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组织部长谈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合集
组织部长谈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合集(15篇)
目录
锤炼一流作风 干出一流业绩 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
建立“红黄绿”预警整改机制 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5
创新体制机制激励担当作为 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7
实施创新赋能工程 彰显新时代组织工作“东营担当” 10
健全完善干部执行力建设体系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干 13
聚焦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人才引育创新 16
提高政德教育创新力 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 19
以项目化机制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22
以产业链党建联盟 提升组织力激活创新力 25
以创新引领基层党建重点攻坚 筑牢推动重大工作任务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 28
完善全谱系支撑体系 打造人才集聚沂蒙高地 31
打造区域党建联合体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34
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活力 37
以高质量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 40
突出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43
锤炼一流作风 干出一流业绩 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风好坏决定事业成败。今年青岛组织工作,以全市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鲜明树起“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求实效、成事争一流”导向,以作风能力建设新成效激发创新突破新动能,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争作“凡事讲政治”的表率
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理论武装“学在前”,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工程,举办镇(街)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和政绩观教育。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举办专题学习班,确保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强化服务大局“干在前”,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要求,高质量推进上合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建设,抓实抓牢市委确定的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强化关键时刻“冲在前”,把急难险重任务的“战场”作为检验干部的“考场”,特别是这次青岛疫情发生以来,市委把疫情处置作为对干部作风能力的现实检验,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大战大考中锤炼作风能力、展现使命担当。
二、争作“谋事为群众”的表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机制,人往一线派、事在一线考,督促和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感情在一线培养,深入开展“大调研”“双报到”“一线体悟”“机关开放日”等主题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领导干部领办实事”制度,制定“事要解决”清单,开展民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大清理,推动党员干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实绩在一线考察,把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第一现场”作为考察识别干部“赛马场”,考准干部实干状态、考实干部实绩成效,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三、争作“干事重实效”的表率
狠抓求真务实,激励担当作为,严惩庸政懒政。树牢用人“风向标”,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打好监管“组合拳”,落实精准问责、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措施,重点在打通干部“下”的渠道上创新突破,对“躺平式”“撞钟型”“官油子”等“问题干部”及时叫醒叫停,问题突出的坚决拿“下”。健全机制“抓落实”,建立重点工作“挂牌销号”制度,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闭环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用活考核“指挥棒”,坚持分类别差异化实施“摘星夺旗”考核办法,突出考增量、考增幅、考贡献,通过单项板块“定档评星”、综合成绩“计分挂旗”,以考促干、凭绩用人。
四、争作“成事争一流”的表率
坚持“大平台”赛、“沉浸式”训、“高标准”抓,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强化“争一流”意识,聚焦高质量发展,开设“书记擂台”,组织各区市委书记逐一登台,摆问题,亮目标,谈思路,列措施;举办各领域“讲评会”,组织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述讲,传递压力、激发活力。提升“干成事”本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一题一班”方式,深入开展“一把手领学研修”,聚力创新、破题攻坚。依托市委党校,推动主体班次与专业实训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形成“走在前”自觉,教育引导干部自觉践行“走在前”的使命担当,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今年将探索建立量化评价绩效管理办法,开展“亮绩”“赛绩”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改革攻坚专题观摩,半年开展创新创优“期中盘点”,年底开展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考评”,努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建立“红黄绿”预警整改机制 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xx市将建立“红黄绿”预警整改机制,以此为突破口,把年轻干部工作抓在日常、落在经常,让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脱颖而出。
一、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分析研判
年轻干部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必须做到长远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从长远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立足xx实际,着眼下一次领导班子换届乃至更长时间,对年轻干部工作进行规划。从年度上,将把长远目标任务作为硬约束,细化分解到每年配备提升计划中。对照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开展1至2次年轻干部工作专题调研,重点搞好供需测算,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既从“需求端”分析领导班子成员梯次配备、岗位空缺、到龄退休等情况,又从“供给端”分析后备人选的来源、成熟度、适岗度等情况,摸清供需缺口,为预警整改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态开展预警,精准推动整改
当前,年轻干部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平时不抓、急时现抓”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过程管控不到位。为此,我们将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对年轻干部配备已达标、已配备但未达标、未配备的领导班子,分别亮“绿灯、黄灯、红灯”预警;对各单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情况,按良好、一般、较差,分别亮“绿牌、黄牌、红牌”预警。对受到“黄红”预警的领导班子和单位,逐个分析问题性质、根源,属于共性问题的在市级层面统筹制定措施、推动整改,属于个性问题的“一对一”精准督促指导整改。通过做实做细预警整改,真正把功夫下在平时,防止结构性矛盾越拖越久、越拖越重。
