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56月,副主任X带领调研组,就全县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
X
镇等10个乡镇实地调研,分5个片区共召集21个乡镇分管领导、卫生院负责同志和12名卫生行业的市、县人大代表座谈,召开县直有关单位座谈会,详细了解我县医疗卫生资源体量及服务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设日渐完善。截至20XX年底,全县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5所(综合医院2所、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乡镇(中心)卫生院28所(含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卫生室167个。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2024张(公立1336张、私立688张);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数1485人(县级809人、基层676人);医护人员2273人(公立1877人、私立396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13”(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城区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托XXX三个中心卫生院建设覆盖周边乡镇的三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区域医疗规划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晋级三级医院和二级妇幼保健院。“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和发展投入力度超常。总投资3.84亿元的“X县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成试运营。启动实施总投资3.57亿元的“X医学传承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安排1.2亿元分别用于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XXXX等乡镇卫生院新(改)建。化解县中医医院部分历史债务900余万元。自20XX年起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作为X医学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XX年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支出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政府办医“基石”更加牢固。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人民医院积极探索省际创新型紧密合作模式,成功挂牌“浙大二院X县分院”。县财政分5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其奖补合作。同步实施百名“歙医青年成长计划”。“五大中心”中4个通过认证,10个学科获评省市重点学科(省级2个、市级8个)。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自2019年起,牵头医院派出近300人下沉各分院驻点帮扶。逾五分之一乡镇卫生院达“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乡镇卫生院全额拨款和村医年收入保底政策。初步建立“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医、未病共同防”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基层诊疗人次占比稳定在60%以上。
四是X医学传承发展势头良好。县中医医院与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成专科合作联盟、与省针灸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引进全国名中医X工作室,建成“智慧中医药一体化服务”项目,实现与乡镇卫生院网上会诊、县域内中药配送全覆盖。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中医氛围浓厚的中医馆。大力推广普及中医适宜技术。20XX年组织119人参加省、市中医类培训。全县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610项中医适宜技术,其中霞坑、三阳等卫生院可开展20余项。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人次比达40%以上,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五是“三医”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形成“卫健统筹、医保协同、药监支持”的医改联动机制。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通过调整完善药事管理组织,遴选优化统一基层用药目录,统一审核采购,加强基层配送和药款支付管理,实现基层用药同质化。在全省率先开展适宜日间病床收治病种医保结算试点,有效破解“挂床”住院和“小病大养”等难题;在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在X片区开展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管理试点,有效改善片区“县外就诊”现象。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医疗资源服务与保障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一些问题和短板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不强。医疗资源低端重复,未形成错位发展。县中医医院因历史债务、人才流失等问题发展中困难诸多。XXX三个中心卫生院“区域次中心”功能不足不强,专科不齐、设备不足、短板明显;X中心卫生院布局较偏(不在乡政府所在地,距最远自然村20公里),与群众就医需求不相匹配(年门诊量超过XX两个“区域次中心”)。部分乡镇卫生院“老旧小”问题突出,尤其雄村镇、森村乡和徽城镇等卫生院空间狭小,亟待迁建。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食宿条件简陋,职工基本生活条件欠缺。20XX年建成的3个农村院前急救站点(转运点)配有急救车(转运车),但尚无足够的人员配备,也无日常经营经费保障等,院前急救工作难以按标准流程正常启动运转。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布点兼顾新城区不够。多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但在村医中午(部分夜间)值班休息和生活功能用房的设置方面普遍不足。
二是服务机制有待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资金、人才、利益协调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远程会诊中心建设还需加强各方资源配置与协调。医共体双向转诊政策落实不理想,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高,下转困难。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不够合理,药品集采与临床用药存在结构性不足,不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需求,导致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疲于往返县级医疗机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制约了服务质量和效率。落实财务制度的方式方法有待调整和改进,节余留用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尤其是新建房屋)折旧提取只在医疗服务收入中扣除,导致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没有节余,严重影响医疗机构业务发展的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与职称评聘的矛盾依然突出,晋升通道狭窄;偏远山区与城郊乡镇卫生院工作补贴差距不大(不足百元),激励作用不显;医院值班有其行业特殊性,但收支无结余则没有值班费。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工作躺平、待遇躺赢”现象。
