢家通吃,既得利益者不让新的利益长出来。

三、单边开放要扩大到更多领域

《中国新闻周刊》:本次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你

认为中国未来应该怎样继续深化开放?

  郑永年:我想,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二十大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接世界先进规则、规

制;第二是单边开放,即使西方对中国“脱钩断链”,仍要向它们开放。英美以前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单边开放,因此成为世界高端人才、优质资本的聚集地。

  现在,我们的单边开放走出了第一步,效果特别好,我认为单边开放还要扩大到更多的领域。搞“脱钩”是按照意识形态逻辑来,如果我们单边开放,我们就可以按照市场的逻辑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根据资本的逻辑,哪里有机遇就去哪里,靠意识形态是堵不住的。只要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无须害怕。我们要好好理解单边开放,这将是中国在国际上最有效的政策之一。

江西省委

(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主席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回顾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既是一份统揽全局、求真务实的报告,更是一份厚重提气、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这些成绩是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取得的,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主席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认真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好下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决定》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整体推进,完善落实举措,大胆探索创新,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紧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在全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抓好学习培训,省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深入研究,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笃行。要抓好宣传引导,组织推出策划报道,精心安排集中宣讲活动,促进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抓好贯彻落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激发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海南省各部门各市县各单位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

会议精神

一、省纪委监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对海南改革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和治理实践。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把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改革的主体责任,确保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贯彻落实。要聚焦反映出的制度空隙、管理漏洞、监督缺位等问题,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堵塞漏洞、源头治理、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把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区分滥用职权、失职失责和改革失误,为推动全会精神在海南不折不扣得到落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三亚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全市上下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科学谋划三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安全风险,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力推进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三亚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当好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三、海口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

治任务。

海口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研讨,抓好宣传舆论引导,抓好各项

改革任务,确保全会精神在海口落地落实。

  要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拼经济促发展,总结评估全市“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前瞻谋划“十五五”规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转变作风,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要聚焦重点任务,围绕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突出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抓项目进度、抓实物工作量;加强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千方百计挖潜力、拓增量;以更大力度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组织开展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强投资推介和精准对接,跟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旅文活动,将“流量”变“销量”;以更大力度保民生防风险护稳定,抓好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工作,做好台风应对防范,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省委宣传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

治任务。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精心策划,着力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

  要坚持学深悟透,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各方面工作统一到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引领海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

  要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积极开展对外宣介,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接地气的语言将全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

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

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五、省委办公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学习贯彻上走在前列、争作表率。要聚焦聚力、履职尽责,切实抓好“三服务”各项重点工作,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抓好作风建设,既做到经常抓、见常态,又做到持久抓、见长效,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锤炼苦干实干的硬作风、攻坚克难的真本领,助力清廉自贸港建设,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落地生根提供坚强保障。

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

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

贯彻热潮,以高质量依法履职的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围绕全会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更多具有海南特色的制度和实践成果。

  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及时把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等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加重视“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供给,聚焦重点改革开展监督、推动落实,以法治力量保障和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七、省公安厅

  全省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科学谋划推动海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要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着力构建适应自贸港高

度开放环境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涉黑涉恶、赌诈、涉未成年人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契机,建立完善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警务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保持改革定力、强化重点攻坚、补足短板弱项,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要持续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把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建警立警的根本政治原则,用改革精神和严格标准管党治警,不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爱警暖警,让广大公安民警真正安身、安心、安业。

八、省高院党组

  全会对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南法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改革部署,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项重大原则中,首先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海南法院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院,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锻造过硬队伍,以优良作风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

  贯彻全会精神,当前最直接、最现实的就是要扎扎实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做好下半年的审判执行工作。海南法院要持续强化审判管理,促进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真正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依法妥善审理执行每一起案件,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戴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九、省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

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带

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抓好省管干部专题培训和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分期分批分专题进行集中轮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要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关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目标要求、丰富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改革精神破解组织工作难点堵点问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组织部门的新担当、新作为。

十、省委统战部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省统战系统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坚持原原本本学、分层分类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吃透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宣传宣讲上下功夫,精心组织策划、抓好示范带动、丰富形式载体,推动全会精神覆盖全省统一战线各领域。