三、强化结果运用,有效激励约束
做好年轻干部工作,是各级党委(党组)的政治责任和共同任务。我们将用好预警整改结果,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把预警整改情况纳入市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全面从严治党述职评议,有力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负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抓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大、干部队伍活力足、问题整改到位的单位,公开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及时教育、约谈。通过激励与约束并重,引导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书记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握好抓当前与管长远的关系、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与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关系,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创新体制机制激励担当作为 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最好的手段是机制创新,最大的担当是制度担当。枣庄市将立足“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进一步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链条,切实汇聚起“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的强大合力。
一、构建常态规范的交流机制,激活“麻木式”干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针对干部长时间在同一职位任职,容易滋生倦怠情绪、固步自封,甚至出现廉政风险等问题,创新推行干部交流机制。实施轮岗交流。制定中层干部交流实施办法,以3—5年为期限开展任期交流,积极推动中层干部跨科室、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以新环境激发新作为。实施上下交流。推动市直部门和区(市)、镇街双向交流,研究制定机关事业新录用人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办法,帮助干部迈好成长“第一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型交流,采取“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考核”方式,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闲置土地清理、招引项目落地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一线“赛场选马”。实施内外交流。探索制定企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干部交流办法,开展市直机关面向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公开选调工作,组织市直经济口部门和企业年轻干部双向挂职、“双向选择”,打通人才流动的“双向通道”。
二、完善科学精准的考评机制,警醒“躺平式”干部
询事考言,循名责实。健全科学精准的考评机制,将考人与考事深度融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奖优罚劣等直接挂钩,从制度上让“躺平者”无处可躺。坚持考核全面覆盖。统筹考虑干部年度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由部门向个人延伸,让“滥竽充数者”无处遁形。突出服务大局的贡献度,围绕核心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考核直接定为优秀;工作不担当不作为甚至出现重大失误等情况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坚持考核过程管控。建立重点工作公开亮屏“红黄蓝”管理机制,对参与亮屏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事项,实行一季度一公开,干得好、干得孬一屏亮出,蓝牌激励、黄牌提醒、红牌警告。坚持考核差异奖励。单位考核优秀的,建立负面清单,让表现一般的干部评不上优秀;单位考核一般的,建立正向清单,让工作突出的干部评上优秀,切实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三、健全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保护“担当式”干部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不敬其业,不能任教。针对有的干部“无为无畏”“有位无为”等问题,坚持用机制推动干部优进劣退。实施容错纠错。对省委容错纠错制度进一步延伸细化,在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推进、审计等领域制定容错纠错具体操作办法,切实发挥政策最大最优效应。实行召回管理。针对个别干部不犯错也不干事等问题,建立干部召回管理机制,明确具体情形、程序步骤、后续管理等,对召回干部进行再培训、再锻炼、再考核、再安排。推动能上能下。根据干部现实表现和考察考核情况,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加大干部“下”的力度,对不称职、不适宜、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实施创新赋能工程 彰显新时代组织工作“东营担当”
中提升创新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深度把握组织工作规律,顺应新时代、担当新作为的“致胜密码”。东营市委组织部以开展“组织工作创新年”为主线,实施创新赋能工程,抓好组工创新项目调度评选,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从三个方面彰显新时代组织工作“东营担当”。
一、围绕牢记殷切嘱托、勇担战略使命推进创新,彰显党建引领的高融合度
作为实施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战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地落实,是东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政治任务,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我们坚持抓党建和抓全局相融合,制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30条措施”,创造性地推动党建深度融入中心大局的方方面面,将各类资源要素有序串联叠加,跳出“小循环”,力求“大发展”。坚持为事业发展调兵遣将,探索建立干部向一线倾斜机制,组织优秀干部向项目建设、改革攻坚、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集聚,实现事业需要、功能增强、人岗契合。创新党建引领油地融合发展机制,建立油地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盘活区域人才资源,推动油地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以“链”上党建引领攻坚链条经济,打造产业发展“红色引擎”,丰富全省探索的“实践图谱”。
二、着眼攻坚克难、系统破难推进创新,彰显组织工作的高认可度
组织工作质量好不好,关键看问题解决了没有、党员群众是否认可。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在求解优解、创新突破中推动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基层破解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坚持事不避难,以部长领题、开展试点、鼓励首创等方式,聚力破解组织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努力为全省出案例、出经验。比如,围绕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创新实施一线考察法,注重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探索“事例画像”,完善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政治素质档案,提高政治素质考察精准度。
三、立足形成特色化、标志性成果推进创新,彰显党建品牌的高辨识度
打造亮点、培育品牌是体现组织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近年来,东营市组织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连续38年开展下派帮扶工作,探索了非公党建学院、实体化全覆盖镇街基层党校体系、市域党建图书馆体系、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等工作,但有些做法缺少东营特色,缺乏辨识度。我们将探索建立党建智库,对原来基础较好、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邀请高层次党建专家出谋划策,以系统思维搞好系列策划,串珠成链、精心培育。目前,已制定《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路线图》,确定14项特色工作,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标志性、辨识度的“党建名片”,为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东营组工力量。
