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篇)2021年工作计划及20XX年工作总结



2021年工作计划及20XX年工作总结

40篇)


  1. 安龙县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2. 安龙县公安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3. 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工作总结20XX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4. 柴桥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5. 城西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安排

  6. 东宝区行政审批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7. 墩集镇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8.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环境卫生事业服务中心关于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和20XX年工作计划

  9. 繁昌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10. 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

  11. 和林格尔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18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及20XX年重点工作

  12. 和县生态环境分局2021年及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13. 回民区民族事务委员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14. 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本届班子履职以来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届班子任职期间、20XX年工作安排

  15. 晋江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情况、今后五年和20XX年工作思路

  16. 九华山风景区社会保障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17. 郎溪县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18. 乐安县水利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19. 临沂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步工作打算

  20. 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17年以来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和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21. 灵武市卫生健康局2021年年度工作总结暨 20XX年工作计划

  22. 六盘水市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打算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23. 六盘水市钟山区财政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安排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24. 马塘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25. 南城县水利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6. 坪地乡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和 20XX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7. 青阳县民政局近五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及20XX年工作安排

  28. 清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9. 陶辛镇2021年及近5年以来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及20XX年工作安排

  30. 望江县文旅体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343

  31.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32. 五河县城关镇政府2021年及近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33. 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及近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34. 武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8-2020年期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及20XX年工作计划的总结 384

  35. 西关街道党工委西关街道办事处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36. 新窑镇2021年工作总结报告及20XX年工作打算

  37. 休宁县林业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38. 月湖区人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39. 中卫市商务局2021年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

  40. 竹峰街道办事处2021年、本届政府工作总结和20XX年、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安龙县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20211104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县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20218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146万元,同比下降6.64%,减收2,92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131万元,同比下降36.51%,减收6,40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0,015万元,同比增长13.09%,增收3,473万元。

2.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09,834万元,同比下降2.31%,减支2,539万元。截至20218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35,895万元,同比下降10.22%,减支15,467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建立常态化债务风险排查报告制度,健全债务举借、使用、偿还、预警、监督、问责等全流程、全链条的债务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债务风险舆情管控。坚持“分级负责、果断应对、依法处置”的原则,从严防范、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偿付风险引发的社会网络舆情,确保地方债务网络舆情管控落实落细。三是积极申报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县发改局督促各项目单位完善资料。2021年已获得第一批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51亿元,第二批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59亿元。

2.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及时下达涉农补贴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一是2021年上级共下达各项补贴、补助资金36,699.72万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10,414.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4,000.00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496.38万元、种粮农业一次性补贴411.33万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852.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240.20万元、水利发展资金3,992.00万元、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732.28万元、水利救灾、森林防火、林业防灾减灾、动物防疫等2,561.03万元。二是持续贯彻脱贫攻坚政策,五个绿色小镇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三是落实惠民补贴发放。2021年,我县有37项涉农补贴纳入统发范围,应发金额1.7亿元。已实发25项涉农补贴,发放人数15,9484(/),发放金额1.03亿元,其他12项补贴发放频次未到规定期限。

3.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结合县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下达食用菌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资金1,993.01万,继续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二是2021年投入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衔接)资金13,094.5万元,其中: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6582.93万元,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220万元,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工代赈)400万,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240万元;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以工代赈)补助资金124万元,2021年中共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补助资金2685.57万元,2021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冬修水利建设补助资金)30万元,州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32万元;县级安排衔接资金2680万元。三是全力配合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实施我县农田建设、水土保持项目,强化农业、水利资金管理,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财务管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下达我县中央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852万元,水土保持资金650万元(中央资金529万元、省级财政121万元)。

4.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积极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1,109.97万元。二是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投入22,164.82万元。三是一般公共服务投入22,077万元。四是教科文投入89,229万元。五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投入人居环境示范点工程项目、栖凤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855.28万元。

5.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一是兜牢“三保”底线。严格落实“三保”支出政策,2021年县本级“三保”支出预算安排243,15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48%,同比增长1.27%。二是全力支持环境保护。积极为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保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理念,持续推进大生态建设。投入环境保护、垃圾收集和污水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资金共计6,389.57万元。三是深入推进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下达中央自然灾害防治和林业防灾减灾资金共计949.88万元。四是强化风险防控水平,积极落实粮食储备、轮换政策。投入县级储备粮保管费、储备粮轮换资金等粮食储备资金252.89万元。

6.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对超过两年的结转结余资金作为存量资金进行收回统筹使用。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建立存量资金盘活情况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截至2021年八月底,县本级共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88亿元,统筹用于重点工程资金的支付和政府债务化解,腾出地方财力空间,缓解地方“三保”压力。

7.政府采购规范节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措施。着力维护政府采购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截至目前,安龙县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7项,预算资金5386.21万元,采购资金5210.14万元,节约资金176.07万元,节约率3.27%。其中:集中采购20项,预算资金5245.32万元,采购资金5073.40万元,节约资金171.96万元,节约率3.28%;自行采购协议供货7项,预算资金140.89万元,采购资金136.74万元,节约资金4.15万元,节约率2.9%

8.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不断加大对县域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一是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持续做好全省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及重点核查发现问题整改的通知》(黔财监〔20219号)文件要求,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检查,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开展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集中统发情况专项检查。县财政局对全县核定补助到户到人的32项财政惠农补贴、集中统发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强化补贴审核发放各环节管理,做到不遗不漏,精准审核、精准发放、精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完善“一卡通”集中统发管理制度,把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开展20192020年度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重点关注政府预决算是否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是否在本级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对全县各预算单位开展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四是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为严肃财政纪律,整饬财政纲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根据《贵州省深入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黔财办〔202128号)和《黔西南州深入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州财办〔20214号)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县及县以下财政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9.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制定了《安龙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1年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安财预〔202134号),全面统一规范了信息公开的时限、格式及内容,要求各预算单位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公开部门预算信息。明确了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在县人民政府网站设立财政资金专栏,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2021年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于422日前全部公开,98个预算单位已全面完成公开,应公开率达100%。二是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预算安排上,彻底改变过去“基数+增长”的编制模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级财力状况等统筹安排预算。三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应用,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做到2021年部门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实现“同步编报、同步批复、同步公开”此项工作已完成部门整体编报工作,涉及97个部门,金额166,138.24万元,县财政局对申报内容已经全部批复,各预算单位将批复内容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财政专栏全部公开。

10.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学习。制定了2021年度财政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等,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共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及专题教育集体学习共11次,经典诵读7次、读书交流会2次,向先进典型学习5次,政策业务学习2次,警示教育3次,“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1次。二是持续推进“四风”专项检查。局班子根据工作实际,不定期对局属各分局、直属单位、验票站开展“四风”检查。抽调办公室、监督股等人员具体负责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施,明确阶段任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坚持惩贪治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三是履行廉政教育责任。局班子以"行方思远, 财兴人和"为核心, 建设财政文化, 积极弘扬、倡导"修德扬清、立规保廉"的廉政观。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敬畏法纪,守住法律底线、职责底线和道德底线。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收支结构有待优化,民生支出和刚性支出增加较大,税收收入下滑。二是绩效管理亟待提高,预算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队伍专业人员不足,与新形势下的现代财政工作要求差距较大。三是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政府债务化解压力仍然较大。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大力培植财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围绕自备电厂、大秦光伏发电站、金源铁合金二期建设、石材产业园、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园、“千企改造”、煤矿技术改造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财源。二是努力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新兴后续产业。大力支持物流业加速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培育新兴后续产业,涵养可持续财源。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有效投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完善综合治税制度体系,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重点涉税部门信息共享,以主动服务促增收。

(二)强化财政职能,着力发挥调控作用。一是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筹资做好财力“加法”,加强税收征管,严防“跑冒滴漏”,增加可用财力;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做好支出“减法”,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确保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二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协同各资金使用单位,继续落实直达机制相关政策,切实加强系统监管,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惠企利民;三是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按照上级政策规定,继续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四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可用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创新投入方式,聚焦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围绕“三城六乡”发展思路和“四化”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全力支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城、历史文化体验城、山地生态康养城,深入推进“六乡”安龙建设;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二是优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合理确定财政投入规模,支持方向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基础差的地方倾斜。三是支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着力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数字化新业态聚焦。

(四)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足额编列“三保”预算,严防“三保”风险,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二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围绕“教育立县”战略,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落实好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五)完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和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省以下分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应用,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财政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切实严肃财经法纪。

(六)加强债务管理,竭力防范化解风险。一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强与省、州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汇报、对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新增一般债券以及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份额,加大债券申报发行全流程协调管控;全力争取省级阶段性土地出让纾困资金,激活土地资源用于偿债;积极抢抓国家补短板政策机遇,全力化解“补短板”隐性债务项目风险。二是加快平台转型升级。坚持“突出主业、精减数量、做大规模、提高运行质量”,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实体进程,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增强“造血”功能;依法开展举债融资,推进平台公司有序转实。三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精准梳理债务到期情况,积极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协商对接、定期互访、互助双赢的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债务举新债偿旧债,贷款债务力争展期偿还;全面做好债务舆情应急响应,妥善化解和处置债务舆情,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奋力谱写新时代安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安龙县公安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20211104


2021年,安龙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州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现对2021年全局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确保社会总体平稳

1.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工作。坚持预防在先,主动进攻,切实提高对敌斗争的能力,主动掌握深层次、内幕性、行动性的情报信息,对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及时开展情报线索收集研判。在今年的建党100周年系列安保工作中,情报维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安龙县未发生任何进京赴省非访案事件。

2.深化对敌斗争。积极掌控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有效打击和防范“法轮功”“门徒会”“实际神”等邪教组织在我县境内的捣乱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回头看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是做好网络舆情动态监测,发现涉邪线索第一时间开展落地核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信息在网络蔓延扩散;二是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驻守,提高见警率,严防邪教分子制造事端。

3.强化反恐防恐工作。加强反恐应急演练,提升处置工作水平,严格按照“561”反恐联勤模式,加大对党政机关、车站、广场、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巡逻和驻守,严防涉恐涉暴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治安防控、安保维稳、抢险救援、人员抓捕等工作。今年全县辖区没有涉恐暴力袭击案件的发生。

4.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一是狠抓获制度建设。进一步压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规范窗口接访制度,印发了《安龙县公安局信访首问责任及交督办工作机制》《安龙县公安局处理信访投诉案事件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做好窗口台账登记。今年以来,我局信访部门窗口共接来访咨询104批次107人次,办理信访案件21件,其中办结公安部交办的案件1件,省厅交办案件2件,省厅转办案件6件,办结州公安局转办甄别案件1件,办理县纪委转办信访件4件,本级自办7件。信访案件做到件件有答复,有结果。二是狠抓信访窗口建设,创人民满意窗口。接待民警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着装接访,信访接待室整洁干净,对来访群众,做到“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句暖心话”,热情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解惑释疑,做到信访窗口零投诉,受到领导和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狠抓积案化解和重复访治理。对信访积案、重复访案件均明确了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化解稳控措施,局领导亲自带头开展接访。其中,公安部交办我局信访积案6件,上报剔除3件,化解3件,任务完成100%;省信访局交办我局3件化解3件,化解率100%;重复访治理3件,治理成功3件,成功率100%;州局交办3件,化解2件,化解率66.7%

(二)强化安全监管力度,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1.强化危爆物品监管。全县民爆、危化物品以“不流失、不丢失、不炸响”为工作目标,对全县涉危涉爆企业加强管理。一是制定《安龙县公安局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安龙县公安局开展民爆物品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全面开展危爆物品安全大检查。目前全县有民爆物品销售单位1家,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3家,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7家,烟花爆竹零售点451家,批发企业2家。今年民爆物品使用量在522吨左右,雷管使用量为209551枚;共检查涉爆单位、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480余家(次),排查爆破作业人员800余人(次),排查安全隐患87个,并责令涉及单位进行整改。按规定程序审批爆破作业合同10,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工作开展情况每周按时上报县安委办和州局治安支队。二是加强对涉爆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全县共立案查处涉爆案件1起,采取强制措施1人。三是加强剧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对全县正常销售、使用剧毒化学品的10家企业加强管理,及时上传剧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全县共开具剧毒化学品购买证33张,购买使用剧毒化学品320吨。四是强化烟花爆竹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工作。共检查企业和零售网点800余家(次),办理电子运输证件2份,购买烟花爆竹1600件,办理1起烟花爆竹案件。认真开展公务枪大管理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一是按照《2020年全县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公务用枪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2次。二是按照部、省、州打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立办涉枪涉爆刑事案件5起;涉爆刑事案件1起,移送起诉1人。共查处涉爆行政案件1起,处罚单位1家,罚款20万元,行政拘留1人,吊销爆破从业资质1人。认真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物流寄递专项行动。与安监、综治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安龙县公安局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共排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87家(次),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260余人(次),物流企业60家(次),寄递企业145家(次)。认真做好各类重点群体维稳工作。紧紧围绕涉军、涉法涉诉、征地拆迁、投资受损、“民代幼”、拖欠工程款等利益诉求群体,全力做好情报预警、重点人管控和包保稳控等工作,做好“四个严防”(严防发生非法聚集,严防规模性赴省进京集访,严防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及别有用心人员插手利用,形成政治安全风险)。一是严格按照全州公安机关涉稳工作教育训诫“十步工作法”,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到位,消除隐患,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二是严格按照州局制定的“七个不准”,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在辖区内开展的各项活动的管控。三是加强对全县各敏感群体涉稳人员稳控工作,强化对涉军群体和各类敏感群体的线索摸排,时时掌握其动向和活动轨迹,认真开展教育疏导,落实源头稳控和包保责任,确保全县社会面大局稳定。

2.狠抓矛盾突出问题化解。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切实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各派出所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同时,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将重大不稳定风险防范在辖区。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44起。由于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我县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3.加强旅馆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一是进一步规范全县旅馆业管理基础台帐,统计旅馆业基础数据131家,联网管理135家,联网率100%,全面夯实旅馆业系统。二是加强对旅馆业的检查处罚力度,全年开展旅馆业检查1200余家(次),处罚150余家(次)。

4.强化贵州省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应用。根据部、省关于“一标三实”集中采集的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全县11个派出所社区警务平台采集核实录入标准地址590条、实有房屋11270条、实有人口共2343人,登记流动人口829人,核实实有单位976条。经过各派出所的共同努力,平台应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5.切实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全县登记重点人列管率为100%,照片采集率为100%,刑释解教人员接口数据签收率100%,重点人口未发生重新犯罪的情况。

6.加强内部单位安全防控网建设。一是强化对党政机关、医院、学校、金融等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新装一键报警装置138个。二是强化宣传和防暴恐演练,在中小学校开展“平安校园行”主题宣传和应急演练等相关活动。今年全局共开展检查40余次,对发现的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三是强化保安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2021年,治安大队联合消防、禁毒等部门对全县保安从业单位及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涉及内部安全保卫、消防安全及涉毒常识等,培训受益人员达600余人次。

7.强化道路交通监管,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制止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41万起,与去年同比上升34.4%;查处饮酒驾驶765起,同比上升61.7%;醉酒驾驶263起,同比上升9.6%;共排查道路安全隐患114,治理完成58处,余下56处正在有序治理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81起,同比上升19.4%,死亡32人,同比下降15.8%,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三)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1.强化案件审核。我局实行案件四级审核责任制,要求各类案件均应用贵州省案事件系统进行网上录入办理,严格案件审核把关。按照“谁审核,谁负责”、疑难案件共同研究讨论和汇报制度,对全局所有刑事案件及进入一般程序的行政案件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坚持以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案件定性,适用法律,处罚幅度等案件重要环节为审核主要内容。对变更强制措施及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案件实行跟踪监督,该解除强制措施的一律依法解除,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在办案中作另案处理的违法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执法公正。审核刑事案件情况:202111日—20211020日,共审核立案1053起,其中审核刑事拘留396人,提请逮捕170人、批捕127人、取保候审406人、监视居住13人、移送起诉527人。所审核的刑事案件,无法院判决无罪的情况,2021年审核的案件中刑事复议1起、刑事诉讼1起。审核行政案件情况:202111日至20211020日,共审核行政案件1016件,行政处罚807人。审核的行政案件1起行政复议,无行政诉讼案件。

2.加强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情况。根据《全国公安机关规范使用办案区“四个一律”专项检查活动方案》《安龙县公安局关于规范使用办案区“四个一律”专项检查活动方案》要求,县局成立检查组从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设置情况、基本设置情况、安全隐患问题、台账登记情况、安全检查及信息采集情况、讯问室、询问室及候问室、等候室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局属各部门设置的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规范化改造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整改。针对少数部门不规范使用,管理使用制度不全的问题,制发了《办案区使用管理情况登记表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安全管理制度》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应急处置预案》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提高公安机关安全执法和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3.着力大法治工作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总体要求,围绕公安工作主体,把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作为推动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的重要载体。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县局在职在岗民警参加在线宪法知识竞赛考试,参考率达100%。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民法总则》《禁毒法》《消防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法》《网络安全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今年全局各部门组织开展、参加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共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6000余份,设立展板40余块,布置横幅5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解答群众问题70余件,受育群众达30000余人。通过法制宣传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有效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全面推进严打整治,着力夯实禁毒工作

1.全社会共同参与,着力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一是抓实培训学习,加大禁毒工作督导力度。按照省、州2021年禁毒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为切实抓好各镇(街道)禁毒“大扫除”工作深入开展,禁毒办通过钉钉对全县各镇(街道)禁毒专干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并通过到各镇(街道)实地查阅工作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各镇(街道)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各镇(街道)禁毒专干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建立工作档案,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签订协议书,按规定动作完成社区康复人员基本信息登记、住址位置图、帮教计划、阶段评估等。同时,联合派出所、人社中心、卫生院、社会事务办、工青妇等部门,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帮教工作,让其戒除毒瘾,尽快回归社会。三是全力抓好抓实禁种铲毒和“4.14”排查防控工作。各镇(街道)及县禁毒委成员单位把禁种铲毒、打击制毒犯罪活动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逐级签订责任书、重点村(居)发放告知书等方式,真正把禁种铲毒、打击制毒犯罪排查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确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建立完善坚实的阵地防控体系。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委、政府领导作为禁种铲毒和“4.14”专项排查工作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禁种禁制踏查工作,强有力地开展地毯式搜索、排查、管理相对薄弱和偏远农村高危场所等制毒加工厂点易设立的地方,守住自己的阵地,把种植毒品原植物消灭在开花结果之前,最大限度压缩种毒制毒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四是扎实开展“平安关爱”行动。把促进戒毒人员回归作为最终目标,对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复吸,并落实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措施,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工作,积极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等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截止目前,已对全县48名戒毒康复人员落实社会救助,已有534名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就业。

2.坚持高压态势,严打毒品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安龙县公安局始终保持毒品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整治突出毒品问题。截止至1020日,共侦破涉毒刑事案件3起,在侦市级毒品目标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移送起诉5人。

3.强化娱乐场所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力度。2021年以来,对辖区内娱乐场所开展排查90余家次,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尿液检测360人次;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28起。每季度组织民警到辖区内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单位)进行实地查看走访,目前我县未发现有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情况。

4.深入开展“净边”专项行动。2021108-1015日,我局联合册亨县公安局在汕昆高速册亨段板坝查缉点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公开查缉专项行动,共盘查车辆325辆,人员656人,出动警力18人,警犬3条,查获一辆伪造货运单的柴油车,伪造货运单车辆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通过公开查缉毒品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易制毒物品走私出境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毒品危害。

(五)全面聚焦公安主业,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一是强力推进命案攻坚,以“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防控专项行动和“破命案现案、攻命案积案、防命案发案”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命案可防”“命案必破”原则,聚焦婚恋、家庭、邻里矛盾命案、酗酒命案等重点,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酗酒安全风险干预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命案发生。今年命案零发生,破命案积案1起。二是强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攻坚。成立打击涉网犯罪中心,打造了资源整合的数据中心、研判打击的指挥中心、部门联动的协调中心、精准预警的研判中心,形成了全县一体化打击涉网犯罪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县立案308起,同比上升53.23%,破案41起,同比上升78%,抓获犯罪嫌疑人48人,同比上升37.14%;预警劝阻1970人次,同比上升19.39%;止付金额4070万余元,冻结资金1500余万元,返还群众被骗资金40.9万元。三是强力推进经济领域犯罪攻坚。在2021年牵头成立县“经联办”基础上,全力推行“公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一体化模式,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害税收征管、侵犯知识产权、涉众型经济犯罪等突出犯罪,统一研判、统一分派线索、统一研究案件侦查、统一指挥、统一收网,经侦案件打击整体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县共立经济案件3起破获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21.35万元,有力维护了全县经济秩序。四是强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攻坚。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7人。黄赌打击整治方面,共立办涉赌刑事案件2起,取保候审5人;立办涉黄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逮捕1人;办理涉黄行政案件94起,罚款17人、拘留39人、并处61人;涉赌行政案件41起,罚款132人、拘留27人、并处39人。充分发挥“122”机制办作用,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报列法定不准出境人员396人。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组织党员、民警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国、全省、全州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通过不间断地组织学习,党员民警“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支部精诚团结,奋勇争先,不断以出色的成绩展示安龙公安超常奋斗、超常作为、拼博创新、苦干实干的良好形象。

2.狠抓政治建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始终坚持用“公安姓党”的政治要求建警治警,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公安工作重要工作来抓,级级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2021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350余人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暂行规定,督促全局民警个人报告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把手”带头表率,亲自听取、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县局领导班子分别带队深入各所、队、室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和集体约谈活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积极开展“茅台酒”违规乱象整治、“天价烟”背后“四风”问题专项自查清理等活动,通过自查,全局民警中无人存在为直系亲属开设茅台酒专营店或参与经营打招呼等情况。不存在利用卷烟专卖权谋取私利或违规收送“天价烟”等情况。

3.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铸牢忠诚警魂。自中央和省、州、县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安龙县公安局按照上级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个过硬”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紧紧抓住“关键少数”,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各环节规定动作,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年共办理243件。

4.强化“三能”达标训练,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和关于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履职基本素质出发,围绕民警履职所需的体能、技能、智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警达标,通过长期抓,不断补齐短板,夯实全局民警职业能力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民警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履职能力。根据“三能”需要民警长期练、反复练、练反复才能掌握和保持的特点,每年对民警进行全员达标测试,测试结果记入民警“三能”达标档案。以“四能”建设为载体,引导广大民警自觉加强体能、技能、智能、艺能等学习和训练,采取集中训练、所队训练、送教上门等方式,2021年以来,组织民警、职工、辅警参加公安部、省厅、州局警务实战、骨干培训、专业知识等各类培训,共组织局机关各部门、派出所民警、辅警共3000余人次分31次参加州局“云端警务”直播培训。

5.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从关心、爱护民警出发,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努力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民警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着力长效管理,凝心聚力,促进工作。按要求及时申报招录计划,2021年计划招录民警13人。贯彻落实《贵州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安龙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招聘使用的辅警没有违反《办法》相关规定的情况,加强对辅警的管理力度,确保队伍不出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完善政工信息系统的录入,确保及时更新数据;认真贯彻落实《黔西南州公安机关从优待警三十条规定》,落实民警带薪年休假制度,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统一为民警及辅警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建立洗车、洗衣场所为全局民警职工免费洗车(每月限4次)、洗衣。

6.坚持大党建为引领,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一是以党建为引领,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积极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党委民主生活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截止当前,共召开党委会58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10次,县公安局党总支和15个支部共开展对党章和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学习160余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6次。学用结合,将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工作实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跨越发展。二是强化党建根基,全面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1+9+N”新时代党建模式,强化硬件、优化软件,规范党组织基层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活动室均按要求将制度上墙。

7.加强表彰和宣传力度,聚集公安正能量。2021年以来,获得各级表彰集体二等功2个,集体三等功4个,个人二等功3名,个人三等功9名,个人嘉奖9名。转发微博700余条,发布微信公众号300余条,各级媒体发稿150余篇。

(七)全面开展有关业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1.圆满完成2021年征兵政治考核工作。根据省、州、县征兵工作会议精神和统一部署,印发了《2021年度全县征兵政治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2021年春季、秋季征兵政治考核工作。

2.安全保卫工作任务零失误。针对每一个安保工作任务,全部有方案有部署有组织领导,全警参与、立体保护,确保了领导调研、举行各项大型活动、招生考试等安保工作万无一失。今年以来,共开展各项安保工作任务,实现安保工作零失误的目标。

3.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龙县交通及流动人员服务

管理组严格贯彻落实“平急”模式有序转换,坚持“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面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认真开展“一场两站”、酒店、上级指令、融信系统指令、疫区交通轨迹等数据核查,重点人员信息核查推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管控,核查督促偷渡返黔人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核查督促通过查验贵州健康码发现未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人员接种等重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全县仍将处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全县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和队伍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治安管控力度还不够。因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全方位的防控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虽然总体刑事发案呈下降趋势,但电信网络诈骗、盗窃案件发案仍较为突出。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因少数民警业务学习不够,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三是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少数民警对信息化运用不够,对信息化合成作战实施“精准”打击的意识不强,惯用“老方法、老套路”执法办案。四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少数部门和民警增比进位意识不强,激发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党建引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民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实现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打造整体过硬、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好党委成员“一岗双责”,带领基层党组织增强主责主业意识,做到守责、负责、尽责。二是进一步抓实基层支部。加强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选好带头人,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坚持以“基层党建提升年”“新时代党建1+9+N”“政治模范机关建设”“‘李云龙式’团队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持续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公安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三是进一步规范好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生活制度,开展“主题党日”、过好“政治生日”等,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是进一步从严规范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持续开展好党员发展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到严把“五关”和“九个不批”。五是全面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强警。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强化治建并举,建立健全执法司法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全面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努力打造一支风清气正的公安铁军。

(二)推进社会治理

继续按照《安龙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公安+”校园、医院、金融等30个警务行动方案》和“公安+”警务工作流程,持续推进“公安+”警务工作,强化协作推进,推动各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强化“共商、共识、共建、共治、共享”“五共”意识,加强纵横联动,增强“五共”自觉,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狠抓落实。加强与各警务模式涉及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机制。坚持经常抓,确保机制运行长规化、正常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关于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三微一感知”社会治理模式的若干措施》,牵头督促推进“微治理、微警务、微服务”和“感知百姓安危冷暖”,推动纳入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统筹指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督导检查,及时跟踪调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常态化排查“小隐患”。紧盯各类风险隐患,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入群作为法律宣传员,办理程序的咨询员,共同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特殊人群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事务,全方位进行“风险干预”。二是及时化解“小矛盾”。做细街道、小区、楼栋等小网格自治单元,按照“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明确一村居一网格,一网格一微信群,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矿群纠纷等重点领域,实时滚动排查矛盾纠纷,逐一录入“平安风险干预系统”,进行提前预警并及时调处化解,实现小矛盾在微信群里调解。三是联动整治“小乱点”。派出所联合街道、综治、城管等部门对辖区网吧、旅馆业、歌舞娱乐场所、酒吧、夜市、地摊集中点等打架斗殴案件多发的治安乱点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深化平安建设。

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发挥公安机关在平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既要落实专业防控,也要落实群防群控,着力推动结果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一体推进,从而形成平安风险“党委领导、公安主力、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命案侦破和防范。把现行命案侦破作为重要工作来统筹谋划,不断强化民警责任意识,树牢命案必破理念,推动形成各警种、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合成联动”和“一盘棋”的命案侦破整体格局。加强对现行命案侦破的“人、财、物”保障和相关激励措施,确保命案破案率保持100%。同时,把命案防控工作置于平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对命案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命案防控源头性、基础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将命案防控责任落到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身上,分片包干、明确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大限度压降现行命案的发生。二是强化网络电信诈骗宣传。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全覆盖宣传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联席成员单位的作用,不断强化会商协调,敦促联席单位履行宣传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反诈骗氛围。要对本地高发案件类型、高发区域、高发人群进行研判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文案,并及时推送至成员单位和辖区派出所,穷尽方式手段开展宣传攻坚。三是强化“黄、赌、毒”打击力度。广辟线索来源,深入推进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涉黄、涉赌、涉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全面净化辖区治安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治安问题。四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村支两委、警务助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深入开展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管力度,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的发生。五是全面推进“数智乡村·平安守望”雪亮工程体系建设。为实现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村等技防薄弱地区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按照“公安引导、企业投资、群众自愿、大众参与”的原则,通过电信、移动、联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推进视频监控盲区的补点建设,不断提升视频监控点位覆盖率。

(四)深化警务改革

要强化警务体制改革,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一是加强“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体化、扁平化、实战化的指挥体系为枢纽,纵向减少指挥调度层级,直接与街面最小作战单元和勤务网格进行联动,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突发敏感案事件早发现、早化解、早稳控、早处置,达到提高勤务指挥质效、增强整体防控效能的目的。二是新时代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派出所“一室两队”建设,提升治安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平,坚守好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质量效能。三是积极探索中心所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的社区警务专业队力量,让社区警务工作目标更明,职责更清,心无旁骛地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社情和舆情,实现全县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精耕细作”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为强力推进公安业务工作,使各警种各部门认真落实落细党委的决策部署,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上来,特别是阶段性的重要工作任务。




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工作总结20XX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20211109


2021年,公交集团在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企业自身困难,着重在公交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升级、党建廉建工作上主动作为,取得显著成果,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出行、维护社会稳定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年预计总收入约650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预计行驶里程5509公里,较去年同期增长21%;预计运送乘客1.01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4%1-9月份实际亏损2.2亿元。

(二)完成安徽省公交示范城市验收工作。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完成安徽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资料汇编和验收迎查工作。省运管局专家组经过材料审核、实地测评等环节考评,基本认可我市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完成情况。

(三)全面实施市域公交一体化均等化。投资5100万元,收购15条城乡间公交线路和7条农村客运班线176台车辆。整合市域公交线网,新开优化市域公交一体化线路23条,建制村班线8条,线网覆盖东至沫河口、蚌凤交界处,南至官沟、张巷,西至马城、蚌怀交界处,北至梅桥、曹老集,解决74个建制村多年不通常规公交的问题,30余万城乡间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公交服务。项目的完成,使城乡间百姓往来更加便捷,城乡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城乡间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

(四)优化线网提高公交保障能力。在市域公交一体化线网优化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6条,临时调整公交线路32条次。开通比亚迪产业园定制专线2条、安徽科技学院“五一”假期公交专线、龙子湖区政府定制专线2条,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学校对公交的个性化需求。经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公交乘客满意度和500米站点覆盖率测评,我市公交乘客满意度为94.76%,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五)完成我市首条公交专用道建设。为提升公交运营效率,以淮上区为试点,实施并完成淮上大道(大庆北路-沫河口)单边全长22.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建设,是我市首条真正意义上专门为公交车设置的独立路权车道。该条公交专用道交通高峰时段实施公交专行,其它时段允许社会车辆借用,是我市推进公交路权优先的重要标志。

(六)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步伐。结合市域公交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马城公交枢纽站,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对接淮上区政府,推进果园社区、昌平街、梅桥镇、曹老集镇、沫河口镇共5个公交场站建设项目,目前,昌平街、梅桥镇、曹老集镇3个场站已进入招标阶段,果园社区、曹老集镇2个场站已完成设计图审。

(七)升级智慧公交为民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招标阶段。同时,正式上线微信扫码乘车功能,同步开启“腾讯实时公交”线路运营信息查询功能,为市民选乘公交提供更多便利。

(八)献礼建党百年打造红色阵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通“渡江总前委红色孙家圩”学党史红色公交专线71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流动阵地,并开展“五一”假期免费乘坐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贴近百姓。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个,切实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

(九)严格防控遏制新冠病毒在公交传播。严格落实《公交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南》18项标准,圆满完成春节、五一、中秋、国庆期间客流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应急防控预案,组织开展疫苗宣传及接种工作,常态化做好防疫措施,坚决遏制病毒在公交车上传播。

(十)预防为主杜绝安全生产隐患。针对夏季暴雨雷电天气,制定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强化防雷防雨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部署,开展春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春困防疲劳”安全行车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及“安全生产公交行”活动等,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25场,参与1422人次,切实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二、20XX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20XX年工作计划

1.全力完成20XX年度目标。实现总收入6500万元、运营里程5500万公里、客流量达到1亿人次;实现公交满意率85%以上 ;做到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2.争取政策扶持公交发展。在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上报公交存在的困难,争取尽快出台“十四五”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及扶持政策,明确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由政府全额支付,免费人群乘车、指令性线路亏损由财政足额补偿,实现公交补偿成本规制。

3.迎接公交都市创建验收。对照公交都市“29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上报政府公交都市未达标项目创建难点,争取政府支持实现各项创建指标对标达标。组织专门队伍整理创建验收资料,尽最大努力迎接20XX年公交都市创建验收。

4.落实新冠疫情期间公交保障任务。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标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落实公交运营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完善保障预案,细化防疫措施,备足防疫物资,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5.实施新能源车辆购置项目。20XX年,计划报废120台公交营运车辆。结合国家公交都市“万人公交车标台数”标准,计划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不少于100台。新购车辆计划投放城乡间公交线路,为市域公交一体化线网优化及服务能力提升提供车辆保障。

6.调配资源优化运营管理。根据百姓对公交的实际要求,计划新开优化线路5-8条。同时,合理优化各条线路的车辆配置、发车时间、运营时间、运营趟次,提高公交资源的有效供给,适应后疫情时代以及受各类交通工具对公交的冲击后,百姓对公交的需求。

7.推进公交信息化系统升级。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计划完成车载信息化设备升级,组建车联网,实时监测车辆运营状态;建设智慧场站,实现场站实时监控、车辆智能充电,为信息化升级打好硬件基础。

8.力抓安全确保警钟长鸣。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及反恐演习,提升驾驶员熟练掌握突发状况下紧急处理技能。强化情绪监管,定期开展驾驶员心理疏导讲座,注重一线驾驶员情绪管理。杜绝疲劳驾驶,注重特殊时期、恶劣天气期间的安全运营。

(二)未来五年公交发展目标

1.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现公交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争取建立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机制,加大对公交优先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公交车辆购置、设施建设、科技提升、运营亏损等方面的补贴补偿机制,帮助国有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

2.结合城市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公交全天候、全覆盖夯实基础。至“十四五”末,城市公交车总保有量达到1950标台以上,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5标台以上(市区常住人口预估130万人),中心城区全部更新为新能源空调车;公交场站建设面积达到197000平方米,车均拥有场站面积200平方米/标台以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全部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改建扩建道路有条件的同步改造或新建港湾式停靠站。

3.构建快捷公交网络,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吸引市民选乘公交绿色出行。围绕我市城区布局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公交线网架构和公交运营服务功能,打造“干、支、环、微”四级线网结构和“夜间专线公交、旅游观光公交、特色公交”多元化公交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4+3”公交运营体系。计划实现城市公交线路总数达110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辟1-2条快速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线网总长度达到630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1500公里,线网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m半径覆盖率保持90%以上,一次换乘可达目的地比例达95%;建设“六横六纵”城市主干道路公交专用道130公里以上,推进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建设,提高公交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打造绿色便捷公交出行体系,实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30%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率达60%以上。

4.升级信息化功能,扎实推进交通强国项目,以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公交。完成“‘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建设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强国项目建设,利用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共交通深入融合,建设蚌埠公交大脑,推行“互联网+公交”智慧出行模式,提升公共交通出行体验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推广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为市民乘车提供多元化支付手段。

5.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行均等化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公交发展成果。科学布局城乡间公交枢纽建设,结合“建制村通客车”工作部署,将公交一体化向乡镇村延伸,建设级配合理、功能明确、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的城乡路网系统,建立层级分明的快速公交、骨干公交、支线公交、县域公交、乡村公交公共交通体系。推行城乡公交均等化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公交发展成果。

6.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监管制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贯彻上级安全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项任务,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疏导,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夯实公交安全生产根基。

7.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标本兼治工作制度,推动党建与公交发展有机融合。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集体民主决策,实现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管理。巩固和提升标准化创建成果,指导、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深化两个责任,推进从严治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企业改革发展总体布局,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柴桥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20211130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随着芯港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落户,柴桥开发建设任务逐年增加,街道上下拼搏奋进,聚焦“三个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紧扣中心,主动担当

六横大桥项目建设是省市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报批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年初,街道克服村社换届、春节、天气等不利因素,用时1个月,上下齐心协力,完成六横大桥项目15个村、528.5亩土地、总计720户农户的征地签约任务,实现签约到户率超95%,目前正在推动土地交付和开工点的政策处理。6月份,全力攻克红光芯港小镇人才中心地块与上周五马安置地块的收储项目,完成120亩收储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苗木清理、表土剥离等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庆前,克服重重困难,放弃节假日,完成奥克斯项目65亩土地的征用。做好信润石化、台塑PDH、庙河变、昆亭变电力、污水等管线的前期60亩借地、90亩征地、22座塔基等政策处理,不拖企业增量投产后腿。同时,高效完成协和地块473亩土地场平、500亩场地塘渣填筑和30万方渣土清运,乘鹰、南大光电3期、旭升七厂等6家企业顺利开工,福至新材料等企业投产放量,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25亿元,全力完成区委、区政府在柴桥的中心工作。

(二)紧抓民生,主动回应

聚焦民生需求,逐年提升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运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步道、东直路与穿咸线桥下空间改造等,新建生态河埠头11个,免费对外开放钟观光故居,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建“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居民生活品质极大提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大力控新、努力销存,全年拆除违章建筑7.2万平方米,入选市级“无违建”街道。方家桥地块完成2户拔钉清零,保障柴桥中学扩建项目如期开工。改造提升穿山幼儿园、柴桥实验小学和芦江幼儿园外立面,优化《培育和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吸引鼓励名师骨干,推进三家民办幼儿园合并重组事宜,有力提升辖区教育水平。

(三)紧抓特色,主动作为

7号芦江春晓精品线打造为契机,协同区委、区政府做好禅意森野、山水游憩、生态疗养等建设,布排花田驿站、柴桥老味道提升、东直路改造等17个项目,主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美丽乡村小集镇式中心村等创建。举办芦江生态文化节、镇海棘螈野外放归等多元化活动,展现柴桥的山水美、田园美、乡村美。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下步,柴桥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发扬“三强三快”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争先进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绘就产业兴、生态优、城乡美、社会稳的美丽柴桥新画卷。

(一)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服务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干部战斗力、上下协作力。聚焦六横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组建四级链条攻坚小组,把年轻干部放到重点岗位锻炼,各项工作强化到村、细化到队,确保大工程建设在柴桥安全落地。加快芯港小镇区域内红光地块征地拆迁,助推奥克斯等项目尽早落地。积极落实管线、临港一路延伸、芯港路等基础设施政策处理,及早实现产业园区“三通一平”。

(二)两个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今后几年是协和地块和芯港小镇企业落户投产的高峰期,对新落户开工的企业,街道组建“三服务”小分队,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早日成为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强日常性园区常态化卫生、秩序等管理,积极探索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利用协和地块39亩配套土地,筹建工业社区,建设园区公益性生活配套设施和人才公寓,打造有特色的工业园区。

(三)基层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以民为本,积极回应民生需求。以民心顺求社会稳。加快推进柴狮线、穿咸线拓宽改造提升,彻底改变原有县道的落后局面。谋划建设区域性殡葬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柴桥敬老院的软硬条件,进一步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积极促进上周地块一期、二期安置房建设和相关商品房开发,分步实施老旧小区、危旧房屋改造加固,逐步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协同推进柴中扩建、二院迁建、芦江幼儿园扩建、浙师大附中改建,做强做优教育、医疗的品牌。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革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开展乡村数字赋能,逐步实现城乡面貌的有机更新。打造城市书房、红色景山教育基地、融合性社会组织基地等,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有温度的美丽小镇。




城西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103


一、换届以来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时学习传达,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每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读书班2次、机关集中学习50余次。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意识形态党工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中的倾向性苗头问题;全面加强网络、农村、宗教等重点领域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全覆盖,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基层宣讲,每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多场次、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作风大改进、“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工作常态化,在机关层面,围绕上级部署和街道中心工作,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实行督办、考核、通报、问责“闭环式”管理,激发机关干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在农村层面,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制定目标承诺和指标任务,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完善《农村干部差异化考核办法》,激发农村干部干事积极性。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街道42个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对31个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完成14个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销号;实施农村党组织“六个一”赶超提升行动,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实施村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和“履新赋能”行动;按照“选准、选上、选好”标准,高质量完成31个村居和1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五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则、民主集中制、双重组织生活等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干部117人次,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处理问题线索35起、立案10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高标准完成威海、荣成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

坚定不移抓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双招双引”、产业项目和企业成长作为主攻方向,高标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3元,较2016年增长32.1%一是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干部挂包服务企业制度,对辖内企业,细分重点纳税企业和潜力发展企业,“一对一”精准挂包,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转型升级,用好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累计帮助解决困难梗阻120余个。202119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1万元,规上工业产值7191万元。二是高标准推进“双招双引”。充分发挥毗邻高铁的区域优势,围绕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积极对接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客商开展精准招商活动,累计实施总投资8亿多元的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万福苑馨华里等14个产业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利用外资500万美元。面向高校毕业生、中专生和技校生加大招引力度,引进各类人才1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把产业振兴摆在优先位置,鼓励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种粮,累计流转土地8000余亩,培植现代特色农业项目18个,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7家,今年年底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加快发展现代高端苹果产业,实施总投资1.1亿元的苹果全产业链项目,种植规模突破4000亩,形成“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

注重统筹创精致,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抓住旧村改造等有力契机,立足改善民生、打造精致小镇的目标,积极优化公共管理水平,持续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一是着力提升驻地环境。先后投资1亿多元,对驻地破损门头、破旧道路、污水管网、老旧小区、违章建筑等14个方面进行整治改造提升,拆除破旧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完成驻地加油站改建和康宁医院扩建工程,建设5000多平米公共停车场和便民服务摊点,打造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顺利完成徐家、河西王家等6个村2000余户群众安置回迁,盘活徐家村旧改项目,投资5个亿实施高端商业开发,加快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对接。二是着力提升乡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改厕、“户户通”、污水处理等“七个全覆盖工程”,开展农村“四清”、绿满城西、清洁供暖、“精致农家·美丽庭院”等提升行动,新增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造提升3万多平米农村公路,清淤疏浚扩宽20公里长河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垃圾分类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禁养区74家养殖场(户)进行关停拆迁,完成17家小散乱污企业和15处燃煤锅炉整治;深入落实推行河长制,对辖区32公里河道实行全覆盖巡查管护;严格抓好17件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到一案一策,精准对接,定期安排专人开展“回头看”,严防死灰复燃。

用心用情惠民生,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辖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辖区贫困群众开展常态化帮扶,累计改造危房54户,实施靓居工程74户,发放暖心基金5.22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5500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达标,脱贫攻坚全面通过上级验收。二是持续抓好群众诉求处置。坚持“督导+考核+问责”相结合,对各类渠道收集到的诉求,全部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每周研判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万余件,化解大岳家村失地保险等18个历史遗留问题,14件信访积案全部销号。三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化“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辖区志愿者发展到5000余人,每月开展活动300多场次;各村均设立2处信用应用场景,信用信息归集数量达到每百户20条的标准,累计设立信用基金100多万元,每季度表彰先进典型,差异化发放奖励;建设“暖心食堂”达到19家,覆盖60%的村居;督促47名网格员、122名协管员真正成为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的“行家里手”,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四是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森林防灭火提升等专项行动,常态化组织警示教育、岗位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抓好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000余个;常态化抓好3艘捕捞渔船、22艘养殖渔船管控工作,严格落实渔船包保、24小时北斗监控、船位日报告等制度,未发生涉外违规捕捞问题。

(二)亮点工作

获得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2019年,借助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力契机,依托已获评山东省卫生乡镇的优势条件,城西街道全力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严格围绕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9大方面创建标准,制定实施方案,逐项逐条建立任务台账。同时,健全完善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除灭四害、环境卫生、控烟禁烟等工作制度,并在经费保障、督导检查、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道路平整硬化、厕所改造、绿化美化、河道整治、驻地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病媒生物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畜禽污染治理、安全饮水保障、农村“四清”、清洁家园等行动,较好完成了创卫预期目标任务。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发挥毗邻高铁的区域优势,围绕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健康养老3个特色产业,积极外出招商,对有眉目的项目专班对接,挂图作战,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超5亿元。现代农业方面,围绕高标准推进样板片区建设,与国内果蔬销售龙头杭州鲜丰水果及山东酒店管理龙头明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实施总投资1.52亿元的脱毒王林苹果种植基地、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现代农业科研中心、幽兰谷民宿酒店等4个项目,构建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加工、到销售研发、再到文旅休闲的苹果全产业链条。仓储物流方面,全力推进辖区闲置资源招商盘活,先后引进总投资1亿元的典跃、恒信、港兴等仓储物流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辖区现代化物流园区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健康养老方面,积极引导万福苑养老做大做强,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先后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普惠养老、益康医养、馨华里等3个养老创新项目,新增床位2000余张,致力打造成市场化、全龄层、全配套、自循环的新型健康养老基地。

(三)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

动力街区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55亩,建筑面积44592平方米,集商业、住宅、办公、休闲于一体,2017年完工。

徐家安置区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30.3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9栋、330户,201712月建设完成。

吉上国际商品城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73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一处集进出口贸易、专业化市场交易、酒店住宿及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商场西区和德式小镇共5.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18年完工。