  要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统战系统改革活力、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助力推进自贸港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省统战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坚决扛起统一战线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十一、省政府机关党组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形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自贸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深入重点项目一线、招商引资一线、生产经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全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锚定封关运作这个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针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推动形成更多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抓落实、促落地,为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提

供有力支撑,使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要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能力水平,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

(2024年7月16日)

  站上新的起点,我们迎来新的出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主席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比如,如何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在享受科技便利时,如何更好应对安全风险?如何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奋力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主席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天津实施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行政效能提升;上海围绕三大先导产业,设立千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提振创新创业信心;浙江杭州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在册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主席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制定修订20多部生态环境相关的

法律,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不断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以来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迫切需要改革锚定这个总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面向未来,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主席总书记指

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强调“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建设数字城市,关键问题在于打通“数据孤岛”,

  实现数据共享。河北雄安新区创新工作机制,对于重大工程中涉及数字化、信息化的部分,开工前先过审,确保建设标准统一,为数据联通打牢基础,还避免了重复建设。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重要课题不少。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更好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如何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如何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如何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新征程上,把“问题清单”当作“改革清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湖南怀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帮助林农种树种出“金疙瘩”;海南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助力科学家勇攀高峰;四川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今日中国,改革热潮凝聚起勇往直前的奋进伟力。前进道路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浓厚改革氛围,我们一定能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部

(2024年7月18日)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需要登高望远的政治智慧、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一路风云激荡,一路披荆斩棘。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意志,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折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巨变,见证“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自贸试验区由无到有、持续扩容,标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特质。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亿万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为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提供了不竭动力。

  历史在砥砺前行中创造,辉煌在接续奋斗中铸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这是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刀刃向内,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这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毅笃行。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

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如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如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关键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时代新篇,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才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夫战,勇气也。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激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各部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更加注重制度集成创新,蹚出一条新路来。河北雄安新区,为解人才之“渴”,发布“雄才十六条”,对高端人才实行“特岗特薪”、为引进人才提供编制保障等改革举措令人耳目一新。制造业大省江苏,面对呼吸机芯片研发难题,采取“揭榜挂帅”机制推进攻关,仅用14个月就研制成功,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前进道路上,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义无反顾推进改革,就一定能汇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和活力。

  改革重谋划,更重实效。主席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中央改革办成立督察局,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山东建立重点改革任务挂牌督办机制,推动改革任务落地;浙江金华聘请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工作者等担任“改革督察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敢抓落实、善抓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今天的中国,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拼搏的精神更加昂扬。面向未来,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党总是能够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我们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

  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主席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

指引,充分证明“两个确立”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全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锚定总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一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新华社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开放来推动事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新征程上,要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新征程上,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乘历史大势,走人间正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制定了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的改革路线图。行至民族复兴关键节点,这一重要会议向国内国际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写下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担忧开除球籍”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面向未来,强国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推动伟大事业行稳致远,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改革,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困难程度一点不亚于从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看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起;看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日益增长。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唯有进一步科学谋划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坚克险,才能汇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化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必须贯彻的原则。全会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破”与“立”并举,“制”与“治”融通,助推“中国之治”成就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振聋发聩的宣示,向世界再次传递新时代的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领导下,用实干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迈上新的改革征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鼓作气,锲而不舍,乘势而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又矗立起一座改革开放的时代里程碑。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气势恢宏的壮阔蓝图,清晰具体的工作部署,中国共产党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使命担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由破冰突围到全面深化的转变,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接续推进的成功实践充分印证: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历史结论昭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始终用好“关键一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唯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写好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中国式现代化,是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的系统工程。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罗万象,见深见广。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着力点,无不是迎着问题上、奔

着问题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明晰的改革路径,指引着奋楫笃行、干事创业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是一张倒排工期的改革清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以“踏石留印”的干劲、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积极作为,善作善成,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历史新坐标

环球时报

(2024年7月19日)

  在全民期待和全球关注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8日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要求在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是一次在全球重要事件汇聚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昂扬的精神,将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也让这次全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历史新坐标。