三是医疗人才相当匮乏。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业人才紧缺。县级医院(尤其是县中医医院)难以留住高级人才,乡镇卫生院招人难,留人更难。如近5年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共辞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3人,其中县人民医院148人、县中医医院56人、乡镇卫生院19人;2021年和20XX年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考,分别有16个和6个岗位未达到招考比例被核减。定单招录的人才服务期满后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普遍缺编,专科人员特别是儿科、妇科、中医药、影像、心电图、检验及超声等专科人员异常缺乏。如,街源片仅1名妇科医生,且即将退休,妇科诊疗、“两癌”筛查、妇保等工作面临困难。村医普遍缺乏,且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占55%,60岁以上的占23%。中医药人才与振兴X医学的要求尚不匹配,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紧缺、医疗机构品牌不突出等问题。
四是监管协同亟待加强。“县外就医”现象十分突出(202120XX20XX年县外住院率分别为31.68%、38.91%、40.44%),医保基金“外流”严重,连年“崩盘”,赤字难题突出,财政“兜底”压力巨大。“日间病床”结算试点医院占比不足50%,其中,业务开展较好的不足50%。少数医保监管方式不利于基层收治住院病人。如,对医疗机构已经完善对患者的告知手续,因患者因素飞检时不在院的情况,对医疗机构给予严罚,但对患者没有处理措施,不利于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也伤害了医疗机构收治住院病人的积极性。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政策培训和针对性业务指导不够,部分医疗机构对医保政策解读理解有偏差,存在“与其收治住院病人后因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被扣钱,不如不收病人住院”现象。医疗机构开展家庭护理、医疗工作的收费标准尚未核定,开设家庭病床、出诊等延伸性便民服务有障碍。县人民医院虽获三级综合医院资质,却未享受相应政策。医保监管专业型人才不足,监管质量有待提高。
三、意见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要做强区域医疗格局。聚力推进县人民医院“区域中心”建设,提高头部医疗单位诊疗水平和竞争力。加强XXX中心卫生院“区域次中心”建设,兼顾片区带动能力较强的X中心卫生院建设,切实提升中心卫生院诊疗能力,打造一股强劲的“中间力量”。适应人口流动形势,合理配置和优化一般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探索周边乡镇抱团共建方式,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高质量服务全覆盖。在新城区增设预防接种门诊点,解决新城区“接种难”问题。要推动X医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力推进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探索更加灵活、高效、便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推出X医学康养服务,推动“医养文旅”融合发展,振兴X医学品牌,打响大黄山康养品牌。要补齐医疗设施(设备)短板。着力解决乡镇卫生院“房屋老旧、设备不足、空间狭小、食宿简陋”等问题。按照达标要求因地制宜改善村卫生室生活功能用房。出台农村院前急救站点(急救转运点)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配套措施,确保急救工作健康可持续开展。要加大医疗卫生发展投入。强化项目谋划、争取和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增能。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机制,适应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要切实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补充发展短板和深化医改的突破口,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改革路径,推进医共体提质升级。重视解决药品集采与临床用药结构性不足问题,改进药品集采方式方法,推进医共体用药目录更好衔接统一。要充分激发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重视解决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与医疗业务节余分配、职称评聘与晋升通道、偏远山区与城郊工作补贴差距、特殊行业值班费、全额拨款与绩效管理等事关工作激励、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研究针对性措施,变“双躺”(工作躺平、待遇躺赢)为“双为”(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要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压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推动公立医院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公立医院医疗救治主阵地作用。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医疗技术,加强规范管理,改善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医风医德建设。进一步加大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强化行业监督,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有效规范职业操守,树立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行业形象。
三是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引才用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用人留人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团队来歙留歙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培育工作,重点加强紧缺专科人员培养,加大实施人才定向培养项目,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扩大招收培养本地生源,多形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重视解决乡镇(中心)卫生院人才梯次配备和紧缺人才问题,提前摸清底数,做好统筹安排和人才招聘,确保队伍梯次均衡、工作协调有序。要完善人才引育政策措施。加快补齐中医药人才短板,提高中医药人才引育政策“含金量”。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做好中间骨干力量选育工作,拓宽乡村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空间,打开县级向基层的人才遴选通道。突出岗位晋升向重点岗位、重点专业、重点地区、边远山区倾斜,严格落实职级晋升中关于基层工作年限、农村偏远地区服务经历等有关规定,引导人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要创新编制管理模式。按省部署探索实行“县级统筹、乡镇所有、县管乡用、以乡带村”的编制管理新模式,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共体”。坚持简易化、常态化招聘,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录、入校招聘、简易程序考察入编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进一步促进医保政策红利释放。要重视解决医保基金赤字难题。坚持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外流”加剧现象的研究,完善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有效减少基金外流,兜牢基本盘。要不断发挥医保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推广乡镇卫生院“日间病床”、中医服务能力和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争取上级出台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家庭护理、医疗工作的收费标准,助力康养产业发展。要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建立健全约束激励、医疗费用控制和科学考评等机制,实现合理检查、用药、治疗,解决过度诊疗等问题。县医保和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尽快出台指导全县医疗机构合理诊疗临床规范,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和合理收费。要进一步形成医疗保障工作合力。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高全民医保政策知晓率。对最新出台的医保政策文件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医保基金规范使用知识,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使用。完善全民卫生健康信息、医保信息数据等平台,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持续深化“三医”联动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