河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共建设安置楼45栋、2709户,分为大岳家、河西王家2个安置区,20203月建成。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较差,缺少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只有2家,28家工业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招商引资成效不大。虽然较换届之前来说有了很大提升,但引进的项目规模不大、技术储备少,缺乏能支撑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税收贡献率相对较低,在利用内、外资方面优势不显著,整体上与其他先进镇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驻地建设较为薄弱。虽毗邻中心城区,但精致城市建设档次不高,思路不够开阔,特色亮点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资金投入、商业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城西街道主动融入荣成主城区一体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西街道将乘势而上,奋发攻坚“十四五”的“黄金五年”,立足毗邻中心城区和高铁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荣成主城区一体规划,与中心城区同质同标打造,加速与中心城区对接,聚力打造“一圈一片三区”的镇域发展格局,一圈,即街道驻地中心圈;一片,即“沽水河畔”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三区,即翠虹现代苹果产业园区、万福苑医养健康标准化示范区、金达房车研发制造区,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开创城西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方面,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招大促强扶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骨干企业膨胀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崛起,招引优质项目落地投产,进一步夯实镇域经济的“四梁八柱”,推动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按照年均递增8%的目标增速推进,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外贸进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分别突破5家。

——精致建设方面,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总遵循,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不断优化镇区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扎实开展镇区更新行动,聚焦存量土地挖潜增效,抓好商业区、住宅区提档升级,激活发展活力,刷新城镇面貌,提升功能品质。

——乡村振兴方面,紧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聚焦聚力5年过渡期,推动绿化、硬化、亮化、污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以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为抓手,做大做强翠虹、汇洋等特色农业产业园,挖掘翠虹王林、维纳斯黄金苹果潜力,逐步培育成“地标性品牌”,强化村企联动,推动农村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社会治理方面,深化“六治一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信用体系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覆盖、暖心食堂全覆盖、红色物业全覆盖等多个覆盖,逐步构建完备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拟实施的重点项目

徐家村商业综合体项目。引进中天诚裕集团有限公司,盘活原徐家村旧村改造项目,投资5个亿对剩余132.5亩商业地块进行开发,建设高端商业住宅小区,配套商超、酒店等大型设施,20XX3月底前开工建设,建设周期3年。

翠虹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及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13万吨冷风气调库和精深加工车间,配套智能分拣流水线、智能成品物流系统以及苹果深加工设备,建成后依托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对烟威地区苹果统一收购处理,生产苹果醋、苹果酵素、苹果白兰地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市苹果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计划20XX6月底前开工建设,20XX7月底前建成投产。 

金达房车产能扩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新建10万平方米厂房及智能化生产车间,配套引进欧美先进房车生产线4条以及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线2条,新增自行式房车及其他特种车辆的改装生产,投产后年可生产房车1000辆。20XX6月底前开工建设,20XX10月底前投入运营。

(三)重点工作计划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抢抓“双循环”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抓好企业膨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强发展支撑。一是抓好“双招双引”。开展招商引资大突破行动,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招商专班,每月外出招商1次,依托辖内6宗、619亩招商可利用地块,用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对现有产业进行强链、补链,招引一批具有高发展潜力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抓好项目建设。顶格推进在建项目工程进度,计划20XX年完成田又田农业科研中心项目建设,20XX年完成万福苑馨华里项目建设,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把骨干企业二期建设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适时引导翠虹高端苹果配套设施、苹果精深加工、永达仓储物流配送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2025年前全部建成投产,实现产值翻倍,进一步厚植产业基础,汇聚高质量发展后劲。三是抓好特色产业。聚焦健康养老产业,支持万福苑养老新上项目,紧盯益康医养、馨华里等项目发展势头,主动融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发展;聚焦房车制造产业,加快金达户外等骨干企业带动,实施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房车产能扩建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做大集群。

扎实开展城镇更新行动,打开精致建设全新局面

一是打造驻地商业核心圈。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潜心挖掘驻地发展潜力,拓宽城镇发展框架,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徐家村商业综合体和驻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并主动融入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实现商业街区品质大幅提升,对接中心城区发展。将城铁新区及河阳新区纳入城市社区管理,适时推进沽泊闫家、鸭湾、后沟、岳家庄、水门口等村旧村改造工作,推动镇域面貌大改变,城镇功能大提升。二是推进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进城西山庄、八甲小区等改造工程,改造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水、电、建筑物修缮、管线规整,完善社区和物业用房、停车场、文化、体育健身、无障碍设施等,力争2025 年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逐步破解影响群众生活、精致城市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三是开展基础设施有机更新。聚焦道路、污水、燃气、供热等领域,利用5年时间“查缺补漏”,进一步优化路网环境、完善污水配套、扫清供热盲区,将燃气入户工作全面铺开,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每年都有新变化、五年实现大变化”的工作思路,依托翠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开展苹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和精深加工项目,打造“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持续完善翠虹苹果产业园区基础配套,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增加休闲观光、特色采摘、休闲垂钓、主题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利用3年时间,对辖区2000亩的富士品种进行改良换优,逐步形成4000亩的王林苹果种植规模,打造全国最大的王林苹果种植基地。二是做优做实乡村振兴样板片区。重点突破“沽水河畔”样板片区,以规模化为主线,将周边13个村纳入片区一体发展的“大盘子”,立足“一村一品”的思路,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的原则,全面盘活各村闲置土地、民房,扩大特色种植范围和民宿规模,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处“网红打卡地”,建成有山、有水、有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片区建设“城西经验”。 三是深入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推开乡村建设行动,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推开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四清”、“五化”、“七改”工作,深入推进“精致农家•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清洁取暖改造、自来水改造、暖心食堂建设等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四是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深入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种粮,依托龙头企业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合作联社,全面盘活农村低效用地和撂荒地,增加村集体收益和群众土地性、入股性收益。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提高资源要素的实际价值,推动所有村全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达到20万元以上。

持续用力抓基础固基本,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方面,建强基层党组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常态化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员分类管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组织评星定级、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市级党建示范点,抓两头带中间,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严格落实党员集中培训、党员轮训,利用镇级党校,加强党员教育,培强基层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加大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力度。同时,巩固提升“清廉村居”建设成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健全基层治理体系,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作用,持续推动工作重心和配套资源下沉,形成“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问题解决机制,又好又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入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机制,着力破解物业管理缺位,业主与物业矛盾突出等难题,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挖掘社会多方力量,深化“信用+志愿”工作机制,实现农村暖心食堂长效运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三、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城西街道将紧紧围绕“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瞄准一流目标,抓紧抓牢发展、民生和底线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树有解思维,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持续攻坚突破,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开创城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全力补齐项目招商短板,推动经济建设全面突破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等工作,力争地方财政收入、规上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8%16%以上,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一是持续抓好项目招引。用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带队外出招商1次,紧盯青烟威港口总部、济南华鲁跨境电商等在谈项目,专班对接、挂图作战,力争明年9月份落地,增加税收200万元以上;重点引进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金达房车产能扩建项目,力争明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培植房车产业基础,汇聚高质量发展后劲。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①田又田农业科研中心项目,明年10月底前完成电子商务及科研实验楼主体施工,11月底前投入使用,助推辖区苹果产业提档升级。②万福苑馨华里项目,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的基础上,明年2月底前开始内部装修,20XX5月份正式投入运营,融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发展,争取2025入住率达到96%以上,形成威海市最大的综合性全龄康养基地。三是扎实做好为企服务。围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深化干部挂包服务企业制度,竭尽全力当好“企业管家”。①针对远海滑动轴承,积极对接合肥工业大学、中国重汽、潍柴、北汽福田等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推动合作研发新设备和新产品,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实现产值翻倍,跨入规上企业行列。②针对华顺海运,扶持引导企业投资1.4亿元实施运输设备升级项目,提升运输能力至27600载重吨位,目前已列入威海市级重大项目备选项目,明年11月底前完成建设。

(二)聚力加快精致小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紧盯精致城市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精致小镇建设提升,释放发展空间,刷新镇域面貌,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对接,打造美丽西城区。一是建设精致驻地。①依托万福苑馨华里项目,投资200万元,对驻地商业街景、绿化美化、夜景亮化等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明年5月底前完成,实现街区品质大幅提升,主动对接中心城区发展。②积极对接中天诚裕集团,盘活驻地徐家村旧改项目,投资5个亿实施高端商业开发,配套引进酒店、商超、娱乐广场等大型设施,进一步集聚驻地人气,激发区域发展活力。计划年内拆除169栋已腾空房屋,明年3月底前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营。二是打造精致社区。积极稳妥推进城铁新区和河阳新区改为城市社区,深化“信用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心食堂等综合性服务阵地,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三是办好民生实事。①针对动力街区办证难问题,积极协调开发商准备验收相关手续资料,尽快解决资金问题,缴纳配套费用,争取明年6月底前完成验收,达到办证条件。②针对鸭湾、后沟、岳家庄3个村棚改问题,抽调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成立专班,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耐心细致为群众做好政策变动解释,同时积极向上对接,一旦有机会重启改造政策,及时告知群众。③针对水门口旧村改造问题,结合每月外出招商,积极对接省内外社会资本洽谈合作,力争明年6月底前确定开发商,9月底前破土动工。

(三)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坚持“样板示范、梯次培育、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全新局面,打造乡村振兴“城西样板”。一是做强苹果优势产业。围绕高标准推进样板片区建设,把苹果产业重心从“扩规模”转移到“建链条”上,依托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高端苹果配套设施和精深加工项目,对片区内的苹果统一收购处理,生产苹果醋、苹果酵素、苹果白兰地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宽果农销售渠道,加速形成“育种结合、产销对接、三产融合发展”的苹果全产业链。同时,依托荣成苹果产业研究院,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辖区2000亩的富士品种进行改良换优,逐步形成4000亩的王林苹果种植规模,打造全国最大的王林苹果种植基地。二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做好土地规模化、高效化利用文章,聚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种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村一策”制定增收方案,常态化开展集体经济增收竞赛比拼活动,设立5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对干得好的村居给予“真金白银”奖励,争取明年新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家、特色农业项目5个,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①投资280万元,实施兰家河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重点包括坡改梯、疏林补植、封育治理、水利设施修复等工程,明年3月底前完工。②加快创建福禄山、垛山姜家2个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确保11月底前完成验收。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投资130万元,改造东岭后、河西等9个村自来水管网,明年3月底前完工。④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百”行动,充分发挥“信用+志愿”作用,调动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对村内环境进行大整改、大提升,街道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四)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辖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抓好群众满意度提升。扎实开展联系服务群众走访工作,主动摸排各种可能引起群众不满意的隐患,充分利用“吹哨报到”等工作机制,立即整改;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研判分析+专班推进+跟踪督办”处置机制,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研究处置方案,再组织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科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推进,专职副书记会同督查考核办全程跟踪督办,确保办理质量,争取民生诉求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二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①充分发挥信用建设“一抓就灵、满盘皆活”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信用基金应用方式,引导各村每月开展一次“信用研学”外出学习、有奖比赛等集体类增强荣誉感、归属感的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②加快推进暖心食堂建设,明年10月底前再新建并运营3处暖心食堂,覆盖70%村居;成立暖心食堂长效运营考核专班,从常态化运营,“信用+志愿”应用,规范管理,品牌打造、群众满意度4个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考核保障长效运营。三是守牢安全稳定底线。①安全生产方面,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落实、全员安全培训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督导企业严格落实“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每季度一检验”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强化企业风险识别和管控。②渔船管控方面,持续抓好3艘捕捞渔船、22艘养殖渔船管控工作,严格落实渔船包保、24小时北斗监控、船位日报告等制度,坚决杜绝涉外违规捕捞问题发生。③信访稳定方面,对辖区信访重点人员,逐一落实“专班+网格化+技防”手段,实行24小时盯防,坚决杜绝到省进京问题发生。同时,定期与重点人见面座谈,通过做好政策解释、帮助解决生活难题、温情感化、提供法律援助等多种措施,逐步打消其过高诉求,争取彻底化解。




东宝区行政审批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0923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行政审批局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带领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事联办、服务企业群众等方面多措并举,强劲发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具体总结如下:

一、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强力推进了各项工作

(一)精心谋划统筹政务改革

一是做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印发《东宝区区、乡、村三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共梳理服务事项10549项,其中区级事项1549项、镇级119项、街道67项、村级56项、社区32项。二是做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线上调整及平台配置工作。组织30个区直单位、8个乡镇(街道)、161个村(社区)依照三级事项清单,按照“应领尽领”原则在“湖北省事项管理系统”中全量完成10549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的认领、编辑、发布工作,在“荆门市统一受理平台”完成审批流程配置。三是做好基层便民服务再升级。印发《东宝区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方案》,全面加强镇(村)便民服务大厅(室)标准化建设。配齐人员,设置综窗受理业务,为群众提供居家养老、保险救助、惠农资金等事项办件初审、代申请等服务,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通过统一受理代办,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是围绕“一件事”审批,开展流程再造。设置“一事联办”专区,稳步推进全省“9+12”实施;梳理出第一批20个“一事联办主题套餐”试点推行;与恩施自治州枝江市、建始县,河北沧州市吴桥县,浙江省平湖市、荆州市公安县签订“跨域通办”协议,约定为群众提供异地办理服务。五是全面落实“好差评”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工作。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建立“好差评”工作台账和双向考核制度。目前,全区累计收到好评共86670条,好评率100%。六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组织相关区直单位在“互联网+监管”系统,领取监管事项685项,注册监管用户人数1034人,汇集监管行为数据2603条,监管动态及曝光台内容共发布55条。

(二)千方百计优化审批服务

一是推行告知承诺制,达成办事高效。按照“应减必减、应接必接、应放尽放”原则,对行政审批项目资料进行再清理,流程进行再优化,审批时限再压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结食药、医疗器械等审批事项3258件,民办职业培训类行政审批2198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类580件,在“双公示”平台录入信用信息1478件,电子证照库10件,省政务服务网198件,市工建审批系统126件(6月后由市局统一录)。推出EMS免费邮寄,一年来共免费邮寄许可证528件,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二是无缝承接下放工作,主动作为。今年5月和7月,再次承接下放的多个事项:七大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事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换发、补发和变更;中心城区植物检疫证书等。目前承接工作已正式上线运行。

(三)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健全机制,做到责任细化,深入推进“工改”审批改革。落实“四减(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限)”要求,制定区级(383025)新标准,全力推进区域评估结果运用,完成了节能、水保等9项区域评估实施方案、会审机制和流程再造,并将区域评估结果与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融合,设计出“集中受理——联合会审——分类应用——统一出件”新机制,为区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新路。二是坚持定制服务,做到供给优化,为包联企业纾困解忧。将《荆门市惠企政策明白手册》及相关文件及时送达企业手中,实现沟通和交流“零距离”;为旭峰药业解决了土地过户纠纷及大型T牌移除事宜,协调相关部门完成联合竣工验收;为晨曦防水、技联志成解决了环评、安评三同时等问题;为中科天华项目积极协调用地事宜;协助本源空间申领一马光彩展厅装修补贴,第一时间将10万元装修补贴兑现到位。三是坚持结果导向,做到措施实化,持续擦亮“一卡通”中介服务品牌。以结果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中介服务“一卡通”管理模式,逐步放宽准入条件,通过引进市场竞争,实现“阳光选择、阳光定价”,打破行业垄断乱象,优化投资环境。截至目前,先后为24家企业办理了“一卡通”,办理政府购买中介服务128项,按市场价估算为企业减免中介服务费700余万元。

(四)聚焦督办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协调配合,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宝区门户网站”中“部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在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并组织实施。开展第三方评估整改工作。对照全省第三方评估指标进行梳理排查,梳理6个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下发整改清单,完成问题整改。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定时定点查看管理区政府“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络邮箱”,针对问题按规定进行沟通和答复,做好邮箱管理。二是督办协调,促进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完成第一次交叉读网整改工作。按照《关于全省2021年第一次交叉读网荆门市政府网站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第三方评估指标(东宝)》要求,会同区大数据中心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第一时间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全面查找“区政府门户网站”15个方面不足,制定整改清单和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全面推进整改,收集汇总数据,形成整改报告,及时进行上报。加强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对全区21家政务新媒体进行备案登记,对照《省2021年第一次交叉读网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起草制发《东宝区整改方案和整改工作目录》,督办相关部门开展整改,完善资料。 

(五)雷厉风行抓实招投标监管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424日,开展全区评标专家年度新系统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招投标管理工作,加强了区域专家库建设,提升了评标专家依法履职意识和电子评标水平。二是制定出台方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根据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结合实际,制定了招投标管理指标评价提升方案。三是率先停收“两金”。根据省市安排,我区作为全市试点,已率先停止收取政府采购工程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四是严格监督执法。截至目前,共监管项目40个,交易总额8.1亿。处理违法案例3起,分别是永诚环保因应招标未招标、楚中路桥和湖北同锦鑫因违法分包被处罚,共计罚款12.55641万元,均已依法执行完毕。                          

(六)攻坚克难完成中心工作

一是做好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继脱贫攻坚后,迅速安排驻村书记1人、工作队员2人进驻包联的石桥驿镇马店村开展工作,走村入户,遍访民情,为工作开展铺垫。二是完成创城创卫复审任务。组织参加“马路局长”、“创城宣教”、“洁城清扫”等活动,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完成值守、清扫、劝导等任务。三是完成走访慰问任务。组织干部职工定期走访包联的贫困户、离退休干部,宣传党的政策、倾听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用行动温暖他们。四是全力完成拆迁工作。面对拆迁难题,采取上门探望、反复沟通,化解矛盾纠纷,已完成包联户倒房清零目标。

(七)多措并举增强自身内功

一是持续抓实积分制管理。不断修订完善《局积分制管理办法》,安排专人负责积分制管理,保障全局工作有序推进、良好运转,激活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借助党员主题活动日、股长讲业务、学习沙龙等活动,结合年度学习计划,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按区统一要求学“四书”,自学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辅导4次,讲党课2次,专门笔记2万字。与红领章先锋行、领办实事结合,共领办实事360件。四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贯彻学习党风廉政会议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廉政意识。通过实施宣教月活动,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体会,促进干部职工警钟长鸣、廉洁奉公。五是强化意识形态。一年来,集中学习10次,观看专题片3次,开展专题学习4次,人均做笔记2万余字,学习强国均分达到8717分。六是加强信息报送宣传。“八股一室”按月定期报送新闻信息累计近80篇,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28篇,其中在“长江云”“中新网”各发表2篇。

二、认真分析、细心梳理,找准了存在问题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事联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营商环境,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的主要目标,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探索解决。一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多、政策性强,审批要求严,部分干部职工审批知识存量不足、办事流程不够优化,办理过程不够流畅。二是服务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需要优化提升措施,下步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在实践中改进完善。另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推进“多规合一”进程,区依托市级,致使“多规合一”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三是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对标其它县市我局“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数过少,这也是营商环境测评短板之一。计划推出100个“一事联办”事项,前期已梳理出20个,将其纳入《东宝区“一事联办”工作方案》。四是服务协调还有待进一步互联互通。与市级审批部门、区级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够,新的相关政策法规不能及时互通,造成部分审批滞后;省级自建系统与荆门统一受理平台有时不能同频共振,也会造成办件超时,影响各级考核评估。

三、统筹谋划、精心部署,着力抓好20XX年工作

20XX年将继续围绕市区“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及区中心任务,对标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着力抓落细落实,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协调监督市场准入、商事制度改革,响应“清减降”专项行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精准监管、联合监管、规范监管;建立督办考核机制,落实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走向深入。

(二)高效推进工程项目审批。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窗服务专区,制定“一窗受理”工作规程,整合“一张表单”材料申报;研究制定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的“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实现多项审批,再压缩审批时限;实行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一张蓝图”支撑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

()重点推进一网通办深化。做实“一网通办”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大力提升网上办件质量,并严格按照“湖北政务服务网”上公布的承诺时限和跑动次数兑现服务承诺,及时、全量、规范归集电子证照并在线调用电子证照,避免申请材料重复提交,实现流程再造,时限再压缩 30%以上的目标。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20209类、202112类上线主题要加强推广,积极引导办事群众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做好联办事项申请工作。循序渐进推出100项惠民利企“一事联办”主题服务事项,积极创新实践,早日形成可推广范本。做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要与全国先进地区加强衔接,从高频事项入手,确保在2021年底前能分别与省外、省内一个县市区建立通办窗口,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异地可办、代收代办服务。

(四)有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区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加快推进政务公开综合平台建设,组织各地各单位在政务公开板块目录完善发布政务公开事项资料,并依据政务公开条例做好政务公开依申请办理工作。根据已制定的《26个试点领域区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模板》、《政务公开年报模板》等指导性文本,推动公开工作规范落实。畅通群众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依托“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络邮箱”,继续高效完成群众依申请事项的回复办理工作。在全区范围持续开展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清查整改、运行管理工作。

(五)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监管。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根据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制定招投标管理指标评价提升方案及措施;保持全流程电子化率及线上开标率100%;进一步简化招标投标流程,落实免收“两金(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评定分离”、远程异地评标等举措;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招投标行为。

(六)积极推进各类中心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继续参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落实创城创卫复审工作及完成区定招商引资任务;着力各型机关创建、综治、普法等工作完成,提升单位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复元重振工作。



墩集镇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26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以来,墩集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重点聚焦基层党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扎实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聚焦党的建设,建强一个堡垒

1. 强化理论武装,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为主阵地,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隆重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等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坚定了发展信念。牢记主责主业,苦干实干,2021年被评为全市“征兵先进单位”、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

2. 强化组织建设,抓实镇村两级换届。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准乡村振兴“领头雁”,提振党员队伍“精气神”。5月份成功召开第十一次镇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符合组织要求、群众期待的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严格标准、严明纪律,依法依规选出了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实现了年龄、学历、性别的“三个优化”,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期盼的高度统一。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7个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正在有序推进中。大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基层党建,2021年,墩集镇财政所党支部、石梁河村党总支、霸王村党总支等3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获评全市优秀共产党员,6人获评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3. 强化主体意识,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与镇村换届、秸秆综禁、疫苗接种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压实监督责任、强化监督举措,先后开展专项监督12次,调度、约谈党员干部35人次,下发督查通报9份。加强节庆纪律作风教育,进行集中廉政谈话3场次。以“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为主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十个严禁、十个一律”等换届纪律。畅通反映举报渠道,组织镇村干部、党代表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做到了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为顺利完成换届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聚焦疫情防控,巩固两大成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建立了“群防群治”“十户联防”网格管控机制。按照市县指挥部的最新要求,高效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持续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胜利”成果。按照“干部一律包保到人、疫苗一律应接尽接、奖惩一律兑现到位”的“三个一律”要求,全力组织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在全县率先完成第一第二剂次疫苗接种任务,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锻炼镇村干部作风、统筹推进工作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截至10月,实现财政收入445.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固定资产投资7568万元,同比增长168.5%;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96万元,同比增长6.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98万元,同比增长2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县同类乡镇前列。

(三)聚焦乡村美丽,统筹三大布局

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郊乡镇为目标,积极争取镇域整体纳入县高铁沿线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全面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谋划了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343国道城郊区2个集聚区、12个美丽乡村中心村、22个永久居民点的“21222”乡村建设布局,完成了汴河新村美丽中心村建设;规划了以镇区为核心,以六大产业区为支撑的“一核六区”生态布局(石梁河草莓产业区、界牌张优质水稻产业区、项沟岗地杂粮产业区和北部靠近城区的特色瓜果产业区、南部围绕石龙湖、霸王古城的农旅融合发展区)。打造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6横”、镇域全境“77横”的交通路网。全镇已经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自主建设美丽乡村3个。67个自然庄全部完成了“三清四拆”,户用旱厕改造1450户、公厕104座实现常态化管理,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建立了公益岗、金沙田、志愿者“1+3”农村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新增造林1244.9亩,墩集镇是今年全县唯一一个申报全省森林城镇,汴河新村唯一一个申报省级森林村庄;完成土地增减挂钩500多亩。

(四)聚焦乡村治理,构建四最环境

围绕营商环境最优、创业氛围最浓、安全隐患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积极构建“四最”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以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让各类人才、资金、技术,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2月份荣获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4人荣获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2021年新引进斓可(无锡)草莓深加工、泗县腾飞服饰等多个项目;达成了大唐安徽发电新能源开发、青丰养殖、童车制造等项目的投资协议。结合疫情防控、秸秆综禁、道路安全和社会治安,建成覆盖全镇的“云上墩集”视频监控系统。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成果,认真落实“河长制”,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加强安全生产常态监管,积极协调交警部门,完善配套了306省道交通标识,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坚持依法治镇,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多个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铲毒禁毒行动,建党百年大庆期间,全镇上下安定和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5月份再获第三届宿州市文明村镇,8月份获评全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五)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五彩墩集

坚持以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补短板、促振兴。开展内引外联、“双招双引”,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针对草莓种苗繁育能力不足问题,与杭州市农科院、云南百安农业等多家院所、企业展开合作,引进了种苗繁育项目,投资40万元对草莓连栋示范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创建了草莓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基地。针对草莓保鲜储存问题,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即将建设1000立方米草莓冷藏冷冻库一座。针对无统一交易场所问题,已经争取项目,计划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草莓交易市场引进无锡斓可草莓加工等企业,解决销售难问题。3月份墩集草莓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优特新产品。2021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值将达到6亿元。

二、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镇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进一步提高站位,接续奋斗,不折不扣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自加压力,苦干实干,瞄准“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这个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墩集镇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迎接二十大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新一届村级两委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筑牢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坚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纪律意识贯穿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守忠诚、敢担当,把“两个确立”外化为思想自觉、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造福人民群众,促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动态排查、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严防群众返贫致贫。加强调度协调,认真落实20XX年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贫带富作用,广泛宣传自主脱贫典型,传播正能量,激发内生力。

(三)全面振兴墩集五彩产业

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实施“四万三千”工程,万亩草莓基地、万亩优质杂粮、万亩瓜果蔬菜、万亩稻虾供养基地,千亩食用菌栽培、千亩黄花菜种植加工、千亩浅水藕种植基地。进一步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加强园区沟渠桥涵、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争取20XX年草莓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大力发展“五小”新型田园经济,因地制宜推进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鱼塘、小藕塘“五小”建设。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围绕草莓深加工、农光互补、生物质发电等产业方向,找项目,引企业,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加强跟踪帮办,力促泗县正顺服装辅料、泗县矿达新型建材等2个项目建成投产,新时代童车研发、无锡斓可高档冷链食品等2个项目完成基建,总投资达2亿元的大唐电力墩集光伏温室大棚项目顺利落地。同时结合墩集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谋划推动一批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激励返乡创业的产业项目,确保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

(四)大力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坚持建管并重,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公厕管理、保洁和户厕使用维护,努力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高质量推进墩集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防洪排涝功能。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汴河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群众住的舒心、安心。进一步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争取草莓园区道路建设项目全面提档升级。坚持标本兼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已整改的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不反弹。高质量抓好秋季秸秆综禁工作,持续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扎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全力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禁毒行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党的二十大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环境卫生事业服务中心关于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和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022


东胜环卫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加强机械化作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创城创卫及各项考核工作落实。始终不渝地把提升城区卫生质量和提高环卫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以创新工作思维和举措开拓环卫工作新局面,现将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和20XX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1.道路清扫保洁。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发挥社会力量的优质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环卫公共服务体系效率。2019年至2021年,东胜环卫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批将15个业务所“清扫保洁”交于龙马环卫公司和国企金辰环卫公司市场化运行。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东胜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实现了“管干分离”,顺利过渡3000多名环卫一线职工,保障了环卫职工合法权益,同时降低了我区环卫运行成本。

2.生活垃圾分类。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了50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05月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到200个垃圾分类试点,涵盖不同档次和规模的小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涵盖公私立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在内的各级学校。旨在以试点为实验台,吸取国内先进运营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以试点工作为模板,普遍推行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2021年将进一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在一半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包括住宅小区,车站、公园广场、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私立学校、私立医院、宾馆、饭店、商超、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囊括了城市的全部元素。

(二)加强机械化作业力度

通过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引进环卫企业的先进管理作业模式,不断扩大我区机械化作业范围,提升机械化作业质量,充分发挥环卫机械化作业最大效率。东胜区环卫服务中心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和规定作业要求,开启“机械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环卫新模式,使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通过加大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力度,大幅减少了城区存量垃圾,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整体提升了城区的卫生面貌。

(三)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新建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于20209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771万元,设计使用年限11年,设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640吨,库区容量360万立方米。于20216月竣工预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日处理垃圾量约420吨,有效满足了城区及乡镇垃圾填埋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018-2019年期间,对巴赖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主体工程及场地苗木补植,封场面积为9.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48万元,项目工程环保验收已全部完成。

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于202011月达到饱和停止填埋。20218月实施封场。积极开展相关封场工作,向区人民政府申请实施东胜区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体雨污分流治理及封场应急工程,区人民政府同意该应急工程由国有企业弘基炜业实施。目前原垃圾刷坡已完成,回填土覆盖找坡已完成,正在做hdpe膜,复合排水网铺装。

按照“科学规划、按需建设”的原则,强化环卫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分阶段分片区统筹实施公厕、压缩站新建和升级改造工程,我单位四年内共新建和翻建水冲式公厕10座,压缩站5座,垃圾房3座,投放便携式水冲公厕4座,对照旅游厕所标准完成城区154座公厕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国家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过去四年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生和国家文明城市的要求,以“除死角、抓细节、强管理、提质量”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复审迎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起领导包片,管理分片,作业到段,逐级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区委、政府交办的国家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复审迎检工作。

(五)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年我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制定了《查干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根据对查干村所辖公共区域及13个社所包含的村庄、河道、矿区、园区、沿路等五大区域,共计52平方公里进行了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累计出动环卫工人583人次,清理垃圾900余吨。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依托查干村李家壕煤矿煤矸石资源,成立了查干禾润公司(煤矸石制砖)及劳务合作社,同时,为方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对118户常住户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做到精准脱贫。

(六)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按照区委、政府安排部署,认真统筹安排、全面排查、实行联防联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动环卫工人41364余次,出动道路清扫及垃圾运输专用车辆1279次。累计清理城区垃圾死角4439余处,清运垃圾5174余吨。对城区公共卫生间、压缩站、垃圾房、垃圾站、垃圾桶、果皮箱、环卫休息厅等环卫设施,每天进行定时定点2次消杀,抑尘喷雾车、洒水车全天对城区进行喷洒消毒作业。累计发放酵素2000斤、医用酒精154件、一次性医用口罩63892个、消毒原液13550斤、84消毒液54瓶。

按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要求,我局在林荫街道技工社区设立联防联控卡点9个,派驻卡点人员达70余人,并抽调6名党员干部职工在东胜区火车站、火车西站参加疫情联防联控,确保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稳定。

(七)职能下沉

按照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会议纪要《东胜区人民政府2020年第9次常务会议纪要》(〔202028号)文件要求,将涉及罕台镇、铜川镇(除铜川汽车博览园和铜川镇镇区部分)、泊尔江海子镇范围内的环卫职能下放到各镇。我单位完成与各镇职能下沉交接工作,实现了属地管理。

(八)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编委批准的《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鄂党编发〔202115号)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积极制定改革方案,并有序的办理事业单位改革后所涉及的相关手续,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1.道路清扫保洁。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发挥社会力量的优质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环卫公共服务体系效率,2019年至2020年,东胜环卫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单一来源的方式已完成12个业务所“清扫保洁”市场化购买服务,20213月份,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方式将剩余的3个业务所交于龙马环卫公司市场化运行,服务年限为3年。截至目前,东胜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已全部顺利完成。

2.生活垃圾分类。20205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到200个垃圾分类试点,铺设室外分类设施900组,室内分类设施500组,智能回收设备两套,建设小区回收示范点一处、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两处,有害垃圾临时贮存场一处。2021年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公共宣传共36次,月考核10次,阶段考核一次,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等举措,两个项目试点知晓率、准确率和减量率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每天可回收6吨厨余垃圾和2吨可回收物,基本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之外,计划在年内一半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已成型,正在对接各街道办进行摸底调研工作,以及设施设备和宣传物品的采购工作。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新建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设计使用年限11年,设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640吨,项目总投资13771万元,该项目于202133日复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2599亿元,完成率为91%。截至目前完成全部工程的建设,于2021610日组织了竣工预验收,目前正在完善工程资料,准备竣工验收工作。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审批的核准备案、节能审查、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占用征用草地审核审批、建设用地选址与预审、农用地征转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资源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压覆矿产资源、土地复垦方案、PPP模式资格预审招投标及确定社会资本方的招投标、监理审计的招投标、土地报批。现正在办理土地供应审查手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尚未办理。

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于202011月达到饱和停止填埋。20218月实施封场。积极开展相关封场工作,向区人民政府申请实施东胜区昌汉梁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体雨污分流治理及封场应急工程,区人民政府同意该应急工程由国有企业弘基炜业实施。目前原垃圾刷坡已完成,回填土覆盖找坡已完成,正在做hdpe膜,复合排水网铺装。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立项,并且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手续。目前,初设已完成等待发改委批复。2021年新建3座水冲式公厕和3座压缩站,其中1座公厕和1座压缩站完成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1座压缩站已完成施工,剩余2座公厕及1座压缩站正在重新招标中;对城区公共卫生间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一是在原有旱厕的基础上改造为水冲式公厕124座。二是借用房运中心已征收房屋改造为水冲式公厕18座。三是购置安装便携式水厕10座。同时,对城区80余座水冲式公厕外墙涂料及防水进行整修和100余座压缩站进行维修。

(三)加强机械化作业力度

东胜区环卫服务中心持续不断引入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致力于提升环卫作业水平,城区投入使用垃圾清运车、清扫车、洗扫车、除尘车、除雪车、雾炮车等机械化作业车辆180余辆,快速保洁车130余辆,开启“机械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环卫新模式,使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有效提升环卫作业科学化、机械化、规范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日常生活垃圾运输处理效率,新增购置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辆,配套垃圾压缩厢12个。

(四)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东胜区环境卫生事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重点区域的清扫保洁力度,每天出动环卫工人1950余人,共清理卫生死角657余处;二是每日出动12辆环卫洗扫车、15辆洒水车、6辆高压冲洗车,2辆除尘车、2辆道路养护车、1辆雾炮车等环卫特种机械作业车辆,对城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及油污严重的街道进行彻底大清洗;三是加大垃圾清运力度,每天出动垃圾清运车50余次,共清理积存垃圾约36472余吨。

(五)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编委批准的《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鄂党编发〔202115号)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积极制定改革方案,并有序的办理事业单位改革后所涉及的相关手续,现已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三、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加快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步伐,继续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标准化处理系统,逐步形成“城乡统筹,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科学处理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进“十大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计划新建水冲公厕15座,垃圾压缩站15座。

(二)推进环卫市场化运行

为全面推进东胜区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实现环卫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规范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逐步摸索出适应我区实际情况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垃圾分类管理新机制,力争2021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中心城区半数街道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完成与生活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相关处理设施的衔接工作。到20XX年底,统一收运车辆,形成完整收运体系,中心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5年底,完善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在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在全面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机械化清运和公共卫生间管理市场化运营,并全面推行。从而实现环卫作业的“管干分离”。

(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整合环卫各类机械设备资源,加大多功能机扫车等先进环卫作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机械清扫覆盖率,增加机械车辆巡回作业频次,提升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力度,加强环卫车辆间的协同配合,强调功能延展,大幅提高环卫作业车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改进道路清扫保洁工艺,实行多种设备相互配合的工艺配套作业模式,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发挥环卫机械的综合优势,实现作业专一化,工艺次序化,配合协调化,进一步配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工作,在今后五年期间我中心拟计划将现有环卫作业车辆更换为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共计约54辆,包含垃圾压缩车35辆,吸污车19辆。

(四)东胜区静脉产业园区建设

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今后五年期间拟计划新建东胜区静脉产业园区项目,具体由焚烧发电热电联产项目、餐厨垃圾及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粪便处理中心、污泥处理中心、可回收利用中心、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沼气发电厂8个分项目组成。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标准化处理系统,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预计年内城区完成新建水冲式公厕3座,垃圾压缩站3座,继续推进公厕、垃圾压缩站的改造工作。

(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环卫市场化运行

为贯彻落实上级生活垃圾分类文件要求,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工作,计划在20XX年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城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完成,我单位全面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机械化清运和公共卫生间管理市场化运营,并全面推行。从而实现环卫作业的“管干分离”。

(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整合环卫各类机械设备资源,加大多功能机扫车等先进环卫作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机械清扫覆盖率,增加机械车辆巡回作业频次,提升垃圾清运车辆的作业能力,加强环卫车辆间的协同配合,强调功能延展,大幅提高环卫作业车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实行多种设备相互配合的工艺配套作业模式,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发挥环卫机械的综合优势,实现作业专一化,工艺次序化,配合协调化。为进一步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能力,创造更好人居环境,20XX年计划采购垃圾压缩车5辆,吸污车5辆。



繁昌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17


2021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一)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6月份,按照规定程序和政策要求,完成了支委会换届工作。每周组织学习党史书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峨山公园交付使用等九项建设任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深入开展双联系活动,走访慰问了4户困难儿童家庭、5户困难党员家庭,与东岛村联合开展迎“七一”活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开展希望工程2021年“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走访慰问大学新生1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习教育,深化理论武装,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二)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按要求召开了2020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和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相互批评,深入查摆自身问题,打扫思想政治灰尘。强化警示教育,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发挥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节前廉政提醒,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在节假日期间反弹。做到廉政建设工作逢会必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扎实开展巡察发现问题“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召开党组会议,针对巡察发现的5大类12个方面21个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研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股室、专项行动措施等,做到巡察整改工作责任全覆盖。结合巡察整改及单位内设机构改革工作成果,重新梳理了单位廉政风险查找定级信息、风险目录和防控措施。着力做好内控制度的废改立,结合政策文件调整及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制度约20项,以规范对工程各单位的管理,促进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按照今年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我中心共承建各类新建、续建项目44项,计划建设总投资约7.78亿元,2021年资金需求约3.74亿元。截至目前,签订各类合同共计298份,合同金额约15597.94万元;审核工程款384笔,支付工程款约17749.84万元;维修小区公共设施288处,支付维修资金约70.65万元;处理信访、咨询、投诉案件等72件。

(一)市政路桥及污水管网等配套工程8项,市政路桥总长3.46公里,年内可建成约3.21公里。

1.渡江大道(零公里大转盘至纬五路段)改造工程:已完工,正进行结算审核工作。

2.二中至五中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已于6月完工。

3.纬五路(渡江大道至五华山路)新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预计11月通车。

4.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对外交通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部分路段土方开挖,预计年底完工。

5.西门桥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和基础处理工程施工,预计20XX年春节前通车。

6. 安徽机电职业学院临时便道工程: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完工。

7.繁昌区繁阳大道跨马仁山路立交桥(二中立交桥)增设声屏障工程:已完成市公路部门审批手续,正在进行清单编制工作。

8.新峨北路在S339增设平交道口搭接工程:已完成市公路部门审批手续,施工单位已进场。

(二)公用事业工程16项,年内可建成建筑面积约3.66万㎡,装修改造面积2.29万㎡。

1.城东小学工程:已于8月底完工。

2.安徽省3D打印产业园二期(春谷激光产业园)装修工程:已于7月完工。

3.城关五小项目:该工程是我区首个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预计春节前完成基础施工。

4.繁昌区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外立面优化改造工程:已于9月完工。

5.粮食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挡墙、停车场、配电房及围墙施工,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及仓间钢罩棚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6.繁昌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目前完成管理用房内部装修、门卫工程外墙砌筑;已完工程量占合同工程量的85%。预计年底完工。

7.原规划馆城市书吧装修工程:因涉及两个主管部门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交叉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5%,其中装饰工程完成一层、三层吊顶基层施工,卫生间吊顶等工作;书柜等采购工程正在厂家定制生产;消防改造工程完成一、三楼喷淋消火栓改造;智能化工程完成一楼、三楼布线工作。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8.区医院住院综合大楼项目:目前正进行中标公示,因原质疑单位对质疑回复不满意,现正在向招投标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因现场有3户拆迁未完成,预计年底进行开工准备和施工围档等临时设施搭设工作。

9.经开区公租房2#楼和人才公寓4#楼维修、装修工程:完成厨卫地坪、墙体拆除、水电管线布设等工作,正在进行厨柜安装制作、墙体及地面瓷砖铺设等工作。预计11月份完工。

10. 三元井外立面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10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11. 繁昌区人武部民兵集训与新兵役前训练宿舍改造工程:已于8月份完工。

12.城关三小西门改造工程:完成通道细石砼基层施工、绿化移栽、文化长廊基础及主体结构安装等;正在进行通道弹性面层施工。预计11月份完工。

13.经开区消防站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控制价编制,预计年底完成消防站主体施工。

14.繁昌看守所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15.繁昌市民公园地下人防工程及配套用房建设项目:正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

16.党校新建项目:由区委党校进行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三)建设公园景观绿道工程11项,年内可建成公园面积19597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64400平方米;建成绿道10公里;建成蓄水坝50米、排洪涵洞335米。

1.繁昌县“江南慢谷”人行绿道建设工程:已于4月底完工。

2.繁昌慢谷人行绿道提升工程:完成人行绿道沥青摊铺及廊亭地面铺装等施工,正在竣工验收。

3.峨山公园二期工程:完成约200米上山步道、200米路灯基础与管线、60米挡墙施工,正在进行路灯线路管道与游步道施工,同时进行挡土墙施工。预计年底完成90%工程量。

4.竹丝塔公园景观带提升工程:完成绿化清表及绿化用土换填,烈士陵园段园路原地面拆除及基础施工,部分毛石挡墙砌筑等工作;正在进行绿化及人行步道等施工,预计年底基本完工。

5.人字洞遗址工程:已于5月完工。

6.繁昌窑遗址工程(防洪一期工程):受征迁影响,部分施工区域不具备施工条件,工程量完成约60%

7.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工程:防洪二期工程箱涵基本完工,正在实施出口段,预计12月底完工。入口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清单控制价编制及招投标工作。

8.峨溪中路(瑞吉风景园段)两侧环境整治工程:已于2月底完工。

9.繁昌慢谷水调蓄工程:基本完工。

    10.城东小学周边绿化工程:正在进行挂网招标,预计11月初开工建设,年底基本完工。

11.峨溪河(中梁、明发小区)南侧景观工程:完成清单编制,预计年底进场施工。

(四)建设安置房及配套工程4项,可建成安置房3101套约9307㎡。

1.城西花苑安置小区二期27-31#楼工程:预计年底27#楼、28#楼及新1#楼主体完工;室外附属雨污水、供电等基本完工。

2.安置小区消防硬件完善工程:钢铁厂小区地面修复及停车位、华阳B区路灯更换安装、华阳A区消防设施维修完成工程总量约50%。预计年底完工。

3.戴店安置小区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围墙工程:因改造提升方案变更,增加道路修复及绿化改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计优化,预计年底完成招标。

4.城区安置房公共设施维修工程(12个小区的道路及围墙、主管道雨污水、路灯、安防监控、消防等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预计11月份完成招标。

(五)实施停车场3项,占地面积41911平方米,年内可建成停车位119个。

1.城关二小停车场工程:公厕已基本施工完毕,停车场能施工部位已完成水稳层及侧石施工,绿化用土已回填。 待拆迁完成后两个月内完工。                 

2.鑫盛农贸市场停车场工程:施工单位已场,正在进行临时设施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3.繁昌区城东(烟冲)货运停车场工程: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完成70%工程量。

(六)前期项目

繁昌区凤形圩片区防涝排水工程,完成控制性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站前路(S334-富鑫路)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图审。科荟路(繁阳大道至龙亭中路段)工程,完成土方平整工程招标。峨溪河(桃园小区段)南侧景观工程,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七)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1.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强化质量意识。按照质量强区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坚持日巡查、周调度、精细化管理,有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全方位实行质量监督,做好建成工程质量保修服务,保证各在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2.强化措施,提高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时调整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检查66次,下达检查意见单73次,整改安全隐患67条,20219月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为专题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培训,确保了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三、 存在问题

(一)征收拆迁等要素保障不到位。部分项目因工期紧,先招标、后拆迁,致使工程参建各方陷入扯皮,且难以协调解决的被动局面。如:城关二小停车场工程,孙伯玺户征迁未完成,部分停车位及道路施工停工已一年多;繁昌窑遗址工程,因征迁影响工程进展缓慢;渡江大道(零公里大转盘至纬五路段)改造工程,孙二子汽修厂占用部分绿化用地及碧桂园领域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导致无法施工。

(二)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足。

1.前期规划整体统筹不够,部分工程规划红线外存在空白未规划零星地块,项目建设完成后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如富鑫路(福和园、双玺段)周边、新峨北路周边、峨溪中路周边、纬五路周边等均存在这一现象。

2.工程建设项目任务计划性不强,部分工程项目在年度计划安排上,随意性较大,导致勘测、设计、审批、许可等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严重不足,仓促上马,未经充分论证及认真审查即进入招标环节,项目开工后,给建设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增量及工期延期等现象不可避免。

3.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共建筑整体发包难度大。在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背景下,部分区政府性投资的公共建筑,单体土建、附属、装修、智能化等整体发包招标无法完全实施,给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及管理增加难度,造成部分投资浪费,也相应增加管理成本。

(三)工程基建程序繁杂。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批时间长,施工许可办理环节多,不利于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实施。