  本次三中全会更加坚定了人们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此做了最好的实践回答。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把握历史机遇、掌握历史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深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推进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事业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本次全会上,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更加明确,2035年中期目标更加清晰可望。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是中国对世界在实践和精神层面的双重贡献。在历史的长河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创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更加注重系统集

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这一目标下,预期将伴随一系列具体的、目标明确的、执行有力的经济社会政策的跟进和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各项制度潜能和制度活力不断释放,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在全球比较中优势更显。

  改革开放是对社会活力的释放和激发。人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只有人人活力四射、潜能迸发,只有人人创新不断、敢想敢干,现代化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活力的进一步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进一步保障,将会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干事创业的伟大洪流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它回应了各方关切和期待。我们坚信,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跃上更高的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必将再创盛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时报

(2024年7月19日)

  在万众瞩目的期盼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奋力行进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时代背景下,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发展。

  回望过去,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历历在目。放眼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描绘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未来的改革提供时间表、路线图。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跨越新的重要关口。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76.49万亿元,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大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为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40多年的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

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对金融业而言,既要不断深化改革、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又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我们尤需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劲闯劲。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金融业的改革方向是明确的。主席总书记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所作的一系列重要阐述和重要部署,深刻揭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和方向。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系统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把学习好贯彻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落实;要结合学习好贯彻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主席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要齐心协力抓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建设金融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干担当。

  使命催人奋进,奋斗正当其时。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用智慧去破解错综复杂的矛盾,用行动谱写更加壮丽的金融改革新篇章!

改革有召唤青年有担当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0多年来,正是因为实施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青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以特有的激情和活力勇立时代潮头,留下闪光的青春足迹。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成长,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享有丰富多元的职业选择,享有日益完备的权益保障,形成宽广的视野和“平视世界”的心态,走上更辽阔的人生舞台。全面深化改革浪潮里的朵朵青春浪花,一同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嘹亮的青春之歌。

  青年也必将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青年思想活跃、富有活力,与现代化之

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理应突破思想观念障碍、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改革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召唤,广大青年要敢于做先锋,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矛盾越是复杂尖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在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是属于这一代青年的际遇和机缘,也是这一代青年需要直面的挑战。无论是攻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还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都需要青年发扬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做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突击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学习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7月19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对标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更好引领广大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再谱改革新篇章

农民日报

(2024年7月19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

  过去十多年,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唯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破解发展矛盾和难题,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农村改革仍是重要一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破除障碍到融合发展,发展阶段和改革内容不同,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却是一以贯之。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三农”根基。

  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农村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的方方面面,也有不少底线红线。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农村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更紧扣主题,突出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要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要健全推进新

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破除各类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的各种障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高质高效农业,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要稳扎稳打,注重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啃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很多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急不得、快不得。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相关支持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昂扬拼搏,铿锵前行,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的“三农”力量!

凝聚改革的磅礴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浙江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1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通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当前工作中,推动我省改革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需要全社会凝聚精气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才能汇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依靠群众是搞好改革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浙江改革开放史上,“义乌发展经验”“枫桥经验”“后陈经验”等,无不受益于坚持群众首创精神。全会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提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锚定改革目标,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

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2000多

个改革方案里,“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引领浙江发生精彩蝶变的“八八战略”,处处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催生了一系列厚重的改革成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中,依然要持续回答好“改革为民、改革惠民”考题。让人民有沉甸甸的获得感,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

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浙江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四千精神”、浙商精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绚烂诗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振奋人心,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必须昂扬改革的精气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历史新起点上,浙江有责任焕发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齐心协力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凝心聚力、万众一心,抓紧谋划如何拓展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一基本路径,切实谋划如何逐项落实中央各项改革任务,加快形成新一轮改革的破竹之势,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美画卷。

“学”“宣”“谋”“干”

浙江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站在高处向更高目标的“再出发”,是把全面深

化改革继续推向前进的“总动员”,是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大手笔”,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浙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确保全会精神在之江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关键是抓住“学”“宣”“谋”“干”四字诀。

