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在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在全市开发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512日)

蓝 绍 敏


同志们:

这次全市开发园区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高点定位,全面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迅速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市委、市政府利用一天半的时间,组织召开全市开发园区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对开发园区工作的高度重视。上个月的12,我们专题召开开发园区工作座谈会,请省级以上园区对照全省位次,查问题不足,找原因症结;昨天一天,组织部分与会人员专程赴南通学习考察园区建设情况,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激发斗志;今天会上,立军市长将作全面部署,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还将交流发言。这里,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做好开发园区工作的重大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探索,开发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这也极大促进了我市各级开发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我市开发园区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综合分析我市开发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目标定位不高,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一是争先进位的激情不够不少园区发展不急不躁、工作不温不火,缺乏激情追求,等同于面上没有开发任务的单元要求自己。有的仅满足略快于全市发展速度,忽视了自身是全局发展的主板块、主引擎。有的聚焦主责主业不够,招商引资少有突破,尤其是缺乏重大外资、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这也导致我市开发园区在全省位次下降,目前没有一家开发园区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二是转型升级的意识不强。从项目集聚程度看,大项目、好项目总体偏少,企业集聚程度普遍不高。从产业特色程度看,不少园区仍停留在“见企业就招、见项目就引”的低端发展阶段,结果是有企业无产业;一些园区虽然主导产业明晰,但龙头项目缺失、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不快,竞争优势不强。从内涵提升程度看,有的项目层次不高,投资强度偏低;有的传统项目偏多,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创新能力偏弱;有的重“产”轻“城”,形态不佳、功能不足,有的重“城”轻“产”,支撑乏力、人气不足;有的热衷于拉框架、铺摊子,资源利用低效,开发水平不高。三是改革创新的办法不多一些园区面对优质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缺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智慧和办法。有的缺乏破解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园区发展远未实现良性循环。有的机构设置、管理架构繁杂,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改革的勇气加以解决。等等。

我们讲这些问题,不是要否定开发园区的发展成绩,而是希望大家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来谋划和审视开发园区工作。同时也要看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说到底是我们对开发园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偏差,关键还是要把开发园区工作放到战略之举、全局之要的高度来把握,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把开发园区工作放到战略之举、全局之要的高度来把握,要清醒认识到开发园区是项目集聚的主阵地,推动开发园区当好吸引优质外来要素的“顶梁柱”“十三五”期间,建设“四个名城”是战略目标,推进“三大主题工作”是工作重点,没有园区的项目突破,发展蓝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进一步讲,如果我们不瞄准项目高度集中、企业高度集群、产业高度集聚来推进园区发展让园区成为大项目好项目的首选之地、必选之地,开发园区“顶梁柱”作用也就无从谈起,经济社会发展也必然少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方面,海门经济技术开发的发展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近年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区内项目集聚数占全市的近一半财政收入贡献份额也达到“半壁江山”,拉动了海门经济快速发展反观我市现状,尽管近两年来项目大突破工作扎实推进,但一些开发项目集聚度仍然偏低,个别地区落户园区的项目甚至不足30%园区没有项目,等于没有园区;项目不进园区,等于白建园区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优园区集聚功能、做强园区集聚能力、做实园区集聚成效,为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筑牢坚实根基。

其次,把开发园区工作放到战略之举、全局之要的高度来把握,要清醒认识到开发园区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推动开发园区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型升级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开发园区作为项目、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高地,要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未来将更多地扎根在园区、成长在园区,也需要各级园区加强引导,推动转型。这次我们参观考察的海门工业园区,通过依托和放大园区的功能优势、品牌优势、创新优势,延伸家纺产业链和价值链,硬是将别人眼中的“夕阳产业”培育成规模500亿元的支柱产业。这充分说明,开发园区在转型升级上大有作为、大有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开发园区的有益做法,主动顺应发展大势,避免固守低层次发展的“旧瓶”,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努力拼抢到高端资本、创新资源这杯“新酒”,推动开发园区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再次,把开发园区工作放到战略之举、全局之要的高度来把握,要清醒认识到开发园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推动开发园区当好体制机制创新的“探路者”。开发园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正是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了竞争优势、增添了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当前各地抢抓改革机遇、竞相推进创新的大背景下,开发园区要实现引领发展、率先发展,根本的出路仍是改革,根本的动力还在创新。我们要大力弘扬开发区人的进取精神,争当全国和省市深化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试验田,敢想敢干、先行先试,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实践,各级开发园区培养了一大批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的“拼命三郎”,以拼开路、敢拼善拼,成为开发区人的鲜明特质。我们要进一步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推进改革创新,真正让开发园区成为锻炼干部的“炼金炉”、检验干部的“赛马场”,发挥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局工作创新发展。