(四)低价中标现象突出。已建和在建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项目,低价中标现象突出。中小型建设项目往往采用摇号抽取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政府的招投标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而库内企业良莠不齐,常常因实力较弱等因素导致工程项目推进缓慢,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隐患层出不穷,一方面对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项目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低价中标顽症短时间内难以根治,给工程建设管理造成极大困扰。

(五)项目建成后移交管理难度大。

1.2009年以来,我中心建设的安置房、廉租房项目共17个。目前,除主体工程质保期外,其余质保内容均已逾期,因物业维修基金问题,所有小区维修、维护及保养工作依然由我中心实施,无人接管。因中心人员不足,建设任务繁重,维修维保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无法保障,由此引起大量的居民住户的投诉举报,给政府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2.市政项目建成后移交管理路由不畅,涉及与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的项目移交管理工作无章可依,造成建成后项目移交拖拉,部门间扯皮现象严重。

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中心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全面做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工作。

一、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力求取得实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开展好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员活动日等各项活动,努力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二是加强学习思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群众办难事、解难题,做好工程建设。三是加强思想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思想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加强党内监督,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继续落实好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二、坚持建章立制,优化单位内部管理。

结合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业主代表依法管理水平;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营造团结、务实、清廉、高效、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项目谋划,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认真谋划20XX年建设项目。续建工程约4项,其中城关五小工程建设面积14000㎡;峨山公园二期(峨山沿山休闲景观绿道)工程步道长约1100m;峨溪河南侧(中梁、明发小区)景观工程建设面积约43000㎡;城区安置房公共设施维修工程,对城西花苑等十二个小区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以上工程的建成将提升该区域内的办学条件,改善城区居民的居住及休闲生活水平,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新建工程约8项,其中市政路桥及污水管网工程5项,包括凤形圩片区排涝排水工程(启动EPC模式招标)、站前路(S334-富鑫路)工程、峨溪北路芜铜铁路桥改扩建工程、纬五路南侧零星地块绿化工程、水云间路工程,20XX年拟建成3项,可建成约1.25公里。公园景观绿道工程3项,包括峨溪河南侧(桃园翡翠天境小区)景观工程、峨山沿山休闲景观绿道三期工程、竹丝塔公园景观塔工程。安居房及配套工程1项,即原轴承厂地块安置房工程,将新建住宅22000平方米。

二是提升建设效能。严格执行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措施,逐项倒排工期目标,挂图作战、责任包保,督促施工单位全力加快项目推进,主动对接配合单位,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三是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切实履行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建程序,做深做实工程前期工作。加强工程标后管理,严格施工合同约定,落实工地关键人员在岗情况检查及中标履约约谈。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督促参建单位严格履职,保证工程质量。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审计结算,对规模较大以及较复杂项目实行施工全过程跟踪审价。加强绩效管理,兑现奖惩。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做到高水准规划设计、高要求建设实施,努力把每项重点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满意工程。



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12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2021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XX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发布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XX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XX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XX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XX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

(五)劳动关系方面。强化行政执法,组织执法力量外出学习1次,集中惩治一批典型案例,做好正面宣传引导,真正做到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大力推动智慧监察系统建设,提高在建项目覆盖率、使用率;全面开展冬季专项行动,排查全市在建项目人工费拨付情况;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新任劳资专员开展1-2次集中培训,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平稳过渡。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构筑“企业-乡镇街道-仲裁院”三级调解网络,层层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每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人社在行动”主题活动,常态化入企走访,收集企业意见,建立人社服务台帐,将企业、劳动者等群体反映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智慧人社建设方面。加大三代社保卡发行和场景应用,发行三代社保卡16万张,发行率达38%(省要求20%,宣城要求30%);将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项目纳入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目录二级场景应用183项(其中25项属于一级应用),探索开发“一地六县”场景应用,实现三代社保卡在“一地六县”区域参保登记、个人权益查询、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等功能,逐步推进城市“一卡通”在长三角地区无缝跳转和居民服务一卡通办。



和林格尔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18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及20XX年重点工作

20211028


一、2018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2018--2021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各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和林格尔县地区文旅事业的协同发展。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覆盖城乡

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速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成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核心,9个乡镇(园区)综合文化站为辐射点,14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关键节点的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三级文化活动场所均配置各类文体娱乐设备,初步形成了“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2.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

2018年到2021年,我县各类公共文化场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累计接待群众约78.5万人次。

文化馆接待群众约13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约180场次。通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文艺辅导培训、线上培训课程和线下文艺文化演出展览活动,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稳步推进,并在全县建成12个文化馆分馆,充分利用场馆阵地开展书法、摄影等展览及各类培训活动,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聘请专业老师对剪纸、和林格尔捏面人、泥塑、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教学,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00余人,培育常年参加县、市文艺活动的各类型基层广场舞队伍91支、文化大院55个。

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5.5万余人次,图书借阅量达14万余册,读者办理借阅证1.2万余张,开展各类活动约200余次。县图书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5个分馆,并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现了在总馆主导下实现通借通还和城乡文献信息服务全覆盖,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通过派发图书、加强对乡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指导乡镇开展图书分类管理等方式不断完善草原书屋的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乡镇图书室发挥服务效能的水平。通过开展图书助力扶贫送文化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助推乡村经济建设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盛乐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联合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余次,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着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和搭建新媒体矩阵加快博物馆线上服务能力建设,对和林格尔县历史沿革、鲜卑民族发展史等内容进行线上宣传。还通过投资开发“自助导览服务驿站智慧导览系统”、消防升级改造等项目工程,将博物馆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智慧博物馆,在为文物收藏提供更好条件的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文化惠民活动成效明显

乌兰牧骑自2018813日重新组建以来,充分发挥文化宣传轻骑兵职能,创作文艺作品16部,编排马头琴合作曲2首、编排各类舞蹈14支,恢复晋剧10部、二人台7部、歌曲22首。借助节日节庆时间节点,结合法制宣传、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宣传,累计演出350多场,累计观看观众人数达80000多人。乌兰牧骑还根据群众需求,成立辅导小分队,定期下乡对文化站、文化室、文化大院、健身舞队伍进行文艺辅导,以专业带业余的方式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主动创新演播方式,开通网上乌兰牧骑,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科学防疫等知识进行宣传。

4.文物工作形势喜人

2018年以来,文物保护中心按照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文物安全工作的要求,先后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对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城墙监测工作、实施安防工程,设计北城西城墙的保护工程方案,并整理古研究资料;对北魏金陵的西沟门、杨树湾、榆树湾、鸡鸣驿等地展开调查,新发现北魏烽戍、墓葬、窑址多处,辽代聚落1处、新石器时代聚落1处;对三道营、太平窑、四栅栏进行文物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北魏、辽金元时期聚落址3处;开展元小红城文物调查和勘测工作,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小红城文物保护方案》;对我县境内明长城进行了勘查,筛查出重点隐患7处,编制《明长城黄草梁段冲沟治理及防护工程保护方案》《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主体保护方案》《一级文物北魏贵族壁画预防性保护方案》,并对明长城黄草梁段进行冲沟治理及对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实施抢险加固。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文物保护中心会同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立案1次,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除加强对现有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外,文物保护中心还在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村庄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从思想层面引导广大群众爱护文物、自觉维护文物安全。

5.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向好

随着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芍药文化旅游节、盛乐金秋文化节等旅游节庆的持续举办,我县的旅游知名度逐步扩大,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217.3万人次,2020年至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游客人数有所下降,但和林格尔仍旧是呼和浩特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经报送、专家组评审,终审等流程,2020年我县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的过程中,根据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郭家营、七杆旗、上土城子、后夭子、台格斗、小南沟、榆林城、瓦灰沟等村的旅游规划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发展规划正在研究,新店子镇胶泥湾村先后被列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牌影响力,我局大力推动景区景点档次提升工作,经材料申报、初审、终审等环节,目前我县成功建成4A景区4家,3A景区3家,星级农家乐7家,其余景区景点也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A级景区档次。在近几年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共建成标准旅游厕所35座,各项重点文旅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6.全民健身服务蓬勃开展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的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标准体育场1个、乒乓球馆1个、带状体育公园1处。截至目前,我县体育场地达到:足球场地33个、篮球场地78个、排球场地9个、羽毛球场地9个、乒乓球场地16个,配置全民健身路径129套。依托已有和新建的体育场地的支持和充分利用各大节日节庆,举办“农信杯”篮球比赛,“体彩杯”象棋、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未来杯”“县长杯”“校长杯”足球赛、登山等各类体育活动和大型赛事,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其中。组织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活动,加强对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习惯知识的宣传,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发展一片向好。

7.文化市场监管服务全面提升

20205月,按照自治区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意见,组建了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电影等领域的执法职能,整合文化旅游体育职能,实施综合执法,标志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按时间节点及时进行人员转隶工作,充实执法力量,依据财政部、司法部印发《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16名执法人员配发执法服装。为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整体形象。通过常态化执法检查等方式督导文旅企业场所合法合规经营,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档案化管理,结合“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监管力度。

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优化文旅市场的营商环境,我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各项行政审批工作,优化办理流程。通过“一网通办”等相关应用平台,做到权责事项应领尽领,压缩办事环节和办事时间,持续强化线上审批,在确保行政审批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提升审批效率,切实推进各项“便民利企”工作有序开展。

(二)2021年工作总结

1.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广大读者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共接待读者6.5万余人次,图书文献外借近4000人次,图书文献外借10万余册,办理读者借阅证135张。通过4·23世界读书日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阅百年历程·传精神力量”全民阅读活动,立足红色文献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并为148家草原书屋配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党史类书籍,督促各草原书屋能够正常开展借阅工作,促进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政治觉悟及知识文化素养,传递正能量。通过走进学校、红色荐读、知识竞赛、作品征集等多种形式共开展各类活动大约60场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全民阅读打好基础。

2.利用好盛乐博物馆的博物馆职能,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弘扬盛乐文化和鲜卑文明,竭力发挥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职能。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和线下讲解服务,重点展现和林格尔地区的悠久历史与鲜卑民族的历史文化,致力于宣传民族团结,培养广大游客爱家爱国的情怀。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节庆,开展相应活动,与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联合举办了“建党百年·爱我家乡”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将“五个认同”等思想观念根植在心中。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全民艺术普及,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馆场馆阵地,积极组织开展书画、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捏面人、泥塑等展览展示宣传活动,同时全面贯彻免费开放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室,阵地培训常抓不懈,根据群众所需举办各类公益性艺术培训。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提供免费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空间开放服务,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成功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文艺活动,芍药节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文艺展演等近十余场群众文化活动。利用各大节庆,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深入广场、社区、景区、乡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宣传活动,开展书法、非遗等项目进校园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4.承担县域内文物资源调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2021年,文物保护中心按照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于文物安全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引黄入岱项目文物考古工作,勘探出35座汉代古墓葬,1处汉代遗址;开展了盛乐特色小镇,海子洼风电项目,盛乐经济园区汽配城等项目的文物调查工作。除加强对现有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外,文物保护中心还在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村庄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从思想层面引导广大群众爱护文物、自觉维护文物安全。

5.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加大项目开发力度,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并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建设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途径和措施,不断优化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指导蒙牛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蒙树、盛乐博物馆创建4A级旅游景区,绿野、前窑子水库创建3A级旅游景区工作,同步开发、打造、申报新业态农家乐1家。按照《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厕所自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6月初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在7月初完成“一厕一码”旅游厕所在线评价反馈平台建设中的二维码悬挂张贴工作。南山旅游景区完成出入口闸机升级工程,开通线上购票服务,景区新栽树木1000株,花卉种植30000株,维修名厅1座,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完工,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参加市旅发委组织开展的旅游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芍药文化旅游节。

6.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文艺活动和惠民演出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中。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5部文艺作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结合“文化六进”“文化进万家”“唱支山歌给党听”“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三下乡”“芍药节”等主题和活动,已开展演出84场,共计观看人数15000多人,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传作品26部,上传4部作品到网络乌兰牧骑平台,进行了8次现场演出直播,并开展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和文化站、文化大院、单位进行辅导8次。

7.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示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林格尔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人员行为守则》等一系列制度,强化文化市场执法建设,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900多家次,出动执法车辆700余台次,通过常态化执法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督导文旅企业场所合法合规经营,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档案化管理,结合“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利用文化馆、乌兰牧骑等文化单位举办宣传活动或举办文艺展演的机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等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地域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挥文化惠民服务大局的作用,加深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巩固文化扶贫成果,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文旅体工作的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推动全县文旅体事业繁荣发展。

(二)发展思路

1.旅游方面:重点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一是立足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服务,推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度假旅游集散地。二是以南山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旅游精品线路。三是依托南山旅游景区,在周边建设民俗体验馆、农副产品加工与展销、餐饮、文创产品制作与销售、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园与商品展销等一系列加工、展示、销售、餐饮、娱乐产业与活动,以特色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推进产业发展。四是挖掘乡村自然生态与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五是挖掘保护利用县内文物资源,推进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历史文物旅游线路。

2.文化方面: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服务优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实施推进鸿雁阅读计划,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做好基层培训服务,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特别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草原书屋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融合发展,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3.体育方面: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进程,使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壮大全民健身服务业,促进全民健身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4.文物方面:重点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做好对现有的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外,组织好全县范围内的考古发掘、开发利用工作,依托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明长城遗址,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到以旅游促进文物保护,以文物展示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重点工作

1.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挖掘我县文物旅游价值,重点围绕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打造明长城-榆林城-汉墓-土城子遗址公园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以土城子遗址公园为主体,以盛乐博物馆为中心,充分挖掘北魏历史文化,打造“盛乐古镇”,集历史文物观光、现代休闲娱乐于一体,可根据实际增加蒙元文化、黄河文化、西口文化等,丰富“盛乐古镇”建设内容。重点推进盛乐博物馆扩建工程、拓跋鲜卑盛乐祭天广场建设、古墓博物馆建设、土城子遗址考古发掘展示区等建设,同时按照国家对土城子遗址公园的保护投资进度,及时跟进配套,同步进行土地征收、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围绕明长城本体,开展长城保护及考古研究,建设长城展示馆,考古体验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附属设施,结合乡村振兴,在周边村庄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展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保护工作。

2.全面树立和林格尔旅游形象。一是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20209月我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补齐短板,促进我县全域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升级改造南山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基础设施。虽然目前南山景区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为改变这一现状,该项目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百花园、自驾车营地、国防教育基地、人工湖、景区专用公路、游步道、停车场等功能场所,并对景区内的沟道进行绿化和治理,建设垃圾处理等公用辅助设施,完善标识标牌配置,同时还需下大力气协调解决土地问题。三是丰富南山旅游产品。在南山景区现有游乐设施基础上,增加游客参与性项目,如建设儿童游乐园、丁甲山玻璃栈道、观光小火车等。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景区观赏性。四是打造石咀子湖休闲观光旅游区。该景区总占地面积501.86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平、绿化、硬化等,建设景观亭、旅游厕所、服务用房、休闲娱乐设施、亮化照明等基础设施。五是前窑子水库旅游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前窑子水库现有水资源优势,开发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区,完成旅游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前窑子水库环境整治和15公里环水库旅游道路。六是打造浑河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集乡村采摘、草原动物喂养体验、敖包、观景台、高山流水、山泉瀑布、滑索、草原蒙古包群、蒙古族草原生活风情体验、水上娱乐项目、沿河野营烧烤体验区、真人CS、滑雪等适合自驾游、四季游的休闲娱乐项目,并涵盖更高端的观光摄影、全羊宴私人定制蒙餐、蒙古包山庄、树林别墅、康养项目、高端马会所、婚礼场地、直升机观光、热气球观光体验、私人管家、私人厨师等精品化旅游服务。七是持续强化“建、管、用”,旅游厕所再建设。结合我县目前旅游厕所数量、分布及“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趋势,测算出我县旅游厕所需新建、改扩建的数量为15座,资金需求大概为600万元。

3.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提档升级。在现有A级景区基础上,支持和帮助景区开展提档升级工作,增加6家星级农家乐,并同步开发、打造、申报新景区,发展新业态农家乐。

4.建设足球小镇项目。该项目核心区位于经济开发区南侧,核心区占地面积700余亩,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足球学院,盛乐足球学校,盛乐足球训练基地以及足球公园等设施。包括室内标准11人制足球馆1座、标准天然草训练场5块、标准人工草训练场4块、室内8人制训练馆1座(人工草)、5人制足球场6块、沙滩足球场4块。同时配套有足球博物馆1座、奥林匹克文化博物馆1座、盛乐足球学校(9年制)1所、足球公园(足球体育文化运动中心)1处。

5.乡村旅游建设。重点打造台格斗乡村旅游成为自治区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6.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城关镇选址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我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充足活动场地,实现“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其中文化馆25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多功能厅、舞蹈厅、排练室、培训室、书画展厅、健身室、棋牌室等;图书馆40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中文图书借阅区、蒙文借阅室、视障人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纸质报刊阅览区、多功能讲读厅、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等;乌兰牧骑办公场所和排练场所300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为大小排练厅、综合演出多功能厅、办公与附属设施用房;综合体育馆8000平方米,按照功能设置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区域和2000平方米的游泳室内场馆,并配备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其他设施。

7.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求,保证乡镇、村级文化阵地面积达标,为群众提供基础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原有文化设施设备基础上,根据国家要求及群众文化活动实际需求,分批分区增加乐器、棋牌、图书、球类等文体设备,满足不同群体精神文化需求;配齐文化工作人员,确保乡镇文化站有1名工作人员,行政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保证文化阵地正常管理运行。

8.推进全民健身。建设完善健身场地、健身步道,重点对乡镇、农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身圈”。同时,丰富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各类体育活动,在社区、农村广泛开展类型多样、参与性强的趣味运动等项目,引导鼓励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三、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文化方面

1.土城子遗址公园开发利用项目。目前已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当中,主要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和立项,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协调解决土地问题。

2.小板申东汉壁画墓数字化保护项目。准备报国家文物局,4月份批复并实施。

3.土城子遗址公园西城北城城墙保护工程,争取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4.北魏壁画的预防性保护,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并实施。

5.盛乐博物馆扩建项目,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6.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主要争取立项进入国家重点项目库,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二)旅游方面

1.南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二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三是引进企业运营,进行景区的提升扩展。

2.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将台格斗村打造成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3.A级景区提档升级。一是做好前期计划和准备工作,推进蒙树·生态园景区由3A景区向4A景区升级。二是通过蒙牛乳产业园的建设,延长乳产业链,融合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推进蒙牛工业旅游区提质换挡成为5A景区。

4.继续挖掘打造县域范围内的星级农家乐。

5.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基础做起,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前期规划,会同其他部门完善城镇建设,为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6.在小南沟打造自驾车营地。

7.打造民宿休闲度假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南山或胶泥湾)打造1家民宿度假村,主要协调土地报批和前期手续,推进相关项目有序建设。

8.做好浑河生态恢复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体育方面

1.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在城关镇周边或经济园区内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弥补我县空白,主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

2.体育场申报国家专项免费开放经费。

3.推进足球小镇项目中足球学校和2个场馆的建设。

(四)乌兰牧骑方面

尽快进行人员招聘,补充人员力量,完善队伍建设。



和县生态环境分局2021年及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20211022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生态环境部臭氧帮扶督查检查组交办我县相关问题65件(7件立行立改类,58件跟踪督办类)。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0%,预计全年PM2.53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马鞍山市平均水平。2021年和县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共计2个,已完成善厚镇1个,乌江镇正在实施,预计11月底完成。受盘景水泥重大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影响,创成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无法实现,目前正在筹划,积极筹划准备20XX年第六批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口,认真做好验收管理。对于市局审批项目,及时现场勘查并上报初审意见,告知承诺制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复;做好环评统一申报系统的宣传和使用,系统上线后做到线下无审批。做好项目环评自主验收管理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做好“三同时”工作,按时做好环保自主验收并按法规进行公示。2021年,共办结了21件环评文件,其中报告表书1件,报告表20件,建设单位登记表网上备案46件,上报市局项目初审意见29件,企业自主环保竣工验收20家。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源地保护。一是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预计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和县长江入河排污口。对和县水利局移交的1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摸排、整理,建立“一口一档”资料,对入河排污口的标识牌进行新的更换,共完成了19个入河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整理工作。完成长江干流工业企业的27个入河排污口树牌工作。

(四)扎实做好问题销号,持续推进问题整改。一是重点抓好2020年省环保督察问题及反馈意见整改销号。2020年省环保专项督察交办我县整改问题共26件,其中转办信访件17件、警示片1件、反馈意见8件(个性问题)。目前正在开展交办问题的销号工作。其中,17件转办信访件均已完成整改,并按要求进行验收销号。警示片问题(金固码头)目前已完成整改,并完成验收销号工作。反馈意见8个问题中,目前7件问题已完成整改,剩余1件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二是扎实推进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销号。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县问题共24件,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23件问题的整改工作,剩余的1件问题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改销号。

(五)严格加强环境监管,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一是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预计全年开展执法行动480次,检查企业830家,出动执法人员2000人次,约谈企业30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预计全年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检查150家次,其中重点排污单位50家次,一般排污单位家次100家次。二是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2件,累计处罚140万元。严格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6件。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加强行刑衔接。办理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案件1件、拘留1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六)推进排污许可证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督促已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上传自行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公开。组织全县15家重点企业参加2020年度省级环境信用评价,目前2020年度省级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已按规定时限完成。加强固废环境管理,全县工业产废单位50家,经营单位1家;乡镇级以上医疗产废机构17家,各类诊所50余家,各社区、村级卫生室纳入镇级卫生院统一收集管理;二类以上机动车维修保养单位9家,对省市危废检查反馈事项,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狠抓辐射安全,涉辐医疗机构14家,工业企业2家,督促指导完成年度自我评估和辐射安全申报。

二、五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一是2017-2018中央、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情况。2017-2018年中央、省环保督察期间,我县共接到督察组交办信访件144件,目前均已完成县级预验收及市级验收复核并报市环委办备案销号。二是“2+6+N”突出环境问题工作开展情况。涉及我县整改任务共16项,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并按要求开展了验收销号工作。三是“夏季臭氧帮扶反馈问题”工作开展情况。涉及整改任务65项,针对督察组反馈的问题,立即要求企业制定了整改方案并严格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63项,剩余2项正在根据市局反馈意见完善相关销号材料的收集工作。四是2020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转办及反馈意见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省环保督察问题及反馈意见、省警示片问题26件,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24件。同时,针对信访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1起,实施刑事拘留2人。五是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24件,目前已完成销号23件,未销号的1件为石杨镇八禁村山体修复问题(整改时限202112月),目前正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六是“大起底”问题。“大起底”问题5件,目前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七是“绿盾”行动成效显著。省、市政府洗发的“绿盾”行动疑似点位419个,经核实需整改问题共7个,进一步补充材料10个,截至目前,所有整改问题已整改到位,相关材料也报送至上级部门予以销号。

(二)环境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管。五年来,全县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开展高频次执法行动,年均检查企业1000余家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污染源“双随机”检查,年均开展检查企业200家次。严格环境执法。共计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6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6件,累计处罚795.5万元。严格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164件。办理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案件23件、拘留24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共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3500余件次。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我县目前工业危废产生单位共46家,经营单位2家,均能做到现场管理规范,台账记录清晰,危废去向明确,转移处置科学合理。自2017年以来,我县共计产生危废约5.7万吨,其中委托利用2.3万吨,委托处置2.95万吨,自行利用0.4万吨,目前贮存0.05万吨。医疗产废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所有医疗单位医废由有资质处置单位定期到点进行收集,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持续开展清废行动。2018年度4个点问题、2019年度11个点位问题和2021年度1个点位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并完成清单销号,对涉案某企业依法处罚9万元,涉案人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开展县域企业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所有行业排污许可证均需完成发证和登记。目前和县需登记类企业及发证类企业完成率均已达100%,做到了“双清零”。

(三)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得胜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对得胜河沿线混合废水排口实施整治截污,8个废水排口已全面整治完成并通过验收。滁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对石杨金成村、善厚陶甸村29户违规养殖场予以关停或拆除,对14户养殖场进行提升改造。定期对滁河和县段12个点位进行取水监测,全面分析滁河各段水质情况和超标因子。备用水源地建设情况。2019年因戎桥水库断面水质不稳定,取水口从戎桥水库调整至滁河,目前管道已开始建设,预计明年3月份完成,取水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加强对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完善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基础设施,对一、二级保护区标志牌、取水口标志牌、交通警示牌和1.8千米围栏护网进行了维护,一级保护区水域内设置航道警示标志,责令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船只和浮吊驶离二级保护区,安装高空视频监控,定期开展巡查。全面排查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截止2021年,完成119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责任主体认定等工作。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及核实工作,共计确认32处企业地块。完成和县蒙安溶解乙炔气厂关闭退出后的土壤环境调查工作。督促全县14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完成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工作。和县目前唯一疑似污染地块完成场地初调工作,督促指导相关责任企业依法完成后续工作。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进程,目前全县已全部完成7座修复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实施期间,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23.2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58.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省、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年度考核目标。近五年,各项大气帮扶检查发现问题138个,其中,省秋冬季大气帮扶检查73个,生态环境部臭氧帮扶督查检查组发现问题65件。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完成整改,所有销号工作也全部完成。

(四)生态创建工作。20196月,我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按照马鞍山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确定和县香泉镇、善厚镇全域为我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示范镇,启动黑臭水体摸底调查工作。委托市局统一进行摸底调查和整治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工作,依法依规确定华南所为中标单位。初步调查确定2镇重点农村黑臭水体9条,目前方案也全面完成。近五年和县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计33个,所有整治项目均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生活垃圾清理和畜禽粪污整治4块内容,所有项目的271.5万元补助资金同步予以发放到位;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予以调查,启动集中运维工作。

(五)项目审批工作。过去五年共审批了环评文件228件,其中报告书13件,报告表218件;自2019年以来累计向市局报送个项目环评初审意见92件,勘察建设项目现场实现全覆盖;自2017年以来建设项目登记表网上备案515件;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61个,协助建设单位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194个。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抓好环境监管,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以重点信访、重点领域为抓手,对辖区内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尽早发现、及时研究、快速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工作原则,保持区域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加大对全县在线监控企业检查频次。持续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加强督促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及执行报告上传工作。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口,持续做好验收监督。严把环评审批关不放松。对市局项目及时现场勘查出具初审意见;告知承诺项目快速批复并配合大队做好事中事后监管;违规违法项目坚决不予上报和批复。持续做好企业自主环保验收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验收率,确保项目投产后环保设施的能够正常运行,各项污染达标排放。

(三)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切实推进绿色发展。紧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放松,对标对表全面落实施工工地整治、工业废气治理、秸秆禁烧和道路扬尘管控等各项工作,务必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大气考核任务。紧盯得胜河、滁河等辖区内主要水体分段采点取样监测的结果进行监管,分析水质变化,全面掌握河水水质动态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风险,调整治理措施,督促相关载体单位进行整改,保障水质达标。

四、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企业环境监管,推进环境问题整改。以重点信访、重点领域为抓手,对辖区内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尽早发现、及时研究、快速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工作原则,保持区域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县域环境安全。加大对全县在线监控企业检查频次。持续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加强督促发证企业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及执行报告上传工作。

(二)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秋季秸秆禁烧力度,实现全年“零火点”的目标。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深化重点区域治理,全面落实施工工地整治、工业废气治理和道路扬尘管控等各项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散乱污”企业的取缔整治。采取“双随机”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污染防治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对沿江等重点区域定期进行排查,依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

(三)规范高效开展环评审批,精准服务经济发展。严把环评初审关,切实做到“三个严格”,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设置“防火墙”。做好放管服改革衔接工作,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制。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民生工程、环保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等环评初审绿色通道。



回民区民族事务委员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17


2021年,回民区民族工作始终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民委的悉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现将区民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深入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1年组织开展了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坚持从政治和大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2.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积极打造和申报内蒙、呼市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扩大创建覆盖面。并筛选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典型,纳入到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中,截至目前共申报15家单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家单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使示范单位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对创建先进单位给与拨付民族团结创建经费用于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的学习、宣传、教育等活动。截至目前,2021年共拨付民族团结创建经费5余万元;三是11月初,对15家申报市级示范单位现场查阅了资料,进行了督导验收,为下一步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20215月回民区民委积极组织全区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制订了《关于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中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区属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组织全区上下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召开座谈会、组织实地观摩、制作宣传片、文艺演出、张贴标语、悬挂横幅、LED屏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聚了共建家园共识。截至目前,区属各单位、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学习、宣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户外宣传等活动154余场,受众人数达9万余人,占比回民区总人口近20%;累计发放《内蒙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政策宣传手册》万余册;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媒体报道活动信息300余篇,进一步培养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广大居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4.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工作。一是争取中央级第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西乌素图村王柳渠河道改造项目,截至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已完工,工程正在审计当中;二是争取中央第二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67万元和自治区配套资金66万元用于一间房村中草药种植及示范农业观光建设项目,目前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当中;三是上半年争取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分别用于西乌素图村路灯建设项目15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正在审计当中;东乌素图村的维修蓄水池项目1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当中。

5.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区民委制定了《回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接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同时,按照自治区民委和市民委工作要求,确定我区中山西路办事处吕祖庙社区、通道街办事处三顺店社区和通道街宽巷子社区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试点社区”,2021年并给予了宽巷子社区5万事务资金支持,目前资金已拨付到位,工作有序推进当中。

6.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各项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今年9月份是我区第38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我区第38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区民委做到了及早谋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回民区委、区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回民区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以“4459” (即依托区委区政府、一镇七办、社区、网格四级工作网络,抓好统战、宣传、民族、教育四个重点领域和围绕心通、情通、语通、事通、网通五项重点内容,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网格等“九进”)为工作思路,对各地、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行量化安排,共部署40项活动任务;活动月期间,区属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助力创城文艺演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书法绘画展览、普通话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命名表彰“进社区”试点工作等活动200余场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LED屏等载体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力营造了活动月的舆论氛围。

7. 认真做好民族成份更改审核工作。2021年,区民委协助招生办、区公安分局为辖区5位高考生变更民族成份,做好高考生保障工作。

8.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单位其它重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使命。于202110月底深入包联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小区扫码登记、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政策引导宣传等工作;二是助力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社区积存垃圾、小广告、乱倒污水、餐厨垃圾乱排乱放、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进行了清理,美化净化社区环境;三是积极节约型机关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工作,确保区民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20XX年工作计划

1.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培训、解读工作,特别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安排好明年的重点工作。

2.全力推进呼和浩特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回民区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经费保障、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并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呼和浩特市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3.重点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实解决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的全面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20XX年区民委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按时申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做好项目资金的储备入库工作,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尽快实施,并定期对项目进展程度进行跟进,精准掌握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管理规范、程序合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计划争取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用于进一步改善我区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民族学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争取中央、内蒙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计100万元,用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生产、生活环境。

4.持续开展好5月份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和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各项工作。通过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党日活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全区干部培训等主题活动,牢固树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推动民族团结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5.继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按照民族团结进步 “九进”标准“精准创建”,积极打造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提炼亮点、扩大影响、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广泛依托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宣教活动,如期完成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XX年工作任务。一是按照《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星级标准》开展好回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星级评选活动。二是积极打造和推荐自治区、市两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0家,其中自治区级2家,市级18家。三是将已创建成功的自治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特色活动、典型事迹等在各类宣传活动中展示,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6.大力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20XX年,依托已打造3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社区,积极为各民族群众提供登记办证、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等服务,解决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7.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健全预防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社会矛盾机制。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做好民族事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定期排查涉及少数民族不稳定因素,妥善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涉及民族因素信访案件、网络舆情信息,有效防范和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8.做好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委交办的其他工作。推进营商环境、妇女儿童两纲、机要保密、市域治理、政务公开、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工作。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区民委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大力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到各项活动,让民族团结观念牢牢扎根,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



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本届班子履职以来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届班子任职期间、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015


本届班子履职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全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全面小康的壮丽篇章。

一、工作开展情况

()聚焦脱贫攻坚,助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全面小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政策红利转变为发展红利,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53万元,实施项目109,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传承和保护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民族村寨“志智双扶”培训场所。拓宽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的就业渠道,支持移民社区建设唐人坊公司和社区缝纫等扶贫车间,解决各族搬迁群众就业800余人。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村扶持力度。2017,7个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行政村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实现全面小康。扎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保护、村寨乡愁文史展示等“八大工程”,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县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18,其中好花红村、九龙村、高寨村、西牛村成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用好用足政策,助推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申报民贸民品企业73,全县民贸民品企业申报优惠贷款14.158亿元,享受贴息2629.94万元。积极打造以“枫香染”印染技艺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枫香染文创产品正在形成规模,扶持壮大贵州唐人坊、贵州津致雅阁、贵州维英苗族枫香染等一批企业。目前全县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民族手工艺企业、合作社、手工作坊已超过60余家,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就业人员2000余人。

()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承办2016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2017年中国惠水国际龙舟名校邀请赛、2018年全县民族服饰大赛,组织参加全州民族服饰大赛和“四月八”苗族芦笙舞大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我县先后获得了“中国龙舟之乡”、“贵州省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龙舟、毽球)”称号。积极打造“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展民族古籍抢救工作,支持县职业学校、鸭绒民族学校、雅羊小学、甲坝民族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完成脱贫攻坚“双培”枫香染刺绣等民族传统工艺人才培训1700人次。贵州维英苗族枫香染有限公司等4家民族手工艺企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巩固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持续开展两岸民族民间交往交流,接待台湾同胞16批次300余人,让台湾同胞深刻感受两岸一家亲、民族大融合的浓厚氛围。我县被省级以上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其中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获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2017,我县获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命名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810,我县代表黔南接受国家民委对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

()坚持依法公正,民族事务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定期不定期开展涉民族问题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民族人士、乡贤寨老、社会组织等在处理矛盾纠纷、协调民族问题方面的作用,全县民族团结和睦指数连续5年保持100%,未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案()件。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近年来全县每年有2000余名少数民族高考生受益。

近年来,我县民族工作多次得到省、州民宗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现场观摩会、全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研讨会、全省少数民族学会座谈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现场会等会议在我县召开,民族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二、2021工作总结

()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工作。2021,我县共获得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0万元,发改资金380万元,共计实施项目7个。

1、共获得两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60万元,实施3个项目,分别为惠水县2021年民族传统手工艺(枫香染、刺绣)基地建设项目(150万元)、惠水县2021年涟江街道九龙村竹荪特色产业种植项目(70万元)和九龙村民族特色村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340万元)。民族传统手工艺(枫香染、刺绣)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九龙村竹荪特色产业种植项目已全面完工,九龙村民族特色村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预计于202112月底前全部完工。

2、共获得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80万元,实施项目3,分别为摆金镇高寨村2021年民族特色村寨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资金59万元)、摆金镇高寨村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缝纫加工车间建设(资金29万元)、涟江街道大新村2021年特色村寨设施建设(资金92万元)。以上项目均已启动,预计于12月底前完工。

3、共获得发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380万元,实施项目1,用于濛江街道司蒙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于202112月完工。

()扎实推进民族贸易企业申报工作。2020年度民贸民品企业优惠贷款5.4亿元,申报获得优惠贷款贴息630亿元。2021年度民贸民品企业优惠贷款7.3223亿元,拟申报中央专项贷款贴息资金1068万元。

()积极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建立“红石榴之家”故事,每周四晚上为社区群众讲述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在王佑镇西南村、涟江街道九龙村建立“惠水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高速公路沿线、县城各交通主干道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到幸福移民社区、涟江街道九龙村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61500余人次。组织开展“巧手匠心 绘就美丽乡村”刺绣大赛、“永远跟党走民族大团结”2021年惠水.九龙“六月六”民族文化节、“迎国庆刺绣大赛”等活动。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2200余人次、推广普通话培训2400余人次。

()宗教事务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中央、省、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梳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宗教“四员”队伍宗教工作联动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宗教工作网络格局。二是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开展“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即“国旗进宗教活动场所、宪法和法律法规进宗教活动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活动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活动,目前我县宗教场所按照要求全部实现“五进”。三是推进专项治理,强化宗教执法。常态化推进佛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对辖区内乱建佛教场所、乱塑佛教大型露天造像及佛教活动场所商业化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基督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和天主教民主办教工作,强化对基督教会私设聚会点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及时处理和制止私设聚会点情况发生。四是充分发挥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作用,强化职能职责落实,定期开展排查,建强构筑基层抵御渗透工作阵地,确保全县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截止目前,未发现相关地下宗教及境外宗教势力对我县进行渗透。五是积极做好天主教会和天主教信众思想疏导工作,加强与政府汇报,配合相关部门推进落实我县天主教教产遗留问题解决禁进度,确保不因教产处置问题不彻底印发网络舆情炒作。

()常态推进宗教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结合《惠水县2021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惠水县宗教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21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到宗教场进行巡查,严格要求开放的宗教场所做好扫码、测温、登记等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二是做好物资保障。指导各场所做好测温仪、口罩、消毒设备、洗手液、消毒液和生活物质等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和教职人员的生活保障。四是强化内部管理。要求宗教教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春节前后尽量不要外出,确实需要外出必须向县民宗局进行报备。同时要求各场所做好消防、饮食等公共安全。

三、本届班子任职期间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创新发展能力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亟待加强,巩固脱贫成效任务仍然艰巨,缩小与全州、全省、全国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民族地区发展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深入推进,防范各类风险的任务日益繁重,民族地区协调各方面关系、承受各种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呈现加大趋势,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重责任,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一些政策红利会向民族地区倾斜,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下届班子任职期间工作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启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建设的五年,是我县实现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民生普惠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升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218月份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推进民族工作指出了方向。

()扎实推进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程,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工程。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争资争项。争取在下届班子任职期间争取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0万元以上,打造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以上,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以上,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改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容村貌。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深入开展特色乡村游。四是加大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力度。争取新增民贸民品企业50家以上,企业享受优惠贷款15亿元以上,贴息资金2000万元以上,切实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重点打造我县优势民族传统体育。一是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加快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切实缩小学校之间差距,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民族文化企业,巩固提升一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全面深入推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贯彻落实好《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着力增进民族地区群众民生福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是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强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五个三”后扶机制,抓好“五个体系”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培养选拔造就一批扎根惠水、热爱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

()努力构建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加大人员、设备保障力度。

五、20XX年工作安排

()扎实推进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培训。帮助乡村开展“一户一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能力。二是持续推进民贸民品贴息工作,20XX争取实现新增民贸民品企业10家以上,民族贸民品贴息贷款8亿元以上,贴息11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资争项,申请中央、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改善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容村貌。四是申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

()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发展重点民族文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会展、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产业。二是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和展示宣传力度,实施“好花红”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挖掘好花红民族文化文化资源,突出产业化发展导向,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三是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龙舟、赛马、摔跤、藤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0个以上。二是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牌、LED显示屏和民族节日等平台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2次以上;推广普通话培训2次以上;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4次以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4次以上。三是进一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社区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有效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交流往交流交融。

()推进宗教依法管理。强化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狠抓宗教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四员”(督查员、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宗教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宗教和谐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协调配合,全面严防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作风建设,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善于团结各族群众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



晋江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情况、今后五年和20XX年工作思路

20211015

根据市委办、政府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将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情况、今后五年和20XX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过去五年工作情况

2016年至今,市交通运输局瞄准“创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总方向,围绕“城乡一体、全市一城”总规划,秉承“大交通撑起大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五年规划,行业目标基本实现,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两横一纵两连”高速系统和“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基本完善,基本形成“152030”快速交通圈。

2016年以来,共投入112.74亿元,规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39个,新改建公路里程约73公里,快速交通圈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拥有公路里程2404公里,公路密度为370.4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多,有力地支撑带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其中:高速系统方面:共规划4条高速公路88.74公里,现已建成沈海(沈阳-海口)、泉南(泉州-南宁)、福厦(福州-厦门)、晋长(晋江-长泰)柑柿至东华段481.54公里、互通出入口7.5个(晋江和石狮共拥有一个),高速公路网密度高达12.5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的2.8倍,“两横一纵两连”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建成全面,实现全市域15分钟内上高速、20分钟中心城区通各镇(街道)、30分钟各镇(街道)互通。快速系统方面:年均投入2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交通道路建设(2017年度16亿元、2018年度20.77亿元、2019年度32.7亿元、2020年度32亿元、20211-9月份25.32亿元),现已初步形成“二环四射”快速路网(二环为晋新路、晋光路至社马路,四射为双龙路、世纪大道南拓、晋南快速通道、大深线),现正加大完善市域快速路网建设,助力晋江交通快速发展。市域干道系统方面。重点建成迎宾路北延伸、智造大道罗山段、快速通道马坪至埭边段慢车道、草马路永和至英林段、纵二线紫帽塘头至磁灶井边段、横九线金井围头至深沪东华段等项目,促使各区域有效对接联通。

(二)农村公路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养护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2016年以来,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规定》等一批地方性文件,农村公路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9月荣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率先在全省将市域骨干道路及桥梁养护推向市场,将农村公路的日常巡查、定额维护、计划性维修工程等统一打包,实行“三统一”招投标购买服务,实行每两年一次招投标,强化以养代修和预防性养护。按实际工程量按中标报价进行季度结算方式,节省了研究、报批、设计、预算等4项复杂流程及单个零星项目较高的造价成本;形成农村公路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四化”养护模式,养护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施工方案及图纸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单位按照图纸实行“标准化”养护。对约定配置巡查人员与设备、频率、要求及维护内容、效果等5项内容实行日常与季度综合考评机制,养护工作精细到限时解决,闭环结案,实现路面清障以及井盖、路沿石维护等项目在24小内完成,零星路面修复48小时内完成,交通安全设施72小时完成,较大修复项目在1周内完成;全市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及APP,推进农村公路巡查、养护、应急处理、路政管理、灾毁上报等工作,促进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建立教育培训、汛期值班、积分管理等七项制度,强化专管员队伍管理。针对履职尽责、工作成效、专业技能、协作配合等方面强化乡镇专管员综合管理,将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及所在镇“四好农村路”建设考评挂钩。

(三)现代物流发展迅猛,运输保障服务提升明显,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188家(占泉州20%),其中普通货物运输企业184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4家。现有5家网络货运试点企业,3家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道路运输方面:新增许可运输企业140家,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为24.7%;新增水路运输企业1家、船舶3艘,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为83.26%。新增牵引车1013辆、挂车1500辆。晋江陆地港获评国际港口代码,正式升级为国际港口,业务量稳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现代物流方面。培育了福建鸿达运输有限公司、泉州市英豪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晋江陆地港港务有限公司3家企业作为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现均已通过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国家验收。指导成立了佳迅通、飞畅网络、龙易配、传化陆鲸、聚盟等五家网络货运平台。公共交通方面:在泉州市率先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座公交首末站、7座公交换乘枢纽站及4座在建镇域公交枢纽站,公交线路达到57条,公交线网实现市区100%覆盖,市、镇区公交500米覆盖率95.6%2016年以来,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27条,修缮改造站台站牌1277个,公交线路总长度达到1097.24公里,覆盖全市29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相继建成五里公交充电站等18个充电站,运营车辆全为新能源公交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福兴路施划公交专用道6公里,进一步实现公交路权优先。

二、2021年工作情况

(一)疫情防控有序有力。一是做好重要交通领域常态化防控。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交通场站开展常态化防控工作,组建机场分流中心,对来晋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健康码查验,启动“点对点”转运,进行集中观察,并将信息推送乡镇和外县市地区进行跟踪管理。截至101716时,机场累计检查进出港旅客525万余人,动车站131万余人,客运站15万余人。二是组织开展应急交通检疫工作。912-29日在晋江7个高速口、13个县域主干道设置交通检疫点,累计劝返10138部次(14577人次);疫情期间减少交通班次、停运客运班线;召集公交公司、物流企业,现场调度车辆及驾驶员,配合医院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三是做好国(境)外入晋人员转运工作。主要负责境外入晋人员“点对点”转运工作,对象包括从厦门、福州机场,泉州动车站、石狮隔离点、南安隔离点及晋江深沪港口入晋人员等,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和对象类别,做好相应转运及交接工作。截至101716时,境外转运组累计排查境外入晋返晋人员6788人,由交通检疫组负责转运人数累计6521人。四是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疫苗接种方面,根据统一部署,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做到“应种尽种”。目前,交通检疫组“应种尽种”人员15323人,禁忌症146人,接种第一针15746人,接种率100%,接种第二针15331人,接种率100%。核酸检测方面,持续更新、汇总 “应检尽检”对象名单,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核酸检测文件要求,落实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确保不出现“应检尽检”对象未做、少做核酸检测的情况。目前,交通检疫组“应检尽检”总人数3627人,已检测22108人次。

(二)道路项目稳步推进。2021年主要负责34个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约33亿元。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25.3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6.73%3月份,局建设管理科被命名为“泉州市五一先锋号”。6月份,局370县道工程项目部获省总工会 “工人先锋号”称号。

1. 推进15个在建项目。包括国际企业大道南延伸(侨晖路至围头支线段)工程;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晋江市东部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泉州南站站前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延伸段工程;环湾一环路晋新路至石狮连接线工程;双龙路-晋宁路和双龙路-世纪大道节点人行天桥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池店南片区一期市政道路工程;西环路南延伸(晋光路-长兴路)及天桥工程;晋江市石鼓路-梅园路人行天桥工程;晋江市永兴路(创冠)景观提升工程;刺桐大桥收费站改造工程;市域8号路(一期)工程。