  要精心组织“学”。一体学习领悟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以及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牢牢把握改革的政治引领性、改革方向的坚定性、改革指向的鲜明性、改革内涵的全面性、改革战略的牵引性、改革立场的人民性、改革方略的科学性,省委常委会带头示范,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全面对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要大张旗鼓“宣”。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积极开展对外宣介,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氛围,以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切实把全会精神讲清、讲准、讲透、讲实,推动全会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做到全面覆盖、家喻户晓。

  要全面对标“谋”。深入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战略目标,谋划如何拓展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一基本路径,谋划如何逐项落实中央各项改革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惠及人民,聚焦关键领域和短板弱项攻坚突破,聚焦优势领域放大优势、再造优势,形成系统性推进改革的整体战略部署。

要结合实际“干”。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浙江当前工作中,以改革

排头兵、探路者、实干家的姿态,着眼加快形成新一轮改革的破竹之势、激发全省上下的闯劲干劲拼劲、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深化细化各项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蹄疾步稳、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持续擦亮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金名片,全面巩固经济稳进向好势头,在“开门红”“喜过半”的基础上实现“季季旺”、夺取“全年胜”,坚定不移高质量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更充分、更先进、更全面、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推动浙江再突破、再提升、再上台阶。

  “学”“宣”“谋”“干”,既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又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整体。要以“学”“宣”“谋”“干”为载体路径,迅速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浙江新的更大贡献。

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南方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19日)

  7月15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传递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吹响了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新进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一路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不断书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

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要落实好全会作出的系统部署,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主席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对标中央顶层设计,全力做好谋划和推进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定改革方向,增强改革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要激活改革动力,坚定走在前列,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等重点工作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等,研究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强大动力。要弘扬改革精神,狠抓改革落实,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广东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闪闪发光的时代标识,进一步开创全省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奋进新征程,改革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

南方日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坚定信心,接续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行刻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重大历史关头,主席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重要会议,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从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到考察安徽小岗村、河北雄安新区,总书记一次次奔赴改革地标,重温改革历程,部署改革新举在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伟大征程催人奋进。回顾这些年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制度环境,为经济

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展两轮大规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可以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以来,主席总书记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确保广东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上下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实,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强大力量。

改革旗帜始终镌刻“人民”二字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周明华

(2024年7月18日)

  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主席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激荡“依靠人民求胜利”的品格作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其价值取向立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石之上,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增进民生福祉行之笃之。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在改革行进的路上,只有真正倾听人民的声音,回应人民的期待,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只有始终如一地坚守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才能不断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就。

  坚守“人民利益大于天”的使命担当。改革千头万绪,以人民利益为旨归,改革的科学性才有支撑,落实的有效性才有保障。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一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从个人所得税改革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抗癌药降价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全面改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彰显了改革的人民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改革不是冰冷的政策调整,而是温暖的人心工程,需要一以贯之地明晰方向目标、明确战略部署、探索方法路径,在团结引领人民的道路上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二字重千钧。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经济风云变幻之快,可以说前所未有。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虽已摆脱了“穷”的境遇,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始终依靠、团结人民,从人民那里获得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

坚定不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贵州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坚定不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推向前进。

  《决定》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面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牵引作用,从13个方面部署未来五年改革重大举措,并对 领域改革作出部署。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主席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对标中央顶层设计,聚焦主战略主定位,全力做好谋划和推进贵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精彩画卷,在砥砺前行中绘就;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高举旗帜始终挺立潮头

解放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谋划和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更加坚定地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更加勇毅地担起战略使命,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诠释上海的责任担当,创造新的不凡业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上海一路走到今天的关键所在。回望历史,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很多方面并不具备天然优势、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供照搬的上海,不断攻坚克难、闯出新路,书写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40多年改革开放、砥砺奋进,上海已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风向标”。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上海,已经踏上新的时代征程。随着改革开放推向纵深,更多深层次、系统性难题不断浮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会率先直面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当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扩大开放,上海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外部环境挑战和自身转型考验,亟待攻克新难题、开辟新天地。此时,我们应当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更强烈的改革担当和开放自觉,回应人民期许、回应时代之问。