总之,加快推动开发园区建设,是泰州转型跨越的重任所使、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园区的发展热度决定了泰州的发展温度,园区的发展力度决定了泰州的发展速度,园区的发展气度决定了泰州的发展高度。全市上下一定要站在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园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建设好、发展好开发园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争先的锐气、奋发的勇气,高点定位开发园区工作目标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各级开发园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争先进位的锐气、奋发有为的勇气,高点定位,攻坚突破,加快推进由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政府主导向市场引领转变,努力成为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主阵地,成为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支撑引领区域发展、加快融入苏南的突击队。按照这一目标定位,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综合排名大前移、外资和项目大突破、产业特色和平台载体大提升”。

一是综合排名要有大前移。开发园区的综合排名,不仅仅是考核位次的问题,也反映了园区的发展水平、竞争能力,更代表了园区的综合实力、对外形象。要在全市深入开展“开发园区追赶跨越三年行动”,着眼“高点定位、全面追赶、跨越突破”,选择看齐标杆、确立赶超目标,对标找差、精准施策,通过对照省定综合评价办法找薄弱环节,对照先进园区找主要差距,对照社会评价找作风和环境提升空间,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着一环地推动总量指标前移、效益指标进位、速度指标争先。要通过“六比六看”,即比开放水平,看亿元以上项目尤其是10亿元以上项目数、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比创新能力,看创新创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数;比集约程度,看特色产业集聚和开发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比生态文明,看能耗降低和控污能力;比贡献份额,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工业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比管理水平,看体制机制和安全环保,纵向比变化,横向比位次,力争各项工作每年都有新的提升。确保通过3年努力,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兴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前30位,医药高新区、高港高新区进入全省前50位,姜堰经济开发区、海陵工业园区、兴化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前70位,各特色产业园区进入省内同类专业园区综合排名前列

二是外资和项目要有大突破。当前,省委、省政府把“打好外资翻身仗”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给各个地市明确了目标、加码了担子。我们推进项目大突破以来,各级开发园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重大外资项目偏少,仍是亟待拉长的短板。从一定程度上讲,利用外资的水平反映着园区开放的程度,项目建设的水平体现着园区发展的成效。我们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开发园区的生命线,思想上一闪念都不能动摇,工作上一丝毫都不能放松,大力引进高质量的产业资本、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和高层次人才,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项目,大力引进能带动本地发展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不断提升泰州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从明年起,3年一个周期,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高新区、泰兴经济开发区年均到账外资要达5亿美元,累计要超15亿美元;高港高新区、姜堰经济开发区、海陵工业园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年均要达3亿美元,累计要超9亿美元

三是产业特色和平台载体要有大提升。目前,全省有129家开发园区,全国有几千家。我市列入特色园区管理的有25家。开发园区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形成发展优势。各地要结合区位特点、基础优势和发展方向,进一步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努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要当好示范,在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拿出硬招实招。特色产业园区要按照“有发展规划、有龙头企业、有专业招商方案、有专项扶持政策、有公共服务平台、有产业专门人才”的“六个有”架构,推动特色产业加快集聚。需要强调的是,产业发展方向一经确定,就要坚定不移,深耕细作,不能因领导干部的调整而调整。当然,坚持特色化发展并不是排斥其他重特大项目,对那些引进一个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我们也要大力支持,鼓励通过“飞地”政策落户相关专业园区。

