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精致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某县精致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小县城大战略,郡县治天下安。

当前,在城市极化效应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县城正面临着大城市在人口、资源产业吸纳等方面的全面“挤压”。

面对城市极化的挑战,县城并非无路可走。

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县城逆境求生,甚至逆境求胜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就**县来讲,唯有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家战略,走特色精致、错位发展的道路,才能在城市极化的狭缝中实现“求生”与“逆袭”。

  一、县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县城发展的最大挑战与困难。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过去 10 年**县周边的市,每年外来就读学生接近 30%,外来就医的人群超过 40%,外来购房的人群超过 50%,“虹吸效应”非常明显;截至 2022 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仅 9.62 万人,成为全省人口不足 10 万人的 5个县之一,县城常住人口不足 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 40.14%,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为 13.89 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仅 4.6 平方公里,是 典型的“小县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更为突出。

  第一,产业支撑不足,聚不拢人。

**县紧紧围绕“三大园”建设,推动光伏产业、特色错季水果、四季康养产业迈出新步伐,规模效应日趋明显。

但**县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善。

产业发展仍不充分,优势产业不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短,甚至可以说没有产业链。

农产品附加值极低。

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农旅融合等县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存在产业园区建设滞后,网络、物流等配套设施不足,资金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形成产业聚集人口的规模效应。

对于**县大多数农村人口而言,进城和长期务工的首选并非近在眼前的县城,更多趋向的还是山遥水远的大城市。

  第二,县城建设滞后,留不住人。

在当前财政实力不足、融资渠道偏窄的情况下,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县城面临城市功能老化、基础设施薄弱、区域风貌特色不足、人居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不高、智慧化程度低、精细化管理不够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城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同时,**县城定位相对不高、县城能级总体偏低、区域辐射引领的带动能力偏弱,县城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品位不高、文化标识不强等短板弱项明显。

县城宜居度不高,对人口的黏度降低,更多的人只能 到外择地而居。

  第三,公共服务不优,引不来人。

由于受财政供给能力不足的限制,县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医疗保障、基础教育、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县教育总体水平排名**州末尾,全县仅有 1家托育机构,大量优质生源外流到毗邻地就学;老百姓看病大多都跑攀枝花、**;“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旅游要素构建方面缺失,服务业散小弱,县内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无高品质民宿、无知名特色饮食“只晒阳光不康养”等情况,进一步减弱了县城对人口,特别是旅居者和年轻人、年轻家庭的吸引力。

  二、县城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看到困境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县城人口少,承载空间大,独特的区位、资源、生态、产业优势完全具备打造精致县城的优越先天条件,更要看到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战略部署。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口在县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抓手在县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点也在县城。

  第一,乡村振兴的机遇。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