2. 加快19个预备项目前期。包括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二期工程;高铁新区南片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高铁新区北片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侨晖路市政配套工程;泉州市南迎宾大道磁灶段一期工程;同丰路整治工程;联华大道北延伸工程;智造大道龙湖段工程;莲山路项目;福兴路西延线一期工程;西部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县道371深东线东石段(市域14号线)工程;晋东新区环湖东路及高压电力土建工程;六源南路市政道路工程;东部快速通道二期工程;智造大道(二重环湾-灵石路)道路工程;六源北路(鞋都路-沿海大通道)改造工程;和平路快速化改造项目。

(三)交通物流集群发展。一是扶持甩挂运输企业发展。培育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现有3家物流企业通过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国家验收;引导甩挂运输企业发展多式联运,逐步从点对点集中运营模式转变到循环式甩挂和物流运营中心综合模式,逐步从省内公铁联运甩挂线路拓展到省外公路汽运长途甩挂线路。二是积极发展先进运输方式。引导晋江陆地港创新发展虚拟空港运输模式——航空城市货站,将海关、检验检疫、机场处理等环节前置至城市货站,物流成本预计降低1/公斤以上;同时吸引航空公司以及国际货代企业、综合物流企业等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外贸服务业集聚区。三是积极发展网络货运。根据政策调整,指导飞畅、佳迅通、龙易配、货同运、陆鲸科技等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办理网络货运经营许可证换证手续,今年1-9月共受理网络货运企业纳税贡献奖励资金2619.33万元,由网络货运工作专班负责一站式审批按月兑付。四是构建信息平台。加大宣传覆盖范围,支持传化公路港的陆鲸、易货嘀、仓配网等智能信息调度系统,以及闽运兴物流公司的“龙易配”信息平台做大做强,助推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及运输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运营。

 (四)城乡出行提质增效。一是完善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线路2条,优化公交线路8条。截至目前,我市公交线路57条,线路长度1116.54公里,覆盖29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已实现村村通。二是建设公交场站。目前,全市共有11座公交首末站、7座公交换乘枢纽站、347个公交标准化站亭点。“一镇一枢纽”规划布局循序推进,金井、磁灶、东石、深沪公交枢纽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市区 280 座公交站亭列入提升改造计划,现已根据新建站台的样式方案完成185座候车亭的修缮。目前,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枢纽站与普通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做到“零距离”换乘。三是改善农村出行。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及乡村道专管员运行机制交通强国试点,探索“乡村振兴+路长制”运行机制,推进“路长办”与“乡村振兴办”等其他机构协作新路径。截至1018日,已完成农村公路养护项目42个,总里程64.071公里。预计今年可完工养护专项工程47个,规模67.934公里,修复农村公路路面91357.9平方米,补助金额1094万元。1月份,“党员守护‘我家门口那条路’”获评省级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大示范点。

(五)平安交通扎实推进。一是全力确保运输安全。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6家、普通货运企业188家,其中2021年新增许可运输企业17家。共检查道路运输企业280家(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007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339项,已整改335处,正在整改4处。纳入重点关注对象3家,约谈重点运输企业4家。二是强化道路工程监管。加强在建工程项目检查。今年以来累计督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工地64项次,发现各类隐患73项,发出整改通知单50份,已整改73个。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整体态势平稳,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前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重点解决井盖管理和易涝点整治,目前已更换井盖约520套,加装防坠网约6320套,累计清理雨水口47处,更换雨水篦约159套,疏通排水沟约67.697公里。加大危病桥整治力度,目前正在进行2座危病桥梁改造项目,已完成安海镇庄头桥危病桥梁改造,正在推进安海镇桥头桥加固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设计审查工作。开展路域交通综合整治。1-10月份排查管养道路、桥梁破损等764处,已整改764处,安装道路和桥梁护栏1334米、施画标线15277.8平米、修复减速垄724米、增设标志标牌169个、修复破损路面8236.88平米、修复破损人行道路面206平米,完成排水沟清理67.7公里、护栏刷漆7198.79平方米。三是加强打非治违力度。严格履行安全执法监管,1-9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8850人次,立案查处交通非法违法行为1453件,罚款金额107.24万元(其中:查处违法客运77辆、违规出租车20辆、非法客运39辆、违法驾培52辆、违法普货327辆、危货15辆、违法货运物流企业22家、未备案维修企业17家、涉路段违法行为10起,另联合治超874辆、监督卸载超限超载3.09万吨),持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四是突出应急培训宣贯。发动运输企业平安志愿者,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5场,参加教育人数共7800多人;先后组织交通安全进企业宣讲40场次,累计达1900人次参加;先后组织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培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视频等;先后组织5个在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政企联动演练、156家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应急演练。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深入对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融入泉州“一核三湾两带两轴”发展战略和“一湾两翼三带”空间布局,提升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密公交网络布局,推动各类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统筹快达慢行交通体系建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到2025年,在持续完善“152030”快速交通圈的基础上,围绕枢纽集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晋江区域辐射能力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升级打造“15203060”快速交通圈,强化交通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区域综合立体网和市域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全面推进铺开“一张网”,支撑“全市一城”发展需求。

(二)重点项目安排

1、打造“15203060”快速交通圈。1)推进高速公路网互联互通。配合泉州规划建设,争取尽快启动晋长高速晋江段(晋江段长8公里、总投资20亿元)、福厦高速公路改扩建新增石狮彭田出入口及连接线工程(全长12.8公里,总投资15.7亿元)等2个项目建设,促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更好地融合发展。(2)加快形成市域快速路网。依托“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建设,主城区形成“田”字格快速体系,加快中心城区与晋西、晋南组团的联系。重点建设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东部快速通道一期、二重环湾快速路一期,做细晋新路快捷化改造、凤池路快捷化改造前期,待“世中运”结束后立即启动建设,结合城际轨道R1线,研究策划和平路快速化改造,优化机场进出匝道设置方案,优化机场同市政道路的衔接。(3)完善跨江跨海联通。配合泉州规划完成2个跨江跨海通道,总投资30.72亿元;建成G324线泉州大桥扩宽改造,力争启动建设东海大桥,加强同泉州市的联系,构筑同泉州市的多通道,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2、打造高铁新区快速交通圈。1)建设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集疏道路系统。一是实施东部快速通道,打通晋江大桥至高铁泉州南站快速通道,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其中建安投资约24.47亿元);二是实施晋江南高速连接线快速通道,联接泉州环城高速与泉州南站;三是实施泉州南站站前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6条进出站通道,1个站前高架平台,4条地面道路。(2)配套建设高铁片区周边路网。实施晋江市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完善高铁片区道路毛细血管,优化片区道路与进出场通道、高铁站房、区域路网的衔接。

3、建设晋江轨道快速交通圈。1)福厦高铁:晋江段起于经济开发区新塘园,跨过晋江盐场、安海湾后,通往南安,全长25.6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总投资约33亿元,该项目已于201711月开工建设,计划20XX年通车运营,通车后将辐射带动晋江、石狮及南安大部分地区人口进出高铁和更多企业的生产生活,实现多个城市互通,缩短晋江与厦门、福州距离,促进晋江融入海西及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发展。(2)泉厦漳城际轨道R1线:该线路规划线全长171.81公里,设站29座。线路从泉州东城际站到漳州高新区站,晋江段全长约27.9公里,地下线16.085公里,地上线10.7公里,车站长度1.115公里,设池店(地下站)、晋江机场(地下站)、欣鑫路(高架站)、安海(高架站)4座车站(拟增设SM站),总投资约115亿元。

20XX年工作安排及项目盘子

(一)20XX年工作安排

1.完善“152030”快速交通圈。一是建成福厦高铁25.698公里,缩短晋江与厦门、福州的时空距离二是配合泉州开展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前期工作,打造晋江轨道交通圈,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不断推进市域快速道路建设,依托“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建设,主城区形成“田”字格快速体系,加快中心城区与晋西、晋南组团的联系,打造中心市区快速路系统。

2.配套组团片区市政道路系统。打通高铁“三大通道”,配套建设高铁片区周边路网,完善高铁片区道路毛细血管,优化片区道路与进出场通道、高铁站房、区域路网的衔接,全面建成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集疏道路系统;启动科创新区配套路网17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里程约12.4公里;完善晋东新区路网退化,加快推进晋江市晋东新区环湖东路及高压电力土建工程、六源南、北路及洋埭路、湖源路等市政道路建设。

3.深入实施“聚城畅通”工程。着力贯通一重环湾快速路,推进江滨南路-刺桐大桥节点改造,加快池峰路南延伸至凤池路、晋新路快捷化改造、凤池路快捷化改造前期,建设中心市区至泉州 “多向放射线”,开工建设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

4.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项目规模持续扩大。顺丰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实现开工,京通易购(东南)智慧物联网共同运营中心等项目落地建成,佳迅通网络货运平台等投产项目运营稳定、成效良好。争取吸引1-2家头部企业落地,争取在强链补链上有所突破,新增入库项目10个以上,网络货运平台项目效益更佳。20XX年,争取智慧物流产业基地投资额同比增长达50%,物流产业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纳税额达5亿元。

5.加密路网推动城乡交通融合。建设智造大道龙湖段,启动福兴路西延伸、莲山路改造等前期,完善城市干道,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交通融合。

(二)项目盘子及资金安排

20XX年,共规划实施重点项目36个(其中在建14个、拟开工4个,策划生成18个),总投资约2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32亿元,基本与2021年计划投资(33亿元)持平。

1. 在建重点项目14个。持续快速推进二重环湾快速路、东部快速通道、国际企业大道、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延伸段、泉州南站核心区站前市政道路、环湾一环路晋新路至石狮连接线工程、西部快速通道一期(高铁下穿段)、侨晖路配套市政工程、高铁新区配套市政道路一期、二期及南、北片区市政道路、江滨南路-刺桐大桥节点改造工程(匝道)、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道路项目14个项目建设,计划年度投资约23.72亿元,力争20XX年建成高铁新区8个项目,新增公路22公里。

2. 拟开工项目4个。力争开工建设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一期(地面道路)、智造大道龙湖段(龙狮路至西环路) 、晋东新区环湖东路及高压电力土建工程、晋江市梧林古村落人行天桥工程4个项目,计划年度投资4.27亿元。

3. 策划项目18个。进一步推动“聚城畅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晋新路快捷化改造、凤池路快捷化改造2个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年度投资0.83亿元,待世中运赛事和财政评审后进行施工监理招投标并组织进场。同时根据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加快策划生成智造大道(二重环湾-灵石路)道路、东部快速通道二期、县道371深东线东石段(市域14号线)、莲山路改造、福兴路西延线一期、莲山路磁灶段、联华大道北延伸、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二期、池峰路南延伸至凤池路、六源南路市政道路、六源北路市政道路、洋埭路及湖源路、东西三路北延伸、晋光路快捷化、和平快速路改造、池店南片区一期市政道路工程第五标段16个项目,计划年度投资3.822亿元。



九华山风景区社会保障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026


今年以来,在党工委、管委会正确领导下,九华山风景区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2021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以赴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把开展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一件大事,精心组织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拍摄视频微党课、专题读书班等一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二是围绕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专题研讨班、党史竞赛、举办专题招聘会等一系列契合我局工作实际、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以“太和骗保案”等典型案件为鉴,剖析根源,树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开展建机制专项行动,堵塞监管漏洞,筑牢安全堤坝。

(二)深入落实“六稳六保”,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90人,完成率90%,与同期相比上升了25%。城镇登记失业率3.2%,稳定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开发公益性岗位3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00%,稳定在岗17人。提供14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稳定在岗14人。推荐个人创业贷款160万元,实际发放14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15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6%。二是围绕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风景区人才招聘工作。1月份、4月份分别举办了“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与会企业30家,提供优质岗位168个,应聘者446人,现场初步达成意向者140人,活动达到了帮助企业稳定工作岗位,缓解用工压力的目的。针对性开展“重点群体技能培训”工作,上半年开展了“茶艺师”、“茶叶制作”、“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四个班次,共计171人参加。拨付补贴资金20.4万元。519日《安徽日报》以“专场招聘稳就业”为题刊登发表了招聘会现场实况。三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开展企业新录用培训、技能提升培训、重点群体培训、以工代训487人次,累计拨付各项补贴53.25万元;发放重点企业稳岗补贴25万元;推荐创业担保贷款160万,实际发放140万元。

(三)兜底特殊群体保障,扎实开展养老服务建设。一是及时审核发放各类重点特殊人群保障资金,1-10月份累计发放高龄老人、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各类保障资金3491人次78.9万元。二是投入150万元改造养老机构生活、医疗、保健等公共活动用房,设施失能失智护理护理专区,开展适老化改造,购置康复、安防、文化体育等设施设备;改造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个,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个,投入建设资金100.46万元,可满足景区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面积1200平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同时引进一家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和探视走访3386人;登记农村老年人2351人,签订家庭赡养协议980户,定期探视走访农村高龄、空巢、留守等老年人146人。三是开展“一老一小”定期探视走访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对留守、特困、独居、失能失智老人和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定期探视走访813人次。四是更新完善地名库信息,做好地名标识标牌维护翻新和设置工作,维护翻新和新增设地名标牌40余块。优化社会组织申请办理流程,推进社会组织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工作,方便社会组织办理各项事宜,完成了2020年度社会组织网上年度检查工作,通过网站公告、推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做好打击非法组织宣传,发送短信1万余条。五是开展山区库区农房保险工作,2021年度共计投保3507户,共计参保4.98万元。牵头组织召开2021年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2021年景区社区治理工作要点,做好2021年社区治理和减负各项工作。六是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业务指导。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做好走访、系统数据更新和暑假期间防溺水和安全工作。联合财政局及时做好冬春救助资金分配使用工作,做好冬春救助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做好2021年度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

(四)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夯实医疗保障服务。一是九华山风景区参保人数14106人,参保率99%。筹集资金1234万元(其中:个人缴费394万元,中央财政补助503万元,省级财政255万元,本级财政补助82万元)。1-10月份城乡居民医保共补偿11847人次,补偿金额902.05万元,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72%。“两病”门诊1-10份,高血压累计报销29人次,报销金额3294元;糖尿病累计报销11人次,报销金额1658元。2021年度大病保险按人均80元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按年初参保14030人,共计112.24万元,大病保险截至累计补偿419人次,补偿金额96万元。合规费用报销比例60%二是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医保、财政、卫健部门要求,结合风景区实际,上缴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专项资金224.22万元。三是加大政策宣传防骗保,在全山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和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管理条例》宣贯工作。组织医务人员签订承诺书、发送宣传短信5000余条,重点对群众反映举报的、医保报销增长异常的定点村卫生室进行全方位的稽查,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四是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部署征缴职责划转工作,加大异地就医政策宣传,全面完成辖区所有医疗机构、药房医保贯标工作,全部纳入省内门诊异地联网结算。

(五)切实提高认识,用心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一是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教育。在“两节”期间,广泛开展走访驻军及优抚对象活动,给部队送上慰问品及慰问金共计7.7万元,走访现役军人家属及重点优抚对象203户,送去慰问金共计12.5万元。悬挂光荣牌6户,送上优抚年画500余副,送喜报4户,发放喜报奖励金0.75万元。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烈士祭扫工作,积极倡导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在清明期间积极开展网上祭扫英烈活动活动。二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完成20211-10月份抚恤资金发放工作,共计1082人次100.34万元;完成2021年度现役军人家属及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发放工作,共计2542.10万元;完成2020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金发放工作,共计614.18万元;完成2021年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工作,共计3人;组织退役士兵参加景区“四送一服”综合类招聘会和高校扩招报名工作。三是完成辖区内9座零散烈士墓信息校核,2处烈士墓修缮,6名伤残军人换证工作。四是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双拥合格(优秀)单位考评工作。五是完成辖区内共5名烈士遗属的摸排工作以及每月对部分烈士遗属关爱帮扶工作完成辖区内光荣牌悬挂统计工作,共487户悬挂光荣牌。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逐步融入市县一体化平台,九华山版块上线运行正常。开评标场地设施调整升级,门禁系统安装到位,评标室改造完成,设备终端进场测试。1-10月份风景区共进行工程招投标22次,交易金额约3146万元,节约金额约469万元,采购资金节约率约12.97%;政府采购28次,交易金额约1741万元,节约金额约373万元,采购资金节约率约17.64%。徽采商城订单已办结的106笔,交易金额约177万元。

(七)深入推进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工作。一是完成了景区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改造升级,配置了多台各类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同时还给各个村、居委会配备了自助查询终端,为老百姓真正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二是根据“四最”营商环境要求,开通皖事通代办员线上代办业务,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个窗口”。三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截止到9月底,风景区两个平台落后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部分指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其中“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中网办件覆盖率由8月底的21%提高到98%,评价覆盖率提高至56.67%,平均跑动次数由8月底的0.01次下降到0次、皖事通法人注册增长8人次,政务服务地图有效访问量提升至5349人次,有效地图办件795件。“互联网+监管”项目认领率及编制率达100%、监管行为覆盖率由8月底的5%提高到46.5%、监管信息上报57条。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一)劳动就业方面,一是全面落实稳就业工作要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20XX年,继续做好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民生工程)。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创业扶持,对符合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解决“招工难”问题,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认真收集整理企业用工信息,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就业环境。二是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依法严肃查处,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等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认真落实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保障群众就业、养老等方面政策法规。防范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提高结案率,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要强化效能、做好服务,强化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保障计划,加强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智慧就业”项目,建设信息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广网上办、马上办、“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基层经办水平。

(二)社会保险方面。一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全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三是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及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保待遇,加强参保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四是切实做好离任村干部、农村原民办教师生活补贴以及 “老字号”群体工龄补助发放工作;五是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继续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三)医疗保障方面,一是加大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确保20XX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全覆盖;二是落实提高群众医疗保障待遇水平。落实上级医疗保障筹资和待遇政策,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待遇标准,加大医疗救助保障力度;三是强化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加大宣传打击欺诈骗保力度,提升宣传质效。采取网络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潜在违规行为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突击检查、重点稽核。进一步加大加强打击欺诈骗保力度;四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形成立体控费模式。完善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双控”目标,发挥医保对医改的牵引作用;五是执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按规定预付各项费用,落实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降低医疗成本;六是做好基金预算管理,认真做好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努力推动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行为、提高基金管理水平;七是做好医保筹资工作,配合税务部门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确保基金足额征缴到位。不断提升我区城乡居民参保筹资水平,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八是加强医保行风建设工作。推进医保办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服务,简化办事流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九是稳步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完善对商保经办机构政策落实情况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四)民政工作方面,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做好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补助救助资金日常发放工作;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提标工作。二是加强对城乡养老三级中心运营管理工作,规范第三方运营服务;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举办一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继续开展“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定期探视走访工作。三是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四是做好景区道路标识标牌维护、更新工作,规范标准地名命名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标识标牌,做好路名牌的巡查及维护工作。五是加快做好殡葬改革管理工作,推进乡镇集中安葬点建设。六是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水平。七是好未成年保护关爱工作。八是做好社会组织年检管理工作。

(五)退役军人事务方面,一是按月做好各类抚恤定补资金发放工作。二是做好现役军人家属及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发放。三是组织开展两期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工作。四是做好越战老兵及伤残军人医疗和养老保险资助工作。五是做好风景区20XX年双拥工作计划拟定和2021年双拥考评工作。六是组织开展风景区春节、七一、八一节日对驻军和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慰问工作和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烈士墓祭扫活动。七是做好20XX年度政府安排工作的转业士官安置工作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八是做好20XX年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金发放工作。

(六)公共资源交易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不见面”开标。为持续优化风景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让数据多跑路,使企业少跑路,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推进“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远程评标,降低开标成本,减少人员聚集,提升风景区“不见面”开标和评标服务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面支持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在在线业务指导、在线项目受理、在线信息发布、在线投标、在线开标、电子保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线受理投诉质疑、在线回复,依托“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全面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力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100%,进一步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暗箱操作等廉政风险,维护风景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三是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紧盯风景区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全力做好招标采购服务,积极跟进做好项目交易服务工作,提前与项目实施单位对接项目计划,压缩交易时间,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场地,确保项目在交易中心不受阻、不延误,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助推全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七)政务服务方面,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做实长三角“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工作,提升办件覆盖率、评价覆盖率、监管行为覆盖率、监管信息上报条数、减少办事材料数、办结时间等指标。推广皖事通端口的政务服务使用量,提升企业法人注册数,引导群众利用皖事通政务地图申请办事,增加皖事通地图办件量和访问量。二是推深不打烊服务,做实自助服务区。将智能审批、7×24小时“不打烊”等便民服务下沉至乡镇,在乡镇一级尝试设置一个自助办理服务区试验站,配备自助一体机、智能文件存取柜、智能机器人等设备,设置完成后我山辖区可实现部分审批事项“出门即办”,力争成为全市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模范。三是制定大厅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水平。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全市“四最”营商环境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将制定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细则,落实奖惩办法,规范窗口服务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展现窗口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四是强化考核督查,增强改革实效。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将各部门、各单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列入管委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严格按照规定问责追责。努力把我山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办事效率高、企业群众满意的单位。



郎溪县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12


2021年,县商务局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和2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外贸发展方面:

1、进出口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全县外贸逐步回暖,1-8月份,全县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同比增幅47.92%;预计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增速预测31%。截止8月底,全县新增进出口企业11户,达千万美元以上企业8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10户。

2、工作举措:一是落实好各级促进外贸发展政策,指导企业申报项目资金。研究出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二是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宣传动员企业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展会10余次,召开全县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新业态政策宣讲会3次,帮助外贸企业解读最新进出口业务实操,从线上和线下双渠道拓展市场,利用第三方网销平台,实现“云订单”的突破,寻找新的增长点。三是做好外贸企业常态化走访和新企业培育。持续做好进出口企业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宣传,指导外贸企业抓好日常疫情防控及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防疫工作,确保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3、存在问题:一是受国际疫情和贸易争端的双重影响,外贸订单减少。海运费及原材料价格居高,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缩小;二是境外展会无法正常举办,境外客户入境考察和询单困难,国际市场开拓渠道受限;三是新增外贸实绩企业体量小,市场拓展进度缓慢。

(二)外资发展方面:

1、外资指标完成情况:20211-9月,全县实际利用外资9401万美元,同比增长-5.1%,完成时序进度86.1%;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925万美元,同比增长5.6%

2、工作举措:一是创新招引外资工作模式,抓好以商招商。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外资企业进行调研,充分考虑“中美脱钩”、疫情及汇率波动等因素,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企业的诉求提供帮助。通过对现有合作项目的良好服务,让客商推介郎溪、吸引投资。二是积极做好招商工作“走出去”,到周边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3、存在问题:一是引进的A1类外资项目少、大体量的更少;二是在谈的A1类外资项目太少,本年度注册落户的A1类项目没有;三是相关单位和部门对A1类外资项目招商的关注度不够。

(三)内贸发展方面:

1、社零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7亿元,同比增长24.7%,增幅位居全市第31-9月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5.15亿元,累计增长31.6%,增幅位居全市2。预计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同比增幅20%

2、工资举措:一是持续开展“限上抓增量,限下抓培育”,不断加强限上工作指导,促进“个转企”,培育“限下申报限上”,支持限上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第一批已申报企业2家,第二批摸排达标企业和个体户约15家。二是坚持做好市场监测,积极组织货源,做好外运与内供工作,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三是千方百计“促销费”,积极组织和筹办线上皖东南名品展、线上“徽尝年味进万家”、“水韵郎川•惠民消费季”、“宣城好物·惠聚万家”等活动,30余家电商企业的50余款产品参加了展示展销,拉动线上销售本地农特产品近百万元,7位消费者享受人均2000元的购车补贴。四是稳步实施“十四五”期间成品油零售经营网点布局规划和2020年度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度定期检查工作,推进城乡农贸市场逐年分批改造,全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五是深入加油站、大型商超开展防疫检查和涉疫产品摸排,督促外卖公司做好核酸检测、大型商超做好疫苗接种,确保商贸流通行业防疫到位。

3、存在问题:一是大体量的限上商贸企业少、支撑实力不足,限上小微企业总量不足、增幅过低;二是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降低;三是个体、法人税赋不均导致“个改企”难度大。

(四)电商发展方面:

1、电商指标完成情况:20211-10月份全县农村产品网销额1.7亿元,同比增长84.7%,预计2021年我县农村产品网销额将达3亿元。电商示范实现新的突破:十字镇获批为省级电商示范镇、十字镇施吴村和涛城镇庆丰村获批为省级电商示范村,安徽美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批为网销额超千万元省级示范企业,姚村镇夏桥村电商服务示范站点获批为省级电商示范点。

2、工作举措:一是强化招商引资,促进电商项目推进。成功招引浙江杭州青狐直播、武汉利发诚品等优势电商企业入驻郎溪,施吴村电商直播基地、十字镇物流云仓等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强化基础培训,促进电商主体发展。大力实施“千人百企”电商培训计划,利用电商实操培训班、现场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转化率和电商应用能力。全年举办20期期电商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新增28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农业加工企业等传统企业触网销售农产品。三是强化品牌战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电商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培育“三品一标”产品;组织“非茶不礼”、正禾米业、秋实农业等四家企业产品参加2021年安徽省好网货大赛,组织曹祥珍、周许等10名我县本土直播选手参加2021年安徽省电商直播大赛并获得优秀奖。四是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示范引领。吃透国家和省市县有关促进电商发展扶持政策精神,加快落实各级关于电商企业及电商网点发展促进奖补申报和拨付工作,从“支持电商主体发展”“鼓励电商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支持电商产业园发展”等多方面入手,最大程度让各类电商主体享受政策支持,帮助发展壮大,最大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培育2021年度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示范点1个、网销千万元企业1家。

3、存在问题:一是电商产业基础薄弱,电商产品和农村产品网销额总量偏小;二是电商人才匮乏,电商从业人员偏少;三是电商经营主体不多,规模主体更少;四是物流快递成本偏高。

(五)党的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根基。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组织党员干部瞻仰参观夏雨初烈士墓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教育基地,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商务职能,研定培育达标限额以上企业、兑现县级电商促进政策、申报市级促进外贸和口岸政策资金3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2个,还有1个正在推进中。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及时传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县委党史学习教育会议精神,按要求做好中国共产党郎溪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推荐工作,开展组织生活会,讨论支部换届、研究发展党员等工作。三是强化正风肃纪,提升作风建设。认真遵守和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四是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防汛一线巡埂和值班值守,局机关各类值班巡埂累积100余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赴包保路段、责任小区开展打扫卫生、政策宣讲等便民服务400余人次。

二、20XX年工作安排

1、外贸发展:20XX年全县进出口同比增长力争达到20%一是加快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依托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贸易。加大跨境电商新政策的优惠力度,引导企业为后疫情时代外贸转型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加强与定埠港物流园的沟通对接,通过企业运营模式优化和外贸政策扶持双向推动,有效降低集装箱运输成本。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四是加强政策宣讲和培训频度。将省市县各级外贸政策用好用活,达到政策知晓度高、兑现度高、资金作用大的成效。
   
 2、外资发展:预计20XX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约1.2亿美元,同比增长6%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关注A1类外资项目,邀请外商实地考察郎溪,了解郎溪,促使其投资郎溪。二是加强协作能力,加强与开发区、招商中心等承担任务的单位做好对接交流,共同加大A1类外资项目的招商力度,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做好政策咨询工作,深入外资企业宣讲各类外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现有政策。

3、内贸发展:预计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8%,培育达标限上单位15户。一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强化部门沟通,针对性地补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构成部分短板。二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内贸发展政策,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搞活流通,促进内贸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培育做大节假日市场,扩大消费。四是进一步加大摸排力度,多方整合资源,抓好限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将达标的限上电商企业纳入统计目录库。

4、电商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电商各项工作落实,力争“电商郎溪”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农村产品网销额实现4亿元,招引培育网销额达10万元以上电商经营主体3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2个,百万元以上3个)。一是完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规范化运营,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持续推进村级电商站点提质增效。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村电商产业。一方面梳理整合镇村产品资源,稳定基础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扩大特色产业,保障农村电商产业量质齐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现代数字信息化渠道,积极打造网销品牌,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三是大力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招引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入驻郎溪。四是加快云仓物流、冷链物流和村级快递最后一公里建设,配齐电商全产业链。五是加快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推进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六是大力开展电商培训,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商人才,壮大电商从业人员队伍。七是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八是组织开展各类电商活动,推进农村产品网销。九是积极争创电商示范,启动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十是做好规划引领,落实政策保障。谋划制定五年农村电商建设规划,相应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并适时改进完善,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园区集聚辐射、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壮大主体,规范行业监管,提升服务保障,切实推进我县农村电商实现高质量发展。




乐安县水利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201


202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帮助下,市水利局牢固树立“走在前列”的工作理念,统筹做好水利各项工作,努力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现将我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我局重点项目共6项。一是乐安县城基础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县城备用水源),工程投资1.36亿元,今年2月份已竣工通水试行,可满足县城12万人生产生活用水。二是牛田茶园拦河坝工程。属小(一)型水库,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总库容为171.2,工程等级为Ⅳ等,工程总投资2582.02万元。该工程位于茶园拦河坝工程位于牛田镇千年古樟林索桥上游250处,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拦河坝一座及护岸工程等建筑物组成。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年底前完成验收。三是水系连通工程。工程总投资5.89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农村河道水质,提高防洪能力,增加生态景观功能,通过水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我县全域旅游纵深发展,目前完成总工程量85%,预计年底竣工。四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满足乐安县域内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放心水,项目总投资5.2亿元,今年4月份完成专家审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20%。五是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将对我县130余处小一型以上水库渠道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3.08亿元,项目8月份已完成批复,目前已完成前期测量,将于年底前开工实施。六是江下水库扩建工程。工程总投资约3.18亿元,水库为Ⅲ等工程,设计洪水重现期为5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500年。扩建江下水库有利于发展水库下游农业,保证水库下游0.25万亩灌溉用水需求,年均灌溉供水量约140立方米。本工程现处于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阶段,项目可研报告正在送省发改委评审,下一步将进行初设报告编制及批复。

(二)水利扶贫项目扎实有序开展。2021年共安排水利脱贫攻坚巩固拓展项目70个,总投资2030万元,覆盖全县16个乡(镇),惠及40多个脱贫村,新增水库山塘蓄水量81万方,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860余亩,保障了4.6KM河道堤防的行洪安全,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资金拨付率达93%

(三)防患未然,全力以赴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下发防汛防旱目标任务书,落实了140座水库行政、主管、管理、技术、巡查五个责任人并予以公示;落实了领导带班24小时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值守制度;完善了度汛方案和防御预案,进一步强化防汛责任落实和工作职责;落实防汛抢险机动队896人;组成了6个防汛检查组,对我县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于汛前整改完成。全面保障了汛期各类涉水工程的安全度汛。

(四)农村饮水工作长效开展。一是对600余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隐患排查,共排查出各类隐患1000余处,并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对脱贫户每月开展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截止目前,无饮水不安全情况。三是开展千吨万人规模水厂标准化建设,投入510万元对9处千吨万人水厂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水厂制水工艺,改善水厂生产环境。四是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人制度,加大水费收缴力度,截止目前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为98.9%,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为97.98%

()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更新河长公示牌132块。二是开展清河行动,排查和整治各类问题20个,全年下达河长制督办单22份,整改问题22个。三是加强宣传。全年举办宣传活动4次,制作宣传横幅5条,发放河长制宣传册2800余份。四是以水系连通试点项目为抓手,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治理河长73公里,建设水美乡村节点26个,绿化美化岸线20多公里。

(六)稳步推进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完成94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巩固提升了全县137座小(2)型以上水库标准化建设管理,对全县整改类53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放设施监管工作,推进全县河湖圩堤内房屋问题整改工作。

()水行政管理持续加强。2021年主要采取开展河湖执法检查、不定期执法督查和日常执法巡查等方式,共开展重点区域、易发河段日常执法督查500余次,开展夜间执法行动100余次,共查处涉水违法案件50起,罚款50多万元。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对照水利部卫星遥感疑似违规违法图斑,利用GPS导航数据逐一核查、录入,目前已完成水利部、省水利厅75个遥感监管违规图斑整改工作,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8个,共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60余万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质改善为重点,严格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整合制度,创建和申报江节水型企业和水效领跑者单位,建设乐8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1家节水型小区和5家节水型企业。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全部实行计划管理,推进将其他用水大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组织开展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提高了公众水忧患意识。

存在问题:虽然一年来,我局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主要是:一是水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法律文书书写不够规范,执法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部门协同会商机制不足,防汛抗旱相关职责与应急部门需进一步沟通协商、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加强。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围绕“十四五”规划,结合水源,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谋划20XX年项目。二是做好水系连通工程验收扫尾工作,继续推进生态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江下山水文旅度假区工程、乐安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城区备用水源江下水库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以工程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四是突出抓好防汛工作,对防汛隐患进行再排查再整改,突出抓好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切实加强预报、预测、预警,落实防汛抢险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五是始终保持对涉水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统筹公安、国土等部门力量,借势发力,形成上下统一、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格局。六是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保持饮水安全常态化动态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七是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完善责任追究与问责机制,压实部门联动责任,建立共管共治的工作模式和联防联控机制。



临沂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步工作打算

20211126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金融供给服务增量提质。存贷指标稳居前列。综合运用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金融辅导银企对接等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10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39.4亿元,较年初增加646.8亿元,余额和增量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6位。各项贷款余额8087.6亿元,较年初增加1078.8亿元,余额和增量均居全省第4位。保险保障作用凸显。10月末,全市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分别为244亿元、8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14%,金额均居全省第3位。金融辅导扩面增效。完善金融辅导推进、服务和评价三项机制,召开全市金融辅导推进大会暨“金融管家”试点启动仪式,举办“红领书记”政策直通车等系列专题会议,开展“金融辅导大走访”活动,印发金融辅导评价办法(试行),推动金融辅导落地落实。启动河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郯城县红花镇、李庄镇“金融管家”试点。新增15支辅导队、274家结对辅导企业,累计为2242家辅导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需求128.57亿元。我市上半年金融辅导工作综合评估位居全省第5位,获评成绩突出单位。

(二)资本市场培育发展升级。加大政策引导。召开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细化分阶段分步骤的绩效考核办法。深化梯次培育。组织开展百企调研活动,启动企业上市模块化培训,遴选企业精准培育。在全省首创制定了《临沂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评定与分类管理标准》,从财务指标、股权架构、管理规范度、行业前景和上市进展5个维度,对入库企业进行量化评级。联合金融中介机构,对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标准,完善企业上市梯队建设。临沭县成功入选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县;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已扩充至145家,其中25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数量排名全省第7位。扩大直接融资。坚持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支持主营主业突出、生产经营稳定、资产负债率合理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各类债券实现直接融资。10月末,全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实现直接融资203.38亿元,同比增长42.07%,金额居全省第6位。

(三)金改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健全机制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了全市工作推进会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建立部门考评和“一事一报”工作机制,市政府印发了三年行动方案。下沉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已设立网点542个,助农取款点8723个,实现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聚焦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等领域支持保障力度,创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返乡创业群体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全国首单2亿元乡村振兴债权融资计划,全省第二单5亿元乡村振兴票据相继成功发行。健全抵押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农村抵质押物创新。截至10月末,全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8.9亿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10.6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余额1.15亿元。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业务,今年新增5319户、金额35.95亿元。完善信用体系。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已上线运营,截至10月末,平台注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3797家,49家金融机构、3家担保机构和13家保险机构上线349个金融产品,通过数据接口方式查询48064次,提供信用报告查询7913份,对接发放贷款32926笔、金额124.72亿元。

(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金融营商环境更趋优化。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统筹推进重点企业流动性及担保圈风险。10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0.38个百分点,正向排名居全省第5位;共有2家企业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退出省级风险企业名单,1家企业实现了风险降级。非法集资排查和打击力度持续加大。深入开展非法金融以及养老、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推进佳盟矿业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工作,坚决遏制金融违法活动多发高发态势。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搭建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争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配合驻临金融管理部门优化银行信贷融资结构,畅通金融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加强金融辅导体系建设,定期梳理我市重点项目和企业名单,将“十优”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企业以及重点培育的中小微企业纳入金融辅导范围,实现金融辅导从单一信贷服务向综合性金融服务延伸。深化“金融管家”试点,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试点乡镇。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统筹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培育辅导工作,构建股改、辅导、在审企业不断档的后备梯队,力争上市挂牌和辅导备案公司数量双提升。借助上交所、深交所和资本市场学院等优质资源,按照“动员发动期”“成长培育期”“成熟期”分阶段开展模块化培训,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专家咨询机制,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对照总体方案、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在抵质押物创新、农村产权交易、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对重大政策突破事项“一事一报”,努力构建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县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民营担保机构混改,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队伍。

(四)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优化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平台,紧盯重点企业、非法集资、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风险,及时预警提示,遏制风险集聚。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风险企业化解处置,重点做好稳定企业和盘活资产等处置工作,推动省级风险企业和银行机构风险降级。坚持风险早暴露早处置,持续压降不良贷款。健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长效机制,抓好以“打非”为主的涉众型案件维稳工作,巩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阵地,坚决遏制非法集资多发态势。



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17年以来和2021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和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1124


现将我市2017年以来工作情况及未来五年和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7以来和2021年工作总结

2017年以来,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抓储备提升、项目建设、粮油产业发展以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做到了“供应稳、储备足、达预期、促发展”,先后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评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评为“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集体”。

(一)粮食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坚守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严格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6年以来启动政策性粮食托市收购2次,收购小麦10.15万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设立国家价格直报点7个、省级市场价格监测点84个。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市级成品粮储备1万吨、食用植物油储备5600吨。

(二)粮食收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国有粮库14家、总仓容46.6万吨,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3个,发放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20余万个,数量全省领先。国有粮库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电子测温作业率均达100%,粮食烘干日处理能力达1385吨。将地方储备粮规模增加至36.51万吨,超出省下达的12.25万吨储备计划,现已全部完成收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建成1个市级、4个县级质检机构,市级站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全省3个国家粮油标准验证工作站之一。

(三)粮食产业不断加快升级。我市把“五优联动”贯穿于“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全过程,培育市级以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打造“沂蒙花生油”区域粮油品牌,承办了全国“中国好粮油”现场会,第三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粮油品牌知名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185家粮油加工企业纳统,工业总产值441.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393.2亿元,2021年全市粮油产业总产值预期达到500亿元。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培植了1个示范县、6家示范企业,打造了粮食加工转化、粮油食品、花生制品和食用植物油加工、红色食品产业等4个产业集群。国家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落地临沂,市政府与国家粮科学院签订协议开展战略合作。

(四)粮食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已实现对20家骨干储粮企业实时监控,做到“远程能看到,库存全知道”,应用“双随机”“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联动执法,做到检查人员随机选派、随机抽取。顺利完成2019年政策性大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深入开展“亮剑2021”行动,今年全市出动187人次,检查70个收购主体,每年开展粮油库存、政策性粮食出库、粮食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区间交叉检查,目前,我市政策性粮食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守住管好了“临沂粮仓”。

(五)军粮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积极争取,获批建设“临沂市军民融合军粮保障创新示范工程”,投资6000万元,占地42.64亩,综合保障楼一栋,面积5388.7㎡。该工程列入2019年度临沂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满足2万人3个月以上粮油及副食品应急保障供应,具有全天候跨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六)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建立。牵头开展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有力地维护区域粮食安全。201612月,临沂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633号),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动和保护种粮积极性、管好地方粮食储备、增强粮食流通能力、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强化政策措施和监督考核10个方面对全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作出部署,并制定了《临沂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2016-2019年度,我市连续四年考核均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中2019年度粮安考核位列全省第二位。

(七)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一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今年3月份奠基,于914日成功封顶,建设速度超前,提前完成主体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545万元,完成比例75.2%二是物资储备全面优化提升。2021年实现市级储备增储1914万元、现有结存7304万元,签订协议商业储备900万元,储备省级应急物资700万元;近年来累计实现应急物资储备达2亿元,位居全省储备规模前列,储备品种由过去40个,增加到90多个,实现历史性扩增,物资储备对应急保障支撑作用成效突出。三是调运及时发挥显著作用。在近年防灾救助、疫情防控管理中,突出“利奇马”台风、夏季防洪、救灾救助及疫情防控重点,向一线工作深入,有效保障了各种应急工作需要。目前累计调出救灾物资1.9万件、疫情防控物资261万件,调出428车次,价值1.3亿元,同时积极支援日照疫情防控,在接到调令后,连夜组织队伍,调出棉被912床,应急物资帐篷300顶,第一时间运达,圆满完成任务。

二、未来五年谋划和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依托全市国有粮食承储企业,在全面落实现有储备规模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合理优化储备规模布局和品种结构。启动建设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加快推进5个粮食物流项目、5个粮食储备库项目、5个粮油加工项目建设,基于新建的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逐步形成逐级保障、层级相应、小灾自救、大灾区域救助的应急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体系建设。鼓励多元市场主体积极收购,引导企业推行订单收购、预约收购等个性化服务,调动和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坚决杜绝农民“卖粮难”问题发生。全面贯彻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政策性粮食监管,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开展“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爱粮节粮”活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习惯。三是进一步发展粮食产业化。深入贯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从我市实际出发,强化“产购储加销”等环节的有机融合,为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深度赋能,争取“十四五”期间培育1家百亿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建章立制,加快健全粮食购销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监管体制,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督查机制。深入贯彻《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8),研究推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库改革,不断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健全完善粮食购销系统监管机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形成靠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粮食质量监管手段,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强化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一理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以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逐步整合全市各类物资储备管理职能,构建战略性、全局性、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的“大储备”保障体系,按照“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实现调得出、用得上。二是指导县区推进物资储备,扩大应急储备规模,构建市县乡应急物资储备网点,对接国家、省级储备,形成上下联接、健全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三是逐步建立专业化、智能化储备工程,实现信息联通,部门共享,着力推进仓储设施、设备现代化改造、购置、提升,促进仓储管理、物资出入库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灵武市卫生健康局2021年年度工作总结暨 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29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健康灵武建设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突出抓好“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完善健康促进、健康服务、健康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情况

截至,按计生口径统计全市总人口 296985人,出生人口1337人,人口出生率4.5‰;政策内出生1290,出生政策符合率96.5%;自然增长率2.4 ‰;出生人口性别比12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7.08/,婴儿死亡6例,死亡率4.71‰,孕产妇死亡0例。2021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丙类传染病共760例,报告发病率为256.66/10万;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795例,报告死亡率为428.2/10万。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经常性利用党工委会、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会、每周一晨会研究分析和安排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二是针对第十二轮巡察“回头看”反馈的15个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根据反馈问题制定28项措施,逐项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巡察反馈的15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三是研究制定《灵武市卫生健康系统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卫健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发放指定学习材料1200余本,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史专题党课各1次,开展专题调研1次,撰写体会文章共20余篇。开展“建党100周年表彰大会”、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唱红歌、红色经典诗词朗诵活动。积极落实“九个一”和“六项教育”;五是卫健系统自行梳理学党史办实事项目共29项,已完成12项,剩余17项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六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上半年接收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6名,积极分子44名,递交入党申请书13名。七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制定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摸排党员信教参教情况,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干部群众重要思想动态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进一步坚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不动摇,保持14个工作组、9个工作指导组及6个工作专班高效运转。建立定期汇报协商工作机制,每月至少召开2次疫情防控工作协调会,及时梳理解决工作难点,提升应急指挥和应对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排查,精准锁定重点区域返灵人员信息,及时高效落实中高风险地区返灵人员追踪摸排管控机制,严格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累计核酸检测35453人,严防疫情输入风险。三是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会3次,举办疫苗接种技术培训班2期,成立疫苗接种督导组和异常反应处置组,选派30余名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驻点指导和医疗保障,紧急调配新冠疫苗接种专用电脑39台。设置预防接种单位18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3321剂次,报告一般反应13例,目前正在全力开展第二剂次接种工作,确保六月底完成8万人全程接种的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提高基层哨点监测敏感性和警惕性,拨付专项资金300余万元,规划建设2家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和6家哨点诊室,目前已完成建设方案、图纸审核和控制价编制、招标采购、立项等工作,预计6月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五是加强物资储备,扎实做好防护物资调配管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储备普通口罩3.4万个,医用口罩22万个,医用N95口罩0.8万个,民用N95口罩0.6万个,医用防护服0.6万套,医用隔离面罩548套,医用隔离衣1144套,呼吸机21台,额温计970个,核酸检测试剂盒2840个,同时与银川市国药控股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储备价值153万元防疫物资,确保发生疫情时迅速调配到位。

(三)纵深推进健康灵武建设。一是制定印发了《全民健身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健康银川行动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灵武市2021年健康灵武行动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细工作目标,确保行动任务全面完成。二是针对2020年健康宁夏、健康银川建设考核结果通报,要求各成员单位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定期上报整改进度,目前13个指标已完成7项并销号。三是对2020年申报并验收通过的42家无烟党政机关给予命名授牌。2021年全市无烟党政机关已全部进行申报,拟定10月份进行督导验收。对2020年申报并验收通过的12家健康促进机关、35所健康促进学校、7家健康促进医院、9个健康促进社区(村)、100户健康家庭予以命名并授牌。四是利用“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灵武信息140条,《健康灵武》栏目每周二、周五晚上黄金时段进行首播10分钟,租用出租车LED滚动播放健康宣传知识11条,播放次数160万余次。五是印发《2021年灵武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做好卫生健康相关节日、纪念日宣传服务活动的通知》,开展健康宣教、咨询、义诊等服务活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6.5万份,开展公众健康咨询129场次,受益人群约7千人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12场次,受益人群约9千人次。