  去年,主席总书记考察上海,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总书记专门强调,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上述要求,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会《决定》部署和学习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结合起来,坚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抓改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风貌和能力素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需要更为坚定的自信气概、更大程度的思想解放,也需要更加务实、更见成效的“钉钉子”功夫。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斗志,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确保上海始终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改革实践中挺立潮头、走在前列。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河南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使命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7月19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意义,坚持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进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全会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砥砺奋进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夏粮实现增产丰收;全力以赴拼经济,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地方金融改革;全面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四条丝路”链接世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以改革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河南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日益显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新征程上,精准理解《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结合我省实际研究细化,我们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系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协同联动推进各领域改革,集成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持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新部署、新要求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

让改革之“花”在江淮大地结出更多发展之“果”

安徽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百舸争流,改革者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席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在安徽落地落实。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徽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素有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宝贵基因,

更要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题、破题、解题文章。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突出守正创新,把准改革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守正不是守成,创新不是标新,我们要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创造性推出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我们要突出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整体效能,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一体谋划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任务,打出各方面改革举

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组合拳”。

  改革要整体推进,但不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需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突出重点突破,强化改革引领作用,从制约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们要突出人民至上,坚守改革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融入改革各方面,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以执行者、实干派、行动家的姿态,高质高效完成党中央改革“规定动作”,精心谋划安徽改革“特色动作”,让改革之“花”在江淮大地结出更多发展之“果”。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赣鄱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江西日报全媒体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7月19日,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推动全会精神在赣鄱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努力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推动全会精神在江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准确领会把握内涵要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体现在主席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席总书记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全会作出的《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努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生动实践。

  推动全会精神在江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全力推动改革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准确领会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认真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结合江西实际,领会好改革意图,细化完善改革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推动全会精神在江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加强领导、见行见效。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开展传达学习、宣传宣讲、教育培训、研究阐释等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深刻领会、融会贯通。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系统领会要义,在学深悟透、宣传宣讲全会精神上作表率。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部署、加强宣传引导,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把全会精神讲清讲透讲实,营造浓厚政治氛围、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本地本部门工作,把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意气风发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学深悟透兴起热潮

北京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主席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战略主动,有力应对挑战,实施一系列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主席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北京作为首都,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奋进在新征程上,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必须自觉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必须更加深刻领会全会的战略部署,深入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任务以及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锚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力开创首都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学习,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各级党委(党组)要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班子成员深入学习交流;要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带头到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抓好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等工作,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和勇气;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务求取得实效。

  伟大的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锚定目标,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

京平

(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在全市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热烈的讨论、昂扬的话语激荡舆论场,无比鲜明地证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又将见证新的出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46年一路走来,借由这一重要法宝,中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创造了史诗般的进步。“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新时代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对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北京作为首都,尤须走在前列,科学谋划本市重点领域改革举措,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敢闯敢干、善作善成,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风生水起逐浪高,扬帆破浪再启航。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图景将更加气象万千,伟大事业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24年7月19日)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是深圳崛起的源头和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向世界铿锵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对深圳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寄予厚望。深圳必须始终牢记主席总书记殷殷寄望,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把改革开放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的崭新篇章。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特别是要坚决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我们要勇当新时代“拓荒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决抓好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除陈旧的思想和僵化的思维,突破机制方面的堵

点和瓶颈,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

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新答卷。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勇当全面深化改革尖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书写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

篇,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画卷。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是“深圳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针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挑战,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在超大型城市治理、营商环境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深圳勇闯体制机制关,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方向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在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尖兵探

路示范。在这方面,深圳责无旁贷,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要抓住“牛鼻子”,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要注重“治”“制”融通,坚持“破”“立”并举,在完善体制机制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助推“中国之治”迈上新境界。

  锚定目标、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党校还将举办学术沙龙,组织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举办第五届香蜜湖论坛等。同时,扎实推进新课开发和干部轮训,组织教师申报全会精神宣讲课程开发,秋季学期将第一时间安排通过校级试讲的课程进入党校主体班课堂,并安排教师到市直各部门、各区、街道、社区、企业等开展全会精神宣讲。