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关键要有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做保障。我们将深入践行“严真细实快”作风和“‘四提’‘五要’”要求,聚力加强组织系统自身建设。理论上以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年”为抓手,抓实理论武装和政策学习,提高组工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作风上探索推进组织工作“11710”督查数字标准化体系,构筑高效快捷的绩效管理办法,激励广大组工干部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努力打造践行“‘四提’‘五要’”要求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竞进的模范部门过硬队伍,扛起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健全完善干部执行力建设体系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干
今年,xx市将聚焦干部执行能力提升,不断健全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干。
一、强化系统性,完善素质培养体系
着眼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开展干部执行能力提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活动。坚持“真学”,各部门单位制定本行业本系统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建立“每周夜校”业务学习等制度,做到部门领导必讲课、上级政策必讲透、外地经验必介绍、基层做法必交流。坚持“真考”,各部门每2个月组织1次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各行业领域每季度组织1次专业知识考试,全市范围每半年组织1次重点领域基础知识考试。坚持“真练”,分两批选派100名左右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体悟实训;选派5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裕龙岛石化产业园等一线锤炼;选派30名左右年轻干部上下交流挂职,推动干部尽快由外行变内行、由内行变专家。
二、强化精准性,完善知事识人体系
充分发挥干部执行力考察办公室作用,开展多维度考察,以“考准”促“识准”、以“识准”促“用准”。强化驻在式考察。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大创新”部署,组织力量进驻急难险重任务工作现场,在与干部并肩奋战中考察干部表现。强化清单式考察。把“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根据不同岗位要求,明确职责清单、任务清单,综合运用实地看、访谈问、随机听等方式,了解干部表现。强化全景式考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用好干部执行力档案,与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安全生产指挥部以及17个市直部门单位信息贯通,收集干部表现情况。
三、强化全局性,完善选拔任用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眼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全局,拓宽视野选用干部。注重整体规划。坚持把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作为干部调整配备的前置环节,在干部提名动议时充分考虑班子结构、岗位空缺等情况,努力把干部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功能。注重源头储备。坚持把塑优塑强年轻干部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实施年轻干部“菁英计划”,面向重点高校选聘急需紧缺专业,力争年内引进300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注重基层历练。坚持干部在基层成长、到基层培养、从基层选拔,把在基层踏实干事、经受考验、取得实绩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四、强化纪律性,完善从严管理体系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从严从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从严加强干部日常监督。认真落实“凡提四必”等制度,做到选人用人工作全程纪实。利用大数据手段管理干部档案,提高干部信息精准度。从严加强关键节点监督。盯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压紧压实分管领导、政工科长和干部本人责任。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对过去5年未查核过的干部全部核查一遍。从严用好监督成果。研究建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措施,打通“下”的渠道,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推动干部在其位、尽其责。
五、强化导向性,完善正向激励体系
牢固树立实践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采取务实管用措施,激励干部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用人导向的激励作用。对任劳任怨、扛重活、打硬仗的干部,敢于善于斗争、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的干部,及时发现、大胆使用,以鲜明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干。强化执行力考察的激励作用。把执行力考察结果与干部考核奖惩、职级晋升、选拔任用紧密挂钩,对执行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授予“执行力先锋集体”“执行力先锋标兵”等荣誉称号。强化综合考核的激励作用。严格执行“高质量发展承诺书考核奖惩办法”,对区市实行年度考核、“三年算总账”,对市直部门“一年一算账”,从综合考核、评先树优等方面,建立真奖真罚具体措施,真正考出精气神、考出执行力。
聚焦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人才引育创新
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潍坊的优势产业、当家产业。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183.5亿元,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929.1亿元,总量占全省的1/10;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7家,省级达到83家、数量全省最多,初步形成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两个品牌。持续推动这两大主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潍坊市将围绕“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聚焦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这两大主业,以实施“三项行动”为抓手加大人才引育创新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硅谷”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中心,全力争取进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一、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
建立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通过举办“潍坊国际人才周”、“产业专班+企业”常态化走进大院大所等方式,精准引进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扎实推进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年内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选50人以上。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来潍回潍留潍“3V”计划,办好“才聚鸢都——直通名校”等活动,力争新引进大学生6万人以上。抓住省市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机遇,充分发挥驻潍高职院校作用,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提升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二、实施高端平台支撑行动
