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7篇)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7篇)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7篇)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1.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

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1

2.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树文:

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创新……………………………………………………3

3.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

扛起“顶梁柱”“排头兵”使命………………………………………………5

4.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

破解“三个难题”加速成果转化………………………………………………7

5.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

打造新质生产力助推乳业振兴…………………………………………………9

6.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

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国企担当………………………………………………11

7.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

抢占稀土产业创新“智”高点………………………………………………13

聚焦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以科技“突围”为抓手全面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内蒙古日报,2024年7月10日)

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科技“突围”工程以来,对标“起跑即领先”的要求,因地制宜“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首批确定了“4+1”共5个突围点位,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一揽子”启动36项重大攻关任务,引入汤广福、李卫、孙宝国等领衔的18个院士专家团队参与“突围”攻关,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当前,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以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各盟市、各部门和高校院所主动谋划所属地区和领域的创新重点,全区上下呈现出齐抓科技、创新实干的良好局面。科技“突围”工程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是自治区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科技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工程是打开科技工作新局面的突破点,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从前期推进情况看,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要有重大任务、具体项目来支撑,科技“突围”的理念更有摒弃“我不如人”、强化“有解思维”的探索实践,只要找对方法路径,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就能闯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抓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着力抓好产业落地。科技“突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业,在点位选择上,要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抓好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组织顶级科研力量,在能源、种业、稀土、乳业等领域,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前沿材料、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前瞻部署攻关任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踞得“一席之地”。

  二是着力抓好人才引育。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抓好组织模式创新,跳出条条框框,引进顶级科学家团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采取“引进专家团队+共建研究院”“揭榜求贤+龙头企业转化”“定向委托+重大平台攻关”“异地研发+本地孵化”等多种模式,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政策优待等方面予以统筹支持,让各类人才安心在内蒙古工作。

  三是着力抓好企业主体。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突围”的重点、难点,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将“突围”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形成产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突围”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

  四是着力抓好工作统筹。在自治区党委科技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从全区层面统筹各部门、各盟市创新资源,刚性落实“一方案一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财税金融支持、土地用能保障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做好考核评估,健全动态调整和容错激励机制,确保科技“突围”工程取得务实成效。

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创新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树文

  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科技资金投入实现快速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区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到153.24亿元,从2021年的35.28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74.97亿元,年均增长56.3%。2024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建立了“1+N”科研经费改革放权制度体系,推进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科技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

  为贯彻好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化科技资金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服务我区科技“突围”工程深入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投入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全国科技大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

  不折不扣落实科技资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始终把科技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科技支出增长率不低于20%。自治区本级带头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对盟市财政科技投入考核力度,督促盟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经费专户运行管理,探索科技惠企资金直达机制,加快科技支出进度。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政奖补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投入。发挥自治区科技基金投资带动作用,整合现有基金,进一步壮大重点产业基金,发挥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引导作用,落实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

二、深化分配机制改革,强化资金精准投放

  改变科技资金投入“小散乱”状况,坚决“不撒胡椒面”。集中财力聚焦低碳能源、绿色算力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等八大方向开展前沿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实施科技“突围”。

  将自治区现有的5个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为2个专项资金,整合现有的科技基金设立新的科技创新基金。同时,统筹科技金融各项政策,整合专项资金、基金、担保、贴息等政策工具,紧紧围绕科技“突围”重点工程,发挥“蒙科聚”平台作用,形成合力支持科技创新。

  集中力量支持打造重点创新平台,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深化经费管理改革,提升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我区已制定了“1+N”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权制度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财政厅将强化督促指导,加强政策宣传培训,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各项目单位要落实科研经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定期公开科研资金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进一步改革放权,为科研工作者减负、松绑。我厅将会同科技、教育等部门制定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减少申报条件、简化科研经费报销程序,允许项目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探索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督促项目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将报销审批权下放至项目负责人。

  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研究完善现行的财政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政策,根据科研项目实施情况适时组织重点绩效评价,与科技部门的绩效评价相互补充,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步,财政厅将深入贯彻主席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统筹财政资源,聚焦聚力服务保障我区科技“突围”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自治区完成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更多的财政和科技力量。

扛起“顶梁柱”“排头兵”使命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

  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主席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蹚出一条新路子”的要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蒙”行动,财政科技投入、各级研发机构、各类创新企业分别较2021年增长144%、140%和360%,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鄂尔多斯市将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科技强国建设部署和本次会议要求,坚决扛起自治区发展“顶梁柱、排头兵”使命,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全面提升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50强,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闯新路。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先进电解水制氢等引领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双碳”战略,全力攻坚突破低碳、零碳、固碳、负碳关键技术,率先建立零碳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创新型碳达峰试点城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大科技攻关,创造新时代科技治沙新模式。

  二是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主体,在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上闯新路。联合清华大学推动鄂尔多斯实验室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建好“蒙科聚”鄂尔多斯分中心,积极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力争到2026年建成2家以上“国字号”研发平台。深化“三清零”和“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闯新路。深入实施“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聚焦“五大领域”“八大方向”凝练重点科技项目,力争3年内突破关键技术30项以上。提升矿鸿工业互联网重点实验室、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级,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车能路云”示范应用等中试基地、验证平台,推动一步法制芳烃制烯烃、绿色航煤成套技术等项目加速转化,助力构筑世界级能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羊绒产业。