提升开发园区承载功能,是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要着眼“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园区功能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发展。未来三年,我市开发园区要在整合提升港口功能、物流功能、综合保税功能上有大的进展,加快培育形成长江下游江海联动中心示范港区,尽快实现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突破50万标箱。要建立健全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产销物流、融资租赁等公共服务平台上有大的突破,促进园区成为优质要素的集聚高地。要在创建省级、国家级园区上有大的成效,支持泰兴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力争高港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考核培育期,推动生态园区、智慧园区以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试点示范园区创建,促进一批特色开发园区承载功能和对外影响力有新的跃升。

三、以改革的意识、开拓的精神,大力推动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开发园区的最大优势是体制机制,开发园区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框框。未来几年,实现开发园区“大前移、大突破、大提升”的目标定位,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前提,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构建起极具效率、充满活力的制度优势,激发出奋发赶超、争先跨越的强大动力。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目前,我市开发园区管理机构行政化趋势越发明显,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从开发园区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看,从聚焦招商和项目主业的本质要求看,从园区功能平台完善提升的任务看,都需要有一个精干的管理架构,决不能搞“大而全”。要始终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不动摇,把理顺区内各功能板块的关系、区内与区外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作为重点,加快开发园区管理扁平化和去行政化步伐,鼓励园区探索企业化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园区管理体制。对于经济管理职能,要深化并推广“园内事园区办”试点成果,凡是园区有承接条件的,鼓励市级部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开发园区相对独立的行政审批权和行政管理权,更好地适应项目招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于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要克服“行政化”取向,不是采取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通过推动“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向镇街集中、经济发展职能向园区集中”,采取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通过明确专门力量专司其责,更好地为区内群众和社会主体提供高效服务,确保园区有更多精力聚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目前,随着开发园区的扩区或管理上的整合,不少地区都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管理架构。各地要围绕有利于开发建设,有利于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对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切实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确保运行机制精简统一、灵活高效。

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开发园区“追赶跨越三年行动”中,“综合排名大前移”靠的是“外资和项目大突破”,“外资和项目大突破”离不开“产业特色和平台载体大提升”,这些都对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在,一方面投入力度要加大,另一方面,经过前期发展,园区或多或少都有负债,我们不能仅靠财政资金搞建设,也不能任由负债规模“越滚越大”,这就需要创新投入的机制。要强化负债建设和经营还债意识,不断提高园区自我融资、自我造血功能。对开发园区的负债问题我们要有辩证的眼光,关键看通过负债经营是否形成了优质有效的资源。我们推进开发园区建设,不能只铺摊子、拉框架,不注重推进内涵发展、有效投入;不能只知负债,不考虑偿债;不能只考虑政府投入,不善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突出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和功能平台的建设完善,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通过有效高效的投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通过采取土地经营、项目合作、发行债券、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方式,更好地为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三是创新管人用人机制。无论是推动各级园区综合排名争先进位,还是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年均实际利用外资目标,都离不开园区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探索推进身份档案制、竞争岗位制、绩效工资制等管人用人机制,激活内在动力,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权力与责任、收入与贡献相挂钩,确保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对园区工作人员,要分类管理、差别对待。对于园区主要负责人、招商引资分管负责人、专业招商力量等一线招商人员,探索推行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分离,平时只拿基本生活补贴,年底凭招商引资实绩大小定薪资,对下不保底、对上大幅提高封顶额度,拉开收入档次。对于从事政府职能管理的其他方面人员,参照同级政府部门标准发放薪资,杜绝形成园区工资水平大幅高于面上水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等现象。在推进招商人员薪酬机制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处理好激励专业人员招大商与全员提供招商信息的关系,对专业招商人员,由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大突破办公室统一核定名额,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有重大招商突破的,其绩效和奖励原则上从市委市政府的项目大突破奖励、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奖励、面上提取的绩效奖励中予以安排;提供招商信息的,从招商引资信息专项考核奖励中予以安排,确保各方积极性都能有效调动和发挥。这方面,园区有改革意向的,年内拿出实施方案,按照上管一级的要求提交集体决策,并报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大突破办公室备案后实施,原则上一定三年,通过考核分年度预兑现,三年到期后按绩效实绩决算。