聚焦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做大做强,高标准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着眼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歌尔光电产业园、千亿级磁悬浮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目标,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科创园,着力打造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集聚中心。深入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引导企业组建高端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以上,进一步提升对高端人才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三、实施人才生态优化行动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特殊调配机制,采取“揭榜挂帅制”“技术总师制”“赛马制”等做法,集中推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坚持“一业一策”,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对现代蔬菜育种、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光电芯片等产业进行精准支持。成立人才创投联盟,拓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建立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人才投入。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年筹集人才公寓3800套以上,努力让人才创业省心、生活舒心。创新人才服务模式,线上搭建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人才需求“一站受理”、人才服务“一网通办”的“人才潍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线下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更暖心的服务。
提高政德教育创新力 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
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干部学院、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中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干部的学院,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将不断提高创新力、增强实效性、实现新突破,全力创建全国一流干部学院,推动干部政德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干部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
一、创新教学内容在强化政治引领上实现新突破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创新转化,体现到教学内容中,讲清楚“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精髓要义。聚焦“明大德”,着力讲明对党忠诚的政治标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志道忠诚”等核心理念,讲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的时代价值,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守公德”,着力讲清为民担当的时代要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仁政利民”“勤勉奉公”等价值追求,深刻阐释“讲仁爱、重民本”的核心要义,教育党员干部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聚焦“严私德”,着力讲透律己干净的从政底线,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清正廉洁”等思想精髓,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二、创新教学方式在推动入心入脑上实现新突破
创新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等多种方式,力求把新时代政德要求讲到干部心坎里、讲进干部头脑中。优化课堂教学。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专家学者的合作,争取社科领域主管部门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开发更多专题课,采取案例教学、访谈教学等形式,引导干部深刻把握讲政德的时代内涵。优化现场教学。持续完善35个现场教学点,采取全程导学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干部在实景实情中领悟“修齐治平”的智慧。优化体验教学。完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基层治理体验村居”教学点,让学员走进村居,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的实践成效。优化礼乐教学。融汇地方非遗项目和传统曲目,创作更多礼乐教学剧目,让学员在礼乐文化中滋养道德情操、提升政德修养。
三、创新标准体系在打造样板示范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认真听取学员和专家意见,构建科学合理、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抓好标准化建设。高质量推进“济宁干部政德教育标准化”首个干部教育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健全标准化办学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严格对照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办法》,持续改进提升,确保高标准完成评估验收。抓好规范化管理。对承办的各类班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批、统一监管、统一考核“五统一”,做到培训主体、班次审批、师资选配、内容审查、教学形式、管理服务“六规范”,确保培训质量效果。抓好专业化支撑。借助顶尖研究机构人才力量,围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等主题,深入研讨,抓好成果的转化运用。积极创建全国首个干部政德教育研究会,凝聚更多名师、大家智慧,推动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出新出彩,为全省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以项目化机制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xx市将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把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的工作部署与xx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细化分解、立项实施、创新推进,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抓出特色。
一、坚持实干实绩在选准用好培强干部上项目化攻坚
着力在全市树立实干实绩的导向,扬起干事创业的大旗,使换届后的新班子尽快展现新作为新气象。考准考实干部实绩。在增加考察深度和加强分析研判上下功夫,用好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成果,着力甄别干部动机是要职级待遇、还是干事平台,对政治素质不合格的一票否决。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精准性实效性。坚持干部培训“一盘棋”,统筹整合培训经费,对培训班次扎口管理、集中审批。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加大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力度。从严抓好干部监督。加强干部政治监督、履职监督、日常监督,建立部领导班子成员包保化解信访积案制度,重点信访件提级办理。持续用好“双向约谈”,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优化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强市专项考核,持续开展“xx工作创新奖”评选。探索实施干部待岗管理,对“庸懒散慢浮”的干部,进行再教育、再考核、再使用。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常态化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人选,加大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力度,建立动态预警、专项预审和提醒约谈机制,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
