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
深入推进金融创新
为“项目大突破 城建新提升”提供强劲支撑
——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7日,根据录音整理)
蓝 绍 敏
今天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推进“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没有大力度的金融创新,就不可能有“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的鲜明成效,就不可能以建市18周年为新起点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第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最紧密,透过金融最能看清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准确判断经济形势,有助于市委市政府更科学的决策。第三,金融业要发展、实体经济要支持、金融风险要防范,光靠金融部门不行,还要形成全社会的整体合力,这方面地方党委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重视金融环境,像重视安全生产一样重视金融工作,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立身之本。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第一,金融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经济与金融协调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金融业发展快、变化大、成效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金融业跃升为全市的重要产业。2010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成为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2013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全市纳税50强企业中,金融业有5家。特别是2008年以来,贷款余额六年翻了两番,成绩可圈可点。二是金融服务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起,全市贷款总额超过扬州,在苏中、苏北仅次于南通。至今年8月末,贷款余额2733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增幅列全省第4位。今年又先后有7家企业在“新三板”、天交所和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挂牌。三是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以来,新引进、组建金融机构11家,全市金融市场主体发展到133家,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四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生态达标县实现全覆盖,姜堰、海陵、靖江今年有望跻身全省前十。可以说,这几年我市经济的快增长、城市建设的大变化、民生事业的新成就,与金融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密不可分,也饱含了金融战线同志们的辛劳和汗水。
第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充分发挥好金融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综合分析我市金融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讲挑战,从宏观层面看,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挑战。经济发展的从紧环境,尤其是资金要素趋紧等问题短期内将难以解决。我们有一个判断,宏观经济的这种状况,可能要持续到2016年甚至2017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美国经济不会太好,这与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和宏观调控理念是分不开的,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是新古典主义,强调完全让市场发挥作用;美国政府推崇的是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调节为主,经济不好时政府运用一些调节手段,稍微回暖就回归市场。所以,美国经济不会大起大落,只能够反弹,不能够反转,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温吞水”状态。这样一个格局,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我市层面看,挑战主要是“两低一多”。一是经济的金融化水平偏低。金融资产规模较小;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的比重在10%左右,还比较低;证券化率、保险业覆盖率和渗透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滞后。二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降低。1-8月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少增27.3亿元,工业贷款与全部贷款增速出现“倒挂”。到8月末,我市贷存比为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比苏州低11个百分点,比宿迁低21.7个百分点;增量贷存比66.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比苏州低19个百分点,比宿迁低54.8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仍很突出。三是金融领域潜在风险较多。宏观经济“三期叠加”,造成不良资产增长较快;个别地区、个别行业存在行业性、区域性风险隐患;非法集资、民间融资风险点较多。
讲机遇,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正确部署和科学的宏观调控,各项经济金融改革措施正在纵深推进,不断释放红利。李克强总理在判断国内经济形势时用了巨大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巨大的回旋余地“三个巨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非常明显,如果通过深化改革跨过去,我们的潜力就会迸发;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大,东西部差距大、城乡差距大,城镇化也好、协调发展也好,都有很大的空间。即使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沉闷下去,但我国发展的小环境还是能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在新常态下如何看泰州发展,如果只讲换挡期,那就孤立、单一、片面了,要做到换挡不降档、换挡不失速。“有质量的速度,越快越好;没有质量的速度,再慢都是坏的”。我们不能以速度快慢去衡量经济运行质效,而是要有自己的定位和追求,这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机遇。二是泰州经济有良好的实体基础,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初见成效,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发展环境竞争力增强。市委、市政府正聚力“项目大突破”,我们将用超常态的举措去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将下巨大的力气去推进,大家要有这个信心。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也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格局。三是我市金融业服务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风险管控有力,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方面,我们形成了很多好的机制,对于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机遇。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局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发挥好金融的“四个作用”:一是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支撑作用。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二是金融在转型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金融具有引导性,金融政策的变化、信贷资金的投向体现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必须密切跟踪国家金融政策变化,运用好金融杠杆,引导好产业转型。三是金融在新型产业中的骨干作用。金融本身是重要的新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首位产业。发达国家金融创造的GDP已占到总量的15%以上,北京、上海等城市均超过了13%。我市为4.4%,与5%的国际支柱产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四是金融在社会进步中的保障作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仅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好金融工具,才能实现大的发展。