(三)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工作。一是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卫健、医保、编办、人社、财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印发了《灵武市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实施方案》,拟定了《关于成立灵武市县域医疗联合共同体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灵武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二是在市人民医院挂“灵武市医疗健康总院”牌子,内设六个职能科室,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其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数。三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拟定了《灵武市医疗健康总院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及《灵武市健康医疗总院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对医保基金划拨、使用、清算、监管、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目前该方案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四是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卫健委统一部署要求,市人民政府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到2021年政府民生实事及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中,预算762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实施。目前正在与银川市卫健委“互联网+医共体”项目中标公司(创业惠康)进行对接,委托律师对《银川市互联网+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服务项目(一期)采购合同》进行审查。市人民医院完成了“互联网医院”接口开发,已进入接口测试阶段;配合自治区卫健委中标企业卫宁公司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软件系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了妇幼云HIS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进入系统试运行阶段。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了信息系统与方达医保系统的对接,正在进行网络测试及医务人员新系统使用培训等工作;5家乡镇卫生院作为银川市“远程超声”诊断试点单位,正在进行安装环境的改造及设备的调试。

(四)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标准,深入推进1252项工作任务,联合财政局印发了《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培训、督导、考核,落实目标管理责任机制。签订了《灵武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9987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5.2%;全市管理高血压患者15019人,管理糖尿病患者4262,管理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报告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二是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印发了《2021年灵武市“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为崇兴镇中心卫生院、郝家桥镇卫生院分别争取100万元资金,推动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年底有1所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所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三是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利用手机APP等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管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果。目前家庭医生签约99284人,全市家庭医生签约率为40%。四是继续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按照《关于做好2021年度“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的通知》要求,落实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支援基地,以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受援单位,共派出30名医师下基层服务。同时完成名千名医师绩效评定工作。五是强化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选派1名医师进行临床医师培训、6名村医进行骨干乡村医生培训,上报了9名业务水平过硬的基层临床医务人员参加2020年为期一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六)不断发展医养结合健康产业。一是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申报东塔镇黎明村为我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二是制定了《灵武市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后,已提请市人民政府予以研究。三是制定下发了《灵武市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XX年,全市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四是积极推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成共建对子帮扶,长期对失能老人进行医疗护理服务,并针对不同老年人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同时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目前,镇河塔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灵武市中心敬老院结成共建对子,灵武市中医院、邓氏骨科医院与灵武市第二敬老院结成共建对子。

(七)全面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出台了《灵武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2020)》《灵武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方案》《灵武市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工作方案》等中医药相关文件,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建立了以市中医院为主导、乡镇卫生院为枢纽,辐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综合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均设置了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馆。二是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标准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设,市中医医院完成了国医堂建设项目,9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中医馆建设工作,并开展针灸、艾灸、推拿、拔罐、敷贴、电疗等10种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中医服务3万余人次。三是提升专业人才素质。中医医院每年选派1-2名优秀中医骨干医师长期驻点在基层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选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医药人才到县域外三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带动科室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已建成国家级名医工作室2个,凤城名医工作室2个,市级名医工作室5个,有师承导师4名,共培养继承人14人。参与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科研2项,出版著作7本,其中中医著作5本。四是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市中医院与宁夏医科大学联合开展灵武地区胃肠病防治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覆盖灵武市崇兴镇40岁以上人群1万余人;与银川市中医医院开展匀气散加减熏蒸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推广应用项目,在白土岗乡、镇河塔筛查治疗300余人。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以“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主题,定期组织市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广场集中举办中医药知识宣传义诊活动,开展以中医药健康文化“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八)全面加强妇幼健康工作。一是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管理情况。全市有7岁以下儿童17272人,健康管理6632人,健康管理率38.40%。产妇786人,活产787人,健康管理781人,健康管理率99.24%。早孕建册781人,早孕建卡率99.36%,住院分娩活产数787,住院分娩率100%。二是妇幼健康行动计划项目工作。截至5月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830人,登记结婚962人,婚检率86.3%。全市新增应服用叶酸人数1346人,新增服用叶酸人数1345人,叶酸服用率99.93%,新增叶酸服用依从人数1157人,叶酸服用依从率86.02%。免费产前检查项目产前筛查570人,筛查异常结果87人。三是妇幼健康民生实事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684,筛查率98.42%;免费听力筛查人684,听力筛查率98.42%;建档立卡脱贫户耳聋基因筛查9人,筛查率100%35-64岁城市低保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任务数6750人,检查人数4111人,任务完成率60.90%。四是母婴安全工作。全市16家筛查机构共完成妊娠风险筛查572例,其中筛查阳性180例;产后风险评估486例,阳性102例。四家妊娠风险评估机构共完成妊娠风险评估605例,其中黄色193例,橙色27例,红色0例,紫色13例。

(九)全面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结合职能职责,审核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502人次、村(居)监会成员282人次;协助核查各乡镇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1396人次;协助核查拟推荐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870人次、先进基层党组织172个、协助市委组织部核查其他人员802人次;配合其他部门、群团组织核查相关人员263人次。二是完成全员人口信息新系统培训、指导、协调、报表等工作。完成国家人口监测网络系统第一季度统计报表工作。认真完成中期引产介绍信的审核,配合医疗单位做好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工作。三是申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182人,奖扶资金21.84万元;申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113人,其中符合国家扶助政策92人,自治区政策21人,扶助资金93.84万元;申报自治区老年人护理补贴42人,护理补贴金18.9万元;少生快富工程纯女户提前奖扶现有奖扶对象739人,发放奖扶资金88.68万元,本年新增85人,退出16人。四是2021年新增计划生育少生快富项目户1户,发放奖励资金2万元,慰问计划生育户70户,发放慰问金4.2万元。

(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已全部结束,完成投资6.4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94亿元(政府专项补助2亿元,现已拨付专项补助资金1.62亿元),目前正在分批搬迁,预计7月底完成搬迁。二是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住院综合楼8570平方米主体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800万元,完成支付资金2399万元;因市人民医院未搬迁完,致使拆除原有传染楼、药房、附属用房、车库等工程还未完成。三是市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完成投资约1360万元,支付795万元。已完成现市人民医院PCR实验室改造和检验设备采购安装,完成能力提升配套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新市人民医院负压病房改造、PCR实验室改造建设工程正在施工当中,预计7月初交付使用。四是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及哨点诊室建设项目。总投资378.26万元,目前已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约2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项目是实现医疗健康总院人员、资金、业务、信息、药械“五统一”管理的有力抓手,但目前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一期已招标的项目中仅包含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缺少人员、资金、绩效、监管等模块的建设内容,可能影响到综合医改的进程。

(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和条件需要持续改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编制亟待解决。

(三)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疫情防控意识有所淡化,防控力度与防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意愿较强,但是现阶段疫苗数量短缺,导致群众意见较大,接种现场秩序维持难度加大。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切实发挥协调服务职能,靠前服务,积极对接自治区、银川市相关处室,加大招商引资、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同时,抢工期抓进度,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完成市人民医院搬迁,争取民生福祉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二)根据《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灵武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的通知》(灵政办发〔202063号)精神,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定期召开健康灵武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行动工作组、联络员等联席会议,研究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听取并通报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全面实施全面健康水平提升行动。

(三)按照《灵武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建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完善医疗健康总院组织和制度保障,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县城综合医改工作顺利对接。

(四)建立县域内统一的业务协同中心(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超声诊断、区域消毒供应、药品供应保障、双向转诊)、信息共享中心(电子病历共享、智能辅助系统)、业务管理中心(医保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医共体监管中心(服务能力监管、财务运营监管、DRGs指标分析、移动监管)、互联网服务中心(互联网+患者管理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健康服务、互联网+居民就医服务、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互联网+处方流转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健康教育服务、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互联网+远程医疗协同、统一支付服务)。

(五)继续坚定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不动摇,持续保持疫情防控应急体系高效运转,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完善防控体系,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人物同防和四早措施,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落实核酸筛查和流行病学溯源排查管控等工作。深入细致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的宣传,提高接种意愿,构建免疫屏障,坚决防范疫情反弹。

(六)全面加强综合行业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检,不断完善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航也综合监管体系。



六盘水市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打算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20211102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是全力备战省十一运会。对标省十一运会24个竞技体育项目,组建了举重、攀岩、乒乓球等22个竞技体育项目参赛队伍,制定了运动队备战训练后勤保障经费计划预算,拟定了运动队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省十运会金牌设置情况分析,根据各运动队备战训练情况,分析我市省十一运会夺金优势项目,并围绕备战目标,对各项目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采取“集中训练、集中教学、集中食宿”三集中方式,将403名运动员下沉到6个训练点开展集中备训,输送12个项目共37名运动员在省级各训练单位代训,42名运动队运动员在省外进行备战训练。二是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区智能健身驿站4个,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项目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场4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项目22个,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项目30个,为群众就近运动健身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挖掘城市民身边土地空间资源,建设运动场地1处,配建更新室外健身器材300余件。持续推进牂牁江滑翔伞基地、六枝特区综合体育馆建设项目、盘县文化中心体育馆项目建设。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2021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成功举办三八瑜伽直播公益活动、“2021年六盘水市‘永远跟党走·党的光辉照我心’中心城区老年人广场健身操舞大赛”、六盘水市“迎新登高(长跑)”和“红红火火”过大年全民健身线上主题活动、六盘水市篮球运动协会首届篮球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和引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助力建设健康六盘水和幸福六盘水。四是持续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开展《六盘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终期评估工作,对4个市、特区、区和35家市级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进行全面评估,相关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完成35个体育社团(基金会)年检、3个体育社团换届工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管理,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岗位再培训6期,培训400人。五是推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完成“六盘水冰雪之旅”黄金旅游线路、牂牁江体育特色小镇、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2021年,组织推荐申报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项目10个、体育旅游示范点5个、体育旅游示范县1个。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扩大彩民群体,预计完成体育彩票销售3.1亿元。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扎实抓好场馆和队伍建设,全力筹备备战省十一运会。加大体育场馆改建力度,确保黄土坡体育中心、凉都体育中心提质改造项目于20XX4月前完成维修改造建设,满足省十一运会赛事场馆需求。持续做好省十一运会氛围营造和预热,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围绕筹备工作,采取设置专栏、人物专访和系列报道等方式进行跟踪报道。加强裁判员培训工作,积极培育我市各项目裁判员,为省十一运会做好裁判员保障工作。组织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队参加全省各竞技项目青少年达标赛、冠军赛、锦标赛队伍等各项赛事,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选拔、培养优秀运动员,积极备战省十一运会。

(二)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破解群众身边的健身难题。启动《六盘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更新工作,继续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开展体育组织单项体育运动推广普及活动,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和体验互动内容、形式,提升推广活动效果。开展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育省运会和省残会群众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伍,助力省十一运会和省残会成功举办。关心支持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大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三)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六盘水市体育旅游及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印发。全力推进六盘水市体育旅游建设工作,对照全省体育旅游基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基地、体育特色小镇公共设施,丰富业态布局,做优水城区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基地、六枝牂牁江飞行体育等特色小镇。做好20XX年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和体育产业调查统计工作。继续做好体育彩票的销售管理工作,完成年度销售3.15亿元。

(四)深化落实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联合教育部门,持续推进夏季、冬季项目进校园。合理布局及调整项目规划点,加大对训练基地学校(幼儿园)、六盘水市青少年业余儿童体校、体育运动示范幼儿园的指导力度,对基地学校给予更多的训练保障。加强与省体育局的沟通汇报,做好承办20XX年度省青少年锦标赛部分项目承办工作。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体育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培训工作,为我市青少年体育储备人才。

三、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一是群众体育取得新发展。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广泛开展健身跑、健步走以及老年健身活动项目,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赛事”的良好氛围。全市累计培育成立体育社会组织81家,其中单项体育协会51家,民办非企业体育组织29家,全市体育民间组织会员达到14100余人。建立社体指导员人才库,培训国家社体指导员5984余人,扩大社体指导员在各行业、各人群的覆盖面。二是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盘州市体育文化中心体育场、钟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7个生态体育公园和2个高山滑雪场。国家生态型多梯度户外运动基地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乡体工程”87个、“村体工程”1132个,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实现78个易地扶贫安置点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三是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建立2个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省级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项目训练基地、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省级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10个市级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项目训练基地。成立23所市级体育运动示范幼儿园、50所市级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10所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基地学校。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赛事金牌总数161枚、银牌总数207枚、铜牌总数217枚。在2019年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上,六盘水代表贵州省参加比赛,获得1枚越野滑轮银牌,为贵州省冰雪运动项目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四是体育产业形成新亮点。建成水城县野玉海耐力性亚高原训练基地,规划建设牂牁江飞行小镇和神雕峡攀岩小镇建设,318汽车露营基地通过国家汽摩协会五星级汽车营地评审,乌蒙大草原七彩蜗牛、营盘乡康养呼吸小镇等一批汽车营地陆续建成,相继建成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乌蒙滑雪场。成功举办了全国桥牌邀请赛、全国滑翔伞公开赛、全国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活动,通过品牌赛事活动的举办,拉动了体育消费。凉都·夏季马拉松赛被评为贵州省2017年十佳体育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2019年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持续举办冬季滑雪系列活动,“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成功打造,体旅融合成效初显。

四、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一是打造与优化体育基础设施。以城乡村居民需求为导向,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打造若干个智慧化健身示范场馆及智慧化健身示范场地。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对乡镇现有的体育健身工程、健身中心、健身路径进行升级,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健身场地设施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二是丰富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依托全民健身日及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等平台开展太极拳、登高、徒步、骑行、滑雪、路跑及广场舞、健身气功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扩大体育人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三是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建立市、县、乡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大力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四是推进“体医融合”智慧化健身新模式,增强国民体质。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城乡居民及青少年进行体质监测,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机制。

(二)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一是加强竞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加大教练员、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满足训练和竞赛需要。建立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对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社会化发展研究,提倡和鼓励高校及社会力量合办、联办专业优秀运动队,提升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水平。二是办好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打造22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团队,力争在第十一届省运动会上获取优异成绩。三是改革和完善竞赛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杠杆作用。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制度。加强对市运会赛制、设项、举办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扩大市运会的综合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四是集中优势设项,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组建速度滑冰和冬季两项运动队,开展校园冰雪普及与推广工作,力争参加各类国家级赛事及20XX北京冬奥会。五是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常态化,协调做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工作,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推进“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全面提升青少年运动参与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以各级各类学校、体校、公共体育设施为基地,切实保证青少年每天1小时的课外体育运动。二是推动校园智慧化健身新模式,通过加大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使每位青少年至少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对青少年体质的监测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青少年体育健身行为习惯。三是探讨体教融合的办学新思路,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接轨,加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创建青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及体育运动示范幼儿园等办学方式,从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等环节提升训练规模和质量。四是推动青少年赛事活动和校园赛事活动有机融合。鼓励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青少年赛事活动。

(四)完善产业结构,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户外运动为抓手,积极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依托凉都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以山地自行车、攀岩、低空运动、洞穴探险、汽车露营等项目为重点的优势项目运动集群。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支持旅游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开发户外运动项目拉动体育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体育彩票销售及监管制度,继续做大体彩事业。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提高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扩大彩民群体,激发市场新活力。强化销售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体育彩票安全、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加快体育旅游融合,推进“体育+”融合发展。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丰富市场供给。着力打造“一县一特、四季四品”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康复等生活型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发展户外运动、体育健身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体育智能穿戴等产业,拉动体育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盘水市钟山区财政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安排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20210830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扎实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有效强化资金监管财政工作呈现出提质增效、保障有力、风险可控、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抓紧抓实财政收支,确保财政高质量发展

一是收入方面。“十三五”时期收入总计245.3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84亿元;上级补助90.64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32.1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8.48亿元);调入资金9.71亿元;债务转贷收入43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3亿元;上年结转收入0.8亿元。“十三五”时期支出总计245.3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2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20.0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3.17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亿元;一般预算年终滚存结余0.8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021年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1.84%,同比降幅32.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4.51%,同比降幅27.93%;非税收入完成0.86亿元(其中,财政部门非税收入0.66亿元,税务部门非税收入0.2亿元),为预算的31.37%,同比降幅48.86%,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5.23%

二是支出方面。“十三五”时期“三保”支出共计145.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3%,其中:保工资支出85.38亿元,保运转支出10.1亿元,保基本民生支出50.21亿元。2021年上半年“三保”支出16.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其中:保工资支出11.29亿元,保运转支出0.43亿元,保基本民生支出5.02亿元。

(二)强化财政资金统筹,确保脱贫攻坚需要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筹集,保障脱贫攻坚。2016-2021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69亿元,按年度分:20165.35亿元,20178.3亿元,20185.28亿元,20196.63亿元,202014.33亿元,20211-65.79亿元;按投入级次分:中央19.16亿元,省级16.98亿元,市级0.93亿元,区级8.62亿元。主要安排用于全区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态修复治理、农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对农户补贴等相关事业发展。

二是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2016-2021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安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2.3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04亿元,省级资金4.05亿元,市级资金0.12亿元,区级资金4.11亿元。我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及效率发挥。累计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73亿元,省级资金4.05亿元,市级资金0.13亿元,区级资金3.16亿元,资金拨付率达89.74%。同时,积极督促镇(乡、街道)及项目实施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及时报账。

三是积极推进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卡)通”发放工作,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16-2017年,区财政局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0.15亿元,其中:20160.07亿元,20170.07亿元。从2018年起,省级明确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由区级财政集中统发。在省级明确纳入统发的32项补贴中,我区切实按照“一人一折(卡)”发放补贴工作要求,实现通过金融机构,直接将补贴资金兑付到享受补贴对象银行存折(或卡)上。2018-20211-6月,我区应发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4.63亿元(当年数,下同),其中:20181.11亿元,20190.78亿元,20200.64亿元,20212.1亿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1亿元,其中:20181.11亿元,20190.67亿元,20200.6亿元,20211-6月发放0.71亿元。

四是积极统筹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2016-20211-6月,全区共开展农业保险品种12个,累计实现农业保险投保2803160.53(头、只、羽),其中:公益林1799961.60亩,商品林928330.65亩,能繁母猪14322头,育肥猪21175头,马铃薯103亩,政策性家禽14872羽,政策性蔬菜100亩,茶叶1300亩,牛399头,羊4330只,中药材8052.58亩、精品水果10214.70亩;财政应结算支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0.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部分0.04亿元,省级财政部分0.03亿元,市级财政部分0.01亿元,区级财政部分0.02亿元。

五是积极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2018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制定了《钟山区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方案》,通过集中统筹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村“三变”改革专项资金、财政支农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积极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切实加快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全区集中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91亿元,共撬动社会及金融资本10.28亿元,参与和支持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成效显著。

(三)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为积极推进钟山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2018年,钟山区举借了大量期限短的债务开展全区教育、医疗卫生、棚户区改造、交通、脱贫攻坚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钟山区2017-2020年债务集中到期,债务风险突出。区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争取化债试点县(区)政策支持、全力协助各债务单位化解债务、缓释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政府债务方面。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014年以来,钟山区通过存量债务清理甄别获得48.04亿元资金支持,用于置换行政事业单位、区属国有企业存量债务。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券政策支持,2020年获得四批12个项目13.1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用于建设能够自求平衡的有收益项目。三是通过预算安排保障政府债券利息,2016年以来已上缴政府债券利息6.62亿元。四是通过争取202011月化债试点县(区)政策支持,获得53.38亿元债券置换资金支持。五是2021年上半年通过向上争取,获得第一批两个专项债券项目支持,获得专项债券资金额度0.8028亿元,目前项目“一案两书一表”已通过中债登审核,省级财政部门正在准备发债工作。

二是政府隐性债务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重大风险攻坚战精神,牢牢守住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2018年以来,积极通过预算安排、公司经营收入、土地成本返还,盘活资源资产,审计核销核减、股权转让等方式合法合规化解政府隐性债务44.78亿元,其中,2018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6.55亿元,2019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9.71亿元,2020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8.14亿元,2021年上半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0.38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化债试点县(区)政策支持。202011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积极争取国家化债试点县(区)政策支持,通过多轮PK,最终夺得西南片区头魁,获得53.38亿元建制县(区)债券置换资金支持,该部分资金已分三批全部下达到钟山区,其中,202012月获得第一批资金15.73亿元,20212月获得第二批资金34.5亿元,20215月获得第三批资金3.15亿元。截至目前,获得的债券置换资金已置换51.55亿元,未置换的1.83亿元预计20217月置换完成,进一步缓释了钟山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优化了政府隐性债务结构,降低了政府隐性债务成本。

三是非隐性债务方面。2018年以来,区属各公司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合作事宜,通过借新还旧、撬动银行存量贷款等方式偿还非隐性债务到期债务本息及政府隐性债务到期利息218.87亿元,其中,2018年偿还74.5亿元,2019年偿还76.17亿元,2020年偿还40.57亿元,2021年上半年偿还27.63亿元。

四是融资工作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1827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政府隐性债务管理问责办法〉的通知》(黔委厅字〔202022号)等有关规定,积极开展融资缓释债务风险,推进全区项目建设及打好脱贫攻坚战,2016年融资到位资金126.17亿元,2017年融资到位资金146.51亿元,2018年融资到位资金87.97亿元,2019年融资到位资金70.82亿元,2020年融资到位资金60.86亿元,2021年上半年融资到位资金33.09亿元。

(四)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规范财政监督管理。按照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我局先后牵头制订(或修订)了《钟山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钟山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钟山区“三变”改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钟山区“三变”改革专项资金使用方案》、《钟山区“三变”改革资金整合方案》、《六盘水市钟山区财政资金变股金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钟山区财政资金入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钟山区农村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钟山区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钟山区政策性蔬菜种植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钟山区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钟山区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集中统发实施方案》等多个办法(细则、方案),积极加强、指导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不断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先后调整规范了《钟山区区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钟山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福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钟山区区级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区财务管理。

二是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20196月,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及要求,由我局牵头,对全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开展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共清查财政扶贫资金22.0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2.55亿元,省级资金6.82亿元,市级资金0.59亿元,区级资金2.05亿元;清查惠农惠民财政补贴“一折通”资金2.53亿元,其中:20160.71亿元,20170.64亿元,20181.18亿元。共梳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34个,其中:资金闲置问题18个,项目管理不规范问题14个,其他问题2个。截止20191023日,我区梳理发现的3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问题整改率100%

三是强化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基层财政管理及服务水平。按照省、市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开展乡镇财政内控自查自纠,深入查找问题及不足。自2018年以来,全区17个财政分局(所)先后开展自查工作三次。通过自查和对照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切实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基层财政分局(所)资金管理和资金支付流程,有效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

四是开展专项检查。2016年以来,抽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100余家,开展了严肃财经纪律暨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乡镇财政监督检查、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村账托管、扶贫资金、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存在问题,我局下达《整改通知》责令被检查单位逐条整改。在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和2020年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过程中,经对部分问题进行延伸检查,发现问题线索2条,已按照《线索移送办法》移送区纪委区监委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的18条税收硬举措、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2020年第8号公告、减免房、土两税等政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导致财政收入大幅缩水。二是落实上级决策做实收入对降幅的影响。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各县继续严格收入管理,坚决杜绝虚增、空转等收入不实现象,进一步夯实收入基础,也成为我区财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扩围,降低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门槛、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也成为收入减收的因素之一。

(二)刚性支出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缺口明显放大,财政收支两级化趋势明显

一方面收入大幅下滑,后续财源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可支配财力进一步减少;而支出方面,一是近几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等一系列增支政策。二是科技、教育扶贫、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都确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且还要规定县级财政配套一定资金比例,给县级财政支出带来很大压力。三是偿付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及弥补养老金缺口及利息等。造成区级财政保刚性支出任务艰巨,财力缺口进一步放大。可支配财力缺口增大的负面影响极其明显和突出,不仅助长了挤占挪用上级专项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的滋生漫延,更重要的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如:拖欠职工目标考核奖、交通补贴、职业年金数额大,单位本级专项经费不及时保障,为了平衡预算,不断大量挤占上级专项资金,导致促进我区财源建设的项目无法落实。

(三)财政供养人员有增无减

编外人员工资性支出过大,区财政不堪重负。我区从1988年建区以来,上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少,随着城乡改革的推进,分工进一步细化,需要增加大量教师、环卫、医务等人员才能有效运转,原有机关行政、事业人员编制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按照上级严控人员编制增加的规定,导致我区需招聘大量编外人员来推进工作,从而增加不属于“三保”的工资性支出。2020年全区编外人员总计17,524人,全年应发工资4.97亿元。

(四)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一是省级下划水矿、水钢企业所属学校我区进行管理,下划的补助财力小(2014年基数合计0.95亿元),未随着工作需求增加支出而增加财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等工作的需要,支出增长过大,2019年决算支出2.86亿元,2020决算支出合计5.00亿元。较2014年基数分别增长201%。二是市级下划我区的城市管理事务、公共安全管理事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水城县中心城区几个学校管理,下划的财力基数小(2011年下划基数合计0.38亿元),实际刚性支出过大, 2019年决算支出合计5.28亿元,2020年决算支出3.03亿元。较下划基数增长1289%2020决算支出合计上级财力补助收入与实际支出形成支出缺口4.90亿元。三是市区两级税收分成体制与钟山区事权不匹配。2013年以来,省政府出台省市以下财政分享体制,同时市政府调整了市对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区财税分享标准如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按省、市、区三级2∶6∶2比例分享;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按省、市、区三级2∶3∶5比例分享;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按市、区两级7∶3比例分享;耕地占用税按市、区两级2∶8比例分享。从201651日起,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省对分享比例进一步调整。市政府下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市以下增值税收入划分过度方案调整财税分享标准。增值税按中央、省、市、区“50∶11.5∶23.5∶15”比例分享(省直管县按50∶11.5∶9.5∶29比例分享),除增值税外的其他税收,继续执行营改增前分享体制。

2020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例,按省对直管县及市对区财税体制收入对比数据可以得出,我区2020年收入体制性减少4.62亿元。

(五)欠拨上级专项十分普遍,国库资金占压现象严重

一是截止目前,欠拨上级民生资金6.69亿元,其中,2018年欠拨上级民生资金1.36亿元,2019年欠拨上级民生资金2.19亿元,2020年欠拨上级民生资金3.14亿元。欠拨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主要集中在农林水、教育、社保、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方面,具有普遍性且数额较大。如此多领域、大数额欠拨专项,使一些本该实施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甚至无法实施,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二是国库资金占压情况。截至目前,我区占压国库资金40.88亿元。主要是历年财力不足超支挂账,具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各类以前年度成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借款等,且绝大部分回收难度极大。

(六)债务风险依然严峻

2021年我区到期债务本息126.63亿元(本金99.7亿元,利息26.93亿元),其中,政府隐性债务60.84亿元(本金48.3亿元,利息12.54亿元),目前已偿还到期债务本息54.98亿元,其中,通过建制县(区)债券置换资金置换隐性债务本金35.82亿元,通过预算安排、核销核减、出让股权等方式化解隐性债务0.37亿元,通过借新还旧偿还隐性债务利息、非隐性债务本息18.79亿元,到年底还需偿还71.65亿元。同时,全年需偿还债券利息2.82亿元,目前已偿还1.45亿元,到年底还需偿还1.37亿元。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一)严格执行财经法规

一是规范收支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提高预算收入完整性,缩小与决算收入的差距;支出预算要量力而行,必须足额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区分重缓急安排项目支出预算。二是规范财政预算执行。严格按照《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本着“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减少预算随意性,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三是加强财政借垫款管理,及时清理被占压的国库资金。严格按照《省财政厅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清理财政暂付款项的通知》(黔财库〔202054号)文件要求,对各类国库资金占压款项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回收计划,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运行。应当由预算安排支出的按规定列支,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及时收回,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借垫款限期收回。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欠拨上级专项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文件有关规定,认真清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认真做好征收工作

一是履行协税护税职责,积极配合区税务局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并做好“应减尽减”和“应收尽收”。认真测算减税降费对当年财政收入实际影响,摸清底数,提前谋划,通过盘活沉淀资金资产、增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等措施,想方设法挖潜增收,尽力弥补政策性减收形成缺口。二是坚持依法治税,全力支持配合区税务局加强收入研判,强化经济运行和重点行业、企业运行监测分析,重点关注野马寨电厂、水钢焦化等重点工业建设投产,着力培植新税源。三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征管措施,做到“两个对照”。即严格对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抓好组织征收,严禁违规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扩围提速为抓手,切实规范非税征缴行为,提高资金收缴入库效率;认真对照收入年初预算抓好督促协调,重点对收入进度缓慢的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加大核查催缴力度,确保依法应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三)争取市级财政政策支持和业务具体指导

恳请帮助区级财政研究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充分考虑区级所处的区位、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以及所承载的功能作用不同,同等情况下出台的优惠政策给与一定倾斜;补助资金安排上财力和资金同步下划,促进我区实现良性发展。

(四)争取省级财政进一步完善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办法

2021年,保华镇、金盆乡、木果镇、青林乡、南开乡五乡镇行政区划正式划归我区。我区的国土面积、财政供养人员、常住人口均有所增加。恳请省财政厅适时重新核定上级对下转移支付补助金额,缓解我区刚性支出压力;另外,在不减少转移支付补助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降低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进一步加大区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与区级财政管理绩效挂钩的力度。

四、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四新四化”,打造新增长点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推进“四新”“四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围绕“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思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个重点”,狠抓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上下链动“三个关键”,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包装、基金申报等工作、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争取资金支持,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支撑点,确保以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财政收入从高速度发展转变成高质量发展,力争今后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2%,到2025年达14.72亿元。

(二)加强资金统筹,做好民生保障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备好备足财政资金政策工具箱,支持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建设全市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示范区为目标,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投入重点,优化教育经费结构,有序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资助保障水平,切实保证“应助尽助”。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财政保重点、兜底线、惠民生能力,严格执行各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提标政策,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及各项补助政策,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严格落实养老金、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等提标政策,强化对特困人员、残疾人的兜底保障。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大学生创业补贴等方式促进就业再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三)全力筹集资金,化解债务风险

围绕“四化”基金、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红利,及时谋划包装项目,完善相关支撑要件,全力争取支持;并积极主动对接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及时推介优质项目,加快推进融资进度,争取最大限度撬动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银行沟通对接,全力推进短期限高成本隐性债务清理置换工作。积极推进PPP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存量项目入库,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开展PPP项目融资化解存量债务。

(四)坚强监督执纪,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持续筑牢法治意识。严格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严格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本着“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调剂事项,减少预算随意性,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算的决议,严格落实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相关规定,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二是加强监督执纪。未来5年内,每年至少抽查20%以上区直预算单位,围绕内部控制建设、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印鉴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进行全覆盖财务大检查,摸清各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每年至少抽查20%以上乡镇,围绕乡镇财政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严肃财经记录,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马塘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117


2021年以来,马塘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紧扣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凝心聚力、奋发作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得到了较好的完成。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抓建设、强基础,深化党的建设统领

1、红色议事,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行居民提事、网格听事、代表议事、民主监事、党委决事、政府办事、结单示事“七事制”工作法,打造红色议事厅、议事亭、议事廊等议事阵地,构建服务群众的“红色通道”,马饮社区等还广泛开展了红马恳谈会、和乐议事会等延伸类型,接收共议了小区文明养犬、饲养家禽、电瓶车充电等议题50余个,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4项,普遍形成“社区事务大家评、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的居民自治良好格局;联合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气象局等境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微心愿我认领”、“送健康进社区”、“送服务进网格”、“网红微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8场次,认领“为民帮办百件事”“百名党员微承诺”等153件,切实以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2、多措并举,营造党史学习红域氛围。坚持把抓学习、抓结合、抓质量、抓成效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打造了“红小马跟党走”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融入理论学习、党课教育、文明实践、为民办事、小区治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红小马送理论、红小马祭英烈、红小马读书会、红小马说党课、红小马在行动等系列品牌活动。截止目前,街道各级党组织共开展领导领学和集体学习140次,特色党课和主题宣讲42场,专题读书班和专题培训班3期,组织1200人次党员参与现场党性教育12场,开展融合性“点单式”党员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人次,为全体党员发布线上党史学习小贴士120余期,在马塘全域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3、创新形式,激发基层战斗堡垒活力。街道党工委提出“谋划列单、联系帮办、鼓励创新”的原则,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合进全过程,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分区域、分领域、分类型的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务实创新的活动,在当时学习教育期间,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突出的小区治理、环保维稳、城市建设等领域清单式问题200余件,目前已通过红色议事、吹哨报到、联合执法等形式化解160余件。其中,洪桥社区开展帮扶空巢百结对、百部红影大播放、百首红歌大合唱“三个一百”微行动,还打造了红色影院、红色舞房等五红阵地受到广泛欢迎;松元社区打造社区级“微讲堂”开展“党史半月谈”9期、打造“微项目”实施“网格工程”8个,其中重点整治飞线供给充电停车点位27个受到群众好评,推深做实网格微党建引领网格微治理。

4、务实笃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今年以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3次,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抓好廉政文化教育、廉洁阵地建设,开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经常性谈话,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为抓手,学习典型案例通报,组织街道工作人员观看《守正护初心 亮剑肃贪腐》《我叫胡志广》警示教育片,及时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以身作则。

(二)抓服务、强保障,持续增强经济活力

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弋江区发展大格局,对标马塘经济建设小目标,围绕强服务、解难题、精管理、补短板、促发展,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11-9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18亿元,当年新开工大项目24个;规上工业产值46.94亿元、销售收入44.6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29亿元,建筑业产值7.08亿元;新增工业企业3家、商贸大个体4家、重点服务业企业5家,建筑业企3家。

(三)抓民生、强攻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严守底线,抓牢群众生活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紧盯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高层住宅、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今年以来,对辖区内9家学校幼儿园、6家菜市场、中小型商超小饭桌、使用瓶装燃气的餐饮门面等重点场所开展安全检查227次,发现隐患156处,已整改138处。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现辖区内已交付的6家商业小区和6家老旧小区均已完成消防通道划线工作,消防通道划线立牌20余处,规范制作发放灭火器检查记录卡1020份、张贴室内消防栓检查记录表300份,

针对性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停放摸底工作。提升居民的安全生产意识,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次,发放各类宣传单页1200余张,参与“测测你的生产力”答题300余人次。

2、聚焦民生,做好群众关心的事。“群众身边无小事”,目前,已为辖区54名新增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补贴3.755万元;推行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政策,摸清有就业意愿及能力的劳动者,将给予精准帮扶;累计摸排登记退捕渔民14户、45人,给予就业帮扶,实行动态跟踪,1-10月发放退捕渔民一次性就业补贴0.6万元和公益性岗位补贴7200元;1-10月累计发放社保补贴47.69万元。20211-11月新增申请61户、停发74户、动态调整31户;1-10月累计发放低保金670.7659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9.1128万元,20211-10月共发放医疗救助金56.216266万元,累计救助118人。

3、加大攻坚,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对照省市区“难办证”治理工作要求,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一组四班”(领导小组、外购外售房治理专班、保障房空置房清核及公证专班、征收预选及欠款治理专班、纠纷协调及督查专班),采取专班攻关、包保跟踪、每日督导的方式,沉到一线,从具体问题着手、在堵点程序上发力,切实解决难办证问题。建立“绩效考评、轮班轮转”工作机制,确保全天候全时段办证服务畅通,以保姆式陪同服务,通畅办证程序,加快群众办证速度。该项工作涉及辖区5个安置房小区,目前我街道已办证4796套,完成率77.2%,该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争取按时间节点完成80%的目标数。

 4、全力保障,织牢守护群众健康的防护网。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牢织密新冠病毒传播的防护网,街道党工委全面宣传发动,上下联动、周密安排、全程保障,将“我为居民办实事”贯穿始终。目前已接种累计完成第一针剂37565人,接种率101.81%,超额完成了区里下达的指标;已完成第二针剂35859人,接种率99.14%,并已完成第三针剂8056人。

(四)抓治理、强提升,稳步构筑基层建设大局

1、分类施策,做好城市建设锦绣文章。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保重点、保出让、促销号”工作思路,党政班子成员带队包保地块,通过主要领导每周调度、班子成员现场调度工作方式,全力推进征收工作。上半年,街道完成拆而未净销号地块6个,其中:袁东、大工山路完成净地拆除销号,港西工业园一期完成任务销号。平山周边、平山港西地块、小荆山棚改地块通过“拆改并举”验收销号,先后动迁228户(其中拆改并举销号77户)。现街道剩余新兴铸管南侧1户,,3户地块1个(太赫兹二期地块),利丰窑厂地块剩余26户。

2、攻坚克难,绘好生态保护美好蓝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要求完成市、区级下达的年度重点项目和挂牌督办重点任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3件已完成整改,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信访件16件,完成整改13件,无法整改3件,区级验收16件,市级验收12件。1-10月份涉及到环保的23件举报投诉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现场核查并给予回复。加强网格巡查,防治“散乱污”企业反弹,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时更新街道环保网格,现街道环保网格更新为61个,实行5级网格员责任体系,对辖区开展巡查并做好登记记录。拟定《马塘街道2021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作为街道秸秆禁烧工作的指导精神,进一步将“蓝天卫士”系统技防与网格员、巡查员人防技防相结合,开展辖区内火情监控和秸秆禁烧、“散乱污”企业反弹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同时针对高危区域、突发问题,采取重点盯防、快速处置。配合街道对利丰地块、港西工业园地块征收等重点工程的征收工作。

3、紧锣密鼓,提交人居环境满意答卷。在区委区政府关心下,经多部门牵头的申报、审核等规范性程序,启动马塘街道蓝湾半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审核后的工程概算为2551.22万元。目前,蓝湾半岛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已于8月初进场施工,中标价2232万,主要包括道路等基础修复、停车等配套完善、运动休闲等功能提升、监控门禁等安防完善等四大类内容,目前总工程进度70%,工期100天,预计12月初完工。该工程配套建立了“24小时答复机制、红色物业服务队”等创新机制,已解决、回应居民改造期间出行、水电等问题和诉求10余个,同步结合文明创建做好小区整治,目前进展平稳,项目力争12月竣工,年内完成验收及环评备案等相关工作。房屋、电梯维修,今年已抽取安置房维修单位两家,保障房一家,目前在维修施工中房屋54套,已完成房屋维修44户,下一步,将继续抽取一个标的200万的安置房维修单位和标的30万的保障房维修单位。此外,截止10月中旬,街道对四个安置房小区进行常态化电梯维修,保障民生,已维修电梯112台。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果,辖区内的12个居民小区,垃圾亭、分类垃圾桶均已配备到位。认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新建四分类生活垃圾分类亭26座,配置标准制式垃圾容器208个,破损、脏污分类桶更新273个。强化文明创建督查效果,街道已发出文明创建督办单14期,街道督办问题200余个,回头看整改率80%;区文明创建督办单共计59问题,回头看整改率100%

 4、智惠创新,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三网”融合社区微治理新路径。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已在华港花园小区实体化运转,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中心业务覆盖3个社区1.6万户居民,让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发挥“智慧社区”科技优势,建立街道社区级数据中心,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服务,通过一屏展示、智能服务、传感预警,解决居民身边的隐患,便捷了居民办事。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大力引进社会组织,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依托“小马快跑”、“益群社工”等社会组织项目,培育社区居民草根组织,增强居民参与和自治能力。目前正在筹备以洪桥社区为试点的"智慧社区"项目,拟依托微信小程序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以此来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商圈建设,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引导吸取商业业态转型升级,助推辖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进驻,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当好“店小二”,搭建贯穿企业由成立到成长过程中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贴心保姆式服务。强化企业培育,持续强化辖区重点企业跟踪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加快企业上规入统进度,深入挖掘企业经营潜力和税收潜力,使之成为辖区经济发展增长点。

(二)以保障发展为主线,强力推进征迁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街道共同努力,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牢固秉承“征拆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加快科技、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力度,集中力量、强势攻坚、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切实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抓手,按政策依规范做好社会保障。明确为民服务窗口服务工作要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努力做到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同时转变服务观念,积极开展线上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同时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补齐基层执法力量,结合创文、创卫、环保督察等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南城县水利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1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引导下,我县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及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两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及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抓项目补短板、强监管提服务,务实进取、奋力开拓,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抓防汛抗旱,防洪安保、安全饮水和农田灌溉顺利推进。一是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我县及时调整了防汛指挥机构,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对负责重点工程、重点保护对象的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进行了媒体公示,并明确防汛期间各级防汛指挥长及各乡()党政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得擅自离开本辖区。二是落实水库度汛计划,严格控制蓄水。对存在问题的水库都采取限制蓄水,对部分病险水库都限制0.5-1米水位运行。三是对县辖区内的所有重点水利工程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下达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到位,并向当地群众发放明白卡,确保能紧急避险,安全度汛。四是修订完善了各类水利工程预案和应急预案。五是落实了非工程措施,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质,从实战要求出发,落实了应急抢险队伍150人,组建民间救援力量100余人,并开展了2021年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增强了我县应急处置能力。六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密切监视河道、水库水情和工情,加强各类水工程防汛调度,及时掌握防汛信息。及时发布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前做好防灾避险准备。截止11月,县防办共发送预警58次,发布预警短信9660条;七是根据水库特性,加强了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协商沟通,及时掌握气象水文情况,科学精细调度,统筹好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二)狠抓项目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水利工程务实推进。一是完成了3座小(一)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里塔镇渔良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新丰街镇防洪工程、芦河水黄狮渡河段治理工程、廖坊水库库汊矮围拆除后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任务,城区支流河道治理工程(麻港、乌珠河)顺利竣工验收,新丰街镇林坊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完成了工程量的90%二是制定《南城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南城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南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并对全县各乡镇饮水问题及工程运行管理进行了大排查,将农村饮水维修养护资金164万元分解下达,解决各乡镇的农饮问题。三是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的泵站、提灌站、排涝站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将结果整理归档。邀请设计单位,对国有泵站、提灌站、排涝站进行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四是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对南城县徐坊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株良镇下坊灌区开展2021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选取了五个样点田块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灌溉用水计量测算;五是完成2021年水库物业化管理及剩余37座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六是对全县河湖圩堤管理范围内房屋完成了摸排工作,拆除了34栋危房,保证了防洪的安全。

(三)抓水资源管理,严格监督执法,水事秩序依法推进。一是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加大巡查打击力度,对无证取水的用水单位,符合法律法规许可条件的,依法责令补办完善取水许可相关手续,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堵其取水工程设施;二是加强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严格执行《江西省生活用水定额》、《江西省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等用水定额标准,审批取用水户取水量,对纳入管理的取水户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重点用水企业下达年度取用水计划通知书,对超取水许可水量取水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三是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对11家水厂、3家企业、19家电站的计量设施运行状况进行不定期巡查,督促落实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深入机关、乡镇、社区、学校、企业、村委会及市民广场等地开展宣传。共发放宣传手册2000份,宣传海报300张、悬挂横幅3条、节水宣传帽子200顶,《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600份 ;五是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动节水载体建设。2021年获得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完成了江西百神昌诺药业有限公司省级节水型标杆企业申报工作,并获得命名。县财政局水效领跑者申报已通过市里复核,待省里批复命名。正在推进锦绣江南、滨江一号小区市级节水型小区申报工作;六是推进水权交易试点。在前期已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基础上,今年10月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完成南城县廖坊自来水厂与徐坊水库工程管理站水权交易;七是强化了水行政执法,规范河道采砂秩序,通过河湖卫士监督执法、春节及两会期间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截止11月,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执法车辆200台次,巡河3200公里,查处了16起水事违法案件,行政罚款20余万元,多部门联合执法收缴非法囤砂1600余方,有效打击和遏制我县非法采砂现象。

(四)抓河(湖)长制,促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纵深推进。一是加强巡河巡湖,及时调整了县、乡、村三级河长。截止目前,今年县级河长共计巡河64人次,乡级河长共计巡河120人次,村级河长巡河常态化;二是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对东电排站和下电排站进行河道清淤;三是对全县12个乡镇水库退养工作进行现场督察,从督察情况来看,全县11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都实行“人放天养”模式,未出现反弹现象。四是常态化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开展河(湖)长制“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六进宣传,同时,联合团县委常态化推行“我是‘河小青’生态南城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我县广大青年投身保护母亲河、推行河长制工作。

(五)抓项目督查,促整改提升,水生态环境有序推进。

一是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生产建设项目方案审批严格实行“一稿制”,凡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今年审批了32个生产建设项目;二是完成水利部、省水利厅下达的61个违法违规图斑复核、查处工作,抓紧督促建设单位年底完成整改工作;三是扎实推进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根据省、市关于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有关要求,经县政府同意,6部门联合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20座矿山已按照赣自然资办发[2021]5号文件要求完成了水土保持全面排查、审查上报及清单问题整改工作,力争年底完成销号。

(六)抓质量安全,强化监督管理,水利建设安稳运行。

202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通知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全县水利工程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监管,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执行了水利工程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截止到11月,我局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安全检查23次,对排水防涝安全检查11次。

(七)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抓党风廉政,优化作风建设。一是严格落实了“两个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全面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责任目标;二是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开展了党风廉政及反腐败内容的学习,强化廉政分险防控;三是加大了问责力度,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强化局机关工作纪律、作风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 等专题教育活动及“水利行业营商环境”座谈会,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提升了机关整体形象。五是不断完善制度,扎紧权利的“笼子”,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20XX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一是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贯彻落实好各项防汛责任制度,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二是继续加强检查督办。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检查力度,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三是继续加强和气象、水文等部门和乡镇的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雨情、水情变化情况,准确及时地传达上级的决策、指令,确保信息畅通。科学调度水位,合理储备水量,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四是继续加强防汛值守和监测预报,及时掌握雨水情等第一手资料,为县政府提供好科学决策,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2、强化项目规划和申报。一是加强项目的规划,储备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建设;二是做好项目的申报,加强与上级水利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跟踪项目,争取项目资金的尽快到位,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