二、坚持大抓基层在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上项目化攻坚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唤醒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上,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引领群众深化基层治理、实现共同富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发挥xx乡村振兴学院的平台效应,做大做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导各县市区突出特色、巩固提升,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xx品牌”。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在城市,巩固提升社区领办物业、城市社区信用激励、建设“慧治”中心等做法,吸纳物业服务人员为红色网格员,以红色物业实化红色网格。在农村,建立村支部书记、“两委”成员和其他党员分别担任总网格长、分网格长和网格员的网格体系,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从解决信访问题入手,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突出抓好行业党建。针对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薄弱的问题,全面摸底调研,逐行业托清底数,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体系。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用好党支部指导中心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心,推广党员分类管理试点经验,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
三、坚持以用为本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上项目化攻坚
聚焦现代化强市建设亟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加强引育创新,打响“登高望远、才入xx”品牌。优化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政策’加强版”,做好“送政策上门”和政策落地兑现。优化人才引育,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青年人才集聚,推行“揭榜挂帅”引才机制,做好大学生来泰、留泰、回泰“三篇文章”。优化人才平台,全力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领域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布局“人才飞地”,聚力打造高新区人才集聚“小高地”。优化人才服务,开展人才环境打造推介专项行动,推进“泰山蓝领公寓”建设,打响“泰爱才”服务品牌。
为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全市组织系统建立项目化机制。拉出项目台账,把重点任务细化为项目,引导各县市区加强谋划、主动破题,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建立赛马机制,一段时间之后,组织开展比武竞赛,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经验。推动以点带面,加大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力度,着力形成一批经验、推出一批典型、完善一批制度,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示范效应。
以产业链党建联盟 提升组织力激活创新力
xx市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深入总结推广打印机产业链党建联盟经验做法,积极推动战斗堡垒建强在“链”上,创新力量汇聚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实在“链”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组织联建打造党建引领的强引擎
统筹产业链资源力量,重点建好“三大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合作共赢优势。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组织协调和产业联动优势,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探索构建产业园区党委领导、龙头企业牵头、覆盖链内企业的“1+A+N”组织体系,推动党建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党建联盟配备专职党务力量,选派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统筹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每年列支2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党建工作经费,支持产业链企业开展活动。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企业党群服务阵地为分中心、党员活动室为驿站,打造10分钟党建服务圈。一体化的协同体系。坚持党群工作一体化部署、活动一体化开展、品牌一体化塑造。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谋划相关工作。定期联合开展“开放式”“共享式”组织生活,增进政治认同和情感联系。按照“一链条一品牌”要求,聚焦产业重点企业,逐个打造党建示范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坚持党管人才,激活创新驱动的源动力
发挥党建联盟枢纽功能,推行链上企业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人才共引。由党建联盟牵头,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定期联合招聘高端人才,目前已与680所高校建立对接渠道。加强与劳动力密集地区的合作,定期共同开展跨区域招工活动,解决用工难题。人才共育。联合驻威高校成立“惠普学院”“威高学院”等二级学院,为企业“订单式”输送技能人才。实施“红帆书记”“红盟讲堂”等培养计划,打造“白领党校”“工匠夜校”,形成覆盖企业负责人、党组织书记、管理骨干、一线职工的培养链条。人才共享。依托驻威高校、“1+4+N”创新平台等优势,建立与科研院所的长效化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共享职工”模式,以借用或外派的方式推动产业链企业间人员调剂,实现链上主体合作共生、提质增效。
三、坚持服务为本,当好协同发展的助推器
以党建联盟为依托,围绕企业发展所需,进一步细化实化党建引领作用,以过硬服务为链上企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跟踪服务。建立议事共商机制,开设书记论坛、联盟议事厅,定期邀请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等,集中商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机制,优选一批领导干部担任服务专员,定期深入企业走访,提供“保姆式服务”。发挥党员作用。优先将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着重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人才,提升队伍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党小组联系新产品、党员干部分包重点工程、党员认领攻关项目等制度,举办党员班组、党员示范岗等评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助企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内生需求,搭建产业对接、投融资等平台,深化“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常态化举办投融资对接会,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以创新引领基层党建重点攻坚 筑牢推动重大工作任务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源,也是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日照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求解破难题、以优解促提升,整合资源力量,聚力创新突破,全力推进基层党建重点攻坚,努力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精彩蝶变各项部署落实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一、强化求解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创新。