把钉子钉得更深更准更牢

嘉兴日报评论员(2024年7月20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推动全会精神在革命红船起航地见行见效,昨天下午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号召全市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主席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主席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硬骨头越难啃,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全会《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庄严宣示。推动全会精神在革命红船起航地见行见效,每一名红船旁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入脑入心“学”,学深悟透全会精神。钉子钉得牢不牢,取决于它钻得深不深。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吃透改革要求,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从而有的放矢、精准深入地抓好改革落实。如何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划出几个“深刻领会”的学习重点。全市上下要以此为遵循,始终保持一股学习的“钻”劲。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对嘉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贯通,从中深刻领会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成效,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安排、重大原则、系统部署、根本保证,深刻领会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明确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确保全会精神在嘉兴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要见行见效“干”,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钉子起不起作用、起多大作用,取决于是否找准“钉点”、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找准定位、抓住重点,蹄疾步稳、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推

动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新成效。全会的改革部署,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有机结合,与统筹推进交通强市、智造创新强市、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高水平城乡融合有机结合,把准改革“方向盘”,走好发展“上坡路”。牢牢抓住重大改革“牛鼻子”,紧扣国家战略、聚焦试点任务、放大特色优势、突出民生优享、围绕党的自我革命深化改革,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牵引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整体推进、形成声势,除顽瘴痼疾、破利益藩篱、开发展新局,早日把全会的“大写意”转化为嘉兴的“工笔画”“施工图”“实景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过去多年,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改革开放先行地嘉兴始终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而今迈步从头越,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湖儿女也必能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勇立潮头。

与会同志围绕全会精神畅谈理解体会(2024年7月19日)

  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是巩固发展“两大奇迹”的主动抉择和战略之举。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一、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

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系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主席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踏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画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序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引领我们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我们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二、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

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中央委员、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我们推进改革,都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展开的。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特别是要坚决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推动其他领域改革。

  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要优化市场环境,统一规

范市场竞争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

础制度,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

三、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坚决抓好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切实把全会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力,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既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通过改革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推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这次全会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体系,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破解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去年4月,主席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明确要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此次全会又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摆在重要位置。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全会精神,广东责无旁贷。

  广东将把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作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抓手,围绕“从0到1”的原始创新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下大力气推动“从1到10”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更大力度提升创新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

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五、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此次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

  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聚焦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融,释放新的开放红利。

  我们要进一步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做好负面清单的‘减法’、营商环境的‘加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强磁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六、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

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东部战区政委刘青松:人民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

此次全会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改革整体布局。

  东部方向地处经济社会改革最前沿,也是改革强军重要试验场,我们将积极融入党和国家改革进程,按照国防和军队改革规划,持续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创新,以有力举措推动改革强军战略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注入强大动能。

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

新疆乌鲁木齐市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这些年,一

系列改革举措,让我们看病更方便了、养老更安心了,一串串老百姓的‘幸福清单’也是改革的‘成效清单’。”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说,回到工作岗位上,她将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到基层改革工作的发力点、突破点,从便民服务的一件件小事抓起,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杨金行

(2024年7月17日)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人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

  那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给了我们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答案。

  从出发点来看,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的改革。在社会改革中,人民对于利益的感知,最直观的维度是眼前实际问题的解决,最深刻的维度则是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提升。针对第一方面,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例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直接解决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等群体“看病难”的现实问题;聚焦第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区;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使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变,成为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生动书写。

  从过程来看,是把人民当做最大动力源的改革。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而我们党也始终把人民当做改革的最大动力源。20世纪80年代初,源于农民自发创造后被中央提升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到1984年基本解决困扰多年的温饱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一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喷涌而出,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持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桥梁,并通过媒体等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从“十四五”规划到二十大报告,以及各领域的重要新规文件……每一份党和国

家的重要决议决定,每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重要智慧。改革的实践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活力,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改革的正确思想与政策制定贡献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从结果来看,是人民自身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从外在面貌看,40多年来人均GDP增长190倍,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人的物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从内在看,通过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7%提升到60.2%,“文明其精神”成为了现实,“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而乡村赛事一个接一个打响,非遗项目受到年轻人追捧,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变得空前丰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以及“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天,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让我们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动力,让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不断为改革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如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远航。