第三,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市金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融资量决定社会资源占有量,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金融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主题,按照“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的要求,深化金融创新,扩大有效投放,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支撑保障作用。力求在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1.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上取得新进展。各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全力服务“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扩大信贷投入,做大金融总量,把信贷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真正为重大项目打开金融绿色通道,为城市建设破解资金难题,为增长方式转变做好向导、提供支撑。
2.在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取得新进展。要继续发挥好银行融资的主渠道作用。着眼于信贷规模扩张,与全国性银行总行、分行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扩大我市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总量。金融部门要经常性、制度化地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促进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要支持银行业机构全面发展各类表内外、本外币、境内外业务,综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积极扩大银行信用规模。要加快提高直接融资的份额。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回落至53.7%,而新增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及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的占比则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新的趋向,必须认真研究。一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新增一批在各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这项工作,市委还将专题部署。二要大力发展私募融资,充分利用当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跃的有利时机,引导重点骨干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战略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不是单向地把国有资本拿出来与民营资本混合,混合所有制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民营资本“靠大船”,民营资本也可以靠大资本、国有资本。这对民营企业来说,要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用好这个机遇。三要积极推动债券和票据融资,引导企业用好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票、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确保直接融资份额有明显提升。积极探索实践新型融资模式,开展保险融资、基金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探索多元化融通资金的模式。
3.在推进金融创新上取得新进展。改革创新是增强金融发展活力的关键,要努力形成富有泰州特色的金融改革新路径。金融体系要加快完善。引进金融机构,就是引进资金、引入竞争。要继续招引新银行业机构,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形成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相配套、内外资相结合、大中小并存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大力发展本土金融机构,促进法人银行做大做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积极帮助扬子江船业、新世纪造船申办民营银行,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着手筹建市级担保平台,探索组建国资背景的资产管理公司,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产品要不断丰富。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质押融资。积极开发免抵押担保信贷产品,推广应收账款、股权、保单、存货等质押融资,探索开展农民房屋产权、宅基地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积极探索“转期贷”、“年审制”等适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还贷方式,有效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金融服务要更加优化。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贷款营销”意识,争项目、争客户。要定期举办“金融超市”,组织系列“融资服务进园区、进乡镇、进企业”活动,拉长服务链条,贴近经济发展开展金融服务。关于金融创新,市金融办要注重研究几个问题:一是抢占区域金融业发展制高点的问题。在我市金融业发展整体格局中,能不能找到一些切入点和突破口,使我们在苏中乃至全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标杆。二是平台整合、资源整合的问题。要提升融资平台运行质态,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这方面兄弟市有很多创新做法,要“拿来为我所用”。三是海外资金的运用问题。海外资金成本低,投资内地的冲动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搭建桥梁,帮助企业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4.在打造金融生态环境上取得新进展。目前国家的辖区信用评级导向已经非常明显。要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风险等提前预警,尽早化解,避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金融稳定的案件。要多研究思考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金融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既给实体经济更多的支持,又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要继续发挥好各级财政还贷周转金的作用,坚持政府牵头主导,银行、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做大还贷周转金的盘子,这是一件救企业、救银行的实事好事。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银行,遇到紧环境,遇到宏观经济不景气,都需要拉一拉、推一推,如果在这个坎上支持一把,企业的发展就会柳暗花明,否则就会越陷越深。地方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是最可靠的税源。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融资难、融资繁、融资贵”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专门研究。各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要及时安排还旧贷新,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市人行要抓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银监局要加强监管,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加强民间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5.在金融工作的组织推进上取得新进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金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做优,使金融工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发展大局。要认真抓好国家、省扶持金融业改革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积极运用财政杠杆,增强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联动效应。要筹划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搭建中小企业统贷融资平台。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工作考核办法,鼓励金融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