日照市围绕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统梳理重点难点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夯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聚焦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以村党组织分类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创新开展村党组织建设“细胞”工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十双百”培育工程等,建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聚焦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强的问题,实施村支部书记“头雁领航”行动,推行支部书记专业化管理,探索“雏雁培育基地”“村企党组织双向培养”等农村优秀人才引育制度,健全立体化、全覆盖的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聚焦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开展村集体经济“进五争十”行动,实施“五清强基”工程,整合政策资源,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力争年底前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80%。
二、强化优解思维,在创新机制中提升城市党建质效
创新体制机制是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协同发展是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现实需要。日照市围绕以党建引领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城市党建新的路径办法,努力创造有特色、可推广的鲜活经验。构建责任协同落实机制,坚持各级党组织互联互动,全面建立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的领导协调机制,深化社区网格化治理和“红色物业”建设,加快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构建党建区域共建机制,针对城市社区与园区、楼宇商圈、项目工地等交叉融合的实际,深化全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布局,一体化推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构建城市多元共治机制,以广泛汇聚各方力量为目标,探索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党组织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等机制,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效能。
三、强化统筹思维,在有形有效覆盖中实现新兴领域党建突破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特别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的迫切需要。日照市结合精致城市创建,深入分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规律特点,在党建工作机制、党组织设置、党建阵地建设等方面探新路、出新招,在有形覆盖基础上推进有效覆盖。建强机制求突破,探索建立市县党委统一领导、行业党委统筹指导、平台企业党组织具体负责、街道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的党建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优化设置求突破,根据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特点,通过重点企业带头建、集中区域联合建、社区网格融入建、党建带群建等,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员,有效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打造平台求突破,依托行业管理部门、骨干企业、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建立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推广“四心十二服务”具体措施,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完善全谱系支撑体系 打造人才集聚沂蒙高地
作为人力资源大市和商贸物流名市,临沂市将主动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坚持“扬长补短、错位发展,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多、在外人才多、红色资源富集、人才工作体制活等优势,优化人才生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集聚小高地。
一、以“市场化改革”释放体制机制动能
体制顺、机制活,才能人才聚、事业兴。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资源力量,加快构建组织部+人才服务中心+人才集团+人才协会“四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人才强企若干措施等“1+N”政策体系,进一步调动130万市场主体、数十万在外人才以及众多涉临人才、青年人才作用。加强人才制度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下放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聘任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二、以“专业化建设”搭建引才聚才平台
提高人才吸引力,必须坚持筑巢引凤、搭建专业化平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高标准打造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对接长三角科创大走廊等重大载体。建设开放性高等院校,支持临沂高校高职高专参加高水平专业认证,加强院校、校企之间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布局综合性科创园区,发挥临沂应用科学城、沂蒙创新研究院作用,高标准建设鲁南人力资本产业园、金融创新小镇。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加强“双向飞地”建设,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及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企业400家以上。
三、以“精准化引育”壮大创新创业队伍
用“百年树人”的恒心、“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拘一格”的魄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高层次人才,实施沂蒙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程,年内申报评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00名以上,评选沂蒙领军人才45名左右。集聚青年人才,抓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统筹开展“青鸟计划·才聚沂蒙”“青年博士引进行动”等,年内吸引5万名优秀青年人才来临创新创业。集聚技能人才,加大对现代商贸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急需紧缺工程师引育力度,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留临就业创业率。集聚乡土人才,聚焦乡村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紧缺实际,年内培育高素质农民3800人、培训实用人才2万人。
四、以“全周期服务”营造爱才留才环境
拴心留人,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抓好深度融合服务,开展专题调研,摸清问题与困境,研究破解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建设应用科学城二期,向企业选派“科技副总”,举办人才金融资本大会、人才创业大赛,健全人才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全链条机制,打通科技、产业、资金、人才融合渠道。抓好跟踪对接服务,用好在外人才资源,开展“桑梓人才”恳谈会、“雁归兴临”座谈会、在外人才“三送三访”活动,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建立来访来临人才专家信息库,常态化沟通对接、联系服务。抓好安身安业服务,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服务人才助发展”活动,优化提升绿色通道服务事项,全面推行“送政策上门、一站式服务”,努力形成识才爱才尊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打造区域党建联合体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德州市将以创新打造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为牵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走出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德州路径”。