  四是聚焦建设人才发展高地,在推进科技力资源汇聚上闯新路。打响“暖才于心、城就未来”人才品牌,常态化开展“院士暖城行”“暖城之邀”等系

列活动,新引进一批院士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力支持“一本三专”和内工大

新能源学院建设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五是聚焦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上闯新路。推进金融赋能科创行动,做实“五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打造我国西部科创政策洼地。实施科技投入攻坚行动,深入落实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建强京沪深人才科创飞地,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破解“三个难题”加速成果转化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聚焦科技“突围”工程,找点位、筑平台、促融合、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XX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较上年增长30%;成果转化经费达到8041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微变雷达技术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应用到全国28个省份;太阳能设施农牧业技术转化建成示范工程35个、产业园4个。今年上半年已实施成果转化149项,其中煤基固废低碳利用技术单笔转化金额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破解“三个难题”,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自治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聚焦破解“成果产出难”,深化有组织科研攻坚。围绕低碳能源、前沿材料、先进制造、信息通信等优势领域布局15项重点任务,推进知识、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深度耦合,组建以重点任务为牵引的创新团队,引导科研人员从“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从“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探索校地企多主体薪资“众筹式”双聘引才机制,实施重大成果岗位晋升“直通车”和“里程碑”特殊贡献奖励制度,开通“成果转化型”职称评审通道,加快汇聚创新人才。

  二是聚焦破解“供需对接难”,加速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推进鄂尔多斯新能源学院和内蒙古高等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建设,构建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集群和转化链条。建立“市场化”团队聘用人才机制,建强10个新能源交叉学科方向及研究团队。依托牵头组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3个产学研用联合体,推深做实与蒙能集团共建的智慧运维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华电共建的绿色低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航天六院共建的能源动力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建立新能源产业创新基金,与企业联合开设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三是聚焦破解“收益分配难”,提升激励政策含金量。不断优化激励政策,探索实施成果完成人按90%分配转化收益政策,建立学校规范授权、项目负责人自主管理、负面清单刚性约束的分配决策机制。依托内工科技创新产业园孵化平台,用好签约合作的23家孵化转化、中介服务、基金金融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路径。开展存

量专利“大起底”,建立市场导向的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完善高价值专利“滴灌式”培育体系,按照成果转化早、中、后三个阶段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打造新质生产力助推乳业振兴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

  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汇聚优势资源,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乳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心将继续围绕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乳业振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探索科技平台新型运行机制,提升创新效能。完善“理事会决策、技术咨询委员会咨询、总经理负责”的新型运营管理机制,不断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攻坚乳业发展瓶颈问题。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推动“人才汇聚、人才培养、人才共享”有机结合,为行业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引入“风投管理”理念,通过“面向乳企征集战略需求、面向成员单位征集入库项目、专家组论证出库、成员单位组队攻关”的项目出入库机制,运用“漏斗型”项目管理方法,确保资金投入有最大的抗风险能力、最好的投资回报效率。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兼顾国家战略、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化问题,目前已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45项,申请专利113项,发表论文152篇,发布标准17项,出版专著3部,产出了一批世界首创、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按照“大中小三循环”行为规范,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引领乳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循环”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加政府税收;通过“中循环”打造我国乳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科技型企业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在乳品行业转化应用;通过“小循环”支持企业解决个性化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争做科技“突围”表率。中心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乳业科技‘突围’工程”和“五大战略目标”落地,针对“牛奶产量相对过剩”与“乳品消费量偏低,消费者营养需求未被满足”并存的问题,围绕“牛奶的精深加工”等7个方向,共同开展“特色功能乳蛋白的分离制备技术研究”等16个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深加工方向和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乳基食品,打造我国乳业新质生产力,实

现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的转型升级。

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国企担当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

  电力集团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国企担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以来累计研发投入109亿元,年均增长13%。电力集团将坚决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本次会议精神,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布局科技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产业变革机遇,依托自治区能源发展优势,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自治区能源电力产业创新发展。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推动草原英才、蒙电英才、拔尖人才、百优人才等人才工程。打造校企人才合作典范,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博士9名、硕士164名。聚焦新形势下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发布《“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奖励管理办法》等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电力集团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统筹政策、项目、平台、资金、人才五大创新要素,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大力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自治区率先建成全国新型能源供给体系。电力集团主动融入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怀柔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了高效稳固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下血本”建设大青山实验室,重组建设自治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

  三是牢牢抓住自治区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携手国内顶级创新团队,牵头落实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任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电力集团联合顶级创新团队,共同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关键技术”项目,为我国乃至全球沙戈荒地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开辟全新技术途径。同时依托大青山实验室,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可再生能源制取低碳零碳燃料”重大项目,探索新能源电力就地转化消纳技术的新路径,打造“电-氢-氨(甲醇)”全产业链的新模式。接下来,电力集团将持续跟进“煤炭2030”“智能电网2030”“储能与智能电网”等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进展,力争成功领题。

抢占稀土产业创新“智”高点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英思特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主要产品稀土磁性材料应用器件,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技术水平国际领先。2021年以来,英思特每年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25%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5.21%,累计投入1.3亿元,形成并转化科技成果105项,支撑公司每年营收的平均增速达到37.1%,产品价值和行业地位快速上升。英思特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持续在“创新”上谋未来、要效益,为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创新方向。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为使命,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锚定公司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应用,在稀土磁性器件精密化、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磁路设计、智能组装等工艺水平,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企业持续成长、行稳致远。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发展先机。英思特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5年内将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提升至7%以上。同时,以客户为中心,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新赛道,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抢占全球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智”高点。

  三是强化技术合作,积极引智聚才。英思特将积极借力“京蒙合作”“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以及“一院一校一国重四中心”等自治区、包头市支持科技创新、技术合作的政策和平台,依托英思特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包头研发中心和昆山研发飞地,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联合攻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积蓄发展后劲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四是加强专利布局,形成技术优势。近3年,英思特累计申请专利312件,并以此获得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授信8.46亿元,满足了公司持续经营、壮大的资金需求。英思特将积极布局高价值专利和高水平产业技术标准,切实维护技术

权益、捍卫先发优势。

目录

(7篇)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