3、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及验收工作。一是完成里塔镇渔良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新丰街镇防洪工程、芦河水黄狮渡河段治理工程、廖坊水库库汊矮围拆除后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工程验收任务;二是完成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完成竺油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批复及开工建设;四是完成江西省洪患村镇河流综合整治项目新丰街镇田东村、株良镇世厚村、万坊镇黎家边村整治工程的招投标、施工及项目竣工验收;五是持续做好全县安全饮水问题,积极与县政府及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六是督促往年完工工程,加快办理工程结算、送审、验收等事宜;七是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八是继续推进新丰街镇林坊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力争20XX4月底,完成建设任务;九是完成20XX年水库物业化管理工作及竣工验收工作;十是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招投标、施工及竣工验收工作。

4、继续加大河流治理力度。一是着力整治“四乱”,确保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坚持巡河、督查常态化机制,强化河道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河道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快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监测水质情况,为河长制工作进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四是开展3条河流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5、继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计量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二是继续强化取水许可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大对无证取水行为打击力度,促进我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三是进一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动节水载体建设,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四是继续加大河道非法采砂的巡查、检查和打击力度,强化对砂石运营过程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执法问责力度。五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力度,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审批。

六是加大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执法能力的综合水平,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完善各类执法安全合法性。

6、继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 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好“主题党日” 活动,为民办更多实事。继续抓好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落实好“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优化干部作风,提升机关整体形象,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7、认真完成上级各项临时性安排的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主动防汛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我县大部分(乡)镇水务站人员非水利专业,且身兼数职,应急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仍然不够,在应用预警预报平台、视频会商系统、水库实时监测平台等现代化、科技化的技术手段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现代化防汛指挥信息建设发展的需要。

2、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故障率高,运行管理难度大。虽然我县通过政府采购对山洪灾害预警广播系统维护进行了采购,但由于看护人员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低,且部分设备看护人员长期不在家,导致故障率越来越高,运行管护机制难以落实到位,必将影响到系统长效正常发挥作用。

3、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维护资金不足。我县现有的119座水库,除廖坊水库、洪门水库水雨情监测归省里管外,县里的117座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为江西武大扬帆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维护。上级仅对先期承建的40座水库给予运行维护经费,其余水库运行维护经费较难落实到位。

4、防汛抗旱资金严重短缺不足。虽然上级财政每年都有安排一定的水利救灾资金,对全县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进行补助,但仍然杯水车薪,资金远远不足。

5、部分企业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监管难度较大。大部分生产建设单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项目开工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已经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但未落实相应的水保措施。近年来,随着县城“两区”建设的不断扩展,各种开发经营行为和基本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很多不能审批的项目被审批下来了,但项目的审批权不在我们手上,在源头上预防对我们来说成为很大的难度,事中监督力量弱,难以形成合力。

6、水土保持审批、监测及自主验收难以推动。各个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发改委、建设局、自然资源局、环保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在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前协作还不够,特别是县里重点项目未纳入联审联批,重点项目开工前主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意识不强。

7、我县水域线长、面广,再加上执法人员不足,监管难度较大。通过全年的努力,虽然我县河道非法采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明显下降,但受利益的驱动,在偏远小支流的非法采砂行为及利用人工铲砂作业的水事违法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四、意见建议

1.建议加大基层抗旱经费投入,增加抗旱设备更新养护资金。

2.建议大力招聘水利定向生,并加大防汛值班补助发放情况的督查力度,保障基层防汛人员待遇,确保留住人才。

3.建议加强对基层各类防灾减灾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坪地乡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和 20XX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0211101


2021年以来,坪地乡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围绕“四新”目标、奋力推进“四化”任务,充分利用旅游带动作用,强基础、补短板,以“特色山地旅游小镇”为发展方向,团结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实苦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优化调整,民生事业得以保障,政府自身建设长足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筑牢疫情防控防底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织密基层防疫和农村防控保护网,用实际行动守护住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压紧压实疫苗接种任务,完成各个年龄段疫苗接种率达100%。其中12--17岁应接种人数900人,实际接种人数948人,完成率为135.22%18岁以上应接种人数17460人,实际接种人数18416人,完成率为102.60%。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预计2021年全乡工业总产值可突破10000万元,农业总产值可达16000万元以上。其中,完成固定资产项目入库2400万元;完成财政税收312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04亿元;畜牧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6%左右,约为5536万元;种植业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5%左右,约为9594万元;林业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0%左右,约为870万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左右,可达11940元。

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2021年以来,我们始终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中心内容,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认真开展动态监测,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改造方面:投入资金29.13万元抢修恢复水毁路面路基工程,完成K3+100箐口村C130灰坝至小石丫口公路水毁路面、洒克梅小学至格底科公路K4+500处挡土墙、箐脚至微波站K1+700处、K1+900处塌方维修工作。投入资金310余万元,修建坪地至雨格(灰坝改线段)段全长2.06公里公路,沿线村居出行更加方便。饮水安全方面:开展饮水安全工程提质整改工作,维修更换人饮工程管道、设备及水池321余处,累计完成维修管道、管网长达36.2km(含进户管道)。投入资金20万元,实施“坪地乡营上村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巩固提升8个村民组5761711人饮水安全;投资41.87万元实施“营上村山洪沟应急处理工程”;投资214.02万元实施“营上村洪涝灾害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验收;电力方面:投入资金474.50万元,完成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绝缘化改造供电线路10kV1.36公里,低压43.167公里(合计改造44.527公里),改造变压器7台;通信方面:全乡4G网络覆盖96%,现正与六盘水市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洽谈5G网络覆盖推广工作,预计2021年年底首先启动乌蒙大草原景区辐射范围建设。环境整治方面: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将共创共建干净整洁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责任传递到每家每户,带动广大群众形成爱护环境的文明卫生习惯。全年共清运垃圾4000余吨,清理野广告500余处,清理老旧重复宣传标语240余条,完成过境干道违停抓怕系统安装,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治理。环保工作方面:加强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完成小树林村人工湿地建设,着力解决污水清运问题。发放环境保护工作宣传资料400余份,张贴悬挂环保标语28幅,不断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对辖区内污染行业进行大检查大整改,对8家打碑厂实行强制断电,限期整改关停关闭。对完善环评手续的28家水泥砖厂加强日常监管,建立辖区内企业一企一册,对台账企业开展督察检查,要求企业完善污染设施,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组织完成茶叶管护7044亩、精品水果5776亩、林下种植(萝卜、大白菜、荞麦、中药材等)28000余亩、粮食增产工程12000余亩。认真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完成马铃薯种植20000亩,大棚西瓜种植150亩,大棚提子、葡萄种植126亩;发放耕地力补贴7678户补贴金额217.15万元,发放马铃薯种295.40吨、马铃薯直补13.09万元、发放中央财政农业扶持资金11万元,农用物资得到切实保障。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得以全面开花。民生保障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生活需要。把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做到社会化发放,并及时足额发放。2021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0余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及农村低保补助金700余万元,惠及30000余人次。扶贫济困,做好社会救助的相关工作。2021年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10.8万元,特困供养金97.63万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62.89万元,临时救助金7.6万元。兑现原有计生两户299545人的节育奖43.6万元、养老保险补贴5.45万元;兑现计生两户奖励扶助金1.8万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3.6万元。投资80万元提级改造养老院,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方面:全乡共有各类学校(园)21所,其中: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9所)、完全小学4所、小学教学点4个、初级中学1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所,全乡学前毛入园率达96.2%,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医疗保障方面:累计为坪地乡居民建立纸质健康档案29926份,录入电子档案28720份。全年参合人数35203人,贫困人口参合率100%(含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便民服务方面:设置6个办事窗口,办件数达5000余件,其中完成网上申办办件510余件。文化宣传方面:开展“6.1”儿童节文艺活动、6.26禁毒文艺汇演活动,送春联等活动,放映电影220场,充分发挥综合文化服务功能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促进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发放2020年公益林11.76万亩共计114.66万元公益林生态补偿金。将有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转为护林员,共聘用173名生态护林员,发放补贴资金173万元,聘用74名公益林护林员,发放补贴资金113万元,助力困难群众增收。综治维稳方面: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全年全乡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5个村全部完成“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创建工作。投资10余万元,完成坪地乡江西街三岔路、雨格三岔路、道班路口、乡政府、四合院、派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达100%。大力推广电子报警器等各种技防设施的安装,为群众免费安装99防盗报警器和气死贼防盗报警器900余台。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100%。全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50余人次,举办禁毒法制讲座2次。组织开展了2次法制宣传文艺活动,出动法制宣传车20台次,出宣传栏6期,刷写永久性标语3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20多条,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懂法、用法、守法的意识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依法治乡进程。

过去一年,坪地乡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乡人大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注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乡干部职工的培养,为坪地乡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工作的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短板: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做好过渡期内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值得深思;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同优势乡镇相比还存很大在差距,全民招商、产业招商工作还需继续加大力度;三是作为农业乡,坪地乡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等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四是民生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仍存在不少短板;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干部的担当意识、工作作风、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坪地乡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六盘水市委和盘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着力点”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围绕“四新”目标、主攻“四化”任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立足实际做足旅游产业化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两者有效衔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延续、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从政策导向上充分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消除“脱贫恐惧症”。全面推行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小树林居委会、莫西里居委会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工作。加大产业管护力度,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乡风文明”。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着力加快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乡村“生活富裕”。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防洪、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乡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紧盯群众安全,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保证发展先行条件。一是压实防控责任。要时刻警惕疫情反弹苗头,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及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立足“精准防”,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减少“聚集度”,全力防范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二是落细防控要求。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切实加强菜市场、学校、医院、超市及冷链食品经营户、快递网点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做好各项防控预案,全力确保疫情防控不留缺口,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符合接种人群疫苗接种率达到100%

三、致力招商引资,推动开展全民招商,抢抓发展机遇。充分认清招商引资形势,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依托乌蒙大草原景区优势及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围绕打造坪地乡“特色山地旅游小镇”发展目标,坚持把坪地乡旅游开发作为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积极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坪地现有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重点突出小树林旅游服务集中区、发冲水果采摘区、云上生态康养区、官营有机茶园区、岔河特色乡村旅游区建设,多点联动,奋力实现坪地旅游全域化、产业化。

四、致力聚焦民生,全领域发展民生事业。一是大力推进文明乡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等一系列文明好习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滥办酒席整治力度,培育文明新风。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健全完善聘用人员的绩效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和干事创业激情。四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高质量开展好动态监测工作,坚决杜绝规模性返贫致贫;持续用好“防贫保”、临时救助、冬春救助等惠民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全民参保工作,不断夯实社会保障基础。

五、持续夯实平安坪地乡建设工作成果,增强群众安全感。一是持续攻坚积案化解,抓早抓小,减存量、控增量。严格落实信访接待制度,强化矛盾多发易发领域分析研判,推动信访总量有效下降,依法加大对非访缠访闹访等行为的打击处置力度,推动信访秩序规范有序。二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示范创建工作。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继续把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点对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再排查和再整治,突出隐患治理,强化宣传教育,超前做好安全防范,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有效遏制,全乡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为全乡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六、继续开展作风整顿,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持续开展作风整治,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惩治腐败。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异常繁重的环境下,勒紧裤腰带,发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机关效能。三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青阳县民政局近五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及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022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局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既定的规划部署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发展态势良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有力推进我县民政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近五年及2021年工作情况

(一)近五年工作情况

突出基本民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兜牢民生底线,覆盖城乡、托底有力、制度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标准,2019年,实现城乡低保统筹。2021年,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78元,比2017年增幅分别达23.5%117.3%;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794元,增幅95%;孤儿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00元。先后出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医疗、养老、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标准化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所有保障资金均实行财政“一卡通”发放。城市低保累计保障9万余人次4500余万元;农村低保共保障45万人次13280余万元;特困供养22605717余万元;孤儿、临时、医疗以及灾民救助等4000余万元,倒房重建百余户。做好重大疫情、受灾、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社会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优抚安置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机构改革前,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实现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全覆盖。安置退役士兵百余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850余万元,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90余人。2018年,按照县委“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决策部署,扎实开展退役军人安置政策落实集中行动,全面准确落实安置政策。机构改革后,履行双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聚焦群众关切,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制定出台《青阳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发布基本养老7项公共服务清单,建立高龄津贴、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补贴机制,实施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和床位日常运营补贴等激励政策。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活动。投入650万元落实敬老院消防达标改造。投入800万元对12所现有的农村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争取项目资金388万元对庙前、蓉城、乔木敬老院新建扩建护理专区。累计发放涉老三项补贴、运行维护等资金2000余万元。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建成3家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床位230张。三级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全覆盖。开展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县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成功引进寿县众兴镇老年公寓。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开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主动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

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增强基层自治功能。城乡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圆满完成第十次村民委员会、第四次居民委员会统一换届选举,有序推进2021年村(居)委会换届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和谐社区、社区协商、老旧小区调查摸底和村民小组自治示范创建。完善7个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110个农村社区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开展农村社区满意度测评,农村社区居民满意度平均分达99.63分。出台《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按照规范标准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大体检。

专项社会事务稳步开展,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打基础、补短板、优服务、抓提升,殡葬服务、婚姻收养登记、区划地名管理等专项社会事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深化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抓好“青山白化”治理和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11个乡镇已建成12个,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已启动。117个村(居)已通过规范程序成立红白理事会并依法备案或登记。巩固婚姻登记、殡仪服务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工作成果,常态化开展优质服务。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志愿者注册服务管理规范。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强化党建工作。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打造了“平安边界”。

(二)2021年工作情况

1.社会救助工作。一是抓基本生活保障。注重动态管理和调整,开展低保对象救助资格年度审核和收入核对,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提标任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调整为678/月、664/月。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将18183695名符合条件的已脱贫户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1-10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76202人(次)2824余万元,城市低保10400人(次)570余万元,全年预计4000余万元;1-9月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2601310.94万元,1-10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467201.13万元,护理补贴2885173.22万元。二是开展孤儿、临时救助和慈善帮扶。累计发放孤儿补助资金111125.18万元,全年预计150万元;临时救助248人(次)59.2万元,全年预计80余万元;对11名历届困难大学生进行慈善救助。三是推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开展主动救助服务,深入推进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1-10月,累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00人(次),站内安置照料1人,在精神病医院康复治疗2人。查到地址返乡率100%。同时,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摸排更新农村留守儿童1791人,均将其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政策宣传与走访帮扶服务。

2.养老服务工作。一是认真抓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截至10月,丁桥镇养老服务中心已完工验收,蓉城、庙前镇养老服务中心已完工;酉华镇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施工改造中。1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共19个站点已由青阳县九如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统一运营,并借助池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挥县、乡镇和社区(村)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二是聚焦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民政福利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结合省、市民政部门部署开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月”活动,狠抓工作落实,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消防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排查整治。在养老机构自查的基础上,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对账销号。1-10月,会同消防、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开展4100次督查整治,发现一般问题和隐患83项,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4份。截至目前,问题和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有效保障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积极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已开展17次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推动养老服务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的常态化。三是推进社会化养老和公建民营改革。贯彻养老服务政策举措,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建设,落实敬老院开展无障碍、院容院貌等配套建设,强化规范管理服务,推进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继续推进公建民营改革,县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成功引进寿县众兴镇信德老年公寓,于10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四是加强基层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队伍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任务已初步完成人员摸底,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池州市徽瀚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中。积极参与养老护理员大赛,以竞赛带动日常轮训。五是做好涉老补贴发放。1-10月,共发放7108人共229.665万元。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低收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截止目前,共计上门服务4292人次55.55万元。

3.社区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出台《2021年青阳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要点》、《青阳县创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单位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完成117个村居民满意度测评工作。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对全县城乡社区开具的证明、承担或协助的事项、挂牌和成立机构以及考核评比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清理。积极推进智慧社区试点,目前,蓉城镇智慧社区系统平台已在蓉城镇七个社区进行试运行并优化。依法有序推进村(居)委会换届工作,目前各村(居)已推选产生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下步将按照部署,扎实推进。

4.社会事务工作。一是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扎实抓好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建设,目前,项目初步规划设计方案正在修改,等待第二次审查,项目专项债资金3000万元已拨付到蓉城镇。正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项目规划设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审查中。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运营,根据《池州市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指南》要求,指导乡镇完善农村公墓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公墓管理运营。积极申报蓉城、陵阳、乔木为市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示范点,并进行了初步验收。同时,开展清明祭祀安全保障服务和文明倡导,利用微信、QQ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放倡议书千余份,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二是严格社会组织的登记和管理。新成立社会服务机构3个和社会团体2个。扎实部署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和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统一管理指导社会组织党建。联合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对全县21家行业协会开展乱收费专项整治清理前期自查。三是抓好其他社会事务规范管理。完成青贵线第四轮联合检查,继续做好《青阳县标准地名录》的编制、印刷、发行。对城区路名牌全部进行了维护和更换,所有城区路名牌全部换贴公益广告,全县110个建制村的村名牌,已全部修复和更新。志愿者注册48727人,占总人口19.61%,项目总数2197个,总时长476450小时,全县有服务时长的志愿者占注册总人数50.51%1-10月,结婚登记1013对,补办结婚证249对,离婚登记303对,补办离婚证66对,申请离婚628对,合格率均达100%

5.自身能力建设工作。履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意识形态、法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实行“一岗双责”。组织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机关党建提质等系列创建活动。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抓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围绕平安建设,抓好维稳工作。法治建设、普法宣传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及时更新信息公开网内容,做好权力和责任、公共和中介服务清单“两单”建设。受理2件,办结2件,信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扎实抓好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民政领域安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来,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荣获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信访、老龄、窗口服务、行风建设等省级先进单位,市政府目标考核民政重点工作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单位,多项工作第三方绩效评估成绩优异,多次代表市级迎检考核,党务、党风廉政、安全、计生、信访、政务公开、提案建议办理等工作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连续四届县级文明单位,第九届市级文明单位,单位职工并荣获全国、省级等多项荣誉称号,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顾五年来及2021年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规划安排、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在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困难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城市公益性公墓推进缓慢、养老服务管理有待强化、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压力大等主要方面。今后,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及20XX年计划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第十四次、第二十次、第三次全国、全省、全市民政会议精神,坚决执行落实国、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三最一专”,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县政府“十四五”规划、养老事业发展专项规划部署,有力推进今后五年民政高质量发展。

在社会救助事业上。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将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乡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更加科学,覆盖城乡、托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有效,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规范运行,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实现低保、孤儿、临时救助等制度互为补充、有效配套。

在社会事务和基层政权建设上。一是依托重点项目,发挥智慧社区、“三社联动”项目建设作用,通过高科技、智能化的现代手段和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联动,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二是继续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建设,发挥已建成的农村公益性公墓作用,强化殡葬管理,规范殡仪服务。常态化开展“青山白化”和违建墓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开展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和“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活动,打造市、县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项目。巩固已建设的项目和基层政权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在养老事业发展上。积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贯彻落实《安徽省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实施办法》,持续推进公建民营改革,力争“十四五”期间改革4-5家。二是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根据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见》(民发[2019]80号),制定改造提升计划,按年度推进。三是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在财税、项目土地使用、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兴办养老产业。在现有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的基础上,力争再建4-5家。四是联动开展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工作。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升级发展,将养老产业纳入大健康产业发展及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坚持“托底”和“扶高”两翼并进。

(二)20XX年工作计划安排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深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城乡统筹、提标落实。做好农村低保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五保保障范围,在临时、慈善救助等方面助力帮扶。按照“试点先行、总结推广”原则,将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全部下放至乡镇。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做好局包村、选派村工作。

二是致力于补齐短板,推动社会福利和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做好高龄老人津贴、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贯彻落实《安徽省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实施办法》,持续推进公建民营改革。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养老服务政策举措,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力争改造4所敬老院。抓好三级养老中心规范运营。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在现有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的基础上,力争再建1-2家。继续做好养老机构常态化下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专项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及殡仪馆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运营。抓好蓉城镇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社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继续做好社区减负工作,为社区减负增效。全面推行社区协商制度,拓宽城乡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和渠道。积极创建城乡社区示范单位,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样板。规范地名管理,完成勘界任务。强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做好婚姻收养登记服务。

四是抓好自身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及对民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及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县委巡察工作成果。深入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政治引领,落实从严要求,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市、县作风建设规定,紧扣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政风行风、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普法宣传、双拥等创建活动,增强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提振精神面貌。推进民政服务窗口、政务服务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优质为民服务。加强工作的信息公开、绩效评估、督促检查、时序调度,强化各类民政资金的规范使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序时开展、落实到位和资金合理有效安全使用,切实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政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为“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024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监督指导下,我局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恪守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为清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区“五大行动”等中心工作,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城市管理总体水平有所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局上下基本形成了团结创新、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形式,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我局按照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高标准,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党史理论学习和党史知识宣传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感悟,巩固与升华理想信念;二是严格党内生活抓党建,深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升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促进团结;三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当、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截至目前,我局党组召开学习研讨会领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共9期;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党史专题学习8场次共235人次,专题研讨1次,警示教育1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史专题学习宣传21场次,参加学习党员405多人次,开展谈心谈话党员人数共97人次,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 13条。

(二)抓机遇,促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自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局抓住创建工作的机遇,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区“五大行动”,扎实做好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市政设施不断完善

1)推进清新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1-20XX年,计划实施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升级改造项目,列入2021年第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3亿元,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9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亿元。据区住建局反馈,该项目拟安排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6331万元,预计将会有省级资金配套,按照最高1:1中央预算投资额配套。现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初步设计招标。该项目改造分3年实施,根据改造范围及资金划定片区,每年分4个片区并同步实施。下一步将根据工程概算审核结果,直接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工程招标。

2)推进清新区道路智能停车收费和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20142019年间,我局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内街背巷等区域,设置了约6500个临时小汽车泊位;2021年,积极推进区民生实事--智能停车收费服务及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截至20219月,智能停车收费项目整体总工程量完成率约90%820日由区属国有企业清新区德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中心城区部分收费泊位进行分阶段上线试运营使用。近期将对府前路、玄真路、明霞大道、中山路及建设路等约1400个停车位正式收费运营。

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首期)行政服务中心地块停车库已移交至德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玄真公园地块停车库正在进行外立面及电机安装,建成后可提供506个立体停车位。区代建中心已完成智能立体停车场(二期)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及概算,经区政府八届七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在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划设立2栋五层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新增车辆数量控制在250260个。

3)协调明霞大道—附城大道沿线综合整治工作开展。2020年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方案设计编制报告。20211月,市城管局先后召集两区规划、城管、交警等有关工作部门召开会议,区政府先后召集规划、城管、交警、设计单位等有关工作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对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调整(增加非机动车道,在明霞大道与沙田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打通笔架河东侧连接附城大道及清沙大道的道路等内容)。市城管局已将明霞大道—附城大道沿线综合整治项目申报纳入2021年清远市“畅通工程”工作任务中,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下一步将由市政府督办该事项的相关落实工作。同时,区代建中心已完成明霞大道与飞来北路路口渠化改造。

2.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不断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环境渐趋干净整洁有序,民众文明意识得到提高,启动向群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落实镇村清洁卫生服务工作,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营。

  1)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对公共区域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路面无垃圾、无余泥堆积、无积水。二是开展 “小广告”清理行动。对公共区域张贴、悬挂和散发的各类小广告进行清理整治。三是加强消毒和除四害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消杀和防疫工作,每天对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城市公厕、公园广场等进行预防性消杀,投放灭蚊、灭鼠药物。四是组织工作人员每周定期到各镇检查卫生死角,督促各镇落实环境卫生整改措施,要求各镇做好“四边”(村边、田边、路边、河边)工作。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面实行垃圾收集桶装化,减少垃圾落地,提高中心城区环卫保洁的质量和清运效率,每月对中心城区和各镇进行巡查、考核,确保城乡环境干净卫生。20219月,完成了中心城区第一服务区环卫保洁服务体制改革,由国企与中标服务公司合资运行,以切实提高中心城区环卫保洁服务成效。深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统筹调度清西、滨江片区生活垃圾处置,完善运输车辆监管措施和手段。

目前,中心城区月产生生活垃圾量约6938吨,各镇月产生活垃圾约6935吨。2021912日前运往禾云生活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处理,此后运往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2018年升级改造城市公厕14座,中心城区20座公厕均达到二级公厕标准。

  3)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购置了240L分类垃圾桶7800个,垃圾分类智能分类设备8套,不断完善了我区垃圾分类设备。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入户宣传小区26个,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36次,大力营造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20213月,通过评估前期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成效,就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作进一步修改。

4)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在现有城市绿化现状基础上,见缝插绿,增加绿地面积。2020年建成区绿地总面积722.59公顷,较2019年新增绿地18.4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3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5平方米/人,较2019年提高1.34平方米。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标准,做好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的管养工作,逐步对主干道隔离绿化带、主要出入口渠化岛、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进行改造提升,有序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和城市品位。2021年推进园林绿化体制改革落地,将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交由区公资中心负责实施,我局负责监督指导考核,力促中心城区园林绿化面貌有新的提升。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康体公园建设,力争建设一批社区康体公园。

   (三)多举措,落实生态环境问题同步整改。

自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以来,我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环保督察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责任担当,并结合我区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问题(工作)整改落实责任清单(28个重点工作任务),把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反馈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推动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截至目前,我局共接收主办案件2宗,协办案件5宗,对上述案件做到迅速响应,立即调查,及时反馈。现主办案件均已完成整改,准备申请办结。同时按既定方案,同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问题整改措施一一落地。

一是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根据《清远市清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展建筑垃圾运输安全专项整治的方案》,进一步强化各辖区大队的责任意识,推动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动,对中心城区各建筑施工单位实行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不限于定点、定期走访和突击检查等方式。 1月至今,我局共出动人数312人次,出动车辆268车次,共查处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共7宗,合计罚款101600元。

二是全面加大对城区内施工工地、停车场等场所的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采取错时巡查,严格查处各类运输车辆的遗洒飘漏行为。5月份以来我局执法人员每日巡查停车场24家,要求工地做好出入车辆车身清洗工作,其中处理车辆带泥出路、造成污染城市道路58宗。

三是全面排查整治城区餐饮油烟问题,定期对商户油烟清洗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餐饮企业落实到位,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止今日,在册登记的餐饮企业有(781)家,我局先后开展6次集中督查整改,整改率达98%

四是重点加大城区闲置地、菜地等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对违规焚烧行为进行制止。5月份以来我局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和制止63宗露天焚烧行为。

五是常态化落实洒水降尘等抑尘措施,对清新太和国控站点范围内的道路和振港大道、飞水大街等扬尘污染严重的市政道路进行重点管控,积极应对不良天气。5月份以来通过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对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加强清理和加大洒水车工作频次(共出动洒水车1095车次)等,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六是为加强我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管理,加快处理积存渗滤液,我局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采取新建应急调节池、增设应急处理设备、外运至市绿能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和提高渗滤液处理厂产能四种措施同步推进,进一步强化“一场一策”的整改落实,预计20XX2月底前能基本处理完积存的4.5万吨渗滤液。

(四)理清思路,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

自《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街道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于2021331日施行起,按照《清远市县级行政处罚权调整由镇街实施事项目录(第一批)》要求,我局在42日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下放22项行政执法事项,向各镇下放执法力量,全面梳理下放行政处罚权限。为稳步推进各镇综合执法工作,我局通过举办培训班、案例指导、现场交流等形式,指导好各镇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综合执法。截至目前,我局召开综合执法业务培训1次,现场开展业务指导30多次,与区依法治区办沟通会商10多次。

(五)齐抓共管,安全效益同步发展。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市政路灯、环卫绿化、广告招牌、垃圾处理设施和燃气管道等安全运行。重点推进违法违规建设和非法倾倒固废查处工作,始终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依法征收城市道路占用费,促进城市管理良性发展,想方设法促进财政增收。

  1.实施城市形象突出问题整治提升工程。

截至930日,我区查处违法建设面积共39.2571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面积达39.2371万平方米。上报省违法建设系统治理量在市排名第3,完成进度排名第4。其中,各乡镇上报已拆除(整改)违法建设共449宗,查处(拆除)面积36.0951万平方米;我局查处违法建设共317宗,查处面积3.158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面积3.1397万平方米。

一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共作出行政处罚告知书8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117份(一般程序78份,简易程序117份),共罚没金额262295.5元,追缴清远市俊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加处罚款金额9899411.1元;发出限期拆除告知书27份,限期拆除决定书26份,履行限期拆除决定催告书8份。

二是分批整治违规设立户外广告。527日出台《清远市清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省运会会场周边整治有序推进。目前共排查出341个违规设立的户外广告牌和招牌,根据排查的数据已分类分批次进行整治,目前已完成拆除整治230个,整治面积:10078㎡,其余正在分批次有序拆除治理中。同时对中心城区的7座大型立柱广告牌和2座大型龙门架已全部整治完毕,整治面积:1886㎡,其中拆除面积:1571㎡,其中2座立柱广告牌的权属移交区公资中心重新规划。

2.梳理整合城市资源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行政许可审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绿化迁移等2178宗,足额征收城市道路占用费约86万元。依程序推进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调整工作,现已完成前期的成本核算、项目专家评审、风险评估、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听证会等程序,排查新增太和片区居民用户10000户和环卫费录入工作,落实应收尽收,确保2021年垃圾处理费、清洁费增收约250万元。

3.强化日常巡查确保安全生产。通过实施“12345”工作法,加大步行巡查执法和网格化管理力度,排查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及时上报城管通限时处理,有效解决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和城市秩序等短板问题。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整治行动,发出停水停电通知书200余份,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燃气、路灯、广告招牌、绿化、公厕、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安全管护工作。分批分期完成照明用电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及防涉水触电装置,2020年完成15套落地式控制箱安装,2021年完成123套控制箱安装。强化燃气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加强对云龙工业园在用“点供”设施的7家企业监管,确保相关手续齐全、现场安全管理到位;对未用“点供”设施的5家企业,已派《告知书》明确未达到安全使用条件的,不得使用。落实市委安全生产专项巡察整改工作,确保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4.落实措施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强社会面管控和干部职工管理,带头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严格落实公园广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场所的消毒杀菌工作,监督环卫、市政、路灯、燃气等行业服务的企业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备齐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加强人员管理力度,提升突发疫情综合应对能力。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全局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清新区中心城区市容市貌有了质的飞跃、新的颜值,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领导履职不够到位,监督管理有所软化。局领导班子对工作认识不足、监管缺失、履职不力,“一岗双责”没有落实到位,致使两年内连续发生群众到区上访的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一名局分管领导和三名干部相应地受到了诫勉和政务警告处分。二是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城市乱象层出不穷。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仍时有发生,垃圾落地现象依旧常见,市政设施经常破损反复修补,空中管线乱拉乱挂,市民文明意识仍然不强,致使文明创建测评成效相对较差。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健全,部门合力尚未形成。区城管委未发挥高位协调作用,造成城市管理责权不够清晰,部分区域和物权归属不清,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积案;个别部门不够重视,未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接到案件才申请资金,或采取突击处置甚至延缓处置的方式,影响了案件的处置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围绕市委“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新定位和“十大行动方案”和区委“五大行动方案”,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度”和“温度”,全力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快发展。

(一)推进城市管理改革创新

优化体制机制,对局机关股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调整优化,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事项,减少推诿扯皮,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执法职能事权下放,指导各镇整合充实基层行政执法队伍,使事权放得下、接得住。推进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建废处置、餐厨垃圾处置、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园林绿化管护、路灯管护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强与清城区城市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系统治理城市管理难题,共同推动市区一体化进程。

(二)优化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围绕打造城市管理服务智慧创新项目,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调度指挥中心,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平台扁平化应用,在纵向、横向和行业三个维度上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一网统管”。全面加强提升“门前三包”工作水平。

(三)推进违法建设综合治理

全面开展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按照“严控增量、力减存量”的原则,重点围绕省运会场馆、城市主干道和干线公路周边作为打击重点区域,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加快重点案件、敏感案件的推进力度,加快消化存量违法建设,坚持分类治理、拆治结合,逐步消化,确保违法建设问题整治扎实有效。

(四)促进城乡环境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环卫设施建设,推动飞水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和周田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巩固深化“厕所革命”成效,建立健全公厕管养长效机制,提高公厕管养水平。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费调价工作。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升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加快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建立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的收运体系。

抓好不良天气重点管控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推进禾云、石潭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尽快解决渗滤液积存问题。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尽快选址建设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严格执行“一案三查”监管制度,构建建筑废弃物运输治理新格局。

(五)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以省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创文”“巩卫”工作,推进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规范户外广告招牌管理,推进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省运会场馆周边和沿线的广告和招牌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三线”整治,抓好沿路建筑物外立面的美化亮化工作,以及重要出口和沿线道路两侧的绿化彩化提升,打造一批精品园林景观。推动康体公园和智能停车项目加快建设。

(六)优化燃气管理服务

全面开展燃气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非居民用户和餐饮场所“瓶改管”,扩大管道燃气覆盖率,规范瓶装气管理,降低安全风险。强化对企业点供设施的监管,借鉴市文广旅体局对“玻璃桥”项目监管经验,创新思路和举措,着力解决燃气管理等方面法规规章操作性不强、指导性不细等问题,加快完善燃气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燃气安全水平。

(七)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

严格贯彻落实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各项法规规章,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完善执法约谈机制,制定常年法律顾问和专项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八)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管理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的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切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行动。以政治建设为统揽,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及庸懒散软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优化干部任用和人才选拔机制,坚持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为民服务的高素质专业化城管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七种能力”,优化干部职工考核工作方案,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激励奖惩措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陶辛镇2021年及近5年以来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及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107


今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1-9月份,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产业发展布局持续优化。高标准推进陶辛莲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示范项目建设,莲子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奚村农业园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园。高站位推进荷花小镇、农产品产业园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荷花小镇影响力指数屡创新高,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专题报道陶辛莲子,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运营,芜湖香荷科普飞行营地开放接待游客。高水平举办各类文旅活动,顺利承办2021芜湖·湾沚半程马拉松比赛、芜湖市直机关健步行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荷花艺术文化季”活动,积极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生态宜居环境逐步实现。纵深推进“河湖林长制”,开展河道“三清”和堤防“清四乱”专项行动,新增造林211亩,倪家村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工作,获批芜湖市生态环境监督长试点镇。完成青安江畔百鸟滩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荆十路水生态景观带建设,建成百亩淡水贝类养殖基地、水生生物园,有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系整治、水清岸绿产业优专项资金等水利项目建设。成功创建1条市级、2条区级“幸福河湖”示范区。建立镇属水面发包水环境保证金考核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竣工113户,新建美丽乡村点3个。沙墩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三)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夫子阙社区和三太村村庄规划。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11亩、增减挂钩项目选址60亩。全市农田工作现场会在陶辛召开。“农房一体化”确权登记农户签字12733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15.01亩,农村“两闲”盘活点4个、涉及农户72户。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的村2个,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4个。引进浙江中唐集团合作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项目。认真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工作,完成全镇14750户农户的摸排,确定监测帮扶对象3户。全面推行敬老院公建民营运营模式,建立5个村居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危房改造11户。

(四)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巩固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果,投入资金5100余万元,改造供水管道40公里。天燃气进镇入村铺设管道11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9公里、安全防护工程14.4公里,扎实推进胡湾大桥拆除重建、湾老路升级改造工程,被评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荷风党韵主题教育展览等文化惠民活动。按时完成区下达新冠疫苗接种和全员核酸检测任务。陶辛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启动“八五”普法工作,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1件、信访案件81件。完成镇级和8个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双桥村被评为省级乡村自治示范村。入选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单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二、近五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是坚持攻坚突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活力空前释放。财政收入由2017年的1.4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26.4%。招商引资累计签约投资项目110个,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2.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6%。陶辛莲子入选省“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项目,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安徽省第三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省级验收。原保沙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为新芜经济开发区绿色农产品产业园。荷花小镇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获颁长三角文博会优秀奖。

二是坚持创新理念、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秸秆禁烧常年保持“零火点”,去年PM2.5全年考核位居全区第一。坚持生态治水理念,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持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打造了百鸟滩湿地、荆十路水生态景观带、最乐水张社、上水水生生物园等一批生态治水新样板,真正实现了水清起来、活起来、美起来、用起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禁捕退捕工作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河湖林长制全面建立,累计造林1735亩。

三是坚持凝心聚力、统筹兼顾,镇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累计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0.5公里、扩面延伸工程19.2 公里,拓宽改造青安江陶辛段防汛通道,新建王基桥、双丰桥,建设“一事一议”村庄道路44.3公里、安装路灯389盏。清理整治沟渠48公里,新建排涝泵站4座、斗门10座。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70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5215户。累计投入3600万元,倾心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重点示范村2个。先后作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现场会参观考察点。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改善民生,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滚动实施36项民生工程。构建完善社会保障网,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实现应保尽保。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如期完成困难群众脱困任务。实施危房改造127户。面对疫情汛情双重考验,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泛深入发动干部群众,精准落实各项防控、防汛措施,谱写了同心战斗的动人篇章,取得了防疫防汛“双胜利”。平安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规模偏小,财力支撑薄弱;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还需延链增效;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补齐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仍有差距。

三、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建设产业融合的水韵荷花小镇。坚定不移走产业强镇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层次不断优化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特色小镇、陶辛莲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聚力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依托陶辛水韵景区,高标准建设陶辛水韵文化旅游区,逐步恢复“水上迷宫”游线,积极争创5A级景区,打造全省首选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年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二是加快建设发展优质量高的示范小镇。围绕“一核三带三片区” 发展布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取得明显进展。依托荷花小镇发展级,加快建设“莲产业聚集地、长三角荷文化第一镇”。全面提升湾石路、荆十路、湾老路沿线生态风貌,逐步形成湾石路“因荷而名”、荆十路“因水而秀”、湾老路“因绿而美”的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带。进一步突出荷文化旅游产业区、绿色农产品产业园区、现代生态农业试验区三个特色片区建设,努力打造陶辛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小镇。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聚力推进生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碧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生态家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系统治理、成片示范、全域提升,力争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覆盖,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依托“十纵十横”千年古水系,坚持生态治水,提升全域水环境,激活全域水文章,努力探索构建“1+3乐水”绿色发展模式,即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治水样板镇和涵盖“水生态”“水产业”“水经济”的全域“乐水小镇”,探索陶辛绿色发展新路径。

四是加快建设社会治理高效的活力小镇。推进人民城市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向民生领域倾斜,逐年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树立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四、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聚焦产业兴盛,力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巩固粮油、果蔬、青虾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优做强荷莲特色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引领、品牌打造,建立莲子种植、加工、销售、观赏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挖掘创新创业载体资源,招引优质企业及人才落户,力争引进建安项目6个、商贸服务项目20个。编制陶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改造提升七房艺术村基础设施,支持打造网红艺术打卡村。大力挖掘陶辛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十纵十横”千年古水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聚焦全域美丽,力推绿色发展取得新成就。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推深做实“河湖林长制”,探索开展“田长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试点,积极争创省级“幸福河湖”示范区。巩固提升百鸟滩湿地、奚村张社生态建设示范点和荆十路水生态示范带等生态治水项目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水清岸绿产业优等项目建设。争取实施“两江四圩”农村环境整治及高质量发展项目、青弋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让良好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力争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管控。巩固拓展小区整治成果。

(三)聚焦共同富裕,力推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湾老路、保红路升级改造和胡湾大桥改建,推动湾石路拓宽改造,建成运营陶辛水韵客运中心。实施水系综合整治、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高标准农田、土地开发整治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完成“农房一体化”发证、“两闲盘活”试点任务,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高标准打造湾沚区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整合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投资开发、专业运营管理,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四)聚焦治理有效,力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多措并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努力实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标。扎实推进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持续巩固“双零”成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规范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并逐步减少信访矛盾隐患。扎实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推动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望江县文旅体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2021102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文旅体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功能和综合效益,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布局,扎实推进文旅体各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承担市、县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启动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推进社会足球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目前进展:经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文图博三馆建设与人防工程地面建设统筹考虑,建设地址放在人防公园,共安排建设用地13.18亩,由中盛宏宇公司负责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资金来源初步考虑人防公园建设资金,正在做修建性详细规划,目前三馆平面设计图初稿已出。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现场就选址等问题进行调研,建议三馆一中心同步规划建设,目前建设资金尚未落实。

已完成社会足球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选址工作。初步拟定赛口镇、杨湾镇、鸦滩镇建设全民健身中心;长岭、高士、漳湖、赛口、凉泉建设5人制社会足球场;长岭、漳湖、高士新建2000㎡的室外全民健身广场;3个全民健身中心及5个社会足球场,华阳镇宝塔社区和永征社区新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及16个需提升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资金因上级“双基”经费未安排,所需资金尚未落实。

2.加强吉水老街等传统老街和古建筑修复保护

目前进展:前期开展了实地勘察和古建筑测绘评估工作,目的是通过修缮工程,消除文物倒塌、消失的隐患。后建议该项目与全域旅游规划整合实施,故该项目暂停状态。

3.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培育特色旅游名镇、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4个,发展旅游民宿、田园综合体3家,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办好油菜花系列赏游和全民健身花海赛道健步行活动

目前进展:322,第五届油菜花系列赏游活动正式启动,进一步唱响“大美望江、古韵雷池”品牌。315日到24日,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北京大地景观设计公司专家一行对我县十个乡镇进行现场考察调研,编制单位对规划初稿进行汇报,并征求各乡镇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规划质量。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与编制单位进行对接,确保全域旅游规划如期高质量完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支撑。

我局就2021年新业态创建进行摸底,已向市局上报创建计划。下一步将加强同上级部门汇报,指导拟创建单位对照标准不断完善。

4.发展文体事业,办好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目前进展:按照场馆开放和民生工程实施要求(节假日正常开放),县体育馆不断提升场馆开放服务质量和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县全民健身中心及体育场项目稳步推进,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目前实施外装饰和室外附属工程;县体育场完成决算审计。近日,县政府已下发《关于举办望江县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省巿县三级业余联赛的通知》,确定1025—1130日在县体育馆举行。

5.新建县游泳馆

目前进展:县游泳馆总投资约935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计招投标,与设计单位对接设计方案中。县财政已从专项债项目资金中安排建设资金2000万元。下一步将加强协调,倒排时间、加快推进,力争12月底前完成图纸设计、评审及项目预算。

6.建设长江岸线(望江段)健身步道

目前进展:已完成设计,现进行预算,力争12月上中旬完成施工。

(二)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工作亮点

1.文艺作品创作创新发展。县剧团2021年被推荐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参加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线上大比拼,四人获得“十佳最具网络人气选手”、二人获得“金梅奖”。创排红色题材小戏《特殊情报》《为了后代的幸福》参加中国(安庆)第九届黄梅戏艺术节小戏展演,其中小戏《特殊情报》被列为全省优秀小戏剧目。根据县纪委要求,完成创排廉政题材小戏《退礼》视频录制演出等工作,并经过遴选已参加全省的廉政题材的线上展播。8月—10月份参加中国(安庆)第九届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蔡仲贤》的创排演出工作,该剧目根据国家文化旅游部对中国(安庆)第九届黄梅戏艺术的展演“删繁就简、精挑细选”的要求,在全国50台剧目中遴选16台优秀剧目参加线下展演,《蔡仲贤》喜居其中,全市县级专业剧团只有3家剧团参加线下展演活动。并将该剧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2.文物安全工作紧抓不懈。一是积极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和执法巡查。开展文物三项治理行动,安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联合消防部门进行文物消防安全检查,使文物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成为常态。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直接责任人,完成责任人公示牌安装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不可动文物修缮工程。投资240万元,先后完成省保单位雷阳书院防水工程及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陈氏宗祠)的修缮及展陈工程。争取省级文物保护资金90万元,实施虎山胡氏宗祠修缮工程。投资26万元,实施馆藏纸本文物的修复项目;编制古籍善本修复方案已上报省文物局。配合省考古所完成了县开发区文物资源评估工作。编制陈氏宗祠、望江文庙消防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审批,正在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3.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以“金色花海.好戏望江”为主题的望江县第五届油菜花系列赏游活动。为推动我县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局于年初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争取规划编制经费98万元,目前规划初稿已完成。积极组织涉旅企业参加各类交流活动,望江挑花工艺包在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喜获银奖。

4.体育事业均衡有序发展。一是实施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县级“五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县游泳馆项目和体育中心门球场项目规划、设计,推进县体育场、县全民健身中心扫尾工程,启动县体育中心智慧一体化场馆建设,配合县住建局(人防办)实施城市体育公园二期体育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筹备县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省市县三级联赛)、全县体育锻炼达标赛、各单项赛事。三是积极组队参加各级体育赛事活动,组队参加安庆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安庆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和三省十二县(市)体育协作区比赛。

5.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持续强化对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强化联动机制,针对春节、“两会”、“五一”“七一”等重点时段开展专项检查。将“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专项行动和“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相结合,保障“七一”期间安全稳定。密切与扫黄办、公安、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净化文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清除各类非法出版物与有害信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截止目前,共开展日常巡查100余次,全县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10次,立案查处案件4起。

6.广播影视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一是配合执法大队查封了县内10个乡镇共9家非法销售地面卫星锅商户,没收待出售的卫星锅11套。二是汇同执法大队对全县10个乡镇地面卫星锅做出全面普查,对非法卫星锅进行拆除。累计普查到合法卫星锅1193户,非法卫星锅615户,拆除531户,除54户举家外出,还有30户(大多是孤寡老人五保户,有线电视网未覆盖户)未拆。目前乡镇村正在做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上下协同,我县这项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非法卫星锅撤除率在家户达94.7%.