一、优化组织架构建强全域振兴的组织体系
坚持以改革思维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创新打造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打破就村抓村的孤立、封闭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联合体主要采取以强带弱、产业驱动、村企共建等方式组建,一般覆盖10个左右行政村,设立联合党组织,统筹区域资源,有效解决单个村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将“战斗堡垒”连成“振兴兵团”。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基层党建连片整治,推动联合体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施村庄融合发展行动,对融合程度高、条件成熟的联合体,及时调整村庄建制,推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二、突出赋权扩能健全全域振兴的领导机制
强化联合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统筹抓好区域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各项工作。持续推动乡镇党委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赋予联合党组织对区域内村干部考核和任免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承接上级党委、政府延伸至村级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村庄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休闲旅游“六个统一”。建立健全“四个优先”扶持激励机制,即项目建设优先部署、扶持资金优先投入、优惠政策优先倾斜、帮扶力量优先安排,推动联合体做大做强、做实做优。
三、坚持力量下沉集聚全域振兴的骨干队伍
坚持以联合体为依托,在更大范围识人、选人、用人,实现人尽其才,强化“议事、谋事、干事、成事”的智力支撑。统筹使用干部资源,推动乡镇干部下沉、村干部上挂,合理分工、分线作战、群策群力化解问题。放大区域能人效应,为基层党组织、乡村产业振兴和基层治理带头人干事创业拓宽空间,探索“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培养新模式。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对接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农业科技人才等,建立科研基地、工作站,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动形成人才引进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
四、完善融合机制构建全域振兴的发展格局
健全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治理多元联动、服务集约联享的“三联”机制,着力推动联合体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利益联结促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龙头企业进驻,建立“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多元联动促治理融合,探索建立村务监察工作站,开展“三务三资”联合公开、村规民约联合制定,推动大事难事共商、矛盾多元化解,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集约联享促服务融合,建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区域法律、警务、教育、医疗等各类服务资源,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活力
xx组织工作将立足农业大市这一实际,坚持以求解破难题、以优解促提升,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聚力创新突破,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xx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让奋进乡村振兴的干劲更充盈
培训赋能强本领。以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创新力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用好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茌平耿店乡村振兴“双训”学院等培训平台,灵活采取线上学习、现场教学、实地观摩等方式,引导干部加快成长为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优化功能强激励。通过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下步,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构建重在平时的识人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先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干部,推动在乡村振兴一线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凝聚力量强帮扶。全市选派870名第一书记、607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开展驻村帮扶。今年,市级财政列支8050万元,整合集中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帮扶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推动抱团发展、连片振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涉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
二、实施村级组织功能提升工程,让奋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坚实
夯实基础保障。根据xx村庄建制调整实际,跟进开展新一轮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规范工作例会、坐班值班、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制度为抓手,夯实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等基础工作。创新行政新村运转体制机制,推广“党员夜会”等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新村组织融合、发展融合。市级财政列支2.5亿元,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突出“头雁领航”。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拉开差距兑现绩效报酬,加强以村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的村级班子建设。以实施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强化党员示范为基础,探索村民积分管理,激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示范带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在走村观摩、互学互促中育典型、促提升。今年,市级财政列支2000万元,重点对示范村、典型村实行以奖代补,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实施村集体经济质效提升工程,让奋进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强劲
发挥“耿店经验”示范效应,巩固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推动党支部领办土地、种植、农机、劳务等各类合作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配套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提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质量,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质增效。启动农村电商突破行动,突出党建引领,积极培育农村电商特色产业和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水城英才”“乡村之星”评选等活动,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坚持“一村一策”,引导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组织优势加快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拓宽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渠道,确保年底前集体收入过10万元的村超过80%,为凝聚服务群众、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澎湃动能。