新的时代之问中国以改革作答

杨金行

(2024年7月20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之举。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新时代,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如今,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民群众新期待日益高涨,“中国号”巨轮该驶向何方?面对新的时代之问,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交出了一份名为“改革”的精彩答卷。

  这份答卷,审题科学、精准。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难度前所未有,单个的问题突破、矛盾解决已经行不通,党中央充分理解这道时代之问的出题背景,立足于“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的现实,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创造性、针对性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三个原则性要求,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奠定了科学的落笔基础。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以

下简称:会议公报)铿锵有力的文字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然要求、鲜明标识、本质要求等特征进一步得到明确,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为清晰的纲领。

  这份答卷,重点突出、明确。长达5000余字的会议公报,内容非常丰富,重点却十分明确。其中“改革”一词共出现了53次,频率最高,这与全会的主题一脉相承,当这些“改革”分散在行文中,与教育、科技、人才中众多词汇伴随出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变得更加具象化。在15个方面的改革部署中,6个涉及经济体制,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排在首位,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是重头戏,也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出发点。公报在任务部分第一条的第一个机制就强调“市场机制”,并用到了“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个新表述,将给市场释放鲜明信号,让各类经营主体提振发展信心。公报中的另一个高频词“人民”,则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也让实现这份振奋人心的蓝图有了力量之源。

这份答卷,彰显力度、决心。根据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介绍,二十届三

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15个方面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涉及范围如此之广、程度如此之深,力度可见一斑。而全会公报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除了体现出中国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更传达出一个决心: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绝对不是说一说,是有科学谋划,而且也要扎实完成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无疑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道路上一个重要坐标,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携手共进,不断突破改革中的瓶颈和障碍,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坚定改革方向提振改革信心

路漫漫

(2024年7月18日)

  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我们回望

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能带来方向,能带来信心,更能带来发展。

  改革带来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自此,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拉开大幕,一个国家的命运发生深刻变化。而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做的是更长远的布局和更深层的刮骨疗毒。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针对社会关切的“硬骨头”,拿出有说服力的、连贯性的改革方案,给出有清晰的改革路径,不断指引中国未来的发展。

  改革带来信心。40多年的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尤其是每当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刻,每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们党总能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从而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以及提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改革可以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不断坚定发展信心。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除了释放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强决心,无疑也将出台一揽子涉及多领域的改革举措,必将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信心百倍再出发,去夺取更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有力改革,也必将帮助世界市场“定心提气”。

改革带来发展。作为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改革带来的巨

大成就和变化不胜枚举。四十多年来,受益于改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如今的中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变成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功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群众。比如从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重庆“数字救助”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切实回应了企业与群众的实际问题,让企业、群众在改革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尤其是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合作机遇。可以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举行,既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会影响世界未来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沿着改革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不断再铸新的辉煌。让我们携起手来,矢志奋斗谱新篇!

找准突破口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路漫漫

(2024年7月21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已圆满落幕。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是巩固发展“两大奇迹”的主动抉择和战略之举。

  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改革先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新使命,勇于开拓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切实把全会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坚定改革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首先需要通过学习推动思想上再解放,这就要求重庆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掌握精神实质,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新论述、新观点、新知识、新要求、新任务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并以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主动思考、谋划、推进改革,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

  抓准改革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重庆要严格对标对表、精准落地落实,不折不扣把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找准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因此重庆也要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和重点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立足重庆地方优势及实际情况,优化改革总目标,明确改革重点任务,细化改革具体项目,制定改革具体举措,并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在实践中极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发力,共同破解制约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推动重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题突围向全面深化转变。具体而言,重庆要以“两大定位”为总纲领总遵循,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以数字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手段”、“三

攻坚一盘活”、开放型经济发展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启改革新突破,力争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改革“金名片”脱颖而出,继续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贡献重庆智慧和力量。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四十多年来,重庆虽身为内陆城市,但向来不缺乏改革基因和创新意识,更不缺乏改革的勇气和激情。我们坚信,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全市上下的创新攻坚下,在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过程中,重庆一定能够当好西部地区改革先锋,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从而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更多重庆智慧和力量。