7.创新开展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在今年由中宣部举办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中,我县共有122篇征文书画作品入选安徽省数字农家书屋管理平台,其中,有两篇征文作品进入中学组前60名,在稳获优秀作品奖的基础上,有望冲击特优作品奖;一篇征文作品还取得了网络大众投票第6名的好成绩,荣获网络人气奖。我县今年加大了对作品版权登记的力度,版权登记工作从无开始,一跃达到现在的300多件(包括我局统一征集登记的挑花、根艺约200余件作品),成为全市该项工作的佼佼者。

8.持续探索“双招双引”新路径。为进一步落实"双招双引"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外来投资者创业热情,服务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局通过探索“双招双引”新路径,目前已完成新签约2亿元项目1个,上报在谈项目12条、引入资金6000万元。

9.乡村振兴工作稳中有进。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方面,涉及我局的太慈镇桃岭村詹冲水库休闲栈桥及情人岛护坡项目总投资59万元,建成之后将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和带动村民增收。在争取上级项目方面,我局通过积极争取整合上级资金,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目前已争取旅游发展资金199万元,安排民宿配套设施提升等7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往年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42万元,拟安排补助10个旅游厕所项目。

二、工作建议

(一)工作建议

1.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争取国家及省市资金支持,整合利用其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2.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招商引资需要好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好的安商服务。2019年,我县出台过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但这个政策的制定,考虑了资金兑现的压力,基本是按市里的政策套下来的,门槛太高,结果全年仅兑现奖励资金4万多元,对企业基本起不到扶持作用。出台符合望江实际情况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加大对体育设施投入。一方面积极申报各类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尤其是乡镇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项目;另一方面县财政要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场馆运营开放的配套资金投入,并且体育彩票公益金做到专项预算、专款专用。

4.加大旅游项目投入,结合国家、省市旅游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望江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县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奠定基础。

5.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特别是革命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开放,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日常开放的维护。适当增加县博物馆人员编制,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文物保护。

三、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1.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旅经济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文旅经济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办好第六届油菜花系列赏游活动,出台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各点申报创建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发展旅游景区1个,特色旅游村1个,休闲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3家;

3.扎实推进文旅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文图博三馆、游泳馆、门球场、社会足球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4.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做好20XX年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工作;

5.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传统老街和古建筑修复保护;

6.全力办好县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好全省青少年手球锦标赛,组队参加省市体育赛事;筹备建设县级业余体校;

7.着力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文旅市场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四、今后五年(20XX-2026年)工作谋划

(一)推动公共文化提质增效

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6年,基本建成覆盖镇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建立健全开发文化产品推进机制,推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创作。加强“少儿文艺调演”、“雷池飞歌”等望江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加强黄梅戏、挑花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深入开展“悦读望江”全民阅读活动,打造村级读书活动品牌。

(二)促进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完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组织编制望江全域旅游规划,制定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雷池湿地小镇、漳湖民族风情园旅游田园综合体争创4A景区,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发展一批民宿、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完成县级“五个一”和乡镇“三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群众体育“六边工程”。举办和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培育品牌赛事,利用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四)扎实推进文旅体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文旅体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的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红庙体育集群区、太慈桃岭村等体育休闲、旅游民宿、旅游休闲示范点等项目建设。重点谋划上报了文图博三馆、旅游综合体、望江县游泳馆项目等25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2.615亿元。

(五)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根据文图博三馆专业技术要求,分年度吸收发展一批专业型人才;结合三区人才队伍政策,组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整体提高我县文旅体队伍专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着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充实文旅体人才队伍;出台相关奖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社会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20211129


一、2021工作总结

2021年,市文广旅体局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积极打造文化惠民高地;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引领,坚决扛起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齐头并进。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61亿元。

一、聚焦主题主线,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多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庆祝建党百年。组织编排“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引进话剧《共产党宣言》,创排现代越剧《江姐》,拍摄献礼百年“快闪”视频。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阵地,策划举办“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开展“红色手工坊”、“光影礼赞、百年辉煌”摄影作品展、“品读红色经典、漫话红色精神”等主题活动百余场次。

二、紧盯“双创”目标,精准发力全域旅游

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省景区城两大目标,完成创建方案制定和任务分解。加强旅游发展政策保障,配合市委市政府出台《温岭市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面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创建A级景区镇3家、A级景区村庄12家,银宿级以上旅游民宿1家,浙江省“百县千碗”温岭特色美食体验店2家。加强旅游市场宣传力度,组织各类旅行商推介活动和市场宣传活动10余场。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举办全市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指导耀达国际大酒店成功创建金桂级品质饭店,温岭国际大酒店列入“品字标浙江服务”省级培育名单,国大《节能降耗 绿色经营》入选国家文旅部典型案例。

三、丰富文化供给,综合提升场馆效能

加快推进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完成新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主体施工。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新增村级文化广场10个,自助图书馆2个,4家文化站获评省特级综合文化站。文化馆开展文化走亲6次,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5场、名家讲座26期,展出展览15期;图书馆接待读者50万人次,借阅图书100万册次;博物馆加强馆校合作,举办社教活动52场,新入选国家一级珍贵文物4件(套),出版《温岭文物精粹》丛书;王伯敏艺术史学馆举办展览6场、文史讲堂6期,文化专题片1期。制定出台《温岭市扶持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工作方案》《温岭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工作扶持暂行办法》,入选省级文化示范户7户和乡村文化能人6位。

四、深耕惠民工程,实践助力文化共富

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完成送越剧下乡85场,送综艺下乡100场,送书下乡6万册。开展“书香机关 艺飘社区”“乡村艺校”等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书香机关 艺飘社区”开设培训门类31个,招录学员1600名,培训总课时3.84万。“乡村艺校”公益培训新增培训点89个,开设培训门类60个,招收学员11966人,培训总课时28.7万。

五、夯实文保基础,扎实推进文化传承

深入推进全市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文物安全网格化与属地管理。完成4处省级文保单位消防安全工程和5处文保单位维修工程。加强文化挖掘传承,出版13册《温岭历史文化丛书》,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石塘石屋海韵风情”被列入省首批文化标识培育项目。丰富非遗传承形式,开展非遗进校园和非遗走亲活动,举办各类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10余场,签约台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带薪授徒22人。

六、强化市场监管,全力探索“数智”改革

严格落实文旅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筑牢行业安全底线。深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严查文旅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大规模开展全市校外艺术类培训机构检查、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专项攻坚、新业态安全生产领域“遏事故”攻坚等行动,检查场所1093家次,整改隐患173处,行政处罚立案调查50件,办结案件48件。全力探索文旅领域数字化改革,完成风险较大旅游景区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单体景区数字化管控。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市文广旅体局将聚焦建设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浙江省景区城两大任务,补短板、强品牌、促发展,不断供给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逐步健全现代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文旅发展机制,全力推动温岭文化旅游产业蝶变跃升。

一、坚持抓基础、强质效,全面发展文旅事业

以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景区城创建为抓手,对标创建要求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服务咨询体系和引导标识系统等配套建设,确保顺利完成创建目标。全年计划培育浙江省A级景区镇2家,A级景区村庄6家,“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店2家。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标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0个、自助图书馆1家,创建省级文化强镇1个(新河镇),力争一级及以上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全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市民艺术节、文化礼堂艺术节,完成基层送越剧80场、送综艺100场。常态化开展“书香机关、艺飘社区”“乡村艺校”等公益文艺培训,丰富文物展陈宣教活动,推进全民文化艺术普及。

二、坚持抓项目、强攻坚,重点发力文旅产业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文化场馆和重点景区提档升级行动。紧盯市文化中心工程进度,预计20XX年底完成文化中心项目建设,高水平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围绕石塘半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加快曙光-金沙湾景区创4A、石塘骏马酒店建设进程,培育省高等级旅游民宿,启动绿道二期、石塘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招引曙光文化酒店、松门水桶岙旅游度假区等高能级项目,力促石塘半岛旅游产业大提升。推进方山-长屿硐天世界地质公园转型升级,全力拓展景区内科普研学、夜游露营等业态,抓好南嵩岩景区入口、长屿硐天岩硐音乐厅等“精提升”项目,启动长屿硐天花居硐开发项目。做好城南凤溪板块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后岭花开、田园牧歌等旅游新业态的有序投运。

三、坚持抓宣传、强品牌,持续深化文旅融合

健全旅游宣传体系,加强媒体合作,依托“走出去、请进来”和“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做强“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品牌。以“五个一”要素为宣传载体,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温岭旅游营销大会,策划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培育一个高热度的温岭文旅IP,拍摄一支高辨识度的温岭旅游宣传片,创作一批高传唱度的旅游文艺作品,为温岭旅游宣传“造势”。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踏板,深化文旅融合,推进非遗文化融入景区、民宿等游客聚集地。全面冲刺省100个文化标识评选,积极探索乡村博物馆建设。

四、坚持抓整治、强数治,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科学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加快石塘石屋修缮,对标“三责”“三防”“四险”开展文物安全整治和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以“管用”和“好用”为导向,全面推行数字化治理模式,打造集一屏监控、一键分析、一站决策于一体的温岭文旅数智管控中心。全面梳理文旅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完善温岭市基层公共文化动态评估系统,结合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植入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体验等功能,打造智慧文化新场馆。



五河县城关镇政府2021年及近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20211027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以来,城关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城关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招商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稳步推进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全镇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财税收入方面,预计全年完成财税收入1.6亿元;工业经济方面,我镇9家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亿元。商贸企业方面,限上商贸企业零售额预计完成15亿元。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二)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完善日常走访机制,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网络,全镇建立乡镇级网格1个,乡镇网格员13人;村级网格13个,村级网格员75人;村组网格256个,村组网格员256人;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帮助182名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累计增收89.5万元;帮助245名脱贫在校生申请教育补助,减少支出38万元;积极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完成3批特色产业到户项目51个,预计增收13万元;认真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在督促到期还款外,我镇坚持“应贷尽贷”原则,根据户下发展产业需求,现已放贷26114万元,进一步增强脱贫户“造血”能力。完成红旗村、黄台社区钢结构厂房项目并顺利发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同时长淮村钢结构厂房项目有序推进。

(三)积极做好社会治理工作

完善以服务、接待、调处、化解为一体的“四位一体”信访维稳工作模式,成立以司法、综治为成员的矛盾调处工作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来接待来访群众52人次,受理登记信访件27件,化解历史矛盾纠纷7,进京赴省访总量明显下降。

(四)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完成农村垃圾费收取330145元,占全年任务的100.03%。农村卫生厕所改造261户,占全年任务的131.12%。整改问题厕所506,有效改变群众“如厕难”问题。组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队伍77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471吨,乱堆乱放1317处。投资456万元的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黄盆窑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投资60余万元的红旗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具备验收条件。

(五)扎实做好疫情防控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来五(返五)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共排查上报境外及重点地区来五(回五)人员1289人,全部采取闭环管理模式。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疫苗接种,12岁以上第一剂次完成接种111944人,完成比例98.23%。第二剂次接种107850人,完成比例101.02%。加强针采取逐人电话提醒的方式正在有序实施。

(六)积极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小区基础设施治理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墙体脱落、路灯、监控等基础设施问题,我镇结合小区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同时安排四季阳光、锦绣兰庭、旧县安置区等七个小区为试点,进行集中统一整改,目前正有序推进。二是联合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对辖区楼道内小广告进行集中清理,截止目前共清理小广告150000个,进一步改善小区居民居住环境。

(七)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安排各村居每月上报招商线索,截至目前共摸排有效招商线索676条,组建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驻外专业招商小分队,同时镇主要领导坚持每月外出招商,今年以来共外出招商10次,拜访企业33家。拟投资5亿元的深圳瑞邦国际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投资2亿元的江苏冠宇机械设备制造等2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中。

(八)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各项任务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五保资金2466万元,实施大病救助3918.6万元、临时救助5724.5万元。为园区企业招工94人,占全年任务的120%。完成孕前优生检查371对,占任务的101.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18389人,占全年任务的100.5%。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着力保障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二、近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来,城关发展蹄疾步稳、务实奋进。在县委、县政府,城关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新城关的奋斗目标,在抢抓机遇中苦干实干,在应对挑战中克难前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完成财政收入15.32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2504元,年均增长8.8%。先后荣获“2017年度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升级示范镇”“2020年度安徽省征兵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注重市场主体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家庭农场57个。注重规模农业建设,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44万亩,45家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超百亩,规模效益进一步凸显。开展低洼地整治,在黄盆窑、沟东开发绿色优质水产品综合养殖1000余亩。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红心猕猴桃、沟东酥梨、红心火龙果、杨庵湖大豆、甲鱼等优质农产品先后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漴南社区荣获全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成功举办九届梨花节,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沟东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招商引资实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主动走出去”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关镇招商引资体系建设,由主要领导带队,先后70余批次前往江苏、浙江、广东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五河路怡阳纺织有限公司、五河瑞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安徽钟派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见底清零。共投入313.1万元实施279户住房安全保障项目;教育资助全覆盖,落实资金275万元资助2523人次,无因贫辍学情况;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实现脱贫户自来水“户户通”。累计实施到户产业项目1088个,发放奖补200余万元;投入332万元实施到村产业项目20个,年收益近4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41015.5万元;开发公益岗位295个,帮助贫困户增收158.2万元。累计减贫5971750人,各年度考核均位于“好”等次。

(五)城乡面貌大幅改善。认真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建成32个镇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50万元装修改造镇敬老院。全面完成金海商城、北大沟、金贸园、原县委等地块拆迁工作;积极开展旧县、青年圩西等征迁地块遗留问题化解工作,清理清退旧县小区安置房147套。投入700余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淮河、沱河、怀洪新河城关段围网、芡实及水面生活船舶清理专项整治工作。秸秆禁烧连续多年实现“零火点”目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4405个,胜淮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城关镇在市、县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考核中先后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六)社会事业较大发展。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1亿元、五保供养600余万元,发放临时救助100余万元、医疗救助300余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规范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1.67亿元。全面深化“铸安”行动,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非洲猪瘟防控、食品安全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查和收集涉黑涉恶案件线索32件,上报县扫黑办19件。军民深度融合取得较大进展。统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全镇人民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提高经济指标。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环境保障等问题,确保全年税收收入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以上,全年为县重点企业招工不低于150人。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目标任务。

(二)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定期调度服务机制,全年谋划项目20个以上,入库项目5个以上。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结合全镇产业发展和闲置资源利用,在配强镇驻外招商小分队的基础上,深挖招商线索。继续坚持每月外出招商工作机制,深耕江、浙、沪等人脉资源较为丰富的重点区域,确保通过努力实现项目“落地、开花、结果”。

(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制定鼓励各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规定,做强沟东酥梨、黄盆窑水产、胜淮红心猕猴桃、红旗红心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支持“五河酥梨”拓展国内市场,争创全县绿色农产品供应加工示范基地。盘活资产资源、用好村级合作社组织,探索秸秆存储新路径,不断壮大村级经营性收入,力争到20XX年末,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5个以上村达到50万元以上。持续推进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对20172018年已改旱厕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入户进院率。高标准完成2021年度十字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启动北店、张庙、杨庵、中心、黄台等市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四)全域开展文明创建。做好老城区新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准备工作,妥善解决祥源、旧县等征迁地块遗留问题。实施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重点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老104张庙段环境整治提升,确保县城周边环境整治“无盲点”。试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完善城市功能。

(五)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秸秆禁烧常年管控村级责任的落实,明确责任人员和奖惩措施,确保全年全域“零火点”。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日常巡查工作,确保污染源快速处置,造林绿化按期完成。不断加大淮河、怀洪新河、沱湖、红旗大沟等河湖周边水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杜绝码头乱建、家禽乱养、杂物乱堆、垃圾乱倒等违规违法行为,巩固提升河湖水质。

(六)全员做好疫情防控。针对境外及中高地区返五人员做好摸排和隔离工作。加强接种疫苗宣传力度,深挖第一针接种数,降低第二针脱落比,提高加强针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铸就全民防疫屏障。

四、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乡村振兴力度,实现农业农村新突破

积极引进外资或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农业种养加一体化全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围绕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进一步调整种养业结构,在沟东、胜淮、黄盆窑等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大力推进“互联网+”工程,重点发展农村电商,努力实现更多的农产品网上销售,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抗风险能力。

巩固提升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打造沿淮河生态旅游景观带。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支持各村实施村庄绿化,争创森林村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切实防止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发生。对发现的违建行为实行“零容忍”“零补偿”。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取财政奖补等方式,打通一批“末梢路”,畅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

(二)强化物业管理能力,创建文明城市新高度

通过月考核、旬调度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小区物业管理力度。征求群众意见,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逐步建立“多元、开放、融合”的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各司其职,促进德治法治共治自治一体化,努力培育社区共同体。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推进社区养老、医疗、文化等服务多元化、便民化。积极吸纳乡贤能人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建立项目建设、环境美化、乡风文明、民事调解等各类协会或理事会,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新格局,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三)加大攻坚工作力度,展示民生改善新作为

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进一步增强脱贫人口的“造血”能力;发挥网格员返贫预警机制作用,确保脱贫户不返贫;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水平。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不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开展好村庄和道路绿化工作,坚决打击侵占河道及非法采砂行为,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妥善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聚焦民生保障。认真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信息化动态管理,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帮扶工作机制。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突出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好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宣传社会正能量。

聚焦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强化信访积案化解和群众信访件的办理,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存在问题整改力度。加大“平安城关”创建,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氛围。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各项活动。

(四)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及近五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20211015


过去五年,县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目标要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夯实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力度、深化文化市场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形成以县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县博物馆、县规划馆、青年圩广场、祥源国际全民健身文化广场、五河民歌广场、城西文化广场、浍河公园以及县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14个乡镇均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4个启书房文化空间。199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7个省级美丽乡村及1个全国特色村寨全部建成数字农家书屋,实现乡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头铺镇八岔村、朱顶镇梁巷村、临北回族乡临北回族村和新集镇李八村为安徽省省级农民文化乐园。

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和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建成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为总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阅读点的总分馆制。建成头铺镇八岔村室内固定放映点,双忠庙镇19个行政村室外放映点。

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投入364万元,建成了吴家嘴和漴河公园2个共享书屋,西苑社区和工商银行2个共享阅读点。在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提升改造建成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350平方米以上,部分达到800平方米。功能设计合理,内设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多个活动室,并配备了图书、报刊杂志、电脑、服装、道具、乐器等文艺活动的器材。

(二)文化惠民成效显著。县文化馆荣获“国家一级馆”、安徽省“新时代•新梦想”小儿书画大赛优秀组织机构奖、2019年安徽省少儿艺术普及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组织编排的少儿打铁舞“俺是淮河小铁匠”荣获省少儿舞蹈家汇演一等奖、少儿钱杆舞“连响声声”获蚌埠市庆六一少儿舞蹈汇演一等奖等。

县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馆”,每年开展读者活动80多次,打造“带书去赶集”等特色品牌活动,利用本馆图书资源,带图书赶集,为农民送去文化、科技知识。为省“十佳图书馆”、省“10家最美图书馆”。

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创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99万元,为199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做宽带接入。农村文艺演出共投入资金844.46万元,每年演出3485场,观看人次达17.68万人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共投资264万元为农家书屋配备了7.2万册图书,217台电脑,并建成了217个行政村(社区)数字农家书屋。书屋内配置了书柜、期刊柜、报架、阅览桌椅、图书、期刊、音像制品以及各项制度牌等。农家书屋的投入使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缓解了基层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矛盾。农村电影放映共投入资金238.8万元,免费送电影下乡11940场。

应急广播项目于20202月启动,计划建设1个县级播控平台、14个乡镇平台、217个村(社区)平台、约2200个广播接收终端、有线/无线两大传输覆盖网络,以及应急广播终端、应急信息共享终端等构成的应急广播系统。目前,全县三级(县、镇、行政村)平台建设完毕。共计1个县平台、14个乡镇平台、217个行政村及社区平台,已联调完成,2364个接收终端已建设完成。

    (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结合“我们的节日”,每年举办各界人士迎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五河县清明节文化展演活动、“祥源杯”龙舟赛暨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举办“温馨五河 欢乐珠城”群众文化展演系列活动,每年举办大型活动10次以上,文化活动400余场,书画展非遗展等近30场,书法、古筝等培训班20余期。各乡镇根据本地特色,利用春节、春会等农闲季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不断增强。一是完成五河县博物馆建设,免费对外开放。是蚌埠市第一家建成开馆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开馆至今,已累积接待观众人次约15.9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约9.7万人次,为来馆参观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提供免费讲解服务228场次。加强对新发现古墓葬、古遗迹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积极申报国保单位化明塘严氏墓文物保护项目,目前化明塘严氏墓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资金已到位。积极推进临北淮河古渡口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我县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五河民歌;省级非遗项目5项:临北狮子舞、旱船舞、钱杆舞、清明庙会、打铁舞;市级非遗项目2项:赛龙舟、花挑舞、笛膜制作技艺、临北毽球。注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河民歌”品牌打造,举办了五河县第十届民歌会,《摘石榴》唱进了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出版了《五河民歌选》(第二集),开展了非遗(戏曲、五河民歌)进校园活动。

(五)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打击文化市场非法经营活动为重点,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持续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行动,专项清理出版物市场的盗版侵权问题。大力宣传“平安文化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126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4549家次,办结案件122起。删除违禁曲目67首,取缔农村演出无证经营2家,取缔无证销售音像制品游商2家,取缔黑广播2处,发放法规宣传单1万余份,开展各类专项行动85个。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荣获国家版权局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蚌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团体组织优秀奖、“建功珠城”蚌埠市法治文化旅游知识与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

    (六)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配齐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农家书屋协管员、政府购买基层公益岗位219人(217名乡镇文化协管员,2名文物保护员)。现有文博图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每年对全县的乡镇文化站长、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分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全县拥有文化单位502家,占全部单位比重8.55%,规上文化企业23家。

(七)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一山三湖一水库”和“生态水城”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水乡生态旅游精品目的地。创建成功国家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4个,四星级酒店1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省级特色旅游小镇1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三星级农家乐和旅游餐馆18家,五河县秀之舞牛角工艺品在全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现已初步形成以沱湖湿地风景区、天井湖旅游景区为代表的水景游览旅游线和以大巩山樵子涧、沟东梨园、现代牧业、美丽赵庄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线。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投入40加大了沱湖景区提升改造力度,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完成环湖游步道、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及标识标牌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天井湖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等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界沟第一党支部、弥陀寺中学等红色旅游点,投入30余万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接待设施,改建提升旅游厕所,建设景区观景长廊和观景亭。发挥化明塘严氏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资源优势,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景区大门、基础道路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了旅游标识和指示系统。二是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制作五河旅游宣传片,编制乡村旅游宣传画册《水乡五河》、《水韵五河》,积极参加“春游江淮请您来”、“皖北人游皖北”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邀请安徽画报社记者对沱湖进行宣传报道。编制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有效提升旅游品牌创建和宣传。五河船上人家酒店入选安徽省百佳农家乐,金桂源生态农庄入选安徽省百佳精品民宿,临北回族村入选安徽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村,浍南镇肖许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帅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能人。临北回族乡临北回族村获评安徽省特色旅游村,金桂源生态餐厅和船上人家酒店获评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四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与包装。对五河秀之舞牛角工艺品、东吉工艺树脂工艺品、沱湖螃蟹系列水产品、沟东酥梨、青莲农庄莲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包装,组织参加全省旅游商品推荐会。五河秀之舞牛角工艺品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为蚌埠市旅游商品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五河东吉工艺树脂工艺品在蚌埠市首届文创设计大赛中获得入围奖。五是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河螃蟹文化节的举办,提升了沱湖景区和沱湖螃蟹知名度。五河城关镇沟东梨花节,以梨花为媒,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五河浍南镇荷花文化旅游节及钱杆舞大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肖许刘村观荷赏花,带动了贫困户共同发展。

二、2021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及20XX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迎春·艺术为民”系列乡村春晚活动、“温馨五河·欢乐水乡”、“我们的节日”、 五河清明庙会、“非遗(戏曲)进校园”文化活动。2021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五河打铁舞”为省级非遗项目。文化民生工程连续多年获市县表彰。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14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场馆免费开放。199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全部正常运行;“送戏进万村”文化演出演出925场;送电影下乡每年放映2388场,完成率100%。县图书馆共接待各类读者21万人次,书刊外借19万册次,办理图书借阅证2万个,开展各种活动86项,读者参与活动14.3万人次。

县博物馆完成临北淮河古渡口遗址一期考古发掘后,发现新文物点,并出土大量明清瓷器用品,是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史、明清建筑史、淮河流域农业与商业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材料。目前临北淮河古渡口遗址迁移保护方案已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为己任,以打击文化市场非法经营活动为重点。全面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和公众聚集性营业场所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排查,开展“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专项清理出版物市场的盗版侵权问题。结合每季度创城、创卫督查工作,向经营户宣传双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及线索摸排工作。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指导沱湖乡成功创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全市仅有2家,获得奖补资金20万元。二是参加省文旅厅组织的“安徽美食百城千味”活动,推荐的沱湖螃蟹获评安徽省省级招牌名菜。三是参加“春游江淮请您来”旅游宣传活动,推出4条五河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送旅游宣传信息530条,提高五河乡村旅游知名度。四是加大沱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A级景区视频监控信号接入省厅平台。五是加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协助举办沟东梨花节、肖许刘荷花节、沱湖螃蟹节。六是淮河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全面完成,今年继续加大资金投入10万元,不断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使其真正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七是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指导金源旅游公司按照民宿创建标准发展民宿。沱湖乡大岗村利用农村改革试验区专项资金1200万元,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建设民宿、研学、亲子游等项目,现已经过招标确定建设单位,即将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及后期运营。八是投入资金30万元,指导方台村、肖许刘村按照特色旅游村创建标准,完善相关旅游服务设施,争创特色旅游村,现项目正在实施。

(二)20XX年工作计划

1.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利用自身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序推进县图书馆居民“一卡通”便民服务,做好第七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完成县文化馆新馆功能提升改造任务。

2.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临北淮河古渡口遗址施工,完成化明塘严氏墓安防工程项目。

3.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步伐,整合资源,组建完善执法队伍。建立合理流动的机制,增强执法队伍的活力。加强执法机构的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

4.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有限财力完善现有A级景区(沱湖景区和天井湖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配合沱管处做好环湖生态环境修复及周边环境美化亮化,改造提升环沱湖道路。指导条件较好乡村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基础设施,使其基本具备“八个一”标准。做好省级森林公园大巩山和樵子涧水库旅游项目谋划,依托天然氧吧、明朝黄金开采矿洞、化明塘严氏墓等自然人文资源,开发投资旅游项目

三、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一)加快公共文化场馆提升改造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以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标准,完成县图书馆新馆选址、设计、建设。完成县文化馆新馆装修、设备配套。做好县博物馆展陈提升工作,并在做好固定展陈的基础上,争取落实县博物馆临展厅,为开展临展和社教活动提供硬件条件,并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积极申报成为国家三级馆。完成五河县第一支部纪念馆的建设工作。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惠民。完成小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乡村舞台建设等,继续做好“送戏进万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图书配送、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以总馆制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各项任务。

  (四)进一步加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沱湖景区将有效利用2亿元地方债项目,做好环湖生态环境修复及周边环境美化亮化,改造提升环沱湖道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指导有条件乡村结合实际挖掘整理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沱湖乡大岗村将有效利用农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资金1200万元,依托安徽趣田园旅游公司发展旅游民宿、农家乐和研学旅游项目,进一步开发沱湖系列水产品等旅游商品。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指导有条件乡村和旅游业经营户积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包括特色旅游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星级餐馆和旅游民宿等。做好临北回族乡淮河古渡口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在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推进古渡口遗址的迁移保护工作,计划建成遗址公园,展现我县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武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8-2020年期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及20XX年工作计划的总结

20211028


按照《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报送2018-2020年期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及20XX年工作计划的通知》(﹝2021﹞165号)文件要求,现将住建局2018-2020年期间及2021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及20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18-2020年期间工作总结

(一)脱贫攻坚

我局主要承担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重点是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六类对象、特殊困难户等四类人群的住房安全保障。2018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主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市项目资金。

一是为稳定实现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对全县常住户的住房进行安全鉴定。实现农村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全县常住户住房安全共鉴定17565户,涉及常住人口39326人,鉴定出危房C级3468户,危房D级6644户。2018-2020年实施房屋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1311户(新建603,维修708户),其他户3978户(新建1218,维修2760户),共计5289户,稳定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二是落实干部职工包扶责任,定时到包扶责任村哈拉哈少乡脑包村委会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工作,三年累计为该村投入资金3万多元。

三是干部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我局选派5名优秀干部踏实驻村,扎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二)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和发展当地产业的主要抓手和推手。在工程建设领域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从讲政治讲大局高度改革突破、苦练内功、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形成联动机制,发挥整体合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020年,将建筑施工许可平均办理环节压缩至12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精减至60件。推动工程联合验收,全面梳理当前联合验收阶段的要件清单,严控时间节点,把竣工验收备案时间严格控制在35个工作日之内。

二是落实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相关政策。采取主动跟踪、提前介入的方式,全面推行“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我局在“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订施工合同等前置要件”取得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证,其他要件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办法。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城镇市政道路排水、垃圾处理、公园广场、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健康街东延续建工程。该工程西起青山路,东止东河防洪道, 道路东西长651米,红线宽30米,雨污管网同步配套建设,投资710万元,工程监理费18.7万元。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续建工程。项目总投资725万元,设计处理能力30/日。

城区西出口排水管道和北河道路工程。为解决城区西出口排水问题,投资100万元对绿化队排水渠进行延伸改造。改造长度450米,管径1500mmⅡ级混凝土管,彻底解决文化街、外贸片区雨季路面积水等隐患矛盾。同时投资60万元对北河防洪道破损严重地段进行了改造(长500米、宽5米、20cm砼路面),有效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青山路和文化街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学府街改造提升工程。以上三项工程由呼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援建。青山路南北长1.9公里,文化街东西长1.5公里,学府街东西长2.9公里,雨污管网同步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

金三角开发区局部单项场地平整工程。总面积为33372㎡,回填土方83846m³,挖土方95m³。工程审定价196万元。

路灯安装工程。投资66.4万元在健康东街安装路灯36套,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滨河体育公园。带状公园分九个功能区块,南北长度1700米,东西宽度40-110米。现该工程已竣工验收并支付使用,工程审定价2946万元。

金三角开发区雨污管网新建工程。该项目争取到上级专项债3630万元,工程分为三部分,东侧为东线污水管网工程,西侧为西线污水管网工程,中间为雨水管网建设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于98日开标,共计5个标段,全长6.6公里,中标价2205.54万元,工程监理费58万元,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50%。金三角雨水管网新建工程于1126日开标,全长3.85公里,中标价1211.17万元,工程监理费32万元,计划20215月开工,20218月底雨污管网工程全部完工。

源味武川”美食街停车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170万元,建设机动车道3232㎡,人行道(停车场)2764㎡。于814日开标,现已基本完工。

镇内破损路面修补。2020年修补破损路面12555平方米,投资113万元。

市政道路功能设施修补工程。2020年对青山路等7条市政道路的人行道、路缘石、树池等设施进行修复,小街巷出入口进行硬化;实施青山园、文体公园、可可以力更公园石材铺装、面包砖铺装、火炬底座等修补工程;2020年完成两个住宅小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审定价905万元(其中审价费8.18万元)。2019年完成两个住宅小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的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功能缺失等问题。工程审定价546万元。

城镇管道燃气工程。铺设燃气主管网1.35公里,新增燃气用户712户;截至目前,可镇城区累计铺设市政燃气主管网22.7公里。管道燃气覆盖用户4524户,工商业用户为9户。

标准化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工程。由呼市燃气热力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84万元,占地面积11亩,建设一座2×50立方米的标准化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瓶装气储配站覆盖居民用户1375户、非居民用户549户。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

公租房分配。2018-2020年共分配公租房333套。

绿金嘉园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两栋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675万元(含供电配套设施),监理费11万元,(室外部分中标价337.83万元,楼房主体维修工程中标价269.68万元)。保障性住房有住宅90套、商铺10套、车库32套,现已竣工验收进入审价阶段。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20年我局争取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标42682㎡,包括9个小区、14栋楼,涉及住户387户。该工程中标价574.50万元,工程监理费9.5万元,现工程全部完工。

东西梁棚户区改造。2020年住建局抢抓政策机遇,会同财政部门争取到棚改专项债8000万元。县政府于202011月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可镇东西梁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方案》。征收工作1123日启动,东西梁征收危旧平房475户,其他社区征收5户,共计480户,支出征拆补偿费7954万元,按院落占地面积计算每亩征拆成本为74.88万元。通过征拆极大消除了居民住房安全隐患,也解决了部分群众多年的期盼与诉求。

(五)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工作

住建局严格落实自身职能,坚持把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平均每年疏通排水管网、清掏水箅及检查井90余次,维修破损井盖、水箅近200套,集中维修故障路灯80余次。认真做好路灯照明时段调整和灯杆广告牌匾管理。

(六)房地产开发

2020年房地产续建工程有中乾·帝景城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83万㎡;尚书苑住宅小区,建筑面积4.3万㎡;青山家园新建青山大厦,建筑面积1.3万㎡。

(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便民市场建设工程。由内蒙古晟隆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1300万元采取“私建公租”模式建设,占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4283㎡(钢结构),100个摊位。该市场运营有效取缔了“马路市场”,改善早、夜市经营环境,同时便于居民买到卫生健康食品。

(八)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三年内发放《民用建筑人防许可证》33项,收缴易地建设费1159.7万元;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47项;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19项;发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16项。

二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三年内对7家违规建筑企业及个人不良行为记入诚信不良档案(14条)。对2家建筑企业因未办理施工许可即开工违法行为罚款43818元。

三是严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关。下发质量停工通知单21份,质量整改通知单43份,监督覆盖率100%

四是落实农民工工资“四制两金”制度。认真落实房建和市政工程民工工资“四制两金”制度,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线上支付民工工资近2250万元,实现欠薪案件清零目标。

(九)安全生产

住建局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三个必须”,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细化实化各层次、各环节责任。一是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工作方案》,共开展抽查14次。二是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狠抓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责任,三年内下发整改通知单45份,停工通知单20份。二是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管理。2019-2020年向燃气经营企业下发整改通知单17份。现场查扣液化气钢瓶50个,487.6公斤,可镇派出所拘留4人,有效震慑了非法存储液化石油气违法行为。

(十)政府债务化解和规费清欠工作。

2019-2020年共化解政府债务10145.16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总结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

1、我县2021年申报“六类对象”危房改造指标353户,目前已开工334户。剩余19户正督促乡镇尽快落实,拟计划11月开始进行验收工作,随后进行资金发放工作。

2、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我县农村房屋排查任务,共排查21697户,其中“用做经营的自建房”共550户,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7户,“非自建房”共547户,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3户。“未用作经营的自建房”20600户,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1519户。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金三角开发区雨污管网续建工程

该项目争取上级专项债3630万元(项目前期费支出159万元)。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全长6.6公里,分5个标段,中标价为2205.54万元,工程监理费58万元。雨水管网全长3.85公里,中标价1211.17万元,工程监理费32万元。金三角开发区雨污管网现已全部完工,污水管网一、二、三标已完成联合验收,开始工程审价;剩余管网工程已逐步在网上申请联合验收备案。

源味武川”停车场续建工程

该项目于20209月开工,完成主车道3232㎡的铺设,人行道及停车位2764㎡及安装路标6套及监控探头4个。周边整治完成场平、护坡、铺装、围栏等工程内容,停车场中标价170.17万元,周边整治工程预算120万元。工程现已完工,开始工程审价工作。

商业路南延工程

商业路南延段工程全长340米,主车道14米,两侧各3米人行道。雨污管网、路灯、通信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380万元,2021年财政列入预算180万元。2021年财政列入预算190万元。于528日开标,66日开工建设,915日竣工。已在网上申请联合验收备案。

实施金三角污水泵站提升工程和出水口环境整治

对混入城区雨水管道的污水采取加装泵站,将污水通过提升泵站进入县污水处理厂,同时预备为金三角污水导入污水厂措施。已于7月底完工并投入运行。

对河道南侧雨水管口加固,砌筑石坝、河底铺筑铅丝石笼、护栏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预算价220万元。

创城工作

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对福地东区、学苑小区、文明小区(自来水)进行院面硬化、铺砖。福地东区铺设人行道砖1460㎡,混凝土170㎡,设置金属栏杆70米。学苑小区铣刨混凝土路面2200㎡,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2200㎡,并对小区内人行道、检查井进行维修。自来水小区拆除原有路面1174㎡,重新铺设混凝土1174㎡,铺设人行道1060㎡,并对原有雨水、污水管网进行重新整治,污水接入污水主管网;对可镇市政破损道路实施修补,修补面积3000㎡。以上工程造价87万元(审定价)。投资3万元为康庄小区、农丰小区、疾控小区维修了破损车棚。

化解信访矛盾

为解决居民述求,化解信访矛盾及“12345”接诉即办工单,在7-9月雨季期间,为福地小区(东、西区)、世纪金城、青山家园、二中公寓楼等居民住宅楼实施屋面防水维修,工程预估价33万元。

为景泰家园东区道路硬化工程,混凝土硬化面积2100㎡,同时对道牙及检查井进行维修,工程造价38万元(审定价)。

为县委小区(泰安小区)新建活动场所,对小区院内实施硬化工程,混凝土硬化面积4134㎡,工程预估价88.9万元。

10月初,开始为物质局家属楼实施外墙保温及女儿墙、屋面防水工程,包括外墙保温1700㎡、屋面防水660㎡、女儿墙110米,工程预估价70万元。

路灯安装

为碧水龙城住宅小区西巷及西出口安装路灯19套,工程预算15万元。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我县纳入呼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个(旧卫生局、交通局、农行、县委、林业局、法院、县府园、园丁小区、邮电小区),即19栋单体建筑,建筑面积5.52万平方米,总户数608户。按照基础类项目应改尽改要求,改造内容为供水管网1435米,排水管网1130米,供热管网2208米以及建筑区划内公共部分硬化铺张和部分小区照明等。工程于528日开标,共分3个标段,项目总投资900万元。该项目于6月初已全部开工,925日全部竣工。现已进入竣工验收备案阶段。

东西梁棚改地上建筑物拆除及渣土清运工程。2020年东西梁棚改征收危旧平房477户,以前征收需拆除的危旧平房163户,共计640户,院落占地面积9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61870平方米。拆除方式为人工拆除60%、机械拆除40%,外运渣土测算3.07万立方米。工程于59日完开标,中标价431.8万元,已于6月底全部完工。

绿金嘉园”住宅小区保障性住房。两栋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及楼房主体修缮工程全部完工,投资835万元现已具备交付使用条件。住宅90套、建筑面积8480平方米;仓储(车库)32套、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商铺10套、建筑面积844平方米;先行安置去年的回迁安置户,其余房源可置换东西梁危旧平房。截止目前绿金嘉园住宅小区已安置住户40户。

(四)商品房建设

晟达·尚书苑。晟达·尚书苑分为东、西两区块,总投资2.2亿,总占地面积72302.15㎡,总建筑面积10.04万㎡。现东、西区建筑工程全部完工,建设单位已组织五方责任主体进行验收,下一步将在网上申请联合验收备案。

青山家园青山大厦综合楼。该项目建筑面积13047.5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人防结建工程)地上七层。现主体结构已封顶,二次结构即将完工。

(五)改善人居环境

收缴新建及老旧小区共1509户业主,建筑面积13.897201万平方米,维修资金总额402.2398万元。武皇花园、二中职教食宿实训基地教工住宅楼、福地东、西区、阳光小镇维修资金支取共计39.762922万元。

完成帝锦城、尚书苑、华府锦园、天赋雅苑、可可花园、花香丽舍、碧水龙城、阳光小镇共768户网签合同备案工作。

完成和谐城小区9837套,其中住宅591套,车库204套,商业用房42套,总计9687.84平方米实地测量工作。

完成东西梁32户危房征收、安置工作。

收缴老旧小区物资局住宅楼住宅维修资金30户,收缴金额6.0493万元,并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小区楼房进行加固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6本,总计预售面积6.400618万平方米。

(六)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按照县普查办要求,已确定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分管副局长和联络员,选聘第三方机构,开始进行普查工作,“基础实地普查”正在进行招标,已完成采购意向公示。

城镇范围已完成6个小区51栋楼,农村范围已选取一个自然村做为试点进行普查工作。

(七)人防专项整改

按照2021120日,自治区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调查整顿小组向县委、政府反馈了“武川县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调查整顿发现问题整改处置台帐”,共涉及项目14个,其中企业类问题3个,人防部门和个人类问题9个,地方党委和政府类问题2个,收到处置台账后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整改处置方案》对3个企业类问题及时下发追缴通知书,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报自治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已全部销号。其余11个项目,已全部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并追加2021年财政预算418万元。

新建人防自建工程4500㎡,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已完成项目建议和可研批复,正进行初步设计阶段。

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人防宣传教育,继续在县一中、二中开设人防教育课,发放人防手册2000余份。

(八)安全生产

一是燃气安全管理。2021年开展燃气安全监督检查18次,共排查发现三家供气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19处,全部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目前均已整改完成。

居民用户安全隐患有18处,均为灶具超期、胶管老化等隐患,供气企业全部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居民限期整改。

年内开展排查和通过群众举报,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对非法倒卖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打击。查扣液化气钢瓶109瓶、液化气784.5公斤。有效打击非法倒卖存储液化石油气行为。

全县网格员用气安全教育及隐患排查培训”安全知识培训会,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可镇分管领导以及各社区、村网格员700余人进行了安全培训。

二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2021年对县内27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监督,总建筑面积达289750.93平方米,新建项目16项,复工项目11项。其中:办理质量监督手续13项,办理安全监督手续12项,消防设计审查手续3项,消防备案手续5项,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施工许可阶段联办件质量监督手续和安全监督手续各14项。监督市政工程项目9项,其中:办理质量监督手续9项,办理安全监督手续7项。监督人防工程项目1项,已办理安全监督手续。

(九)市政设施维护工作

今年市政所出动40余次疏通排水管网、清掏水箅及检查井,维修破损井盖、水箅80余套,集中维修路灯62次,抢修、大修照明设施23次。创城期间投资5000元对青山园健身器材等进行了维修,对可可以力更公园雕塑进行了维护。国庆节期间在路灯两侧安装国旗830面。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及雨污管网工程

1、市政道路新建工程

信访局北向建设工程

道路西起市场街、东至明珠电力宾馆西墙外,混凝土路面,道路长度150米,宽6米,雨污管网同步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拟投资3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该道路建设属居民关注度高,“12345”接诉既办工单多的民生类项目。工程实施将改善周边居民出行条件,切实提高周边居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2、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平安街道路改造工程

道路东起青山路,西至呈祥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长度675米,宽18米,雨污管网、通信及路灯同步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拟投资68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现已完成道路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并取得可研批复。

3、清真寺北向道路改造工程

道路东起青山路,西至三中小油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长度407米,宽18米,雨污管网、通信及路灯同步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拟投资375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现已完成道路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并取得可研批复。

3、育才巷道路改造工程

道路南起学府街、北至平安东街,混凝土路面,道路长度200米,宽4米,雨污管网同步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拟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该道路建成于2002年,周边居民大部分为老年人,属居民关注度高,“12345”接诉既办工单多的民生类项目。工程实施将改善周边居民出行条件,切实提高周边居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三)打通断头路工程

在东外环北延建设工程实施的同时,对平安东街、影视东街与东外环路断头路进行连通,两条道路长度620米,雨污管网同步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拟投资62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现已完成道路图纸施工,正在筹备图纸审查及可研报送。工程实施后,武川县东部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对加快城市微循环起到积极作用。

(四)居民住宅楼提升改造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武川县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共计48个,2021年已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个,20XX年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3个,剩余16个在“十四五”期间逐年改造。

23个小区共计改造34栋楼,10.3万㎡,惠及居民884户。改造内容包括小区内给排水、供热、供气管网及小区内道路改造工程。工程拟投资2986万元,资金来源:争取财政专项债及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丶补助资金。该项目已通过县人民政府会议通过并上报市住建局。我局已多次与市住建局对接申请,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上争取最大限度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五)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20XX年拟实施纳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小区16个,23栋楼,建筑面积9.8万㎡,改造范围包括住宅楼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外窗及楼宇门等项目。项目拟投资1556万元。资金来源: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

四、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一)深入开展可行性、系统性研究,敢破题、切准题,精心规划组织,落实落地有力有效。

一是为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解决可镇城区棚户区危房数量多、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挖潜城镇建设用地,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对青山路以东、东西梁、外贸及青山路以西四个区块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消除住房安全隐患,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县城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棚户区改造5643户。

二是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小区剩余24个小区,建筑面积17.93万㎡;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小区共计48个,26.84万㎡,76栋楼,涉及居民2383户。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9个。以上剩余未改造小区已列入“十四五”期间后四年改造计划,逐年实施。提升宜居功能。