以高质量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
xx市组织系统将突出“创新”主题,着力打造“文化引领、理念先行、高标要求、机制推动、素质赋能、作风保障”六位一体创新力提升工作体系,以高质量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
一、打造优秀组工文化
创新打造“靠专业赢得尊重,靠服务创造价值,靠学习成就未来”的组工文化。“靠专业赢得尊重”,钻业务、谋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靠服务创造价值”,创新服务模式,以组织部门的温度热度激发党员、干部、人才、公务员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靠学习成就未来”,大兴学习之风,活到老,学到老,奋斗一生。
二、倡树先进工作理念
鲜明倡树“政治为本、公道至上、效率为先、质量第一”工作理念。“政治为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公道至上”,凡事都出以公心,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效率为先”,优化思维方式、工作流程、岗位组合、决策程序,向改革创新、要素整合、机制优化要效率;“质量第一”,做到“零失误”“零差错”“抢第一”“争一流”,用实绩实效评价创新成果。
三、创新落实工作要求
高标准落实“四提”“五要”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创新实施年轻干部培养“1+3+N”工程,制定一个梯次培养规划,完善“相马、赛马、育马”三项机制,明晰N条成长路径,着眼未来5年,培养储备100名左右“85后”县级干部、1000名左右“90后”科级干部,县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岁;创新落实基层党建、全面从严治党过程管控机制,月提醒、季讲评、年总评;创新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聚力打造黄河流域人才高地;强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差异考核,激励公务员队伍担当作为;改进完善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倾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健全督查工作机制
从严落实“11710”督查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岗位写实、日常督导和季度评价制度,以督导促落实,以评价促提升,以过程保结果。突出实绩实效,建立健全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分级分类评定等次,既评县市区也评各科室,既评整体也评个人,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等次的主要依据。
五、锻造过硬能力素质
注重“读学讲考评”一体推进,每季度读一本好书,每月结合“组工大讲堂”组织一次专题学习,每月开展一次“业务讲堂”,定期进行应知应会测试,考试成绩纳入季度评议计分。注重实践锻炼,开展“结对共建·对标一流”“多元共融·体悟实训”行动,高质量举办组工干部培训班,引导组工干部提境界、重实操、强本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
六、锤炼一流工作作风
带头锤炼“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在全市开展的“山东走在前,xx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xx、知xx、爱xx、建xx”主题实践活动中,走在前、作表率,做到要求严、标准严、流程严;讲认真、敢较真、下真功;研究细、政策细、落实细;说实话、谋实策、办实事;定了办、马上干、按期完,以一流作风保障组织工作高质量。
突出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是提升组织工作创新力和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计。
一、严明规矩,展示领导班子新形象
班子坚强有力,制度规矩是保障。对换届后的领导班子突出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民主集中制教育,完善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沟通协调等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做到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议事、靠制度决策、靠制度提升,塑造新班子的新气象、新形象。强化换届后党政正职培训,突出政治能力培训,引导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制度意识、程序意识培训,提升人财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培训,树牢底线思维;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涵养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
二、强化激励,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对干部既要“严管”监督,更要“厚爱”激励。注重思想引导,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认同,践行初心,激励党员干部“愿为”“想为”;为干事者担当,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大胆容错,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不实举报影响的干部澄清正名,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激励党员干部“敢为”“勇为”;注重关心关爱,重视解决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认真落实待遇保障,细化关心关爱身心健康措施,实行分类考核、阳光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推进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激励党员干部“勤为”“善为”。在组织系统内部,强化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建设,每季度对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对创新典型予以表扬,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开拓创新、堪为表率的组工干部队伍。
三、破解难题,提升基层党建新质效
强化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才能破难题、促发展。在农村,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示范片区创建,推动村庄资源整合、治理联合、发展融合;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实现全市村党组织滚动整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在城市社区,聚焦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健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在“两新”组织领域,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着力解决好谁负责、党组织怎么建、党建工作力量弱、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问题,不断扩大党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注重总结提升,及时将成熟的做法,上升为长期坚持的制度,确保久久为功,确保工作质效。
四、搭建平台,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推动经济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着力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231”产业体系优势,依托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等重点领域,整合市级重点创新平台,聚力争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推进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发展,增强人才集聚能力;突出打造“归雁兴菏”品牌,进一步发挥返乡创业服务站、管理服务中心、创业园区等平台载体作用,创新“产业支撑”“双招双引”和“以才引才”方式,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乡情纽带激励外出创业人员返乡“再创业”。