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顿小玲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和科学部署。

  科技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实现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努力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促进油菜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以油菜“提单产、扩面积、增效益、促多元”为目标,大力培育适合不同产区、不同耕作制度的油菜新品种,为国家油料产能提升以及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向改革要生产力,向改革要社会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杨志勇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诸多方面着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就是其中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经济体制改革为宏观政策的实施提供体制性支持。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需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容。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应注意总结和运用改革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改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

(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贯彻“坚持系统观念”原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彦斌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全面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前所未有。坚持以系统观念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坚持系统观念有利于妥善处理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从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向前。其次,坚持系统观念有利于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紧密衔接、协同并进、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改革在稳定中前进、在创新中突破,实现改革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坚持系统观念有利于处理好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与其他经济领域改革的关系。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陈彦斌表示,运用系统观念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利于理顺宏观政策操作的整体逻辑,提高宏观政策效率、改善社会预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从而为其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下一阶段金

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水平,进一步改革完善LPR,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分工协调的机构体系。推动健全股、债、期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坚守主业,结合自身禀赋,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稳妥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要贯彻一系列重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确保通过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确保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深化改革中更好为民服务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庄严(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表示,推进民政工作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在深化改革中更好为民服务、为民解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山东聚焦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推进民政工作改革,通过建立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托管运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婚育户”集成办等制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民政工作改革红利。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山东民政将全面推进老龄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的有效政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惠民服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

太原市委书记韦韬

(2024年7月19日)

  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阐释和回答了“为什么改”“往哪里改”“为谁改”“怎么改”的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太原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结合太原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在太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太原将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大力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构建“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二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太原”,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是加快山西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和太原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科学谋划临空经济区,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四是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深入开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五是健全山西中部城市群“六个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时代新篇。将传承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城市基因,强化系统思维,聚焦重点突破,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在深化改革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锚定“智造新铜都”,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在深化改革中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环境、激活力,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是在深化改革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为民办实事事项征集和实施机制,健全“畅‘铜’无忧”民声呼应工作体系,不断增进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四是在深化改革中推进高效能治理。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统筹“制”与“治”、“破”与“立”,巩固拓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成果,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水平安全。

  铜陵市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奋力谱写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篇章。

跑出制度创新加速度

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

(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更坚定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主席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前海合作区不仅肩负着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任务,而且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

  自2010年成立以来,前海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立足“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

  前海将以更大决心、更强信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向改革开放要动能,先行先试,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深度和维度,加速推动“前海方案”“前海规划”落地,全面深化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统筹资源、集成任务、形成合力,加快构建集成性制度创新体系,持续探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展现新时代前海作为。

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2024年7月19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全会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正在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传化集团将与时代同步、国家同频,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坚定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新科技、新服务和发展新产业、打造新平台、建立新关系、激活新主体,加强战略、经营和管理的把握,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民营经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传化集团将全力推进变革、练好内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增强应对环境挑战和形势变化的内在竞争力。企业将带领全体员工向新而行,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做好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两件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2024年7月2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360集团将坚持做好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两件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强烈,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经济新动能进行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不仅将让数字化释放更多改革活力,更是对民营企业坚定不移地支持与鼓舞,彰显了国家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周鸿祎表示,作为数字安全领军企业,360集团将创新数字安全服务,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底座,继续把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作为企业最高使命。全会还指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百行千业”或将带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发展大模型的关键是抓住场景红利,将大模型向产业化、行业化、垂直化等深度定制方向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坚定在华投资发展信心

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

(2024年7月1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擘画蓝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给各国企业在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让天丝集团在华投资和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天丝集团密切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相信各项深化改革的举措将有力推动中国市场扩大开放、提振消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器。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活力正不断增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近年来,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各国企业感受到品牌和技术在中国能够得到平等保护。

  中国正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天丝集团将积极拥抱这一机遇,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销售、运营、研发等各个业务环节,开发更多满足中国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

目录

(50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素材(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