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党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同志们:党的 XX 大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高质量发展的底部支撑。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

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大论断。

党的 XX 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全国各地的共识和战略抉择。

深刻认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展开。

从理论逻辑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仍须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与传统经济发展注重衡量规模、速度、结构等不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强调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突破,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方式、结构、动力等深层次、根本性的改进,提升活力与创新力来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发展。

从历史逻辑看,高质量发展顺应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的客观规律,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为缓解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间的矛盾,各地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产业和做大经济规模。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文化、健康等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现实逻辑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结构协调、方式优化和成果共享的发展。

在“先富带后富”发展导向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作用下,部分地区、领域和群体实现率先发展,但同时导致区域、城乡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系统性协调性不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协调发展关系的根基性作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更注重改变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粗放投入发展模式,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 发展新格局。

(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探索符合县域实际、各具特色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县域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而非短期平衡,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即大力破除低效无效供给,培育新产业,塑造新优势,降低实体经济的显性成本和隐性障碍。

“破”和“立”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降”要求更好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以动力变革为关键抓手。

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需求侧是消费引领,供给侧是创新驱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挖掘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增长点,推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促进新兴消费发展,又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集壮大人才队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城乡融合为着力重点。

城乡分割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与增长乏力的制度性根源。

坚持系统观念和一体化理念,推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互动、公共服务和生态治理等融合发展,注重新型主体培育和特色产业体系建立,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以制度创新为重要保障。

深化制度创新能有效释放发展潜能,促进发展动能转换,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解决体制不优、机制不活和支持政策不力等制度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等重点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