三是实施市政道路及管网基础设施工作。对平安东街、清真寺北巷等实施提升改造工程;新建路段实施延伸,雨污管网同步建设;对镇内8.9公里雨污合流管网进行分流改造,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从转思想入手,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发展责任感、紧迫感;从转角色用力,真正站在“店小二”的位置,做好政务服务工作。提振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也可为,也有为。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积极落实行动,主动协调承接。把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燃气经营许可和竣工备案等4项行政许可,连专人带事项整体全部划转政务服务局。质量、安全和消防及市政排水、人防等行政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并实现并联审批。压减审批要件、缩减审批时限、精减审批环节,“线上办、马上办、一次办”,达到企业、群众满意要求。进一步简化联合验收前置条件,精减合并验收材料,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建设项目验收效率和便利化程度,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在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持续做好农村动态新增返乡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改工作,加强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及时消除住房安全隐患。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于已实施过农村危改但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房屋损毁且农户符合条件的,可将其再次纳入农村危改支持范围,避免农户因建房而返贫致贫。

三是主动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集聚提升类村庄,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固有的乡土气息,保持村内街巷清洁,做到无断壁残垣、无私搭乱建,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空间。开启新时代村镇建设新格局、新业绩。



西关街道党工委西关街道办事处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20


 2021年以来,西关街道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晋中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一三五一”战略,以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奋力担当,一心为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一、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西关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抓落实的政治责任。一是聚焦政治引领,筑牢思想阵地。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紧沿“班子领学+会议导学+平台帮学+活动引学”的思路模式,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这个“关键少数”的示范领学作用,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紧抓周一例会、支部党员大会等导学平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开展“讲党课”,引领党员干部做到持续学、跟进学、深入学;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每日打卡“学习强国”、“山西干部在线学院”、“三晋先锋”等指尖平台,线下着重依托介休市委党校西关街道分校这一基地平台,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多位老师作专题辅导,进一步把握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重要部署,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深学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依托,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竞演、组织别开生面的红色运动会、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先锋园”揭牌仪式暨“七一”表彰大会、“戏剧进社区”、首届“社区邻里节”等,让党员干部从“沉浸式体验”中牢记光辉历史。二是聚焦责任担当,构筑坚强堡垒。突出党建主业,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定期召开党务例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构建起“党工委书记领抓+班子成员包联抓+基层支部书记主抓”的三条责任链。特别是针对今年社区“两委”换届面临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切实扛稳抓牢社区“两委”换届重大政治责任,以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营造好生态为导向,做到前期有培训、过程有督导、宣传有纪律、落实有举措,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社区“两委”班子成员42名,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一肩挑”6人,占比100%。同时,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改革发展大局,立足辖区实际,打造“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品牌。三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落实。抓实“两个责任”,制定党风廉政工作方案、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建立全程纪实台账,将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细落实。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拍摄完成廉政微电影《清风》,引领街道廉洁新风尚。同时,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学习党规党纪、重大时间节点提醒约谈、严格落实节假日外出报备制度等,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夯实意识形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立足“五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治学习+强化理论宣讲+强化舆论宣传+强化活动引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开展文明创建,依托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践行各类志愿服务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新风,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并于1117日在馨园路社区迎接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组的现场检查。

二、织密疫情防控防线,全力坚守防疫阵地

2021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形势,西关街道深入贯彻省、市各级疫情防控要求,紧盯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地毯排查、包楼入户、挂图作战,今年累计实施“4+4”人员管控493人,境外返介累计30人,重点省市返介216人,集中隔离66人次,居家隔离219人次,已全部做核酸检测,实现了本土零感染。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优势,线上线下齐发力,利用朋友圈、微信群、入户走访、编发精彩文案等多种形式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居民群众对疫苗的科学认识。通过摸排、统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应接尽接”。截止目前,完成疫苗接种48686人次,其中第一针接种23553人次,第二针接种24649人次,加强针484人次。

三、坚持精准精细管理,夯实安全稳定大局

今年以来,西关街道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力度,以“三零”创建为目标,加大排查监管,以“三治三零”创建为引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信访维稳,切实维护了街道上下的安全稳定大局。一是安全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到底”的安全工作机制,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社区配合抓、辖区单位共同抓的安全生产格局,每月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检查不少于4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系统梳理问题隐患,特别是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时段,及时开展危化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燃气、高层电梯消防等重点领域的检查,保障了辖区安全稳定,全年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2866次,发现一般隐患154条,已整改154条,协调处理了辖区瓷砖脱落、高空坠落等安全隐患5处。同时,强化安全培训,邀请辖区大型商场、酒店、学校、加油站、小区物业等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强化各类各级人员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完善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综合治理网格化。推进“全科网格”,运用“网格+综治”模式,实现网格员对网格责任区的信息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动态,对特殊人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处置各类事件。同时,推动法治化运行模式,整治乱象保平安。针对辖区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复杂,造纸厂、印染厂、水泵厂、农机厂、酒厂等破产企业较多,棚户区改造、新建小区增多人口杂乱的问题,立足综治维稳,以“快速反应、统筹协调、跟踪问效、督察反馈、动真碰硬”五大能力为遵循,以“三治三零”创建为引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72件,共接待来信来访共86,其中,晋中12345热线12,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单1,交办重点人23人尚在教育稳控之中,无进京访、进京非访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稳定。三是防诈宣传全面化。针对今年电信诈骗持续高发态势,西关街道坚持重拳出击,联合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深入小区讲解金融知识,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送防电信诈骗宣传片,在辖区各商铺滚动播放宣传口号,街道上下形成了防范电信诈骗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网格员以网格为单位,走街串巷、入户、入商铺全面引导居民安装下载反电诈app,提醒居民拒绝诈骗,规避网络诈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辖区居民注册数达23108人,注册率达46%

四、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抓环境整治。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基础,结合开展“二十乱”整治专项行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力开展环境整治“春风行动”,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党员、志愿者及热心居民,对无人管理小区的“牛皮癣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顽固垃圾点进行全面整治,先后出动人力750余人次,机具50余台次,清理卫生死角34余处,铲除牛皮癣410余处,倾倒垃圾30余车,约363余方。在晋中市第三方考评工作中,应处置数13例,按期处置数13例,处置率100%,综合评价100分。

二是抓环保攻坚。切实认清环保工作紧迫性和危机性,把握重点、精准施策,有序开展禁燃烟花爆竹工作,制作宣传条幅30余条,利用LED显示屏、网格微信群等开展禁燃宣传。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针对“六堆”问题进行常态化清理整治,继续推进清洁取暖工程,今年上报“煤改电”居民9户,同时解决了山印小区21号楼9户平房及2户门面房集中供热问题。

三是抓灾后重建。10月汛期以来,组织街社所有人员深入辖区开展地毯式排查,特别是对老旧小区、危墙等进行重点排查,力求做到快查快处。同时,街道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确保防汛物资配备到位。经统计,共出动人员773人次,动用机具12台,投入资金25万元,摸清受灾人数782人,倒塌房屋1,一般损坏房屋6户,严重损坏7,紧急转移避险11,共发现危墙18处均已设置警戒线、粘贴警示标语、安装围挡。特别是投入6万元对西关一巷与劳保宿舍相接处墙体、祥和苑小区内一处围墙进行推倒重建。汛期后对受灾小区内外进行了全面消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五、真抓实干惠及民生,切实提升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际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听取诉求察民情、深入调研访民意,统筹做好医疗、养老、社保、体育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全面打造居民群众高品质幸福生活。

一是开展便民服务。今年以来街道便民服务窗口网上录入办结服务事项共计1132件,办事宣传满意度100%,未接到一起居民投诉。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5人,合计总金额571200元,补充养老保险1122人,合计总金额54500元;接收退休职工1811人次;医保参保人员外伤备案登记表、再就业认定表等登记盖章工作有序进行中。

二是做好兜底民生工程。精准摸排无物业管理小区亟需办理事项,用好市政府38万余元兜底经费,解决了山印小区自来水、污水管道数次破裂问题,为棉织厂宿舍解决车棚安全隐患、抢修供热管道,为造纸厂小区4号楼更换了多年破损的楼梯等二十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用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人大工委为民解忧办实事。西关街道人大工委按照“两化四有”要求,开展密切联系群众的“三级体系”建设,突出“智慧人大”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踊跃为市图书馆捐赠10万元的图书、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捐赠防疫物资等,特别是汛期我街道人大代表共捐款159000元以及数万元防汛必备物资,为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优化卫生计生服务。居民入党、评优评先计生审核30例,干部计生审核22,其他居民计生审核28例,独生子女证办理12例,注册二孩生育服务证1例,注册再生育服务证2例。2021年完成新申报失独家庭12人,转档病残家庭1人。春节期间对15户特殊家庭进行慰问,共计慰问资金6400元,为3户特殊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物品共计3箱。完成计生家庭保险56户,国寿女性、男性、儿童48人,计生特殊家庭住院保险14户,34人。和谐文明健康家庭10户。

五是注重社会救助。57户居民(低保户25户,低收入家庭32户)发放救助资金22100元;“解忧暖心传党恩”走访慰问1121人;办理临时救助6户,新办理残疾证9人。

六是做好城建工作。公共租赁房完成22户复审和10户新申报工作。山西省数字房产房屋安全管理系统共录入865幢、2.85万套房屋,住宅面积265.15万平方米,非住宅面积265.15万平方米,信息完整度为90.61%;不动产摸排登记60个小区,358幢、18479套房屋。

七是充实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组建11支文艺小分队,开展了“情暖介纸”、“情系山印”等群众文化活动,各社区开展建党百年文艺汇演、“庆国庆”“重阳节”等文艺汇演以及书画展等各类文化活动25余次。

八是全面完成老龄工作。2021年春节老龄特困救助9人,重阳节老龄特困救助27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452人,为辖区65-80周岁的老年人办理20XX年意外保险2228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

 

一年来,我们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党建融合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基层党建引领还需做实,在职报到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干部职工作风亟待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疫情常态化防控还需久久为功等等。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整改落实。

20XX年,西关街道将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以社会治理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疫情防控,把“防输入、防反弹”作为常态。做好打持久战的排查监测,继续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政策和措施,号召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二是聚焦城市提档,把“激活力、提质效”作为关键。实施“垃圾分类”,引领“爱国卫生”运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控攻坚战,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三是推进民生服务,把“惠民生、解民忧”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民本意识,落实落细各类帮扶政策,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

四是加强综治维稳,把“保安全、促稳定”作为重点。加强辖区矛盾纠纷隐患、安全事故隐患、社会治安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完善工作预案,设立应急队伍,确保突发情况有效应对、及时处置,扎实推动西关街道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新窑镇2021年工作总结报告及20XX年工作打算

20211029


根据安排,现将我镇2021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打算及过去5年工作总结、未来5年的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换届带来的思想不稳、人员调整及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新窑镇党委政府在特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提前谋划、充分部署、做好研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一门心思抓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较好的完成了特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一年来,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0.7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59.9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20.80万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统揽全局工作目标不动摇,全面加强党的凝聚力,引领干部职工不断增强政治执行力、政治领悟力、政治鉴别力,确保全镇上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党委书记认真履行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时跟进、原汁原味的学习了中央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及总书记在党史动员大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讲话精神、及对安全生产、人大工作、民生领域等方面的重要批示指示,一年来,召开党委会30余次、中心组学习会15次、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议30余次及其组织值班人员开展夜学,参学干部到10000余人次。二是聚集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及“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宣传;在交通主要干道共制作3块宣传标牌,领导班子带头到各村居开展宣讲,利用“三会一课”,与党员干部交心谈心,共话小康 ,谋求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镇在党史学习教育累计撰写心得体会2500余篇,开展各类宣讲34次,其中“七一”宣讲共计19次,为群众解决揪心事和烦心事22起,将学习成果转为实践行动,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换届工作有序推进。一年来,我们一体统筹推进党委、“两委”、人大换届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对换届有关工作亲自安排部署、跟踪落实、审核把关,扎实推进工作。一是抓党委换届。2021年,完成了从七届党委到八届党委的华丽蜕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窑镇八届党委委员9名,纪委委员5名,在“两委”委员的选举上,所有人员均已满票当选。根据特区党委统一部署安排,召开党代会满票选出了出席特区党代表11名。二是抓“两委”换届。对“两委”换届工作精心制定《流程图》《日程安排表》,规范换届程序,组成挂村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下“深水”摸排,掌握“两委”领导班子现状、队伍运行情况、重点人选、思想动态。目前,我镇14个村(居)全部实行“一肩挑”,支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已经全部完成。三是抓人大换届。成立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机构,负责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事宜,出台《新窑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新窑镇各选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成立考察组对新窑镇出席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名推荐洪军等23名人选进行考察。按照有关程序对选区划分、选民登记、选民公告、选区就选代表、选区代表候选人、正式代表候选人,顺利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完成了人大换届工作。

——脱贫成效更加巩固。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四个不摘”,坚决扛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一是组织领导继续加强。在当前换届工作的背景下,及时对有关人员调整,确保作战体系不变,队伍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减,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6家区直帮扶单位持续挂帮6个出列贫困村、1个易扶安置点,21名驻村干部持续奋战,725名帮扶责任人坚持下沉到帮扶对象家中开展走访帮扶。二是重点工作持续跟踪。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工作,对动态监测发现因地质灾害不同程度造成住房损坏739人采取集中安置,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主动对接帮助解决,确保资助不漏一人;全镇19768796人建档立卡户、38177人边缘易致贫户实现全员参合;全镇11361户农户全覆盖排查,对存在饮水不保障的风险户,形成问题交办台账,主动对接水务公司,实现饮水保障全覆盖。三是正视问题补齐短板。一年来,全镇人口自然增加减少  人,共核实预警信息1050条,核实处置率100%,开展监测大排查2次,参与排查人员450人,排查20000人次。对存在返贫风险的213人,按照程序纳入全国监测信息系统管理,并针对短板已落实相关帮扶措施利用市级募捐资金购置生活物资补齐困难户短板,积极拓宽措施渠道,帮助213人监测户申请民生保资金6万元,救急难2万元,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

——乡村振兴厚积薄发。一年来,我们紧盯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新机制。一是围绕项目抓落实。推进四新四化工作,以项目落地为王,当好“店小二”“服务员”,紧盯全镇5个东西部协作项目的运行,主动帮助入驻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着力推进200万桥梁气缸加工生产建设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效能,提升带动效益,预计可增加50余个就业岗位,确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科学谋划项目申报,从农业、产业、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布局,将全镇14个村(居)分为三个类型进行申报打造,共申报乡村振兴项目20余个,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确保在全镇振兴路上不差一村、不缺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围绕产业抓落实。一年来,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将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聚焦品牌效应,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将农业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引擎。依托花椒、猕猴桃等规模产业,花椒产业已经覆盖6个村,种植花椒5000亩,务工人次13000人次,发放务工费90万元,并合理规划花椒的两年成长期种植林下蔬菜,计划种植辣椒3000亩、香芋小南瓜2000亩,与农产品商贸公司签订收售协议,解决产销问题,同时可以达到以短养长的效应,解决群众务工问题,提高经济收入。三是围绕就业抓落实。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就业当成硬指标来抓好落实,城镇新增就业工作2021年完成639人培训1239人次,召开现场招聘会两次,推荐就业岗位280个,东西部劳务协作公岗人员协议签订65人,完成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9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一是坚持打造林业生态屏障。一年来,坚持将林业工作抓细抓实,造林面积达1780亩完成任务数111.6%。紧盯2021年春、秋季林业松材线虫病春、秋季普查工作,,定期开展林政资源巡查,巡查阻止非法砍伐树木2起,选(应)聘符合护林员52人,对全镇护林员开展培训3次,150余人次,组织护林员巡山救火工作共1000余人次,提前谋划好林下经济建设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坚持守住环保生态底线红线。常态开展“三新一清洁”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两委干部下村下组开展大清扫,开展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活动,着力引导群众树新风、讲卫生;常态到镇境内的企业督导环保工作,对于不听招呼、环保问题不过关一律坚决叫停,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一年来,到企业督查环保工作20余次;聚焦六枝河治理工作,累计督查河道累计120次,组织清理河道长约5公里,整治河道出工累计370人次,清运垃圾累计7.07吨,

——民生事业不断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一是社保工作不断突破。2021年合医征收任务43645人,建档立卡、低保人员参合率100%,完成了养老保险征缴任务数118万元,完成数93.98万元,完成率 79.6%,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员成本率为100%二是民政工作不断突破。完成14个村(居)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聚焦保障、改善民生、精准施策,目前我镇共有城市低保户9211845人,农村低保户9681884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415.28万元元,发放特困供养金和照料护理费85万元,申报58人次临时救助,救助金14.55万元。三是社会优抚不断突破。一年来,共发放冬春救助资金50万元,高龄津贴62.56万元;主动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燃油补贴和创业扶持资金。完成了2568名残疾人基本生活调查工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85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7人,孤儿10人,每月按1050元的标准予以生活补助。

——安全生产持续压实。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三个必须和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压紧压实责任,树牢红线意识,厘清工作职责。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了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三必管”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二是强化宣传发动。以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月”活动、全国第20个“安全生产月”及“安全生产六枝行”活动为契机,开展安全知识集中宣传及咨询4次,发放宣传资料730余份,群众达1150人次,村村响小喇叭的宣传覆盖14个村(居),发放机动车车辆劝导书200余份,确保对重点车辆及人员的宣传管理。三是强化督查检查。对辖区内6家煤矿企业开展了62次安全大检查;巡查406组次1147人次;建筑施工安全检查115次涉及工地66处(含切坡建房、违建);消防检查22次涉及企业114家;工贸行业检查12次涉及企业5家;烟花炮竹检查36次涉及经营专卖店44家;地质灾害点巡查15次涉及9处;非煤矿山92家;其它行业5515家。在全镇范围内成功开展了安全风险防范大演练29处。在排查检查中发现一般隐患189条,已督促相关企业及经营户整改到位189条,整改率100%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换届“综合征”一时难以消除,换届换出了新气象,新班子,也存在新的人员基本情况不熟悉、工作配合不默契、业务能力不上手。二是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上办法不多,巩固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不完善;三是一些干部在干事创业上精神懈怠,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四是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

一、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新窑镇将继续围绕“四新”抓“四化”,以高质量发展统揽新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

(一)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要进一步增加党的凝聚力,加强党统揽全局的能力,一体化巩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专项教育成果,引领全镇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及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理论文章作为根本遵循,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二)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栽好招商引资“梧桐树”,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在有关政策允许内最大限度给以企业优惠政策,聚焦企业难点、痛点问题,全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项难题,让新窑成为企业相争的“风水宝地”,让企业“稳得住、能落户、谋发展”

(三)不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对建档立卡户开展“回头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重点工作。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做好过渡期内脱贫稳定工作,对“监测户、边缘户”继续强化帮扶措施,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坚持“补短板、上措施、常研判”相结合,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加以巩固并持续发展。

(四)不断拓展乡村振兴。继续加大扶持产业发展,深化“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将花椒产业打造成为新窑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坚持统筹推进“两高三道”沿线合理布局,抓好刺梨、猕猴桃、韭黄、蔬菜、魔芋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大管护力度,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全力打造新窑农业产业品牌,不断开拓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五)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全面推进道路及周边的“农旅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村寨清洁行动,大力弘扬优秀农村传统习俗,反对糟粕习俗,抵制乱办酒席等,推进文明乡村建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过去5年总结及未来5年工作打算

一、过去5年的总结

5年来,新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扎实推进工作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较好完成了“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脱贫攻坚大获全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14个村(居)脱贫攻坚工作队,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建成2个易扶搬迁安置点,44920636个贫困村于2018年全部出列,18978826人于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如期实现“两个清零”。

——经济发展显著增强。完成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74.14万元;完成扶贫资金项目、易扶搬迁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大连帮扶资金项目等项目50余个,投资额度共计1.33亿元;累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入库6个、工业产值12.51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1%。共计发展产业30000余亩,整合撂荒地资源,释放土地红利,共流转土地9768亩,流转费达1003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1232万元,三变分红达287万元,覆盖贫困户 20809139人。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5年来,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849公里、串户路40公里,庭院硬化4.9万平方米,全镇1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水泥硬化路及家家有水泥硬化庭院的目标,安六高铁穿境而过,13个行政村饮水提升工程完成、144个自然村寨4G 网络全部覆盖,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聚焦人居环境改造,大力实施“三改三化”工程;修建活动广场0.23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活做好做出成效,全镇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15.3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2.12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380亩,新增造林7000余亩,森林覆盖率60%,改造过境段污水管网建设4公里,解决了新玉居委会联户集中5个小区21035377人污水排放问题,

——民生事业更加惠民。我们坚持以人民的一切利益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在民生事业上求突破、拿实招如期完成了20.2万人次农村合作医疗收缴任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全镇6000余名学生享受了营养午餐计划,学前教育资助623人次121万元;义务教育7455人次500余万元;高中阶段843人次168万元;大专及以上906人次425万元,发放低保资金6914万元,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发放易地扶贫搬迁一次性临时救助1808271万元,冬春救助资金227万元,高龄津

36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9万元。

二、未来5年的工作打算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落实好“主体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做好大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持续抓好党管武装、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巩固和发展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着力构建山清水秀政治生态。

(二)统筹推进拓展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贯彻落实5年过渡期重要批示指示,持续巩固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四个不摘”,强化“四个不能”,坚持“个 100%”等举措,用足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加快实现“输血”脱贫向“造血”致富,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帮扶和有效防贫,深入实施“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治理、易扶搬迁和产业发展“十个全面巩固提升”,确保不返贫和不发生新的绝对贫困。

(三)坚持把工农业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未来5年、我们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遵循。在现有的工业基础基础上,计划招商引资新进企业10家,税收经济实现翻两番目标 ,支持现有的华兴管业、鹏远纸厂、大海电杆厂、探新科技等企业增大发展规模,让企业“稳得住、能落户、能发展”。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将花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支持好花椒生产基地建设及附属品加工;一体化推进猕猴桃、蔬菜、茶叶、精品水果、刺梨等产业,确保产业全部产生效益,用一产反哺二产、推进三产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高位推进各项民生福祉事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方向标,提高民生幸福指数和满意程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力巩固做好“控辍保学”现有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强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教育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推进社会福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休宁县林业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20211102


一、过去五年重点荣誉成绩

2021年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先进集体

二、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我局严格对照年初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28%,森林蓄积量达到1225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高达71.93%。前三季度林业总产值40.3亿元,其中林下经济4.04亿元;全年预计完成总产值64亿元,林下经济可达10亿元。

(一)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是完成20202021年度枯死松树清理453957株,对重点地区13万株健康松树实施打孔注药,完成休宁县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大起底大排查整改工作。二是聘用48名专职普查员,通过使用监测无人机、摄录望远镜和森林数据采集系统等科技技术手段,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监测面积达28.9071万亩,调查发现本年度枯病死松树共计102285株。三是与黄山市332地质队开展合作,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影像、航拍无人机进行监测,对秋普人工调查数据进行修正,提高普查数据的精准度。四是积极开展媒介昆虫化学防治,完成12.3万亩次松褐天牛化学防治。五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检疫执法,开展检疫执法行动373次,检查涉木企业、工地、重点物流区域等141次,累计收缴查处焚烧松柴13.45吨,松木及其制品7.9立方米,检查车次4696次,查处调运案件1起,处罚金额4800元。

(二)扎实开展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计划207068亩,其中人工造林1381亩,长防林封山育林8000亩;退化林修复16500亩,其中长防林退化林修复2000亩,油茶低产林低效林改造2500亩,省级退化林修复12000亩,森林抚育经营179561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7500亩,省级森林抚育172061亩。完成“四旁四边四创”房前屋后绿化114亩,路旁水旁绿化长度5公里,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2个,公路绿化5公里,城镇周边退化林修复145亩,景区周边退化林修复100亩。

(三)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抓好鹤城乡新安源村、板桥乡、休宁县国有林场三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出台《休宁县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意见》,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县林长制办公室会同休宁县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林长制工作的意见》,积极构建检察机关在林长制工作中的司法介入和助推机制。健全“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启用林长制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做实用好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

(四)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政策,完成天然林区划成果核实,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任务。持续推进“守护青山”行动,推行党员保护森林资源承诺制,执行林木采伐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继续做好林木采伐的禁伐、限伐、减伐,严格控制皆伐,年度商品材采伐限额控制在7.4万立方米以内,占省下达限额的80%二是完成全县6.9万余亩的退耕还林落地上图工作。三是完成全县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其中森林资源生态监测样地31处,草原资源生态监测5处。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完成2020年度上级下达项目实施工作。四是强化项目建设用地服务和管理。省林业局审批12宗,林地面积18.5618公顷,包括黄山健康职业学院新校区1.4334公顷;黄山高普速铁路综合物流基地0.5996公顷;休宁县城市公益性公墓变更项目4.3651公顷等重点项目;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林道)4条,林地面积1.8645公顷。

  (五)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是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保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经省政府同意报国家林草局审批;二是完成自然保护地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县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出动排查人员120人次,排查面积2万公顷。三是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涉林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改。持续开展森林督查,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毁湿等违法行为,目前共查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48起,处罚48人次,罚款金额162486.09元。

(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深入基层开展第二十五届“世界湿地日”、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国第32个植树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良好氛围。二是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和“清风行动”两项专项行动。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64人次,出动车辆150台次,检查各类场所116次;野外巡查巡护75次共计2960公里,拆除销毁捕鸟网5件,收缴猎夹5个。电网工具1套,救护野生动物1只,放归野生动物8只。三是针对全县野猪种群增长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及时成立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印发野猪综合防控试点方案,科学合理下达2021-20XX年度野猪猎捕计划。在溪口镇、齐云山镇、蓝田镇、渭桥乡开展了种群调控的临时猎捕野猪工作,猎获野猪10头,击伤30余头,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度我局林业产业项目17个,资金197万元。项目基本上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施工进度,已拨付扶贫资金23.704 万元。二是完成全县林下中药材(草本)摸底调查工作。全县林下中药材(草本)种植面积1839亩,主要品种有黄精、艾草、前胡、白芨、重楼、铁皮石斛等,产值达156.6万元。三是积极申报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家庭林场3家。“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贷款5笔,金额530万元。

(八)横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完成2020年湿地项目建设、湿地科教馆内部布置和凤凰亭湿地科普广场建设,布置湿地公园宣传标牌近2000块。完成了凤凰阁湿地科普广场建设印发《安徽休宁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持续开展湿地项目建设;加强野生动物和湿地资源监测巡护。

(九)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春节、清明、国庆期间,全县153名专职护林员携带GPS巡查巡护,全县所有乡镇及有关单位坚决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制定《休宁县林业系统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试行)》,广泛开展森林防火演练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监控语音杆、“防火码”等新技术手段,加强入山人员管理和火源管控;2021年以来我县未发生重大火情。

三、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今后五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围绕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休宁发展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强化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优化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林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林长履责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升森林质量效益,不断夯实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发展道路。

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83.5%,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25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13亿元。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生态富民的发展模式,打造符合交易条件的造林山场碳汇交易试点,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承载力支撑。全面实施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严防疫情向外扩散,控制疫情由发展态势转向趋于平稳,控制发生范围和病死树数量,实现发病面积与病死树发生量“双下降”,发病面积下降40%以上,病死树发生量下降50%以上,力争拔除3个疫点,减轻疫情生态灾害损失。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加强林业扶贫产业后续管护,确保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管理体系。逐步推进并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一支政治、作风和能力过硬的执法队伍,守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四、20XX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切实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深化林长制改革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围绕生态振兴、林业产业产业振兴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全面推进遥感卫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毁湿、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违法行为。

(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一是严格履行好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管职责,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自查和整改“回头看”工作,对违法用地、采石采矿等违法违规的建设项目加大查处和整顿力度。二是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启动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修编,确保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三)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方针,保持“四率”考核指标低于省市要求,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有明显成效,松毛虫等食叶害虫控制在低虫口不成灾水平。一是加强检疫执法,强化疫木源头管理,加强疫木采伐、除害、运输各环节监管,防止疫木流失。二是压实防控责任,完善县乡村三级监测普查体系、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三是围绕松材线虫病防治5年攻坚行动计划,坚持分类施策,落实科学防治,根据《安徽省环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防治靶向行动方案》要求,将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实施疫木清理和打孔注药预防性保护,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四)扎实开展造林绿化。组织2021年秋季自查验收“回头看”, 对不符合质量和要求的及时开展补差补缺,做好迎接省林业局组织的秋季核查验收;开展20XX年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摸底调查,分解落实20XX年营造林计划任务。

(五)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指导各乡镇谋划好20XX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林业产业项目。二是着力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四大类林下经济模式集约化发展,力争创建1-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2-3个市级以上林业龙头化企业及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六)持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广泛组织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加强森林防火无人机管理使用,加大野外火源管理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做好应急应对准备,坚决织牢森林防火安全网,确保全年无重大火灾火情。



月湖区人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20211123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积极推进各项人社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创业工作

1.就业指标任务完成情况。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8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07.7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4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16%,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新增发放创业贷款总额548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1.38%,直接扶持206人创业,带动562余人就业;新增担保基金1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到期贷款回收率99.74%。完成2013人(含线上培训312人)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创业培训870人,就业技能培训255人,企业职工培训853,落实培训补贴191.92万元

2.就业政策稳定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户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一是开展扶贫专岗季度巡查工作。对10名不能履行专岗职责的人员进行清退,目前全区共有369个扶贫专岗,落实专岗补贴91.95万元。二是落实贫困人员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对符合要求的201名脱贫人员发放补贴8.85万元。三是对扶贫车间脱贫人员进行后续追踪,并发放扶贫车间吸纳奖补2.05万元。四是开展脱贫人员就业培训,培训34余人,落实培训补贴3.66万元。

3.“智慧就业”试点助力公共就业服务。一是智慧就业大厅顺利建设完成,位于清波雅苑二期,总面积800余平米,优化了办公及公共服务条件。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线上搭建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线下通过就业自助终端、举办6场专项招聘会等,为城乡劳动者、企业提供更加充分、更加优质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招聘用人、推荐就业等服务。三是建设完成全省首张劳动力地图,采集全区劳动力人口122250人,采集了316家企业信息,每季度定期做好全区劳动力的摸排和调查分析,积极对接了解各类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线下就业招聘活动,真正做到企业和劳动力精准对接。

(二)社会保障工作

1.参保情况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79人,完成率104%;基金征缴征缴2393.2万元,完成率73.3%,养老金支出9313.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028人,完成率101%;基金征缴2926万元,养老金支出4811.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23人(其中建筑工伤参保2765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3.32万元(其中建筑工伤基金收入53.78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3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839人,缴费人数24215,待遇人数6299,基金征缴2547.08万元,养老金支出1240.15万元。

2.社保服务及基金防控一是5月底新的社保经办大厅投入使用,位于白露桥洞路口农商行一楼,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做好社保基金审计整改工作,追缴重复、违规冒领养老金57.22万元。三是持续推进使用社会保障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奖金退休金等福利。四是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积极做好我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配套资金的筹备,目前市财政已经拨付2020年之前的挂账资金4856.5万元,20XX年计划再拨付剩余4856.5万元,同时正积极申请扩面征缴的配套资金。

(三)劳动关系工作

受理劳动监察案件共65起,帮助200余名劳动者解决工资、欠薪总金额180万元;劳动仲裁共受理62件案件,7件不予受理,38件调解,涉案金额230万元,按期结案率100%;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4件,工伤认定15件,不予受理3件、不予认定1件。深入月湖区各企业宣讲人社惠企暖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规范合同,规范用工,规范制度等实际问题,全力落实好在建项目的“两金六制”制度,协调解决了劳动仲裁员相关事宜。

(四)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完成局属事业单位改革,成立区就业创业中心和社保中心。二是做好全区“三支一扶”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教师、卫生专业人员招聘,调配,工勤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人员退休和工资认定等日常工作。三是推进月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工作,目前月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原鹰潭市政府大楼主楼十二楼,约600平方米,年底计划完成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到220家、产值达到10亿元、纳税5000万元,入统企业16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五)行风建设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丰富学习内容,瞄准服务群众目标,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二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通过召开企业互动座谈会,政策宣讲队下基层、企业大力宣传人社惠企惠民政策,帮助企业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在全系统开展“四风”专项整治和“以案促改”工作,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法律法规、赴上饶怀玉山、贵溪周坊开展教育学习,主要领导带头自查整改问题,带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反腐防线。四是开展窗口单位岗位练兵比武活动,荣获市级三等奖,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的业务素养。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推进“智慧就业”工作,深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月湖区“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全国一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和“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就业服务,同时探索新时代下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方式。

(二)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质量,20XX年预计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到存量300家、产值达到30亿元、纳税1.5亿元,入统企业18家,为早日争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做好各项准备。

(三)适时启动失地农民扩面征缴工作。继续加强与财政及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及时对全区5000余名符合参保条件而未参保的失地农民进行参保登记,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有关权益。

(四)争取启动建设月湖区技工学校。加强与市技工学校、区发改、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计划在新城建设一所97亩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促进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进一步带动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居民增收,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



中卫市商务局2021年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

20211103


今年来,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建强领导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有关文件要求,着力推进法治中卫、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努力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和经济社会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法律素质。一是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学法。通过党员大会、干部理论学习会、党史学习教育、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以及“学习强国”、宁夏干部网络培训学院等学习平台,重点学习了《宪法》《民法典》《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等业务法律法规。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法5次、专题学法1次,进行宪法宣誓3次,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教育。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5世界环境日、法治宣传月等普法宣传活动为契机,以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为载体,通过法律宣传彩页、LED屏滚动播放普法标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党内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法》等业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全方位提高全市商贸领域企业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三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公示年度普法责任“四清单一办法”,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认真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以案释法广播、与法同行电视访谈节目录制,公开行政执法程序,阐释执法依据、法律条文,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做好全市商贸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二是细化分工责任。局党组专题研究部署市商务局依法治市相关工作,制定印发《市商务局2021年依法治市工作安排》,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将责任细化到各科室,为推进法治中卫、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贡献了商务力量。三是强化责任落实。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年终述职内容,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主动担当。四是聘请法律顾问。为更好地推进我局法治政府的建设,经局党组第12次党组会议研究,聘请宁夏辅德(中卫)律师事务所尚美羽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有效帮助我局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三)强化责任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一是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我局信息公开工作,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依法依规严格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审查、统计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我局共在政府网站公开信息36篇。二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按程序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中卫市成品油零售经营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三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中卫市商务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卫市商务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中卫市商务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为推动商务领域重大行政决策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强化服务保障,化解矛盾问题。一是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商超、住宿、餐饮、加油站行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设施、安全制度、消防安全通道是否通畅等消防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现场会促办、事中督办、事后查办的方法,及时督促整改。目前共检查商贸企业796家次。二是开展“矛盾问题攻坚化解”活动。截至目前,市商务局共接收“12345”民生服务平台任务33件、市长信箱2件、书记信箱2件、市纪委信访室转发信访件1件,市商务局及时高效办理以上每一项事件,办结率100%

(五)优化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局在扎实开展全面依法治市的同时,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促进消费等重点工作,为推进法治中卫、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贡献商务力量。一是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8个,签约项目84个,实际到位资金180.01亿元,同比增长31.25%,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82.72%二是全力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89场次促消费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4亿元,同比增长6.2%。在外部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增加、政策效果显现、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共同作用下,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三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实现网络零售总额40亿元,占全区总量21.41%,全区排名第二,在全市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拉动我市消费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受人员编制等影响,法治工作人员力量较为薄弱且兼而不专,对商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不够精准;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意识不够强,不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三是行政决策机制及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督促我局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多形式大力开展商贸领域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商务系统工作人员及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依法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压减办理时限。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领办代办容缺办服务,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及时调整更新审批事项目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理清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并向社会公开,强化行政审批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是加强法治队伍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法考试,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大力提高局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鼓励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干部,相应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年底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竹峰街道办事处2021年、本届政府工作总结和20XX年、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20211025


一、2021年、本届政府工作总结

(一)本届政府任期内获得上级荣誉及表彰情况

12017年获得宁国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宣城市信访“三无”乡镇(街道)、宁国市2017年度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宁国市2017年度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宁国市2017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宁国市2017年度双拥模范单位、宣城市卫生乡镇(街道)、宁国年鉴(2016)编纂及供稿先进单位、宁国市2017年度示范文明乡镇(街道);

22018年获得宁国市2018年度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贡献单位、宁国市乡村振兴推进年先进单位、2018年度宣城市信访“三无”乡镇(街道)、2018年度双拥模范单位、201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信访工作“三无乡镇”(街道)创建奖、2018年度群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宁国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鼓励奖、宁国市2018年度示范文明乡镇(街道)、2018年度党的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单位三等奖;

32019年获得2019年度卫生健康(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第八名、宁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度宁国市“五四红旗团(工)委”、宣城市信访“三无”乡镇(街道)、2019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2019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先进单位、宁国市2019年度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先进单位名单三等奖、宁国市2019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信访工作“三无村(社区)”创建奖、宁国市党管武装先进单位、宣城市2019年度文明单位;

42020年获得宁国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军分区评为2020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征收征迁先进单位、被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及被重新确认命名2020年度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

(二)2021年牵头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及2021年我办牵头改革任务1项,完成情况如下:

竹峰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抛荒闲置土地服务合作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代管方式,唤醒沉睡的土地。通过念好“管”“整”“租”三字经,把抛荒田整治工作向纵深精准推进。两年共完成抛荒田整治992亩,其中,2020年完成241亩,2021年完成751亩。

管——开展经营权托管,集中统一抛荒田。在竹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下设土地管理服务站,摸底收集改革试点区域(竹峰村水晶坞、毛头、戴家塔片区)内土地总面积、户数、现状、抛荒土地年限和面积等基本情况,引导改革试点区域农户将抛荒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签订代管服务协议,将土地统一管理、整理、经营或流转。

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良整治抛荒田。根据改革试点区域的自然条件,街道积极整合高标农田、农业水利“最后一公里”、移民、林改水等项目,推进田间道路、沟渠、防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种条件,提高抗灾害能力,累计拟投入130.6万元。同时,开展土地保护整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有效解决改革试点区域内农田挖塘养鱼、种树以及未经农业设施用地备案审批搭建的鸡鸭棚、猪圈舍等问题,推进土地集中整理成片。

租——倡导规模化承租,全面消除抛荒田。街道统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生产补贴等惠农政策,吸引农业经营大户落户,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代耕、代种、代管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种足种满,杜绝耕地抛荒。农户按协议约定获得收益或者将土地折股量化,所得收益按股分配。合作社通过提供代管服务、资源资产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参与收益分成,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共有227户村民签订了代管协议。

(三)2021年、本届政府任期内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经济实力稳中向好,重点项目稳步建设。20211-9月完成财税收入2112.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6%,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全年任务。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82亿元。五年来,街道财政收入从600万元提高到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提高到16000元,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到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1800万元;积极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经济提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坚持每月前往上海、杭州等重点区域招商,顺利盘活“僵尸企业”天一耐磨公司,新引进宁国市中北窑炉技术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两个亿元项目已签约,完成备案和厂房规划设计。完成9家总部经济备案注册,为下步税源经济增收打下基础。在“三调”基础上,为大康建材、G233公路服务区、后东路等项目争取拟出让土地82.35亩。全力以赴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完成补充耕地项目20余亩。完成总投资达70万元的宁国市畅通工程——阳坞路建设工程、桐油坝、井口坝主干渠道修复工程、宁国市供电保障工程、垃圾场封场项目及“利奇马”灾后重建工程。完成总投资120万元的竹峰集镇水毁河堤挡墙修复工程建设。港口湾水库田间灌溉工程勘测设计工作已完成,计划11月下旬招投标。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续建项目正稳步实施。总面积600平方米的竹峰村移民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及玉兰新村安置区已完成建设。蔡家冲至季家冲道路扩宽硬化工程正在实施招标。后坑坞、建新及库区移民农村安全饮水单村点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2、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干部靠前、党员带头,有序推进街道人居环境拆旧、修复和规划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及文明创建工作,坚持部门协作、层层发动、合力推进,全面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完成老火车站、老街停车场、后东路等9处景观节点植被修建。五年来,共完成改厕510座,其中,2021年完成59座,超额完成任务96%。总投资86万元G233二里冲至桥头铺塘坞组沿线的路域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开展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竹峰街道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竹峰街道禁捕退捕巡查方案》,进一步强化水上交通设施的管理及水域全面禁捕工作,累计开展巡逻执法1500余人次,劝离垂钓1800余人次,有效巩固青龙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巡察成果。积极开展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巡查,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印发《竹峰街道环保信息员考核制度》,加大巡查及处置力度,确保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工作目标。完成桥头铺村、瓦窑铺村生态美超市建设。竹峰学校围墙和停车场、戴家塔、小店、瓦窑、塘坞村民组等村庄整治项目正有序推进。

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已进场施工,项目建成后受益农田达2000余亩。通过政策倾斜,引导有机蔬菜、水果种植等现有产业向“种植+采摘+体验+观光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户,推进家庭农场标准化提升。2021年新增家庭农场5个,宁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连续两年举办荷花节系列活动,在宁国全域旅游发展的热潮中发出“竹峰声音”。2019年龙坞山庄成功申报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成立竹峰街道农家乐民宿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统一规范管理,提升技能水平。做好后东路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协调服务。完成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规范化标识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有效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工作,2020年市“加拿大一枝黄花”春秋季防除现场会均在我办召开。

4、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圆满完成疫苗接种“清零”行动,截止1019日完成第一剂次疫苗接种6315人,第二剂次疫苗接种6305人,深入开展重点人群及境外人员摸排,严格落实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闭环管理。扎实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全面完成2270户农村人口集中排查及重点户建档工作,严格落实三级网格化管理。完成电子医保凭证激活率80%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纳2408人,续保率达88.14%,居全市第一。以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为目标,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全年共办理上级交办、转交信访事项7件。开展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大排查,共排查出49名(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并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办法。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办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9年顺应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举措,强化对城管派驻执法中队管理,整合街道统筹办力量,实现规划建设管理顺畅有力。2021年全面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工作,设置“五大平台”,新建综治服务中心大厅,整合为民服务中心,为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党史学习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党管武装、统战、宣传、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开展。

5、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推进干部担当作为。2018年街道严守换届纪律和选举程序,圆满顺利完成下辖3个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村党总支书记3名,村委会主任3名,其中交叉任职2名,实现村“两委”一肩挑比例达67%,新进6名村两委干部,均呈现整体年轻化。已全面启动2021年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成立街道、村、村民组三级基层协商会24个,倡导党小组长兼任村民组长和基层协商会成员,赋予党小组议事职责,牢牢把握党组织对地方发展的领导权,确保党员队伍成为基层协商的主心骨。印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推行“党员先锋认领工程”,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全力攻坚补齐农村环卫、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短板。出台对村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量化考核内容,提高奖励标准,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执行力。强化“微权力”治理,出台《竹峰街道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竹峰街道小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加强生态环保巡查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村级财务、工程建设、属地管理等方面工作全面压实责任,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以“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为抓手,聚焦村组微权力,实施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婚丧喜庆活动报备制度,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2021年累计处置问题线索3件,其中第一种形态1件,立案2件,开除党籍1人。

(四)承担2021年重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21年街道承担市级重点项目2个,完成情况如下:

1、宣绩高铁征迁工作。全面完成宣绩高铁28户房屋征迁,房屋面积6045.07平方米;完成土地征收453.77亩,达任务数97.1%

2、皖赣铁路宁国城区段改线工程。完成17户住宅户房屋征迁,房屋面积3675.44平方米,完成率100%;已完成5家企事业单位(林业站、派出所、农商行、中国电信、大康建材)房屋测量工作,房屋面积3595.6平方米,目前正积极协调中。完成改线段土地征收90.27亩,完成率达100%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然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环境面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高;二是全域旅游处于初级阶段,项目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推进工作落实不快,作风建设不严不实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XX年、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未来五年,竹峰街道将持续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建设“开发区工业建设的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青龙湾旅游开发的核心区”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结合自身实际,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在项目发展、全域旅游和干部作为上下功夫,奋力建设宁国西大门形象,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发展,抓住发展“牛鼻子”

全面完成宣绩高铁及皖赣铁路宁国城区段改线工程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任务,做好高铁建设环境服务工作。做好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及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各项任务。坚持项目驱动战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名班子成员,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挂图作战,持续抓项目落地、促落实。“零距离”跟踪港口湾水库田间灌溉工程、中津河(竹峰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规划工作及集镇供水项目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进程,全力抓好项目前期、开工、竣工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聚焦全域旅游,唱响发展“交响曲”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从宏观上绘好总蓝图,在细节上狠抓薄弱点,建设新时代美丽竹峰。持续深入在竹峰老街、皖南川藏线南入口及后东路做文章,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结合国土“三调”工作,盘活土地资源,力争在竹峰赛力、瓦窑铺村后东路引入优秀农业、旅游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整合卫生保洁、集镇管理、行政执法等多只队伍力量,着力构建“建管并重、以管为本”的长效保洁机制。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动蔬菜、蜂蜜等会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竹峰农业“金名片”。

(三)聚焦干部作为,耕好发展“责任田”

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综合治理,用党员“加法”释放基层治理“乘法”效应,创新“党建+三治”载体,推进群众自主参与,激发基层“细胞”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部署,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持续打好“管育爱”组合拳,强化实干担当精神,努力倡导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培养年轻干部,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