四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是推进工作的“指挥棒”,是压实工作的“硬尺子”。市里从明年开始,按照“追赶跨越三年行动”的工作目标,结合专项考评办法,着重考核园区项目招引实绩、亩产税收和贡献份额、资源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全省综合排名。对于特色园区,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大突破办公室也要借鉴外地以实际开发面积分档归类,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贡献份额为主要评价的做法,加强管理和考核,不断掀起开发园区比学赶超的热潮。今后,除了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效能办等条线正常开展的专项考核之外,每个季度将从各市(区)、医药高新区抽调专门力量,对开发园区建设情况组织“推磨”检查,不断上紧加快发展“这根弦”。市里将进一步严格兑现奖惩,对连续三年在全省综合考核位次前移显著、圆满完成三年发展目标的,只要德才兼备,园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功人员予以提拔重用;对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在全省综合考核位次前移10位以上的,集体或个人记二等功对在全市综合排名末位,或全省综合排名位次下滑的,第一年“诫勉约谈”,予以通报和督促整改;两年进步不大的,“黄牌警告”,公开检讨;三年未达目标的,“红牌罚下”,给予责任人降职并换岗,切实做到“不换状态就换人,有错无为皆问责”。

体制不改,问题难除;机制不活,面貌难新。上述方面,有的我们正在探索推进,有的外地有成功经验,也不是说我们只有这些需要改革的地方。体制机制制约面前,关键就看我们是否有真改实改的责任和担当,能不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的改革,增创发展优势,开创发展新局。今后,凡是先进园区的改革经验都要认真吸收,凡是形成国际惯例的做法都要积极借鉴,凡是问题突出、反映强烈的体制机制问题都要勇于攻坚突破,凡是国家和省市赋予开发园区改革试点任务都要敢闯敢试,真正使开发园区成为改革红利释放的第一受益者。

四、以更强的责任、更大的合力,努力为开发园区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保障

加快推进开发园区建设,事关泰州经济发展大局。这不仅是开发园区自己的事,也是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的事。我们一定要强化“服务园区发展就是服务中心大局”的意识,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从市级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市委、市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做到“工作力量向开发园区集中、资源要素往开发园区倾斜”,助推开发园区做优做特、做大做强。市各有关部门要从“一切有利于开发园区发展”出发,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相互配合,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少说“不能做”、多讲“怎么做”,不当“旁观者”、多做“参与者”,为开发园区创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市效能办要把机关部门(单位)服务开发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作为重点,及时跟踪评估,使之成为“蜗牛奖”认定的重要来源。年终评定机关部门(单位)“双十佳”,要请开发园区和投资者、企业参与打分。

从市(区)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各地要将开发园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开发园区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凡是有利于开发园区发展的思路,都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凡是有利于开发园区发展的事情,都要下定决心、排除阻力去干;凡是有利于开发园区发展的举措,都要勇敢地去尝试。各市(区)党政“一把手”要明确一名同志牵头负责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重大事项亲自挂钩,亲自过问,确保做到心中有数、推进有力。今后,在项目大突破“一季一点评”中要专项点评开发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各市(区)主要负责人“一年一述职”中要专题汇报抓开发园区发展的情况和成效。辖区内的开发园区综合排名后移的,要对各市(区)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从园区自身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各级园区领导干部要顺应新形势提升能力、适应新要求转变作风、落实新任务推动发展,始终坚持“项目招引的突破就是我们发力的方向、项目建设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指南、企业发展的短板就是我们引领的重点、园区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攻关的课题”,努力做到“别人办得慢的、我们办得快,别人办不了的、我们办得到”,为那些“铁下心来泰,扎下根创业”的各方有识之士进一步营造优良投资环境。要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四个长期”“三个不相信”精神,争做目标面前敢冲敢拼、工作面前敢抓敢管、矛盾面前敢作敢为的“拼命三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推进开发园区转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允许失误、宽容失败,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决不允许不发展、不改革,决不允许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举手投降。只要做到“亲”“清”分明、公私分明,市委、市政府将毫不犹豫地为大家鼓劲打气、壮胆撑腰,旗帜鲜明地当好干事创业者的坚强后盾。

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全市上下一定要再鼓干劲,再振士气,再出实招,奋力推动开发园区争先进位、加快发展,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泰州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